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2024-04-21

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通用8篇)

篇1: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欧元命运悬疑

来源:新华网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两年以来,关于欧元区解体、欧元崩溃的说法就从未停止过。2011年,欧债危机继续蔓延升级,时近年终,欧元的命运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质疑,明年走势如何充满悬念。

多重危机交织

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升级,欧元区已是风声鹤唳、危机四伏。政府债务堆积如山、银行业危机日益加重、欧元区核心国家相继告急、经济增长濒临衰退„„所有这些负面因素都给欧元前景蒙上了阴影。

当前,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规模依然庞大得惊人。官方数据显示,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逼近或超过100%,也就是说,即使一年“不吃不喝”,这些国家用全年的经济产出还债都还不够。

2011年,欧债危机呈现出的一个最危险变化就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开始受到“传染”。从意大利到西班牙,危机已经在欧元区大国浮现,就连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也难保AAA评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期将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15个欧元区国家以及整个欧盟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威胁如果形势得不到遏制,或在未来90天内调降它们的评级。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令欧洲银行业风险日益加剧。数据显示,欧洲银行业持有大规模的欧元区国家国债,其中法国的风险最大,仅国内四大银行就持有4190亿欧元(约合5500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上周宣布下调法国三大银行——巴黎银行、兴业银行、农业信贷银行的信用评级。

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杀伤力开始显现,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行将中断。欧盟委员会上月发布报告说,从现在到2012年上半年,欧洲经济很可能陷于停滞,欧元区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0.5%。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将连续出现环比负增长,陷入轻度衰退。在流动性趋紧、市场信心低落的背景下,欧洲经济增长步履蹒跚,这对欧元区走出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篇2: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2010年是后危机时代的开启之年,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和“工业倍增计划”活动,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推动衡阳经济实现了高位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大幅扩张,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民生改善向纵深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远超预期,增速保持全省前列,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实现科学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回顾2010年,衡阳经济有量变更有质变

(一)量变令人惊喜!超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计划目标

一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大幅扩张,分别迈上“千亿”、“百亿”新台阶,在全省各市州不断进位前移。2010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亿元,稳居全省第四,超“十一五”规划目标394亿元,超年度发展计划72亿元。“十一五”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十五”规划的2.24倍,五年里每年递增81.95亿元、156.45亿元、189.64亿元、116.68亿元、252.33亿元,2008年即成功跨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051.33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突破1千亿元的规划目标。财政增收加快步伐,财政收入跃上百亿元台阶。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13.3亿元,超“十一五”规划目标50.3亿元,超年度收入计划27.3亿元。继2009年财政总量越过常德位居全省第五,2010年财政总量又越过郴州位居全省第四。“十一五”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33.97亿元为“十五”规划的2.86倍,五年里每年递增8.39亿元、10.46亿元、9.57亿元、10.03亿元、43.21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末财政总收入63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是经济增速不断加快,增长的稳定性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在全省位居前列。2010年GDP增长15.1%,超过年度发展计划2.1个百分点,GDP“十一五”平均增速为13.8%,比“十五”平均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五年里每年的增速分别为12.2%、15.1%、12%、14.7%、15.1%,GDP高位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加强,2009年和2010年创下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增长14.7%以上的新纪录。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较2008年大幅前移,纷纷位居全省前列。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前移9位,排在全省第2名;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前移8位,排在全省第2名;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排在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前移5位,排在全省第2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前移1位,排在全省第2名;财政收入增长率前移1位,排在全省第7名。从2010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来看,大部分指标增速仍位居全省前列,个别重要指标有较大前移。如GDP增速排在全省第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第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第4、财政总收入增速前移6位,排在全省各市州第1。

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不断加强。“十一五”新型工业化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占比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总量达到40%,较“十五”末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为18.6%,较“十五”末期下降5.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5.5%,较“十五”末期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10家,较“十五”末期增加458家,剔除淘汰退出的规模企业平均每年净增9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较“十五”末期提高28.2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较“十五”末期提高8个百分点。经济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0%,较“十五”末期提高2.9个百分点。“十一五”五年里每年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7%、5.9%、5.7%、6.0%、8.0%,呈稳步提高的态势。2010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8.5%,较“十五”末期提高3.6个百分点。重特大投资项目增多、投资总量扩大,居民收入与财富增加加快,消费能力增强,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加大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成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能力大大加强。2010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重点施工项目1638个,同比增长53.4%,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就达1423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1亿元,净增162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十一五”全市完成投资总量1866亿元,是“十五”的3倍;年均增长35.6%,较“十五”提高23.6个百分点。五年里每年的增速分别为19.1%、38.7%、30%、56.7%、36.3%,增速呈加快之势。2010年底本外币存款达1306.1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3倍,净增738.91亿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636元、7219元,分别增长12.4%、14.1%;分别是“十五”末期的1.84、1.88倍,“十一五”年均分别增长13%、13.4%。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亿元,增长19.2%。“十一五”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10亿元,是“十五”的2.1倍,年均增长18.6%,较“十五”平均增速提高7.5个百分点。

数据是枯燥无味的,但数据也是最具说服力的。“十一五”期间一组组精彩的数据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验证了计划目标的超额完成,也见证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攻艰克难,众志成城,抢抓机遇,不甘人后,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决心与成就。

(二)质变令人惊叹!各个经济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2010年衡阳经济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量的扩张,在许多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0年衡阳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24.14:37.45:38.40调整为18.6:45.5:35.9,一产业占比首次下降到20%以下,二产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五年内占比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理论,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低于20%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H〃钱纳里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率40-60%即为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此可见,2010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正式迈入工业化中期的起源之年,表明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二是经济质量实现了根本性改观。发展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以特变电工、金杯电缆、亚新科、共创光伏、凯迪生物、古汉医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2010年,GDP含金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打破了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9年的52.5%上升到56.1%。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广清洁能源生产的举措,全市实现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4%和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1%、6%。

三是发展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夯实。2010年共实施重大项目建设200个,完成总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30%。衡邵高速、潭衡西高速年底建成通车,衡岳高速、衡桂高速、益娄衡高速、湘桂铁路复线改造、衡茶吉铁路等项目加速推进,南岳机场、土谷塘电站获批上马,“1189”立体交通网络初成。蒸湘北路延伸改造、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竣工使用,衡州大道、蒸阳南路延伸、衡云干道、船山西路改造等开建,有力推动“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形成。央企对接本土企业增加到16家,一年之内实现富士康、欧姆龙、中国五矿、中建材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入驻,极大的增强了衡阳发展的新引擎,提升了衡阳的产业层次,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四是资本运作呈现出空前活跃。继2009年民生、招商银行落户衡阳之后,中信、交通、湘江华融、广发小额贷款公司等又一批股份制银行相继抢滩衡阳。1-12月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32.10亿元,全年新增74.05亿元,增长17.0%。其中股份制银行贷款13.3亿元,占新增额的18%,成为引导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10年共有8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中油金鸿7月份借壳“领先科技”上市,9月份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运作收购ST轻骑(股票代码600698)实现借壳上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成功回购外方股权和实现竞价重组。市城建投、交通投、水利投、弘湘国资投、白沙工业园投、松木工业园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7大投融资平台相继成立,使全市直接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有新的途径。

五是民生实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2010年除了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8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外,更是自加压力、创新思路,主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新增“公共服务进社区”、“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二项办实事项目,把惠及民生延伸到了每位市民的家门口。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9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到6.98万、4.22万人、11.6万人。

二、展望2011年,衡阳经济发展有信心更有动力

周强书记在2010年底莅衡指导工作时给予了衡阳高度评价,即在“巨大困难”面前取得了“两个巨大成就”:“克服了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等巨大困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展了巨大变化!”,并勉励衡阳人民要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我们有理由相信衡阳经济在“十一五”特别是近两年高速增长奠定的坚实基础上,衡阳2011年经济发展信心会更足,衡阳经济发展的动力会更强。

(一)尽管宏观经济面更趋复杂,但是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仍是主基调,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湖南经济增长领先全国带给我们信心。

一是世界经济在2010年取得明显恢复性增长,预期2011年仍将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世界银行测算201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3.6%,成功实现V型反转,一举扭转了2009年的负增长局面。虽然2011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增速放缓、调整转型、竞争加剧、治理变革的时期,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开始重新起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复苏势头较为强劲,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在两者的合力下世界经济继续复苏的步伐更加稳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3.1%,高盛更是预测201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4.6%。二是中国经济2010年增长靓丽耀眼,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仍将得以保持。世界银行测算,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而跃升到世界第二位;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并且预期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8.9%,比世界经济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三是湖南全省经济步入快车道、各兄弟地市竞相加快发展,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十分有利于衡阳市的经济进一步加快增长。2010年湖南省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5万亿,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国平均速度快4个百分点以上,弯道超车的态势非常明显。前三季度,省内市州GDP增速超过15.0%的市州达到6个,且差距都在1个百分点以内,各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展望2011年,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如衡阳与长沙均成为富士康的内迁之地,湘南三市竞相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优选目的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速。

(二)尽管衡阳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衡阳经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重特大项目的不断入驻极大地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衡阳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比其他地区更艰巨。2010年,衡阳一产业比重虽然下降到20%以下,但与国、省比较来看衡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较慢,一产业下降到20%以下的时间节点比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19%)晚了7年,比全国(1993年19.7%)平均水平晚了17年。二是节能减排任务更重。2010年衡阳六大高耗能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达723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41%。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吃紧,这部分衡阳高耗能企业对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容乐观。另外,湘江流域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衡阳高排放企业带来治理压力。2010年全市取缔关闭企业24个,淘汰企业10个。2011年关闭淘汰的企业将更多。三是“十二五”规划人均指标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带来的挑战。2009年,衡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299元、947元、13911元,比全省人均水平分别少2927元、1234元、1173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的85.5%、43.4%、92.2%。市委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末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达到或超过省人均水平,经初步测算全市GDP五年的平均实际增速至少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以上才有可能实现,在当前全省各市州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衡阳经济跨越式发展。

衡阳经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重特大项目的不断入驻极大地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重点项目更多。“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的发展思路得到切实落实,2011年全市将推进240项重点工程建设,比2010年多40个,预计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给明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重点产业更强。随着我市2011年富士康集团TMSBG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首期项目、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金杯电缆技改、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石油管生产线、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二期、共创光伏年产50兆瓦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玖龙纸业年产4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项目、紫光古汉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开工投产,将极大的壮大全市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及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服务业发展更快。2010年衡阳成为首批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和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为衡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和巨大推动力。2010年中国(衡阳)服务业重大项目推介暨招商签约会共发布300个项目,签约106个项目,引资413亿元,总投资914亿元,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为288.4亿元。如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衡阳兴建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匈牙利Skala投资企业集团投资38亿元在珠晖区兴建湘江东岸北段风光带项目、台湾万事达集团投资20亿元在珠晖区兴建耒水湾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在蒸湘区兴建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在衡阳兴建物流中心项目、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衡阳建设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网络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将打造衡阳服务业腾飞的新“引擎”。

基于对衡阳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增长动力充沛。在国家统计局对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不变的前提下,我们预期2011年全市GDP增长13.5%以上,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6%、14.0%,投资增长30%以上,消费增长1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4%左右。

三、对2011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推进重点投资项目进度,提升衡阳发展空间

一是要抓紧衡阳南岳机场、土谷塘水电站、大源渡-衡东高速公路、衡阳市武广新区路网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动工建设,争取资金、人员、拆迁早日到位,项目早日开工,尽早形成实物工程量。二是要加快湘桂铁路、衡茶吉铁路、衡桂高速、衡岳高速、怀邵衡铁路、益娄衡高速及7条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进度。三是要提前做好昆台高铁等未落地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的力度,全力做好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回收等重点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四是要密切跟踪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及专项资金的安排重点;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五是要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的对接合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政策引导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六是要着手开展“十二五”项目库的工作,争取让项目库中的部分成熟项目早日落地早日上马。

(二)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提高重点行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

一是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完成投资的企业早日开工,尽早形成产能。加快推进富士康集团TMSBG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首期项目、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二是要积极支持部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大中型企业, 化解前进中的风险,增强其扩产增收的能力。抓好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石油管生产线、共创光伏年产50兆瓦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玖龙纸业年产4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项目的上马。三是要进一步拓展主导产业链条,加大钢管、化工、建材等领域下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四是要努力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快调整工业园“产业同质”的不利局面,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园。五是要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几个百亿元增加值,千亿元产值的重点行业。

(三)着力促进消费,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要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眼于体制的完善,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加快白沙、松茶、哲桥三大物流园区和云集空港、丁家桥水运、中电大件等物流中心建设,为衡阳经济发展提供物流保障。三是要以“三年塑城”计划为依托,运用积极灵活的改革思路,打造具有现代气派的都市中心商业区,建设莲湖CBD、华新中央商务区、武广新城商务区、影视文化创意区、杨柳综合商务区,引导以中山路为骨架的传统商业区提质转型。四是要加快引导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在衡阳落户,建设华新、酃湖等核心金融区,努力提升衡阳金融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五是要积极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房地产企业对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对能力。

(四)着力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

篇3: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一、经济增长的分化与减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推出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实现4.8%的增长率,而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2010可望达到3.3%。但是,由于遭遇金融危机的侵害程度不同以及各国经济内生力量的强弱差异,世界不同经济体的增长结果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格局。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落差格外显著。据IMF的最新研究报告,2010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只有2.4个百分点,而整个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高达7.8个百分点,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

必须指出,虽然全球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正增长的复苏状态,但随着去库存等经济增长修复力量的逐渐弱化以及刺激性经济政策的结构性淡化,世界经济呈现出了增长放缓的基本态势。资料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成员国总体GDP环比增速为0.6%,比第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GDP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景象。

二、失业问题的恶化与挑战

虽然2010年世界各国经济都呈现出了普涨的格局,但却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少的兴奋与欢愉,相反,由于紧跟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失业问题的强烈发酵,2010年带给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压力和沉重。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10年全球失业率将达到6.5%,失业人口超过2.1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失业人口中,青年失业群的扩大成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2010年全世界青年失业率将上升到13.1%,并创历史新高。其中欧盟国家年轻人失业率最高,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是欧盟平均失业率的一倍多,达20.1%,而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43.2%。

必须指出,失业问题并非发达经济体所独有。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失业率总体上要低于发达经济体,但部分国家的失业状况依然非常严峻。截止到2010年底,马其顿的失业率高达33.8%,居全球失业率排行榜之首;印度失业率达9.4%,俄罗斯失业率则抵至6.6%。?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源跨国界配置的国际环境中,价格效应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应当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通胀和通缩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传递,然而,这种经济学教科书中所阐明的事实正在被客观结果所颠覆。作为一道十分特殊的经济景象,2010年出现了发达国家通缩与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同时并存的市场状况。

应当说,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在为抑制通货紧缩而作着艰苦的努力,但过去一年中通缩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在发达国家经受着通缩煎熬的同时,通货膨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安和恐慌正在蔓延。以“金砖四国”的CPI为例,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俄罗斯上涨7.6%,印度上升了9.6%,巴西增幅达到5.25%,四国物价指标均已经大大超过各国预设的通胀警戒线。

四、刺激性经济政策的收与放

与2009年各个不同经济体步调一致地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完全不同,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2010年的政策路径选择上出现了截然分道扬镳的格局,并形成了刺激性经济政策收与放的两大阵营。

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继续趋于保守几乎是过去一年中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除了坚守传统货币政策之外,发达国家也不断强化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刺激力度。2010年11月初,美联储作出将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的决定,这是继美联储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另外,欧洲央行作出了投入1000亿欧元购买欧元区国债的决定。

与发达经济体不同,出于对通胀的忧虑,主要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加强了了货币政策的收缩力度。其中印度央行2010年中六次加息,巴西央行在过去一年中累计加息200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各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达到了18.5%的历史新高;另外,在时隔3年之后,中国中央银行启动了加息的举动。

五、欧债危机的蔓延与恐慌

在2010年国际经济领域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莫过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一目前依旧处于活跃状态的经济事件不仅让欧元遭遇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承压,而且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罩上了新的不确定性。

作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始发国家,希腊的财政状况的恶化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资料显示,2010年初,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12.7%,债务余额攀升到占GDP的113.4%,由于希腊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400亿欧元,而其实际负债则高达2800亿欧元,希腊在实际已经破产的情况下于2010年4月爆发债务危机并非偶然。

作为年初希腊财政危机的映衬,年终爆发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再一次刺激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预期。由于国内银行业在房贷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窟窿,爱尔兰政府不惜进行地毯式的财政注资,最终导致国库的耗尽和融资成本的飙升。资料显示,仅救助国内的五大银行机构,爱尔兰就需要高达500亿欧元的注资,受此影响,2010年爱尔兰财政赤字将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公共债务将占到GDP的100%。在根本无法自救的情况下,爱尔兰不得不向欧盟和国家社会伸出求援之手。爱尔兰债务危机随即引发。

六、美元贬值与汇率战

在日元重回套息的货币因素支撑下,进入2010年的美元在年初迎来了一波不小的反弹,及至欧债危机的升级对欧元形成强大的压制之后,美元更是在避险情绪引领下一路奔至6月的阶段性高点88.7。然而,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差强人意以及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美元重又掉转直下。数据显示,与前期高点相比,2010年中美元已经自由落体式大跌9.7%。

美元的贬值带来了其它非美货币的的大幅“被升值”。在欧洲,欧元从2010年5月的1.18兑1美元开始一路跃升,直至在第三季度创出2002年6月的季度升幅新高。在澳洲,澳元一直延续反弹走势并且已经刷新1983年澳元汇率自由浮动以来的高点。

美元的贬值使得后危机时代各国希望出口拉动经济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无法左右美元大势的情况下,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提前干预本国货币蔚然成风,全球性的汇率战剑拔弩张。在亚洲,日本央行于2010年9月中旬抛售了价值200亿美元的日元,创下了单日抛售额的历史纪录;而在此之前,越南中央银行先后两次自贬本币,贬值幅度累计达到10%。

在2010年全球货币战争中,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博弈成为了最为激烈的战役。2010年3月,130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要求认定中国为“货币操纵国”,紧接着,众议院公布了升级的《舒默议案》;9月,在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了三场专门听证会后,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议案》;11月,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在其发布的2010年年度报告中明确要求财政部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

七、金融监管与改革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看作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由于该法案在金融监管的广度和力度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堪称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其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将引起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重塑,而这种重塑也将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主权债务爆发以来欧盟国家的最大改革动作,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10年10月底最终敲定了一份经济治理改革方案,该改革方案从强化财政纪律、加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深化经济政策协调、建立永久性危机解决机制、完善配套机构建设等五大方面加强欧盟经济治理。这一被誉为是欧元诞生以来最重大变革的政策方案可以通过制度化举措堵住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体制性漏洞,同时达到维护欧盟国家金融长期稳定的目的。

应当说,除了加强对银行业监管之外,各国政府的监管触角还延伸到了资本市场。其集中表现在,美国与中国监管层自2010年下半年不约而同地对股市内幕交易开始了不间断的严厉查处行动,而欧洲议会在年底正式通过了欧盟对冲基金监管法案,新立法将引入“欧盟护照”机制,即今后凡是要在欧盟金融市场上运营的对冲基金必须先向监管机构注册,以取得护照,并接受监管。

八、:全球FTA与贸易保护

为了更快地推动经济复苏,各国在依托自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量的同时,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对外贸易领域,由此产生了2010年特有的外贸景观:自由贸易协定(FTA)如火如荼,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2010年底美国与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说是当年FTA的压轴大戏。由于美韩FTA被美国视为仅次于北美FTA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协定,因此,该协定将为为美国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和7万多个工作岗位。对于韩国而言,美韩自贸协定将使本国经济年均多增长0.6个百分点,今后10年年均多创造3.4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受持续高失业率、宏观经济失衡以及汇率紧张关系所影响,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却极度盛行。按照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 (GTA) 的最新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超过500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100多项就诞生在2010年6月底G20多伦多峰会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流行不仅抑制了全球资源与要素的活跃程度,而且直接削减国际贸易量。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预计,因为贸易保护,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为1.2万亿美元,比2005至2007年间的平均水平低25%。同时,2010年全球贸易量增长总体上在波动中持续减速。第一季度环比增长5.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放缓至3.2%和0.9%。

九、企业破产与并购

作为金融危机的共生物———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达到高峰,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据德国安联集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占全球经济总量85%的3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破产数量在2010年将攀升至36万余件, 创近15年以来的新高。另据汤森路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并购总额可以达到2.3万亿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9.3%。

金融等服务类企业的破产构成了2010年企业破产的主要阵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底,美国银行业的破产家数已达146家,超过2009年全年的水平。另外,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的破产代表着后危机时代企业破产从制造业向非金融类服务业蔓延的趋势。资料表明,由于负债高达40亿美元并无力偿还,米高梅最终在2010年11月初宣布破产。

与企业破产相并行,2010年的企业并购演绎的得格外火红。就不同经济体来看,由于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地区2010年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量出现了32%的下滑,不过,美国市场并购交易总额则同比增长了0.4%。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的并购交易出现了明显增长的态势,其并购活动占到乐全球并购活动的33%。就单笔交易的规模而言,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出资434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企业Potash成为了2010年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十、2011年———不确定的未来

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的正增长为2011年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几乎所有的权威机构都对未来一年世界经济的走向作出了不太乐观的预测。客观地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之所以出现放慢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和钳制:

首先,发达国家日渐肿胀的财政赤字。资料显示,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1.2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8.3%,同期欧元区16国的财政赤字将达G D P的6.3%,日本财政赤字将上升至GDP的7%。财政赤字水平的不断上升,必然导致政府手中拮据,新的刺激经济计划无法实施;同时,为了维持未来财政的健康,政府还必须收缩财政赤字,而如果实施增税,就必然打击本已疲软的消费,从而更加销蚀经济的内生力量。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继续蔓延或者恶化。从目前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来看,欧洲依然存在再次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据欧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班牙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9.3%,葡萄牙全部债务占GDP比例达83%,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可能成为2011年向外部寻求救助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44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机制到2011年7月即将到期,如果没有新的机制衔接,一旦出现新的危机,其造成的恐慌将更加严重。

再次,新兴市场国家将普遍实施紧缩政策。出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在2011年将继续收缩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的力度也将削弱。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经济下行的风险。

第四,美元与国际热钱的侵扰。虽然美元的长期趋势表现为不断贬值,但具体到2011年,如果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或者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好转,美元将出现阶段性的快速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流入到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就会迅速出逃,从而引发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并打乱经济增长的正常秩序。相反,如果美联储续推“量化宽松”,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贬值又必然加大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的风险,驱动更多的热钱进入新兴市场。

篇4: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的精神,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业发展;港航业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2010年有所放缓。

1.1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速回落

2011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出现强烈振荡:年初日本发生大地震;年中美国和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中东和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利比亚发生大规模内战;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2011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1.0%,其中:上海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 19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2%;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0%;江苏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0%,经济增长继续领先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进出口贸易发展趋于平衡,外贸顺差逐步收窄。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20.3%;进口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亿美元,比上年收窄14.5%。2011年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18.5%和22.0%,其中:外贸出口总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16.0%和19.9%。

1.2 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我国水路运输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42.39亿t,比上年增长15.0%,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15.0%。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和水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7.34亿t,比上年增长16.7%,占全国的比重为40.9%,较上年略有提升,其中:上海市完成4.84亿t,比上年增长26.4%;浙江省完成7.20亿t,比上年增长15.0%;江苏省完成5.30亿t,比上年增长14.6%。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 km,比上年增长2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24.5%;浙江省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26.5%;江苏省完成亿t km,比上年增长33.7%。

1.3 货物吞吐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1.01亿t,比上年增长13.0%,增长率较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1.56亿t,比上年增长13.0%;内河港口完成29.45亿t,比上年增长13.0%。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84亿t,比上年增长13.7%,增长率较上年回落6.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为32.5%。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业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是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50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等建设进一步加强。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4亿t,比上年增长10.3%,增长率较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区完成6.21亿t,比上年增长10.7%;内河港区完成1.03亿t,比上年增长14.4%。

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浙江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t,比上年增长8.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8.2个百分点。

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3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4月15日,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启动,南京港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2011年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4亿t,比上年增长19.3%,增长率较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

由图1可见,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常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79.8%,达到,成为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

图1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1.4 外贸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7.66亿t,比上年增长11.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5.27亿t,比上年增长11.4%;内河港口完成2.39亿t,比上年增长11.3%。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9.44亿t,比上年增长12.9%,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1.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34.1%,其中:上海港完成3.35亿t,比上年增长11.0%;浙江省港口完成t,比上年增长13.0%;江苏省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6.4%。

由图2可见,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温州港完成431.23万t,比上年增长126.6%,增长最快。

图2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1.5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比上年增长11.2%,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TEU,比上年增长11.3%;内河港口完成,比上年增长18.4%。受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美国和欧洲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大幅放缓,2011年分别增长3.8%和4.2%,增长率较上年分别回落17.3个百分点和18.0个百分点。美国航线自7月份开始进入下降区间,欧洲航线自9月份开始进入下降区间。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3.7%,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3.0个百分点,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达到34.3%,其中:上海港完成TEU,比上年增长9.1%(见图3),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增长率均明显领先于位居世界第二的新加坡港;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2.6%,增长率较上年回落23.0个百分点;江苏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20.55万TEU,比上年增长24.4%,增长率较上年回落14.0个百分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此外,2011年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41万TEU,比上年增长41.1%,成为长三角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

图3 201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增长率

2 2012年展望

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预计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8.5%左右;港口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港口生产增长放缓,主要生产指标增长率将有所回落;航运业仍然处于艰难时期,但形势将逐步好转。预计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

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将继续全面有序推进,并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预计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7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9.7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仍将保持世界首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为促进港航业平稳健康发展,建议港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加快调整发展方式,优化经营结构,主动应对挑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和适度调整我国国际航运政策,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运行。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携手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精神,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增强预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港航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通过港航业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创新和突破,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港港、港航业务融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造新辉煌,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2-02-10)

篇5:2011世界经济回顾展望

2011年度资材部工作总结及展望

回顾总结篇

时光飞逝如梭,2011年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一年,身心经历过痛苦感慨万千的感受„„我们站在人员流失泛滥、管理工作不完整等风口浪尖之上,我们坚信着只要努力,就不怕没有做不到事情的理念,坚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仓库全员走着不同寻常的变革之路,资材部人经历着方方面面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零乱到整洁等等的艰辛万苦的转变,才换来可贵的今天。也因为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重点开展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资材部在仓库管理、物流配送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工作的风风雨雨、忙忙碌碌时时在眼前隐现,在资材部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开拓创新下,资材部面貌一新,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迎来了新篇章。

资材部全员在围绕着部门帐物吻合率、发料及发货错误次数、盘点差异率目标管理指标为根本开展工作,将原来一年盘点一次的做法改为日常不定时盘点、季度大盘来确保仓库ERP系统帐、帐卡、实物三者数据相一致;对仓库的作业内容进行标准化制定,加强对仓管员培训教育,把原来仓库居高不下发料及发货错误次数降到现在零次或是成偶发事件;帐物吻合率保持在93%以上;仓库货物标识及仓库库位的可视化管理,杜绝了原先占用很多时间上货架找货物或产品入库后不知道货物放到哪个货架的现象,有效提高仓管员发货及发料效率及新员工对仓库工作环境适应速度;日常不定时盘点及季度大盘点把库存物料数据精确度提升到公司全所未有的高度,为公司相关部门运作提供了很好后勤保障。我们总结今年以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家都在用高于标准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做以下相当多方面的工作,才得以是绝胜仓库管理的关键、也是资材部有目前成就的关键,也是未来资材部成长的基础。

一、仓库现场更趋于科学、合理、美观的规划及可视化管理:

1.原材料仓原卫生间零乱不堪的现场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打扫,重新对其进行再

充分利用,才有现在干净的场所。

2.原材料仓辅料货架进行重整合并减少货架及原正对大门两个线材货架重新定位调整,更好的对区域功能进行区分、让原材仓库规划更显合理、美观。

3.成品仓包材、外采半成品配件与库存成品的分类管理及办公区规划。包材及外采配件从四

楼搬迁往三楼进行集中管理,重新规划新的办公区域,更清楚的区分了各区域的功能,更科学合理的美化仓库现场环境。

4.仓库帐卡从无到有建立并有效运行。

---发现缺点您只要改进她您就是在进步!---资材部

5.原材料及成品仓管物料产品库位、资材部管理制度、仓库平面图进行制度可视化、日常管

理看板的集成优化(如成品仓排货计划看板、原材料采购跟踪看板),做到仓库管理易看、易懂、易用。

二、ERP系统仓库模块使用、利用转变:

1.彻底改变原材料ERP系统帐与电脑手工帐并存局面。因原材料ERP系统帐务数据不准确,日常线材库存管理必须再做一份完全准确的电子手工帐来维护库存数据及备相关部门查询,工作量大,变成ERP系统只是被拿来过帐用,没有充分的利用进行库存数据的管理,经过具体分析,原因是因为在ERP系统流程设置误区及使用操作不当,致使2005年上系统以来,严重的问题到今年才发现,ERP库存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管控和利用,经过5、6月对原材料系统出入库流程进行重新定义区分,对原来系统里存在了五六年的问题点进行调整处理,此问题根源才得到有效解决,改变过去做两套帐局面,原材料仓运作更顺畅有序,同是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2.对成品仓的ERP系统外采成品及外采半成品的出入库程流进行重新定义,理顺外采半成品与外采成品在出入库时的时效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原来仓管员在收到外采是分不清是外采成品还是外采半成品,要等到包装组包完入库后才分得清是外采成品还是外采半成品,要不然就只能凭经验区分,再来入系统,现变更后在收到外采时就直接入外采半成品过帐仓,保证了系统出入库的时效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3.通过对ERP系统数据再利用。成品仓每月进行对成品在库库存量、发货量、客户发货量趋的管控。

三、物流管理重新审定与实施:

1.开发新的物流快递公司与之合作。(如天天快递,德邦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己取得很好

经济效应,来应对一直上涨物流成本费用。

2.梳理和规范物流过程不合理的费用报销流程:如采购的物流费用仓库支付报销。

3.送货司机完全从外协部门划分到资材部进行管理。

四、资材部管理制度修订、建立及培训来保障资材部顺畅运行,满足内部生产运作及客户发

货的需求:

1.原材料仓:修订原材仓管理办法;新建立原材料出入库作业指书、原材料先进先出作来指

导书、危险品仓库管理办法;

2.成品仓:修订成品仓管理办法;新建立成品仓入库作业指书、成品仓备货作业指书、成品

仓先进先出作业指导书;

3.送货货车:新建立送货车辆行车记录、车辆行车日常点检记录表;

五、其他重大改善推进完成事项:

1.成品仓节能改造:成品仓照明灯控制进行改造,成品仓共77盏照明灯,原来只要开关一

开,灯全部都开起,浪费成本,现开关改成局部控制后,现平时开12盏灯左右,每天节省电费50元,每年为公司节约电费人民币16000元左右,(51.48元=65盏*0.080W/小时*盏*关闭11小时/天*0.90元/KW)

2.呆滞料处理:Y14呆滞料三四年积压处理不了的呆滞料经过两个月的整理分类,经过与采

购协商,把呆滞料按我们客户退货不良品退给供应商,呆滞料处理7300PCS,按采购成本价计算,直接为公司节约成本人民币16000多元。

3.成品仓通风排气改造:成品仓在夏季室内都是高温,通风效果极为不好,工作环境较差,也影响工作效率,调整部分货架及利用公司原有旧的排风扇,在成品仓安装两台,增加仓库空气流通,降低在夏季的室内温度,给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4.A15等出口木箱装卸方式改进及卸货平台改造:原来出口木箱送装货都必须请叉车或5个

以上在车上装箱,致出货时都必须外请叉车装货,费时,费力又费钱,现经过平台改造以后,为成品出货及线材到货卸货省人力、物力、财力,可直接为公司节省掉1600元/年叉车装货费。

5.危险品仓库隔离建立。把原存于厂区的危险品进行隔离于厂区外围进行有效管理,为员工

提供更安全更有保障的一个职业环境。

6.提升报废线材回收处理价值:不断寻找新的回收处理途径, 为公司在报废线材回收处理收入上增长15%以上。

虽然经过资材部全员努力把目前厦门立洲仓库的管理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很显著的管理成绩,但我个人觉得只是针对立洲过去十几年成绩在做比较,我们管理水平、管理理念与外界相比,我们还是相差甚远,这一年过来我们只是做了像为漏雨的屋补漏一样的缝缝补补的工作,哪里有管理问题哪里解决,哪里有管理缺失哪里补上,只是非常很被动的碰到了问题解决问题,没办做到主动寻找问题来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根源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很多管理工作作做得不到位,管理上还有存在很多人为失误、管理责任及执行力不到位、部门之间沟通障碍无法超越等现象,资材部未来还有很多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总结经验、教训培训积累工作要开展,才有将更利于公司及部门未来的发展前行!

展望未来篇

在挥手昨天的时刻,我们将迎接和挑战新的2012,面对过去取得的成绩,将不骄不躁,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打好资材部管理根基,将秉承不懈的努力的精神,深刻反省对过去的缺失与不足,朝着公司总体经营方向去推进改善以下工作:

1.环绕2012年公司经营目标及资材部目标管理指标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资材部的管

理水平,争取2012年目标指标成绩再上一台阶。

2.制定2012年培训计划,完善一套完整、系统的资材部人员从入职上岗、日常仓库管理监

管与绩效考核的管理培训资料并实施,提高资材部人员业务技能,来学习和培养人才。

3.建立一套原材料和成品呆料的反映及有效的管控制度,减少库存及浪费成本。

4.完善资材部管理制度及日常考核制度并加强实施力度。

5.坚信“沟通比权力更重要”的信仰,开展以资材部为中心,持之以恒的与生产部、采购部、业务部等相关部门为基本点进行沟通,纠正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的生产领用料出入库、成品出入库、采购入库及退货、不正常发货等等现象。

篇6:世界经济形式的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100年,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100年。在这100年中,发生了三件大事:科学技术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世界经济分成了三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最终产生了经济革命。100年中,世界经济在繁荣与危机、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潮流、经济民族主义潮流和国际经济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潮流,三大潮流相互激荡,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一、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和其基本特点

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45年(1900-1945),是战争与革命时期,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名族独立解放运动。这一阶段有两件大事值得论及:一是,二十年代俄国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就是改革开放,其深远意义在于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件大事就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的新政。这也是一种改革,是解决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克服经济危机的问题。除了市场调节,再加上政府干预,形成混合经济,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件阶段为二十世纪的第二个45年(1946-1989),时代总体从战争与革命切换到和平与发展。这个阶段发生了写重大的事件:第一,美苏两极对立激发多极化的萌芽。第二,西欧经济一体化,日本经济的战后再次崛起,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格局。第三,美国吸取了二战的经验教训,认为世界发生大战,主要是资本主义体系经常发生危机,有必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上来进行经济的整合,于是经济的一体化和整合,首先是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开始的。他们相继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试图通过这些组织来解决西方经济的秩序和游戏规则问题。

第三阶段1989-1999年经济全球化,以高科技为主导发展的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更为突出和明显。其主要特征为:第一,市场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实行了改革开放,增强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整体化进程。第二在关贸总协定组织之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了经济、贸易、投资的自由化。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把商品贸易的自由化扩展到了技术和资本范畴。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第四,出现了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

二、二十一世纪上半夜世界经济的展望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会有继续稳定的增长。预测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三点理由:一是人类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产业化,尤其是高技术的产业化是全球范围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二是和平与发展仍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地都蕴藏着许多经济增长点。像中国、欧盟、日本等国。三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规律性趋势,然而这些不平衡也显示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潜力。

篇7: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投资增速将在25.4%左右。

(3)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达到18.2%,但剔出价格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2009年有轻微回落。

(4)世界经济虽然提前摆脱了经济衰退,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决定了2010年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5)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全社会流动性依然充裕,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水平将出现双双提升的局面,但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将明显低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2010年信贷总量将收缩至7.2-7.8万亿,狭义货币供应M1增速为17.2%,M2增速为18.3%,CPI增速为2.4%,GDP平减指数为

篇8:2011年会计行业回顾与展望

“十二五”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

回顾:2011年9月, 财政部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下称《规划》) 。在总结“十一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基本情况、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会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对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 对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保障经济信息质量和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 会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 会计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范围等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 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制约会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全球各国围绕会计技术、会计标准、会计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会计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2010年9月~10月, 编制《规划》进入部署准备阶段, 搜集相关资料;同年10月~12月为调查研究阶段, 开展大量专题调研, 就“十二五”时期会计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为研究起草阶段, 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框架结构, 确定“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措施;2011年1月~8月为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 先后组织征求了省级财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部内相关司局的意见, 并面向全社会充分采纳和吸收合理建议, 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划》内容, 最终完成了编制工作。

展望:《规划》的发布实施, 对于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 推动会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更好地发挥会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体系, 具体包括会计管理体系、会计标准体系、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系、会计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体系、农村会计管理体系、会计理论方法体系。

《规划》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紧密衔接。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资金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 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 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标准体系, 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 不断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规划》中的“完善企业会计标准, 建立政府会计准则, 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 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等若干任务”, 将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标准体系, 在“十二五”时期, 实现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全面提升, 有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有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与行业规划和发展意见紧密衔接。《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确立战略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 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 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规划》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提出未来五年要健全以会计执业胜任能力框架为指导, 能够全面提升会计队伍业务素质、诚信水平和结构优化的会计人才培养、选拔和评价体系, 为实现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努力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结构优化合理,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大幅度拓展,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环境显著改善,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 注册会计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 《规划》提出了健全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国际服务贸易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相适应, 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协调发展, 执业领域不断拓展, 能够持续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和诚信度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系的目标。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紧密衔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新课题, 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农村会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会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应体现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中。《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有利于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会计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发挥积极作用。

实现“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将使我国会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 生命更加旺盛, 活力更加充沛, 魅力更加突显, 发展更加和谐, 将实现我国会计行业新一轮跨跃式发展。

小企业会计准则

回顾:2011年10月18日, 财政部制定并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 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 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 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和附则十章。

国内目前通行的会计准则是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该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 2008年鼓励大中型企业执行。

针对小企业另行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其中, “经营规模较小”指《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标准。根据该暂行规定, 符合标准的企业既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但是两者只能择其一。该项制度也只是表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执行”, 并无强制要求。此外, 全国部分省市明确要求, 2009年以后所有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将逐渐过渡至统一执行新准则, 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也不予采用。

于是, 许多中小企业选择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相当部分小企业为节省成本, 对财务部门的设置十分简单, 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 当它们按照以大型企业为目标定位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会计信息不得不付出大量编报成本。而进行简单生产、销售的企业参照复杂的新会计准则科目制作会计报表, 这无形中增加了它们的负担。此外, 聘请有业务经验的财务人员费用较高,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限, 要求过高会导致他们在财务上“无意犯错”, 当小企业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多大意义的报表, 也增加了不真实的信息提供的风险。

展望:《小企业会计准则》 (下称《准则》) 为小企业提供了有序发展和有效管理的制度预期, 既促进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又有利于落实国家针对小企业扶持政策的措施。

考虑到小企业业务简单、人力资源薄弱等特点, 《准则》采用了简化核算和报告体体系, 对资产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自行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降低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充分体现了成本效益的原则。发布实施《准则》, 有利于强化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从“报税会计”的视角出发, 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更具操作性的规范性指南, 奠定了小企业会计信息精细化管理的坚实基础。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 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的原因之一是信用, 信用体系不健全阻碍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准则》在源头上破解融资“信用制约”, 提高小企业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基础上的信用度,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对小企业风险评估的高成本瓶颈, 为建立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了必要前提。有利于推进国际动态趋同, 无论是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方面, 还是在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会计核算水平等方面, 小企业有不同于其他主体的原则、方法与系统。专门制定适用小企业的会计标准, 减轻小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成本, 已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准则制定机构嫁接国际通行做法, 培育符合我国小企业实际的会计准则, 结出了国际会计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此外, 《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划定了小企业会计信息要求的准则边界, 另一方面改善了注册会计师对小企业审计的精准度。总体上看, 将收到节约审计成本和合理保证小企业财务报告公允性的双重效果。注册会计师代理记账业务、企业秘书等财务外包服务也将惠及更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

“三公”晒账

回顾:2011年4月到8月, 中央94个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因公出国出境、公车购置运行、公务招待) 的大幕陆续拉开。直到当年8月22~23日, 国家外交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最后三个部委宣布2011年暂不公开“三公”, 至此, 备受关注的中央各部委首次“三公”公开告一段落。各部门公开的“三公”实际内容与公众的评价, 给正在拉开序幕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91家中央部委所公布的“三公”经费详略程度参差不齐, 有的部门公布的数字、表格简单甚至粗糙, 注释说明寥寥无几, 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不清楚相关背景和标准的普通百姓而言, 过于专业晦涩甚至含糊, 有的部门则公布总数、明细数字并进行必要说明。最早公布“三公经费”的科技部仅公布数字, 没有任何说明, 而审计署则用3个表格和1000多字, 不仅公布了总额, 更有出国次数、人数、事由, 买了多少车、平均每辆车的运行维护费用多少等等详细信息。从这些部门的解释来看, 当前公布的“三公”经费, 很可能是混杂了大量科研项目和业务开支的经费在内, 公众难以判断具体的数字是否合理, 而根本原因在于对三公经费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政府会计设计与其对应。”

展望:“三公”经费仅是政府财务信息的冰山一角。需要透明的不仅仅是“三公”经费, 还有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以外的整个政府的开支及其细节。总之, 从根本解决政府财政透明度的问题, 需要对财政透明度进行立法, 还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不仅要涉及财政事务支出, 还涉及资产负债、现金流、成本、政府绩效等各方面, “政府财政透明度”应该是“一揽子”计划。

较为理想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应具备如下方面:全面, 无论哪种资金来源导致的开支都应有所体现, 包括付现还是非付现在内以及形成的债务;系统, 从分类角度来讲, 要与政府的某些绩效指标对应, 最终挂钩是要与政府治理、资产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对应;可理解性, 目前政府披露信息还是粗线条, 不知晓资金的来龙去脉, 报表需要更加细化, 增加辅助性信息, 帮助报表的使用者更好理解数据, 好比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附注。

未来公布的部门财务信息应细化分类, 可以通过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 更详细地反映收支情况。在保持现有的收入分类不变的情况下, 可将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改为支出预算表, 新支出预算表的内容应包括部门预算的所有收入, 对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支出功能分类的支出项目。新支出预算表应新增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的支出经济分类并细化到款级的最小科目, 即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与支出经济分类中的款级科目相衔接。通过上述新增指标, 可以有效揭示部门预算的具体资金用途, 如基本支出可与办公费、水电费、会议费、差旅费、维修费、邮电费等款级相衔接, 从而使预算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 从原先的一级科目细化到款级科目。改变现行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的结构, 在已披露的当年预算指标的基础上, 新增上年实际、上年预算指标。对存在可比口径的支出项目, 通过对上年预算与上年实际的对比, 可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完成情况, 部门预算在年度中间的调整情况, 其中, 重要的变动项目需要解释和说明, 部门预算年中调整的理由需要解释和说明, 实际执行数超过原先人民代表大会批复的预算数需要解释和说明等。通过本年预算数与上年预算数的比较, 可以反映政府部门预算的整体和个别项目的变动趋势, 对预算变动较大的项目需要解释和说明。对不存在可比口径的支出项目, 也需要作出详细解释和说明。通过新增的指标, 使支出预算表变成多栏式的报表格式,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分类信息指标。

而通过此次公开“三公”经费, 对于正在拉开帷幕的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在于, 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彻底变化或改造会计系统, 则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优化这个体系根据社会的关注程度, 选择较低的改革成本, 找准切入点, 做好一块披露一块, 通过撬动一个点带动一定范围的面。

增值税改革试点

回顾:2011年10月2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从2012年1月1日起, 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此次增值税改革首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 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 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 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我国目前的税收结构以增值税为主。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 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税, 与在最终产品环节征收的消费税和在工资等方面征收的、作为直接税的个人所得税不同, 增值税是间接税。就我国而言, 间接税的收入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过大, 而增值税又在间接税中占大部分比例;直接税的收入则比重过小, 直接造成国家税收更大程度依赖于增值税, 除此之外, 中国的企业还得缴纳所得税, 进而造成企业税负偏重。

我国的增值税还是一种生产型增值税, 进项税金不能充分扣除。比较全球大多数国家, 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固定资产投资可作为进项税抵扣, 且服务业也包括在抵扣范围内。生产型增值税由于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虽然有利于遏制投资需求, 但不利于企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从而影响企业对采用新技术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决策, 也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另外, 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有免税规定, 而内资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得不到抵扣, 无疑使内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展望:此次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意义深远。从保证税制公平的角度, 增值税扩围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为部分企业减负。从保增长、调结构的角度, 增值税扩围为市场主体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有利于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与国家目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相匹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重、融资难、成本高的困难, 此次增值税改革, 对原增值税纳税人来说, 由于抵扣范围扩大, 税负势必降低。此次改革将明显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 引导和帮助该类企业稳健经营, 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对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困难,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产生的民生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促进就业、鼓励创业降低失业率和提高劳动报酬。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缓解税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但在考虑消除营业税弊端的同时, 还应考虑税制改革对地方分享收入的影响、税负水平的设计和扩大课税范围的领域选择。

我国当前税制结构还产生了两种弊端:一是企业为保持竞争力, 削减各种开支和福利, 从而导致工资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用于劳动力再生产的资金减少, 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并形成恶性循环;二是政府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和流通环节, 来自于生产和贸易企业, 各级政府关注的中心则是生产和流通类企业, 进行投资建设和发展经济使得财政因此带有“建设财政”的色彩。

增值税改革有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 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有利于完善税制, 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 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回顾:2011年1月, 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于近日同步推出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其中,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 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

此次发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包括:修订后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 新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除了年内启动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试点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也都于2011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其中,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突破点有突出配比原则、协调财务管理、考虑了医院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兼顾了成本核算、协调预算管理。

展望: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 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 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 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 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 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 对于医院加强自身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并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制度规定, 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 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 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 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 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 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

新制度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规范了收支核算管理, 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提出了医院要夯实资产负债信息, 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推动医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规范业务活动, 完善运行机制, 有利于推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 这五项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严格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 规范业务活动, 促使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监管, 避免机构的盲目扩张, 从供给方加强医疗费用控制, 缓解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利于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推动医疗机构财务信息的阳光化;有利于推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进程。

通过适当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增强医疗机构业务活动和成本构成的透明度, 制约对患者的不合理收费和医药费用过快上涨, 缓解了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财务管理体系, 推动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引进医疗机构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 加快形成内外部监督相结合、全过程、全范围的监督体系, 促进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

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

回顾:2011年12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下称中注协) 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 (下称《实施意见》) , 根据行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总体目标, 详细规划了未来五年内的工作进度。

为实现新战略目标, 《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任务:持续拓展审计鉴证服务, 大力开发非审计服务, 拓展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服务, 保障国家行业区域发展重点布局支持服务, 创建一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

长期以来,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依靠法定审计业务生存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时间中, 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这一单一业务模式下, 发展速度仍以每年20%甚至更大的比率增长。至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此时, 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到拐点, 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西方发达国家, 通常注册会计师行业非传统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约为60%, 而中国目前整个注会行业的收入结构中, 传统审计业务收入比例占84%, 非审计业务只有16%, 与国外同行的优化比例相差悬殊。

2009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提出, 用五年时间大幅度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 推动大型事务所加速向高端型、高附加值、国际化业务发展。碳排放审计、安全生产鉴定、财务总监外包、企业秘书服务、医院财务审计……成为行业内的热点亮点。

在2010年召开的中注协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 将新业务领域拓展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提出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 使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 使全行业的业务领域和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望: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划, 2013年, 注册会计师行业将实现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推介1000家执业质量好、专业素质强、能够提供高端服务的事务所, 进入示范基地的任务完成过半, 使得行业服务国家、区域、企业发展战略与重点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推动新型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快速增长, 新型业务收入超过210亿元, 占行业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7%。新业务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行业领军人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业务骨干任务完成60~70%。事务所新业务领域重点服务任务得到落实, 即形成10家左右大型事务所重点服务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跨国公司和特大型企业集团, 培育200家左右中型事务所重点服务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规范发展一批小型事务所重点服务小型企事业单位、基层和“三农”领域。新业务拓展的保障措施全面建立, 拓展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2015年, 全面完成注册会计师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各项目标和任务。通过新业务拓展战略的实施, 使得行业发展结构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基本适应, 行业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行业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行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审计与非审计业务结构、国内与国际业务结构、人才结构、大中小事务所结构基本合理, 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显著加强, 行业诚信水平、社会声誉和职业地位明显提高, 并赢得社会的普遍信赖和尊重。

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

回顾:2011年12月23日, 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规则与制度的全球化、趋同化。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日益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的新形势下, 包括会计信息技术标准在内的信息技术规则问题, 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国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或者形式上的系统改良、功能升级, 已难以适应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新要求。2008年11月12日, 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4月23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未来5~10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 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 建立起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使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展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要方面, 任重而道远。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尚需完善,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亟需健全, 会计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还未搭建, 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有待培育, 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尤需加强。

上一篇:年部教师管理制度下一篇:和书中的人物密语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