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24-04-26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共8篇)

篇1: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原因剖析)

深入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情况,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是推进党的基层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当前我省各省直机关举行“创先争优”活动已有一段时间,活动给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个体党员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活动的进行中我们也不得不对这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发深入的思考思考。

“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是创建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这要求:首先,每位党员要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好先锋带头作用,特别是带头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思想紧跟党的路线和新的国际形势,做好思想上的先行者,为创先争优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其次,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熟话说的好,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创出更好的标准,并站在新的标准下有所进步有所创新,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更好的贡献;第三,党员要带头争佳绩,在不同的岗位和作为不同的角色下,积极与其他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差距,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最后,要发挥好创优争先的活力,把“创优争先”活动的合理内核不断地运用到自身周围的生产生活中,扩大“创先争优的影响力,遵纪守法、弘扬正义、服务社会。

目前我省省直机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主要在以上四个大的方面没有做到真真切切让人满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创先争优”活动认识不够,思想准备不足。

目前,省直机关许多基层党组织只是紧紧跟着上级党组织安排,对“创先争优”活动从认识上做的不够,没有领会党中央推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刻意义,在推行“创先争优”活动上几乎有些盲目。在不少情况下,“创先争优”在现实中更多的被当做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任务在执行,活动中使得组织和党员显得非常被动,运行中积极性也不够。

“创先争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从首要方面讲,这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没有明确的,而且思想上准备不足。这些导致党员同志在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者惰性,缺乏积极性,甚至认为举行这种活动是毫无必要的。基于这种思想,许多党员同志所做的只是在简简单单的配合一下各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而没有全身心的将自己深入到“创先争优”的漩涡中,而这点显而易见就违背了我党推行“创先争优”活动的初衷。

二、“创先争优”能力不够强

“创优争先”活动一提出,无疑对我们党组织和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此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取向物化;角色意识错位,宗旨观念淡化;安于守成,创业开拓精神退化;个人主义抬头,局部和自身利益观念明显强化;违纪乱纪,个人作风趋于腐化,他们在“创优争先”活动显得毫无能力,斗争意识薄弱的现象,从而不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交出自己的一份满意的答卷。此类情况在我们省直机关内也不无存在。

对于能力不够强这方面,毫无疑问首先表现在我党部分同志党性不够刚烈。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忽视学习,导致思想颓废,生活腐化。在现实中,许多同志意志力不够,学习力不强,“创先争优”也必定走不远。

三、流于形式,没有找到“创先争优”的立足点。“创先争优”首当其冲在于“创”字,“创先争优”的“先”和“优”是目前的一个标准和考核量,相对于此,把“争”、“创”字提到更高的地位。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而在现实的活动中,不乏一些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案例。

目前,各省直机关同志对“先”和“优”的标准莫衷一是,出现过盲目攀比、生怕落后现象,然后高谈和歪谈“创先争优”的目标。同时,因涉此造成走过场、流于形式在活动的运行中也显得较为常见,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没有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的活动,无疑是建立起一座空中楼阁,注定没有立足点。而当立足点都不存在的话,必然导致没有干劲、没有激情。没有干劲,没有激情也就必然导致“先”和“优”没有了生产力。许多省直机关没有把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提到活动运行的指导思想上来,光靠形式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而且,“争创”和“优先”没有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创优争先”活动实施必然走向失败。

四、“创先争优”活动的效果堪忧。

在我省各省直机关中,也不乏许多提出了完善可行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那些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在某些的方案中各个板块如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推进措施等都一目了然,甚至有所规划,可以看到轻重缓急,重点和次重点,在他们的方案中我们可以设想一定能契合文件里的规划,达到可追求的目标,可是实现结果令人忧心。

究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合理的实施方案没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完成,成为了毫无意义的条条框框,也成为应付上级检查下级学习然后说道说道的“知识”了。上边催一催,下边动一动,上边不督促,下边就没动静。“创先争优”重在“言必行,行必果”,我们追求的是实效,而不是“纸上谈兵”,而这却是恰恰相反。对于“创先争优”,我们要的是真真切切的效果,而不是徘徊在目标的前面书书画画敷衍了事。同时熟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创优争先”如果仅仅走到了“九十”接泄气了,那是非常可惜的。

五、“创先争优”的全面性不够强。

开展基层组织争优创先活动,是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中进行广泛动员,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促进我党进一步转型,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巩固党的建设,更好的服务群众。

对于争优创先,应该于五个方面全面进行,这也是我们不少省直机关很少关注到的。一是科学理论知识的提高,二是积极争创佳绩,三是乐于服务群众,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崇尚弘扬正气。争优创先不仅仅要关注党员自身,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党员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带领全社会兴起争优创先的局面。“党员号”是“最佳号”,目前我党许多同志没注意到自己的多重角色,没有注意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角色下,去积极与其他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差距。

六、缺乏对“创先争优”的深挖掘。

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再从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创先争优”活动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不断地挖掘与不断地开创。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也不应该为达到了某一阶段的小目标而认为大功告成,而应该以学者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对“创先争优”进行新挖掘,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多数省直机关等没有的关注的。鉴于此,各省直机关应该牢固为人民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思想,在“创优争先”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没有最优秀,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这里,对于部分机关“一蹴而就”的工作作风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作风以及安于现状的态度应予以批评。对于深挖掘的方向也应该同时兼顾于两个方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都是不可取的,同时深挖掘也必须在发展自身、服务组织、服务社会等方面齐头并进,任何方向出现瑕疵,那么这种深挖掘是不圆满的,也是亟待完善的。

篇2: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点击量: 3529 更新时间: 2010-11-11 信息来源:巴彦淖尔

在全国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正在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巴彦淖尔市农垦国土资源分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忘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对策。

一、目前争创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许多单位和个人都理解为与群众无关。但实际上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品德、言行、作风都深深地影响着人民群众,因此,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毫无疑问是一次全党、全民的活动。换言之,如果只是党员争优秀,而不能带动周围群众争优秀,只是党组织创先进,而不能带动其所在的单位、地方、部门创先进,这样的意义和作用就不会很大,并且容易形成党内自我循环,产生“两张皮”和脱离群众的问题。

(二)有些单位对创先争优活动重视不够,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三)有些单位的结合实际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实践特色不明显

(四)有的对先进典型总结宣传不到位,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等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松劲和懈怠。

(五)争创活动没有特点特色,注重提口号而缺乏实际行动。

(六)一些单位重承诺,轻践诺,没有对各阶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

二、加强争创活动的建议

(一)确立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按照中央的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并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创先争优活动顺利推进。县(市、区)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开展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要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党的各级组织要履职尽责,推动科学发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对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毋庸讳言,落实好争先创优活动中提出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争创任务,必须要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这是决定争创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党员的创先争优,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能够对单位、地方、部门和人民群众起有力带动作用的创先争优。

(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示范作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调研创先争优活动时指出,领导机关要为创先争优作表率,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带头创先争优、作出表率,为完成机关中心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对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毫无疑问,领导干部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求下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贯彻落实。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只有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才能带领党员群众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自己首先要带头参与,而且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或指导。这种参与和领导,不是空洞的、口头上的,而是实在的、有具体措施和行动的。不能认为创先争优只是单位党组织的事情,必须从行政方面提出要求,使之与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的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推动。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会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让群众变成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党的建设得以有效开展,从来都因为与群众紧密相联。党的建设工作如果在体内自转,只能是自娱自乐,只能是劳民伤财,只能是脱离群众。离开了社会大众这个工作对象,党的建设只能空洞无物,无的放矢。因此,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着眼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分类提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引导基层党组织尽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形成推动发展主题突出、创建活动特色鲜明、竞相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四)创先争优从抓学习开始。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有关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新的学习方法,是很难抓好学习、做出成绩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学习力、提升战斗力、培养亲和力、激发创造力,把学习这一法宝用活、用好、用出成效。农垦分局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除了支部书记讲课外,各股室队所轮流讲课辅导,并展开讨论。现每人记笔记5000千字以上,写心得一篇,分别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分局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测试答题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创先争优活动测试答题,成绩优良。农垦分局干部职工之所以参与热情高涨,与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认识是分不开的。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实践活动,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争优秀,要立足本职岗位,争当业务尖兵。创先争优,可以调动干事热情,激发创业激情,营造“人人都可成才”的环境。创先争优,是推动工作的抓手,也是个人进步的“催化剂”。广大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学科学、学技术,帮群众、做好事,争优秀、作表率。农垦分局党支部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调动党员积极性、有利于取得实效的原则,确定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主题和载体,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如:“建堡垒夯实基础,学先进争当楷模、比奉献岗位立功、创一流科学发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亮身份,树形象,争先进”等。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在践诺阶段。今年的“6.25”土地日,分局开展了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特点的宣传活动,除了完成正常工作外,放弃休息日,每天下班后,准备知识竞赛内容、排练节目,毫无怨言;东部中心所在活动中提出了“比学习、比服务、比发展、比创新”的活动口号,提高全体人员的执行能力,提升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地籍股践行创先争优活动中实行三下农场工作制度,即下农场收件、下农场勘测丈量、下农场发证。下农场收件,采用事先通知的办法,根据人口,规模安排工作日,由工作人员随带复印机等办公器材及各项申报表格,就地为群众提供资料复印服务,并主动耐心帮助群众填写申办表格。下农场勘丈,是针对农场经常出现上班时间申请人不在家的情况,利用中午时间解决,工作人员自带饮水、自备午餐。下农场发证则是预先通知申请人领证的时间、地点及应携带的证件等事项,到农场场部就近领证。实行这一工作制度,不仅扩大了“持证用地”宣传,提高了农工的办证意识,而且大大方便了农工的办证申报,节约了时间及交通费用,深受农场农工欢迎;业务中心制定了抓好“保、控、节、增”四字经,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工作目标;执法监察大队全体人员国庆节没休息一天,加班延点,不停巡查,七天里行程2000多公里,东至乌拉特前旗大佘太、西至磴口、包尔盖农场、太阳庙农场等地,秉公执法,不留情面,共查处未批先建违法用地9户,处罚3户,下达停工通知3户,拆除3户,拆除面积达980余平方米,不仅制止了辖区土地、矿山违法事件的发生,也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职工,地籍股股长张晓东向党支部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并放弃休息日到单位维修机房,保证分局工作正常运行„„。

(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无数事实证明,强大的激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干部要在这次活动中需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在活动的开展中,党员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好骨干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党员与党员干部在政党组织中要更好地体现主体性、自觉性。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喊响“向我看齐”的口号,真正使自己在职务上在权力,在人格魅力、德行操守上有威望,要努力成为党员和群众的精神领袖。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再多、业绩再大,最终也是白搭,那么,这样的活动是不会有人愿意参加的,也不可能取得实效。因此,要鼓励各个基层单位、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有力、有效激励措施,激励大家“比”出干劲,“赛”出业绩。不加强激励,不搞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瞻前顾后,怕这怕那。如果有人说这是在搞什么“形式主义”的话,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在搞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式”,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遵循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主义”,是破除教条主义的、片面的、固定化的不正确的认识。农垦分局在争创中确定了评选“党员示范岗”、“党员文明执法岗”、“五好家庭”、“三八红旗手”“服务标兵”等多个先进榜样,为营造轰轰烈烈的争创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七)通过强化政治责任意识,防止和克服松劲懈怠情绪。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避免“一阵风”、走形式、装样子、做虚功等不良习气,要以“实”为本。创先争优这项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五个好”、“五带头”。要通过创先争优,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八)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本单位和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修订完善工作方案,把 “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具体化;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把建设“五型”机关,“三创意落实”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提升、深化和创新,把以往成功的做法更好地坚持下去,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动力机制,让群众参与和监督我们的创先争优活动。

(九)注重实效。创先争优活动最终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从中央的部署安排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是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都要强调“服务群众”。在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中明确提出“群众反映好”;在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中亦载明了“带头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活动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为群众服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百姓的拥护,创先争优也才能真正做出成绩、得到百姓的认可。“党组织争先进、党员干部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是中央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无论什么样的活动,让人民群众满意都是最终目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最希望看到的是合理诉求的真正解决、合法利益的切实维护、收入的增长、生活的改善、幸福指数的提升、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因而,创先争优活动需以切实的成效取信于民,断不可流于形式、搞“一阵风”。尤其是,在检查验收活动中,一定要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实绩、交给成效。

(十)创先争优活动是经常性的工作,要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结合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根据中央部署,从今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活动,兴起创先争优的热潮。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创先争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献礼。

篇3: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近几年来,牟平区一直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体系。每个镇街依托农经所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搞好协调组织等工作,我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了良好的势头。全区共13个镇街,555个村,12.8万农户、其中家庭承包经营的8.6万户,耕地面积56.8万亩,全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11.9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1%。从2010年开始我区出台了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奖励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奖励扶持土地规模流转示范点6处,规模流转面积5000多亩。

2 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特点

2.1 土地流转流向呈现多元化特点

一是在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目前我区土地流转的主要受让方仍然以当地农户为主,近几年农民土地流转意识有所增强,有些农民由于外出务工或因年迈等原因,承包土地无人耕种,因此将土地流转出去,由有条件的农户经营。二是流向种田大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随之而来部分土地流向种田大户、种养殖能手。三是以规模种殖、养殖基地为媒介进行土地流转。我们积极鼓励农村中经济条件较好、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流转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种养殖,加速农村土地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我区以仙坛、荣华、鸣环为龙头的特色养殖基地,通过基地进行带动辐射,积极引导农民走特色养殖、规模种植之路。

2.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参与带动,为土地流转提供新的活力

我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18个,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536个,合作社成员3.13万,其中农民成员2.08万。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成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统一销售等模式,逐渐把周边从事苹果、大樱桃、板栗、柿子等水果生产的果农联合组织起来的,有的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有的采取合作入社方式,逐渐形成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

3 当前我区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传统观念问题束缚了流转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因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意识较强,加之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各种补贴,致使部分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弃荒,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缺少培训,进城务工没有一技之长,尽管当地企业很多,但本地农民能进工厂工作的相对比例却很小,很多农民只能靠经营土地来生活,所以造成流转土地的意愿不强。

二是大量因土地流转产生的纠纷,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之前农户之间流转以口头协议居多,大多是自发的粗放型流转方式。由于近几年政策的变化,土地升值较快,特别是城区周围和工业园区征占用土地较多,流转土地的农户纷纷想要回土地,利益的驱使造成了前期土地流转产生纠纷过多,纠纷涉及的农户数量也较多,流转纠纷的产生极大挫伤了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是农村土地细碎化、导致成片流转难。农户拥有了土地的经营经营权,要把这些土地从分散的农户手中集中成片后由农业企业或者合作社进行开发利用,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必须有比较高的流转收益吸引,否则多数农户是不愿流转的。尽管前段时间我们出台了相关规模流转奖励政策,个别农户也不愿轻易把经营权流转出来。而在土地规模经营流转过程中,过分强调自愿原则,在进行成片流转土地时,因为有个别农户不愿流转,大多数农户同意,而最后只能多数服从少数,相关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放弃规模经营,另选它处。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户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

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前期土地流转大都随意性非常大,并且大多数农户之间流转只有口头协议,更别说书面流转合同,导致经常出现大量的流转纠纷,还有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法律定义不清楚,还有的农户把流转与"失地"相提并论,担心今天我的土地流转了,今后生活无着落,宁可抛荒撂荒,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也给土地流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3.2 大多数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

土地流转涉及农民的切实利益,涉及土地收益、地上附着物处理,流入方经营能力以及流转后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很多需要村级去积极参与。一些村干部认为,农村土地确了权颁了证,承包期三十年不变,认为土地流转不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与村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也没有积极性做,更别说是积极引导推动了。

4 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社会工程,上上下下涉及面非常广,政策性强,所以一定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议通过大力宣传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保护好农民利益前提下,通过典型引领带动,以流转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1 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群众熟悉了解党和国家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土地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消除产生矛盾和纠纷的隐患,避免出现因为法律学习不够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2 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

针对土地流转后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要做好就业培训。一是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应采取菜单式的培训方式,把市场需求与农民自身的需求结合起来,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二是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主要进行一些初级技能培训,时间短、掌握快、效果好。三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畅通市场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渠道,尽快把市场需求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并积极鼓励企业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只有帮助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的年收入,也解决了企业合格工人紧缺的现状,同时形成良性循环,会更有利于农民流转土地意愿。

5 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

新形势下推进土地流转,既要积极,更要稳妥。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已经建立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流转方式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以规范程序为重点,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签订率,促进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行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土地流转信息服务,规范流转合同的登记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稳健康有序开展。

摘要: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通过大力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今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手段相对缺乏造成了规划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法定的审批,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三是规划工作经费匮乏,每年的规划编制、新技术应用、城市勘察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不到位。当前,部分城市存在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处罚标准偏轻,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亟待引进,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函待提高。

(二)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的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大环境下,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聪明才智。而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三、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统一协调,规划先行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要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经济发展,兼顾环境效益

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城市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要注意保护城市生态建设,防止污染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卫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保护地方的地方特色。在规划建设管理中,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不能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熟悉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

(四)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构筑起不同主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的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法律上,政府应当设计一些公开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的范围、时机、方式等制度,保证政府在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时,能充分听取有关利益主体的呼声。

篇5: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经侦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各种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活动,公安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当前也有少数民警的思想状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部分经侦民警爱岗敬业精神退化,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少数经侦民警学习不自觉,素质提高缓慢。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拿文凭,混学历,而不是学知识,学能力。少数民警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法律、业务知识钻研不透,结合实际运用的更少,满足于现状,办案凭经验。

3、部分经侦民警宗旨观念不牢,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

4、少数经侦民警集体观念淡薄,不遵守工作纪律,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办私事以及值班缺席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害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形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少数经侦民警思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制约影响的结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少数经侦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受社会多样化分配方式影响,民警超负荷的付出、相对较低的收入和待遇与五光十色的社会消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少数民警心态失衡,产生潜在的不公平感,导致少数民警爱岗敬业精神逐步退化。

二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公安部门先后探索并实行了各种绩效考核机制,但没有坚持与经济利益、政治待遇、等措施挂钩,在目标设置、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显得中气不足,未能充分激发经侦探民警工作热情。所以没心思去钻研公安业务知识,总结办案凭经验,没有创新意识。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仍是说的多,做的少,思想工作方法陈旧,工作会议替代了政治教育,行政命令替代了思想工作,新办法、新招数不多,缺乏鼓动性。

四是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力度不够。对先进典型只注重了发现、培养,在宣传典型、对榜样的导向性宣传和激励作用方面做得没有声势、缺乏力度,榜样的作用没有发挥。

三、加强经侦队伍建设的对策:

新时期公安经侦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教育,不断健全完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经侦队伍。

一是要强化经侦民警的素质教育。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在民警中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素质培训活动。要在全体经侦民警中倡导求真务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岗位创新、团结拼搏的精神,使全体经侦民警以高昂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公安工作。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全面提高经侦民警综合素质。

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队伍活力。要不断完善以等级管理为核心的队伍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工作考核、素质考评、学习考试的“三考”结果,把民警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坚持等级评定必须与经济利益、政治待遇、等队伍管理措施挂钩,并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治警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等,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学习科学文化、钻研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大力在民警中开展比破案、比办案、比质量、比廉洁、比服务、比贡献的岗位竞赛活动,让全体民警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激发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三是要自觉增强民本意识。要提高经侦民警的素质,在牢固的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的同时,要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做到“懂法律、懂经济、懂侦查”,提高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同人民群众建立鱼水、血肉关系。使公安经侦工作得到群众理解,让人民满意。

篇6: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外部的,也有教育内部自身的原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我们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虚泛性、被动性、模糊性”是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科学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

(二)教学目标不易确立,教学具有随意性

(三)语言训练不够扎实,教学具有虚泛性

(四)教师讲解提问太多,教学具有被动性

(五)评价没有明确标准,评价具有模糊性

二、造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学科定位不明,师生关系失衡,学习方式偏执,文本解读随意,教学天马行空,拓展泛滥成灾等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引领。比如,以往忽视人文性,而今加强人文性,而又忽视了工具性;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被动,而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不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忽视其他课程资源,而今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引进,又忽视了文本;以往每篇课文都要分段,归纳段义、中心思想,而今完全看不到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像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制定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解读文本,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化和吸收;二是仅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不能把学生的实际当作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不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四是制定的目标没有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顾此失彼。

(三)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特征把握不准,常常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语文分析课、语文常识课、语文练习课等,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内容贪多求全,不能突出重点;训练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只注重结果,不重视优化训练的过程;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割裂开来;不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形式主义较多而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扎实。

(四)课堂上教师为主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讲得太多,面面俱到,生怕有哪个生字、词语、句子没有讲到,学生考试做不出来;教师问得太多,提问过于繁琐,缺乏针对性、启发性,由于教师讲解、提问的时间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一位教师执教《养花》,一堂课提了96个问题,教师讲文占了课堂的大半时间,学生忙于应对。

(五)评价阅读课目前尚无科学的量化标准,主要是看印象,看评课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权威人士说这节课好,那就是一节好课。

当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改革阅读教学。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1、忽视默读能力培养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不必字字咬音,还可以有足够的回读思考的余地,能充分了解文字的意思,所以是广泛获取语文知识,拓展信息容量的一种重要阅读途径。学生不可能读尽天下的好书,但我们应该承认,默读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成人,他们在读书时大多就是采用默读的方式。

2、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串讲、串问现象,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问”和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单纯课文内容分析仍然存在。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活动方式上,仍然存在着“齐步走”的现象。如:课文统一要求读几遍,答案强调符合教师的理解、教参的提示等,而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

4、在教学模式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必须细听教师的讲解,无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创新性无从谈起。

5、是学生自己的阅读

阅读阅读,必须自己读书。阅读能力首先要在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做练习做不出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实践首先是学生自己读书,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一节课40分钟,能不能用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自己读书和讨论交流?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种学生自己的读书不是放任,而是要有层次地组织学生认真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自己读出味道,从而喜爱读书。

6、提出问题学习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创新从探究而来,探究从问题而来。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语文教学不仅仅老师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更要从小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学习语文。过去我们说带着问题学习,要么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不太理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他们自己的问题;要么是按老师的预设由学生提问题,不太理会那些离开了预设的问题。这样的提出问题学习,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要认真倾听,亲切地肯定。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来自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教师两个方面的悉心培养。一是问题来自认真读书,只有读进去了,才能提出问题。二是老师用评价引导着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课外,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致使学生不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以上弊端,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郑圣祖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9期

从2009年至今,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过近两个春秋。进入课改之初,省市区(县)都集中单位时间组织了各级各类教学人员的培训。语文学科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模块教材的解读和处理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清楚明确的认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处理有了基本的了解。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较好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组织教学。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熟读文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熟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教师对文本有多遍阅读的过程,对文本从语言到内容比较熟悉;二是指深层次的阅读,是教师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态度取向、审美价值等方面有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熟读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熟读的过程,教师就无法对文本的内容了然于胸,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无法准确把握作者在文本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更无法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鉴赏文本。这样,教师的阅读教学要么只能是完成教师用书上的基本教学任务,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索然寡味,要么只是停留在“平面”的教学内容上,无法给学生“立体”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阅读教学同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也是无效或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有的教师对文本的主题理解出现错误,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巴金的《小狗包弟》,他将作品的主题理解为对“文革”的声讨和控诉。为了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批判的图片,这些图片调动了学生愤怒的情感,当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声讨和控诉”的主题。但是,这样的理解违背了作家写作的初衷。诚然,作家经历了一场浩劫,在这场浩劫中,他失去了小狗包弟,更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作家用文章进行声讨和控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本文中,作家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作家通过这个侧面对自己在那段时期的表现的自我解剖来深刻反省和自我拷问,这体现了作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本文的主题应该是作家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样的理解,没有对文本的熟读的过程是无法体会到的。现在的必修教材和必选的选修教材中,全新的篇目很多,这都需要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前熟读文本。只有有了对文本的深层次的阅读,阅读教学的目标才能明确,定位才能准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

二.对教材阅读鉴赏篇目的教学处理贪多求全

由于受评价方式——高考的制约,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自己有些方面没有讲到,一旦考到这一内容,自己内心感到愧疚,于是,对于精读和略读的每个文本,教师都作全方位的讲解,尤其是精读文本,教师耗时过多,讲解过于细致、琐碎。而现行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每个学期都要上两个模块的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明显不足,教师只好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力争在一堂课内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在规定的学时要求内将选入教材的文本都仔细讲到,这样就没有缺憾了。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觉得教得很累,学生觉得学得很累,而且收获不大,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一点都体会不到,偶尔有一两节课学生觉得学得很快乐,收获很多,但毕竟只是偶尔的状态,多数时候是身心疲惫的。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教师的贪多求全心态的具体表现,这一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不信任的表现,也是教师力求问心无愧心态的一种折射。

实际上,新课程教材(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阅读鉴赏的编排,注意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适应当今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扎实的基础性和灵活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培训手册》)。新课程对阅读鉴赏部分的评价,必修课程明确的评价要求是“论述类文本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做出初步的评价”“实用类文本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文学类文本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文言文阅读,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选修课程中对诗歌、散文、小说明确的评价要求是“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和场景等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既然如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单元教学的要点,选取本单元中的一篇(首)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解剖“麻雀”,其余篇目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三.肢解文本,缺乏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引导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讲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教师在导入和简介作家作品后,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教师提示按“年龄”的顺序,分别写出“我”和“母亲”在“我”不同年龄段时的经历,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很快做完了,而且做得很不错。应该说,这一环节的安排是很好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行文的脉络。可是接下来教师转入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鉴赏的教学活动,师生纠缠于描写方法和语言的鉴赏中无法自拔,一直到下课铃响。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很不恰当,这是对文本的一种“肢解”,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微观内容的纠结之中,教师无法从中走出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观照文本,重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既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也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不利于学生在感悟、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篇7: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执行制度不严、挥霍公款现象严重、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先后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村级招待费零管理制度、村级两委交叉任职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以支代收。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二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2年底,该村级债务120万元,人均债务0 134万元,其中: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四)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五)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六)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煤炭形势的好转,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有的村干部为了“讨好”村民,大肆分钱分物,既按人口、又按户数,还有的按劳力、承包地面积。这样,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力量,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风气。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97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当“老好人”。

(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了事。四是村级招待费零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的伙食费用无法解决。

(三)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四)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二)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由镇农经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农经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三)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篇8:当前创先争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问题探析

1.1 石油利用率低

我国的石油有限, 但是石油的利用率很低。开采技术不够发达, 没有采用非常规的技术手段进行开发, 导致油气资源的采收率低。不能够采用先进的技术充分的提纯石油, 使之产生一些列高效益的附加产品。并且出现了直接燃烧未加工的原始石油的现象, 使之浪费严重。

1.2 石油产品缺少附加值, 石化产品档次较低

新疆除了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还拥有其它的自然资源。但是在对石油进行加工时, 并没有对其它的自然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 使之附加值降低, 不能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使这些自然资源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新疆的炼油厂因为没有更好的生产高层次、高附加值的石油产品, 导致其虽在全国占有很大的市场, 但是却没有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外国石油公司相比, 它们没有巨大的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 不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虽然新疆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炼油厂, 近些年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利用率高、档次高的石化产品仅占很小的比重、无法带来高利润。

1.3 上下游的产品不协调, 产业间关联度不高

由于新疆的石油产业单一, 与之相关的产业也不能很好的发展, 生产的产品也较单一, 高附加值的其它产品较少。这样使得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小, 不能抢占市场, 显示自己的优势。

1.4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 既有工程开发活动建设造成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又有工程污染物排放如含油污水、含油固体物、落地原油等及事故喷泄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进行油田开发时, 会占用土地, 使该土地上原本稀少的植物彻底被毁坏, 成为油田建设的区域。油田开发时, 也会有一些临时施工区域, 会由于人的行为以及使用的机械使草坪被践踏, 使之无法恢复。对盐土荒漠植被进行破坏, 会造成交通运输线路的不畅通。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油田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和废水落地原油和固体废弃物。废水主要有采油废水和洗井废水, 如果这些废水没有处理没有达标, 就会造成对地下水、植被和农作物、土壤的污染污染土壤, 危及地下水。在开采时, 有时会造成原油飞溅, 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泥浆, 它的堆积会造成堆放场地土壤盐碱化、板结, 会渗透到地下水, 最终造成生态破坏。

2 原因探析

2.1 国家实行垄断

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的发展,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 给国家带来不少的税收和财政收入。石油又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安全, 因此国家对此进行垄断。新疆的石油大量外调, 支援了内地, 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外部效应并没有通过现行的产权配置制度、税费制度和资源价格得到相应的补偿。新疆虽作为重要的能源输出省份, 但是丰富的能源并没有带动中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 新疆地方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没有缩小, 反而在逐步扩大, 新疆正处于尴尬的局面。

2.2 政府保护主义色彩严重

在新疆地区, 对石油公司的控股主要都是国企或者是政府主导, 政府对石油的把控力强, 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投资大部分都用来促进国企的发展。国家和政府的经济支持主要是给国企, 而民营企业很少获利, 使得整体实力弱小。民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低, 对石油的加工程度也低, 目前还处于作坊式的状态。民营经济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大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缓慢发展, 使经济失去应有的活力。

综上上述, 在新疆的石油产业开发中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有石油的利用率底;石油产品缺少附加值, 石化产品档次较低;上下游的产品不协调, 产业间关联度不高;石油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 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与企业一起来解决。在石油开发和利用中, 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新疆石油产业开发虽然存在不少问题, 但是前景还是光明的。

摘要: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及重要的能源基地, 新疆的石油开采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释在石油开发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析。产生的问题主要是从石油的利用率底;石油产品缺少附加值, 石化产品档次较低;上下游的产品不协调, 产业间关联度不高;石油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实行垄断、政府保护主义色彩严重。

关键词:新疆,石油开发,问题,原因

参考文献

[1]白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40 (9) .

[2]曹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0 (1) .

[3]李月.新疆石油开发现状与趋势[J].油气世界.2007, (12) :4-8.

上一篇:《边城》读后感800字读书启发下一篇: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外在建工程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