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2024-05-06

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共6篇)

篇1: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党委工作总结

(2008年12月29日)

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学院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地区“两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努力在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院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是今年地委、行署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活动对于加快我区的发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地委部署和地直机关工委的要求,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列为全年学院党委工作的重点来抓,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这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院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1、利用有效载体,精心组织

为保证这一活动的开展,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责任,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的目标任务,结合学院实际,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由于学院是以业务为主的单位,不是行政执法和经济杠杆部门,所以结合“优化环境年”活动,确定了“以创建学习型学院为载体,以提升教研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推动 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召开动员会议,2月28日地委委员会议后,学院党委在2月29 日上午就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认真传达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安排各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和推进会,进行专题推进,有力地推动了活动各个阶段工作的进行。

2、明确定位,有的放矢

在开展“环境年活动”过程中,学院党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结合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查五问”即:一查服务意识牢不牢,问是否真正树立了为基层教师和全区教师服务的理念;二查服务措施行不行,问是否达到了措施到位、简便易行;三查服务质量高不高,问是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查服务措施硬不硬,是否做到热情周到、竭诚的服务态度;五查发展意识强不强,问是否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全体干部职工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同时又在学院广大职工中开展“强化服务职能,创造宽松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创造环境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在学习提高、认真查摆的基础上,制定了整改方案,认真抓好整改工作。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化、量化了岗位职责,对职工应承担的岗位职责做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做到了权责统一,责任到人。另一方面针对各类问题实行整章建制,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通过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不同程度存在的作风散漫、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进,学院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崭新变化,想事干事的主动性更强了,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全院各项工作任的有效落实,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院的职能作用。

二、突出重点,抓好发展型班子建设工作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有什么样的班子,就会有什么样的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一年来,学院党委不断加强班子建设,特别努力在加强党委班子执政能力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坚持谋大事、抓大事,努力促进学院发展。学院的发展关键在班子。为促进学院更好更快的发展,党委班子积极谋大事、抓大事,在改善学院办公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狠下工夫,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是打造和谐班子。不断加强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理解、支持、协同、配合的关系,班子充满团结和谐的气氛,促进了学院政治和谐、发展和谐、文化和谐与人际和谐。二是打造务实的班子。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想办法改善办公环境,为教研员添臵了办公设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装修了会议室和培训中心,为学院教科研和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关注和解决职工困难,积极向上争取兑现了部分人员的业务职称。三是打造超前发展的班子。利用各种机会,讨论研究创建学习型学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等关系今后学院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增强班子的预见性、前瞻性。积极宣传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趋势和政策,使职工群众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党委实行集 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凡学院重大敏感问题党政主要领导先通气、多商量,然后征求大家意见,经党委会集体讨论后认真实施,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党委班子始终把加强班子的协调配合,作为重中之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了相互尊重不盲从,平时班子成员之间都能做到有问题、有意见、有想法及时沟通,增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信任、支持和友谊,保证了“一班人”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合拍,行动上协力,在班子中树立了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讲发展的良好风气。

第三、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学院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党政工作重大事项在党委会讨论通报制度,一年来共召开党委会17次,使党委、行政、业务等重点工作落到了实处。坚持经常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保证重点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主动争取多方支持,使学院重点工作有了全新改观。

三、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党员干部队伍是一个单位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年来,学院党委班子针对实际采取措施,注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调整充实学院中层干部班子。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鉴于学院中层干部队伍实际工作情况,从优化队伍机构、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目标出发,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学院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干部队伍,从去年12月份开始,学院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议专门酝酿、研究调整加强中层干部队伍问题,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党委于今年7月份制定了符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全员竟聘的实施方案。在地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全院职工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实细致地做好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从召开竞聘动员大会、公布竞聘方案、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确定考察对象、考核组进行考核、任前公示,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力求做到了严谨、周密、透明和规范,在整个中层干部竞聘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任用干部导向,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凭群众选票说话,凭实绩考核干部,较好地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参与权、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最后经学院党委会讨论、研究决定,并报地委组织部审批,学院今年共聘任中层干部15人。通过竟聘上岗,进一步增强了科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使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力促进了学院工作的发展。

第二、换届改选基层党支部班子。为了更好地发挥学院基层党支部的作用,今年9月份,学院党委进行了基层党支部换届改选。通过换届选举,调整加强了基层党支部班子,一些热爱党务工作,具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同志被选配到了党支部班子中来,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支部活动内容有了创新,党组织的活力大大增强。

第三、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党委、各支部认真坚持党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取得的成果。较好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把学院党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第四、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首先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廉洁自 律,要求职工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带头做到。其次,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在班子成员中经常进行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政绩观,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第三,认真落实抓党风责任制。按照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从上到下层层落实了抓党风责任制,一级抓一级,把党风责任制真正落到了实处。第四、坚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对预防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与其自身相关的法纪法规,并经常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等,使他们不断强化遵纪守法意识,收到较好效果。班子成员在工作上自觉坚持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从不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几年来没有发生以权谋私问题。学院也没有发生任何违纪案件。

四、围绕学院特点,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学院活动

提高学院职工队伍素质是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是培训教师的地方,教研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好学院的职能作用。因此,几年来一直倡导并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学院活动,努力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抓好领导班子学习。根据形势任务要求,不断修改完善了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意见,充实了学习计划,班子成员自觉把学好理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结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谋求学院的发展。同时,班子成员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和 方式,学习经济、教育、法律、微机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

其次、抓好职工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地区 “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政治敏感性,使全院职工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政治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坚持学习业务理论知识,组织全体职工系统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相关文件和业务理论知识,并规定每周五下午全院职工学习计算机知识,在全院形成学理论、学业务的氛围,为推动全区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抓好构建和谐学院工作。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了《构建和谐学院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以事业凝聚人,以发展激励人,以真情感动人,为学院营造了“一心一意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了构建和谐学院活动的扎实开展。

第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并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一起做,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尤其是在职称兑现和干部竞聘中精心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消除职工的矛盾和思想疙瘩,从而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职工在工作纪律、个人言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表现,教育和引导学院职工增强文明意识,从科室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革除生活陋习,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在全院形成了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风气。

五、充分发挥学院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是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全区教研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努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积极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年共组织教师参加地级以上教研活动12次,1300人次的教师参与活动,130余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继续坚持“高中课改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先后组织了四次集中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增强了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保证了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小学数学网络教研为龙头,辐射和带动了其它学科网络教研活动,推进网络教研的整体发展;完成了网站改建,搭建育龙网网上办公平台、安装调试非编系统、安装调试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项工作,全面提高了学院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是注重需求,认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区培训工作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核心,以校长、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在培训内容设臵、培训模式创新和培训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统筹规划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远程教育、教研员、骨干教师、教师岗位、班主任高级研修等培训班次,并将计划纳入教育行政管理范畴。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培训要求与教师需求相结合、送教与送课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全年组织地级以上培训11次,培训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2100余人次,培训数量达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2%。

三是注重管理,全面推进“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对省地两级课题的管理与指导,组织了全区“十一五”课题分类研究,建立了课题研究协作体,实施了课题网络管理新方式,对全区90项课题进行了现场指导,科研管理人员对教师如何搞科研、科研方法和程序等 内容进行了讲解,推动课题研究深入有效的实施和开展。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学会对全省“十一五”科研立项课题进行评审,并对135项课题实行研究经费资助,我区有1项课题获得3000元、4项课题获得2000元研究经费的资助。注重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和成果转化应用,学院开发研制的“雪地足球”被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批准为国家专利,填补了高寒地区体育季节性教学无教材的空白,发挥了校本课程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补充作用,体现了寒冷地区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总之,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带领学院全体职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目标,党委一班人决心更加团结一致,努力谋求新的发展,争取2009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2: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工会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院工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区教育工会、学校行政、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行使工会“建议、参与、教育、维护”四大职能,团结广大教职工,积极履行基层工会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以工作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和推进学院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并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推进我区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真正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学院的发展。下面将我院工会重点工作向领导汇报: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1、本在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我们着重建立和完善了工会组织的如下规章制度:1)工会主席职责;2)教代会职责;3)工会工作职责;4)工会委员职责和工会经审职责等并已付诸实施。

2、定期召开工会委员会议、不定期召开工会小组长会议,对上级的精神和学校的要求及时传达,对工作及时研究、布置、落实,使工会干部明确工会工作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干部心中有数,责任落实。

3、工会干部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奉献精神。要求工会干部在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工会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学业务、带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带头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每学期还开展了对工会委员的专题培训工作,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会干部和广大教工的思想素质。

1、配合学校党政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学院教职工教育教学指导、各级各类培训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但我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却没有丝毫放松,学院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为教职工购买了各类书籍,并及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区、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重大会议精神,联系实际深入讨论,领会精神实质,贯彻落实或者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分散活动以及走出去开展校外教育,甚至安排自学,决不放松。多次不同层次的组织学习“十七大”重要思想,切实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学习《工会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学院朱院长还亲自为大家讲解《新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知识,提高教职员工依法执教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

2、狠抓业务学习,提高教教研员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为了努力打造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和教研的组织能力的教研员队伍,树立教师之教师的形象,提升学校声誉。学院工会积极配合学院行政组织教职工坚持学习,如,每年读2---3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定期开展检查读书笔记和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凡是参加了大型培训活动或者是有价值的专题培训,学院要求不管是领导或者是老师都要给全体教研员传达交流,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和方向,比如高中课改、课题研究、专题学术报告等,不是学了就完了,而是要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大家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第三、利用有限的经费,尽量满足教师外出学习。积极支持教研员参加市、国家的教研培训活动。还与教育先进地区联系,让大家出去充电,比如:到上海参加校本教研高级研修班培训,有少数基层学校有关教师和主任随同我们一起参加了培训,感想颇深,他们说,还以为跟你们出来可以放松一下,没有想到你们朱院长把学习安排得这样扎实,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有时晚上都要研讨,不过,确实收获很大,我们回来交流时又感到压力,因为领导要求我们不仅谈体会,更重要的是要谈你打算怎么做。经过这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已经在行动,虽然我们北碚没有上海那样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克服困难,有实效性的开展课例研究,并不断的在摸索,并决心突出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对提升教研员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质有很好的作用。教师们将学习的动力和收获都运用到工作中,一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指导、教研方式变革、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新教师、音体美农村教师等各种层次的培训班,还进行了教师资格培训、普通话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等,还成功的举办了重庆市初中语文骨干班的培训。由于的我们的不懈努力,申请到了新的培训项目。我们还发挥了学院骨干教师和名师、特级教师、研究员的示范作用,带头到基层学校送教、对口帮扶地区巫山送教等,在教研工作方面,除了集体视导、还个别下校、联片教研、学校蹲点、专题教研、网络教研等方式开展活动,在工作中我们自己也都感到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我们就没有优势,我们也很感谢区教委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三、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1、根据《工会法》、《教师法》、《劳动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学院工会能够认真行使对学校行政的监督权,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确保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始终坚持教代会制度,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制定和重大事宜的决定等,都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方才落实执行。如:今年学校制定的《教职工考勤办法》等都是起草后先后提交给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才落实、执行的,还有学校的远景规划、学校规章制度、财务收支情况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问题,最后都能由教代会讨论通过;二是评优、评先、评职称,都实行校务公开的公示制度;其次还尽力添置和改造教职工的活动设施,在行政大力支持下,购置教职工健身器材和建工会活动室等。教代会代表认为不妥之处,就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教代会代表没通过的,就不能执行。本期,教代会开展了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活动,各位代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30多条提案及整改措施,内容涉及党政工、教育教学、学院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学校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强化了学校民主建设,最关键是学院领导班子能营造一个让大家说实话、说真话的氛围,也能比较客观的对待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的进行梳理研究,及时的给予答复和整改。正是由于群策群力,干群关系良好,才使得学院能够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关心女工、抓好女工工作。

组织女职工观看健康知识讲座,学习女性健康食谱;女性营养饮食与健康,还有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来自工会十五大的热点报道为女职工撑起一把“保护伞” 等培训资料。使职工注重自身健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保健知识,维护好身体健康,以更加饱满的精力投入工作。

3、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

婚庆到教职工家里道喜,参加结婚庆典;遇到女教工分娩,工会女工委员也能够及时代表工会前往慰问。还有丧事慰问、探望病患等都很及时。

五、积极组织了丰富多彩教职工文体活动,感受工会温暖之家。

1、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营造生机勃勃、和谐团结校园氛围,增强了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今年一月,我们组织了全院职工的趣味运动会,通过跳绳、原地拍篮球、夹珠子、接力跑、跳长绳等项目,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也使大家得到了锻炼,并增强了团结。其次还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新农村参观、全院教职工登山活动,以部门为单位参加学院的红歌比赛,男女老少齐上阵以各种形式参加比赛的情景还记忆犹深。区教委领导和分管的区领导也充分肯定了我们活动的成功展示。

2、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及“全民健身”的活动,坚持每天上午十点做第八套广播体操两遍,学院领导带头坚持锻炼。一些职工还利用下班时间到健身房锻炼。增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

3、工会还配合行政组织全院职工参加了新重庆一日游。参观了红岩村、烈士墓、长安汽车生产线、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洋人街等,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本职工作等方面的教育

4、以点带面,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节、教师节、庆“七一”和期末总结会等,评选、表彰先进女职工、学院先进个人、五好家庭等,不仅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体验到工会这个温暖之家。我们的工会工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够全面,对教职工的疾苦有些还了解得不够全面,解决实际问题还做得不够,教职工之间的桥梁作用还发挥得不够,还有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还做得不够深入,比如针对农村学校的教研、由于师资、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教师素质低、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当这次质量调研中反馈到这些信息后,学院领导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虽然有很多理由,虽然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并不抱怨,而是积极的思考,我们将思考更加有效的方法、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尽快的行动跟进。为北碚教育的健康发展倾尽全力。

篇3: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蓝色背景、黄色沙发、主持人鲁豫已经成为《鲁豫有约》的鲜明符号。据我国最大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之一———AGB尼尔森 (2) 统计资料显示, 仅从2008年年初到9月底, 上海累计就有76.9%的观众收看过该节目, 且平均每位观众的累计收视时长达到3小时21分16秒, 相当于收看4集一般连续剧的时间, 其受欢迎程度及受众知晓率不容小觑。

回顾相关文献, 笔者发现研究集中于分析《鲁豫有约》的节目要素、主持风格、互动符号等, 还没涉及节目的地方投放和效果的研究。本文以2008年《鲁豫有约》在上海的电视投放渠道及其收视率为切入点, 探讨分析不同效果的原因, 相信对于以后节目更有效地投放有借鉴意义。

《鲁豫有约》上海收视现象

电视投放渠道比较:湖南卫视高于上海纪实频道。在上海, 可以收看到《鲁豫有约》的电视渠道有凤凰卫视中文台、上海纪实频道、湖南卫视和机顶盒IPTV的点播系统。 (3) 除去有限落地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尚未普及的IPTV系统, 普通上海居民一般通过上海纪实频道和湖南卫视收看《鲁豫有约》, 因此, 本研究就把目光集中于这两个频道。

上海纪实频道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的一个以“纪实”为主的频道, 也是全国首家纪录片专业频道, 成立于2002年1月1日。2006年, 为更突出频道定位, 改名为“真实频道”, 意在传达真实的力量。

1997年元旦成立的湖南卫视比上海纪实频道“年长”5岁, 从《新民周刊》2003年《卫视:争锋在上海》一文推算:从2000年起实行网台分离后, 上海居民便可以随时收看湖南卫视。

根据AGB尼尔森的收视率数据统计, 在2008年的前9个月, 上海纪实频道的收视率明显低于湖南卫视。可以说, 在上海的电视受众中, 更多的人选择收看湖南卫视。

《鲁豫有约》的收视率比较:上海纪实频道高于湖南卫视。《鲁豫有约》在2006年1月随着“真实频道”的诞生而入驻纪实频道, 上海居民从此能方便地收看到凤凰卫视的知名栏目。2008年4月14日, 《鲁豫有约》团队携手湖南卫视, 为全国观众奉上全新改版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由于合约问题, 纪实频道的《鲁豫有约》于2008年5月5日停播。

据尼尔森统计, 上海纪实频道自2008年1月1日至5月4日播出的《鲁豫有约》, 在上海累计有68.5%的观众收看过该节目, 平均每位观众的累计收视时长达2小时43分10秒;湖南卫视自2008年4月14日开始播出《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到9月30日, 在上海累计有47.6%的观众收看过该节目, 平均每位观众的累计收视时长达到1小时43分37秒。

另外, 尼尔森对这两个频道2008年前9个月的上海地区《鲁豫有约》收视率调查得知, 上海纪实频道的平均收视指数为0.3, 而湖南卫视仅为0.213。在交会的那一个月 (即2008年的4月14日至5月4日) , 湖南卫视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仅在头一周的收视率高于上海纪实频道的《鲁豫有约》, 之后的两周均处于劣势。

由此可知, 上海纪实频道的《鲁豫有约》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总体高于湖南卫视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

为什么同样是《鲁豫有约》, 在不同频道投放的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况且, 在上海地区有更多的人收看的湖南卫视, 怎么会在共同栏目的收视率上输给了上海纪实频道呢?

收视差异原因初探

专业频道不专业。从国外的广播电视专业频道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第一是大众化的专业频道, 如新闻频道、电视剧频道、娱乐频道;第二是分众化的专业频道, 如财经频道、历史频道、探索频道;第三是小众化的专业频道, 如时装频道、高尔夫频道等。这三种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同, 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基本上呈现依次下滑趋势。湖南卫视的娱乐专业属于第一层次, 而主打“真实”的上海纪实频道属第二层次。上文提及, 湖南卫视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高于上海纪实频道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专业频道的出现是节目细分和观众分众的大势所趋, 虽然收视率普遍性低, 但是其最大的特点是符合目标受众的个性化收视需求。然而, 相同栏目《鲁豫有约》的不同投放效果, 说明了一个在国内极为普及的问题, 即专业频道不专业的问题。相比娱乐性极强的湖南卫视, “见证历史、思索生命、直指生命”的《鲁豫有约》显然更贴近“真实频道”。

品牌定位不协调。将上海纪实频道、湖南卫视和《鲁豫有约》独立开来, 三者都是品牌标榜者, 均有自己的忠诚受众群。

《鲁豫有约》的镜头所关注的是些“平凡人不平凡的事以及不平凡人的平凡事”, 加上鲁豫的循循善诱和专注倾听, 节目一路走来, 温馨感性。

上海纪实频道成立之后便一直努力打造中国最具文化价值和知识含量的传媒品牌, 提出“传承文化, 传播知识, 传达真实的力量”的口号。而湖南卫视早在1993年体制改革时, 便露出“娱乐至上”的“尖尖角”, 2004年的“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娱乐品牌频道”目标到2005年的“快乐中国”立台方针, 其娱乐专业频道的品牌经营之路可见一斑。

然而, 两两结合后并没有强者更强, 达到效益更大化的效果, 尤其是湖南卫视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 其因在于各自品牌性太强, 定位不协调。

目标受众存在差异。首先是目标受众的锁定范围。在《鲁豫有约》“入驻”前, 上海纪实频道和湖南卫视已打出品牌, 设定了自己的目标受众。纪实频道的目标受众多为大专文化程度以上、月收入在1500元至2499元及以上, 以及年龄在25岁至59岁的人群。 (4) 而湖南卫视的“专供娱乐, 快乐为主”理念专注的目标观众是全国范围内15~35岁的年轻人。由尼尔森所统计出来的《鲁豫有约》的受众特征, 发现他们是一群拥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老年人, 且以女性居多。相对湖南卫视, 他们更贴近上海纪实频道的目标受众群。

其次, 目标受众的不同需求。看电视节目和买东西一样, 有了需求才会想要行动, 实施之后才能得到满足。笔者看来, 同样打开电视机进行媒介消费的观众, 在转到不同的频道, 尤其是目的明确地转到某台时, 其消费需求一定有不同的偏重。转到纪实频道的观众的求知需求占多数;调到湖南卫视的则更侧重求乐。多数收看《鲁豫有约》的观众是为了寻求了解嘉宾们非同一般的经历, 这与纪实频道观众的需求交集更多。

再次, 目标受众的收视习惯。分众传媒的CEO江南春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轨迹的, 只要根据他的生活形态将广告植入到他的生活轨迹中, 选择恰当的时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品牌选择, 不知不觉之间就挑起了受众对商品的欲望。

上海纪实频道的《鲁豫有约》首播是周一至周五的23点至24点;湖南卫视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被安排在周一至周四的19:35。哪个《鲁豫有约》更适合其目标受众的生活轨迹和收视习惯呢?

显而易见, 前者的安排更有优势。《鲁豫有约》的受众是“三高”人群, 更多的集中在工作繁忙、晚睡早起的上班族。纪实频道的播放时间恰逢他们用电视放松、准备休息的状态。而在晚间的19:35, 目标受众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大都是家庭主妇和老人, 通常他们刚刚收看完《新闻联播》, 更想要寻求娱乐, 所以选择感性鲁豫的几率不高。

提高节目投放效果的建议

嫁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1+1>2。1992年, 在广告界极富盛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出版全球首部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 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5) 将理论应用到节目营销领域:如在选择适合的投放频道的时候, 也能遵循此理论, 使节目和频道一元化, 即根据节目, 选择定位一致、“专业对口”的频道来投放, 那么节目的影响力兴许会有1十1>2的效果。

磨合品牌个性:一体化张扬。一个新产品, 经由设计和注册, 虽然完成了品牌自然属性上的存在, 但它却并没有社会属性上的内涵。只有显示了产品个性, 才算为品牌注入了内涵。品牌个性化是品牌之所以能长久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一个全新的节目, 本身还没有建立品牌个性, 可以为其添加频道本身的个性。

如何使原本蓝色感性的《鲁豫有约》摇身变为湖南卫视的快乐版本, 湖南卫视的做法值得肯定———没有照搬节目全名继续突出“说出你的故事”, 而是融合“快乐中国”的台号, 连原本节目的海蓝底色也换成了湖南卫视的橙黄色, 最后再加上台标, 成功地添加自己的CI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

笔者认为《鲁豫有约》的品牌个性表面改造十分成功, 若湖南卫视再充分利用“把关人”的优势, 只在湖南卫视播放采访明星、对话奇人轶事等充满娱乐元素的《鲁豫有约》, 删去悲伤、感人的内容, 则两者的品牌个性将会一体化地得到更有效的张扬。

展开市场调研:打有备之战。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当下, 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实践活动, 都少不了用科学的方法在相关领域或市场先进行一番调研, 作为之后行动方案的可靠根据。

如今的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与客户的对话语言, 已由过去的那种纯粹的拉关系、套近乎, 开始转变成为收视率、到达率、满意度、忠诚度、美誉度、千人成本、收视人口的购买力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和图标语言。在这个环境下, 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调查公司应运而生。

节目的投放选择当然也离不开调查数据的支撑。在投放前, 了解诸如受众作息规律、生活轨迹、文化水平;投放候选频道的市场占有率、收视率、受众构成等基本问题, 再着手节目营销计划, 相信比调研前更有把握, 投放效果也会在掌握之中。

结语

当下制播分离的节目形态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提倡的, 相信也是今后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因此节目如何选择适合的电视频道来投放, 使得效果更好、收视率更高是十分有意义的话题。

本研究仅着眼于上海地区, 《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的收视率不及纪实频道的《鲁豫有约》也许只是微观层面的。从省级台在全国市场总体有42%的市场份额, 而市级台仅占17.3%这一比例来看, 湖南卫视的《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拥有的观众可能大大超过后者。笔者在此只是做了粗浅的原因探究和分析, 还有许多研究点, 需要更多的相关人士投入时间和精力, 望能早日探寻出一种有效的节目投放模式。

摘要:2005年, 凤凰卫视知名栏目《鲁豫有约》现身内地观众面前, 现已成为全国最受观众喜爱的谈话节目之一。从2008年《鲁豫有约》的上海投放来看, 笔者发现总体收视率高于上海纪实频道的湖南卫视, 在此栏目的打拼上却输给了纪实频道, 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专业频道不专业、品牌定位不协调、目标受众有差异等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提高节目投放效果的若干建议。如今, 制播分离的节目形态备受推崇, 相信本文对《鲁豫有约》投放渠道及收视效果的研究, 对以后电视节目更有效地投放将有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鲁豫有约,上海纪实频道,湖南卫视,节目投放效果

参考文献

[1].鲁佑文:《广播电视节目营销》,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应启明:《纪录片专业频道的市场生存》, 《视听界》, 2008 (1) 。

[3].刘世英:《分众的蓝海——江南春的创意神话》,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年版。

篇4:地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西部地区 独立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86-03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2012年7月2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的要求。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今后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院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本科教育往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该决定的发布对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年轻化,大部分为中青年教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教学经验不足,很多教师缺少专业化技能的训练。

基于以上国家相关政策及现实问题,在新形势下,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地区高校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建设具有西部地区区域特色性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有效工作机制,包含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以此保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效的开展工作,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更好的发展。

一、建立适合本校自身发展的有效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体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目标是帮助教师提高能力及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同时也是服务机构,工作应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因此,应建立适合本身发展的有效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体制。

(一)管理部门的设置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部门设置,有独立的部门与非独立的部门。从便于管理和开展工作的角度上说,建议成立独立的部门。但是,根据调查和了解,并从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地方文化与教育经费的来源等实际情况出发,也可设置非独立的部门,挂靠在人事处或教务处或其他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可设置独立的部门。

(二)建立“学校—系部”两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系部教学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建立学校—系部两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工作和活动时,需要系部教学秘书或行政秘书配合通知和鼓励本系部的教师积极参加,协助加强教师提高能力的意识,并协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整理、统计相关数据和信息;各部门理顺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有效的开展。

(三)成立各级管理小组

为了确保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建议成立各级管理小组。

1.成立领导组:由学院领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及系部负责人组成。分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学院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和引领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其他学院领导担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担任秘书,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规划、布置和实施;其他成员协助和支持中心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

2.成立工作组:根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目标和任务,成立各工作组,明确分工,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有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具体的工作组及其管理和工作职责如下:培训组,负责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研究组,负责教学和学术的研究工作;咨询组,负责教师的各项咨询工作;资源组,负责中心工作开展所需的资源收集与管理工作;监督与评估组,负责对中心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估。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持续性的运行机制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有效的开展,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持续性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多元化教师培训制度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年轻化,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需要加强培训,建立多元化教师培训制度,具体如下:

1.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规划。不盲目开展培训,在培训前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工作,并调查和分析教师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制订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培训规划,包含长期的年度培训规划、短期的季度培训规划及月度培训规划,并在校内公示培训规划,让教师们都了解和熟知。

2.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含职业知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组织技巧、授课技巧、学术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能力提升和促进发展的内容都应纳入培训的范围。

3.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是有差别的,是参差不齐的,因此,需要因人制宜,量身定制教师培训项目,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切实符合不同层次与类别的教师的教学需要,帮助教师解决疑难问题,如新教师培训、教师发展中期培训、教师发展后期培训、教师未来发展培训、一般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4.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如果只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培训,感召力不强。为了激发教师的参加兴趣,应不断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并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例如,可开展新教师练习营、名师大讲坛、教学模拟情景示范、教学会诊、教学观摩、教学交流与研讨会、专题探讨、一对一帮扶的导师制培训、互动游戏培训、户外的素质拓展、企业挂职锻炼等培训形式,以此增强培训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培训效果。

5.建立培训档案,采用学分制记录:为保证培训的连续性,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采用学分制记录,每次参加的培训,都记录相应的分数,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二)建立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方式多种多样,且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必要建立教学研究制度,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理念、教学发展、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技巧、实践问题、教学方式方法、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应用学术、教学学术等进行研究,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探索和寻找更多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式,促进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

(三)建立探讨与交流制度,促进有效沟通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闭门造车就能达到,而是需要相互间的探讨与交流,相互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出谋划策,共同探究并分享成功经验,减少弯路。建立探讨与交流制度,开展各种专题研讨交流会,搭建教师探讨与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共同成长与进步。

(四)建立咨询服务制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不仅是一个管理型机构,而且是一个服务型机构。应建立咨询服务制度,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及自身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对症下药,并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寻找与发展教师本人的特色,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五)建立资源共享制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个服务于教师的管理机构,需要想方设法收集优秀的教学资源,不断增加及拓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料,包含人、力、物各种对教学发展和教师发展有用的资源,并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如,收集全国各高校名师教学视频、专家讲座录像、优秀教学指导书、优秀期刊文献、优秀学术文献、优秀学习手册、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课程和教材、教学软件、优质资源网站、网络学习平台、先进数据库资源等,这些可供教师借阅或下载,互相共享。

(六)建立教师职业发展与规划服务制度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除在教学上教育好学生外,也需要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有成就感与归属感,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才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建立教师发展与规划服务制度,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定位及学院发展等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的成长与职业发展,为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规划提供咨询等各项服务。中心可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及职业发展规律,编制《教师发展手册》,由“职业生涯与规划、学习与培训、教学与科研、反思与服务、成长与发展(职称或职位的晋升)模块组成,并指导教师做好本人职业规划,记录学习培训情况、教学案例情况、教学改革情况、教学反思情况、科研与学术成果情况、教学成果情况、奖励情况、职称晋升情况,以便更清楚自己的发展经历,促进能力的提高及自身职业的发展。

(七)建立监督、考核与评估制度

监督、考核与评估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估,才能不断完善与改进工作。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开展:

1.对教师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估。通过对同行教师、学术的问卷调查及评分、课堂的考察与观摩、专家通过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会诊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估,从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对教师进行反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对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与评估。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教师给予中心工作的评分及评价,了解中心工作的效率、效果,并对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促使中心不断完善与改进工作,促进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八)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制度

当今社会为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潮流,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方便教师们的学习和了解中心的各项工作情况。工作人员可在网络上操作各项工作,可设置代办事项的提醒功能,统计及分析各种数据;教师们可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下载资料学习及可在线咨询各种问题,或者留言咨询问题;可查询本人参加培训与学习的学分;可在网络上参加培训的考核;可在网上在线共同探讨教学和学术问题等。以此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及为教师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九)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结合教师的职称与职务的晋升、职业的发展及学院的定位和发展,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励制度,采用与学校整体激励机制相匹配的激励方式,并且激励制度和框架能激励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对教师进行激励,还需要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激励。对教师可设立“教学竞赛奖、教学成果奖、学术成果奖、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激励津贴”等奖项;对于中心工作人员,可设立“效率之星、服务之星、优秀青年、优秀专家、优秀研究奖”等奖项。通过奖励,不断激励工作人员和教师,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人员配置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人员配置保障,并且还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鉴于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优秀人力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配置可采用“专兼相结合”的方式。行政管理人员为专职人员,负责中心的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兼职人员,主要由专家与顾问组成,来源于本校退休返聘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从一本、二本院校中聘请的各学科的名师及专家,有培训专家、教学研究专家、学术研究专家、监督与评估专家、咨询专家等。同时,派遣行政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高校学习及借鉴工作经验,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经费来源和使用

经费问题是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关键困难问题。没有经费,就无法开展中心的各项工作。独立学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为投资方及学生的学费,这些经费已大部分用于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投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费有限,必须拓展经费的来源,除本学院划拨的预算经费外,还需寻求外部支援,一是让有经济能力的校友捐赠;二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企业赞助经费;三是到发达地区寻找经济条件好的高校给予支持与帮扶,结成帮扶对象,让它们给予中心一定的经费支助及派遣名师与专家指导工作,成为中心的专家顾问。

同时,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合理预算、规划及开支”,经费需要使用于中心的各种设备、资源、资料的购买、更新与维护,教学的各项研究,教师的发展项目,奖励,工作人员及专家和顾问的人工成本。合理规划好这些费用开支的比例,确保经费得到合理的使用。

四、建议成立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

2015年5月29日,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成立,西北五省130所高校和单位加盟,促进了西北地区各高校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互相交流与学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可借鉴此成功之举,成立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选举常务理事单位、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秘书单位;联盟结合教师的需要,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加强相互间交流与学习,利用各独立学院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效工作机制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带动教师的发展,让教师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当成“教师之家”,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科研、管理等各项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若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别敦荣,韦莉娜,李家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3]朱继洲.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4]秦洁琼,欧雯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

[5]步雅芸,金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6]李昱,曹友德.国内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比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5)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2015JGA421)

【作者简介】莫巧玲(1982— ),女,广西荔浦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

篇5:九江学院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实现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校园为工作目标,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为重点,围绕“质量年”建设,着力抓好“质量工程”建设,以“规范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评估整改,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12月2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来九江学院考察,对学校近几年来在校园面貌、学校规模、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发生的根本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九江学院的领导非常得力,九江学院的教师非常敬业,九江学院的学生非常优秀”。今年,学校继2007年获得江西省首届“优秀和谐校园”称号之后,又先后获得“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和“江西省高校节约型校园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获“2008江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我校体育学院教师张丽萍在北京残奥会上勇夺一枚铜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扎实做好迎评促建,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质量工程”建设充满活力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和前途命运。孙刚副省长十分关心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在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期间专程来校看望教育部专家并指导学校工作。为了迎接评估,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不断进步,学校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高标准地做好迎评促建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广泛研讨、民主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认真组织宣传和学习评建工作知识,不断强化七个一级指标的专项建设和整改工作,加大对评建工作督查力度,使各项评建工作落到实处。今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自组建以来,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以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地域文化繁荣为已任,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推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效显著,为江西省特别是九江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期,国家教育部已正式下文,九江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绩为良好。

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学校继续实施《九江学院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行动方案》,在依托重点学科确立 2 5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学校现有的学科基础,按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巩固调整传统专业,大力扶持新兴专业”的思路,对专业设臵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整,基本形成了“文理工并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设臵格局。通过实施“质量工程”17个项目,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共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6个省级重点学科通过省专家组中期验收。2008年,学校应届毕业生有14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第十二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中国•九江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南部赛区总决赛中、全国校园DV、摄影大赛、第四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选拔赛、江西省首届“外研社杯”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等大赛中我校学子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社会满意率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招生形势一年比一年好。2008年新生省内录取全是第一志愿,外省录取分数线大大高出当地同类院校录取线,生源质量大大提高。2008级新生初次报到率达90%以上,创历年最高水平。

围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个中心,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学评比竞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竞赛、双语教学比赛和青年老师讲课比赛等活动,鼓励年轻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多次组织评建工作的督查活动,对二级学院进行评建的指导工作;邀请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工作,对师生进行评建知识的宣讲;对在自评中 3 发现的问题,针对性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广大师生员工关心评估、支持评估并积极参与评估,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评估整改成效明显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评估整改,迅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规范管理,推进整改”活动,确立了促进规范管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了各项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严格人才引进制度,全年引进博士12人(其中校内教师在职取得博士4人),硕士34人,学校现有博士共计57人,较2007年增加26.7%;现有硕士共计631人,较2007年增加5.7%。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硕士化工程”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全年共培训教师790多人次,其中,在职攻读博士48人,在职攻读硕士322人,新教师岗前培训100人,其他短期培训240人,有效地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在2008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中,全校有11人通过教授资格评审,30人通过副教授资格评审。学校现有正高职称的教师121人,较2007年增加10%;有副高职称的教师399人,较2007年增加8%,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了规范管理。在“规范管理,推进整改”活动中,学校注重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对学校 4 管理10个方面的71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为推进校务公开、完善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优良校风、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校园秩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夯实了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健全了岗责体系,明确了岗位职责,有效地解决了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通过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了政令畅通,增强工作透明度。在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干部任用、职称评定、招生考试、教育收费等工作过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方针,实行全程监督,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开展。规范公文处理,提高办文质量,荣获全省和全市党委系统办文先进单位称号。推进档案业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荣获“全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先进单位”称号。

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是通过精简机构,整合资源,提高了机关效能,优化了学科结构。学校陆续将招生办与就业办合并组建招生与就业处,组织部与人事处合并组建组织人事部;将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成立医学部,由医学部统筹协调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工作,法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政法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二是通过干部轮岗交流,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丰富了干部管理经验,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制订了《九江学院关于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意见(暂行)》,对部分处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全年共有30余名处级干部交流轮岗。5 同时,还制订了《九江学院关于退居二线处科级干部工作安排意见(暂行)》,充分发挥这些干部在加强对二级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对青年辅导员的传帮带工作中的有效作用。三是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考评,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立了目标管理考评领导小组和津贴发放办法改革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了二级学院、机关职能部门和附属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启动了校内津贴发放办法修改完善工作。通过改革,强化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调动了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通过对学校公车改革、加强统一管理,改善了服务,节约了开支。学校出台了《九江学院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学校车辆实际状况和正常工作运转需要,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多余车辆进行拍卖处理,学校的公有车辆由原有的101辆减至59辆,并有效地实现了对全校所有公务用车由车队统一调配与管理。

三、大力推进“山江湖”工程,引领学科建设大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将科研作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办学与竞争实力、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年来,学校继续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弘扬地方文化的宗旨,围绕九江地区独特资源“山江湖”,着力构建特色学科群,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大力打造九江学院“山江湖”工程,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积极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九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学科群。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凝聚了文化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 旅游学院、政法学院、土木学院5个学院十几个学科的力量,围绕以庐山为中心的赣北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建筑、艺术等方面,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文化研究”、“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庐山旅游与建筑文化研究”和“九江历史文化研究”为特色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依托《九江学院学报》,开设了“陶渊明研究”和“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两个研究专栏,与白鹿洞书院合作编辑出版《书院论坛》年刊,成立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庐山文化研究丛书”,3月该丛书第一辑共5部专著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是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建学科群。3月,学校与省山江湖委办共同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2次“鄱阳湖高层论坛”。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流域管理与生态保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牌,并正式成立。学校以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为引领,通过做强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保护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开发等学科的发展,已经取得一系列初步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对接九江沿江开发及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学科群。9月,为了策应九江沿江开发战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四个对接”的号召,学校成立了“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以沿江 7 产业开发研究中心为引领,通过做强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工科专业,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三个研究中心的引领下,2008年学校科研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全年学校共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94项,经费230万元,较2007年增长13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经费41万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经费100万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40篇,三大检索论文15篇。获得专利、政府部门科技奖励40项。获得省级教改课题立项52项,课题经费6.6万元。《九江学院学报》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估并获得专家组好评,“陶渊明研究”、“鄱阳湖庐山文化研究”两个特色栏目在全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陶渊明研究”栏目被评为全省“优秀栏目”。《九江医学》获“中国高校特色期刊”称号。

四、坚持对外开放办学,合作交流卓有成效

国际合作交流领域进一步扩大。在首批中英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学校加强了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和普夏大区中心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启动了在学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中的赴法留学“直通车项目”,2008年,有数名同学经过九江学院首届赴法留学法语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通过了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的笔试与面试,并被该大学录取。加强了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和荷兰萨克森大学的联系,就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和 8 会计学专业的“3+1”学士学位教育模式及ACCA(特许会计师)合作培养等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学校在柬埔寨建设孔子学院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得到驻柬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得到柬埔寨王家学院、柬埔寨加华银行等企业的通力合作和柬埔寨侨界的密切配合。医学部的“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和护理学院的“社区护理”项目正式被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批准立项,共获得35万美元的资金援助。此外,学校与美国著名高校合作在庐山设立庐山学堂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学校分别派出2名教师赴美国参加英语培训,3名教师赴泰国进行汉语教学,3名学生赴泰国实习。

国内高校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入。与南昌大学等省内高校持续开展友好合作交流,在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11月,学校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今年,教育部已启动同济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支持项目,学校受教育部资助选送的2名中层干部和2位教师赴同济大学进修。同时,组织了“十佳大学生”和部分学生干部到同济大学开展学习交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与郑州大学共同发起了“书院文化之旅”活动,并签署了两校开展师生互派互访、校际友好合作备忘录。

五、创新学生工作机制,校生关系和谐融洽

全面实施辅导员制度。2008年起,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实施辅导员制度,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轨道。从全校遴选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 9 任辅导员,充实了辅导员队伍。重视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利用暑期在庐山培训中心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多次组织举办辅导员工作研讨会,选派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辅导员岗前培训或专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辅导员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重视加强辅导员管理和考核。继续实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聘任学生校长助理。经过层层筛选和激烈角逐,文化传播学院单禹铭、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韩辉两名同学获选担任首任学生校长助理。这是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提出的一项民主化管理的新举措,拓宽了学校决策层和广大学生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做细做实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关心学生生活,大力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为10000多名贫困生建立了档案数据库,20000多人次通过“奖、贷、勤、补、减”等渠道获得资助,资助总额达2900多万元。积极争取上级组织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资助,分别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九江慈善总会、九江新华书店、爱心书报亭等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我校贫困生的资助,受助学生84人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学校为地震灾区140名学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0.25万元,为地震重灾区89名学生发放助学金8.01万元。

重点抓好就业工作。学校2008届毕业生共有13014人,其中本科生2554人,专科生10460人,在各二级学院和有关职能 10 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3.97%,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由于世界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大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先后派出7组23人次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就业市场开发与调研工作,与杭州、宁波等11地人才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中小型招聘会将近百场,提供岗位10000多个。

六、推动人文建设深入开展,对外宣传成效显著 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加强对师生的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以师德建设、诚信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大学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着力营造学术氛围。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办好“濂溪讲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全年成功举办11期“濂溪讲坛”,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不仅校内反响很好,而且在省内高校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人民网、江西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设好思政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这一思政教育新阵地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办好《九江学院报》,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党建、教学、科研等重大改革举措。全年共出版23期,在全国校报研究会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1篇,在全省校报研究会作 11 品评奖中获奖,扩大了校报的影响力。广播站、校园网、校内电视新闻和节目受到师生的欢迎。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全面展示学校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全年在国家级及省市级新闻媒体刊发(播出)展示我校整体形象、人物典型和重大成绩、新鲜经验的新闻稿件170多篇(条),在省教育网和高教网上稿91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华工商时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法制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以及江西教育电视台、九江电视台、九江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大江网等上稿80多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七、稳步推进后勤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后勤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修订了《后勤财务管理办法》、《九江学院后勤保障物资招投标采购管理办法》,制订了《九江学院水电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后勤服务中心大宗物资招投标采购实施细则》、《九江学院保洁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加强了后勤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后勤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校园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责任落实到人。2008年,学校投资近300万元建设各食堂天然气供应系统,有效地降低了燃料成本,投资近10万元建立了食品卫 12 生质量检验室,对采购回来的蔬菜、油、大米、饮用水进行抽查,确保校园饮食饮水安全,提高了饮食质量和服务水平。11月,省教育厅、卫生厅、食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和专家来校检查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检查组对学校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工作的做法和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年初,将校园保洁和校舍安全值班工作向社会托管,经过招标,九江市庐环市容服务中心和九江市蓝天保洁有限公司进入校园,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为了加强水电管理,确保水电安全正常供应,制订了《水电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责任落实到使用单位负责人,2008年学校水电费较2007年节约128万元。为了方便广大师生校园内通行,确保校园交通安全,在主校区内开通了校园电动服务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教职工上下班交通社会化工作顺利开展,为教职工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和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财务管理严谨务实、保障有力。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合理安排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加大收支管理力度,切实搞好增收节支,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并获得省审计厅授予的“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称号。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采购中外文纸质图书11万册,订购中文期刊2114种,外文期刊17种,报纸120种,教参电子 13 图书8693册,中国大百科全书73卷,超星数字图书100万册。截止目前学校馆藏纸质文献达267.1万册,电子图书170.5万册,网上数据库13个,基本满足了教学和科研需要。全年共投入1723万元采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全校实验课开出率接近100%。组织申报实验室评估工作,现代会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成了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升级,完成了高校教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网络学堂等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力保障了全校现有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加强网络管理,实现了实时监控校内所有主要设备的状态、校园网各主要出口的流量,方便了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的排查。

校园基本建设有序推进。新区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所有项目基本完工。新区教职工商住楼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完成了新大门、新区道路、新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主校区教工一村的用电线路改造工程、全校所有水池的清洗工程、全校所有食堂以及部分教工宿舍安装天然气工程,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的维修改造工作和学生宿舍水电、管道、门窗的检修工作相继完成。全年总投入近4000万元,为师生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八、加强党建思政和维稳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进行了7次专题学习研讨,传达学习中央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省、14 市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二级学院党组织纷纷组织教职工学习,把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宣讲层层展开,“三进”全面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建工作扎实开展。通过扎实开展“三项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与迎评促建相结合,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在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学校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全年发展1566名,其中教工党员33名,学生党员1533名,学校发展党员工作连续四年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单位。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校党委下发了《九江学院关于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学生演讲比赛、教师和学生征文活动、系列图片展览、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教职工诗歌吟诵会、歌咏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卓有成效的党建与思政工作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踊跃捐款,共计为灾区捐款60余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9万元。团的工作有声有色,2008年,学校团委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民主治校积极推进。坚持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 15 权。组织召开了学校第一届三次教代会,会议审议讨论并通过了《校长工作报告》、《2007年财务决算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和《九江学院章程》(草案)。完善了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为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二级学院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订了《九江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采取公开竞聘等方式,使年轻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全年开展了2次公开竞聘,共拿出10个处级岗位在全校范围内竞聘。统一战线工作有效调动了党外干部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纪检监察惩防有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方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阳光工程”,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规范管理行为,创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夯实了基础。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失职渎职案件,全年共处理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3名。加强对大宗物资和实验设备采购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全年为学校节约资金180多万元。

综合治理卓有成效。年初,学校与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大了校园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力度,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立体交叉的防控体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年举办各类消防 16 知识讲座6场,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使用消防器材和火灾自救演习。强化校园政治稳定工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形成了覆盖全校的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了舆论阵地的控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信访工作周到细致。全年共处理信访事件165批次,处理上级转办信访件48件,协助处理学校领导信箱邮件240余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保证了师生正当的利益诉求,密切了学校与师生的联系,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篇6:文学院2008年学生工作总结

2008年,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为首位,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安全稳定为保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时刻在我心中”的学生工作理念,勇于进取,务求落实,争创一流,千方百计完成《西华师范大学2008年学生工作要点》的要求,为学校、学院的发展和稳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7年主要工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并将学生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我院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

学院党政定期(每周星期一)召开会议听取分管领导汇报学生工作情况,并就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院在每学期开学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2008年上期召开年级大会,请赵院长举办“大学应该怎样学?”的讲座,在06、07、08级召开“与院领导面对面”的年级大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共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召开2008届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组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2、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全面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院始终将学生党建作为学生工作的切入点,以党建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我们将学生党支部分成11个,基本上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为党建工作的深入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继续强化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制定了制定“文学院党员(预备党员)月评表”,对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上课情况、思想汇报等情况定期录入电子表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文学院《学生党员发展总库》,定期对积极分子的学期成绩、参加活动情况、获奖情况、违纪情况进行采集录入,制定了《文学院党总支吸收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量化考评细则》,将党员的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党员标准具体化,党员的组织发展更具可操作性;继续开展并深化学生“党员示范岗”,明确提出“树立一面旗帜,净化一个宿舍,辐射一个楼层”的号召,使党员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入;针对每一批新党员开展了宣誓和“配戴党徽”仪式,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自律意识,极大提高了党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战斗堡垒作用;成立“迎新、军训党员服务队”、“毕业生文明离校党员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核心作用;针对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只重学习的情况,有计划地组织积极分子到两委会各部室协助两委会主要干部开展工作,一方面增强积极分子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每年“七一”坚持对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2008年我院共有人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名学生被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党员”,个学生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党支部”。

3、以青志协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利用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每周六慰问孤寡老人曹玉清,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弘扬了尊老敬老的美德;每隔两周的周六,到延安巷义务辅导小区孩子学习,为他们解答疑难,并与他们进行一些娱乐性互动活动,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每隔两周到红军院慰问老人,培养了同学们的奉献精神,弘扬了敬老精神;每隔两周到信合公寓帮助打扫小区,整理花木,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每周周一、周四中午,由干事组织、带领各班志愿者在新区化学楼前文学院的维护区进行环境维护,清理垃圾,绿化校园,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利于学习的地方。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4月5日,走进西山,感悟英雄忠魂——西山扫墓活动在西山烈士陵园进行。我院青志协组织志愿者到西山扫墓,纪念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缅怀革命先烈,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整齐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让同学们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4月12日,我院举办了“奉献爱心、共享快乐、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嘉陵区移山乡留守儿童义演,通过此次义演活动,让留守儿童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尊重他人,努力成才的正确的成长观和人生观,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市委、市团委、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和各承办单位领导作嘉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月15日晚7:00,“弘扬志愿精神,迎接08奥运”演讲比赛文学院选拔赛在新区一期教学楼107教室举行。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演讲水平,加深对奥运志愿精神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5月4日至5月5日在一期食堂门口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的形式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同心同德求实创新传承五四真精神,自律自强奋发进取共绘西华馨未”深刻地揭示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团员同学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上了深刻而有意义的一课。我院07级各班同学踊跃参加,讲出自己对于雷锋精神的感悟,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新风采。活动选出了5名选手代表我参加校上的比赛。

4、抓好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两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爱校教育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军训、适应性教育,为学生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生报道后邀请学院党政领导及校内专家对新生进行为期三天的入学教育,内容涉及到大学精神、专业学习、学籍管理、校规校纪、道德诚信、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对大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为期两周的军训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2008年军训中,我们认真管理,积极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我院共获得9项奖励,其中获得团体总分一、二名以及三个单项奖第一名,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在为期两个月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组织开展新生问卷调查、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心理卫生讲座、新生篮球赛、入学教育考试、迎新晚会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加强毕业生的教育与管理。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加大。在2008届毕业生工作中,在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毕业生教育管理及文明离校等各项文件精神前提下,认真制定具体的切合文学院工作实际的方案、日程安排表、通知等,将学校的有关规定、要求传达到各毕业班,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完善各项制度,为做好我院的毕业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举办优秀大学生报告会、毕业生谢师晚会等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就业;坚持值班制度,深入学生寝室、教室,对于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化解了因就业困难而在学生中形成的矛盾,使我院毕业生工作整体平稳,名本专科毕业生无一起恶性事件发生、无一人违纪。2009届毕业生工作正在稳步开展。

(二)以推动教改和学业生涯指导为重点,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1、在各学生班建立学习小组,配合教师进行“三会”、“三有”的教学改革;在07、08级对外汉语专业试行早读制度和自习自学制度;坚持每周2---3次的查课,坚持不定期对各班课堂日志的填写情况进行抽查,发放教改情况填写表,对每堂课实施教改情况都作了一些详细记录;填写《学风建设督察反馈表》,每周将各班的反馈表送交学院及班主任,督促学

生搞好学习;积极配合行政做好师生交流、学生实习、毕业生推免研究生、各种考试的报名、学生成绩的发放等教学常规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学院学风发生巨大变化,07级四级考试一次参考过关率达到42 %,07级11班达到了81 %(占全班过关率为78%)。

2、组织08级“新生经验交流会”,邀请老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为新生答疑解惑,使新生们对以后的学习有明确目标,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为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组织“成功来自坚持,执着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半期师生交流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解决了学生学习的疑问,师生关系更融洽,学习氛围更和谐,学习交率也会随之提高。每学期定期召开“三风建设主题班会”,使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举办“迎奥运---非英语演讲赛”、“现代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背诵大赛”、“大学生应如何做科研”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全面实施《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和《班级量化评估细则》,将学生个人、班级纳入科学的考评体系之中。制定并实施《文学院党总支吸收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量化考评细则》、《文学院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定细则》,为入党、评优提供具体标准。做好各项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文明班、优秀团支部的评定,开展学院三好学生、先进个人的评选,抓住评优、评奖这一有利契机,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志存高远,在全院形成勤奋好学、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4、举行“大学生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题团日活动。邀请09届优秀毕业生结合自身大学学业生涯介绍经验,加强了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意识。组织2008级学生制作学业生涯规计书,评选优秀“学业生涯规划书”,并予以表彰。

(三)以公寓管理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更新《学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全面实施《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班级量化评估细则》、《文学院党总支吸收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量化考评细则》等系列文件,严格评定程序和标准,各项结果进行公示在上报有关部门,使评优、评奖、入党、贫困助学等工作透明、规范,减少具体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做到了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强化宿舍管理,构建和谐寝室。根据学院提出的创建“平安•和谐”的宿舍氛围的精神,加大了对学生晚归、夜不归寝的检查力度;建立“文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登记卡”;对寝室清洁、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举办“和谐寝室,魅力宿管”主题班会;建立党员示范寝室,以推动了公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早操的检查和督促,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组织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营造锻炼身体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学院一方面和每一个学生寝室均签定安全责任书,以加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另一方面,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对于情节严重的当事人予以教育处理。

4、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完善心理健康网络、危机学生干预库;健全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和机制;积极参加和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我院心理情景剧《we are ready》在“5•25心灵与奥运共舞”情景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继续办好《心航》杂志(2008年共出版2 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组织08级新生参加了16PF心理健康测试,了解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危机干预,2008年我院成功干预4例心理危机个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5、加强贫困生工作。顺利完成了全院2000余名学生的贫困等级认定,完善了贫困生信息库,很好地完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香港福慧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

6、规范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指导做好研究生分会的干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发挥研究生特长,举办“学术活动我参与•研究生讲坛”,此次学术活动以“提倡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旨在活跃文学院的学术气氛,通过广大研究生的广泛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规范研究生的学习管理,协助学院研究生导师进行教学考评活动的,填写《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课程上课情况跟踪表》,每周五定期向学院反馈情况。通过上述措施,学院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

1、认真完成学工部、校团委举办的各种全校性活动,在活动中力争优秀,以展示文学院风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第二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文学院在各个项目比赛中均取得了好的成绩。荣获舞蹈比赛一等奖;“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征文、书法、摄影比赛7个一等奖;“主持人大赛”一等奖;“非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赛”一等奖;“新生演讲比赛”一等奖;新生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在第十七届校田径运动会上,学院取得了团体总分全校第四,文科类院系第一的好成绩。

2、突出学院特色,围绕专业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举办“首届读书节”,此次读书节活动历时一个月,时间跨度大,参与对象广(以文学院为主,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形式新颖,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让同学们能书海泛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更推进了“书香溢校园,知识树新风”的学风建设,为优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文化校园起了推动作用。举办“走进春天,捧起一缕阳光”综艺特色活动、“青春飞扬,秀出自我”才艺秀、“文学院迎新晚会”等活动,通过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以班为载体的群众性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三社一团 ”的建设,坚持举办学术讲座。继续加强风华文学社、心蓝话剧社、读书社和艺术团的管理指导工作,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成功举办风华文学社50周年庆典。组织系列学术讲座,一年来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敏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简帛研究所所长郑杰文教授、著名学者李一清先生等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讲座,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在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2008年我院共有人获校级科研立项,在市级刊物或征文比赛中发表作品篇,在省级刊物或征文比赛中发表作品篇,在国家级刊物或征文比赛中发表作品篇;教师发表思想教育类论文篇。

(五)加强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1、认真选拔工作认真、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专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全年共召开班主任会议 次),传达学校、学院会议精神,了解各班情况,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专兼职班主任检查早操、寝室、课堂和召开班会、班团干部会及与学生谈心等都作了具体要求(如:要求班主任每周到教室不少于2次,到寝室不少于1次),并制作了《班主任检查情况登记表》,要求班主任每周反馈班级情况,学院对相关情况作了详细记载,学期末进行考核;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通电子邮箱,及时听取学生对班主任工作、学院学生工作的意见,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不断探索班主任管理机制和方法,全面实施《文学院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2、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在新一届两委会干部换届选举中实行两代会代表直接选举,强调干部的学习成绩与工作能力并重。加强干部服务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树立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工作理念。实施《文学院学生干部条例》,坚持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在了解各部室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政治思想修养的教育。把例会出勤情况、工作等完成情况与评优、评干挂钩,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热情。

(六)心系学生,坚守岗位,齐心协力,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当天,学院党政高度重视,三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和学生干部会

议,以对同学们高度负责的精神,启动应急预案,对抗震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地震发生后,同学们在第一时间被有序地分散在了地势较空旷的排球场,为了防止余震伤害和下雨,我院老师和干部同学冒雨为同学们搭建了临时帐篷,指定了临时避震所,以确保大家的安全。学院党政领导亲临现场看望同学、了解情况;专兼职班主任至始至终与同学们在一起,24小时坚守一线。

同时,学院还加强巡逻和对安全情况的监察,尤其加强了对公寓的管理。并采取了由党政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组成的轮班坚守制,每天分三轮轮流值班,以便及时的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和解决突发性问题。为了切实的维护好同学们的思想稳定,学院及时向广大师生通报了地震的最新情况,介绍有关地震避险常识,宣传、教育和引导同学们,防止谣传、误传所引发的学生恐慌情绪,提醒大家注意自我保护。

5月15日,学院组织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灾区将变回美好的人间”为灾区献爱心活动,此次活动共募捐21509.3元,衣裤5300多件、鞋700多双、包400多个、签字笔100多支、笔芯100多支,以及雨伞、电筒等。

5月20日下午3点,学院组织全院2700余名师生在教学楼前召开了全院大会,总结了学院抗震救灾前期情况,希望大家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中,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为了将抗震救灾后期的各项安排落实到实处,学院党总支于晚上九点半在文科楼309教室召开了各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会议。要求抗震期间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骨干核心作用,加强巡逻和值班,确保学院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同时要求师生党员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避免引起恐慌和骚乱,确保学院的安全稳定。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了解地震知识,增强抗震救灾意识。5月31日晚,一场以“为生命护航,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抗震救灾知识竞赛在新校区教学楼106教室举行。

10月12日中午12点,在新区一期、二期食堂门口举行“5•12汶川大地震半周年纪念日万人签名”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悼念了死去的亡灵,更培养了大家的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在铭记这段历史的同时更好的将爱心传递下去,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在学院党政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院2700余名师生在“汶川”大地震及多次余震中,未出现一例受伤事件,没有一起出现财物丢失事件。

二、取得的经验

1、以党建促进学生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各个方面。明确学生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对党员、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成为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全院学生效仿的楷模,从而带动全院2400余名学生积极上进,形成优良的学风、院风。尽量做到在每一次会议、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谈话中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2、不断加强学生工作的制度、机制、内容的探索与创新,初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学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针对班主任实施《文学院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班主任定期填写《班主任检查情况登记表》、《文学院学生违纪情况反馈表》;针对班级推行《班级量化评估细则》,以此调控评优、评奖指标;针对学生干部实行两代会代表直接选举、试用制、聘任制和劝勉制;针对学生党员建立《学生党员发展总库》,实施《文学院党总支吸收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量化考评细则》,有计划的组织积极分子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针对一般学生实施《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奖学金评定细则》、《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大学生、各类积极分子评定细则》,建立“文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登记卡”,通过《学生工作情况通报》批评违反校规校纪学生。

3、坚持“校级活动创品牌,院级活动打基础”的活动开展思路,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三社一团 ”为核心,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以班为载体的群众性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2009年学生工作思路

2008年我院学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将工作做得更好,2009年我院学生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继续以党建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深层次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

(二)继续加强班主任工作,全面实施“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制,将学生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

(三)以就业工作为核心,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强化“一日生活作息制”,积极协助行政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四)继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的能力锻炼提供良好的平台。

(五)继续加强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心理健康、安全等工作的公开与规范,确保学院的稳定。

(六)继续加强学生工作的创新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措施等方面的创新。

文学院党总支

上一篇:你想喝点什么的英文下一篇: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