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鄂西

2024-05-05

支教鄂西(精选8篇)

篇1:支教鄂西

(字幕2011年8月31日 恩施州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秋季开学)

1现场:报名

2画面:报名(她叫韩晓云,是这所学校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也是湖北省三支一扶09届志愿者,她已经支教两年,今年是最后一年)3采访:什么是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包括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开发,简称三支一扶。是国家提倡的志愿服务基层四项目之一,其他三项为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当时为什么选择来支教?

——有两个主要原因:政府提倡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对服务期满三年,考核合格的可以代偿助学贷款,我上大学期间贷款24000元,现在已经由国家偿还了60%,今年结束后将偿还余下的40%。另外,自己对支教一直有种不是很清晰的想象,究竟支教是什么样的,只有体验过的才知道,所以我选择来体验。

你是河南人,为什么选择来湖北支教?

——有很多朋友也问过我为什么不参加河南的支教,主要是因为我在湖北武汉上的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参加了湖北省的三支一扶,比较方便嘛。而来恩施支教,是因为恩施是湖北比较偏远的地区,对支教老师需求最大。

3画面:广播室里找教材教辅(这是李小的广播室,也是教材室,每学期末老师们都会把自己用过的教材归还给教务处,留给下届老师使用,以便使教材能够循环利用。韩老师正在找一年级语文和五年级英语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今年她带了两个班,两门课程)4采访:(办公室里)你都带过哪些课呢?

——第一年带五六年级的英语,第二年带一年级语文和五年级英语,今年还是这样。

忙的过来吗(并列三画面 采访 上课的教室 邻班考试)

——还好,不是很忙,只是要改的作业比较多(扫视办公桌作业本),而且对两门课的进度会有影响,常常比同年级别的老师上的慢

会有什么影响?

——当同年级的班在复习的时候,我还在赶进度,复习的时间就少了,这对低年级的影响会大一些,因为他们遗忘性强,需要多一点的复习次数和复习时间。

有什么措施可以改进吗?

——同事们给我的建议是加快进度,我自己感觉还应该加快每堂课的节奏,扩大容量,同时,还要严肃课堂纪律,可是孩子们都不是很怕我。

为什么?

——我本身不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比较亲和,我想还是度没有把握好。

5画面:9月1日 教室(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很多老师已经开始上第一课了,韩老师也是)6现场:课间休息(孩子们眼中的韩老师:你认为韩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上课怎么样)

篇2:支教鄂西

今天,是鄂西之旅的第三天,我们将用一天的时间来游览著名的恩施大峡谷,一睹它的风采。

一路上,道路蜿蜒曲折,每一个拐弯角度都特别大,实在令人感到天旋地转。可是,一路风景特别美,有山有水。山是纯正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水是八百里清江的清澈碧水。加上弯路角度大,几乎每转过一个弯,就可以看到另一座山,另一番景色。

正欣赏着风景,车停下来了,我们到了恩施大峡谷的第一站:小龙门。我们一边不住赞叹刚才一路的景色,一边如无其事地向检票口走去。我抬头准备欣赏一下这里的景色,忽然,发现在眼前的这座山上,绿树丛中,有一条灰色的“带子”,一直上到山顶。定睛一看,我的腿不禁软了,乖乖!那竟是我们上山的路!直上直下。又回头一看,只见对面山上,靠近山顶的地方,有一排架出来的木头栈道。这个大峡谷可这是不给面子,我们一来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漫漫爬山路”。这路不算太陡,每级台阶大约20厘米。但因为这山太高,所以路是呈“Z”字形修的,路又实为太远,爬上去实在不易。

好不容易爬上来,我擦一把汗水,俯瞰众山,真可谓是一览众山小啊!喀斯特地貌的`山大部分都是灰色的,山顶大部分是种满了绿色的植被,山崖上经常呈现出一小块乳白色,又因长时间雨水侵蚀,乳白色的石头上方,又会出现黑色的雨痕,好像有人在完整的石头上劈了一剑,石头露出乳白色,那人有又拿墨汁在石头山一泼,石顶又成了黑色。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自然少不了对群山的一阵感叹。

继续往上爬,龙门石浪,一线天等景点就相继而来,美不胜收。嗯,刚才的路没白爬。无限风光在险峰,加油!我准备接着往前爬,可刚出一线天,便是绝壁长廊,悬空栈道。

其实,在众多山路中,我最喜欢栈道。因为栈道是在半空,既可以饱揽山下的景色,又不会有令人讨厌的楼梯,还给人飘飘成仙的感觉,多好!我漫步在栈道上,细细欣赏着山下的景色。虽然说都是俯视,但这里的景色与小龙门那里的又不一样。这里,有田野,有清江,有地缝,还有弯弯曲曲的山路,完全是一派田园景色。天,湛蓝湛蓝的;云,雪白雪白的;树,碧绿碧绿的。一柱阳关像天光一样打在田野上,美极了。

我们就地解决了午餐,接着向前走。接下来的道路上,美景少了,渐渐变得枯燥无味,加上路途又远,大家渐渐失去了兴致。就在这时,人渐渐多了起来,只要转过一个弯来,我们就会面对悬崖。我的预感突然告诉我:前面是我朝思暮想的一炷香。果不其然,刚转过弯来,我就看见了那代表整个恩施大峡谷的代表:一炷香。

一炷香是高150米的一根石柱,从峡谷直插云霄。它的底部直径只有4米,头大身子小,看起来摇摇欲坠。一炷香在一个峡谷之中,石柱后是一片田园春色,十分美丽。一般情况下,喀斯特地貌的石柱高不过30米,像这样过百米的石柱更是罕见。因此,许多科学家,地质学家,便经常研究“一炷香不倒之谜”。我生怕一炷香那天倒了,于是尽早来看。今天看见一炷香真实面目,高兴得不得了,拍了十几张照片。

篇3:支教鄂西

精品文化旅游的集聚地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包括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在内的“两圈一带”重大战略之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这里以“巴山、楚水、巴楚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圈域内拥有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三处世界级生态和文化旅游景区和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等现代工程建设奇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4A以上景区22处 (全省37处) 。鄂西圈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主,已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40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

鄂西圈专项规划以“一江两山”为龙头,以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等六大精品旅游区为支撑,以宜昌、襄樊、十堰、恩施-利川四大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把鄂西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通过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促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旅游服务接待示范区;并通过示范、规范、引导等方式辐射影响与带动整个鄂西圈生态旅游服务接待质量与水平的上档与升级。

规划以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撑,以环境友好的旅游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建设为引导,以旅游组织、旅游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与娱乐、旅游交通等环境友好的旅游服务为保障,营造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旅游名城。

生态和谐的宜居家园

鄂西被誉为“中华之肺、华中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华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

为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鄂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放在优先战略地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鄂西,规划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着力增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功能,营造卫生、安全、可循环、多样性的生态体系。

规划提出,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建设生态家园,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生态镇(乡)建设和生态村庄建设。

鄂西圈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共分为生态林业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国土整治工程项目、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等六大类;项目总数1719个,规划总投资1896亿元,其中近期项目规划总投资1234亿元,远期项目规划总投资约662亿元。

规划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通过生态林业建设,将使得圈域森林覆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48%,水土流失面积下降12个百分点;通过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使粗放式经济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并引领绿色消费、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预计到2012年,圈内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0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设市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7%以上。到2020年,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圈内所有县市达到生态市(县)要求,其中中心城市及神农架林区规划建成区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其他城市(含县城)规划建成区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2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设市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交通便利的现代新经济区

过去的鄂西崇山峻岭,交通极不便利。“鄂西旅游”目前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旅游目的地概念,交通条件的制约是主因之一。“让旅行的乐趣从道路开始”,依据鄂西圈交通专项规划对交通体系的总体架构及鄂西圈旅游专项规划的总体布局,生态专项规划结合“国家风景道体系建设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对主要道路交通干线及主要通航河道、旅游航道两旁视域范围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生态的、文化历史的以及增加旅游价值的环境要素,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实现交通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文化价值、自然价值的多重融合。

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骨干交通网的建成,鄂西旅游必将迎来以交通驱动带来的巨大市场发展机遇,将带动圈域构建企业—区域—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荆门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园区、宜昌开发区三峡磷化工产业区、随州环潭工业园、荆州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恩施州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及十堰汽车工业生态园等六个工业园将建成。商品粮、棉、油、生猪、禽蛋、鱼虾、蔬菜、烤烟、柑桔、茶叶、药材、食用菌、商品牛羊等大宗农副产品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将极大丰富。预计到2012年,鄂西圈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0元;到2020年,超过25000元。

篇4:鄂西玉米美食

浆粑粑

浆粑粑是用嫩玉米磨成浆,做成半月形的粑粑,用嫩豇豆或嫩南瓜作馅,佐以姜、蒜、辣椒、食盐,用桐麻树(中国梧桐)叶包好,上甑笼蒸熟即食。口感甜糯,清香扑鼻。油煎或火烧味道更佳。

浆疙瘩

浆疙瘩也是用嫩玉米磨成浆,装进陶坛中放一两日,让其自然发酵。吃时,先将水烧开,再把嫩玉米浆一疙瘩一疙瘩舀进去煮熟即食。口感小酸微甜,和和软软,开胃宽肠。以红辣酱或腌大蒜佐食最相宜。

玉米饼

玉米饼是以玉米粉为原料,先将玉米粉炒至半熟,旋即用开水和面,以盐白菜、腊肉丁、大蒜、生姜、辣椒为馅,做成圆月形,碗口大的饼子,上甑笼蒸熟。吃起来香辣可口。这种玉米饼在冬天放十天半月也不坏。吃时,放进灰火焙焦,又酥又香,十分撩人食欲。过去山民们外出放木排,搞副业,就把这种玉米饼用布 口袋装上十来个,可以对付几天。

玉米糁子粥

玉为糁子(碎玉米)粥是以玉米糁子加红豆子煮成,稠稠的、面面的、香香的,又好看、又好吃。吃玉米糁子粥以泡菜下饭最对劲。

油泡子

油泡子是将嫩玉米煮熟,晒干,妥为保存。吃时用油炸泡,酥脆可口,既是小食品,也是下酒的好菜,比油炸花生米还胜一筹。

砂泡子

砂泡子是将干玉米用砂炒开花即成,吃起来酥松香脆。有一年,我在一个村里参加群众大会,选举乡人大代表。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下午5点,因召开一次群众大会不容易,选举不搞完不能散会,大家都不能回去吃中饭。那时 改革开放,村里都很穷,供不起几百

人的中饭。许多山民就把带来的玉米泡子拿出来吃,嚼得格嘣格嘣地响,香喷喷的,特别馋人。我饥饿难耐,只好厚着脸皮找一位大娘讨了两把玉米泡子充饥,至今难以忘怀。

篇5:鄂西北的夜明珠-襄樊作文

鄂西北的夜明珠――襄樊

鄂西北的夜明珠――襄樊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到襄樊大伯家游玩。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一路上,我被襄樊那美妙的夜景惊呆了。这座矗立在汉江边的古老的城市就像一颗浮动在汉江上的夜明珠。看!横跨在汉江上的鱼梁洲大桥的灯亮了,五光十色、真像挂江面上的一条多彩的纽带;美丽的沿江路的灯也亮了,绚丽多彩、好像天空中绽放的礼花;它们倒映在江面上,随着江水的波涛,轻轻摇摆,美丽极了;而人们广场却是另一番影像,各种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镭射灯把整个广场照射得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休闲的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滚动的灯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而广场那大屏幕的液晶电视下面,又围着一群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们,他们在认真地观看电视新闻,同时也在祈祷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诸葛亮广场。这个广场把诸葛亮与襄樊紧紧地连在一起。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中的是诸葛亮那高大的铜制雕像初中作文 ,在周围的射灯、激光灯的照射下使铜像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整个铜像仿佛变成了智慧的化身。

在广场的另外一角,还有颚西北最大的音乐喷泉,水柱随着音乐的节拍忽高忽低、形态各异;池内的彩灯照射着水柱,使它们变得那么神奇!连溅起的水珠也是显得那么光彩夺目。一眼望去,光与水在音乐中的美妙结合使整个喷泉变得那么多姿多彩;在广场四周变幻无穷的灯光的衬托下,整个广场充满了幻想,使得人们不得不想起三国时期诸葛亮那离奇的故事。

篇6:支教鄂西

推进沙洋文化旅游大发展

中共沙洋县委 沙洋县人民政府(2011年9月7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坚持将文化和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手抓文化繁荣,一手抓旅游发展,“以文促旅,以旅促文”,积极抢抓“鄂西圈”建设机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沙洋精神区位优势,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沙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文化民生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是投资300万元维修改造了沙洋文化中心,投资240万元建成了县图书馆;二是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沙洋支中心,建成了200多个基层服务点;三是“十一五”期间投资280万元,对13个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

-1-

改造;四是争取市、县和社会援建资金500多万元,建设了106个村级文化中心;五是投资620万元建成209个“农家书屋”,剩余41个将在年内完成建设验收;六是大力推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全县公益电影放映3000场;七是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发展电视用户5.2万户,电视入户率达到43%,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八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以节庆文化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全县共组建腰鼓队120支。

(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大力发展书刊发行、音像制品经营产业。我县现有书报刊经营户13家,音像制品经营户14家,其中图书发行销售营业额每年达到900万元。二是重点扶持广告、印刷复制企业9 家。2010年,实现产值300万元。三是视讯传媒业长足发展。年收入达到1300万元。四是网吧经营业规范有序。全县共有网吧75家,2010年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五是演艺娱乐业发展迅猛。支持开办一批新型歌舞娱乐场所,全县发展不同规模文化娱乐经营企业(户)45家,产值达到4500万元。发展民营剧团(演艺队)65家,2010年演出6000余场,收入3000余万元。

(三)文艺创作百花齐放。近几年来,我县文化宣传部门组织、引导全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成立了8个文艺家协会(学会),发展会员600余人,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2 -

色的作品。其中音乐作品方面,我县创作了歌曲《喊沙洋》、《爱在纪山》、《油菜花开迎宾来》、《金色沙洋》;文学作品方面,推出了中篇小说集《名份》、散文集《七月从远方归来》和《土地的摩挲》、配乐朗诵诗《我爱你沙洋》等,一批文学创作者入选为省作家协会会员;舞蹈戏曲方面,我县创作的《天天向上》、《春晓》作品在省级赛事中分别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创作方面,我县张方柏、宋述猛、李克龙等人的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省级书画展,我县拥有省级书画家协会会员20多人;二胡学会、摄影家学会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并获大奖。

(四)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纪山楚墓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8年纳入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去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大遗址保护协议,纪山楚墓群被划入荆州片区。该墓群地处“鄂西圈”荆州、荆门、宜昌黄金旅游线路节点,发展前景巨大。由此,我们以纪山楚墓群为抓手,以纪山庙会为依托,发展纪山楚文化旅游景区,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文化旅游项目4个,目前已完成纪山楚墓群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楚王陵遗址公园、郭店楚简出土地、郭家岗战国女尸现场陈列室等项目,并申报国家文物局纳入“十二五”保护和展示工程项目,楚文化景区的各项工作逐步启动。纪山庙会是我县传统节会,我们加强管理、引导,使其成为纪山旅游发展的引擎。仅在今年3月庙会期间,纪山共接待游

-3-

客15万人次。二是做大做强油菜花旅游节。200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四届成功举(承)办“中国〃荆门(沙洋)油菜花旅游节”,沙洋油菜花旅游节已成为我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今年第四届油菜花旅游节期间,我们增加了抬花轿、写对联、民歌对唱、农民健身舞等文化项目,扩展了农事体验区等多个景点,设置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等乡村游项目,吸引了荆门、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的大批旅游团队。三是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针对我县油菜花旅游节花期较短,且缺乏相应的旅游配套景点和设施,其特色得不到充分展现,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状,我县从大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着力打造4A级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该园位于我县五洋公路沿线,规划范围西起襄荆高速公路五里收费站路口赵集村,东至沙洋经济开发区,沿五洋公路总长约32公里,规划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今年六月启动该工程以来,我们已经完成该园的总体规划,并投资7500万元启动了五洋旅游公路改建工程,预计今年11底完工,同时高标准抓好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安洼水库水上娱乐区、潘集水库湿地养生区、五洋公路绿化带等景点建设及沿线农户房屋立面改造。四是编制引江济汉沿线旅游景点规划。引江济汉中线工程东起我县李市镇蔡咀村,西至后港梅林村,在我县的建设堤段达52公里,是全国第二大人工运河。我们抓住建设机遇,及早规划旅游项目,编制旅游规划,引江济汉沿线有12处景点,将在该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期间分步实施。同时,-4 -

长湖湿地保护区建设、西荆河整治改造工程等同步启动。

二、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下步打算

我们将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发展、大推进”的发展理念,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提升沙洋文化旅游竞争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大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馆一场”,即县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游泳馆、博物馆和体育健身广场。年底启动新文化馆的建设,明年启动游泳馆和健身广场项目,启动县博物馆建设项目。二是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做好地方资金配套,对13个镇的影剧院、体育建设场地等文化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三是完善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采取国家扶持、财政奖励、单位援建、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完善村和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做到已挂牌的村、社区文化中心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经费。四是加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巩固现有的村级调频广播设施,进一步发展村级调频广播。新增一批有线电视用户,扩大无线电视的覆盖率。

(二)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沙洋县文化产业项目,在土地征用、城市配套规费、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经济环境,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

-5-

娱乐业、广告印刷业、音像制品业、婚庆演艺业等,不断壮大我县文化产业。

(三)以节会文化为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四届油菜花旅游节的办节经验,将进一步挖掘沙洋丰富的文化底蕴,融入地域文化符号,拓展油菜花节内涵,丰富节会活动内容,将油菜花旅游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四)进一步加快纪山大遗址公园建设进程。按照大遗址保护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分期建设文保设施和文物景区,尽快建成大遗址公园,将其打造成为鄂西圈荆州、荆门、宜昌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五)着力推进沙洋“五七干校”和监狱文化特色景区建设。“五七干校”人文资源独特。沙洋“五七干校”是全国各地“五七干校”中级别、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地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40多家中央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在沙洋创办“五七干校”,共下放干部及家属2万余人。“五七干校”作为历史阶段特殊的社会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开发“五七干校”人文资源,对于宣传沙洋、推介沙洋,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我们已经建成了五七干校旧址陈列馆,年底完成景点规划编制,拟建成全国最大的干校博物馆。

-6 -

沙洋监狱是全国最大的监狱群之一,从解放初期建设沙洋农场,收押、改造战争罪犯开始,历经了60多年的历程,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曾收押过右派、反革命分子、走资派等各种成分的“罪犯”。因此监狱历史文化十分深厚。今年,我县拟定与沙洋监狱局合作建设警示教育基地,修建警示体验区,增强沙洋文化旅游特色,注入发展后劲,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

(六)以引江济汉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打造沿线26座景观桥梁。做好百里长湖生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计划投资21亿元,将其打造成集水上休闲娱乐、工程建筑、田园赏景,览胜猎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观带。一是突出楚风楚韵建筑风格,规划建设沿江新农村,大力发展沿线特色农家乐饭店。二是恢复湖汊野生莲藕、菱角养殖,同时将黄歇冢、铁鞭祠进行开发,整体打造长湖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

(七)精心打造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一是做好目标定位。按照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提出的风情园建设要“争第一、做第一”及市委书记王玲同志提出的把五洋公路打造成沙洋“清明上河图”的要求,以五洋公路为基轴,以油菜花旅游为切入点,以现代生态农业观光为依托,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历史人文和乡土风情的潜力,着力构建六大旅游区块,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都市旅游圈,积极链接“鄂东南生态人文之旅”、“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和“大武汉城市旅游之旅”等知名旅游线路,努力建设“省域核心旅游景区”和“两圈节点景区”,-7-

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之成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国家4A级休闲农业旅游区”和“中国十大最美油菜花旅游胜地之一”。二是做好品牌策划。坚持“金色沙洋、多彩乡村”的形象定位和“春游、夏荷、秋紫、冬梅”的景观设计思路,以深邃厚重的楚文化和古朴浓郁的乡村文化为主线,依托五洋公路沿线良好的油菜花、湖泊水系等自然生态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景观高地,形成四季景观鲜明、民俗文化多彩的乡村旅游风格,打响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品牌。三是做好空间布局。按照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然条件等,利用通达的交通条件作为景观廊道,把景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油菜花资源以及各相关景点进行整合,努力形成“一带、六区、十节点”的分布格局。四是逐步推进。严格遵循“整体把握、分步实施、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点、线、片”、“房、路、景”和“四季花”的建设思路,分期建设,统筹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共分近期建设目标(2011-2015年)、中期建设目标(2015-2020年)和远期建设目标(2020-2025年)三个阶段。将着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完成沿线集镇和乡村民居整体改造工程,开发以油菜花观光为主的乡村体验和滨湖休闲旅游,满足近程游客的需求,实现区域内旅游业跨越式、突破性“起飞”。

篇7:支教鄂西

吕东升等

2009年第1期 ——构建“鄂西圈”

2008年11月10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解放思想、协调发展、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纵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 解放思想的生动体现

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中国社会依然需要解放思想,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北更需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解放思想的生动体现。提出这个命题,主要是基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具有三个重大创新:其一,找到了加快鄂西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鄂西与鄂东不同的区情,决定了两地不同的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切入点,推动鄂西科学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鄂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探索一条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其二,找到了湖北发展新的战略支撑点。省委、省政府在着力抓好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同时,一直在谋划如何使湖北的发展由“一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跳出了过去非均衡发展的思维定势,使湖北发展战略覆盖了全省区域,有利于调动鄂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湖北发展新的支撑点,从而使“战略支点”更加稳固。其三,找到了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旅游业是一种关联性极强的复合产业,兼具经济功能、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与生活、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以说,这种发展模式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开了先河。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统筹规划上,要以国际化的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决不能走低水平、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在整合资源上,要破除小农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企业改造整合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形成对内畅通、对外辐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武汉大学副校长黄进:

缩短鄂西与世界的距离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提出和构建,实质上是将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区)从地理概念转变为实体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使之与武汉城市圈彼此呼应,在全省形成两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构建经济共同体是立圈之基。8市(州、区)要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区域联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打破地区行政界限,消除区域市场分割,整合区域发展资源,调整产业分工与布局,形成特色产业与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通过和衷共济、包容互助、协同协作、共建共享,克服目前各自为政、壁垒森严、资源分散、缺乏竞争力等发展障碍,实现区域治理制度的创新,建成一个资源整合一体化、经济分工合理化、产业发展差异化、市场发育同步化、城市建设层次化和利益分配规范化的一体化实体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并最终实现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共生、共建、共赢、共享。

推进产业创新是发展之本。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圈域,鄂西圈的产业发展必须改变“升级——替代”的传统思路,而采取“升级——优化”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产业创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和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产业。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必由之路。要以旅游为切入点,对圈域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精心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通过高端旅游品牌吸引国际游客,进而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国际影响力。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军: 加快规划编制和实施步伐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为我们编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的初步思路。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级为省级规划,包括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即交通发展规划、旅游资源整合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文化保护和发展规划;第二级为市级规划,包括8市(州、区)各自的发展规划;第三级为具体的项目建设规划。

规划的主体内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文化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区域产业协同与发展、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风险管理和控制等。同时,建立省级重大项目库,遴选2008年—2010年优先开发项目。规划遵循“四个基本原则”: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生态文化保护与永续利用相结合。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使“鄂西圈”成为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系统安全稳固、生态修复保育有效、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得益彰,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的特色文化圈;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旅游圈;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稳定有序、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富裕安康的科学发展圈。

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编制出一部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具有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符合湖北实际,彰显鄂西特色,可操作性较强的总体规划,做好对圈内8市(州、区)规划的指导,加强各地规划和省级总体规划的衔接。

省文化厅副厅长沈海宁:

把“珍珠”串成“项链”

从文化部门的角度讲,积极投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主要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盘点资源。要对鄂西地区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盘点,在此基础上保护、修复、建设,充分挖掘内涵,有效加以利用,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把发展思路变为具体项目,把软实力变为硬实力。

做好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各类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现有的建设、利用力度明显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形象地讲,就像一颗颗珍珠零散分布,没有串连起来。靠什么一线穿珠,把它们变成名贵的“珍珠项链”?那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

整体联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下建立密切的协作发展机制,通过市场配置、优势产业来带动各种文化要素的整合。

做强特色。要通过各种集中展示,彰显丰富的个性和特色,形成百花齐放、蔚为大观的文化生态链,使游客在文化考察中领略不同风采,流连忘返。

打造品牌。要尽快启动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文化建设项目。积极开发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争创名牌的能力。

强化保障。要完善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政策,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

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

发挥旅游业的引擎作用

旅游业的引擎地位,是由鄂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鄂西旅游资源富集,发展前景广阔。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外向型产业特征,对鄂西地区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知名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进而更好地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的引擎作用如何发挥,取决于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质量、效益、速度和水平。要认真编制发展规划,指导鄂西旅游业科学发展。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培植鄂西旅游业发展后劲。加强旅游产品系统集成,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旅游发展范式,提高鄂西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破解重大发展难题,推进鄂西旅游业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将以龙头景区为依托,整合圈内旅游资源,打造三大旅游板块(“一江两山” 板块、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荆楚三国文化旅游板块)、四大旅游品牌(自然景观品牌、历史文化品牌、民俗风情品牌、世纪工程品牌)、五条精品旅游线(三峡黄金旅游线、“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清江民俗生态精品旅游线、世界遗产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炎帝神农大洪山精品旅游线)、六大核心旅游区(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清江土苗民俗风情旅游区、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把鄂西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选择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企业集团、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农家乐”、旅游文化节目、旅游商品企业、旅游节庆、导游礼仪队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树立起旅游行业的标杆,使鄂西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就能高起点迈步、高标准运行、高层次推进,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省林业局局长祝金水:

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对象,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开展观光度假和多种专项旅游活动,使旅游者享受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它与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有所不同,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是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即花钱享受自然。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与关爱,双方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生态环境问题。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占全省版图面积的70%,是我省林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我省森林风景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森林资源,90%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和64%的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可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获取远高于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对保护森林资源,帮助林区和林农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社会经济地位显而易见,其所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它也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目前应选择鄂西已经实施天然林保护的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在加强理论研究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

发展鄂西生态旅游的前提,是要树立“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理念。把加强鄂西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来部署和安排,同时还要重视发展绿色产业。鄂西地区有发展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和木本食用油料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林和木本食用油料林、中药材、森林食品等产业,增加鄂西地区农民收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双赢”的发展目标。

十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吉祥:

精心打造“北大门”

我们决心抢抓机遇,努力将十堰建设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首先,强化交通先行的观念,加快构建便利快捷的大交通,使十堰真正成为连接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控制点,成为名副其实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大门”。

第二,要强化经营资源的观念,提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十堰旅游开发起步较早,具备一定发展基础。下一步,要按照经营资源的思路,加强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坚持以武当山为龙头,以“三区、三线”为载体,整合市域内旅游资源。

第三,要强化市场运营的观念,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水平。我们将坚持以开放促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同时,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市场,进一步拓宽客源渠道,拓展旅游大市场。紧紧抓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契机,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外资、港澳台资金,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办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强化开放合作的观念,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路子。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8市(州、区)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市场,促进“两圈”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 做好旅游产业整合文章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以旅游产业整合为突破口,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空间布局、打造网络状产业链、实现持续性竞争为着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以旅游产业整合为先导,引导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各种产业的关联,并依据各种产业区域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自觉地进行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的调整,以解决圈内产业之间的低水平重构和无序竞争,形成合理的、层次分明的产业结构。

以旅游产业整合为契机,构建和谐空间布局。将宜昌——襄樊——荆州打造成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将土家风情与绿色生态整合起来,做好文化与生态两大品牌,打造“民俗风情恩施州,绿色康体养生园”,形成民俗风情旅游产业集群;将荆州、荆门、随州、襄樊四地的楚文化、三国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将十堰、武当山、神农架的道家文化、武术、水文化、生态、绿色有机结合,以突出道家养生,大众康体主题的系列产品,形成康体养生旅游产业集群;将已开发成熟的三峡大坝旅游区、宜昌城市旅游区打包,形成三峡风光旅游产业集群。

以旅游产业整合为基点,打造网络状产业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整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动态性以及关联性,其整合包括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所形成的网络状产业链体系。

以旅游产业整合为手段,实现可持续性竞争与发展。一是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发展上,确立以旅游产业为先导产业,以资源整合为导向,以产业整合为主体,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重构资源消费模式;二是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发展上,确立以生态安全为前提,以生态容量为警戒线,以生态监测为保障,以生态补偿为手段,美化生态景观,强化生态体系培育,推进生态系统建设;三是在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会文化发展上,确立以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利益协调为切入点,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纽带,以制度创新为支撑,挖掘文化本质内涵,助推整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黎志: 向5A景区目标迈进

位于恩施州境内的利川市腾龙洞景区和恩施市大峡谷景区,是由香港驰生集团控股投资、恩施大峡谷旅游开发公司经营开发的两大景区,目前总投资已超过1亿元。

2002年,我们引进香港驰生集团先后考察了江西武功山、吉林长白山、贵州梵净山和恩施的旅游资源,最后作出了投资恩施旅游的决策。主要依据是恩施旅游资源禀赋高,区位优势明显,湖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若将资源、资金、智力有机结合起来,有可能做成全国大牌景区。

篇8:鄂西行小记

富源宾馆

这次十堰管理部年中工作会的会场设在恩施市富源宾馆。这个宾馆原本是市电力局的内部招待所,经整合改制,现在这个宾馆已经被打造成集会议接待,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品牌酒店。宾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被曲桥长亭所环绕的碧波与沿岸盛开的花草交相辉映,是与会者们每天都要结伴漫步的好去处。宾馆右侧是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民族学院,衣着鲜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这鄂西小城增添了不少朝气。宾馆左侧不远处有一座著名的“土司寨”,内面保留着土家族较为完整的各式建筑和文化印记。当然,我们来富源宾馆的主要目的,还是参加十堰管理部的年中工作会。在这次会议上,十堰管理部对上半年的运营状况作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个性诊断,并对所面临的经营和稳定的压力提出了应对措施。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周强同志专程到会,在充分肯定十堰管理部各项工作的同时,明确要求十堰管理部的工作要转到巩固利润点、发展利润区、打造利润增长平台上来,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和保障东风主业的发展。与会的十堰管理部各单位党政领导都非常振奋,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东风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期待,在确保年度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力争做学习的先行者,事业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实干家。

恩施大峡谷

早就听说过恩施大峡谷的壮观,这次会议之余专门安排了峡谷攀行活动。按照大峡谷景点攀行规则,通行车将游客送至起点后,就开到大峡谷终点去接人。这就意味着大峡谷的攀行过程中只能向前,没有退路。有同行的年长者放弃了攀行,乘车直接到终点去了。望着那近乎绝壁之上的栈道小路,我量体量力多少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咬着牙随着大队攀上了大峡谷。和别的峡谷景点不一样,这恩施大峡谷不是在谷中行,而是在峰上走。基本就是不停地爬山。好在沿途道路虽险,风景却是美不胜收,热情的导游非常尽职,在详细地解说各个景点的同时,沿途不停地为我们演唱鄂西山歌,什么“雄伟的峡谷”呀,“六口茶”呀,引得我们这边唱来那边合,消去了不少旅途中的疲劳。大家时而游走于“一线天”,时而穿行于“石浪阵”,远眺满目青山,近观奇峰怪岩,有一处叫做“定海神针”的景点,是与周边山峰毫无牵连的一座近千米高的兀立石柱,峰顶居然还顽强地生长出一棵巨大的松树,令游人们在此不停地拍照。东风公司老领导孙长海原本就是摄影高手,到了这里,他更是从各种角度不停地拍摄,相信不久他又会有佳作发表的了。

在从大峡谷返回途中,导游特地安排我们去看了恩施有名的“地缝”。我倒是觉得那深邃而宽阔的“地缝”更似“大峡谷”的感觉。导游介绍说是地方旅游局正在加紧施工开发,不久这“地缝”景点就可以正式对游客开放了。

腾龙洞

这次鄂西之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那座位于利川地界的腾龙洞。在此之前,我所见到的无非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或是栖鸟藏兽的山洞。而这腾龙洞竟是宽、高均近百米的阔然大洞,令人生畏。因传这洞内曾生成过巨龙故而得名。洞口有原国家领导人王任重所题“腾龙洞”三个大字。可惜与硕大的山洞相比,题字还是显得略小了些。洞内边壁上还有原国家作协副主席冯牧的题诗,意境笔力虽都是上乘,也是难以与这浩然大洞相匹配。

腾龙洞现已开发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洞内设有民族歌舞表演和激光镭射专场演出。据导游介绍,逢重大节日,还有直升飞机开进山洞来为表演凑兴。我完全相信导游所言,因为在洞内观看演出的间歇,我们偶然向上望去,根本看不清洞顶,就如同看见天空的感觉。

腾龙洞长是三十多公里,目前开发出来的仅不足十公里。我们一行中的好奇者拖着导游想对腾龙洞尚未开发的地方进行“探险”,当我们行走到亮光全无的地方时,导游坚决止步了。前面山洞仍是宽大,只是重重迷雾缭绕,空气也特别混浊,导游告诉我们,前面地方叫“妖雾山”,一年四季这洞内的妖雾不散,到目前为止,本地人都没有几个敢往里闯的。同行的十堰管理部党委书记李振华对导游说:“为什么叫妖雾呢?可以叫仙雾嘛。”大家都为这个改称建议叫好。也不知现在地方旅游部门采纳了这个建议没有?

上一篇:中考作文写景状物作文下一篇:检测报告更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