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高考热的冷思考

2024-04-17

洋高考热的冷思考(精选6篇)

篇1:洋高考热的冷思考

《弟子规》热的冷思考

《弟子规》最近大热,但是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看看知乎大神的冷思考。

(一)

我个人是十分反感《弟子规》这样的书的,然而其书出于其时,在道理上却是说得通的。社会发展到那一步,文化扭曲到那一步,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书。

我所反感的,是现如今这样的社会里,却仍然在流行这样被扭曲之后的东西。我反感《弟子规》,和反感女德班这些,是一个道理。社会上流行这些东西,并不能和国学兴盛什么的联系在一起。

《弟子规》不过对《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么一句的阐发。但是阐发的如何呢?看上去是更加细致了,细致到了如何坐卧起居接物待人,其实明显过犹不及,如何过犹不及?其实《弟子规》少说还算,说的太多,其实更是反映了孔子一路被解释几千年后终于僵化的状态。

我想要引自己之前一个答案来佐证:

我觉得夫子的重视孝道,和后世的重视孝道,是不大一样的。夫子的孝道,是发乎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靠什么来维系?夫子给出的答案是孝悌,一个人生下来,最先接触的是母亲、父亲,继而外扩到家人、亲人、朋友、社会,对自己的父母家人持有怎么样的态度和感情,是一个人的伦理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于他人交际的基础。《论语》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由孝悌构建出的,是内对父母孝顺,外对朋友信义,上对君王忠诚,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社会结构其实是搭建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上的。

所以一旦一种德行成为了伦理的基石,那么它的异化就是在所难免的。统治者需要推崇这样一种德行来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从农村的家庭到宗族,再到整个社会,孝顺成了社会最提倡的美德,二十四孝被当作范本大加颂扬,从这样的行为中,其实我看到的并不是原生的发自人性的孝了,而是让我看到了古时候的雷锋张海迪们,有了造神运动的痕迹,孝的地位越来越让位给顺字,所谓的父慈子孝的前半截就不那么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父慈子孝这个概念是合乎心理的,子感于父之慈而孝。而后来的无论父母如何,都应该孝且顺,就是反人性的了,《弟子规》有:“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其中滋味,颇可玩味。夫子尚且不同意以德报怨,而易之以以直报怨,这里的父憎子孝,是怎么来的?《孟子》中提到舜于父母于其弟,我看更多也是一个[直]字,不怨,但和发乎心的孝,不一样。

我一直认为,人们孝与否,是源自于人性的,而不是源自于社会舆论的提倡,父母生我养我,含辛茹苦,我理应以孝对待,这是最基本的情感了。而这样的情感,才是夫子推崇的(父慈子孝),伦理上的价值,是基于人性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

但是我见到的是什么情况呢?反过来了,原生的感情诉求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很多朋友的父母其实是觉得我生了你,你就必须对我如何,为了这个孝道,你必须要做出什么牺牲,你要光耀爸妈的面子,你要对爸妈好,以后你赚钱了给不给爸妈买这个那个……这样的孝道,其实是反人性的`,之前曾经知道豆瓣有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里面那些孩子们的故事,孝道二字以及背后的道德绑架带来的家庭悲剧其实并不少。

这样的本末倒置很可怕,说礼教的本意是好的,以礼教化万民。但是为什么到了民国,加在礼教二字之前的定语却变成了【吃人的】?真的是夫子的学说不好么?

再扯远一点,这种孝道其实是满足了中国人的信仰需求的。我以前和一个朋友谈话,朋友说,其实中国人唯一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求祖宗保佑后人如何如何,乐此不疲。而所有的宗教到了中国,变成有中国特色的某教之后,不管这种宗教原来具备保佑这个功能与否,都纷纷变成了求保佑,求佛祖保佑菩萨保佑,到了全能神三赎基督,无非还是求保佑。

答主老家是晋南农村的,前年祖母去世曾完整的经历了一次丧葬礼仪,之后发现,除了丧葬之外,几乎所有的礼仪都像是玩耍了,最基本的停灵前的香火不可以断掉,七天七夜守灵,到抬棺材一路上不许棺材落地……最夸张的是,打开我爷爷的墓室(是夫妻合葬),我爸特地观察了墓室一角的罐子,罐子里是我爷爷十几年前去世的时候停灵七天的祭祀食物,有说法说罐子里的液体是澄清的,家里人后代就顺利,如果是浑浊的,则不好。我爸上来说是清的,一家人都很开心。

在现如今,如嫁娶上梁这些事情的礼节都在不断消亡,而丧葬上,却是一如既往的严格,经历了那七八天,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觉得体力吃不消。虽然旧社会在加速的崩坏,但孝道到如今依旧是维系农村人际关系的基石。

说孝道是发乎心的不假,但是我目力所及的,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孝顺的人,但是为了社会舆论,或者为了祖先的保佑,而伪装成了自己是孝顺的。通过我奶奶的葬礼,发现了我们家的好些亲戚其实是不孝顺的,而且是不孝顺的出奇,但是在面对外人的时候,面对我们小辈的时候,嘴上还是不断宣传着自己的孝顺,宣传着一家人血浓于水,潜台词我看无外乎你们小辈将来有本事了别忘了我们这些亲戚。

这样的【孝道】让我觉得可怕。我想夫子要是穿越到现代,面对这样的孝道,他的表情肯定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弟子规》之流,可以休矣。

(二)

弟子规本质上是在代际之间的power play,即,在一组双边关系中,一方要求另一方提高情商(控制情绪表达、behavior的能力)来适应自己,是自己更加舒适的自处。弟子规本身是一个“文本”,但是亲代(包括老师在内的尊长阶级)把这个文本传递、宣扬、强化、要求诵读领悟的这个行为本身,是一种比文本本身还要强悍的语言,这种昭示着权力与阶级的语言才是“弟子规走俏”这个事件的本质。

亲代明明知道自己作为成年人,远比幼童有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远比幼童更善于温言揖让,更善于在矛盾发生的时候通过技巧去化解而不是发泄情绪肆意妄为——但他们要求幼童这么去做,而不是去要求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权力。为什么不是古代女性编写《男则》,并将它传递、宣扬给男性并要求男性遵守?为什么不是幼童编写《师长规》并要求亲代、师长去记诵?为什么国际关系中的文本(规则)是由美国力主编写、加以推广的?权力,是这种言语行为的核心。有权的一方运用权力,去要求无权的一方遵行某种让自己更适意的处事方式。

举个例子,亲代极力宣扬弟子规之类文本当中子代对亲代的尊敬,要求子代去照顾亲代的情绪与感受。但就是这帮父母,在处理自己的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却普遍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要求大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情商和更高的宽容度去和小孩子相处——在这里,年龄的法则不适用了。为什么呢?弟子规里的“兄弟睦 孝在中”让我们窥见了答案:兄弟和谐符合亲代的利益,为了实现这种利益,亲代怎么方便怎么来。因为我有权力,既然我知道要求大孩子表现出高情商比较方便,我就这样做。教弟弟去敬哥哥?有点麻烦啊,要做也不是不可以,但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当某种秩序对我有好处的时候(代际之间的幼敬长),我才会付出努力去做。

至于弟子规的后半部分,十分荒诞。自己当圣人难,却指望幼童去当圣人了。

(三)

一本清朝的老教材而已。有些风靡一时的东西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变坏了,而仅仅是因为属于它的时代过去了。

《弟子规》在它诞生的年代无疑是一本优秀的蒙学读物,它把儒家的经典教义编成语录歌的形式,提高了私塾先生的教学效率,因而广受欢迎(类似的事情咱们在上世纪60年代也没少干)。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弟子规》不是类似《忏悔录》这样的哲学书籍,而是类似《三点一测》或《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样的教辅书籍。我们不会去探讨《三点一测》里面有多少精华、多少糟粕,我们仅仅关心它是否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弟子规》本身是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核的,它仅仅是官方教科书的某种缩写版。书中的思想再好,也不能归功于作者李秀才;反过来,书中的思想再差,板子也不该打在李秀才的屁股上。因为所有的思想都不是源于《弟子规》本身,而是源于它背后那个庞大的封建官方话语体系。

所以,当我们回到《弟子规》最初的面目,把它当作一本学习儒家思想的入门读物,就会发现它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清朝的蒙童学《弟子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学好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那我们的孩子学习《弟子规》是为了什么呢?

教科书都不在了,还抱着《三点一测》干嘛呢?

教科书为什么会都不在了呢?因为它落后于时代,被淘汰了呗。的确,经典中有很多前人留下的智慧财产,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上被淘汰的东西几乎都不是一无是处。比如马车并不是因为不能拉货而被淘汰,仅仅是因为火车的效率更高罢了。封建思想也不全然是错误的,但既然我们有了更现代化的价值体系,为什么还要去故纸堆里刨宝贝呢?

具体到《弟子规》来讲,不少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道理当然是好的,但是要教小孩这些道理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来实现。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情感的交流比什么空洞的说教都要有效。我见过很多关于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心理学研究,可从没发现通过灌输某篇文字能达到什么效果。心理医生诊断的时候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你当初没给孩子念《弟子规》,所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障碍。话说回来,要是教育孩子是靠念一篇古文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好的,那倒是人类的福音。

如果说认为读《弟子规》能提高孩子的识字水平,那倒不如教孩子念《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有图有画有知识有概念,这不比干巴巴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强得多?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好诗文。

更何况《弟子规》里还掺进来不少三聚氰胺,像什么“非圣书,屏勿视”,你要怎么跟孩子解释呢?语文课本是不是圣书?物理课本是不是圣书?都屏勿视了那也就不用上学了。“亲有疾, 药先尝”,这符合现代医学的精神吗?别等下孩子孝顺了,科学常识没了。我就不用提后面那些什么“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这些大话了,别说小孩子,你们自己有几个能做到?

封建时代的孝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举几个“二十四孝”的例子,如埋儿奉母,为了孝顺老母亲能把自己儿子活埋了;芦衣顺母,被后妈虐待也得乖乖忍着;刻木事亲,把已经死了的父母刻成木头人,每天伺候吃喝拉撒(我怀疑这个是精神病)。且不说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比如郭巨活埋儿子的时候挖到老天送给他的一坛金子,单是这么个孝法,就无法让现代人认同。在灌输给小孩之前,请确保你真的明白你将要灌输给他的是什么玩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过去了就要学会放下。你是堂吉诃德不要紧,你不要把你的孩子变成你的桑丘。

篇2:洋高考热的冷思考

近几年来,学习器乐演奏的儿童有逐年增多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范围内学习键盘乐器的孩子有百万人以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有必要进行冷静分析,给家长们一些有益的进言。

目前的音乐教育热有下列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

有些年轻人结婚买钢琴成为身份的`象征。一些人刚结婚预先添置钢琴,一旦孩子出生,闲置多年的钢琴便派上了用场。一时间,千军万马闯钢琴的“独木桥”便成了时髦。

升学的压力使然

通过音乐考级,取得高级考级证书,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重点中学或大学。目前一些名校为活跃校园气氛纷纷创建民乐团和交响乐团,成员主要由在校学生组成,招收音乐特长生便成为一道风景线。

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一些有眼光、有见识的家长安排子女学习音乐主要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质,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孩子喜欢音乐

孩子喜欢音乐,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选择音乐专业去发展等等。

以上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精神回报,一类是追求物质回报。

勿庸置疑,启蒙阶段家长最重要的是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在注意观察、选择乐器、选择教师等环节上务必躬身自问,不可掉以轻心。

篇3:高铁热的冷思考

衣食住行攸关民生社稷,民众的逆耳之言不啻苦口良药。

打一仗进一步沪杭又开新篇

10月26日上午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运营时速350公里,从上海虹桥至杭州最快只需45分钟,比目前沪杭既有线最快的列车缩短33分钟。至此,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431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沪杭高铁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运营里程202公里。沪杭高铁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浙江省嘉兴、杭州市。沪杭高铁与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通道、杭长高速铁路和沿海高速铁路紧密衔接,并与杭甬、沪宁、宁杭等城际铁路一起,组成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不仅对上海、浙江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辐射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方便沿线旅客出行,上海虹桥至杭州间开行的40对本线高速列车以整点直达、停一站和停两站三种不同方式开行,安排更加人性化,每天运营时间从早上6:12起至晚上21:45。

沪杭高铁开通后,铁路部门调整了沪杭既有线运输方案,增开货物列车,极大地释放了沪杭既有线及区域路网的货物运输能力,以满足沿线日益旺盛的货运需求。上海至杭州之间原有一条沪杭铁路,建成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在全国的铁路网中,既有沪杭铁路是最紧张、最繁忙的干线之一。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同时,货运需求也日益增大,既有沪杭铁路已难以满足客货运输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沪杭间建设一条大容量快速客运通道。沪杭高铁广大建设者以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为目标,仅仅18个月即建成了一条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首次亮相沪杭高铁的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外观优雅别致,车厢内空间宽敞,简洁舒适。

沪杭高铁的建成运营,在两地间形成了一条更加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从根本上缓解了沪杭交通走廊运输紧张状况,不仅为两地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且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三角地区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实现各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人民网)

有曰一:若干斯年,中国高铁终于再创出了除人口数量之外的又一个世界第一,固然可喜可贺,但切不可忘乎所以。加之,相关新闻通稿中接连用了五个“最”,比之当年的老人家还要多出一个,颇有些登峰造极。试问:一旦京沪高铁通车,要用几个最?

《后汉书·黄琼传》有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窃以为,还是悠着点儿好。

时空距离拉近高铁时代发轫

国庆长假前,铁路部门对武广高铁运行图进行第四次调整,高速动车组开行密度再度增加,日开行最高达160列。武广高铁在2009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长约1068.8公里,途经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其中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 1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小时左右,是中国目前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行,飞速的动车就像一根根动脉把广州、长沙、武汉等城市紧密相连,让这些经济体进一步释放潜力,沿线区域经济变得十分活跃,一些企业也在把工厂转移到高铁开通的地方。

“我们在郴州有经销商,那是个很尴尬的地方,在广州和长沙间,开车和坐飞机都不方便,从深圳开车到郴州要五六个小时,但自从高铁开通,从深圳到广州一个小时,从广州到郴州一个半小时,非常方便。”深圳一家公司总经理陈文俊说。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王先庆表示,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粤湘鄂人员、资金、信息等流动更加频繁,资源要素整合优化进一步加速,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新华网)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表示,高铁的建设必然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长期的影响,引导地区间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增加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业及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

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曾表示,高铁建设对于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受高铁规划影响,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浙江嘉兴楼市在沪杭高铁即将开通之际,半年内涨30%-50%。据公开资料显示,嘉兴房价涨幅最高的是高铁站所在的南湖新区,2009年上半年每平方米只要四五千元,而今很多楼盘已经突破8000元/平方米,有些楼盘已经每平米过万。

天津泰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学斌在泰达MSD写字楼租户签约仪式上指出,京津高铁的开通给滨海新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商务活动明显频繁,写字楼出租量也日益增加。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开通后大大缩短了京津间的时空距离。京津城际通达天津的滨海新区,带动了北京企业来滨海新区投资,许多企业的总部办公室设在北京,管理者乘高速铁路仅半小时便可抵达天津工厂。资料显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有2000多家企业从北京搬到天津。到天津投资的中央企业也显著增多。(人民网)

随着贵广、南广、厦深、广深港等高速铁路相继建成,珠三角地区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广州到南宁、贵阳、武汉、长沙、福州等省会城市的时间将缩短到4小时以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有望成为现实。一些专家指出,伴随着高铁网络化的布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通畅。(腾讯网)

有曰二:高铁建设无论是对加强国内交通基础平台构建,还是对优化二三线城市总体规划,抑或是对推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其战略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趋显现。而民众对高铁的认识与认可,不应该也绝不能基于铁老大盛气凌人的强势。

境内一路风光国外或走麦城

中国铁道部统计中心日前透露,今年1月至1 0月客货运量均超年计划进度。客运方面,1月至10月,全国铁路旅客运量完成143791万人,同比增加12572万人,增长9.6%;为年度计划的87.7%,超进度7199万人。其中,10月份,全国铁路客运量实现新突破,发送旅客15284万人,同比增加1704万人,增长12.5%。其中,10月1日,全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800万人,创下继今年5月1日全路旅客发送量突破700万人后的又一新高。

货运方面,1月至1 0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03029万吨,同比增加31650万吨,增长1 1.7%。其中,货物发送量完成301925万吨,同比增加31611万吨,增长11.7%;为年度计划的86.3%,超进度10418万吨。1月至10月,全国铁路日均装车达到157319车,同比增加15220车,增幅达10.7%。(财华网)

铁道部还透露,将陆续开发限时运达、水铁联运、空铁联运、公铁联运、国际联运等特色产品,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尝试开行小编组、高密度城际间快速班列,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一财网)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中国科学院最近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敦促相关方面对中国大规模高铁建设计划进行重新评估。报告担心中国可能没有能力负担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计划,而且如此大规模的高铁网络可能并不实用。(中国经济网)

今年9月,在沪杭高铁运行试验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CRH308A新一代高速列车动车组,最高时速达416.6公里,创世界运营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度。目前,时速超过500公里的超高速列车也在加紧试验、研制之中。(腾讯网)

据德国《世界报》消息称,中国正在脱毛换羽,成为铁路超级大国。中国不但已成为高科技火车生产商,而且正在快速占领世界铁路市场。中国当年虽然进口了德国快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但在欧洲铁路技术的帮助下,中国通过合资企业很快掌握了先进技术,并且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到了争夺世界铁路市场的行列。(环球网)

有曰三:铁老大的铁算盘整得门儿清,把铁路货运因新建高铁运营而增加的既有铁路运输容量与高铁经营盈亏核算远远地撇开。赚了钱,铁耙子搂着;亏了钱,让高铁兜着。也正是中国铁路的如斯成本核算,让槛内槛外的一应“热钱”莫不敬鬼神而远之。

高铁终究要比飞机运行的环境复杂得多,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因为距离近仅是短时间的高速,如果武广高铁以及未来的京沪高铁天天高速运行一旦出事故就是灾难性的。而一味地追求高速度,乃至用高速度换取高票价,甚或不惜降低安全保障,则实不可取。

篇4:“翻转”热的冷思考

据百度百科及360百科等介绍,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并在互联网发布,学生通过互联网课前观看视频提前学习,课堂上交流、讨论、完成作业与检测、实现内化吸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美国,后被我国引进推广。

“翻转课堂”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视频化,使讲解内容形象直观;“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使视频容量短少精简,化整为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翻转课堂”少受时空限制,课前观看视频可以有一定的时空选择自由。这些,或许是“翻转课堂”的“利”。然而,许多事物常常是利弊相生,有时甚至是弊大于利。目前的“翻转课堂”就是如此。其弊主要有:

1.自主学习质量不高

“翻转课堂”的突出特点是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变“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模式为“课前学习—课堂巩固”模式,其“翻转”抑或“反转”因此得名。这也可以叫“作业前置”或者“先学后教”。这种所谓的“翻转”“前置”抑或“先学后教”,常常被宣传者津津乐道,说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然而,这种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其质量值得怀疑。且不谈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前自主学习,即便学生真有足够的时间,他们真有如宣传者所说的那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愿意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吗?如何监管、督促、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认真的课前自主学习呢?这些,恐怕是不容回避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看来,这种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至少是值得怀疑的。而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课堂讨论、测试等就会落空,就无法顺利进行。

2. 先学后教负担加重

以上讨论的问题被限定在“假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内,然而要知道,这仅仅是假设而不是事实。事实上,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疯狂应试且越来越疯的现象,早已使广大学生连起码的睡眠休息时间都得不到保证,更遑论足够的课余时间!且不说被央视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的河北某中学、安徽某中学等将时间利用搞到极致,实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缝管理”的情况——让学生从早上6点开始学习,到晚上11点方才结束,一天的时间被一张作息表严丝合缝地分解;周周小考,月月大考——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地学生每天十多个小时呆在学校,有赶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有无处摆放、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试问:哪一所中小学情况不是这样?它们与被央视等媒体报道的学校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科搞“翻转”学生尚且不堪重负,科科搞“翻转”简直难以想象!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能忍心布置“翻转”作业,榨取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让学生课前“翻转”吗?如果硬要狠心布置,能保证“翻转”质量吗?与其如此加重负担而难保质量让学生课前“翻转”,何如让他们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呢?当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不叫“翻转”,但教学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减轻负担啊,为什么非“翻转”不可?总之,“翻转”加重负担,有悖减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有人本情怀,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力争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要动歪脑筋,千方百计榨取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

3. 网络学习条件“苛刻”

不言而喻,网络学习需要教师有娴熟的视频制作及发布技术,需要家庭、教室等场所有互联网、电脑等发布、接收、观看、下载、储存的硬件设备,这些,目前对不少教师、家庭和学校(特别是对广大农村的教师、家庭和学校)来说,还是相当“苛刻”的条件。虽然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村学校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多及师资配备的逐渐改善,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问题毕竟还难以解决。目前,不少教师PPT制作尚且困难,遑论视频制作!而且,许多农村家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许多学生连起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尚且缺乏,何来电脑、手机等“奢侈品”!这些,媒体常有报道,并非笔者杜撰。

4. 零碎学习体系难建

“翻转课堂”的视频,要求短小精简,这决定了它只能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作碎片化处理,这决定了学生只能零碎化学习。这虽然有利于突出重点与分散难点,但毫无疑问,这些碎片化的视频,难免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而且,“翻转课堂”的学习,时间安排也是碎片化的,为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每段视频时长或每次学习时间最多只能10分钟左右,这决定了教学容量十分有限。由于每个视频具有相对独立性(如都有导入、展开、小结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假设学生能够自主观看视频),每次如果观看一个视频,则内容太少;如果观看几个视频,则每个视频的导入、小结等显得前后繁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最佳学习状态。同理,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环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碎片化有碍科学化,有碍系统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系统的建构。

5. 视频学习弊端较多

教学借助视频,能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有其合理性与优越性。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视频,都适宜视频化。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是不能视频化、也不宜视频化的,而要靠咀嚼、品味、想象、思考。如许多描写心理的内容、许多塑造形象的内容、许多侧面烘托的内容、许多揭示哲理的内容,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视频化的。如感悟柳永《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所抒发的作者的惆怅之情;如感悟《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所烘托的罗敷的形象之美;如感悟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写的音乐之美;如感悟秦观《鹊桥仙》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似水柔情与如梦佳期,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靠视频手段的,或者说,与其牵强附会地用视频展示,引导感悟,不如让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思考。当然,视频展示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还可以是教师的讲解,但无论何种情况,视频手段都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文字与想象思考。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参加真语文讨论,发表《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1]一文,非常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多媒体视听作用的局限性。或许正因为多媒体视听手段的作用有限,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温儒敏先生指出:“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2]这里谈的是滥用多媒体的弊端,虽然多媒体不等于视频,但视频绝对属于多媒体;而且,“翻转课堂”的突出特点就是视频化,教学内容视频,必然导致学生产生视频依赖症,削弱品味语言文字的习惯与能力。习惯了声光电的热闹就不屑于品读文字的冷寂,这正如吃惯了洋餐就不愿吃中餐,穿惯了洋装就不愿穿民族服装一样。对此,温儒敏先生也有精辟论述,他在《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博文《多媒体滥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中指出:“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多媒体滥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2]

存在和流行的东西,自有其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及合理性。“翻转课堂”亦然。作为“翻转”热的冷思考,本文着重谈了目前存在及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存在的“翻转”之弊。利弊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或许,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算遥远的未来,国家城镇化了,人民富裕化了,资源均衡化了,教育素质化了,学生负担轻了,以上谈及的“负担加重”“条件苛刻”等“翻转”弊端将不复存在。那时,“翻转课堂”有可能利多于弊,更为流行。但可以预言,不管社会经济文化怎样发展,“翻转课堂”充其量只能作为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一种辅助与补充,而不能一统天下,取代一切。

参考文献:

[1] 孙绍振. 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 (10).

篇5:幼儿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

提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国的崛起,人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然而,出

于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因此,纷纷将孩子送进开办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对此,幼儿双语教学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家对此褒贬不一。本文从“双语教学”以及“幼儿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开始,通过分析我国幼儿双语教学的现状、开展的利与弊以及借鉴国内成型幼儿双语教学的成果展开论述,对我国幼儿双语教学热的问题进行思考。关键词 幼儿双语 双语教学 现状 利弊 借鉴

一、引言

什么是双语教学?什么是幼儿双语教学?对二者的概念有哪些界定?在我国开展的幼儿双语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对幼儿开展双语教学有哪些利弊?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和展开思考。

二、“双语教学”以及“幼儿双语教学”概念的界定

许多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即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和应用水平。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在各种知识学习中作为课堂主要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本文中所提到的“双语”也是就汉语和英语而言。而“幼儿双语教学”是指在同一个幼儿园幼儿教师使用两种语言工具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对幼儿而言,这两种语言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也是他们获得其他新知识和参与各种活动的工具。也就是说“幼儿双语教学”是指在运用发展幼儿母语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启蒙教育的教学。而对于真正的“双语教学”要求是:①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② 必须将“二语”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medium of instruction)去教授目的语以外的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③必须以培养双语人才为目的;④ 必须认识到双语教育是一个教育系统, 单纯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要真正实现双语教育还需要有合格的教师、良好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相应的设施和相关的政策等等。可见,“双语教学”要求是比较高的。“幼儿双语教学”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来说,只是一个准备阶段,它的实质是语言教学。

三、我国幼儿双语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随着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视,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因此纷纷将孩子送进开办有英语教学的幼儿园。家长都是秉着望子成龙的心情,而办学者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树立形象”,有的为了“追风赶潮”,有的是为了取悦家长和社会,更有的是为了吸引生源,追求自己在经济上的利益。但是,不管家长、社会还是办学者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幼儿双语教学热的现象在升温,呈现一派“红火”的景象。下面从教学“大环境”、教材、师资、场景、仪器设备的几个方面呈现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大环境”上

我国的幼儿双语教学还不算成熟,缺乏具体实施的“大环境”。幼儿园双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不同,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达标”教育,有明确的等级目标;而对于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我国教育部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政策,只是像“跟风”一样,把幼儿的双语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比如,有些幼儿园对幼儿双语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些幼儿园仅仅开设了一两个英语兴趣班, 或稍微强化了英语教学, 如在班上简单地教授几个单词, 几个短语、句子, 或每周集中一两次专门学习英语, 就冠名“双语”幼儿园。可以说这是这些幼儿园为了某种利益而设的噱头。而且各地的幼儿双语教学基本上是自发的、零散的、孤立的, 缺乏互相合作、统一配合。由此可见,我国在幼儿双语教学的“大环境”上,很不成熟。

2、在教材上

英语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照现状,幼儿双语教学甚至是双语教学,是一种新兴起来的事物,我国对于幼儿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和社会实践还远远不够,因此市面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备而又系统化的适合幼儿双语教学的教材。而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特点,结合自身的需求,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是基于一套或者几套幼儿双语教材。对于教学质量较好一些的幼儿园,虽然还会结合一定的教学心得,适时地、适用地选择教材,但是由于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在教材的选择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可见这也是影响幼儿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3、在师资上

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保证,因此对于我国新兴的幼儿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来说,幼儿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对于幼儿双语教师的师资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还要有卓越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比如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要有把知识和应用结合在一起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技能。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风格、教育经验也对幼儿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有些幼儿园的教师的英语水平较低,但是出于自身开展双语教学的需要,英语课又不得不开展,在课堂上造成的教学错误会对幼儿以后的英语学习造成误导;有的幼儿园聘请的教师在发音上有一定的乡音,这对日后幼儿正确读音的纠正产生了阻碍;还有的幼儿园聘请学园周边大学的老师或者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这些一直对大学生授课的老师来说,他们对幼儿心理的了解不够专业,采用成人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没有特色,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层次不一, 往往把少儿英语教学当作兼职, 在周末进行。加之本身学习等事务的繁忙, 对少儿英语的教学不够重视。

4、在场景、仪器设备上

场景和仪器设备对幼儿双语教学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双语教学对活动场所的空间、环境的创设以及电器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在活动场所上,幼儿双语教学应该设置更小的班级规模,这样一定多的幼儿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在人口居多的我国,幼儿园的班型都比较大,影响了幼儿双语的授课质量;在环境的创设上,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可以通过精心的斟酌和巧妙的设计,在墙饰、走廊以及各种公共场所做出布置。而对于英汉双语环境的创设,如在活动室分设汉语区和英语区, 英语区摆放的物品和墙上饰品下注明英文, 也可放置一些英文图书, 使幼儿置身于两种文化背景之中,大部分幼儿园可以做得到;在电化教学设备上,更充分地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在语言和主体的已有经验中建立联系。然而,受资金的影响,再考虑到本园费用的支出,在我国幼儿园在这方面的投资较少。

四、采用幼儿双语教学的利与弊

对幼儿开展早期的“双语教学”到底是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幼儿双语教学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对儿童的自然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的以下部分分别从赞同的角度和反对的角度对幼儿双语教学的利弊进行分析。

1、赞同角度 赞同者认为:“在3~ 10岁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大脑的可塑性很强, 尤其在自然交际的环境下, 他们在语音‘习得’方面比成人占有更大优势, 比较容易学到较好的甚至接近本族语者的语音, 语言习惯也比较容易形成。这一时期学习外语可能在他们的大脑中会留下一定痕迹, 对以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好处。”(刘晓东,2000)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兰泊特等人的实验也表明:“ 双语学生不但在解决一些需要智力上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任务中占有优势,而且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加大语言训练的分量, 特别是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 带动他们听说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协调发展, 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提高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彭梅,2003)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体格健康的婴儿, 在五个月大时已经可以发出人类语言中涉及的所有声音。但幼儿最初的发音, 没有固定目的, 口腔内各部分肌肉活动自由不受限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开始语言学习, 发音器官的肌肉活动逐渐定形, 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牢固。这样看来,幼儿尽早地接触地道而又准确的外语,能够促进儿童发音器官的定型化和发音方法的习惯化,有利于幼儿对语言的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幼儿早期学习外语,会使他们对发音的过程感兴趣, 对自己能发出各种声音有新奇且自豪的喜悦。而且幼儿心理负担轻、乐于并善于模仿、喜欢作语言游戏, 这相对幼儿成人时对他人态度的敏感, 怕出错、怕被别人笑话而常常不敢开口而言,都是幼儿在早期学习外语的优势。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早期习得的语言会使他们终身受用。因为人类有效习得语言的关键期在12岁之前,在这个时期之后学会的语言就会很快被遗忘。国内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语言技能在青春期前更易掌握, 一旦过了这个时期, 大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方式都已经基本定型, 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么敏感有效了。”(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2002)

2、反对角度

对于幼儿双语教学的开展,有些人也持着反对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时期如果太早对他们进行双语教育是拣了芝麻放了西瓜、既不利于学好母语, 也不利于非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ELLIS E,1994)张思中先生也说道, “学习外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母语基础之上, 学好了母语, 才能真正理解和更好地掌握第二门语言。”(王旭东,2004)

台湾也有教育专家指出,“语言学习最好由近到远,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幼儿越早学习英文,也越早有挫折感,反而提早排斥英文。如果先把母语学好了,将来在原有的经验上再学习外语,反而会又快又好。如果因为学习英语而抹杀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很不利。”(杨连瑞,1998)

语言学家Collier对此也持类似的看法,认为若儿童不能持续发展使用母语的认知能力,那么其语言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影响。在母语毫无基础时开始学习外语既会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又不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

有时,过早的对幼儿进行这种定向的双语培养,可能导致幼儿学习的东西较多,压力过大,不但没有起到对双语意识的促进作用,反而影响其智力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幼儿失去童年的快乐。对此,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与反思。

五、国内成型幼儿双语教学成果的借鉴 以国内一知名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施为例,通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的聘用和培育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谈谈开展幼儿双语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此幼儿园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对话,发展幼儿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另外,对于不同的年龄班该幼儿园又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大班双语教育目标是“敢于在全班幼儿面前大胆完整地讲述和表演简单的英语故事”;中班双语教育目标是“在各类有趣的英语游戏活动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小班双语教育目标是“通过各类生动形象的英语游戏,激发学习的兴趣”等。对此,把行为和情感目标作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中心,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在幼儿双语教师的聘用和培育上,该幼儿园大胆引进非幼教专业教师(主要是本科和大专英语专业毕业生)担任幼儿园英语教师,为了让幼儿英语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使她们的教学更适合幼儿的发展,该幼儿园的园领导注重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包括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在培训中,主要帮助英语教师学习如何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组织生动、有趣、有效的英语教学。同时在幼儿园中,为了促使英语教师尽快地与其他教师在专业上互相融合,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改变了以往中、英语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选择懂点英语又有幼教经验的教师与英语教师组对,开展中、英语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每周定期研讨等活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该幼儿园将双语教学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当幼儿每天来园离园时,英语教师和扮演卡通形象的小朋友可用英语迎送幼儿和家长,并与其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吃点心、进餐、睡眠、盥洗、散步、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等日常活动中,英语教师都可反复地运用常用英语词句,引导幼儿进行听、说练习。这样,幼儿自然地从日常活动中接受了英语表达的方式。

六、结语

终上所述,开展幼儿双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有利又有弊。对于办学者来说,要借鉴成型的幼儿双语教学的成果,在进行幼儿双语教学的实施之前,要进行深刻的思考,认真的分析,秉着一个科学认真的态度去承办。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聘用,场景、仪器设备的设置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尽最大力量使幼儿双语教学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使其对小学的英语教学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虽然,在我国的幼儿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很不成熟,但是我们需要秉着“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有选择地、实验性的开展,而且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遵守科学的教学规律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等不同目的“速成”或“作秀”。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幼儿的双语教学足够的重视,为幼儿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 注

[1]刘晓东.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 J].教育研究, 2000,(11): 23.[2] 彭梅.刍议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 J].外语界, 2003,(3): 66-67 [3]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模式及其在我国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的尝试[ J].教育导刊, 2002(2).[4]王旭东.关于 双语教学 的再思考[ EB/ OL].http: / /, 2004-11-10.[5]杨连瑞.关于外语教学中的年龄问题[ J].国外外语教学, 1998,(2): 36-38.[6] ELLIS E.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参考文献

篇6: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考热,年年热。在报名人数年年上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催生了公考热?“你为什么做公务员?”面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的公务员,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稳定”。《新快报》记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公考热的一些调查问卷,“稳定”基本上都排在公考原因的榜首。

以往人们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时,习惯于强调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报酬相对较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甚至民营企业所开出的报酬已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某些公务员“考霸”并非没有就业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放弃了那些职位,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报考公务员的茫茫人海。不难看出,在那些一门心思考取公务员的“考霸”心里,高报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公务员这一职业所特有的稳定。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变数,没有了梦想与激情的“考霸”早已将“金饭碗”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不仅是大学生出于对稳定职业的向往以及对就业压力的逃避,这一现象本身也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理想与激情的泯灭,而这与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说毫无关系。

“考霸”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无非是出于“体面”和“稳定”两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本身就是为步入仕途而准备。于是,大学生学历越高、成绩越优秀,往往越是将考取公务员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虽然很多大学开始注重就业指导,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也仅限于指导“就业”,而不是“创业”。既然是“就业”,自然是以被动适应为主,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在被动适应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由此而“回炉”读中专或技校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考取公务员则无疑是种“一劳永逸”的选择———与其被动适应一份并不稳定的职业,不如挑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更为稳妥。

上一篇:伤感情人节语句下一篇:职工活动室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