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4-04-24

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共9篇)

篇1: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各地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的居住、商业、就业、交通等方面设施和制度不断地完善和充实,逐渐推进着党关于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的总方针的贯彻落实。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在我国占更大面积的农村和做重要贡献的农民。城乡建设应当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文明”的建设要求。这是党对于农村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各地区农村也学习了此次会议的精神,进行相应的整顿和落实。总而言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1月24至27日,我在父亲的帮助下,对合肥市肥西县高店乡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通过开放式访谈结合自然观察的方法,了解了当地农村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状况,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接触到到了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并针对性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

当地居民,年龄在20-50岁之间,有学生、教育者、当地农民、退休老人、村干部等,大多数人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1.农村教育状况

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较满意,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人减轻了负担、减税也给大多数农民家庭创造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当地还有一些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助政策得以落实。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表示,农村的教育条件虽然不断发展,但与城区相比,还是落后很多,师资条件、硬件设施等甚至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

对于教育,当地居民都认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多数人的观念是,只有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才能有出息,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

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会互相炫耀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习好的孩子,人人佼口称赞。并且,农民的农田种植因缺乏科学的指导,而常常显得低效,因此职业教育也更加迫切和必要。

由以上调查情况可总结,当地农村教育状况良好,政策落实得当,但是因为历史积累的因素,相较城区仍显落后,还需教育者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来使教育条件和水平稳定发展。居民的教育观念崇高而淳朴,主要得益于教育宣传。

2.农村医疗保障状况

医疗保险

大多数居民认为村里的医疗保险比较科学,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大家普遍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太少,特别是小花费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时让人难以承受。大多数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一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在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而且投保的费用大多数都是由村政府承担,还是很划算的。对于医疗保险的知识普及尚有缺陷,许多居民不了解就医的条件和具体情况,造成对医疗保险的误解。

医疗服务

大多数人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但农村医疗服务中存在很多问题:乡镇医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经营不规范,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各医疗机关有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差,有些医院报销手续比较麻烦。

三、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提出一下建议和办法:

针对教育

1.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2.要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

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平台。

3.乡镇政府应该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按照当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

针对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发挥他们在农村医疗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审察和监督,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

四、后记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但是,路途漫长、坎坷,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

篇2: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以池州市贵池区马牙镇四岭村农村社会保障情况为例

近年来池州市政府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这一明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目的是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目的体现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但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却存在相关问题,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能够完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建设,对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推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抚养压力有巨大的作用。必将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好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四岭村现行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

通过对2009年四岭村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和现今该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四岭村2009年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大约在5万元左右,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非农业收入。现行的养老保障方式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该项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

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开展各种疾病预防工作,对保障广大农民健康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对随机对该村30户居民的调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该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为100%,对于该项制度,农民普遍表示很有价值。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村里只是在投保的时候做过短期的宣传,没有全面而持续的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工作,从而导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还仅仅停留在“略知一二”的水平,对于具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只知道有报销一说,具体不知道怎么实现。

2.对于部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且已经收益的群众来说,他们普遍反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有点复杂,有时候很难顺利的完成全部的报销流程。对于一年门诊报销的上限以及住院的报销比例,他们觉得报销上限太低,没有起到实际的保障意义、住院报销的限制因素太多,保障率不是很高。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如果患小病,还是和以前一样,不会去医院就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没有明显的减轻他们现实生活的经济负担。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9]131号),参保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每月的养老金补助基础为55元。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说,对于养老问题绝大部分农民是非常关注的,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绝大部分农民也是认同和欢迎的。但

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由于对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全面和持续,只是在投保的时候进行过简单的宣传,所以很多农民对养老保险的保障真实性存在疑问,对养老保险的保险制度也是模棱两可,所以他们在参保时大部分农民选择的都是最低的保险等级(即每人每年一次性缴纳100元)。若是加强对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我想居民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还是愿意提高保费的缴纳等级的。

2.对于已经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民,他们表示在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上不是特别满意,表示养老保险的保障能力很差,领取的养老金不够自己养老所需,只能作为补贴。但是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的领取十分方便,银行为每位参保的农民准备了一个存折,保险公司会定期将养老金打入存折的账户,农民直接去银行便可取得。

二、四岭村社会保障状况及原因

2010年,四岭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和依据四岭村的具体实际做过适当的调整,比如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中,四岭村的社会保障情况仍然不是十分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群众对于自身的社会保障不热心,缺乏认识。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于开始2009年开始推广,但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继续开展实施的阶段,依然有很多农民对此有深深的顾虑。

究其原因这首先是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决定的,其次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在农村各项负担降低的情况下,人们并不认为养老是一种问题,传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依然束缚着这一政策的推行和执行力度,有部分农民担心这是保险是不是和公司做生意,担心缴的钱不知去向,这是极少部分的言论。

2.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效果不是很理想,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大部分以“保小病”为主,致使普通患者对此也缺乏热情。此外,作为合作医疗载体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并不能让农民信服,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认为镇医院就是看看感冒,挂挂吊水的地方,对于镇医院检查大病的能力,都表示怀疑,更愿意去市区的医院,因此导致很多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产生了不冷不热的态度。

3.政策宣传的不连贯性也是导致农民对部分政策产生疑虑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宣传只是仅仅在投保的阶段进行过宣传,并没有进行全面和持续的宣传。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从实际出发,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分重点(先保障农村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再一般群众),分人群(先思想观念接受能强者,后影响接受能力弱者),分项目(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基础性项目,再养老保险等大型项目),分批次(先完成可以完成的项目,再推进其他项目,先易后难)进行。具体方法可以是:大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先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位仍然有待进一步商榷。农村合作医疗若要真正缓解或者根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就要“保大病”,这也是广大农民真正需要的。但是“保小病”确实有困难,更何况是“保大病”;若提高缴费标准,则会影响农民的参

保积极性。但倘若换一种角度考虑,在不提高缴费标准的情况下也可能“保大病”:大病的发生概率毕竟较低,若参保率较高,则可以用全体的缴费资助大病患者,以体现保险的“互助”精神。但这一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点和实验。其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应与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农村合作医疗离不开县、乡、村的卫生机构,同样离不开医疗管理体制、收费政策、药品监督检查等相关制度。只有各项制度的关系理顺了,卫生机构的运转良性正常了,才能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要。

篇3: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抚州地处江西东部,现辖10县1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其中农业人口179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164元。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市共有173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65%,筹集农合资金已到位1048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每人20元共缴3460万元,民政部门为五保户补缴103万元,市财政每人补贴5元共865万元,省财政每人补贴15元共2595万元,中央财政每人补贴20元共3460万元,中央和省财政现还有528万元未到位。市、县区、乡镇医院起付线分别为600、400、150元。截至去年年末,全市实际共受理参合住院补偿人员41.23万人,住院补偿金708.53万元,平均报销比例为24.7%。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参合者资金补贴水平较低

(1)住院报销比例较低。虽然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农民得到的报销补偿金较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2013年10月之前,农民住院按照所在县区合管中心制定的用药报销目录,平均报销比例为18%,10月份通过调整增加了60%的报销目录后,增加到24.7%,报销比例仍然较低。

(2)慢性病门诊补偿范围小,且补偿金额较少。慢性病具有病情长、易反复、需长期服药、治疗和花费高等特点。抚州市农民门诊补偿范围只有3项:恶性肿瘤、肾衰竭、肝硬化腹水,且一年只能报销1000元,对患病的农民而言实为杯水车薪。

2.2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1)运行体制尚不完善,存在操作技术漏洞。由于部分农民参与者小农思想严重,部分不需住院治疗的门诊疾病患者通过各种途径仍可获得部分基金补偿,这就增加了住院基金支出,人为放大了基金风险范围。

(2)医患资源过分集中,就高不就低现象严重。乡镇卫生院医疗软硬件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参合者本可以在费用较为低廉的医疗机构治疗的疾病,结果主观转移到费用较高的医疗机构就诊,这就增加了医疗费用总额,同时也加大了基金支出额度。

(3)医疗机构道德素质较低。部分医疗机构服务意识有偏差,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处理上偏重于经济效益,具体诊疗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最大限度地开出非报销药类以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存在有意拖延疗程、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的

2.3 乡镇卫生院资金不足,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滞后

卫生院,但这些卫生院大多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大多数卫生院房屋属砖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存在墙体破裂、房顶漏水现象,给农村卫生院职工和群众看病带来诸多不便。据不完全统计,抚州市目前乡镇卫生院已存在危房66053平方米。2012年,政府投资4265万元进行乡镇卫生院改造,也只能改造一小部分农村卫生院。目前,除了全市26个试点中心卫生院已经配置了检查设备及治疗仪器等硬件,全市97.65%的卫生院仍维持着设备老、配置落后、条件简陋的现状。

(2)医疗技术人才缺乏。抚州市经济发展滞后,尚属欠发达地区,客观上导致农村卫生院医生工资、福利待遇都很低,高学历、高职称的医生基本不就职于乡镇卫生院。从全市数据看,98.23%的乡镇卫生院平均有执业医师3名左右,仅是市、县区医院的7.2%,可见,医疗技术人才匮乏之严重。其次,乡镇卫生院培训经费少甚至根本没有这部分经费开支,低学历、低职称的医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和进修,因此,医疗业务水平无法跟上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

(3)农合管理经费紧缺,投入不足。县区财政本就困难,部分赤字较大,2012年,全市各县区总计拨付农合医疗办公开办费148万,另外按参保农户一户1元拨付日常办公经费,加上这笔费用,去年全市累计拨付321万元。一方面,经费紧缺造成管理人员不足,乡镇农合医疗管理工作都由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兼管,造成对参保农民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全市还未实现县区农合医疗联网,这也给参保人员查看个人档案资料信息带来不便,更给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以及药品使用、医疗费用等实时监控带来不便。

2.4 金融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能力较弱

(1)金融服务不能满足需求。一是农民家庭看病缺资金,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时,超过授信额度的需要担保人或抵押物,且利率高、手续繁,农民办理贷款不方便。二是由于农村卫生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受担保有效性的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村卫生院贷款非常谨慎,造成农村卫生院贷款难。

(2)没有发挥农村信用社的资源优势。农村信用社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又有资金实力,且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为农村合作医疗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但在农村合作医疗领域,农信社这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3 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配置补偿报销标准

一是在住院报销标准与自付比例上要拉开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和市级医院三个医疗机构档次,合理引导农村病人向乡镇卫生院分流,降低医药费用,做到“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二是要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慢性病门诊补偿为辅,总体设计方案要按照大病住院补偿、慢性病门诊补偿和基金节余各占7∶2∶1的比例,适当调整好慢性病门诊的补偿范围大小和补偿资金额度。

3.2 强化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力度

一是全市各乡镇政府要确定一名专职农合医疗管理人员,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二是实行严格的“管办分离”制度,做到管理机构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离、封闭运行,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转。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采购制度,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参合农民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的使用,实行由乡镇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建立健全咨询、投诉和举报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3.3 加大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力度

一是增加农村卫生投入,更新和配置各种检查设备及治疗仪器等硬件,改善住院条件,并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对诊断明确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乡镇卫生院,以满足农民的需要。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技术水平,改善医德医风,制定优惠政策招揽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的生活待遇,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危机。三是要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乡镇卫生院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提高优质服务,让病人住得下,留得住,花钱少,治好病。

3.4 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金融扶持力度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统筹管理机构要利用农村信用社的优势,积极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代理工作,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农信社与医疗部门双方共同合作,实时监控,资源共享。二是要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提供农民看病所需的资金服务,提供手续简便、利率较低的小额信用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可以在地方财政的担保下对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发放贷款,支持乡镇卫生院的软硬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债项目,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

3.5 创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手段与方式

一是探索由商业性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通过购买保险公司专业服务的方式来实现公共管理职能,达到运作快速、管理规范的目标。二是要建立健全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网络,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账务联网,避免人为干扰因素,使参合农民真正享受到快捷、准确、公正、公平的服务。三是建立“农保IC卡”电子结报系统制度,制定《农村合作医疗费刷卡办法》,设立“农保结算窗口”,满足参保农民看病直接结算的要求,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以及药品使用、医疗费用等实施网上便捷的实时监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摘要:抚州市2005年在南丰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于2007年在全市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政策的施行,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文明、殷实抚州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但仍存在农民看病报销比例偏低、运营资金缺乏、农村卫生院软硬件条件差等现实问题,从客观上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为更深入了解抚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运行现状,笔者近日进行了专门调查。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营状况,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伟.论我国医疗改革与发展[J].2013.

篇4: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填表说明:①请在您所选择的选项后的□处打“√”,如选择“其他”,请在后面的横线上注明。如果问题后面设有横线,请在横线上作答。②如无特别说明,问题回答为单选。谢谢您的参与!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年月 日—年月日

一、被访者基本信息

1、如果得了大病,您一般会怎么办?

①一般不去看病,能忍就忍,能拖就拖□②简单看一下,不住院□

③及时去一般的医院,看病住院□④去比较正规的、比较好的医院检查治疗□⑤其他□

2、如果得了小病,您一般会怎么办?

①及时去看医生□②自己去药店买药□

③去私人诊所、村卫生室进行检查、治疗□④自己忍着,既不去看病也不吃药□

3、您选择医疗机构的原因(可多选):

①价格便宜②就医方便□ ③医疗服务态度好□④对医疗服务质量放心□

⑤可以报销□⑥其他□

4、您生病时,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

①自己负担□②农村医疗保险□

5、您经常参加村里的老年活动吗?

①经常参加□②有时参加□③很少参加□④从不参加□⑤没有活动□

6、您参加或获得过(可多选):

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农村养老保险□③其他商业保险□

④最低生活保障金□⑤其他救助□

7、您清楚哪些病合作医疗可以报销吗?

①清楚□②不怎么清楚□③完全不清楚□

8、您认为参加合作医疗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您的就医问题?

①完全能□②基本上能□③不能,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④完全不能□

⑤说不清□

9、您认为目前医疗保险中最需要改进的是:

①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②提高优惠待遇□③改善服务态度□

④简化手续□⑤其他□

10、您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看法:

① 满意□②一般□③不满意□

篇5: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位于**东部、湘江中游,辖5个县市、4个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106个乡镇,1871个行政村,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其中农业人口272万。2008年,全市完成gdp910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81.8亿元,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5亿

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增长34.4%,工业占gdp的比重47.8%。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业增加值110亿元,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3%,连续五年增幅超过10%。粮食播种面积389.27万亩,总产量189.34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11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完成通乡公路400公里、通村公路1800公里,投入5.1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处。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8亿元。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为农民直接减负2644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形成了多种土地流转新模式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5县市实现gdp465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3%,醴陵和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我市于2006年9月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全市保障对象39971人,人均月补差21.8元;2007年底,全市保障对象43137人,人均月补差32.5元;2008年底,全市保障人数为71354人,覆盖面为2.7%,人均月补差45元。2008年,上级下拨资金2145万元,市本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共支出2821万元。农村低保市四区的保障线为1000元/年,县(市)的保障线为825元/年。

2、农村养老保险情况。1995年,我市由民政部门负责在部分乡镇试行过农村养老保险,由于覆盖面不大等原因没有推行下去,所收的钱也逐步退还给了参保人员。因此我市农村中符合退休年龄(女的55周岁,男的60周岁)的46.1万人均无社会养老保障。2007年底,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市出台了第一个农村社会保障办法—《**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征收或征用公告之日为基准时点,根据出生时间划分为四个年龄段进行不同的保障,并明确了保障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具体办法见附件一)。目前,我市五县四区均已出台办法,共有6500多人次的被征地人员办理了各项基本生活保障业务。从实行效果来看,此办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等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将部分在城务工的农民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2008年参保人数达到了6000人。

3、农村医疗保险情况。一方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市于2005年开始在醴陵市进行新农合试点,2006年增加茶陵县、炎陵县的试点,2007年全市五个农业县以及天元区实施了新农合制度,到2008年,我市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51.25万人,参合率达92.25%,筹资标准由2005年30元/人年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40元,农民个人负担20元)。新农合基金补助主要实行住院统筹、住院平产分娩定额补助、特殊病种和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家庭门诊(住院)帐户的补助模式,以住院统筹基金补助为主,其他补助为辅。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共筹集基金3.93亿元,新农合基金共为286.42万参合农民发放了3.45亿元的医疗补助资金,其中住院补助35.43万人,补助金额3.18亿元;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住院受益面达6.53%,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39.49%(具体情况见附件二)。另一方面,以民政部门为主对农村医疗进行救助。主要是通过资助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对农村困难群众予以救助。2008年,全市共救助农村医疗对象49541人,共投入资金1470万元,共支出1316万元。

4、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情况。我市纳入供养范围的五保对象有17615人,其中集中供养4115人,集中供养率为23%,分散供养13500人。全市共兴办敬老院104所,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拥有1所敬老院的目标。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227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981元(具体情况见附件三)。

三、当前农村与城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差异

1、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多于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困难救济。社会保险具体可细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市农民除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部分农民工除外)和生育保险。

2、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大于农村居民。据统计,我市城镇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率在80%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农

村居民仅仅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在90%以上,其他保险远低于城镇居民。部分外出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参保率不足20%。

3、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标准高于农村居民。以医疗保险为例,城镇居民人均缴费额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城镇居民所报销的医疗费也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2008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差146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差45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2倍。

4、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层次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通过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农村居民没有养老保险,虽然现在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个医疗保险,但其保障程度不高。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

1、历史原因。解放以来,国家的政策倾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优先城市发展,优先工业发展。不但通过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剪刀差,使大量的农村资源流向城市,大量农业财富转移到工业,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使我国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较高工业化水平,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而且在社会保障上优先考虑了城市居民,而忽视了农村居民。

2、制度原因。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台的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公民应当在常住地登记为常居人口,并且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居人口。这样,常住在城镇的居民只能在城镇登记常居户口,常住在农村的居民只能在农村登记常居户口。通过户口登记管理人口后,城镇居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了诸多优惠,而农村居民就没有。

3、财力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居民基本上只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财力也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直到近年来,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财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提了上议事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打算和建议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连续下发了六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我市准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农民非农化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2、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力度。2009年,我市农村低保人数将由7.1万人扩面到9.4万人,新建农村安居房1000栋,新改扩建敬老院10所,力争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新建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提高收养服务能力。加大扶贫力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构建农村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篇6: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天义镇、大明镇、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实地走访农户,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天义镇、大明镇等中心卫生院,等一般卫生院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1年,县政府下发了《宁城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的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的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的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通过微机程序化管理,详实的掌握了全县辖区内育龄妇女总数,影响妇女健康状况的疾病及顺位。掌握了新婚对数、孕产妇数、高危妊娠数、孕产妇死亡数等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台上,以筛查高危妊娠为重点,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孕产妇保健覆盖面95%。住院分娩率达75%,达到了初保规划确定的指标。为进一步提高妇保工作服务功能,从2003年开始,我县通过选派妇产科技术人员进修,增设必要的设备,加强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卫生院妇产科服务水平,使一般卫生院能承担生理产科和一般妇科手术工作,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具备了病理产科和难度较大的妇科手术水平。

5、加大了卫生行业执法力度。为适应卫生全行业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我县建立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防控新体制,撤消了原永吉县公共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卫生防疫站,重新组建了永

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永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监督方面,全年坚持开展了社会卫生打假活动,并做到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行业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规范了食品卫生“三证”发放与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证”的发放程序和管理办法,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业户依法严肃处理,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

6化了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坚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居民生存环境。通过设立常设机构,代表县政府负责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每年我县都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之一一并考核。从去年开始,加大了管理力度,县政府制定了爱国卫生目标责任考评方案,并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奖罚措施。通过开展文明村屯活动,现有1个乡镇达到了市级卫生乡镇标准。通过农村改水改厕建设,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个乡镇进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来水受益人口16.27万人,累计改水受益人口26.55万人,8个乡镇进行了改厕,3.5万户居民修建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4%。二 宁城县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 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调查中我们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县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在北大湖镇三家子村和西阳镇红石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目前,我县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据春登乡一位乡医讲,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

三、发展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结合调查,就抓好宁城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

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大岗子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姓名:

学号:

张冉旭

201042934021 高君伟

201042934005 刘立强

201042934044 单立朋

201042934013 秦俊慧

201042934037 郭阳

篇7: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确定为所有能随访到的已告之其阳性结果的HIV/AIDS共34人, 其中5对是夫妻。

1.2 方法

调查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取面对面或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的途径、所处的疾病状态、家庭收入情况、社会救助情况、求医行为和抗病毒治疗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利用Epi 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

1.4 伦理学问题

对所有被调查的HIV/AIDS先告知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取得口头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调查, HIV/AIDS的调查资料严格保密, 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的34例患者中, 本区户籍30例, 外地居住本区的4例;HIV感染者10人, AIDS24人。男性26人, 女性8人, 男女性别比为3.25∶1。年龄最小的24岁, 最大的62岁, 以30~39岁年龄组为主, 占44.12% (15例) ;其次是40~49岁年龄组, 占26.47% (9例) ;50~59岁年龄组占17.65% (6例) ;20~29占5.88% (2例) ;60岁以上占5.88% (2例) 。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占38.24% (13例) ;其次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占23.53% (8例) ;小学占20.59% (7例) ;高中或中专占17.65% (6例) 。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 占61.76% (21例) ;其次是未婚占20.59% (7例) ;离异占14.71% (5例) ;同居占2.94% (1例) 。在离异的5人中全部是知道感染后离异的。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 占38.24% (13例) ;其次是公司职员, 占23.53% (8例) ;待业占14.71% (5例) ;离退人员占8.82% (3例) ;教师、物业管理、农民、门卫、饮食食品业各占2.94% (1例) 。

2.2 感染途径及抗病毒治疗情况

在被调查的34人中异性传播的占67.65% (23例) , 其中5人是家庭内传播, 同性传播占29.41% (10例) , 经静脉共用针具吸毒感染占2.94% (1例) 。其中29人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率为85.29%。

2.3 HIV/AIDS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救助情况 见表1。

家庭月平均支出:1 001~2 000元的占23.53%, 2 001~3 000元的占58.82%, 3 001~4 000元的占17.65%见表1。其中14.71%的患者支出大于收入, 38.24%的患者支出与收入基本持平。

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固定工资的占88.24% (30例) , 为退休工资的占2.94% (1例) , 现无收入的占8.82% (3例) 。

34名患者中接受家人提供帮助的占20.59% (7例) , 主要为子女和父母。患者均未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救助。在保密的前提下, 91.18% (31例) 患者希望得到政府各方面的救助和关怀, 主要包括经济救助、医疗保障、就业和养老等方面, 8.82% (3例) 患者未提出救助。

2.4 HIV/AIDS的心理特征

调查发现, HIV/AIDS在得知自己感染HIV后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歧视的占38.24% (13例) , 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的占38.24% (13例) , 担心被辞掉工作、失去工作的占14.71% (5例) , 担心孩子抚养的占8.82% (3例) , 担心家庭破裂的占5.88% (2例) , 担心家庭发生经济困难的占5.88% (2例) , 担心和自己有不安全性行为的朋友也感染了艾滋病的占2.94% (1例) , 担心家庭暴力的占2.94% (1例) , 无担心的占5.88% (2例) 。

2.5 HIV/AIDS患者的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

HIV/AIDS的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情况见表2。

3 讨论

目前, 人们已广泛认识到AIDS的流行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危机。AIDS流行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AIDS由于其特殊性, 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首先表现在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4]。国外多项研究发现, HIV/AIDS家庭大多为低收入、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5], HIV/AIDS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劳动力的减少及额外收入的损失[6]。

调查发现, 金山区的HIV/AIDS感染前大部分属于低收入家庭, 感染后23.53% (8例) 的患者家庭月收入减少1 000~2 000元, 其中8.82% (3例) 的患者目前家庭无收入, 靠父母救济。8例家庭收入减少的患者中2对为夫妻同为患者, 说明夫妻双方同被感染对家庭影响更大。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家庭的关怀救助工作。

调查的患者中70.59%已经进入AIDS期, 而85.29%的患者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 因为国家有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以及患者都有医疗保障, 因此, 患者的医疗费用的负担并不是很重。就医大部分选择AIDS治疗定点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和综合性医疗机构。

调查发现, HIV/AIDS在得知自己感染HIV后最多的是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歧视, 所有HIV/AIDS都不愿将自己感染HIV的状态告诉他人, 而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是共同的原因。因此, 加大宣传力度, 倡导反歧视, 以改善HIV/AIDS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处境, 有利于AIDS的防治。

参考文献

[1]杨红梅, 吴尊友.艾滋病流行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影响[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 6 (4) :254-255.

[2]杨红梅, 吴尊友, 王克安.艾滋病流行对家庭的社会经济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1, 18 (2) :53-57.

[3]余冬保, 韩孟杰, 梁少伶, 等.中国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学调查[J].医学与社会, 2004, 17 (1) :3-6.

[4]刘康迈, 袁建华.艾滋病的流行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J].学海, 2003, (5) :68-72.

[5]Bachmann MO, Booysen FL.Health and economic impact of HIV/AIDS on South African households:a cohort study[J].BMC Public Health, 2003, 3:14.

篇8: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一、调查说明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平顶山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培养我们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更好地了解农村医疗服务问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

五、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8月25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的人选择市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二)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三)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四)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五)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六)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七)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八)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九)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十)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十一)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12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八、总结

(一)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

(二)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四)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五)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二)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三)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四)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七)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八)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九)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十、感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它的投保比例很高,其收费也较商业医疗保险便宜得多,再加上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使得每人只需交10元便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它具有的优势之一是:缴费便宜。是广大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着的实用保险。它虽然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也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够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大疾病面前,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它虽然缴费低,报销比例较高,但这也决定了它的保险金额小。在面对重大疾病或需要大量金钱医治的疾病时,它便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这时,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让普通的农村家庭吃不消。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只能解决农村居民一部分的医疗保障,不能全面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篇9:合肥市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建设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在我国社会各类困难群体中, 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出8.1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的贫困程度更甚, 医疗保健负担最重,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全国人均支出的2.09倍。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在全国8296万残疾人口中, 农村残疾人口占75%以上, 按照国家2300元贫困线标准, 农村残疾人中有2000万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贫困程度最重, 缺少基本生活保障, 看病就医难是突出问题之一,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 2007-2012年度, 医疗救助始终是城乡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其中2012年度农村62.3%的残疾人有医疗救助需求;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84.4元, 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72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0%, 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医疗费用一直是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沉重负担。

新农合制度是目前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困难问题的主要保障。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 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已参加新农合, 但残疾人在医疗保障方面仍存在“大病保不了、小病不能报”的突出问题, 国家关于残疾人参合的有关规定未得到完全落实, 对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缺少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 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2.1 对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状况缺少统计资料

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情况未列入卫生部门新农合管理系统统计项目, 一些部门自行统计的信息来源不明, 没有形成完善的数据资料, 与残疾人参合情况差别较大, 相关数据不能反映残疾人医疗保障方面的实际状况。直观地看, 这是信息统计技术问题, 实际上是对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经笔者查询, 有关部门公布了截至2011年底, 全国1474.3万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参合率达到96%。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 全国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 全国仅有不足1500万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 参合率却达到96%, 这表明对农村残疾人参合状况缺少准确全面的统计分析。

2.2 政府资助残疾人参合规定未得到全面落实

2011年4月下发的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1]8号) 中, 要求“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的个人参合费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范围”。但是一些地区没有落实该规定, 只是为纳入低保、五保供养或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代缴参合费。资助残疾人参合的规定落实不到位, 残疾人参合负担加重, 是新农合制度仍未实现全覆盖的主要原因。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和《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度, 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825.3万人次, 人均资助参合水平45.6元, 各级财政共支出救助资金22亿元;2012年度, 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490.4万人次, 人均资助参合水平57.5元, 各级财政共支出救助资金25.82亿元。这表明, 国家对资助困难群体的相关财政资金已作出安排, 但一些地方仍未落实资助重度残疾人参合的有关规定, 没有做到“应保尽保”。

2.3 现行医保制度未能解决残疾人的突出困难

2.3.1 住院押金是残疾人就医的主要障碍。

许多地方规定, 参合人员住院须先交押金。残疾人患重特大疾病无力交住院押金, 不能及时接受住院治疗, 导致残疾人即使加入了新农合, 也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为减轻参合人员垫付资金的压力, 一些地方出台政策, 对享受低保和低收入救助人员的住院押金予以部分减免, 对农村五保供养人员的住院押金实行全部免除。这解决或缓解了这部分群众的医疗负担, 而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同样需要免除押金的扶持, 却没有得到扶持。

2.3.2 报销起付线仍然是残疾人的医疗负担。

新农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报销规定中都设定了起付线, 起付线以内的自付费用仍然是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不小的医疗负担, 使新农合制度的保障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规定, 农村低保、五保及参照低保管理人员在定点医院住院报销不设起付线。对普通人和没有经济困难的群体来说, 起付线并不是压力, 但对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却是较重的负担。因此, 住院报销起付线的救助范围应当扩展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其他困难群体。

2.3.3 支付限额限制了残疾人病有所医。

新农合规定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 个人承担部分仍然是贫困残疾人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许多残疾人因此放弃治疗。2010和2012年, 中国残联在农村残疾人工作调研中了解到, 某省一户残疾人家庭, 儿子已24岁, 因脑瘫致残,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患尿毒症, 个人需要垫付透析医疗费用数千元, 当医疗费用接近报销上限后, 医院就不再为其透析, 通知其明年再来。新农合报销后, 个人仍然要承担近万元的医疗费用, 而全家包括低保补助在内, 年收入也不足5000元。其妻2011年透析后, 至2012年7月份残联去调研时, 因为经济原因尚未进行透析。其父患胆结石, 本来不是疑难杂症, 也因为经济原因没去看病, 身体疼痛时就休息一会, 症状缓解了再接着干活。笔者无意否定设置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但透析治疗的费用如此高, 就没有办法降低了吗?长春等地的医保部门,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议价谈判,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将透析费用降到个人一年只拿几百元。由此看来, 经办管理机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对调控医疗费用发挥关键作用。

3 完善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的思考

综上所述, 完善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 其根本出路在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3.1 加快城乡医保统筹与整合进程, 提升公平性

虽然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已加入新农合, 但目前城乡基本医保制度分设, 同一地区的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就医选择、保障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因城乡之别而存在明显差异, 不能体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其中, 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在当地居住、生活, 外出务工的残疾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城乡医疗保险差别对广大农村残疾人更不公平。城乡基本医保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和经办, 导致经办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新农合政策在不同地区落实情况差别较大, 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待提高, 对残疾人办理参保、报销等手续应当更加规范和简便。

据了解, 目前全国已有6个省级地区和另外40多个地市、160多个县实行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 通过整合制度、统一管理, 在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实践证明, 城乡统筹是促进公平的必由之路, 建议加快城乡医保的统筹和整合进程, 在整合中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 将原有城乡分别规定的优惠措施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3.2 落实重度残疾人财政补助政策, 实现应保尽保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7]20号) 提出,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 由政府给予补助。2011年4月6日,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11]27号) 中, 要求“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的个人参合费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范围”。笔者要强调的是, 财政资助重度残疾人参保政策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同时在城乡医保整合后分档缴费的地区, 能够根据残疾人的需求相应提高财政补助档次。

3.3 发挥团购谈判的优势, 降低医疗费用

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要加快支付制度改革, 发挥团购谈判机制的优势, 形成医保 (新农合) 合理控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控费的新格局, 实现“三升一降”:基金使用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提升, 有效降低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重特大疾病保障要向收入低、花费大的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倾斜, 实行有差别的支付政策, 按个人、家庭和医疗费用等综合状况确定补偿比例或数额, 并将与残疾人治疗和康复有关的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取消住院押金等规定, 加快推进即时结算, 让残疾人只支付自付部分, 不再垫付统筹基金应该支付的医疗费用。

3.4 加强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

医疗救助是新农合的“托底”性制度安排。各级财政对医疗救助的投入越来越大, 仅2011、2012年, 就分别支出救助资金93.58亿元、107.1亿元。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医疗救助审批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使最困难的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同时建立针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 重点对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进行救助, 切实减轻残疾人患重特大疾病的医疗负担。

3.5 在医保管理系统设立残疾人统计项目

在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过程中, 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系统, 把残疾人列为统计项目之一, 便于了解残疾人参保情况, 以全面、客观的数据资料为基础, 制定落实残疾人参保资助规定和报销优惠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东进.跨上公正和谐医保新征程[J].中国医疗保险, 2010, 27 (12) :6-9.

[2]胡丹.长春医保与“看病贵”过招[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42 (3) :44-46.

[3]郑功成.从整合城乡制度入手建设公平普惠的全民医保[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3 (2) :8-10.

[4]王东进.城乡统筹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第一要务[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45 (6) :6-8.

上一篇:领事认证常见问答下一篇:青年教师自我提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