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的冷思考

2024-04-18

申遗热的冷思考(精选6篇)

篇1:高铁热的冷思考

衣食住行攸关民生社稷,民众的逆耳之言不啻苦口良药。

打一仗进一步沪杭又开新篇

10月26日上午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运营时速350公里,从上海虹桥至杭州最快只需45分钟,比目前沪杭既有线最快的列车缩短33分钟。至此,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431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沪杭高铁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运营里程202公里。沪杭高铁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浙江省嘉兴、杭州市。沪杭高铁与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铁路通道、杭长高速铁路和沿海高速铁路紧密衔接,并与杭甬、沪宁、宁杭等城际铁路一起,组成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不仅对上海、浙江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辐射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方便沿线旅客出行,上海虹桥至杭州间开行的40对本线高速列车以整点直达、停一站和停两站三种不同方式开行,安排更加人性化,每天运营时间从早上6:12起至晚上21:45。

沪杭高铁开通后,铁路部门调整了沪杭既有线运输方案,增开货物列车,极大地释放了沪杭既有线及区域路网的货物运输能力,以满足沿线日益旺盛的货运需求。上海至杭州之间原有一条沪杭铁路,建成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在全国的铁路网中,既有沪杭铁路是最紧张、最繁忙的干线之一。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同时,货运需求也日益增大,既有沪杭铁路已难以满足客货运输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沪杭间建设一条大容量快速客运通道。沪杭高铁广大建设者以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为目标,仅仅18个月即建成了一条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

首次亮相沪杭高铁的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外观优雅别致,车厢内空间宽敞,简洁舒适。

沪杭高铁的建成运营,在两地间形成了一条更加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从根本上缓解了沪杭交通走廊运输紧张状况,不仅为两地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且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三角地区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实现各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人民网)

有曰一:若干斯年,中国高铁终于再创出了除人口数量之外的又一个世界第一,固然可喜可贺,但切不可忘乎所以。加之,相关新闻通稿中接连用了五个“最”,比之当年的老人家还要多出一个,颇有些登峰造极。试问:一旦京沪高铁通车,要用几个最?

《后汉书·黄琼传》有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窃以为,还是悠着点儿好。

时空距离拉近高铁时代发轫

国庆长假前,铁路部门对武广高铁运行图进行第四次调整,高速动车组开行密度再度增加,日开行最高达160列。武广高铁在2009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长约1068.8公里,途经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其中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 1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小时左右,是中国目前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行,飞速的动车就像一根根动脉把广州、长沙、武汉等城市紧密相连,让这些经济体进一步释放潜力,沿线区域经济变得十分活跃,一些企业也在把工厂转移到高铁开通的地方。

“我们在郴州有经销商,那是个很尴尬的地方,在广州和长沙间,开车和坐飞机都不方便,从深圳开车到郴州要五六个小时,但自从高铁开通,从深圳到广州一个小时,从广州到郴州一个半小时,非常方便。”深圳一家公司总经理陈文俊说。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王先庆表示,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粤湘鄂人员、资金、信息等流动更加频繁,资源要素整合优化进一步加速,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新华网)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表示,高铁的建设必然会对区域经济产生长期的影响,引导地区间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增加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业及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

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曾表示,高铁建设对于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合理布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受高铁规划影响,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浙江嘉兴楼市在沪杭高铁即将开通之际,半年内涨30%-50%。据公开资料显示,嘉兴房价涨幅最高的是高铁站所在的南湖新区,2009年上半年每平方米只要四五千元,而今很多楼盘已经突破8000元/平方米,有些楼盘已经每平米过万。

天津泰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学斌在泰达MSD写字楼租户签约仪式上指出,京津高铁的开通给滨海新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商务活动明显频繁,写字楼出租量也日益增加。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开通后大大缩短了京津间的时空距离。京津城际通达天津的滨海新区,带动了北京企业来滨海新区投资,许多企业的总部办公室设在北京,管理者乘高速铁路仅半小时便可抵达天津工厂。资料显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后有2000多家企业从北京搬到天津。到天津投资的中央企业也显著增多。(人民网)

随着贵广、南广、厦深、广深港等高速铁路相继建成,珠三角地区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广州到南宁、贵阳、武汉、长沙、福州等省会城市的时间将缩短到4小时以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有望成为现实。一些专家指出,伴随着高铁网络化的布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通畅。(腾讯网)

有曰二:高铁建设无论是对加强国内交通基础平台构建,还是对优化二三线城市总体规划,抑或是对推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其战略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趋显现。而民众对高铁的认识与认可,不应该也绝不能基于铁老大盛气凌人的强势。

境内一路风光国外或走麦城

中国铁道部统计中心日前透露,今年1月至1 0月客货运量均超年计划进度。客运方面,1月至10月,全国铁路旅客运量完成143791万人,同比增加12572万人,增长9.6%;为年度计划的87.7%,超进度7199万人。其中,10月份,全国铁路客运量实现新突破,发送旅客15284万人,同比增加1704万人,增长12.5%。其中,10月1日,全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800万人,创下继今年5月1日全路旅客发送量突破700万人后的又一新高。

货运方面,1月至1 0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03029万吨,同比增加31650万吨,增长1 1.7%。其中,货物发送量完成301925万吨,同比增加31611万吨,增长11.7%;为年度计划的86.3%,超进度10418万吨。1月至10月,全国铁路日均装车达到157319车,同比增加15220车,增幅达10.7%。(财华网)

铁道部还透露,将陆续开发限时运达、水铁联运、空铁联运、公铁联运、国际联运等特色产品,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尝试开行小编组、高密度城际间快速班列,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一财网)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中国科学院最近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敦促相关方面对中国大规模高铁建设计划进行重新评估。报告担心中国可能没有能力负担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计划,而且如此大规模的高铁网络可能并不实用。(中国经济网)

今年9月,在沪杭高铁运行试验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CRH308A新一代高速列车动车组,最高时速达416.6公里,创世界运营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度。目前,时速超过500公里的超高速列车也在加紧试验、研制之中。(腾讯网)

据德国《世界报》消息称,中国正在脱毛换羽,成为铁路超级大国。中国不但已成为高科技火车生产商,而且正在快速占领世界铁路市场。中国当年虽然进口了德国快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但在欧洲铁路技术的帮助下,中国通过合资企业很快掌握了先进技术,并且以惊人的速度投入到了争夺世界铁路市场的行列。(环球网)

有曰三:铁老大的铁算盘整得门儿清,把铁路货运因新建高铁运营而增加的既有铁路运输容量与高铁经营盈亏核算远远地撇开。赚了钱,铁耙子搂着;亏了钱,让高铁兜着。也正是中国铁路的如斯成本核算,让槛内槛外的一应“热钱”莫不敬鬼神而远之。

高铁终究要比飞机运行的环境复杂得多,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因为距离近仅是短时间的高速,如果武广高铁以及未来的京沪高铁天天高速运行一旦出事故就是灾难性的。而一味地追求高速度,乃至用高速度换取高票价,甚或不惜降低安全保障,则实不可取。

篇2:“翻转”热的冷思考

据百度百科及360百科等介绍,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并在互联网发布,学生通过互联网课前观看视频提前学习,课堂上交流、讨论、完成作业与检测、实现内化吸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美国,后被我国引进推广。

“翻转课堂”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视频化,使讲解内容形象直观;“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使视频容量短少精简,化整为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翻转课堂”少受时空限制,课前观看视频可以有一定的时空选择自由。这些,或许是“翻转课堂”的“利”。然而,许多事物常常是利弊相生,有时甚至是弊大于利。目前的“翻转课堂”就是如此。其弊主要有:

1.自主学习质量不高

“翻转课堂”的突出特点是让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变“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模式为“课前学习—课堂巩固”模式,其“翻转”抑或“反转”因此得名。这也可以叫“作业前置”或者“先学后教”。这种所谓的“翻转”“前置”抑或“先学后教”,常常被宣传者津津乐道,说它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然而,这种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其质量值得怀疑。且不谈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前自主学习,即便学生真有足够的时间,他们真有如宣传者所说的那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愿意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吗?如何监管、督促、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认真的课前自主学习呢?这些,恐怕是不容回避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看来,这种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至少是值得怀疑的。而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课堂讨论、测试等就会落空,就无法顺利进行。

2. 先学后教负担加重

以上讨论的问题被限定在“假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内,然而要知道,这仅仅是假设而不是事实。事实上,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疯狂应试且越来越疯的现象,早已使广大学生连起码的睡眠休息时间都得不到保证,更遑论足够的课余时间!且不说被央视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的河北某中学、安徽某中学等将时间利用搞到极致,实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缝管理”的情况——让学生从早上6点开始学习,到晚上11点方才结束,一天的时间被一张作息表严丝合缝地分解;周周小考,月月大考——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各地学生每天十多个小时呆在学校,有赶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有无处摆放、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试问:哪一所中小学情况不是这样?它们与被央视等媒体报道的学校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科搞“翻转”学生尚且不堪重负,科科搞“翻转”简直难以想象!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能忍心布置“翻转”作业,榨取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让学生课前“翻转”吗?如果硬要狠心布置,能保证“翻转”质量吗?与其如此加重负担而难保质量让学生课前“翻转”,何如让他们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呢?当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不叫“翻转”,但教学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减轻负担啊,为什么非“翻转”不可?总之,“翻转”加重负担,有悖减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有人本情怀,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力争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要动歪脑筋,千方百计榨取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

3. 网络学习条件“苛刻”

不言而喻,网络学习需要教师有娴熟的视频制作及发布技术,需要家庭、教室等场所有互联网、电脑等发布、接收、观看、下载、储存的硬件设备,这些,目前对不少教师、家庭和学校(特别是对广大农村的教师、家庭和学校)来说,还是相当“苛刻”的条件。虽然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村学校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多及师资配备的逐渐改善,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些问题毕竟还难以解决。目前,不少教师PPT制作尚且困难,遑论视频制作!而且,许多农村家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许多学生连起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尚且缺乏,何来电脑、手机等“奢侈品”!这些,媒体常有报道,并非笔者杜撰。

4. 零碎学习体系难建

“翻转课堂”的视频,要求短小精简,这决定了它只能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作碎片化处理,这决定了学生只能零碎化学习。这虽然有利于突出重点与分散难点,但毫无疑问,这些碎片化的视频,难免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而且,“翻转课堂”的学习,时间安排也是碎片化的,为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每段视频时长或每次学习时间最多只能10分钟左右,这决定了教学容量十分有限。由于每个视频具有相对独立性(如都有导入、展开、小结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假设学生能够自主观看视频),每次如果观看一个视频,则内容太少;如果观看几个视频,则每个视频的导入、小结等显得前后繁复、浪费时间,不能保证最佳学习状态。同理,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环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碎片化有碍科学化,有碍系统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系统的建构。

5. 视频学习弊端较多

教学借助视频,能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有其合理性与优越性。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视频,都适宜视频化。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是不能视频化、也不宜视频化的,而要靠咀嚼、品味、想象、思考。如许多描写心理的内容、许多塑造形象的内容、许多侧面烘托的内容、许多揭示哲理的内容,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视频化的。如感悟柳永《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所抒发的作者的惆怅之情;如感悟《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所烘托的罗敷的形象之美;如感悟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写的音乐之美;如感悟秦观《鹊桥仙》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似水柔情与如梦佳期,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等等。是不宜甚至不能靠视频手段的,或者说,与其牵强附会地用视频展示,引导感悟,不如让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思考。当然,视频展示的不仅仅是文本内容,还可以是教师的讲解,但无论何种情况,视频手段都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文字与想象思考。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参加真语文讨论,发表《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1]一文,非常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多媒体视听作用的局限性。或许正因为多媒体视听手段的作用有限,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温儒敏先生指出:“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2]这里谈的是滥用多媒体的弊端,虽然多媒体不等于视频,但视频绝对属于多媒体;而且,“翻转课堂”的突出特点就是视频化,教学内容视频,必然导致学生产生视频依赖症,削弱品味语言文字的习惯与能力。习惯了声光电的热闹就不屑于品读文字的冷寂,这正如吃惯了洋餐就不愿吃中餐,穿惯了洋装就不愿穿民族服装一样。对此,温儒敏先生也有精辟论述,他在《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博文《多媒体滥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中指出:“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这样的多媒体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好处。多媒体滥用给语文教学带来‘灾难。”[2]

存在和流行的东西,自有其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及合理性。“翻转课堂”亦然。作为“翻转”热的冷思考,本文着重谈了目前存在及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存在的“翻转”之弊。利弊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或许,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算遥远的未来,国家城镇化了,人民富裕化了,资源均衡化了,教育素质化了,学生负担轻了,以上谈及的“负担加重”“条件苛刻”等“翻转”弊端将不复存在。那时,“翻转课堂”有可能利多于弊,更为流行。但可以预言,不管社会经济文化怎样发展,“翻转课堂”充其量只能作为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一种辅助与补充,而不能一统天下,取代一切。

参考文献:

[1] 孙绍振. 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 (10).

篇3:高校“微课”热的冷思考

1高校“微课”的本质性要求

高校“微课”的本质性要求在于“微课”要摆脱 “流行色”的浸染,“微课”应是长期的。正如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1]认为“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若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而失之理性,从而将这一新生事物浸染上流行的色彩,则必定会“潮”来“潮”去,难免不能保持长期的热情。尽管高校“微课”实践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的有声有色,但相关理论研究却相当滞后,深度抑或广度均显得比较匮乏[2]。至今“微课”未能形成统一的定义。有一种观点是对“微课”作顾名思义的附会理解,即“微课”就是“微型的课”、“微小的课”。其实, 这样一说,“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本质区别就被无端地抹杀了。还有的将“微课”视为一段截短的教学视频或呈现为课堂录像的直接切片[3],有研究者针对“微课”的定义粗粗一算,荦荦大端者就不下十余例,这显然不利于“微课”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4]。为此,凡热心于“微课”的人士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至少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甚至艺术学的角度对“微课”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对它的认知更全面、更彻底、更科学。“微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微”或“课程”的问题,对它进行单轨性的阐释本身就不妥当。“微课” 固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多视角理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譬如,若从课程资源建设的角度看,“微课”是一种重要的、适合现代需求的学习资源; 若从流媒体形态来看,它又是一种以新兴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教学视频; 若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微课”不仅是于教师而言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而且是于学生而言的新颖的学习方式; 若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微课”还同时是一种教学科研手段; 若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微课” 更是一种发展潜力无限的综合教学技术。只有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认知“微课”,才能增加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若满足于对“微课”的肤浅认知, 则一定会阻碍“微课”的正常发展。

2高校“微课”的结构性要求

高校“微课”的结构性要求表现为“微课”不 “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构词法来讲,“微”是个形容词,只起修饰之用; “课”才是核心词,蕴含了 “微课”的本质性特征。一节课所必备的结构单元, 如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等都是少不了的,而这些都要统领于一定的教学问题之下。“微课”设计者清晰的问题导向性会促成其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条理的教学环节以及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与反思,从而保证“微课”实践的成功。拈出教学步骤以示例说明。一般的教学环节应包括五大方面: 导入、新内容的呈现、练习、巩固和作业布置。一节短至3 ~ 5 min,长不过10 ~ 15 min的“微课”,要同时具备这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此可见其虽“微”而不“小”、虽“微”而不“简”,虽 “微”却很“全”的特征,正因如此,真正做起来,恐怕会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45 min一节课更繁、更难。 没有了充裕的时间,各个环节还要紧凑连贯,步步相随,环环相扣,有轻有重,谈何容易。这就要求“微课”设计者在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思考,精心处置,方能炼制高质量的“微课”。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黎加厚教授[5]结合全国各地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系统总结出17条“微课”设计的建议,大到原则性设计规划,小到技术性设计细节,点面俱到, 可视为“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明证。因此, 比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微课”的制作则更显得艰难不易,通常非教师一人之力能完成,它往往需要多类型、跨学科、跨专业的多个人士“协同作战”, 原因很简单,“微课”不只是技术,它还是科学,更是艺术。

3高校“微课”的适应性要求

高校“微课”的出现,正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然而对“微课”的适用范围并不能作一概观。高校“微课”的适应性要求体现为因材施教。刘赣洪等[6]认为“微课”的适应性要求不仅体现在学段、学科、课型方面,还体现在知识的传递方式以及知识的类型方面。滕秀梅等[7]发现不同的“微课” 教学对象要求不同的语言规范、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不同的教学应用。梁乐明等[8]指出应立足于现实课堂来分析“微课”环境中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确立“微课”设计的适用对象。还有众多的“微课”理论与实践研究者都强调了在进行“微课”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对象的重要性。然而,现实背景下,不少人借势对“微课”肆意炒作,一哄而上,让人不消承受。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活动永恒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微课”教学活动。有了适用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的制订才能有的放矢,才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可能得以保证。另外, 在构建“微课”的适用对象时要非常细致,通盘考虑, 既要考虑对象的性别特征、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及民族在内的文化属性,还要清晰地认识教学对象的年龄、智能、学习或认知风格等个体属性[9]。

4高校“微课”的技术性要求

高校“微课”依赖技术,但“微课”不是“秀”技术,技术应为内容服务。无论是制作水平较高的如混合式“微课”和软件合成式“微课”,还是制作水平较低的如摄制型“微课”和录屏式“微课”,都离不开一般技术的支撑,如视频编辑、音频处理、视频合成、动画合成等。甚至一些更为细节性的技术要求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电脑分辨率、图文、声像、时长、画面感、格式转换、上传管理等。技术可以说是录制“微课”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确保“微课”的技术支持已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5]。然而,不幸的是,当前的“微课”录制技术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士足够的重视,甚至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还有待加强[10],大部分一线教师在“微课”制作时所遇到的头号难题仍是技术层面的[11],“微课”资源总体建设水平不高。显然,技术因素已成为制约当前“微课”质量的一个重要瓶颈。

而与之相比,另有一部分“微课”却把技术发挥到极致,以致成了“秀”技术了。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嵌入大量的动画、跳转、字幕、图景、音频等,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技术固然是“微课”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因为必要的技术支持,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活跃气氛,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情境,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技术毕竟不是“微课”的核心要素,而充其量是个形式要件,是为内容服务的, 是“微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若将主要精力投放到技术表现上,则势必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另外,过分追求“微课”的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 也无疑会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微课”的内容吸引到 “微课”的呈现形式上,降低了“微课”的使用效果。 再者,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学设计的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使其向相关认知负荷转变,从而优化认知活动。无关信息过多,往往会剥夺学习者有限的认知资源,进而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5结语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不仅要对高校“微课”保持极大的热情,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微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当中,从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同时,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以维护“微课”持久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79.

[2]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8-83,119.

[4]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20-27.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6]刘赣洪,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1-14.

[7]滕秀梅,林亦平.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中的需要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5):85-87.

[8]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9]张生,王丽丽,苏梅,等.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2-77.

[10]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篇4:黄金热的冷思考

面对火热的市场,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当决定投资黄金前,我们要多问自己一些问题,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了黄金投资。如果我们并不是真的懂黄金,那么最好还是遵循股神巴菲特老先生的教诲——不熟悉的产品不轻易投资。

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投资黄金,投资者先要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黄金的开采成本是多少?黄金的年产量和消费量是多少?决定黄金价格的因素有哪些?黄金投资的方式有哪几种?各种交易方式的优缺点又是什么?海外的机构投资者都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黄金交易的?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回答上面的问题,那么黄金就不是我们熟悉的投资品,哪怕黄金最终涨到5000美元/盎司,也不值得我们参与投资。因为,投资不熟悉的产品,我们就很难做好风险控制,也很难在风险出现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即便我们对上面的问题都能做出很好的回答,也只能说明我们对黄金投资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通过黄金投资获得收益。比如国内有的黄金期货和黄金T+D有交易时间的限制,不是全天交易,如果非交易时间遇到海外价格波动,想止损都不行。即便是交易时间上可以和国际接轨,我们也没有精力做24小时的交易。而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大多利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建立起数学模型,并采取程序化的交易方式,操作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从交易者的结构上看,海外的黄金投资者大多是机构,而我们这里则主要是散户在玩,实力之悬殊不言自明。散户要想战胜海外的机构,你说胜算能有几成?

事实上,真正对黄金价格有话语权的是主要国家的央行,因为它们手里握有大量的黄金。上世纪80年代,欧洲多国央行不断抛售黄金,导致了黄金价格一泻千里。近期,又有不少国家央行增持黄金,直接推动了黄金价格走高。然而,我们不知道未来这些央行还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也导致了我们很难对黄金的未来走势做出准确判断。

另外,一些不可知因素也会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如交易所提高保证金比例等。今年4月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高了白银投资的保证金比例,直接造成了白银价格的暴跌。而国内由于“5•1”假期,多数交易无法进行,导致相当数量参与白银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近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又提高了黄金交易的保证金比例,上海黄金交易所同样也提高了保证金比例,虽然还未对黄金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但白银投资的教训还是应该汲取的。

当你能够坦然面对黄金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又掌握了足够的黄金投资的知识和技巧,也发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和渠道,那么,我们要恭喜你,你可以在这场正在进行的黄金盛宴中,分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篇5:跨境购物热的冷思考

跨境购物起源于2008年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毒奶粉事件,直至2011年,这次事件的影响仍让约七成的国人不敢购买国产奶粉。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危机让国内消费者纷纷转向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区国家,追求品质更高、信誉度更好的奶粉。随后,从奶粉扩大到奶瓶、玩具,再从妇婴产品到如今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电子产品以及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服饰、箱包等也纷纷登上国内消费者跨境购物的清单。

跨境购物之所以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际文化和新鲜时讯快速传播,不断刷新国人的消费观。一方面,互联网购物平台让消费者购物方式变得多元化;另一方面,微博、朋友圈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新奇特商品和高端品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潮流。除此之外,互联网催化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和山寨、假货等商品质量问题曝光的即时性和透明性,国产品牌乃至整个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相比诚信度较高的境外市场便成为国人消费的首选。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相对于廉价更加看重产品的优质。同时,中国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大国,而跨境购物让国内商场中价格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得触手可及。由于国际厂商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歧视、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原因,造成了国内外同种商品的差异化定价。质优、价廉,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跨境购物的大军中去。

最后,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致使人民币在境外的购买力不断提高也是造成境外购物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跨境购物热的特征分析

2.1 跨境购物的主体特征

经调查,跨境购物的主体具有年轻、时尚、高学历和高收入等特点。这类人群更加热衷并精通网络,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追求时尚、新鲜的潮流商品,惯于使用电子消费模式,对国际文化的接触度和接受度更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跨境购物相对较高的价格负担。

2.2 跨境购物的主要渠道

跨境购物渠道分为自购和代购两种,其中代购占主流,并已发展为一种新兴产业,主要分为私人代购和网络平台两种。跨境购物的首发人群大多为留学生或经常出差的白领,当境外产品在国内越发受到追捧,他们看到了代购这一行业的利润空间,开始进行有偿的代购服务,甚至发展为一种专职的工作,多数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易。而微商、微淘、微店等社交购物平台更是为这些私人跨国代购交易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在此过程中,各大电商也趋利而来分一杯羹,纷纷开设专门的跨境购物平台,如京东、苏宁、淘宝、天猫等。和私人代购相比,电商专设的购物平台能够提供更加丰富详细的商品信息、图片资料、功能方法和使用说明等。电商购物平台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在提高自身成交率的同时,使国内跨境交易数不断攀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表明,中国跨境电商2014年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

除此之外,相比代购,一些消费者更倾向于出境购买所需商品。他们希望通过实地挑选、购买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商品。这些消费者往往收入水平较高且商品需求量较大,由此也促进了跨境购物旅行团的兴起和发展。据中央台调查报道,2015年春节期间,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赴日购物,消费近60亿元人民币,其中电饭煲、马桶盖等商品为热销商品。

3 跨境购物中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侵害消费者权益

跨境购物中存在许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首先便是假货问题。

跨境购物的主要渠道中,代购占绝大比率。然而在境外代购这一新兴行业中,已然形成一条造假、洗白、转包的假货产业链。而由于代购这一交易行为的特殊性,消费者丧失了对产品的知情权,代购者往往通过一些虚假的产品信息、推销图片,甚至是历史交易记录和顾客评价来吸引消费者。信息不对等、验货难和以假乱真的高利润推动这境外购物的假货率居高不下。

伴随假货问题而来的就是售后无保障。无论是代购还是自购,在境外购买的商品基本都处于缺失后续服务的状态。一般的商品在售出后都应赋予消费者一段时间内无条件退换货和免费维修的服务,但由于地域性的限制,很少有商家能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售后服务,即使这一商品品牌在国内有专柜或售后服务站点,也不接受境外购买的本品牌商品在境内寻求售后服务。

3.2 引发违法交易行为

跨境购物热兴起以来的一个重大事件,便是“空姐代购案”。这一案件也引出跨境购物这一行业的另一问题,即代购是否等于走私?跨境购物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境内外商品的巨大价格差,这一价格差固然有价格歧视的因素在内,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进口商品的进口关税、消费税等税收。个人出境购物固然不涉及逃漏税行为,但私人代购和电子商务平台代购依然处于变相走私的灰色地带,其主要利润来源便是不缴纳税款的价格差。

3.3 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

一方面,在社交网站的各种代购微商、各大电商购物平台的广告效应,让购买国外品牌的商品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推动了消费者对国外品牌追捧的同时让消费者进一步产生国内产品没有国外好的认知;另一方面,国内市场频频爆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国内市场诚信问题发展到一定高度。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国内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陷入低端困境。

4 对策建议

对于境外购物我们并不应该采取完全禁止或放任自流的一刀切政策,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4.1 引导国内消费回流

在跨境购物的消费者中虽然存在正常的境外商品需求,但也有消费认识错误和过度需求的成分在内。要引导这些消费回流:首先,国家应加强国内市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重新树立国内市场的质量诚信度,严格规范产品生产质量、食品安全,制定严刑峻法严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其次,国内制造业应积极地进行产业创新转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产品的创新型和功能的人性化设计,树立让国人信赖的国产品牌;最后,加快免税区建设,扩大消费者购物渠道,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价格歧视,缩小国内外产品的价格差。

4.2 规范跨境购物市场秩序

跨境购物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监督、管理的力度,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对于代购人和代购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制定专门的行业法规,并成立相关管理部门,维持代购市场秩序,打击代购市场中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行为,维护代购交易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应针对跨境购物交易制定专门的税收制度,并积极宣传推广,严格监督执行,让跨境购物从灰色交易正规化,将其正式纳入税收体系,避免类似“空姐案”走私事件再次发生。

只有在积极推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并提高市场诚信度的同时,正视和满足消费者对于跨国商品的合理化需求,还消费者一个清新的购物环境,跨境购物这一新兴产业才能快速健康地成长,真正实现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国内零售业发展的同时,让跨境购物成为消费领域的一次具有跨越性意义的革新。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R].杭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46-47.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R].杭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16-17.

[3]王亚飞.国内外海淘现状及其优劣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146-147.

篇6:买车热的冷思考

一方面极度依赖自驾车的便捷舒适,视为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废气污染、能源危机、车多路少等也深深困扰着驾车人。

当下的中国,车价一降再降,私家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攀比心理,撇除泡沫,务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有的国内大城市,购车热已经开始退潮,人们对于车的感觉日趋理性和实用。

从“单双号限行”到“无车日”,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汽车与人、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建设更为方便、快捷和绿色的城市公交系统,确保城市交通与建设的协调发展,圆满举办向世界承诺的绿色奥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现象

“捧车族”的尴尬

文/承杰

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买得起车用不起车。所以,有些已经买了车的人不用车,宁可把车“捧”起来闲置,美其名曰“捧车族”。

笔者近日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意外地发现,一直坐班车上下班的邻居陈先生其实是个有车族。他在2004年6月份购买的车到现在行驶了不到3万公里,日常工作基本不开车,只有周末出游或有急事才开车。“路上的车多,汽油又贵,开车太没效率。”陈先生说。

笔者上午9点半在小区中走了一圈,发现大概有30%的车位还停着车,这当中一半左右的车上有比较明显的尘土。在对25至35岁的20位车主的调查中,有8人表示自己有“捧车族”的症状,5人为“准捧车族”,几乎八成车主表示自己目前或不久以后的将来会有“捧车”的倾向。

为什么“捧车”呢?实在是因为,养车费等于2倍的购车费。

买车容易养车难,以捷达为例,按一年行驶两万公里、每百公里耗油8升计算,一年的汽油费用大概为8000元。如果每6000至7000公里做一次保养,一年就要做3次,花费450元(每次150元×3次)。加上养路费1200元、小区停车费1800元(每月150元×12个月)、车船使用税210元、更换配件费500元、日常停车费1095元(每天平均3元×365天)、车辆保险2500元,共计15755元。如果用上十年,其使用费用真的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购车费的两倍。这就难怪越来越多的有车族选择少开车甚至不开车了。

“捧车”的原因之二是因为房贷成本太高!

不少有车族表示,房贷成本高其实是他们减少用车的重要因素之一。江先生2002年6月购买了一套总价61万元的房子,贷款为25年期,平均月供将近3000元。这对于每月平均总收入1万元的夫妻二人已构成了不小压力。江先生又于近日买了一辆飞度,车贷成本加上养车成本每月超过2000元。“现在有些后悔,当初看大家都买车,自己也就跟着买了一辆,没仔细计算过这些费用。”

上海车主外地牌

文/周一妍

今年上海私车牌照价格在五万元左右,几乎可以买一辆国产车了。面对高涨的“沪”牌价格,越来越多的上海车主们向外牌投怀送抱。不过,近期这些希望获得外牌的车主却有点挠头,因为许多上海周边城市的车牌渠道已陆续向上海车主关闭。

四五年前,提起上海人办外牌,人们想到的无非是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可是,随着异地上牌风愈演愈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2004年初,苏州、余杭、嘉善、昆山等地纷纷禁止为上海车辆上牌。

之后,上海车主把目标锁定了扬州、南京、宁波等地。“远就远一点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办上再说。”这是很多上海车主的心声。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上海牌照持续高涨,不会在短期内走低,上海车主自然对外牌情有独钟。

“现在,几乎所有买10万元以下私车的车主都会申请外牌。”一家奇瑞4S店的销售员向记者透露。笔者调查发现,提出申请外地牌照的车主,大多数是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小白领,攒足一大笔钱来买车已实属不易,如果还要他们追加四五万牌照费用,简直是“水深火热”。

此外,还有一部分年纪偏大的人也盯上外牌,他们选购轿车的价格偏高,于是通过办外牌来弥补差价。“把钱投资在一块毫无意义的铁皮上,还不如让车子更舒服一点,先享受起来再说。”47岁的黄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不久前一掷千金购买了一辆宝马,现在的任务是为她的“爱女”寻找一个好的外地“婆家”。

上海车主对外牌车的热衷,也让周边江浙省市车管所的压力越来越大。“无锡牌照已经彻底关停。此次关停非传统意义上的上牌紧张,而是彻底关停!”“内部消息,宁波市车管所进一步限制了上海买车到宁波上牌的行为”……

近期,汽车论坛上一条条网友收集的“噩耗”不断传来。仅8月初,就有南京、宁波、扬州、无锡、盐城等地纷纷关牌。

“这可怎么办才好啊,现在没有车牌就没有保险,对于我这样一个驾车技术不娴熟的新手,很容易出事情。”施先生在广告公司工作,最近买了一辆polo1.6雅致版。“车子总共11万不到,几乎把我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如果还要再花上四五万办理牌照,只能厚着脸皮向父母借钱了。”施先生开玩笑说,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自己的爱车穿上一条“短裤”,“哪怕是一条外地的廉价‘短裤’,也想先套上再说。”

为此,一些人也动起了上外牌的脑筋。“现在北京办个暂住证非常简单,一两个工作日,然后买车,办个异地年检。”一个名叫“金点子”的网友发帖出谋划策,结果车主对他的“馊主意”不但没有反感,反倒表示支持。

“总有一天,我们上外牌只能去新疆了。”一个网友调侃道。

以车代步的焦虑

文/佚名

与目前享有的优惠税收政策相悖,私车公用一年超过1万英里的人将有可能被要求缴纳500至1500英镑的税——这是英国政府正打算开出的一张新税单。这也是继伦敦市政府征收每日8英镑入城费(有报道称,入城费有可能会上涨到25英镑)、英国政府发布在境内繁忙主干道行驶必须留下买路钱之后,对行车人的又一次“狮子大开口”。姑且不去说这个所谓的“私车公用税”最后到底会不会真正开征,“私车公用英里数”究竟如何来监测?但对于以车代步的“敌视”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传统上是一个老牌的汽车制造国,曾经以劳斯莱斯、MG罗孚、捷豹等为经典的汽车制造业是英国工业的“龙头”之一。虽然这些曾经代表着大英帝国贵族血脉、让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品牌,如今几乎已被“败家子们”拱手而出——能卖的都卖了,汽车制造基地也移师他乡——如今要买一个罗孚配件,电话是要打到中国南京的。但长期以来养成的对车的依赖,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并无多大改变。每家每户有一辆车是基本的现实:时尚的高级跑车、实用的日本车、廉价的二手车,汽车就像是家中的桌椅板凳。但近几年来,出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加强节能环保力度等缘由,英国政府“冲”着汽车而来的措施不时出台。去年一些地方政府还因落实节约用水,限制人们在家中使用压力水龙头清洗汽车。交通拥堵情况恶化、停车难、停车费上涨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驾车族。

如今,国内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以车代步也已成为都市人的出行方式。英国人的烦恼在中国人这里“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经听说上海也正考虑收取“入城费”;城市中的道路将越来越多地被统一成“一个方向”;经营停车场正很快升级为最赚钱的行业;而包括中国的大城市在内的所有世界一级大城市,正逐渐演变成一个个蠕动的大型停车场。所以,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车展,车商和汽车设计者在尽显各自前卫概念的同时,环保和节能几乎成了所有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主题。

我是在去年7月买的车,当时是因为熬不住夏日的炎炎阳光,也是为了避免出行高峰或者恶劣气候里叫不到出租车的尴尬。一年来,“车轮效应”不仅在日日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在体形上也充分显露。

一份研究报告说,导致英国人肥胖的罪魁祸首并非高热量的“垃圾食品”,而是以车代步。研究人员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成年人每年平均步行时间从87小时降至67小时,驾车时间相应的从每年91小时提高至151小时。根据以上数据,报告推算,英国成年人平均每天少消耗26卡路里的热量,导致每年平均增重1.2公斤。

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刘烨做的公益广告颇有触动。广告中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长安街上,其广告语是这样的:为了健康、为了环境、为了能源,请你少开一天车。

诉说

有车族的“荣耀”背后

文/陈晓华

如今这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有车族的队伍,无论好坏,至少,拥有四个轱辘的轿车在旁人的眼里,总是一种财富的荣耀和成功的标志。许多年轻人,甚至可以先不考虑买房,有一些钱财积攒后,就倾囊而出购买一辆自己喜欢的小车。上班、下班,周末出游,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我是有车族”,成为他们最时髦的表白。

我们家有车也已有4年历史了,确实,有车之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节假日外出吃饭、游玩,不需要争抢出租车,也不需要担心恶劣天气时,拦不到出租。只是,那么多年的经历,也发现,有车族的荣耀背后,并不是如表面风光那么眩目,往往也有很多让人叹息、感慨的无奈和艰辛。

先拿停车来说吧,随着上海城市交通越来越规范,很多时候,要找个停车的地方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去商厦购物、饭店吃饭,1、2小时的停车费用往往比来回打的的车费还贵。就算你不计较这超贵的停车费,很多时候,也会因为车库爆满而无法找到车位泊车,这样的时候,忽然会觉得,有车是种累赘。

随便找个地方就近停一下吧,或许不到10分钟,在你出门上车前,突然发现,车窗玻璃前,已经被贴上了一张黄色的“膏药”,不知这警察是啥时候冒出来的,居然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完成罚款扣分任务。这个时候,真的让人郁闷无比,平时满大街停着很多车辆,警察都不管不问的,偏偏今天只是吃了一碗小馄饨,却付出了那么昂贵的200元代价,感慨,这小馄饨是否鱼翅、鲍鱼馅的!

再看看这开车的感觉。上海这几年,尽管每个月的牌照拍卖价格越来越往上飙升,却仍然有太多的人不屑这样的高价,加入有车族之列。马路上,车辆越来越多,城市交通也越来越拥挤,堵塞是常见的现象。有时,车多倒还不是真正让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往往让行车难成为开车人最头疼的烦恼。

开车的人一般还比较遵守交通法规,按信号灯开车、等待,按道路标记行车、变道。可很多时候,明明是在自己的车道上正常行驶,却会被突然窜出闯红灯的自行车吓得猛踩刹车。遇到车技好的老驾驶员倒也罢了,最多骂咧几句,要是遇到个新手,有时会因为紧张,错将油门当刹车踩了,往往造成恶性事故。这个时候,无论你驾驶员是否有错,至少,出于“以人为本”的人道,你还得承担必要的经济赔偿。这对于开车的人来说,多冤啊!

最近,上海城市交通还规定,外环之内的道路行驶中,禁止鸣喇叭。说实话,很多时候,遇到险情或特殊情况时,驾驶员按喇叭提醒,往往是一种本能,短暂的鸣号,是一种必要的警示,也可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只是,现在一旦被警察发现,根本不管你鸣号的动机是什么,一律会被处置、罚款。有时,真的想冲警察吼叫:“既然不能鸣喇叭,那汽车装喇叭干嘛呀?”

更有令人气愤的是,好端端地停在规定区域里的车,并没妨碍了任何人,却在出门之时发现,崭新、光亮的车身上,不知何时,被嫉富如仇的“心理不平”者用砖石或者钥匙,划上了触目的深痕创伤,好好的一辆车,无缘无故地受到伤害,不但让你无从去寻找到那个“坏事”者,而且,还得莫名地支付一笔费用去修整车辆……这样的莫名其妙让有车族气愤之余,只能摇头叹息。

行车难,停车难,成为如今有车族的最大烦恼。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有车族表面的那种荣耀,却又有几人能体会和理解,有车族背后,那些无法言语和发泄的无奈、郁闷、不满和愤慨呢?!

有车后,却乐在不开

文/蓝调莎

有私家车,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它像一座流动的铁皮屋,节假日里,定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与朋友家人带着食品篮和狗狗,出行自驾游,多少快乐!

在有车的头两年中,每天开车进出,感觉妙不可言。逢路况好时,开车真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有一次外出,开在去苏州的高速公路上,提速到120至140码,顿时,道路两旁风景在眼角里刷刷而过,那种飞起来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开了两年后,慢慢地对车就不那么热衷了。现在的上海,开车上路,在任何时间段、任何道路上都遇堵。无论在高架还是陆地,人在车内,跟着堵车长龙,挪一步,停三停五停。本来脾气好的人,急出了一身火,原来就心急的人,此时情绪更是烦躁得很。

即使这天撞好运,一路顺利开到淮海路,车停在时代广场车库里,然后与朋友去逛街。逛到高兴时,忘乎所以,在美美百货,领略了好多好东西后,下楼,想去复兴路转角处的海上星喝一杯咖啡,吃一客圣代。然而,且慢,先要去淮海路头上把车子取出来,然后再能享口福。呵呵,此时的车啊,真是一种负担!

堵车也有霉运时。一年夏天,雷暴刚结束,从办公室出来,一路上车多如蝗虫。道路堵塞,平时十五分钟的路程足足开了两小时。当车在虹桥路向延安西路上转弯时,遇红灯。放行前,感到车身被左面上来的车撞了一下。打开窗门,对有着犹如囚犯越狱途中心情的对方司机问:“撞得我车身怎样了?”他说:“没有啥,一点点小伤,不要紧的。”于是我挥挥手,就让他过了。被堵了多时的我,此时与他理论的想法一点都没有,只想早点脱离这魔鬼路。

最使我郁郁胸闷的是:前年从展览中心的书展上回来,途中,车在古北“家乐福”前的延安西路上等绿灯。这时,一辆飞驰的摩托车在我车旁停下来,然后,后座飞车党人下车,打开我车门,把后座上的一只黑色漆皮多层包拎走了。包里有我先生刚从香港带回的最新款超薄型数码机、新款超薄型手机、内有数张卡与早上刚放进去的人民币、港币和身份证的皮夹。我眼睁睁地看着强盗抢走了我的最爱,身上的一根保险带像钉十字架上一样把我牢牢地固定在驾座上,使我一点动弹不了。

后面车内人下车,好心告知:“你知道吗?你的包被人抢了。”我像被放了气的轮胎,说:“我知道啊,但又能怎样?”报警回家后,即对先生申请:“我要一把枪!”

从那次后,我对车子兴趣越来越淡,经常让车空着。外出,要么乘小区班车,要么就随先生车出去。

如今,每当我斜背着宽背带包,两手插袋,轻轻松松、无忧无虑地回归大路时,喜悦跳在眉稍上,心里美得不得了。

香车为“房”累

文/吴春华

因为要准备考注册会计师,哥哥学驾照比其他学友花了更长的时间,也费了更大的劲。不想拿到驾照后,他的开车热情达到了学习时没有的高潮:他决定要买车了!

这消息引起家庭震动。妈妈为了制止这一“非常事件”发生,马上召集几个小家庭在一起聚会,要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给哥哥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最先说话,车这东西,好处是把我们的活动范围增大,坏处就多了。记得有次我和朋友到少年宫接下课的女儿。提前十分钟到了那条街,却见人潮涌动、车流如织,学校旁的停车场早挂出禁入标识,转头开到附近一个商场,地下停车场也车满为患。好不容易说通旁边一个单位将车暂停,女儿已经在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早知如此,走路到那里接人还快不少。又急又累的我有了关于停车的深刻记忆。所以我的建议是明确的:你上班打的也就起步价,坐公车半小时,有这二三十万,投资一套小户型“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

妹夫讲了身边的故事:同事小王看汽车的价降得大家都心动了,于是赶紧行动,买下了一辆12万多的中档家用轿车。谁知,他拉风的时间短得超过心动时间:香车刚开进家门,他就被物管提醒——小区没有停车位了!据说,所有的停车位都是买房的时候已经售出。只好开到单位挤个角落,下班却不能开回家。小王急得没有办法,好心的同事也帮他打听寻找车位。不久,大家帮他在另一小区那边找到空车位。于是,可爱的小王早上打的到停车处开自己的香车上班,下班将香车开到停车处停下,又打的回家。

小王的糗事让大家哈哈大笑不止。看来,要买香车,这香车还得有“房”。所以车的“房事”是件紧跟高消费之后的紧要问题。不幸得很,买车热已经造成了各大中小城市的车位吃紧,吃紧得超过飙升的房价。小王的这事还得等,等找到离家更近的地方能“生”出个地儿来,让他花大钱为香车买“小房”。否则,他就要继续这拉风背后的狼狈。

当然还有办法,为了香车重新找地儿安家。嫂子是不能阻断哥哥荒谬想法的人,却也是最想阻断他想法的人。这时候就继续大家的话题“想”下去:这办法就不是几十万办得下来了。折腾也不是几个月的事。平常人家,你还能像买彩色香车配衣服的妞?要那样,我们哪用坐在这里讨论?!

哥哥的香车梦为“房”所累很快偃旗息鼓。他终于明白,这车要为人服务,得以大量的金钱付出为基础,还要大量的空位为阵地。再多的人也就两条腿,地铁里可以用“推人”推进;再多的车就不行了,在路上耽误的是我们的生命。没车位的车主,分明就是享受不成反受罪。何苦来着?

9月22日,全国城市大搞无车日。看到路上的车还是多的,即便是限定的那几条街。不过,凡事总得有个过程,但愿越来越多的“小王”们,在拉风之前意识到问题,及时改变自己的理财方式。把消费变成投资,哪怕是只买车位不买车,都是利人利己而快活着、健康着的。

调侃

买车的几个笑话

文/大厦

说到买车很多人似乎非常关心油耗,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油耗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10W左右的车没有绝对的好车,或多或少总有些不足,既然都这样了,那就要综合考虑一下了!从这点看来,标致206应该是可以再多考虑一下的,如果不是它的价格尚有水份,如果不是我的确需要宽敞的空间,那也仅仅是如果而已……

第一个笑话:某人去买衣服。来到商店第一句话就是:“偶想买一件一千块大洋的衣服,给偶推荐推荐吧!”售货员顿时火冒三丈:“一千块大洋能买的东西多啦!你到底需要什么啊?!有西服、运动服、休闲装、毛衣、皮衣、裤子,你要是喜欢还有袜子、内裤、拖鞋!”

点评:很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车,却错误地把价格放在第一位,这是极端错误的。

第二个笑话:某君新买了一座房子,跟朋友吹嘘:“偶的房子好节能哦!每年可以节省五百块大洋的采暖费用哦!”可是他的房子比同地段同面积的所谓的不节能的房子贵了十万块钱。二百年才能把这十万块钱折出来。

点评:很多朋友多花几万甚至十几万买日本车,然后说什么这个车省油。省油的目的是什么?省钱。你省钱了吗?

第三个笑话:大冬天穿小裤衩几乎一定会被冻死。穿毛衣也有可能会被冻死。反正都是一样的,干脆大家都穿小裤衩算了!

点评:很多无耻的家伙总是企图用欧系车的事故图片证明:欧洲车的安全性不过如此,干脆大家直接买日本车算了。可笑!希望大家能够认清它们的真面目。

第四个笑话:某君养猪发了大财,于是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却总是抱怨:“妈的,储藏室太小了,我想放点猪饲料都放不开!”“妈的,院子太小了,我想挖个猪圈都没地方!”

点评:很多朋友买车的时候考虑的问题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有的关心这个车上有几个喇叭,有的关心音响支持不支持mp3,有的关心后排座椅能不能成比例放倒拉点货。你买的是什么啊?想听环绕立体声自己装个家庭影院。想听mp3自己花上几百块钱买一个。想拉货就买个小皮卡得了,多拉快跑还省油!

第五个笑话:某人买房子,准备买个特别特别大的。为啥?他自己说:“我如果生几十个儿子,让他们住在哪里啊?”你能生几十个儿子?就算你有这个本事,政府也不会答应的!

点评:很多朋友买车的时候过分关心所谓的最大功率、最高时速等等。你是开拉力赛的么?就算最大时速是多少多少,你能开到吗?你把车开到200码试试!如果不给你照张相罚你俩钱,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上海中心城区几种最野蛮的车和最容易欺负的车

文/春春

开车4年,发现上海中心城区马路上最野蛮的车无非以下几种,供大家娱乐。

1、沪B普桑:沪B由于是以前企业牌照,大多是司机在开,加上车况差,车子烂,根本不怕撞,乱按喇叭乱闪大灯就是这种车居多。

2、外牌QQ :郊区爆多,以黑车为主,为了赚钱,不顾一切。

3、改装版玲帅,富康以及其他改装车:改了之后就以为自己是什么一样,乱窜乱闯,还搞个什么GTR啊,无限啊,搞来搞去就是个1.6排量……

4、老版奥迪、别克:此类车主不是司机就是老板,一般都戴墨镜,开车时眼睛往天上望,大概是老板做惯了以为别人都让着他还是司机要在老板面前卖弄,反正此类车开起来最野蛮。

5、非常脏的车:此类车主不把车当回事,自然也不怕碰撞。

最容易欺负的车:

1、POLO:为什么特指POLO呢?因为此车以女人以及小白领开为主,反应慢,胆子小,加上是反应比较慢的电子油门,插队时第一首选车辆。

2、近期的沪牌如FR等:新手为主,开得慢,胆子小。

3、豪华车如双B高端,麦巴赫,法拉利:维修费贵,怕事,怕撞,怕划,就算不用赔钱搞个配件都要进口等上十天半个月的。所以此类车一般都比较谨慎,不过别把这些车惹急了,否则怎么死了都不知道。

4、贴满粘纸和挂满毛绒玩具的车:此类车必是女人开的无疑,一般胆子都小。

放眼

美国:

在纽约有车意味着麻烦

文/葛文潮(发自纽约)

纽约的高速公路和平常道路总是堵车,15分钟的路程可以开一个小时就不去说了,谁让你住在美国最拥挤的城市呢,更恼火的是要找个停车位不但需要耐心更需要运气,比苍蝇还多的警察随时随地会在你的雨刷上插上罚单,自从大资本家博格当上市长后,所有违规停车的罚金都翻了两倍,为此去年我“捐”了超过两千美金的罚金给纽约市财政局。

如果说罚金总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保险和维修是无论如何躲不过的,纽约的汽车保险永远是全美最贵的保险,而最近一次的例行点检维修竟然花了我670美金!如果你撞了车,出了点小小的事故,没有百来块美金别想搞定。

和在纽约开车的这些麻烦相比,纽约有全美最方便的捷运系统,花两块美金你可以从最南边的康尼岛游乐园坐到最北面的布朗士动物园,更不用说遍布纽约各个角落的公交车了。所以在纽约生活的人,很多曾经拥有过汽车,到最后不是把车卖了就是送人了,周末如果需要车去郊外的话,就去租车,每到周末特别是遇到长周末租车行的生意好得不行,去晚了就租不到车了。

但是美国人是车轮上的民族,汽车象征着美国的文化,所以拥有车也就是拥有自由,这也是为什么纽约的私家车依然很多的原因。

上一篇:350字的作文:难过的一天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