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支教日志

2024-05-13

新疆支教日志(共8篇)

篇1:新疆支教日志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晴

梦就从这里起航

曾经多次的问自己,选择支教的意义有多大,等其他同学都愿意像以前一样紧张的学习文化课程,为作业整日奔波时,我却选择了赴新疆支教这条路。之前的感觉是凄凉的,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不选择学习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样的态度使我心凉;很多同学认为,错过这么多课程不划算,新疆不怎么安全。我思考了很久,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有不同是很正常的,主要的还是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支教是我的选择,我没有后悔,也不会后悔…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下午来到学术会堂与和我志同道合的一百八十四位同学一同参加了新疆支教的大会,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主席台上坐着学校的多位领导,台下面第一排坐着各学院领导,学术会堂坐满了上一届和本届支教的同学。看到这种温暖的场景,我的疑虑一下子消除了,我明白了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心里很激动,很快乐。会场上,校领导们的讲话,关于我校赴新疆支教的历程,政策,注意事项让我倍感学校的重视。后面还有上届支教学生的发言,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支教这种经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意义,他有一句话留给我深刻的影响:我们都学过《小

马过河》这篇课文,河水有多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想要知道它究竟有多深,只有亲身感受了才会知道,只有当你亲身体验了,才会明白,其实它不深也不浅!以前自己犹豫不定,想为我们的边疆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但同时又考虑了很多问题,左右不定,现在安心了,与其整天这样胡思乱想,倒不如自己去感受,寻找答案。

今天的大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仅是学习授课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人,干任何事都会有得有失,关键在于知道自己究竟想得到什么,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左右摇摆只会为自己制造更多的障碍,俗话说得好:酸的甜的只有自己尝过才知道。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有思想有活力的好老师。梦就要实现了,因为,梦,从这里起航!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晴

奔往阿克苏

火车奔驰着,窗外的风景似乎已被过往的人群冷落了很久,毫无生机和活力,看看时间,已是上午十点整。想到昨

天同一时间,我还在为旅行前做准备,整理行李,进超市,道别,内心失去了以往的平静。公交车上,同学们为我们挥手送别,嘱咐声、笑声、哭声,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种声音:一切保重!匆匆地,大家在火车上已经整整15个小时了……

火车上的时光是漫长的,一路上,荒无人烟,只有漫无边际的隔壁,死人一般的沉静,可相反,仅隔一层玻璃窗的车厢内却是热闹非凡。从来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这么多同学可以坐在一个车厢内,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聊天,很奇妙。大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似乎成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头聚成一堆一堆的,说话的、打闹的、玩的,闹得不可开交,我也成为他们的一员,凑了过去。大家正在谈论此时此刻各自的感受。有的同学异常的心情激动,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想快些抵达目的地,快点见到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同完成本学期的内容;可有些同学就有些伤感了,当火车愈行愈远,看到窗外的一切飞速的向后倒退,心情沉重了起来,想到自己的家人朋友,想到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想到未来生活中的的种种的未知,内心产生了几分忧郁几分伤感。每位同学的心情都是复杂的,很难讲清楚道明白,但是有一点大家始终很明确:我们是来新疆实习支教的,我们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做好一名老师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当不辱使命,何时何地都不该忘记!

就在这趟载着我们实习支教的一百八十四名同学的火

车上,我想了很多,“学生”是我的代号,这个代号已经默默陪伴我走过十几个春秋,这一点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突然,我就要做老师了,作为师范生的我反而是有些不习惯,心里有些紧张。我心里悄悄地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对面坐着一班的学生,手中握着教科书,紧张地说不出一句话,傻傻地站着……挺可笑的。

火车缓缓的奔向阿克苏,可是我心早已站在阿克苏学校的讲台上了,心里默默的高呼:愿一切顺利!

篇2:新疆支教日志

自从3月7号那天的动员大会一开,我的心就开始紧张,焦虑,也不知在想着什么,每天在争取着能多听老师的几节课,哪怕是选修,我都在时时刻刻珍惜着最后在学校的课堂,认真的聆听听着每位师大老师的讲授,感悟着他们讲课时所带给我的每一滴快乐,让我暂时的离开有一段最深刻的记忆和印象。

无论我怎么抓的紧,时间还是在匆匆的流逝,我不能留住时间的脚印,但我至少可以有淡淡的回忆。今天上网本打算是退选课的,可是当我进入我的选课系统时,我的课已经被删得一干二净,我不由得心里渗出了或多或少的落寞,难道就这样的把我们打发了吗?为什么会这么快的?我开始问我自己,离3月11号是越来越近了,但是我总是有很多的放不下,因为我有太多的不舍,我舍不得我们一起的好朋友,喜欢和他们聊天一直到深夜,我还想再听听老师们深情的讲课,还想再听大师们激情的演讲,还想周末和我们秦腔社的戏迷们一起去黄河边的自乐班唱唱我最喜爱的秦腔,还想和她再看看校园的丁香,黄河边的风景,开始清明后的遍地踏青,还想在忙碌了一周后,周末赖床一直到自然醒来……

有时我又会很期待能早点登上赴疆的列车,快快的一睹疆外的自然风光,辽阔的大地,熙熙攘攘的维族人们悠闲的走在宽阔的大街上,还有学校里不时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想起来那又是一种恬淡的感觉,其实心里也就被自己的美好幻想折射得再没有落寞和失落了,反而会有更多的兴致和向往。

即将离开了,我也提前祝我们一起离开的同胞们:一路平安,带着激情而去,含着微笑顺利归来!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晴

篇3:新疆支教日志

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要的教师教育基地,责无旁贷地成为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骨干院校之一。新疆师范大学一方面开展在岗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狠抓学校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育能力培养,特别是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实习模式,以提高民族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能力。新疆师范大学在南疆进行顶岗实习支教的“沙雅模式”就是这其中的一种创新模式。

自2008年开始,新疆师范大学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签订了顶岗实习支教的合作协议,其内容核心就是每个学期新疆师范大学将需要教育实习的学生直接派遣到沙雅县进行支教实习,而将沙雅县需要进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教师从岗位上替换下来,让他们到新疆师范大学进行双语教育培训和教学能力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双语教师。这项合作一方面解决了南疆双语教师急缺及现有的需要培训的教师无法脱岗的矛盾,另一方面也给了师范本科生一个真实的实习锻炼机会,特别是双语教学实习。这项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被冠以“沙雅模式”。

二沙雅县教育现状

沙雅县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县人口中,维吾尔族占了总人口的75%以上,汉族、回族次之,其它少数民族数量极少。全县共有中小学12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111所(民汉合校初级中学1所,民汉合校小学4所)幼儿园9所,其中县城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44212人,教育系统核定教职工编制3364个,实有教职工2481人,空编838人。2009年沙雅县参加高考学生926名,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7名,上线率27.8%。(数据统计为2009年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沙雅县义务教育阶段已实施6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2008-2009学年,沙雅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39730名学生全部享受了国家免杂费政策。

2009年,沙雅县“双语”幼儿园共有8所,开设“双语”班的中小学32所,共有“双语”班231个,接受“双语”教育总人数达10730人,配备专职“双语”教师262人。2010年春季,县直4所民语言小学一年级开始推行“双语模式三”教学,秋季,双语模式三教学逐步推广到各乡镇场中心校。

由于双语教师人数和质量的不足,沙雅县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送到内地及疆内高等院校培训,并建立了三级“双语”教师基地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双语”教师参加地区级培训基地培训;以本县职业培训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建好县教师培训中心,作为“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了以各学校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年度校本培训计划,开展校内培训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双语”师资力量薄弱。2010年,沙雅县“双语”班达到478个,需配备“双语”教师622人,“双语”学生达到14373人,双语教师短缺343人,2011年,沙雅县“双语”班达到598个,需配备“双语”教师965人,“双语”班学生达到18007人,“双语”教师短缺326人。“双语”教师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乡镇幼儿园教学设施不配套,影响双语教学质量。

三是在“两基”国检中,沙雅县部分农村学校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不达标;农村学校学生入学率不稳定;各乡镇学校“两基”工作发展不平衡。

四是部分教师尽管经过各种双语教师的培训,但还是不能完全达标,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岗位。

三“沙雅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沙雅模式”运行基本良好

自2008年秋季开始,新疆师范大学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开始进行顶岗实习支教的合作,目前已经进行了五批,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达到443人,培训双语教师320人。

三年来,沙雅县高度重视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25.2万元,从经费上得以保障。通过多方努力,“沙雅模式”基本运行良好。“沙雅模式”的运行也由起先的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沙雅县教育局签定的合作协议,扩展到了与西北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等其它师范院校共同开展。

(二)顶岗补缺,推动双语教学模式三的全面实施

“沙雅模式”对于沙雅县双语教育来说,发挥了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顶岗补缺;二是推动“双语教学模式三”的实施。其含义即所有课程全面实行汉语授课教学。

“沙雅模式”对于双语教学的推动不仅是乡镇学校、幼儿园实施速度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沙雅县城的直属学校。从2010年春季起,县直属4所民语言小学一年级开始推行“双语模式三”教学,共有9个班级,学生397人,该模式将逐步推广到各乡镇场中心校。但此规划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

(三)对于民族地区的部分汉语学校雪中送炭

实习支教不仅推动了沙雅县的双语教学,而且也应急了一些民族乡镇里汉语学校急缺教师的问题。南疆很多农村地区属于民族密集居住区,但也有一些后来新成立、安置的汉族农场,由于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教师缺编比较严重,多数学校不得不启用代课教师。这些学校主课教师都十分不足,课程设计中的大部分副课基本上都无法正常开设。比如努尔巴克乡良种场小学、古力巴克乡二农场小学、三农场小学、塔里木乡胜利小学等,由于我们实习学生的支教,使这些学校的教学步入规范化。

(四)为支教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新疆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支教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效地传递。沙雅县很多小学、幼儿园,在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比如多数学校,特别是民族学校,管教学生的方式主要靠训斥、惩罚,不少教师用的是体罚。大学生采用了引导、劝解、多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改进和提高。

(五)实习支教使师范生能够真实地实践

“沙雅模式”的运行对于师范生来说,是大学学习期间的实践锻炼,也是一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以往教育实习为期6~8周,期间上课只是插入式,即间歇性上几次课,缺乏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不能深入地进入到教学中去。顶岗实习支教采用一个完整学期,让大学生真实地进入到教学岗位上,系统完成一个学期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复习、考试、讲评等教学全过程,与学生们有较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从中得到了当教师的切实体验。同时,在农村支教,也是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的实践锻炼,可以说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实习。

四“沙雅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缺陷

(一)实习支教学生多数专业不对口

“沙雅模式”中对沙雅教师进行双语培训没有大的问题,但用支教生去顶岗则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如教育科学学院现有的四个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进行对口支教,而其他三个专业学生则很难进行对口支教。据沙雅县现实需求,基本以小学语文、数学、汉语为主。尽管学生可以锻炼教学能力,但不能进行对口实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心理07级6班的46名学生中,只在沙雅县四小的两名学生在实习学校进行了心理咨询和师生心理健康讲座。

(二)学生工作量过大,影响其自身教学发展

据统计,2010年春季支教的学生平均周教学工作量都达到了15节,甚至20节以上。他们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外,还承担着额外的学校事务,比如担任班主任,布置教室、校园双语环境,撰写材料,出试卷,组织课外活动等。担当如此重任,学生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担了过度激烈的负担和过重的工作量,也制约了实习学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授后反思等过程,影响了教学相长的提高过程。

(三)个体教学能力良莠不齐,使学校对支教生缺乏足够的信任

整班下来实习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顶岗支教并不科学。因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快适应角色,而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而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在顶岗支教过程中,没有实践教学的过渡过程,也会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直接赋予重担,顶岗教学,这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此次学生进入县五小后,学校对实习支教学生就抱有很大成见。客观地说,有个别学生在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上,甚至在个人素质上存在着不足和缺陷,这会失去实习学校的信任,并会影响实习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民族交叉实习支教的方式使实习效果成效较低

2010年春季,支教学生分配出现了民族交叉。如学前教育06级1班12名民族学生分配至完全汉语教学的第一幼儿园,而一句维语都不会说的心理专业07级6班15名汉族学生分别分到了完全民校的县一小、二小、五小。民族学生分配至汉语幼儿园有利于实习生提高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能力,但由于自身汉语水平有限,特别是部分学生汉语发音不标准,幼儿园无法让她们进行课堂教学。而分配在民校的汉族实习生,由于语言上障碍,也造成实习生在教学管理中和学校领导、教师的沟通上出现困难,给实习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出现“出力不讨好,辛苦无成效”的局面。

(五)实习支教工作管理还需科学化

很多学校不愿接收短期实习学生,多是怕他们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但一个学期顶岗支教,对于被支教学校来说是件好事,受到欢迎。但部分被支教学校对待实习生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支教学生利用规则,经常用合理的方式请假,比如用医生开的单子请病假,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学校也很无奈,甚至有个别学生不请假就无故外出,或迟到、早退,学校领导对其无所适从。对于支教生,一方面是带队教师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还需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我们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否则会造成实习学校和支教生双方的关系紧张,工作安排不利,双方都不满意。

(六)支教工作造成的教学不连续及对教学实习指导不足,培训后的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不容乐观

尽管支教工作每个学期都进行,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使得实习学校的学生每个学期都在更换教师,而且每批支教生水平、能力、风格等差异很大,造成学习的不自然连续,对实习学校的学生来说,影响就相当大。但同时发挥了顶岗支教,而忽略了教学实习指导。一部分学校没有给实习生配备指导教师,而很多配备指导教师的,也多是安排工作为主,指导工作不足。

另外,被置换出来培训的部分教师也没有达到培训目标,影响了“沙雅模式”运行的理想化。据教育局的郑磊局长说,近年来沙雅县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选送教师进行双语教师培训、进修,而学习回来后进行考核的合格率还不到40%。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培训单位教学、考核把关不严,另一方面是被选派的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人将培训当成放松休闲的机会。

五“沙雅模式”的改进

(一)改革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支教生综合素质培养

新疆高师院校实习资源规模的不确定性与新疆贫困地区双语师资匮乏的长期性在现阶段仍存在着较大矛盾。一方面高师院校为保证实习数量的连续性,又要维持实习学校的正常教育与教学秩序,就得对本科教学计划尽快进行调整。新疆师范大学各专业也因此开始执行2010版两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种是原培养方案,一种是新修订的实习支教培养方案。后者特别注意了对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课程的安排,保证实习生在支教之前,就接受好相关教育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支教水平。

新疆各高师院校应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增强关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课程、讲座,加大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改革力度,重视对支教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跟踪指导及考核筛选,不合格的不能去支教。创建一批稳定的实习支教“示范基地”,不仅应为支教生提供教学实践场所及相关学科教学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学校活动指导,还应成为高师院校的教育见习点、教师培训点,以确保实习支教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实习支教满意度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二)“沙雅模式”要充分重视对口支教

在“沙雅模式”中大学生实习支教与传统教育实习的不同主要在于实习时间增长,因此也反映出实习支教的最大特点是系统化。作为系统化教学的核心是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学前要分析学生、教材,依据以往的学生基础和考评程度,设计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该或可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程度。在传统实习中,教学只是插曲,而支教实习是以支教学校为本源,以教学对象为核心,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所有实习工作。基于这种不同,在实施“沙雅模式”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顶岗支教”,而不是“教学实习”。我们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其实质就是这个问题。

从理论上说,新疆师范大学作为派遣单位,首先应该考虑“顶岗支教”需求,可以设想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学校再依据各实习支教单位的课程需求,合理分配学生。但这种设想在实践中实施难度很大:一是学校里各个专业班级实习时间安排不一定统一。二是非顶岗支教学生与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课时安排上有差异。三是专业学习不够好,教学能力不高,甚至个人素质偏低的学生该如何完成教学实习等问题。

(三)民族交叉分配的实习方式亟需改进

“沙雅模式”主要针对双语教学,从目前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看,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三的班级越来越低年级化和所有的民族幼儿园均进行。鉴于幼儿园和低年级的课程专业性不强,我们以往把几批的实习生都分配在沙雅县的各个小学、幼儿园,专业并不完全对口。而2010年春季我们的大学生进行了民族交叉的支教,即完全不会维语的大学生分在了纯民语学校,而民族班学生分配至汉语幼儿园。这种实习方式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里面存在的问题过多,弊大于利,建议最好不要进行这样的安排,即便如此,也建议派遣维语专业的汉族学生或顶岗高年级的班级课程。较好的方式是可以尝试将汉族学生分配到民汉合校的民族班进行试点。为了保证顶岗支教的质量,在实习学生分配过程中,建议由沙雅县教育局提供岗位需求,学院领导、班主任和实习带队老师三方共同协商讨论学生分配去向。班里学习相对较差、教学能力不够的学生可以分配到教学工作量较低的一些岗位,先做一些教学辅助性工作。

(四)“沙雅模式”的推广

少数民族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农村双语教师质量与双语教师职前的专业素质培养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双语”教学从娃娃抓起的思路,沙雅县加大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每年通过“沙雅模式”培训80名双语教师。“沙雅模式”的实施3年多来,新疆师范大学为沙雅县培养了双语教师320名,推进了沙雅县双语教学的进度。沙雅县计划继续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联合培训“双语”教师,2010年计划全县实现280个“双语”教学班,培训“双语”教师140名,保证“双语”教育力量不断充实。新疆师范大学目前也将这种模式逐步推广到新疆其他地区,如2010年很多专业的学生就以同样的方式奔赴和田地区。“沙雅模式”在这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切实改革农村双语教育面貌,提高新疆基础的教育水平,同时,系统化的顶岗实习支教,也为教师教育与培养制度的改革走出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2008(2).

篇4:支教日志

今天是第一天上课,见到了接近一百个孩子。虽然今天很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班轮流呆着,走进课堂接触他们,与他们交流,问一些基本情况,对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他们的活力,真的是精力旺盛啊,课堂十分活跃,老师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玩得很好。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教学的能力。原本以为山里面的孩子从没出这里去大城市,然而再问他们的时候我说你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呢?有人回答是沈阳,有人说是深圳,青岛等等,让我十分的惊讶,他们所说的好多大城市我都没去过。跟他们坐在一起,看他们做着暑假作业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放佛我也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做暑假作业的情形,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熟悉。但是我又在想,小学生玩的天性是无法避免的,有的年级学生有5本暑假作业,这是否对他们来说负担过重了,通过了解,觉得他们的基础很差,但是暑假作业中有的题目就是大学生也不一定会做,我感到无法接受,那么这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还有意义么?根本没有发挥考察基本知识的目的。这样的题目出现了他们只能放着不做,这是否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我,我们教师授课的目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基本能力的测试适当的增加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发散他们的思维。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有思维,那么我们的教师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呢?有部分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他们只能问老师,我们的老师告诉学生答案就完了,我觉得这点不是很好,我们教师是否能够告诉学生答案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怎么去让学生具备这种思考的能力,或者说是思考的意识,并不是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是自己在已有基础上的探索,让他们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我认为当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这种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到。

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教育的贫瘠,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政府的重视程度。而且基层的教育水平更具有代表性,贫穷地方的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不然他们将与城里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应该有长远眼光,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政府给予学校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农村的小学学费不用交了,但是其他的方面,例如教育相关设施的安排,我是作为体育老师来这里的,问到他们平常的体育课上什么,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自己自由活动,打乒乓球,也只有三个球台,足球基本没有,篮球场地还是土的场地,等等。当然与之相关的游戏,音乐,美术几乎没有,这让我十分的担忧,教育要我们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落实到位的又有多少呢?学生的课余时间怎么度过。

篇5:支教日志

7月22日

终于可以上课了,上海来的领导已走了,校长也把学校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我们。有点兴奋,有点激动,也感觉有点压力,第一次支教还不知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天也放晴了,顿时又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们支教队的支教任务也真正的开始进入正轨。

第一次站上讲台给这么多的孩子讲课,原本以为会有那么点紧张,会有那么点激动的,可感觉一切都很平静。学生上课听讲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少。但是每个班总是会有那么几个活跃得有点过头的积极分子或者就是沉闷得过头的闷娃娃。不过对于整个课堂来说,总体感觉还不错。

下午我们临时决定去大树脚调研,因住在大树脚的孩子今天只来了三个,有一小女孩还因为不敢回家而害怕的流下眼泪。我们对于这一现象感觉很奇怪,因住在大树脚的学生平时都是一大群一大群来学校上学的,所以我们今天准备送他们回家,顺便去调研。

这一路走去还是挺辛苦的,尽管这一次调研去了好几个队员,但还是管不了这些调皮又可爱的孩子。路途中我们遇上了另一队回家的孩子,顺路走了一段。孩子们都是以跑一段走一段又歇一会的方式回家的,不禁想起自己小时上学和放学的场景,不也就是眼前的画面吗?他们回家途中最让我担心的是孩子们的安全,有些孩子会因为贪玩而下水塘洗澡。水的质量先别管,但水的深浅总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还是不强,我们有必要在这一块在学生面前踱强调几遍,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一次调研,我跟着四年级的一学生走。他走路很快,偶尔还参夹快跑和慢跑。我担心他孤身一人回家不安全,所以一路上都在追他,顿时感觉自己再也没以前那么能跑,但还是尽量跟上他。尽管我使劲的逗他笑,想让他能跟我多说几句话,但他还是一言不语,偶尔被我逗得腼腆一笑。这个男孩子话很少且很害羞,在他身上也真的问不出什么。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赶到大树脚,开始我们先送小女孩姐弟两回家,顺便去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其后由着女孩带我们去其他家庭访问。这一路走得并不顺,有好几户人家都外出干活,故我们也不能了解他们的情况。初步了解他们这一个寨子总体生活水平比其他几个寨子相对要好。但还是有几家的房子很破烂,四壁是用竹条编成的,主人不在家,屋内家具及其他情况也就相继不能了解。据初步了解,这里有些孩子压根没有要读书的意识,而有些孩子的读书意识很强。对于家长所说的他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一点,我们调研人员也不能确定他们所说是否属实。同时关于这里的经济情况,从他们口中我们也不能了解真实情况,这一点,他们多多少少有点隐瞒。在教育方面,有部分家长对同笋小学的老师有点小意见,说那些老师不负责,对学生们的作业批改不认真。我希望他们说的都是实话。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为何大树脚的学生集体请假回家。首先是高年级的学生因家里忙没有去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因害怕谣言所说的有鬼。因大多数大人不在家,这次调研的速度很慢,也没走访几家,却已慢慢天黑,不得以我们只好回家。

7月24日

第一次走入“缘梦书架”,这只是温州大学捐赠的一些书籍所办成的书架。也仅仅是将这些书籍整齐的摆在几张桌子上。每当这个小小的阅览室到了开放的时间,一大群孩子一拥而入,抢着找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览室里另加了些桌子和板凳以供学生方便阅读。

同笋小学的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很高。阅览室里坐满了学生,还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在讲台上找书。只是把那么多书不分类的摆在讲台上,给学生找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室内纪律也不是很好,故我们有一位队友一直在室内管纪律,希望这里的孩子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虽说有些孩子年龄很小,这样的要求也似乎有点过甚,但我们的初衷是为他们着想。

尽管纪律稍微有点差,但值得欣慰的是来这里阅读的孩子很多,还有学生自带笔、本子做摘要,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部分学生能自觉地写读后感,看到这一幕真的很欣慰也很感动,他们不仅从中获取了知识,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对我们志愿者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

篇6:支教日志

此刻,窗外的雨在滴滴答答地下着,很干净,很清澈。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老师们的讲课声响在耳边,我心里的感觉,很复杂,很细腻。

来到三渡镇中学五天了,我有时候恍惚间觉得我已经在这儿过了很久很久,一切有一种亲切的熟悉感。山地独有的成三层梯田式的操场,校园外连绵不断四面包环的青山,食堂里简陋的饭菜,只有大城市里小学生身高的初中孩子们,和他们脚上上的四季都能穿的鞋和身上总是有着长长的袖子的衣服。我总觉得,好熟悉好熟悉。

这熟悉也许来自于学校里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每一为老师甚至食堂的阿姨和门口的校警对我们友好和善的态度。他们把我们当做客人,给我们最好的房间住,送我们去附近的小河洗澡,在学校禁门的时候为我们开校门,我们每次吃饭时食堂的阿姨每个菜给我们两碗,还端着锅在旁边怕我们不够吃一勺又一勺地添菜。所以,当爸爸在电话里对我说:“一定要用尽你的智慧和精力,帮助这些孩子们。”我在心里想:“怎么可能不呢?”

远在家乡的好友问我带什么课,我说我领读早读,带英语课,其他队员上课时去帮帮忙,在下午活动时间讲英语讲座,还有偶尔教大家唱唱歌,晚饭前带一个军体拳方阵。好友打趣说:“那你这是班长兼老师兼教授兼教练兼助教啊!”其实我的九个队友都这样,用尽所能,抖出全身的招数,希望能把自己十年磨一剑的收获,在这十二天内全部教给孩子们。他们那么可爱,又那么可怜,实在是让人很心疼,很心酸。

每个孩子吃饭时都在自己的碗里盛一大碗米饭,然后排长长的队在食堂阿姨那里打一小勺菜,萝卜,黄瓜,或是茄子,我觉得两三口就能吃完。他们就把那两三口菜和米饭拌在一起,让米饭有一点味道,然后拼命往嘴里送。而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们吃牛奶或鸡蛋这些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奢侈的”营养品。我有时候实在是不知道,他们脸上满足的笑脸和青春的活力来自哪里。

住的方面也十分艰苦,狭小拥挤的寝室中,有和其他寄宿式学校一样的一间房间四张架子床,而与其他寄宿式不一样的是,每张床上睡两名同学。你可能不能理解,上下铺加起来不就是两个同学吗,有什么特别?不,不是,是上铺睡两名,下铺睡两名,一张架子床睡四名。你可以想象吗?在炎热的夏天,两个孩子在狭窄的小床上你贴着我我贴着你,躺在咯吱咯吱摇摇欲坠的架子床上。更让我心疼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告诉我,孩子们都很喜欢上学,愿意住在学校,因为学校的环境,比他们家里要好得多。

孩子们中间十有五六是留守儿童。有的家里只有一个奶奶,或是姐姐,甚至有的只有一个弟弟在家,也就是说,有的孩子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另一个孩子。

篇7:新疆支教日志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和支教方式, 目的是为了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 以解决对口地区师资问题并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实习的改革。本研究通过对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状况的调查, 为继续落实师范生顶岗支教计划, 改进支教实习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区进行教育顶岗支教的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师范类高校顶岗支教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50份, 收回142份, 回收率为94.7%, 其中有效问卷131份, 有效率为92.3%。

3. 结果及分析

(1) 顶岗支教师范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是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选派到喀什地区中小幼学校, 顶替该地区学校缺岗师资或由于培训等原因的离岗师资的在校大专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 在大学对其管理的层面说, 他们是大学实习生, 在基层学校, 他们是有区别于当地学校教师的全职教师。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学生中女生123人, 男生8人, 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师范专业的性别比例;其中语文教育44人, 数学教育42人, 英语教育27人, 学前教育18人, 除了一名维吾尔族学生, 其他学生有87人进行过7到9学时简单维语口语学习。实习单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县所属市、县、乡、村的中、小、幼学校。

(2) 顶岗支教工作状况。在新疆, 顶岗支教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与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结合起来, 与“两基”工作的基础教育服务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喀什地区顶岗支教中, 中小幼学校接受师范学生实习, 提供的大多数是民族学生双语基础教育工作。承担教学课程一门课的59人, 两门课的37人, 三门课26人, 四门课6人, 五门课3人。喀什的学校, 尤其是小学的规模比较小, 很多学校一个年级仅有1~3个班, 多数又分双语班和普通班, 总体上课的门数多, 平行班、平行课少。对于实习支教师范生来说, 熟悉教材也需要一个过程, 承担1~2门课比较合理, 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同时, 再要求教学质量就难度过高了。

调查显示, 支教师范生每周规定课时量10节以下的46人, 10~14节的61人, 15~18节的17人, 18节以上的7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9人, 副班主任79人, 基本上是完成一个全职教师的工作。半年的实践活动, 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经常与民族学生在一起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 师范生逐步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 来了解和认识当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 思考当地究竟需要怎样的“双语”教师。

在被调查的131名顶岗支教师范生中, 在小学工作的有62人, 中学53人, 幼儿园15人, 其他教育单位1人。访谈调查显示, 在教育顶岗支教中, 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小幼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 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 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3) 支教管理和师范生对顶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集中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人们通用的生活语言是维语, 尤其在乡村, 不懂维语的人在当地生活和人际交流存在相当大的障碍, 不懂维语的教师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学校教学。也因此, 当地接受过“双语”培训的教师, 回到当地后, 汉语听、说能力迅速下降, 这也是南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师资紧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教师补充也有特岗教师、青年志愿者、在职教师支教等多种形式, 但顶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决当地“双语”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顶岗支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触社会, 部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 虽然有每月预先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 但还是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 可能半个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环节多, 指导教师管理范围大, 实习生个体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迅速解决, 所以, 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就会反映上课学生听不懂, 当地教学条件落后, 缺少教辅材料,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据喀什地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1年在喀什地区经过“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 2012年回喀什地区, 在教育单位就业的就有27人。这也说明顶岗支教有利于高师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4) 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教学的帮助。在此次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可以解决而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数量和专业的安排与实习学校现实需要没有很好的对接。高校要与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安排实习之前, 首先应收集当地学校所缺教师数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信息。从内地院校顶岗支教经验总结中了解到, 有些高师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 比如四川师范大学安排顶岗实习之前, 向实习基地提供了本校的专业信息, 方便当地教育局统计各中小学的顶岗实习教师需求计划。

民族地区中小幼学校的教师不乏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 但是总体看来, 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对顶岗支教生调查结果显示, 分别有65.7%和77.1%的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实习单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分析原因:首先, 当地教师大多是本地人毕业于当地院校, 学缘接近, 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学习渠道受局限;其次, 维文教育科研文献数量少, 汉语以及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 在职培训效果受局限;最后, 缺乏优秀教师评比奖励机制, 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小学、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喀什市第十九小学等学校的顶岗教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不仅有本校教师、领导听课, 还有其他学校教师以及当地教研室的老师听课、评课, 实习师范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教学公开课也得到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关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途径所做的调查显示, 顶岗支教学生与实习学校教师的交流途径是多样的, 有了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 可想而知, 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 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学生的影响。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小、幼学生个体来说, 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年龄更接近, 没有代沟, 即使存在一定的语言沟通困难, 实习教师的笑容和耐心讲解态度也使学生对实习教师喜爱有加。

考虑到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对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和顶岗支教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86.26% (113人) 的师范顶岗实习生认为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当问及顶岗支教对学生成绩的正面影响程度时, 顶岗实习师范生中选择“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55.73% (73人) 。

从推进“双语”教学的角度, 顶岗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语言问题, 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少数民族孩子, 长期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 高校顶岗支教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哑巴”学习状况。

4. 结论

(1) 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到农村、民族地区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有了为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体验, 为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顶岗支教对当地教师工作有帮助。顶岗支教师范生为民族学校创设教师汉语交流环境,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推动教师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3) 顶岗支教对落实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计划, 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习地区的中、小、幼学生来说, 对每学期换一名教师有着新鲜好奇的一面, 但是每学期都要适应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不小的影响。

(4) 高校与实习地区之间沟通不畅, 关于高校的职责、各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等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 且未出相应的规章制度, 致使有些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5. 建议

(1) 赴民族地区顶岗支教前集中进行短期语言 (维语) 培训, 高校尽力配备“双语”指导教师, 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在传统短期实习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 与南疆民族地区教育顶岗支教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计划并不成熟, 学生支教需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环境的转变, 在支教前应提前到达实习地, 通过集中培训 (不少于一个月) 掌握基本的生活语言和适合当地的优秀教学方法, 随队指导教师应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 保持与当地教育机构人员的无障碍协作和沟通, 尽可能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适应期, 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2) 高师院校应建立与实习基地的长期联系, 根据需要控制顶岗实习学校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 保证对口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顶岗实习学校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增加必要的“岗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与其他实习模式不同, 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职”性质决定了实习师范生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因此, 建立制度, 调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 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

(3) 高师教学应重视教学理论和教改思想传授, 并开设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课程。一般高师都将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的一学期, 实习内容则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就产生了错觉:因为要实习, 所以学科教学论应该教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忽略了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养, 缺少“教学相长”的原则, 更少涉及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 使得教育实习仅停留在指导师范生上课, 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上。“理论伴随实践、实践证明理论”, 课堂中一味的理论学习, 使高校师范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难以深入, 这与实习学校希望能够从高校带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给学校带来关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陈秀玲, 王涛.新课改与高师教育实习的矛盾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8 (9) :32-34.

篇8:支教日志

1.晨跑-朝气蓬勃

清晨6:30,大家准时在门口集合开始晨跑。在一步一步整齐的脚步声中,我们感受的是清晨的朝气;在对着太阳大声的呼喊时,我们明白的是这几天对我们的意义;在游戏的欢声笑语里,我们收获的是丰富精彩的生活。

2.调研-真诚亲切

在早饭和短暂的休整后,开始了今天最重要的活动——调研。

我们的主要调研方式是挨家挨户的到村民家探访,在交谈和言语中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愿望等等。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大概分为几类问题:1,家庭收入主要来源;2,家庭结构主要构成;3,家中小孩学习问题;4,家庭成员日常娱乐生活内容;5,家中留守老人的生存,等等。

按照前一天晚上的例会安排和第二天早晨智川,佳卫,枫林和钦姐对村里的简单走访。我们18个人分成6组进行探访,每组深入村民家里,与村民亲切的交谈,聊天。

我们以村内广场为中心,沿四条小路开始了今天的调研工作。村民的热情和照顾,让初次离开温暖的家,深入小山村的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温和。我们每一个小组都收获颇丰,有些跟随着村民看到了村里的果园;有些进了大棚看到了反季的水果;有些和村民上山进行了耕作,体验到了山里耕作的不易;有些和村里见识广阔的老人畅谈理想;有些和村里的孩子一起戏耍,等等。

不得不提的是中午时间,当孩子们来找我们玩耍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手比较脏,于是我们临时决定开始教孩子们洗手。

志愿者们很认真的在教孩子们洗手,为孩子们讲解怎样保持个人卫生,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干净的小手和可爱的面孔宛如天使一般,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下午其他小组照常继续进行了调研工作。若冰组则前往村里的托儿所去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很乖,很听话,认认真真的学习,听小老师为他们讲授知识。小小的教室,稀缺的桌椅,也不影响志愿者们的热情,和孩子们好学的心情。

傍晚,在简单的休息以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园子里玩耍,和村里走出的大学生一起交流。

晚饭过后,我们便开始前往村内的广场进行本次支教新推出的活动——公放电影。

可能是由于平常的娱乐活动比较局限,村民和孩子们积极的响应此项活动。早早的到广场上一起观看。一开始我们为孩子们播放了《冰雪奇缘》,但是由于水平的限制和对内容的不理解,村民们的兴趣渐渐消退。不过,好在我们及时作出修正,为大家放映了《十二生肖》。

3.会议-总结全天

忙碌了一天,晚上大家对一天的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召开了会议,支教人员全员参与并各自发表了观点。

经过分小组发言以及自由讨论环节全体调研人员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村中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所以导致思想较为保守,但同时也体现出民风的单纯朴实。

2, 村中人民总体来说幸福感较强,虽然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仍能积极的看待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3, 村中大多数居民多为老人小孩,而青壮年人员大多外出务工贴补家用。。村中人口分布呈现出两头化趋势。

4, 村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存在不足。村中老人很多但只有一个医务所买药品,并没有专业的医生进行看病。村民若有疾病大多自己备药或者前去镇中或市级医院看病。造成了十分不方便的现状。

5, 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普及程度十分不足。村中存在很多大龄上学问题。并且由于村民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导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上一篇:新教师转正鉴定意见_2021教师转正考核鉴定意见下一篇:信息技术《小小博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