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2024-05-14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精选11篇)

篇1: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江苏省盐城景山中学 朱明

【摘要】

想要让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不断得到创新,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面。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大胆创新习作中才能够出现更多亮点,学生们才能够写出更多更有感染力的文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篇2: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王建俊张旭辉

山西省平遥中学0311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化学“创新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途径、手段、意识、道德品质和目标。创新实验教学一般由实验观察、分析、操作等几个阶段,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另外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了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重要原则,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也是完善人才科学素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成为我们教师思考并要研究实验的重要课题。“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能拓宽已知的,发现未知的化学知识。深入地培养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能力,对化学实验产生优缺点的分析思维能力,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产生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强化学生设置新奇而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维系、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营新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使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新实验教学一般由实验观察、分析、操作和创新等几个阶段。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功效。

1.“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路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的设计、研制和实施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创新实验是一种将有关信息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概括成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操作;推理和想象的思维,它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思维。创新实验的研制实施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在山西省平遥中学“民主和谐创新教学”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下,以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为载体,以学生研究性课题小组为主体,开拓创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重,出成果,出人才,力争使平遥中学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山西和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1)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通过观察这种活动方式,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为创新思维提供条件。当学生对观察到的事是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时,就会产生疑问,产生为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

(2)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实验分析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地培养。学生在分析思考时,总爱用一种习惯的、固定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同时也会受到抑制实验结果的限制或影响,这必然会无形中束缚学生的思维,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分析时,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挑战,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大胆想象、假设,另辟蹊径拓展思维视角、变换思路,确立一个新的思维活动状态。训练学生能灵活的变换对问题的分析角度。能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不固执于一种成见之中。

(3)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

实验操作表面看来似乎属于技术操作项目,实际上参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用、安装,试剂的取用以及实验中条件的控制等,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甚至能在已有的、以被验证为正确的理论中寻求新的突破。

3.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迸发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欲望,师生们共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想,老师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改进和创新实验的方法作为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实施。师生通过讨论思考后,统一了认识,提出“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具体目的:(1)以化学实验为依据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2)研究系列的化学创新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创新实验要简便,易操作,实验现象要明显,实验成功率要达100%,而且无污染;(5)创新实验要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真实和科学的精神;(6)创新实验要有发散性和开拓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拓创新精神。

高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课堂来自于课本教材,紧扣教学大纲,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在研究实施中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化学科学的信息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收集资料,主动地去思索研究,通过研究实施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操作实验的实践能力。

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案例。

1、药品功能的优化思考

例:《化学反应原理》P18中使用U形管进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实验,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此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而且试剂也可以多次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以下缺点;(1)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2)铜附着在碳棒底部,观察必须把碳棒拿出来;(3)氯气污染较难处理;(4)因为都是溶质在变,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忘了水的电离。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为了让现象更明显,使学生对电解原理的认识更加完整,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电解水的认识,把试剂改成了饱和Na2SO4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紫色石蕊试剂。在电解过程中,检验氢气和氧气都比较容易,而且能看到电解液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教学效果很好,也解决了以上描述的缺点。

2、简化装置,一器同时多用

例在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中,我们可采用一根长玻璃棒和几张试纸来代替一系列的检验装置,只需一个发生装置和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就可解决问题。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发展,提高,实验仪器的日益先进,为我们进行实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设计精巧的仪器,可以一器多用,使用所需试剂少量的试纸和点滴板等,都可很好地贯彻实验的简约性原则。

3、选择实验仪器的多样化

近几年来,无论是化学杂志上或老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针筒的广泛应用。有的用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有的来代替胶头滴管,量筒,小号集气瓶等。这显示着化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起,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事,更是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例用针筒做气体实验,用铝质易拉罐做有关铝的性质实验,用铅笔蕊做导电实验,用矿泉水瓶收集气体,用洗涤剂做气体的点燃实验等。这些取之于学生生活用品的仪器,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可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也处处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对于我们眼睛,只是缺少发现。

三、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要简约,更要科学和安全

在以上的改进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是从简约性的角度出发改的,但千万不能忽视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要成功,更要实事求是

在课堂上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准备的实验失败了,我们经常会惊惶失措,甚至变得手忙脚乱,要不支唔搪塞,要不就道声歉后重回到纸上谈实验,没有给予“昭雪”的机会。其实有的时候,实验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例喷泉实验,银镜反应等,条件要求越高的反应,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这也为我们的实验创新了机提供了会和题材,引导得当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绝佳的契机。例在做乙醛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实验时,一不小心,就会看不见砖红色沉淀,而直接变成了黑色沉淀,老师都知道这是氢氧化铜分解所致。很多老师就这样解释一下,也不会再继续实验下去,而有的老师则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再探索。

3、要设计更要实践

总之通过多年对高中学生开展化学“创新实验”的开发与研究,我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体实施的方案,实验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在化学竞赛还是在高考中成绩显著,不仅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化学专业人才,还为地方化工企业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化学素质的工作者。总之,科学而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化学实验,是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世纪栋梁的根本举措。

[参考文献]:

篇3: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的研究

一、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的, 教师应通过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就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摒弃教师就是绝对权威的观点, 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师生关系, 老师总是高高在上, 让学生不敢亲近, 教师应放下所谓的架子, 融入学生之中,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努力的创造一个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 则应更新观念。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上。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练习的机会, 这样, 不仅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也让教师在课堂上细讲的时间大大缩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创新精神,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接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在课下, 教师应尝试多和学生沟通, 尽量了解学生的想法, 听取他们对历史教学的看法, 进而改善教学方式。

二、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质疑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所学的历史知识。要想实行创新教学, 教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 老师并非什么都对, 权威也并非什么都正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 怀疑课本教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对于现成答案的不满足, 能够促使他们独立思考所学的历史知识, 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 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时, 态度一定要认真, 不管“问题”有多异想天开, 都不可以嘲笑。好让学生继续地探索发现和提出更多新的问题, 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喜欢提出问题行为应加以正确地引导, 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探索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意识, 还可以让学生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解答问题。

三、营造课堂竞争氛围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教师应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匠心独到的问题, 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 进行学生之间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有效发展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令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面对那些学生所提出的与教材重难点相关的且极具代表性的问题, 教师都不应该把答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可尝试将其转变成可辨性强的讨论话题, 进行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在实践教学中不怕学生有错误的看法, 最怕的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看法, 教师应适当地表扬那些敢于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的学生, 让学生意识到, 敢于表达自己观点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教师应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让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地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开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说到底是一种力求标新立异, 从客观事实中挖掘新关系, 提出新问题, 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渠道, 从而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 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 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1.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 是从多个角度去找寻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求异思维, 让学生意识到把教师和教材当权威的观念是错误的, 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教师应有目的地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的产生别具一格的思维创造性, 因此求异思维可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2.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集中思维和倾向思维而言的, 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方式且突破常规思维的思维方式。3.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果要重要的多,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 为其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奠定基础, 而获得知识的结果也只能成为学生的短期记忆。因此,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将训练创新思维、传授学习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采取一种能丰富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 而不应把传授历史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同时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 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应用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篇4: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新形式  创新手段  创新内容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44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高中地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开始着手创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其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一些教学现状谈几点意见。

首先,创新教学形式。这是开展创新教学的第一步,形式与内容必须实现匹配,才能是完整的创新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和自主创新意识萌发有重要的激发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地理课堂开展形式,激发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为创新的实现打好基础。

第一,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做学习的主人,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形成思维的独立性。鉴于当前不少地理教师虽然在教授新课标的内容,但是依然走传统教学路子,以灌输教学为主,导致学生主体能力的丧失等不良教学现状,我认为教师要实现自我教学角色的重置,做教学的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某一天A地太阳高度角计算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步骤,而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学生会意识到太阳高度和地球的公转、A地所处的纬度有关,由此学生就会自觉推算出答案。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对其创新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美国气候分布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自主进行补充,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积极的自主思考,这样他们会运用已经学的地理现象分析方法来对某地的某些气候形成进行分析,对其创新思维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讲解和补充进行评价,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创造性思维有所发展。

第三,自主学习是创新教学方式的必要内容,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地理知识,建立其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自主创造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一方面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安排;另一方面,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供。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创新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新教学手段。这是开展地理创新教学的必要途径,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快速运转,积极思考问题,为创新教学的推进助力。传统的很多教学手段已经被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完善所淘汰,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应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

第一,教师要在地理课上加入一些真实的地理教学材料作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此培养其课堂动手能力,自觉进行地理课堂演示和探究,以此了解一些地理地质和地貌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其影响,从而完善创新课堂。例如,在学习济南趵突泉的喷泉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好教学实物,以玻璃杯代替山峰,以小的玻璃池代替泉眼,在密封的环境里面,受压力作用,水自动从高山上流下,在泉眼处自动冒出,通过课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地理原理的理解。

第二,多媒体教学是创新教学手段的必要选择。随着我国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和各种新的教学技术已经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师可以采取全新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地理现象,更加多维的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做准备。

第三,学校设置地理虚拟教学空间,开展虚拟的地理实验,以这种高科技教学技术的运用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形式。例如,鼓励有能力和兴趣的学生自主设计虚拟地理实验,以此带动学生整体创新需求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地质运动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地质运动动态过程图像,能够有效带动其创新思维形成。

再者,创新教学内容是开展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必要过程,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对学生的创新水平有直接影响。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很多年不改动,使用以前的旧学案或者旧备课教案,有些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符合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难以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地理常识分析地理现象,这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必要途径。例如,同样是地中海气候,但是出于不同的半球和不同的大陆,其形成原因就千差万别,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纬度和大洋气流以及海风、气候、地形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各种地理知识,实现知识的统一性,为创新教学的形成夯实基础。

第二,走出考试局限,训练的题型要新。做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但并不是题型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题型的新意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尽可能降低考试的次数,可以一周给学生布置一个新颖的思考任务,学生课下通过自主搜集材料解决问题,拓宽地理学视野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第三,课本中的拓展与延伸项目是创新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忽略这部分教学,实际上这是对已学知识的深入运用,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以此分给学生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学生轮流对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专题报告,实现教学内容的高度创新,让学生在接受课本知识之外,获得更多新的地理概念。

第四,创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穿最新地理学研究,这需要教师自身关注最新地理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通过介绍一些基本的地理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最后,创新实践是创新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知识有更加明确的认知,甚至产生新的想法,促进思维创新发展。第一,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选取最近的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学习,课后写实践报告和总结。第二,开展实际的天文观察活动,学生对于这类实践活动很感兴趣,通过新的地理观察激发其思维想象能力。

篇5: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文体项目的教学的改革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高中体育的教学来说,就要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实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开创出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其中集中的分析和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问题。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创新 模式 分析 对策

体育教育和教学的一个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然也包括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开展教学创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当前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以强健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社会,走向未来,这是是体育教育应该承担起的责任。那么,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实现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外在环境,以及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和管理来说,要想实现更加有效的创新,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当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的创新才会有的放矢,进而取得实际的效果。具体来说,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没有协调好课程学习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开发智力,接受新鲜知识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发育的重要时期,如何处理好业余体育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忽视了业余的体育训练,以为是耽误了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训练的时间很少,这样一来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就被挤压。

2、高中体育训练的项目布局需要优化。体育教学项目是教学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选择和优化教学项目尤为重要,而对于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来说,虽然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在训练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甚至在一些体育项目的设置上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其整体的效益仍然较为落后,其中,一些体育教学训练的项目各地比较雷同,样式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开发的训练项目相对简单,而且也较少,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不足。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没有很好的重视。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加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当前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体育训练的精神还没有进行很好的开发,体育训练和身心健康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没有联系起来,这是当前青少年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以往教师的体育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了项目的教学,而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重视起来,从而实现有效的改进。

二、加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分析和探讨 对于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和创新来说,需要我们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同时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究和摸索,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体育教学的创新要从教学工作者自身做起,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对此,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气神面对学生,引导学生真正的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良好的精神风貌面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学生一种正面的引导,在潜默移化中感染学生,从而让他们富于激情和向上奋斗的心态。所以,体育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以灿烂的微笑和健康的教育理念面向学生,进而实现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前提和良好的保障。

2、以双向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就是一个参与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深入观察和分析,善于发现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进而有效的引导。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有些同学表现的很踊跃,而有的同学表现的则相反,他们一般对体育运动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倦的情绪,感到无聊和倦怠。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问题的体现,它表明着这些学生生活态度上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定要多加重视。首先以一种亲切平和的姿态和他们进行沟通,进而有效的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挑选他们出来作为积极的引导者,与此同时对于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感受到团队活动的快乐,人与人交往中的快乐,进而祛除阴暗倦怠的心理,变的阳光自信起来。

3、做好体育教学项目的优化和选择。我们知道,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注重对教学项目的优化和选择。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一定要选取积极向上,有利于相互协作的活动项目。只有在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重要性,懂得互相支持和互相关怀,这对于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关键的作用。例如,我们举行篮球比赛,他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要求队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如果孤军混战的话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和胜利,而我们通过这些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和暗示,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自私、自闭心理的出现,树立阳光的心态和关怀协作的意识。总之,重视体育教学制度的创新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符合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在训练中得到乐趣,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业余体育训练的兴趣,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一定要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创新,而不是训练科目的简单重复,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业余体育训练的枯燥,变得没有激情,甚至是不愿意参加。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要使学生有一个相对好的心理卫生环境,同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而这中间家庭就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家庭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所以我们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积极的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素,积极实现它们之间的结合。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家访或者是电话沟通,保持和家长的交流和联系,与此同时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样一来就会营造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的体育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的探索,在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中开展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追求勇敢的意识。进而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心理状态得到很好的调整,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6: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王广前

由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王广前)已经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概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国外的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国外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成为适应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的人,着重培养学生读书、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中学新课改在我省的全面推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把教师带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虽然我们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改革方案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与思考,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种种假设,但从拿到新教材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仍然感到压力和疑惑。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酝酿着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逐步完善,其地位也日趋突出。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多年来地理教学研究人员始终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地理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将计算机引入地理教学,可以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革命,其继承和丰富了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发展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转变学习地理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指

导思想,突出探索性、启发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研究性学习机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地理环境,“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努力探索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高中地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内容

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在对各种地理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即要求学生既具备地理知识素质,又要具备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如何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认知水平的再提高成为可能。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吸收、掌握各种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碰到的地理问题,并能将信息深入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的结果。要求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充分贯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创设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问题—探究—发展”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高中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与开发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教育调查法:以我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探究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研究法:利用我校便利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上网查阅并下载相关理论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开展分析研究,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反馈总结。

(3)教育实验法:选取不同的班级作为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对照实验。每次实验均确定一定的实验目标,设计好各类量表,做好相关记录、分析、研究、整理、统计,揭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作用。

六、本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筹建课题组,设计方案,申报立项,落实人员分工,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实施,积累材料,并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探索研究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进行实践,并注意积累学生对此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撰写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报告,得出结论,以待论证。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主持人主持的新沂市级课题“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与学初探”研究已结题;另外还参与“十五”规划省级课题“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课题研究、新沂市级《综合理念下的高三地理课堂复习模式》课题及《普通投影仪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本课题参加者主要是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地理教研组的主要成员,都具有五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都参与过课题研究,大部分成员有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经验,目前我校科研气氛浓厚,我校已有一个省级“九五”课题、一个国家级子课题和三个县级课题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已顺利结题,另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和九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和十几个县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下:

(1)具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开展研究,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方向性。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部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实验研究成果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富有指导意义和时代特征的理论资源。

(2)有较丰富的实践基础。我校已有一个省级“九五”课题顺利结题,另有一个国家级“十五”课题和六个省级课题及若干个市县级课题已结题或正在研

究中,本课题组的成员,都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并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步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识,专题的理论讲座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篇7: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摘要: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为其“微而有效”的突出特点, 迅速在教学中推开, 成为各地辅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课堂改革的创新型尝试,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微课; 高中; 物理教学; 应用;

一、微课的突出特点

和一般的课堂教学相比, 微课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我认为其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微而有效”。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 就在于它的篇幅“微小”, 一般的微课录制在十分钟左右, 授课者集中就某一道试题或某一个问题进行简短而精辟的讲解。

微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 就在于其“有效”。微课录制一般选择的点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所选择的题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例题。通过十几分钟的学习, 学生可以弄清弄懂,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另外, 微课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储存设备, 将微课提前下载下来, 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播放学习, 并且可以循环播放, 一次听不懂, 可以听多次, 直到学会为止。

二、物理微课的类型

(一) 预习微课的录制

我们都知道, 预习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我十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自从有了微课技术以后, 我就利用信息技术将预习的要求制作成微课, 让学生能够依据微课的要求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 思考着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 就像教师带领大家预习一样, 要比过去的预习提纲效果强多了。通过微课预习,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 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了, 效率更高了, 学习物理的兴趣也相应提高了。

(二) 课堂微课的录制

这里所指的“课堂微课”是在教学过程中, 穿插使用一些微课,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 教师要负责两到三个平行班的授课, 在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 同样的内容一般要讲两到三遍左右。针对物理课的特点, 我把一些重要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一些重要题型的解题过程录制成微课,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进去。这样, 不仅节约了教师重复讲解的大量时间, 而且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 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在此, 我们还可以利用微课可以随时暂停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针对一些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 我们还可以利用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特点反复教学, 直至学懂为止, 从而真正做到了不厌其烦。

(三) 复习微课的录制

对于物理学科来讲, 及时复习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留下一个个知识漏洞的话, 就很容易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 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复习, 把问题及时解决掉。由于高中的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进行一些阶段性的复习, 这时复习微课就很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阶段性复习微课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时间周期性复习微课。时间周期性复习微课, 是以时间为尺度制作的复习微课, 比如周复习微课、月复习微课、学期中复习微课、学期末复习微课等。每种复习微课都以相应的时间段为基准, 对这个时间段内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贯通、综合,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是复习微课, 录制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 但不可超过十五分钟。

2.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 是以知识为尺度制作的复习微课, 比如力复习微课、光复习微课、电复习微课、声复习微课等。大多是在完成某一个主题的教学时录制使用的,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建构起知识体系, 完成模块化复习, 从而熟练掌握某一模块的知识。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一般在一些重要概念、重要定理、重要公式的贯通上下功夫。既然是微课, 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定要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 解惑疑点,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以上两种复习微课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交替使用, 从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另外, 为了吸收其他教师的授课优点, 我们可以在教研组内进行分工, 由不同教师分别录制微课, 借鉴使用,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实验微课的录制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物理实验, 我们可以把一些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 在课堂上使用。录制实验微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做一次实验进行无数次教学, 从而大大节约了实验所需的用品。利用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特点, 学生可以无限次地进行观摩学习, 直到真正掌握某一实验的具体操作为止。一般情况下, 实验微课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总结等内容, 在准备实验微课的过程中, 一般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才可以完成录制。

总之, 微课以其无与伦比的优点,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当然, 一些微课的制作不是一劳永逸的, 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以期适应不同的课堂教学。微课的兴起只是近三五年的事情, 我们仍在探索的路上, 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努力, 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 (3) .

篇8: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的语文教学以阅读文章与文本的教学为主, 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过程中科目的繁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效性, 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教学, 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在创新性的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我们发现教师习惯性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单方面的课程讲解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听课的角色和地位。尤其是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后半段,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占据了课堂的主体。这种单一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限制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和课后学习的课程, 过于形式化的知识讲解很难让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 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将创新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 来和大家谈谈具体的几点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创新教学的策略和应用

( 一) 开展“主题性”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的课堂上, 自然少不了游戏、活动的开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 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 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在高中的语文创新性教学中, 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从而达到教师对学生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化过程。一般主题性活动的开展, 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围绕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来开展, 这个教师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安排一个专门收集其他学生意见的负责人, 让他来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同时,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活跃课堂的气氛, 使得课堂呈现一种开放性、自由讨论的风貌。

(二) 自主探究,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何谓自主探究法?它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学习的过程。确立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来定的, 我校当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有些同学在初中时没有认真的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而未能上普通的高中, 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自信心及其差, 他们认为自己哪个方面也不行,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为“自主探究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帮助他们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的目的和动机。

例如在具体的课文讲解的过程中, 先鼓励学生自己看书理清文章的思路,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 自己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都教会学生自己做, 记得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过:“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方法帮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观点, 这样一篇课文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 也能使学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够克服我们前面所说的自卑心理, 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 是培养学生爱学语文, 会学语文, 乐学语文的主渠道。巧妙地借用多媒体, 能把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 直接转化成生动形象的优美画面, 用可视可听的直观的美吸引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语文, 提高业务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创新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 多媒体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教学发展的潮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科学的结合, 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 在其中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资料, 这能使学生们充分地投入课堂活动中, 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多方位的学习享受和学习乐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加快教学节奏, 加大教学容量, 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且能使学生学习趣味化、游戏化。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要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 让学生们能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他们在语文上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现代交际, 2013 (2) .

[2]陈吉永.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

[3]杨鑫.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7 (12) .

篇9: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创新研究

1.现阶段,改善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性措施

1.1 注意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需要,现在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施教者,学生也不再是言听计从的受教者。为了更好地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改善之前的师生关系,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无论是思想理念还是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信仰,自我保护的意识非常强,而且不会再对老师的管理盲目地顺从,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沟通。所以,老师应该尝试着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从内心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当做朋友,并更加乐于接受现在的教育。面对学生的个性,教师万不可在建立关系中用“降服”的方式,而是要选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教学魅力感化学生,让学生自觉地被吸引并开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佩服的心态展开学习。

1.2 运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 通过明确学习目的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理学上,兴趣具体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主要指的人对某种事物本身存在非常大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英语这种语言本身是有兴趣的。而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对事物本身并不感兴趣却对事物产生的结果有一定的兴趣。所以,这在侧面给我们教师的启示就是在高中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应该通过一定的数据向学生讲述英语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是有利于未来工作和学习的大事,而且国家对英语学习非常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学生努力的方向感就会不断加强,逐步地促使学习的目的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1.2.2 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稳定自己的兴趣。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兴趣的基础是相应的知识技能,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将两者进行全面的结合。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语言基础知识,不断地提高语言技能,促使学生的兴趣产生持续性。等教师帮助学生度过了英语基础关,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顺利,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的稳定和持久。反之,学生学习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

1.2.3 教师应该变换教学形式不断地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保持多样化的态势,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保持新鲜感,进而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将各个方面都包括在内的,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真实表现等情况适时地对自己的语速、音调和表情等进行改变,确保有抑扬顿挫的改变。另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内容以及作业形式等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变化性。

1.2.4 给学生创造成功地机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培养,因为学生学习的成功会促使他们产生兴奋的心情,进而反馈出非常大的内驱力,驱使着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中前进,这样学生的兴趣也会一直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竞争和成功地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竞争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和快乐。

1.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创新教学。教师在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时,不能只单纯地了解教师的教法还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具体的课堂创新教育方式通常有启发教育、情境教育和直观教学等方式,我们既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选择几种创新教学方式相结合。现在我国外语课堂的教学中存在单纯“搬运”知识的普遍现象,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主动性受到了非常的大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不受教师的重视,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时不能有以自身为中心的方式,要尝试着引领到一起进行探索学习,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独立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地让学习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设计课堂环节时,要全方位地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创设的教学环境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中英语教师们都应该明白现在的英语教学不再是以教师和掌握知识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觉性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点都不够重视,只是过分地强调语言结构的系统性,在课堂上也是老师从头到尾都在连续不断地讲,学生在哪儿单纯地听,使得课堂的气氛异常低沉。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语言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将英语学习的课堂变为说话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好的情境环境,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之前机械地对语句的背诵变成对会话的灵活运用,将所学的知识全面地运用到会话当中去。学习情境的不断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非常好的启发,进而学习的动力也能得到不断地提高,产生强烈的说的欲望,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结语

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环节,创意性思维本身是虚幻的事物,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和心灵深处,需要教师通过心智和热情不断地去激活,珍惜课堂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自觉地投入到高中英语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03.

[2]山东省临沂市教研室组编.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03.

[3]梁承锋.走进高中英语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4]何亚男.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篇10: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的研究论文

1.1其专业水平决定着民办院校的教育成果。

目前,有很多因素限制了现代化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例如创新精神的匮乏、知识的结构过于简单化等等。

1.2课程设计不合理

现在很多民间开办的高等院校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分制没有完全的实施到体育课程中,甚至有部分院校没有设立这门选修课程,有一部分院校只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设了体育课程。各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类型普遍较少,这些有限的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兴趣广泛、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要。众多学校的教学只停留在课内,没有与课外校外很好的联系起来。

1.3体育教学中经费少、设施老旧

学校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就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目前很多民办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的是年代久远的基础设施。拥有大型综合性体育馆的民办高等院校占少数,这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民办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

2.1抛弃传统老旧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

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创新。教学改革也就是—个创新的过程,教学观念不创新,改革就不会成功,老师和领导只有学习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摒弃从前那些传统、老旧、保守的教育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才能使体育教学改革迈向新的台阶。

2.2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优化课程的设置

现代化体育教学有很多种模式,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的选修课模式,有一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大一必修基础体育,大二为选修课程。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总的来说都是和目前的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但众多模式的共同缺点就是都未真正涉及到与中学体育的衔接问题,课程内容问题和能否让学生终身都受益的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修订中,有关体育的教学课程和内容都要进行完善和更新。这其中还包括针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或者有重大疾病不适合运动的学生所制定的特殊课程,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得到完善。

2.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体育的教学

离不开师资队伍,优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使教学任务高效的完成。所以,民办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把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当做己任,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各院校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添置现代化的体育设备,才能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

篇11:高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温州中学 罗进近

课题成员:洪秀善 刘伟 虞黎明 郑艳丽

摘要:

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认为需要做出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面对“古老”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大胆探索,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 创新教学 教法 学法 教学设计

正文部分:

一、引言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明显滞后。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圭臬,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重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散乱,随讲随止;教学过程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本差异,用固定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实施新课程目标,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 发展。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于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语文教师转,围绕着语文教材和教师教案转。这种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主体 意识和主动思维的发展,大大阻碍了语文学科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要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尊重语言的继承性、持续性和语言所具有的思想性,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尊重传统与教学创新的统一,充分发挥个性化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使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联想性结合起来,真正地发挥语文在重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园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于文言文教学,传统的务实型教师注重基础字词句的落实,侧重要求学生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五个方面去达标过关。但是,学生对老师陈旧的、干巴的、灌输式的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尤其对枯燥的文言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不太熟悉的现象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步入“变”的轨道,并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最容易“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 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组织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针对性的阅读,是教师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或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会学生触类旁通。

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对于字句的翻译,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就要让学生去活动,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如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教师首先发挥“导”的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什么是词类活用,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明确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如让学生比较“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中两个“目”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比谁找得 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在积极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3、突出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情感。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突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产生共鸣。《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新需要,引发出的一种创造性动机或愿望。它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动量。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它是整个创新过程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其与思维关系上来讲,就是使人们的思维具有一种对于现有条件、状况重新思索的冲动和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结果,思维发展同语言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条理性、清晰性、准确性、简练性正是其思维的直接反映。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古代劳动人民思维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最直接的体现。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表现出现代语文教育对古代优秀思维的继承和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 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有着密切的作用。

1、在主体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主体性学习,主要表现在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独立性,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生活的精神。而自主性,应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研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和创新意识中所具有的最大特征———独创性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认识到主体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的思维习惯,来激发由此而产生的创造性。

《工之侨献琴》文言的难度并不太大,学生完全可以在书下注解的帮助下,对原文的意思做出准确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以标准译文的讲述为重点的话,显然会压制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和兴趣。因此在教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培育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性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化解重点难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全程教学。如:对于文言意思的理解,可以通过个体自译,同桌对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对于章节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课堂短剧,也可以举办自由评说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教师从作断纹、作古,埋诸土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造假的喜剧、爱假的悲剧、助假的闹剧,从而得出有爱假的,才有造假的,根除造假,先莫爱假的结论。这样才真正地体现了主体性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主体性精神成了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再现。学生在这堂饶有趣味的文言文课中,不仅学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习得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相对独立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主进入文言课文的情境,领会其中的深奥之妙,并升华为一种领悟力和理解力,也许这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开始。

2、深层次的文化拓展。

深层次的文化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历史文化之所以深沉丰富,乃是因为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内涵有着巨大的力量。应该说,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过历史长河冲刷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当然是思想文化的精华,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去批判地接受的优秀遗产。而充分发掘出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此后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反过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深层次的文化拓展,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人文的环境。

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翅膀。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语文学科本来就有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苏轼的《西江月·明月几时有》上片对月饮酒,下片望月怀人,上下之间,以空灵澄澈之笔勾对,于醇酒饮酌之间,清风朗月之景,神游于宇宙人生之际,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你可以联想到日月光阴如梭流逝,也可以联想到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无限惆怅,甚至可以联想到李白以明月寄喜悦之情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豪迈。学生对这种意境的个体化、具体化的想象,也就是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再现。再比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当年的愚公村气候温暖而湿润,有大片的森林,还有大象。可是好几百万年过去了,沧海变成了桑田,今天愚公村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辉煌,又遭遇了怎样的挫折,让学生以《走进愚公村》为题,畅谈愚公村的今天。学生自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畅想愚公村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还有学生谈到违反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这些无疑是想象力给了学生创造性的动力: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感情,而且创造性地开拓了思维。

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三)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研究: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战场,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多花心思,努力在课堂教学教法上推陈出新。

1、巧设导语引人入胜。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

2、诗歌故事创设意境。

在讲解文言文时,适当地穿插补充相关的诗歌和逸闻趣事,不仅能够增强说服力,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发散学生思维,达到增添情趣和渲染气氛的作用。令文言文教学化艰深为浅显,联系诗歌故事,不失为一种好载体好方式。例如讲曹植的《洛神赋》时,顺势讲出“才高八斗”成语典故的由来,定会使学生对大才子曹植兴趣大增,乐此不疲地去研究这篇形神兼备的千古美文。再如,讲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时,可先让全班同学齐声背诵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并告诉学生该诗与 《病梅馆记》如出一辙,在诗文中,作者一再表明自己的人才观是给人才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其顺应天性、自然发展,不可扼杀人才,并控诉了扭曲腐败的科举选才制度。让这首小诗带领大家走进龚自珍创作此文的背景和心境,了解其打破选才僵局,呼唤革新的决心。把握了这些,梅的象征意味也就不言自明了,全文的布局谋篇也就豁然明朗了。再如教学《鸿门宴》时,引导学生把握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可借助三首诗中的诗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景仰同时饱含惋惜);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鹿死谁手难定);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这些诗句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与人物的认识,使他们对项羽有一个比较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章创设的情景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熟语提问一石二鸟。

熟语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且在使用过程中约定成俗的词组或短语。熟语一般由四字组成,大多都有出处。很多熟语就是直接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巧用熟语发问,能够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能活跃课 堂气氛,可谓一石二鸟。例如,在讲完《秋水》后,当同学们在感叹河伯是知错能改的典范时,我提议学生用熟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看看大家从河伯身上获得了哪些启发。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回答得也非常到位:有说“知耻近乎勇”的;有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有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有说“末左井底之蛙”的;有说“朝闻道,夕死可也”的;有说“活到老学到老”的。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既让学生归纳了文章主旨,又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认知度,还复习了已学的熟语,真可谓是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4、编舞台剧融洽和谐。

上一篇:程序员工作展望下一篇:中考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