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2024-05-14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精选7篇)

篇1:《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莫扎特及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愿意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2、能够用唱、指挥、律动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并记住乐曲的音乐主题。

3、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发现并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热爱古典音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愿意主动聆听和感受古典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引导讨论、分析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让我们先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唱一唱吧!”(播放歌曲《不想长大》)

师:“刚才你们唱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生:“《不想长大》。”

师:“是的,这首是S.H.E的《不想长大》。” 师:“接下来推荐一首古典音乐给大家,听听看!”(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师:“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回答)

师:“《不想长大》正是采用了我们刚才听的这首交响曲的主题旋律的一小段。那么,大家知道这首交响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莫扎特。”

师:“刚才我们听的乐曲就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一个片段。”

(二)进入课题

1、作曲家简介

师:“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莫扎特(Mozart)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正因为其从小显露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所以有了“音乐神童”之称。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莫扎特和他的古典音乐世界,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的代表作之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

2、初听呈示部的主部主题音乐

(1)大家对这段音乐熟悉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2)这句旋律带给你什么感受?(激昂,有力,震撼)(3)聆听、模唱第一主题,用bong模唱,感受旋律。(4)聆听、模唱第二主题,用la哼唱旋律,感受情绪。

3、出示多媒体曲谱并播放第二句音乐

(1)这句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庄重典雅、热烈、欢快,使人联想到宫廷舞蹈的场面。)(2)找一找第二句旋律中哪个小音符让旋律变得如此轻盈、欢快?(前倚音)(3)师生合作演唱、分男女生演唱(跟琴唱、清唱),声部接龙游戏。

4、聆听呈示部的副部主题音乐(聆听第三主题)

师:“你们的声音太美了,我们接着往下听,你们看我(师表演),18世纪的绅士、淑女风度怎么样?(重复一次)

学生和老师一起学绅士、淑女的动作随音乐表演(小要求:下巴抬起来,显示非常高贵)师:“那么大家想一想,绅士和淑女在经过这么隆重的邀请之后,他们会沉浸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呢?”

5、播放第四句旋律

师:“有没有感觉到刚才这句旋律中时不时地有几个小小的跳动?

师:“你感觉到了吗?请你用拍手告诉大家。”(学生听音乐,在颤音处轻轻跟着节奏拍手。)

6、教师小结

这四句旋律是G大调弦乐小乐曲里最主要的四个主题。

7、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完整演奏视频

教学总结:

古典音乐是丰富的音乐宝藏,是音乐家创作流行音乐的灵感和无尽源泉。同学们应多关注古典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

篇2:《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教材分析: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欣赏教学,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夜曲的概念以及曲作者,知道乐曲的结构特点,能够用模唱、律动等形式体验音乐,以及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3、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G大调弦乐小夜曲》曲式结构的辨别,让学生正确认识每个主题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认识前倚音、颤音等音乐符号。

教学难点:

熟悉《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四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提前预习和资料的查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请同学听辨出这两段音乐选自什么乐曲?(莫扎特)

(二)了解作者

1、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2、老师补充介绍莫扎特生平和代表作。(课件展示)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

2、了解演奏乐器。

3、介绍小夜曲。

(四)分段欣赏

1、欣赏A段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用Bong进行模唱;(2)学生讨论这段音乐主题的感受;(3)熟悉旋律后再唱谱。

2、欣赏B段音乐主题

(1)教师边模唱边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3、欣赏C部分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引导学生模唱。(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4、欣赏D段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分析情绪特点。(2)认识音乐符号,引导学生进行模唱。

(五)表现音乐

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进一步熟悉音乐。

(六)完整聆听,分析曲式结构

总结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这种曲式叫做奏鸣曲式。

(七)教师总结

篇3:《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1、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能够用演唱、节奏、指挥、形体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3、通过创编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设计理念]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聆听的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本课将《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为主要内容,有效地缩小学生与古典音乐间的距离,能使他们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对莫扎特有一定的印象。通过分析欣赏音乐,学会聆听、分辨音色、观察旋律线、节奏、力度的对比。通过创编活动,认识理解其结构严谨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聆听音乐: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片段A音乐。

(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通过音色分辨乐器,为下面分段欣赏音色对比做准备)

2、再次感受音乐,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片段A的视频。

学生哼唱旋律,并引导全体学生一起用bang来演唱

(设计意图:观看现场弦乐五重奏,巩固弦乐器组的知识,记住旋律,加深印象)

3、导出题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

二、欣赏

1、莫扎特简介

同学们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莫扎特吗?

(启发式的方法:哪国人,什么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什么)

师补充

2、整曲欣赏: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提出问题)这首乐曲可以划分几部分?我们刚才唱的旋律在整曲中共出现过几次?每一部分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G大调,奏鸣曲式,共分三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设计意图:了解整曲及曲式结构)

3、分段欣赏

(1)对比欣赏:聆听主题A和B,通过旋律线的走向起伏、乐器音色、力度、节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在音乐情绪上A和B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出问题)观察旋律线,对比欣赏A和B带给我们的感受,A和B对应的旋律线是哪一条。

分析主题A,前4小节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觉。

主题B,通过第1、2行上下对比,让学生发现乐曲的特点,再次感受的乐曲演奏

前倚音增添了乐曲轻盈的感觉,顿音加强了音乐舞蹈般的韵律感,庄重典雅。

(设计意图:通过乐器大提、小提音色的对比,旋律线起伏的对比,节奏紧凑、舒展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是让学生感受并记住旋律)

(2)聆听主题C

(提出问题)副部主题C的感受是怎样的?

通过邀舞动作让学生感受18世纪维也纳宫廷音乐风格。

(3)聆听主题D

(提出问题)副部主题D的感受是怎样的?

通过模拟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紧凑与B的节奏舒缓形成对比。

(4)对比节奏型:

节奏规整、严整——体现古典乐派创作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总结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清新、创作手法规整、严谨。)

(5)欣赏再现部,让学生再次感受并熟悉四个主题旋律后,深入的体验音乐。

(6)带领学生简单赏析非常短小的展开部。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分析欣赏,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旋律上的美,拉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

三、知识拓展

1、旋律欣赏:《第四十九(惊鄂)交响曲》片段和《G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

2、(提出问题)将第1、2小节和第3、4小节中出现的音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起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功能性和声进行——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风格。

3、观察节奏的特点:节奏规整、严谨——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风格。

四、一展身手,创编活动

创编4小节的旋律。

要求:

(1)第1、2小节要用主和弦1 3 5,第3、4小节要用属七和弦5 7 24。

(2)节奏节奏规整、严谨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创编,让学生体验古典音乐形式上的美,拉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

五、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2、古典音乐震撼、高贵、典雅,创作风格清新、严谨。

六、总结

篇4:《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莫扎特及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愿意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2、能够用律动、歌唱、手势等多种音乐形式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3、听辨并记忆《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的四个主题旋律。

重点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2、让学生主动聆听和感受古典音乐

教学过程3.1 教学活动【活动】

一、摇篮曲导入问好: 同学们大家好,很开心有这么一次机会和我们班的同学坐在一起分享音乐。

老师准备了一首歌曲作为见面礼想送给同学们。每次听完这首歌,都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请同学们静静地去聆听,希望这首歌同样地打动你。

同学们,从歌词以及优美的旋律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确实,母爱是伟大的。那么这首歌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概括一下:歌曲的速度怎么样?旋律呢?非常优美抒情,带有摇篮般的动荡感。展现出了一幅温馨幸福的画面。我们把带有这些特点的歌曲称为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的作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来是只母亲为哄小宝宝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活动】

二、走进莫扎特 在古典音乐的众多体裁当中,除了摇篮曲还我们熟悉的进行曲、交响曲以及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的小夜曲等。说到这个小夜曲,老师就不得不介绍一位“音乐神童”给同学们认识,认识吗?他就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为什么称他为音乐神童呢?我们来看一看,三岁的时候就显现出来非凡的音乐才能,四岁开始演奏古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他所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欧洲可谓是家喻户晓,堪称是小夜曲的典范。如此神奇的一首乐曲,老师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与同学们分享。我们先来聆听乐曲的一小部分。

【活动】

三、赏析呈示部(主题一)

老师发现有几 位同学,在乐曲刚开始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老师在第一次聆听的时候也有同样地感受,觉得这一乐句实在是太有气势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听三遍,师做手势带动》。老是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这段振奋人心的旋律《气势磅礴 雄壮有力》那同学们从谱面上上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段旋律如此雄壮有力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乐句的每一小节都运用了休止符,正是因为这种停顿感才让这一乐句如此有气势。请同学们拿出双手用bong这个发音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1、师一句生一句清唱

2、琴带三遍》很不错我们一起结合音乐合作合作,你们表现第一句后面部分交给我。

和你们的合作实在是太愉快了,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一共分为四个主题,刚刚我们聆听的就是主题一,如果把主题一比作是一场盛大舞会的开幕的话,那么主人公将会在主题二和同学们见面。(主题二)

两段旋律对比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变慢了。旋律呢?《师用啦清唱一遍帮助回忆》和主题一相比是不是更抒情更优美了?因为高贵的王子公主要登场了。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声音很好听,这么优美的旋律老师想邀请你们来唱一唱,《师弹琴 学生跟唱》似乎这么唱还不能展现出主人公们内心的喜悦,老师想给它填上歌词。《琴一遍,配上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主题三)

在一段轻盈的旋律中,美丽的公主拉着他们的裙子走向了他们的舞伴。这一段我们用图形谱和手势帮助记忆。(主题四)

随着乐曲的越加欢快,整个舞会的气氛也推向了高潮,主人公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我们一起来欣赏主题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乐句的简谱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乐谱的上方出现的两个小字母“tr”是什么意思呢?tr是一个表情术语,表示颤音的意思,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就更强了,请同学们再一次聆听主题四,当你听到有颤音出现的时候,摇动一下右手。

这一主题不仅有轻盈跳跃的地方,而且还有气势浩荡之处,现在请这两组的同学,轻轻的拿出你座位旁边的串铃和铃鼓,来表现颤音,其他两组的同学和师一起表现强劲的地方。分组比赛,看看哪一队的耳朵更灵敏、注意力更集中。

【活动】

四、分析曲式结构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欣赏了四个主题。主题一我们用拍手和模唱,主题二我们加入了歌词主题三我们用手势和图形谱,主题四我们加入了乐器。,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第一部分,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反复了几遍?两遍。我们把这一部分成为呈示部,下面我们来听听第二部分,它与呈示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出现了主题..和主题…..只是在主题一和主题四的基础上进行了展开,我们把第二部分成为展开部。那么第三部分又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他与呈示部、展开部会有什么关联吗主题几?主题几?……这一部分就是呈示部的再一次出现,只是加入了结束部分,既然他是呈示部的再一次出现我们就把他成为再现部。像这一类乐曲通常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活动】

五、聆听全曲

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全曲,当你听到每个不同主题出现的时候,请你把他们各自的特色展示出来。请乐器组的同学轻轻的把乐器放在膝盖上。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

六、拓展《舒伯特小夜曲》

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世界著名的小夜曲不单单只有这一首。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想和同学们分享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小夜曲改编的一首歌曲。【活动】

七、课堂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很开心 和我们班的同学在这节课中一起享受夜曲的美,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去发现更多美妙的古典音乐,期待下一次我们的音乐之旅。同学们再见。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一、摇篮曲导入问好: 同学们大家好,很开心有这么一次机会和我们班的同学坐在一起分享音乐。

老师准备了一首歌曲作为见面礼想送给同学们。每次听完这首歌,都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请同学们静静地去聆听,希望这首歌同样地打动你。

同学们,从歌词以及优美的旋律中,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确实,母爱是伟大的。那么这首歌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概括一下:歌曲的速度怎么样?旋律呢?非常优美抒情,带有摇篮般的动荡感。展现出了一幅温馨幸福的画面。我们把带有这些特点的歌曲称为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的作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来是只母亲为哄小宝宝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活动】

二、走进莫扎特 在古典音乐的众多体裁当中,除了摇篮曲还我们熟悉的进行曲、交响曲以及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的小夜曲等。说到这个小夜曲,老师就不得不介绍一位“音乐神童”给同学们认识,认识吗?他就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为什么称他为音乐神童呢?我们来看一看,三岁的时候就显现出来非凡的音乐才能,四岁开始演奏古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他所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欧洲可谓是家喻户晓,堪称是小夜曲的典范。如此神奇的一首乐曲,老师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与同学们分享。我们先来聆听乐曲的一小部分。

【活动】

三、赏析呈示部(主题一)

老师发现有几 位同学,在乐曲刚开始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老师在第一次聆听的时候也有同样地感受,觉得这一乐句实在是太有气势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听三遍,师做手势带动》。老是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这段振奋人心的旋律《气势磅礴 雄壮有力》那同学们从谱面上上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段旋律如此雄壮有力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乐句的每一小节都运用了休止符,正是因为这种停顿感才让这一乐句如此有气势。请同学们拿出双手用bong这个发音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1、师一句生一句清唱

2、琴带三遍》很不错我们一起结合音乐合作合作,你们表现第一句后面部分交给我。

和你们的合作实在是太愉快了,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一共分为四个主题,刚刚我们聆听的就是主题一,如果把主题一比作是一场盛大舞会的开幕的话,那么主人公将会在主题二和同学们见面。(主题二)

两段旋律对比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变慢了。旋律呢?《师用啦清唱一遍帮助回忆》和主题一相比是不是更抒情更优美了?因为高贵的王子公主要登场了。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声音很好听,这么优美的旋律老师想邀请你们来唱一唱,《师弹琴 学生跟唱》似乎这么唱还不能展现出主人公们内心的喜悦,老师想给它填上歌词。《琴一遍,配上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主题三)

在一段轻盈的旋律中,美丽的公主拉着他们的裙子走向了他们的舞伴。这一段我们用图形谱和手势帮助记忆。(主题四)

随着乐曲的越加欢快,整个舞会的气氛也推向了高潮,主人公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我们一起来欣赏主题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乐句的简谱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乐谱的上方出现的两个小字母“tr”是什么意思呢?tr是一个表情术语,表示颤音的意思,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就更强了,请同学们再一次聆听主题四,当你听到有颤音出现的时候,摇动一下右手。

这一主题不仅有轻盈跳跃的地方,而且还有气势浩荡之处,现在请这两组的同学,轻轻的拿出你座位旁边的串铃和铃鼓,来表现颤音,其他两组的同学和师一起表现强劲的地方。分组比赛,看看哪一队的耳朵更灵敏、注意力更集中。

【活动】

四、分析曲式结构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欣赏了四个主题。主题一我们用拍手和模唱,主题二我们加入了歌词主题三我们用手势和图形谱,主题四我们加入了乐器。,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第一部分,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反复了几遍?两遍。我们把这一部分成为呈示部,下面我们来听听第二部分,它与呈示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出现了主题..和主题…..只是在主题一和主题四的基础上进行了展开,我们把第二部分成为展开部。那么第三部分又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他与呈示部、展开部会有什么关联吗主题几?主题几?……这一部分就是呈示部的再一次出现,只是加入了结束部分,既然他是呈示部的再一次出现我们就把他成为再现部。像这一类乐曲通常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活动】

五、聆听全曲

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全曲,当你听到每个不同主题出现的时候,请你把他们各自的特色展示出来。请乐器组的同学轻轻的把乐器放在膝盖上。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

六、拓展《舒伯特小夜曲》

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世界著名的小夜曲不单单只有这一首。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还想和同学们分享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小夜曲改编的一首歌曲。【活动】

七、课堂总结

篇5:《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本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他小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意是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热爱。教学重点是通过听、唱、伴奏等形式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是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为乐曲伴奏。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

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仍然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围绕《G大调弦乐小夜曲》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可借助男女生二声部的主题模唱、自制弹拨乐器的伴奏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并培养学生合唱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可设计为交流对话、感受体验、创作实践、探究、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

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能够创造性地参与自制弹拨乐器的音乐实践创作活动。

(二)、教学准备:《G大调弦乐小夜曲》及其它小夜曲的音响资料,莫扎特画像、维也纳图片。

收集维也纳、莫扎特等相关音乐资料,自制弹拨乐器,竖笛等。

(三)、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你知道“音乐神童”是谁吗?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带领大家前往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奥地利,为同学们解开这个谜底。

1、交流对话

整理: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维也纳、莫扎特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归纳。

交流:学生互相展示所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出示图片或讲述音乐小故事或播放音乐作品)

补充:教师补充讲述(结合媒体),学生更完整了解。

2、感受体验:聆听:播放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学生聆听并交流听后的感受及演奏形式;讲述:复习乐曲演奏形式——弦乐合奏,教师引入并讲述其体裁形式——小夜曲;哼唱: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哼唱各个主题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描画: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情景描画。

3、创作实践:合作:男女生分声部用la和beng等象声词唱乐曲主题。(师引导其二声部的和谐);尝试:教师弹奏乐曲,学生尝试用自制的弹拨乐器(如橡皮筋、塑料杯等)为乐曲伴奏。

4、探究归纳:师生就三次旅行中的不同演奏形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展开复习讨论,综合讲述室内乐。

探究:师生听一听、唱一唱其它室内乐作品。

5、评价反思:教师就本次“音乐之旅”作简要小结,并提出希望,还给学生提供了解室内乐作品的网站等资讯。学生评价:学生谈谈本次旅行的感受与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金色乐章”音乐之旅是短暂的,也是愉快的,我相信同学们今后探索音乐的旅途一定比今天更加有趣!更加难忘!

(四)、其它选择

1、本课导入时可以播放宋祖英的维也纳音乐会,以“金色大厅”“

为视点引入本课。

2、本课还可以以小夜曲这种体裁形式为主线展开教学,其环节 可设计为赏小夜曲——唱小夜曲——奏小夜曲——演小夜曲等。

八年级《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包括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

三、教学重点

这首乐曲不是那种单一情绪的音乐作品,因此,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乐曲多种音乐情绪的发展脉络,并尽力从音乐要素上探索其相关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与其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小夜曲等;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欣赏曲目的同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四、教学难点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音乐实践活动。如: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阐述自己感受音乐的体验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能够创造性地自制拨弦乐器,并在乐曲指定的位置上参与伴奏。

五、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在所选材料上力求突出莫扎特音乐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欧洲音乐文化的氛围,今年恰逢“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所以在选材上选用了最能体现莫扎特音乐风格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了解这位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由于曲目为四个乐章,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因此,只选了第一乐章,使学生能够听懂、听透,并可悟出莫扎特的心声。

六、教学方法

在网络环境运行下,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多媒体视频,互联网教学,师生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与创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获得音乐的经验,扩大学生的纵向、横向知识范围。尽量培养学生独立检索资料、阅读资料的能力及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有准备地、积极主动地聆听音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

以一首小夜曲把同学们带到课堂里去,完全融入到本节课的教学,用音乐说话,拉开这节课的序幕。

二、作者简介

1.在柔和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缓缓地介绍(播放课件)莫扎特的生平: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生于萨尔茨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4岁开始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11岁写了一部歌剧。此后相继写出大量作品。1773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不甘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然辞职在维也纳定居,专事创作。由于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仅仅活到36岁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品清新,充满诗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近二十部,交响曲五十余部,康塔塔、清唱剧、小夜曲以及各种体裁的器乐曲、声乐曲等千余部。

2.当莫扎特在创作的时候,清朝乾隆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做些什么?这是中西横向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启发我们这些中国人从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小小侧面去把握莫扎特的音乐艺术世界。莫扎特和曹雪芹是同时代人,曹雪芹死的那年(1764年),莫扎特年仅8岁,却写下了六首钢琴、小提琴和长笛奏鸣曲(作品第10—15号),两部交响曲(作品第16、19号),那是献给英国国王的,因为1765年4月,莫扎特和父亲曾在伦敦开了音乐会。

郑板桥和莫扎特也是同时代人,前者死的那年,莫扎特年仅9岁,这年他却写下了六部作品,包括一部交响曲(作品第22号)。空间相隔万余里,时间几乎落在同一区间:18世纪

三、介绍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播放课件)

莫扎特一生共写过13首夜曲(Serenade),作品第525号即《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最后一首,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夜曲中最受人喜爱的一首;也是音乐会上演奏的最多的和最通俗的一首。一个想步入莫扎特音乐宝库的人,应当从这首曲子入门,它是宝库的一扇大门,它很容易被推开,你一旦走进去了,便是一生的幸福。或者打个比喻,这首夜曲正是“阿里巴巴”的那句咒语: “芝麻,芝麻,开开门!”

山洞大门一旦被打开,你准会欣喜若狂,不知先取走哪堆金银财宝好。(13首夜曲,曲曲都是如珠如玉似的珍宝)

这首夜曲的乐器编制原来只是弦乐五重奏,因其篇幅小,德国人称它为“一首小的夜曲”(Eine kleine Nachmusik)。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4/4拍,具有进行曲式的特点,开始的主题,也是整个乐章的主题,非常典押、透明、亮丽。

第二乐章:是首浪漫曲,调性是C大调,2/2拍,平衡和对称部分形成如下结构:A — B — A — C — A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旋律温深而徐缓,天真无邪,非常纯朴,主要是不失童心。

第四乐章:回旋曲,快板,主调为G大调,2/2拍,基本主题是个明朗、活泼的旋律。正是这种性质的旋律把莫扎特的“真心”、“童心”披露无疑。

四、欣赏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四个乐章的片段(播放课件)莫扎特音乐的对称结构 “哪里有对称性,哪里就有大美,就有绝对和谐、绝对美” 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 切开一个苹果,会看到什么? 第一种方法:竖切(常见的切法)第二种方法:横切(会有惊喜的发现)

五、欣赏曲目《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播放课件)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一)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这部分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二)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其一:

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其二:

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只有20小节。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伸:

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后,主要是将副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其素材是:

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六、学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播放课件)

七、音乐知识:

1.小夜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曲或独奏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作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2. 介绍弦乐常用的乐器: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八、实践与创造

1.用象声词演唱《G大调弦乐小夜曲》主题 女同学用“la”演唱: 男同学用“beng”演唱:

2.用塑料杯、塑料小桶及橡皮筋自制一个拨弦乐器。当老师弹奏下列旋律时,用拨弦乐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

3.让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于莫扎特以及他的音乐作品等。

使用常用的搜索工具:

九、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通过欣赏,让我们了解了莫扎特的生平,他的“童心未泯”地音乐风格,及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如:小夜曲、弦乐乐器。并通过互联网,搜寻了莫扎特其他的音乐作品,扩大丰富了知识面,使课堂得以延伸。

十、结尾

篇6:G大调弦乐五重奏教案

教师:薛岚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一中学 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3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弦乐曲,学生能够喜欢弦乐,对继续探索弦乐感兴趣。

2、通过欣赏和观察图形谱、唱、拨弦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能了解乐曲中的主题,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近弦乐器。

1、唤醒音乐的耳朵,认识交响乐队中的弦乐器。

(1)播放小提琴音色,教师问什么乐器?学生回答并形容小提琴的声音(2)播放大提琴音色,继续问乐器和形容音色。

(3)出示图片,内容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4)中提琴音色。(5)低音提琴音色。

(6)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这四种乐器组成了西洋交响乐队中的弦乐器组。

2、放眼民乐,了解民族乐队中的弦乐器。

民族乐队中,弦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拨(击)弦乐器。一类是拉弦乐器。二、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主题乐段欣赏。

1、引子。这短短的二胡音调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2、主题乐段欣赏。你感受到怎样的音乐情绪?

3、华彦钧简介。

三、弦乐合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欣赏。

1、莫扎特与《G大调弦乐小夜曲》(1)视频播放莫扎特介绍。(2)对视频内容进行回顾,归纳莫扎特的三个特点:天才、阳光、丰产。(3)出示《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简介小夜曲。

2、完整听赏第一乐章,学生谈音乐情绪。

3、视、听、唱、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主题。(1)图形谱与旋律听辩。

A出示音乐主题1、2、3、4的图形谱。

B学生观察图形谱,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理解和发现图形所代表的音乐意义。包括位置高低、块的大小、连线、圆点以及蓝色闪电。

C教师打乱顺序弹主题,学生观察谱例进行序号回答。

D教师按1、2、3、4顺序再弹一遍,学生巩固对四个音乐主题的旋律识记。(2)主题1、2的模唱与合唱。A用beng 模唱主题1。B用la模唱主题2 C学生合唱练习。(3)创意拨弦。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简易拨弦乐器为主题1和主题4进行创意拨弦。

4、分段欣赏。(1)呈示部。

我们学习的四个主题出现了几个?在第一段中,音乐的主要素材呈现出来,我们把这个段落叫做呈示部。

(2)展开部。

展开部分主要发展了哪两个主题音调?展开部分发展了主题1、4的音调。(3)再现部

再现部是呈示部还是展开部的基本重复?

第一乐章在回顾主要音乐素材中结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拨弦波尔卡》

弦乐作品浩如烟海,还有很多金色乐章等着我们去继续探索,弦乐演奏的方法也很丰富,不仅有拉弦、揉弦,还有拨弦。

欣赏《拨弦波尔卡》。评析:

《听弦赏乐》是薛岚老师参加山东省优质课比赛的获奖课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赏弦乐的起点就是听赏。第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听辨、比较等方法,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四种西洋弦乐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脑海中建立音色概念,为学习《G大调弦乐五重奏》进行能力铺垫。第二个环节,听赏中华民族拉弦乐器二胡所演奏的《二泉映月》的主题。这两个环节承接在内容的安排上看似没有什么必然性,却是教师有意为之。教师试图通过这种内容上的跳跃,造成一种知识上的迁移,对于学生而言,“弦乐”这个概念已经不只是某一件乐器,也是更为宽泛的某一种发声原理的乐器,这种思维归纳演绎的过程对于音乐学习是很有帮助。同样的理由促使教师以学生观赏《拨弦波尔卡》结课。“弦乐”在这样的一堂音乐课上,是音色、是乐器、是乐曲,也是演奏方法。这种大音乐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中,乐曲只是媒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探究音乐和终身喜爱、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生欣赏古典音乐还是很有难度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必须建立在学生有意义听赏活动的基础上。在学习《G大调弦乐五重奏》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很多音乐实践活动,比如借助图形谱学习主题;模唱、合唱主题;用自制的简易拨弦乐器为乐器伴奏(创意拨弦)等,小步子、快反馈,这些音乐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和愉悦的体验,借助这些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主题、创新思维,掌握知识。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篇7:《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

关键词: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102-02

小夜曲(serenade)这是中世纪游吟歌手留下的一份纪念品,是一种在淑女窗下唱出的情歌,伴奏乐器通常是吉他、鲁特琴或曼陀铃。Serenade的词根来自于拉丁文的Serenus,意为清朗、安详,它被用于形容这些黄昏时分的歌曲。至17世纪时,这一词已扩展到一切为庆典所用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小夜曲中需使用独奏乐器时,往往以合奏方式出现,如两只小提琴与低音提琴,这种用法现在叫做[小夜曲四重奏]的作品。由于十八世纪作曲家曾指出音乐的最低发声乐器为Basso,现在却很难判明指的究竟是大提琴、低音提琴或是巴松管。

一提到小夜曲,歌剧迷们首先想到的是舒伯特的由男高音演唱的D小调小夜曲,而大多数的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小夜曲,就是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在莫扎特创作的所有小夜曲中,毫无疑问当属这首编号为K.525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知名度最高,曾经一度在手机铃声排名上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其流行性。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可以说是最能集中反映莫扎特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天才的作品。这首作品的曲名,在夜曲前专门强调“小”, 德文曲名原来就叫“Eine Kleine Nachtmusik”,翻译过来就是《小的夜曲》。究其原因就我个人看来可能有2个。一是因篇幅短小。莫扎特一共作了有K编号的13首夜曲,这首K525是第十三号,如果加上早期无编号的K64,应该是14首。14首中篇幅最长的要演奏一小时,这首一共四个乐章正常演奏时间只有15分钟,结构非常严谨。二是因写此曲只打算供一把或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与一把低音提琴,也就是弦乐四重奏或五重奏演奏,所以此曲就也叫《弦乐小夜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埃玛迪斯·莫扎特)身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宣扬反封建的思想。人道主义、个性解放、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及理性主义,又一次推动了“人”的解放。从莫扎特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在现实中,莫扎特早年服务于萨尔兹堡的大主教柯洛列多,但他在刻板而传统的大主教眼中,莫扎特“太有个性”,其作品体现出许多“前卫”元素显得过于“叛逆”。于是在1781年莫扎特与柯洛列多大主教彻底决裂,莫扎特冒着忍受贫穷、挨饿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为了自由和理想,向大主教柯洛列多递交了辞呈。敢于和宗教贵族翻脸的,莫扎特无疑是第一人!在音乐观念上莫扎特力求改变把音乐从教会的实用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音乐看作是一种具有自律性的艺术。在他的创作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探索和发明,其音乐变得越来越易于满足人的听力,而逐渐淡化了宗教圣永的统治地位。初步解放了作曲家对音乐的创造力,把原来服务于宗教的“神性”音乐改变为服务于大众的“人性”音乐,为后世的音乐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顺便一说,在那个时代,脱离宫廷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无疑是自寻灭亡,莫扎特的前辈海顿,便忍气吞声地终生受贵族们的指派进行创作。初听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发现两者的艺术风格好像如出一辙,但随着欣赏的深入,莫扎特音乐中蕴藏着的独特灵感便会逐渐闪现出来。海顿遵循传统、强调和谐与内敛,而莫扎特力图突破传统、更追求华美和浪漫。而在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中莫扎特个性中那种自由不羁的风格和独特的俏皮和明快,表现得淋漓尽致。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原本有5个乐章,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不幸遗失,流传至今的K.525都由四个乐章构成。然而有的国外学者认为,第二乐章很可能是作曲家自己删除并因此而“遗失”的。因为有许多证据说明莫扎特自己对于这个作品拥有两个小步舞曲也感到有些不满,而从现在的创作角度来看,只有四个乐章的K.525显然是最完美的,假若多出一章小步舞曲,其整体的结构无疑将变得不够精炼,过于繁琐了。在我看来这首作品只有四个乐章是最为完美的--它的四个乐章恰恰浓缩了莫扎特音乐的所有特点。第一乐章为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的行板为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是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四个乐章中开头与结尾两个表现节奏的洒脱,中间两个乐章,先是一个从容的抒情,以中世纪一个美丽旋律氤氲发展,再将轻柔与轻灵结合成雅致高贵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一、第二两个乐章各五六分钟,后两个乐章各两三分钟。几分钟的音乐素材就能构成一个琢磨不尽的音乐结构,一个旋律就足够自然地发展成那么丰满的织体。

其实音乐都是由节奏与抒情能力构成,节奏与抒情严格说也不能分开。在莫扎特音乐中,通过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这个室内乐的范例可以很好的看到,抒情地演奏是原发动力影响着节奏,节奏就像是轻妙地往前不断地走的两条腿。而莫扎特节奏的轻灵,在别的作曲家中是找不到,说明生命沉滞的引力、生活的窘迫几乎没有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很难理解莫扎特能够如此不受世事的侵扰,要知道一般创作的源动力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矛盾,甚至来自于愤怒。而莫扎特能够在事业的极端成功与生活的极端窘迫的差距下,依然写出如此清新、明快的曲调,可见其情的单纯,别的作曲家竭尽一生之力也达不到,莫扎特这种没有杂质,没有生活印记的创作。

从创作时间上来看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于1787 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完成。在此期间,莫扎特正埋首于创作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歌剧《唐璜》。这是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部响彻欧洲的音乐作品。很难想象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莫扎特会放下手头上最为重要的工作,转而创作一部小夜曲。上世纪欧洲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在K.525问世之前不久,莫扎特曾写过一部名为《音乐玩笑》的小夜曲,编号是K.522。这是一部莫扎特为纪念其老父亲而特别创作的一首讽刺性作品,通篇充满着不和谐的音乐元素,甚至有些杂乱无章。当时欧洲的学者们认为这两部题材相同、风格上却有着极大反差的作品,相互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正是因为K.522这个“玩笑”开的有些过火,连莫扎特自己都觉得有些“于心不安”,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迅速写下了充满着端庄、和谐美感的K.525,以“弥补”《音乐玩笑》给他心灵带去的阴暗。但我个人完全不这么认为,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都是难以在生活中找到映衬的、纯洁的天使之作。这样一个个性的作曲家怎么可能为求“心安理得”而在一首“玩笑”的作品之后立刻写出如此端庄、和谐、明快的作品呢?在我个人看来,这部作品极有可能是莫扎特写给他那即将出世的女儿的。如此明澈流丽、轻柔高雅的作品,正是莫扎特为他的小女儿所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节奏上的鲜明,旋律上的流美,是莫扎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毕竟,当时凭借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的名字再次享誉欧洲,虽然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改善,但生性乐观的莫扎特认为这是他音乐生涯的又一个转机。可惜的是随着小女儿的夭折,这位欧洲历史上最有才华的音乐家,也正走在人生最后的道路上。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作为莫扎特“名片式”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将莫扎特个人所独有的灵性、优雅以及平衡特质予以了尽善尽美的发挥,虽然至今并没有发掘出来太多思想内涵,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最动人的美感却显而易见。莫扎特的作品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莫扎特的音乐是他天使般纯洁灵魂的写照与再现。他将自己得不到抚慰,永远留在了世间,温婉慰藉着别人,慰藉着整个世界。

上一篇:工厂安保工作个人总结下一篇:浅论嘉庚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