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2024-05-04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精选6篇)

篇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几年来我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直研究和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略作介绍,与大家共享。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础学科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保证教学的高质量。要做到“负担轻”,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树立课堂解决问题的思想。为此,我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研、教改、科研一体化,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研究启发式、探究式教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在社会激烈竞争下,如何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办出自己的特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家长和学生的要求。我校创办初期,学生来源复杂,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只要求学校管好孩子“别出事”。随着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不出事”,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上大学。随着良好的校风校纪形成,不仅优秀学生勤奋好学,而且问题学生也期盼进步。家长的希望、学生的期盼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家长放心、学生满意?因此,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就是我们攻关重点。

3.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教育的目的由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和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转变为“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出人才的问题上,江泽民主席指出“要鼓励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教育目的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我们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防差、转差”,而且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我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我校开发了综合能力课程、个性特长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排进课表。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确保学生学好基础学科课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基础,进行综合能力课和个性特长课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模式探索的途径

在“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主要的方式是师生全员参与,1.全体教师参与“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方案的制定。

2.全体教师根据个人对方案的理解,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人人上研究课,及时总结。3.综合集体智慧,骨干教师就不同课型上示范课,再总结、提炼不同课型的模式雏形。4.所有师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5.从评价中找经验,从经验中找规律,让教学模式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三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以数学教学常见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验证、反复实践,总结出三种课型的“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1.新授课“诱导探究·效果回授”的教学模式。它的结构程序由五部分组成。

(1)激趣引入,明确目标。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提出:“不用其它工具,你能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教师用“破镜重圆”导入新课,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加于人,启发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种模拟数学家的发现过程,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感,纠正了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现象。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出一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先求出它们的根,再计算两根的和与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就一般情况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教师诱导:“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虽然不能确定,但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圆内接四边形每个角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变的量,你能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类比发现了结论。(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通过不同层次的新知运用和变式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学生深化了对新知的理解,训练了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训练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4)总结提炼,认知升华。数学是有严密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达到认知的升华。(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编拟一组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师要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教学目标调控。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学完课上完,教学效果还是“一笔糊涂帐”的现象。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2.练习课“忆·讲·练·测”的四题组教学模式。

与忆、讲、练、测相对应的题组分别是复习题组、教练题组、巩固题组、检测题组。(1)忆。学生通过完成“复习题组”,回顾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组题的题量可根据内容灵活确定,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解决的,并且所花的时间不宜太长。

(2)讲。教师精心设计“教练题组”,揉和知识、解题技巧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这组题题型要比新授课中出现的新颖,应尽可能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典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习题课的关键部分。这里的“讲”,不单指教师的讲解,也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表述。

例如,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习题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以AD、AC为边作□ACED,DC延长线交EB于F。求证:EF=FB。此题先由学生讨论,相互启发,拓宽证题思路,通过添加辅助线(见下列图形)找到八种不同证法;教师再补充归纳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或梯形中位线,或全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练。这是为深化、巩固知识、方法而编制的一组“巩固题组”,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给问题生更多的照顾,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妙解还可以让学生演板,给以鼓励。有时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规律,使知识结构系统化,这是习题课的重头戏。

(4)测。为更全面、细致地获得反馈信息而设计一组“检测题组”,这组题的难度应略小于教练题组和巩固题组,并要有一定的坡度。如果学生训练有素或课堂时间充裕,最好当堂评价,及时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题组为形式,以练习为主线,以“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通过解决逐步加深的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复习课“归纳——诊断——示例——提高——总结”的五步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对知识要点的归纳,形成认知体系;通过诊断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典型例题示范,领悟思想方法;通过综合练习,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策略

民办学校不能象重点中学那样挑选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悬殊很大,如1997年初一新生中仅有16.3%的学生达到我镇中学录取分数线,但在2000年中考中,我们不仅培养出顺德市中考状元和第五名,而且数学单科的优秀率超过省一级学校北滘中学;2001年全国数学竞赛我们夺得全国一等奖。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教学策略。雷杰卢斯(Reigeluth)认为,教学策略实际上包括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我们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分层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如果教学系统是切合实际的,如果学习者在学习困难的时候和在困难的地方能得到帮助,如果学习者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人的智力和能力有差别,但不能人为夸大这种差别,如果提供合适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分层教学。1.班级分层。

将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在不同的教室同时上课。这种分层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要求,形式也不同。如1996年上学期初二年级在普通班的基础上分出了一个加强班;1997年的初二年级分出了一个加强班、四个普通班和一个优班;1998年初

一、初二年级各分出了若干个普通班和两个优班,取消了加强班;1999年初

二、初三在优班中通过选拔,各组建了一个特优班。

不同类型班级的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加强班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放慢进度,借鉴上海闸北八中的“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思想进行教学;普通班以中等生为基准,按照各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授课,适当进行提高训练,鼓励普通班为优班输送优秀学生;优班教学的基准点为中上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较高要求”授课,适当增强技能、技巧训练,要求双率均达100%;特优班不仅有优班的要求,而且要适当渗透竞赛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冒尖,教学进度可适当加快,用“富裕”的时间发展个性。2.学科分层。

同一班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一般分为A、B、C三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 李健民老师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总结出的“四统四分”方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详见本期第21页)3.交叉分层。

同一班级的数学与其它某一学科(如物理、化学)交叉分层,将学生分为两大层次,交叉在不同的教室同时上课。这种分层必须在绝大多数学生两科的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对于极少数一科好一科差的同学,本着“宁高勿低”的原则。这种分层所占比例不大,主要在初三复习阶段实行,因为教师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

(二)坚持个别化辅导。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进行个别化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1996年加强班的数学教学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初二还不会分数的加减运算。我们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三种类型:智力型——反应迟钝、智商偏低、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动力型——智力正常,头脑灵活,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态度消极;外因型——由于受个人疾病、家庭变故、周围环境等影响而出现心理障碍,因而意志薄弱,耐挫性差,学习焦虑等。在个别化辅导中,我们采用了课前补缺,先练后讲,作业面批,螺旋上升等办法,使这个班中考的数学及格率达80%,而且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优秀。再如2000年中考状元马颖,她的弱科是数学,主要表现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思路不开阔,计算粗心大意等。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个别辅导,有时还要占用她少量的强科时间辅导,使得她中考数学达到了113分(满分120分)的高分,并以总分超过第二名17分的成绩夺得当年顺德市中考状元。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每个教室都装备成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录音机、放像机等)教室,这为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数学CAI课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从某种意义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我们的做法是: 1.培训教师。

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学习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Author ware、《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其中85%的老师达到了中级水平。2.研发课件。

在课件的开发中,我们坚持教师自行研制,把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交互的活动中,这样设计的课件才更切合教学实际。设计基本思路是:学生因素、适宜的内容→确立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辅助教学策略、完成课件制作→实施课堂教学→反馈分析、修改完善。3.合理运用。

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为了“用”而用,搞“花架子”,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用得恰当,用得合理。目前,有60%以上的课在使用计算机辅导教学,师生反映良好;数学教师李裕达的计算机辅导教学课例《切割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受到专家的好评,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四)重视数学竞赛辅导。

我们进行数学竞赛辅导,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辅导发现数学人才,参加各类竞赛出好成绩,但这毕竟是少数学生;二是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辅导培养数学爱好,开阔知识视野,领悟思想方法,体验数学魅力。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其实就是教师对被教育者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教书育人,贵在身体力行,重在情感交流。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表率,也是行为准则的模范,从某种意义说,教师的育人行为其实就是学生对教师人格行为的不断认可和信服,继而才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习。

2000年数学中考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三位数学教师是班主任,占这届数学教师人数的50%,且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有深入了解,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是师长,懂得如何领导学生去实现目标,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而且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的帮助者、建议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学生学习动机的驱驶、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任务的明确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学习的道路上,教师和学生实质上也就是事实利益上的合作伙伴,教师只不过是特殊的“领航员”或“舵手”而已,合则进,散则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把“船”划到既定的“彼岸”。

(六)加强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重视教而相对地忽视学,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而相对地忽视对学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等的探索,造成费时较多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应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并把它作为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指导学生拟定自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效记忆的方法。2.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端正考试观,考试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仔细检查。

3.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七)强化课堂组织与管理。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力求上课达到三个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收尾,余音不绝。

教师的教学领导作风主要有三种典型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以民主作风去组织教与学,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知情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认可和赞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

篇2: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钱会彩

通过专题讲座《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学习的难点和解决策略》的学习,我充分认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以使人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正如加里宁所说的那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从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四个方面展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能突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弄得不好,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分化现象。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很多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因此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更容易突破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难点。学习概念之初,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和概念相关的几何图形,如衣服上纽扣的形状、茶几面的形状、建筑物的形状、交通标识、国旗图案、钟表形状、花瓶形状、花瓣形状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美丽而神奇的图形,帮助学生消除对几何的距离感,增强学生对几何的兴趣感。我认为突破教学的难点与有效教学策略的方法如下:

一、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情景,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利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

家庭铺的地板砖、街道上铺的彩砖、浴室里的墙砖……我又接着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空间及图形方面的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如:在“点和圆的位臵关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新知,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习题:一所学校在直线l上的A点处,在直线l上离学校A处180米的B处有一条公路m与直线l相交成30°,一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已知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的圆形区域内会受到噪音影响。⑴请问学校是否会受到该拖拉机噪音影响?并说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该学校中的一名学生,你会有何想法?这样一来,能使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点与圆的位臵关系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拖拉机等的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点与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优点

1. 有效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学生虽然具有个体差异,但教学使用的教材是相同的,那么如何在现有的背景下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挑战。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着力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分布,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而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掉队的现象,导致其数学学习兴趣日益下降。而分层教学法则是对学生整体适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以及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三类,并根据每类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分层教学法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难度不同的题目,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而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就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数学的队伍中。

二、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1.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既然要实施分层教学,那么首先第一步当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说到分层,很多人会误以为只要按照学生的成绩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就可以了,事实上绝非那么简单。除了学习成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当然,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平日多留心,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听课的情况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等,这样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合理地对他们进行分层。

2. 在备课环节注意分层。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做的一门功课,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就要在备课的环节就注意分层。一般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材料的准备等方面的内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3. 在授课时进行分层。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是用一套教学方案来针对所有的学生,但是在一套方案中教师也可以把它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合理地分配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一般而言,前两个层次的内容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在授课时间安排上至少要保证在25到30分钟。第三个难度较高的层次往往只是针对极少数的优等生,因此在时间安排上点到为止即可。如果有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

4. 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进行分层,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几个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例如,对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发散性的题目,将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对其布置较为新颖的题目,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培养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布置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篇4: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现状;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目前,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在农村中学生源普遍较差的特殊条件下,开展数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担任数学教学课改的老师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就是其中几点:

(一)原有程度不同。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入学的学生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知识基础上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家庭教育、智力因素、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同班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较大。

(二)存在知识欠账。按《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到六年级时,学生当能对数(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出结果,会解简单的应用题。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做分数的加减法,而是把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同时相加减。至于应用题更是无从着手。学生的知识欠账由此可见一斑。

(三)部分学生厌学。近几年来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费提高,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农村家庭送学生上学普遍感到困难。同时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导致社会上流行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认为即使考得起,家里也送不起,只想混个毕业证可以外出打工。因此学习缺乏动力,产生厌学情绪。

(四)教辅资料过难。现在学校学生除了教科书外,同时还有《课堂作业》之类教辅资料。但由于着眼点是城市或沿海地区教育基础好的学校的学生。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有些内容偏难偏深,甚至于有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似懂非懂。因此他们认为数学太难,从思想上产生怕数学厌数学,不愿意上数学课。

二、教学方法改革

立足农村学校现状,结合数学新课程的特点,我归纳了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数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牌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学生一组来抽扑克牌,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谁获胜。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会了。

(二)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背景。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三)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则不能单单地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这样的结论开发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1)∠ACD=∠B,∠CAB=∠A;(2)△ACD∽△CBD,△CBD∽△ABC,△ACD∽△ABC;(3)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

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

(1)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2=AD·BD(成立);

(2)已知BC2=BD·AB,AC2=AD·AB,求证:CD⊥AB,CA⊥BC(成立);

(3)已知∠ACD=∠B,AC2=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

可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四)增强信心,全面评价,情感激励。不少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缺乏信心是源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因此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一是要关心,二是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与他们当前的实际基础相一致,给他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欠缺的知识伺机补上;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微小进步。而在对学生某一阶段(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口头表达,作业书写,答卷分数等方面,综合计算出评价结果;同时附带指明努力方向和激励意志的评语。这样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从而正确认识自己,逐步增强自己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重数学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

农村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一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棱、顶点、面数关系的理解,立体图的点面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关于正方体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同时又可以切开的。在农村什么材料是最多的,由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都可以想到充分利用土资源,将泥巴捏成正方体,再一一地进行实物指导,这样通过观察、交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篇5: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郭应龙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的不多,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

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

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4、课题研究: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㈠新知的引入有趣新颖,但有些不适合农村学校。

该教材在很多情况下,新知的呈现,知识的发生过程都是在现实的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与研究中发现知识。这一过程突出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合作、创新的理念。但教材的这种做法也存在以下缺陷:

⑴问题背景及研究占据教材过多篇幅,导致很多重要的概念与知识点过度淡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被弱化。

比如七年级上册4.6“垂直”一节,教材用大量篇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垂直,用各种方法画出垂直,然后用纸折叠出垂直,对垂直的形象认识占据太多时间,至于两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和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却忽略了,甚至连垂线段的概念都没有出现就直接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让学生感觉到唐突,这种做法挤压了学生对知识内在理性分析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⑵北师大数学教材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些章节甚至出现新课教学与课后练习的断裂,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日久天长,势必会造成学困生的增多。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共用15页的版面介绍三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做法: ①利用数据枚举法说明勾股定理,这种做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发现能力,是很必要的。

②“演绎法”证明。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可以说是面积证法的一个经典,也是可以理解的。

③“无字证明法”利用我国古代“青朱出入图”是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的一个典范,这种方法的引入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拼图能力,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勾股定理,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难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但最后一种方法,即使是对教师而言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教材中还安排学生制作七巧板验证勾股定理,还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显然,本节的重点通过勾股定理的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教材就应该安排一些简单的习题加以巩固。而教材后面安排的6道习题大多是高难度的,有的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还要添加辅助线,有的糅合了方程思想、不等式知识,圆与三角形等知识,要建立数学模型才能解决,难度太大,打消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㈡习题与练习设计不合理,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①代数部分计算题数量过少。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如有理数的运算一章,光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简直达不到热身的目的,更不要说训练解题能力和技巧了。

②部分习题缺乏铺垫,跨度太大。如七年级上册3.6 探索规律,求出纸片对折n次的折痕;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复习题:在街道上修天桥,街道两边甲、乙两单位过桥距离最短的路线问题等。

因为考试都要依纲据本。一般来说,课本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而这些难度过大的数学问题大都安排得有些靠前,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容易给学生造成挫伤感。教材中习题编排太少,教师又不得不要求学生购买相应的教辅资料,从而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农村学校的学生因经济困难或意识落后等原因不购买教辅资料,课后基本无事可做,谈何巩固加强?可见教学质量会有多高?

㈢教材编排欠妥,知识出现断裂。使用北师大教材,教师选择章节跳着上是经常遇到的,原因是其章节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知识脱节。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才学平方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先学习习近平方根后再回去上勾股定理。再如北师大数学教材把证明都放在九年级学习,太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事实上,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安排学习简单的证明也不困难。

㈣侧重知识的应用,弱化了知识的理论体系、逻辑推理、计算能力的训练。如七年级第二章有理数中由于不做有关定性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相反数的概念,以致学生不理解“a的相反数是-a”情况出现。显然是忽略了语言文字的描述与符号转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补充在语言文字描述中提炼数学符号和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的训练。

四、教学应对策略与实施建议

1、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用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教具、模型展示,不要局限教材提供的内容、情景,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师为了把课上得形象、直观,有趣,把木块、萝卜、豆腐块等都搬进教室演示给学生看。说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创造一定的图形氛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要运用好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演示得活灵活现,以利于学生几何知识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2、在进行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向学生呈现丰富的问题情景,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的过程。应强化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的几何背景,如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3、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更多的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根据本校实际,设置适当的,富有挑战性的社会调查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实用性,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学习:应针对基础较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学科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要求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做到作业分层布置,讲解有所侧重,辅导有所区别。这也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6、鼓励自主探索,教会学生合作学习,选好数学科代表,建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培养班级集体进步意识。

7、教师要加强学习。新教材给教师带了巨大的困惑,教学中很难把握知识点深浅,特别是对第一遍接触教材的教师,极易讲得过深。与新教材的要求脱节;习题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教师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让教材和现实生活接轨,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的情境要是学生熟悉的。应避免脱离生活实际的、人为编造的情境。情境与表述应当力求有挑战性与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6: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作者: 周海华(初中数学 广西初中数学三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初中数学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在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特点与教学策略

一 初中数学特点

(一)新课标中对数学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有些“做一做”、“试一试”则仅仅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都去完成它们

二、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学期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对旋转现象进行更广阔的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五)、充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快速、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果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比如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时,如果亲手操作很难执行,而让学生通过屏幕观看就会一目了然,验证总结得出特征。

上一篇:医院防雾霾工作总结下一篇:刮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