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2024-04-23

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经济发展科在园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园区管委会赋予的管理和服务主要职责,以落实好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和服务好企业为目的,科室全体人员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的健康发展。现将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情况及201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管委会专门成立以园区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科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动已入驻项目加快建设,由于领导有力,工作深入细致,使得招引工作初显成效。截止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0户,累计完成投资约70亿元。新入园的7个项目,2个已建成试车,2个正在加紧建设,3个即将具备开工条件。更令人高兴的是,在市、县两级有关领导以及园区同仁的积极争取和共同努力下,与陕西有色签订了入园建设年产2.4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达210亿元。目前,该项目地勘工作已结束,正在加紧进行厂区土方平衡测算、厂区布局设计等工作。同时,又积极组织、协调、配合管委会,参与了江苏盐业集团总投资117亿元,入园建设 1

盐化工项目的洽谈工作,目前,双方正在商讨具体合作条款。另外,我们为了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还向县招商局包装提供了4个招商项目。

2、企业服务步入正轨。经济发展科坚持把良好的投资

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以展示园区形象为重任,以服务和协调为中心,倾力打造一个有情园区、一个洁净园区,一个效率园区、一个和谐园区。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为企业在办理入园相关手续、企业间的纠纷调解、企业与周边群众的矛盾处理以及企业与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园区的绝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我们还与王家砭派出所建立了联动机制,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不分昼夜,坚持打击有关影响企业正常建设和生产的不法行为,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顺利施工和生产。

3、安全工作紧抓不懈。千事万事,安全工作是大事,一个企业安全工作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正因为真正认识到了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失时机地出台了“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并及时下发到园区各企业,要求各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每月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按时如实书面向经济发展科报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科室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各企业的安全工作,并要求经常深入企业检查指导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

正。另外,我们还协调邀请县安监局等安全管理相关部门,不定期到园区各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

4、多部门配合、全方位服务。密切配合县发改、经贸、招商、安监等业务部门,认真做好部门与企业上传下达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对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我们联系企业上报的报表和材料,我们总是指派专人,按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从不怠慢。同时,我们为了更好服务好企业以及与县相关业务部门建立长期高效的合作关系,我们建立了园区企业群和部门服务群,这两个QQ群的建立,及大地方便了我们对企业的高效服务以及与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和配合。

5、企业档案整理有序。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进度和质

量,我们确定专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经过阶段性的工作,目前,入园企业的档案已初具雏形,我们决定将这一工作深

入持久的抓下去,以实现企业档案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

6、绿化工作,有目共睹。为了充分利用好园区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天然林木,把榆佳工业园区真正打造成为榆林市独有的低碳、原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园区,我们几次到包头、乌海、鄂尔多斯、银川等地,参观考察,找园林绿化专家取经探宝,结合园区实际,反复论证和思考,对原设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也为最终能设计出一个比较高水平的园区绿化方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

1、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而杂且责任重大,客观需要增加人员编制。

2、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还未步入正规,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3、企业管理工作面广量大,要求掌握的知识很多,还需我们狠下一番苦功,多学习勤思考,刻苦钻研业务,以适应科学化管理企业的客观需要。

三、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园区跨越性发展的关键一年,有好些企业将要投产,有好些企业要入园建设,这对我们这个年轻的科室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有许多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对待各项工作必须全力以赴,必须兢兢业业,对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将以更加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勤学习、勤管理、强服务”为抓手,立足实际,难中求进,着力推进科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请求管委会领导,对我科室所有人员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接受较为全面的有关企业管理、企业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力争人人都能成为业务的骨干,工作的多面手。

2、配合各入园企业及时办理各相关手续。

3、加强企业管理,认真整理好各企业项目档案,及时掌握各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组织生产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4、进一步加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力度,收集整理好各企业安全档案,勤检查、多指导,力争将不安全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5.联系县人社局,组织对各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工作。

6、认真搞好园区各项绿化工作,积极配合县林业局,抓紧抓好园区工业大道的绿化工作。

7、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盐化工项目1至2个。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篇2: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xx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xx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xxx亿元,完成固定投资xxx亿元(含经科信局)。签约工业项目xx个,协议引资约xxx亿元;华冠、环保设备等x个产业项目竣工投运。

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规划情况:已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总体规划。待x市第十三届二次“四级规划体系汇报”会议审定简阳市市域规划成果后,按法定程序完成审批工作。预计年内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城南工业园)控制性详规。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加快完善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一期xx.x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预计xx年x月底提交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已完成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城市设计核心区的初步方案,确定了一轴、两带、三区的城市结构(一轴:产业核心发展轴。二带:生活服务带,科技创智带。三区:科研创新区、生态居住区、综合服务区)。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加快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核心区的城市设计深度研究工作。预计xx年x月底提交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城市设计规划成果。已委托x恒信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形成:《简阳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研究及投资促进方案》、《简阳市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生态圈研究及投资促进方案》。与x市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对接完成《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多规合一”情况:在简阳市政府事权,强化园区经济和园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综合交通、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园区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建立统一的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园区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环评及安评规划执行情况:按照x市“东进”战略的发展要求,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良好的招商引资形势,完成城南工业园区域环评跟踪评价相关工作,启动贾家、石盘、平泉业园区域环评跟踪评价相关工作;园区排水管网规划长度约xxx.x公里。根据园区企业入驻情况已建成管网约xx.x公里,规划区严格执行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园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四个污水处理厂(站),已启动建设。园区安评由企业自行开展。

(二)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编制:x—xx月,园区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xxx.xx亿元,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xx.x%。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引进了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x星空年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x思威控股有限公司等重大投资项目;正在围绕重大投资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开展了不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清理工作,拟推进“腾笼换鸟”工作。

(三)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完成了集中区设计规划导则的编制,投资强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x万元/亩,建筑密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产出推荐标准:亩均销售收入xxx万元以上,环境准入标准:主要污染物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环境排放指标全市统筹。

(四)产业引导政务政策制定:简阳市人民政府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对创新创业企业总部予以启动资金、运营资金支持。简阳市人民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文件,针对高端装备产业、航空航天及智能制造产业、汽车产业三大产业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主导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简委发〔xxxx〕xx号、xx号),规定了高端人才奖励政策;园区正规划启动x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招商中心。已出台《简阳市促进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对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许可证的航空航天企业以及经认定纳入国家工信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进行资金奖励。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出台简委发〔xxxx〕xx号创新创业政策,对创新创业企业总部予以启动资金、运营资金支持。出台了《简阳市培育企业上市五年计划(xxxx-xxxx)》,目前,我市有x户企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x户企业在“新三板”上市、x户企业在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五)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推进:

启动大地安置房二期、石盘食品医药产业园安置房二期、贾家中小企业园柏林二期安置还房工程建设,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启动并完成石盘(四海)食品医药产业园南北干道延长线、城南工业园华东次干道及贾家中小企业园纵x-A北延段、横x-B等项目的征地拆迁,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展土石方工程建设,开展了工业园区三期天禧次干道、石养路改建工程征地拆迁,正在启动已完征地拆迁的清表工作。启动了简阳工业集中区孵化园(研发中心及标准厂房)、专业楼宇及配套住房项目建设,目前已开展场平工作;加快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石盘污水处理建设方已倒排工期表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程建设,城南、贾家、平泉污水处理厂环评资料已送审待批复后开工建设。

启动了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东西大道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规划选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标准厂房已完成项目的选址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土地征收资金补偿工作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专业楼宇及展示中心已完成项目的选址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土地征收资金补偿工作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了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东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规划选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三、园区项目招引促建

园区现已引进x个重大项目,随着x长江汽车有限公司-x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仑石(x)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xx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x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x星空年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带一路”高通量宽带卫星产业基地(卫星特色小镇)项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简阳)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项目、x思威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ix.x智能自动化制造业系统”项目的逐步推进。确保了产业与工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实现园区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园区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园区、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目标。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好工业集中发展区载体、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建设孵化园标准厂房及研发大楼约xx.xx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xx.xxx亿元。新建专业楼宇及园区配套住房项目二处占地约xxx亩,建筑面积约xx万平米,建成后可容纳新型人才xxxx人,总投资开算约x亿元。目前已完成研发大楼、标准厂房、专业楼宇、园区配套住房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在园区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和行业重点建设区、充实和完善一批服务平台,面向产业,贴近企业,集聚资源,集成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如我委引进x格润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相关企业的能源需求“血中送碳。”

四、园区“二次开发”推进情况

已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和现有企业现状,启动对不符合园区现有产业规划的企业进行梯度转移,目前,已将蜀丰新能源、五雄建材、川空珍珠保温材料厂带到x,苍溪县、盐亭县到简阳进行了主动对接。按照“融资代建”模式,先后与川发展、荣盛兴城集团、x能投、华夏幸福等进行了洽谈,现已与川能投达成投资建设空天产业园的投资意向。获得“x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称号;被评为优秀的x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入x省“xxxxx”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获得“首批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严格落实园区“五位一体”管理制度,坚持走“优胜劣汰、好中选优、腾笼换鸟、产业转型、集中集约”发展新路子,全面梳理园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停产(半停产)企业、落后项目退出机制,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和低端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建立健全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五、特色亮点工作

(一)按照“开展学习、对标提升”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对标产业招商,在全国、x省、x市分别选择x-x个先进榜样标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对标考察学习,重点对标考察学习了x市东湖经济开发区、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工业园招商引资方面工作,并针对简阳市工业发展情况制定了形成了《简阳市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生态圈投资促进方案》、《简阳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投资促进方案》。

(二)通过新政策与投资促进方案的实施,园区在xxxx年进行精准招商,新引进五龙“年产xx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xGWh锂离子动力电池”、x星空年代“一带一路”高通量宽带卫星产业基地(卫星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亿元,占地约x.x万亩,其中,投资x-xx亿元项目x个,xx-xx亿元项目x个,xxx亿元以上项目x个,为简阳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链建设贡献力量。

(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园区”,强化园区环保管理工作,与环保行业专业机构对接,为园区“环保管家”服务。环保管家”为园区及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及行政许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从环保工程上为园区、企业提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从环保政策解读、环保问题咨询、解决方案、环境风险管控、污染物达标排放等“一条龙”式环保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稳定持续的达标,确保环保管理体系和环保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符合国家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降低环境风险,控制环保运行成本。“环保管家”的引入切实提升园区环保规划、环境监理、监测、信息和宣传教育和对入园企业的环保监督工作水平,建立起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环保管理运行机制。

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x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x市新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围绕简阳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xxxx”总体思路,以“一总三分”为全年工作指引,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上寻求我市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现将xxxx年工作计划及措施汇报如下。

一、加快拓区移业,赢得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空天产业园(东区)开发建设,确保起步区x平方公里的建设初具雏形;加快园区现存落后产能、不符合现阶段转移,实现产业分步按批转移。

工作措施:

(一)积极对接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快推进简阳空天产业园(东区)xx.x平方公里、一期xx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万古湖规划设计工作。

(二)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加大与部门、乡镇(街道)的对接协调,确保完成空天产业园(东区)起步区x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工作。

(三)深入对接川发展、川能投、荣盛集团,尽快与意向投资运行商实现签约,加快完善空天产业园(东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

(四)根据招商引资情况及产业发展需求,依法启动规划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区区域环境评价工作。

(五)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动态掌握园区现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经营不善、落后产能及不符合现阶段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制定产业转移计划,按进度推进,并加强与企业的前期沟通。

二、强化要素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温床

加快完善园区水电气视讯路等要素保障,推进项目的前期、招投标等相关工作,并启动项目建设。

工作措施:

(一)启动空天产业园(东区)重要道路路网、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包装和建设工作。

(二)推进航天科技产业园工业科技安置房、三绕连接线、航天xxx项目排污管网建设;

(三)平泉主干道延长线、平泉纵横次干道、平泉小龙溪河改道;贾家中小企业园东干道、横x-B延长线、纵x-C段;

(四)城南工业园海鑫北侧四条道路、石板河改道等项目。

三、着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发展集聚

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产业,招大引强,力争尽快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计划新引进企业xx个,协议引资xxx亿元,到位资金xx亿元,全年实现新引进重大项目x个(其中xx亿元项目、xx亿元项目、xx亿元项目各x个),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x亿元。重点瞄准世界xxx强,国内xxx强。

工作措施:

(一)巩固深化“一把手带头招商”“点对点上门招商”,强化产业生态圈招商、精准招商、就地招商和“互联网+”招商,同时深耕x、x、x等地区项目资源,密切关注大企业的投资意向,定向搜索信息,做到第一时间了解项目信息,第一时间落实招引措施,确保招商有效性。

(二)加强项目跟踪洽谈,对世界xxx强、中国xxx强、制造业xxx强企业和简阳现有主导产业建立台账,逐户开展对接,特别加强与x正道集团、x微普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新大地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沟通对接,力争洽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三)严格产业准入,园区主导产业为航空航天,入园企业固定投资额需大于或等于xxx万元/亩,建筑密度标准大于或等于xx%,产出指标应在亩均销售收入xxx万元以上、亩均税收xx万元以上。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环境排放指标全市统筹。

(四)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确定空天产业园意向投资商,推动孵化园和人才公寓等招商载体建设,同时完善简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圈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

四、完善服务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完善现代园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项目跟踪对接力度,按时保质完成简阳市“十大行动计划”中由我委牵头负责的工业类项目,实现开工率xxx%。

工作措施:

(一)提升企业服务质量,重点跟踪签约入园项目,依法依规协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入园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使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促成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在xxxx年“走企业、解难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现有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研判,做好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强化项目管理,扎实推进“十大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将项目工期逐一倒排,明确开工时间和形象进度,及时处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三个量化”、“六个一”标准,重点做好新签约入园项目的管理。

(三)抓好固投与统计,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到月,按照每月完成工业投资不少于xx亿元的进度,制定工作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月召开目标任务分析预警会,对工作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专项督察和跟踪问效,确保全面完成工业投资目标任务。

(四)及时兑现企业优惠政策,根据与企业签定协议的约定,兑现企业各项优惠政策。

篇3: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会议首先由副主编郝屹同志向各位编委汇报了编辑部近几年的工作,详尽的介绍了改版以后的杂志的发展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一年的工作设想和工作思路。杂志在改版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连续多年成为北大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来源期刊,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郝屹同志详细地分析了杂志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对策。最后他表示相信通过编委会的共同努力和编辑部全体同志的辛劳付出,杂志的工作一定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随后,各位编委针对 《工业技术经济》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天津财经大学李维安校长率先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杂志的发展,对于杂志限制区域性投稿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一定不要把本刊办成一个评职称的工具,而是要面向全国。针对定位问题,李校长认为杂志一定要定位准确,是侧重于经济学,还是侧重于管理学,一定有所侧重。此外他还强调,《工业技术经济》编辑部要想更快发展,就必须更多的加强对外联系,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多拜访专家,从而获得更前沿的信息,掌握更高端的理论,从而提升编辑部的知名度和杂志水平。创新方法研究会周元秘书长也赞同李校长的意见,他针对杂志未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他认为,杂志要想发展, 必须要有自已的特色,并且针对性地筛选稿件,根据核心期刊的侧重点来决定杂志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从审刊的专业角度对本刊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的建议, 他认为,《工业技术经济》这本杂志要将关键词聚焦在 “工业”、“技术”、“经济”三个词语上,他强调,中国的第三产业目前依然没有第二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大,依然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工业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已经发展到4. 0,中国的工业经济将要从2. 5发展到4. 0,我们的杂志应该针对这些进行专题研究,以期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黄泰岩校长在发言中对杂志的发展表示了肯定,他认为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科技期刊,同时还肯定杂志这几年所取得了成绩,他建议杂志要有更高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杂志必须要将自身做强。首先是每期稿件数量的下调,这样稿件会更精。第二,要聚焦热点,必须紧跟经济热点,针对稿件要选择性筛选当前经济热点优先刊登。

吉林大学陈维友教授也在会上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对杂志寄予了厚望。他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 《工业技术经济》来说,就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借着这次会议的精神,相信杂志会越办越好。 副主编纪玉山在会上说,期刊的质量一年年在稳步提高,但是依然还是存在改进的空间,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严格审稿制度,三审制要坚持,稿子质量要严格控制,降低查重率从而避免法律纠纷,同时还要进一步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所有工作都以确保期刊质量提高为前提开展工作。

毛健主编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对专家们表示了深深的感谢。他指出,编委的认真负责是杂志走到今天的前提,各位编委就是杂志的基石,会后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一定认真对待编委们提出的建议,全方位地提升杂志。在编委的帮助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把 《工业技术经济》打造成具有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精品期刊。

篇4: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据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消息:2011年上半年,我省船舶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造船完工量快速上升,手持订单有所增加,新承接船舶订单略有下降。

其中,在造船方面,2011年1~5月份,全省造船完工量149.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8.9 %;新承接船舶订单108.7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4%;到5月底止,手持船舶订单1053万载重吨,同比上升6.0 %。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5.9 %、6.0 %和 5.6 %,占世界市场份额2.4 %、4.0%和 2.4%。

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2011年1~5月,我省实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70.9%。现有海洋工程装制造企业已近10家。主要制造海洋平台三用工作船、多用途船、供应维护船、半潜船、环保船、自航助升式作业平台等海洋工程船舶及装备。广船国际、中船黄埔、航通船业、粤新造船、广机海事重工、深圳招商重工、珠海太平洋海洋工程等企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海洋工程制造企业。

本刊拜会新西兰、挪威驻广州领事馆

本刊记者:刘苗

8月9日上午,《广东造船》运营总监谢奇、记者刘苗一行拜会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与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新西兰贸易发展局商务官员陈莉嘉女士进行交流和沟通,陈莉嘉女士向本刊讲述了新西兰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总体态势,以及部分新西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案例,谢奇则代表本刊对新西兰企业来华发展表示欢迎,也期望本刊能为中新两国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

8月11日,《广东造船》运营总监谢奇、记者刘苗一行拜会挪威王国驻广州总领事安佩得和调研官员李菁楠。对于中挪两国的合作,安佩得表示:“去年挪威船东在中国订购74艘船,足以见证两国在船舶业的联系之紧密。据统计,平均每24小时就有3艘挪威的船只驶进中国的港口。双方就两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和合作展开了讨论,将一起携手致力于促进国际海事船舶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

陈莉嘉女士与安佩得总领事均表示将把《广东造船》杂志社作为一个中外企业交流的平台,带领国外的企业更好更深入的走进中国尤其是华南市场,同时也让中国的优秀企业走向世界!

龙穴造船23万载重吨矿砂船深受好评

特约通讯员:张伟娜(中船龙穴)

8月16日,龙穴造船公司为香港远航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艘23万载重吨矿砂船“OCEAN CHINA”交接船,香港远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桂四海在发表讲话时介绍,龙穴造船公司23万载重吨矿砂船建造水平和各项性能指标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深受船东、租船人的好评。此前,于6月份交付的首艘23万载重吨矿砂船“OCEAN WORLD”,已安全航行13,500多海里,各项指标、工况参数令人满意。

龙穴造船首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交付

特约通讯员:张伟娜(中船龙穴)

8月11日,龙穴造船公司建造的首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NORD AQUARIUS”(诺顿.宝瓶座)签字交船。82,000载重吨散货船是龙穴造船公司开发的又一型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适应全球干散货航运。这型船突出的特点是载重量大,在同等参数条件下,可载运货物最重,而且油耗也低,市场青睐度极高,是超巴拿马型散货船中最受热捧的船型。

“诺顿.宝瓶座”也是龙穴造船公司首艘PSPC标准实船。

“新红海”轮首航仪式在菠萝庙船厂隆重举行

特约通讯员:蓝冬(菠萝庙船厂)

8月6日上午,停靠在黄埔厂区东码头的“新红海”轮已经修复一新、整装待发。广东海电船务有限公司“新红海”轮的首航仪式在菠萝庙船厂东码头隆重举行,该船的修复共用了四十一天时间,于首航仪式当天下午2:30离开我厂码头,投入到正常营运。

菠萝庙船厂成功修复天王1号球鼻艏

特约通讯员:蓝冬(菠萝庙船厂)

“天王1号”轮 “球鼻艏”遭遇严重海损,急需修复。菠萝庙船厂根据现场的实际和工艺要求,对原来损坏的整个球鼻艏进行切割,整体吊下码头,并进行球鼻艏的分段制造,并安全运抵浮坞进行吊装合拢。经过15天的修复工作,顺利完成“球鼻艏”修理工程,通过KR的检验出厂。

广船国际48,000吨油船4号船开工

特约通讯员:彭永桂(广船国际)

8月10日上午,广船国际为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48,000吨成品油/原油船4号船在公司加工制造部内业课举行了开工仪式,中海发展驻厂组成员、船级社代表以及该船项目组有关人员参加了开工仪式。据悉,该船是广船国际与中船发展签订了8艘48,000吨系列油船开工的第三艘,合同交船期均在2012年。

广船国际48,000吨油轮9号船接单

特约通讯员:彭永桂(广船国际)

7月29日,广船国际与老客户华海石油运销有限公司时隔十年后,再度携手,在广州成功签订了一艘48,000吨成品油/原油轮建造合同。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景奇代表签署了船舶建造合同。

广航局挖泥船“浚海5”顺利进坞合拢

8月8日,广航局投资建造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顺利进坞合拢。船长131.3米,宽25.4米,挖泥吃水8.45米,最大舱容可达10,288立方米。

江龙顺利完成特殊水域5艘旅游客运船订单任务

特约通讯员:熊小萍(江龙船舶)

近日,珠海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度假区设计建造的五艘旅游客运船船完成建造,正待交付。

据介绍,22.3米旅游客运船服务于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度假区海水,江龙公司深入了解实地水况,对线形进行优化,船、机、桨最优配合。

中船黄埔 “海洋石油708”试航

特约通讯员:叶汉敏(中船黄埔)

8月8日,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708”号,开始了为期10天的海上试航。该船为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全长105米,垂线间长92.9米,型宽23.4米,型深9.6米,设计吃水7.4米,排水量约为7,500吨,最大航速14.5节,入级中国船级社和挪威船级社据悉,有望于8月底交付给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黄埔交付国内马力最大的环保工作船

特约通讯员:叶汉敏(中船黄埔)

8月8日,目前国内马力最大、功能最先进、装备最齐全、被誉为“海上溢油应急指挥中心”的环保工作船 ——“海洋石油255”号在黄埔造船长洲厂区交付。该型船建造数量为2艘,是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为湛江、深圳分公司配置,具有测试井液及污油水回收等功有的专用船舶,

江门将建华南船舶工业产业基地

8月12日,《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规划》,到2020年,江门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船舶工业产业基地。

出席本次评审会的包括: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任职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国家级船舶设计大师、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郁泉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宝山等专家参与了当天的专家评审,市领导黄悦胜、易中强。

广新海工交付58.7米海洋工程船“ATEF TIDE”

特约通讯员:伍凤萍(广新海工)

2011年6月30日下午,58.7米海洋工程船“阿提夫•泰德”号交船签字仪式在广新海事重工顺利举行。船东Tidewater、ABS船级社、广新海事重工领导等出席了仪式。

建峰索具有限公司提交《安全带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特约通讯员:张曼丽(建峰索具)

日前,建峰索具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将于2011年9月初,向广东省质监局提交《安全带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建峰索具是一家专业生产钢丝绳索具的公司,本次瞄准了安全带的广阔市场,有意向该领域挑战。据悉,一旦成功申请,安全带将会成为建峰索具在2011年的又一重大生产项目。

粤新造船69.9米锚拖供应船YX3137举行下水仪式

特约通讯员:李淑欣 区海媚(粤新造船)

8月13日上午10时,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为美国潮水公司建造的69.9米锚拖供应船YX3137举行下水仪式,潮水公司项目建造主管Andy Tunnah先生等船东代表、粤新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波先生等高层出席了仪式,该船于11点成功下水。该船由富阁船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加坡独资)设计,型长69.9米,型宽16.6米,型深7.2米,最大吃4.5米,可装载760立方米燃油,550立方米淡水,1,450立方米钻井水等,设计拖力达到100吨而设计航速达到13节。

粤新造船成功交付今年第6艘海工船

特约通讯员:李淑欣 区海媚(粤新造船)

篇5: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关于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工作总结及

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深入贯彻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坚持开发区“一区一主业”战略,创新机制,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截至11月,开发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亿元。预计到年底,完成固定资产28.6亿元。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措施

(一)开工促建

为使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开发区采取调度会、周督查、保姆式服务等多项措施推进促建项目进度,切实促进储备项目向实物工作量转化。逐步完善滞后项目前期手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了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深入服务,促进华茂“东方米兰”A区等多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二)全方位梳理包装项目

一是加强与工科信局、统计局、发改局等部门的沟通协-1-

调,及时掌握园区内企业备案、技改项目完成情况,做好项目入库准备;二是加大与园区内各企业的沟通力度,针对部分企业存在有技改意愿或已完成技改投资,但尚未备案的情况,我部将加大与各企业沟通对接力度,确保投资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三)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顺利建设创造条件

全力做好开发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保障工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为加大拆迁力度,开发区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十余只拆迁组,积极配合 镇、镇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向群众宣传解释工作方针和政策,共完成余亩的拆迁任务,为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保证了建设用地;二是加大对在建企业的水、电、气、路等施工必备要素的保障力度。开发区派专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水、电、路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协调供水、供电等经营单位,从领导到办事人员都齐心协力地支持项目建设,切实优先保障了项目建设需要。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在加快工业发展,加大工业企业投资的同时,还加大了对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结合开发区规划情况,对开发区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修建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南部新城基础设施、三环路等项目,有力的改善了开发区的硬件环境,塑造了开发区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开发

区下步招商工作,特别是为“招商选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拆迁效率较低

从要素供给来看,土地供应不足仍然是制约项目建设的短板。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给镇、镇在开发区范围内的拆迁任务是5000亩,经多方努力,完成拆迁任务1000余亩,导致了一些重大项目如。。等未能按期落地建设,没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申报时间过于集中

9-10月新申报入库的9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有5个是上半年开工建设的,申请入库时间有所延迟,导致下半年统计数据高速增长。1-7月,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7亿元,截至11月完成28亿元,平均每个月完成投资5亿元。

由于申报入库时间滞后,还导致了个别在建或完工项目如等未能入库。市统计局出台了新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入库标准,规定了申报入库条件必须为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申报资料中必须包括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施工现场图片等,上述项目达不到新的入库条件。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储备项目的深度和厚度。预计2012年,已经进入市固定资产统计库的开发区项目尚有15亿元的投

资空间。为保持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开发区将加大项目的梳理收集力度,立足“一重一轻”产业包装项目,根据塑胶、家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着眼塑胶高端产业,在童装、休闲服装制造和家纺项目上包装引进储备一批项目,加大储备项目的深度和厚度,促进项目转化实施,确保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投入的持续性。

(二)加大拆迁力度,保障项目用地。一是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拆迁政策。如组织宣传车,贴标语,发小册子,召开会议等;二是各拆迁小组要相互沟通,借鉴拆迁过程中成功经验,避免遇到的问题,提升拆迁效率,为下一步的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三)加大跟踪力度,抓好入库项目统计工作。加大对开工促建项目跟踪调查力度,对申报固定资产入库条件已经成熟的项目要及时申报入库。对部分目前未能到达统计入库条件的项目,要增添措施、向上沟通,确保数据应统尽统。

篇6: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十二五开篇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打造实力三厂,彰显活力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起步年。

2011年全镇工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按照“抓发展,保稳定,求突破,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打造辅城经济作为出发点,突出税源经济和规模经济建设,放亮优势,“畅”出精彩,努力将三厂建成海门城市东城区,开发园区延伸区,规模企业集聚区,沿江开发实践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先创优示范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0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利税亿元,同比增长%,3、力争实现工业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万度,合同利用外资超过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亿元。市外民资突破 亿元。完成专利数突破件。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位列全市前茅。

作为全市的工业强镇,工业线在树立“全面争一流,全部进先进”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名次全面前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并且在单项竞赛第一名的竞争中实现保一争三,即确保实现至少一项第一(科技创新),力争三项(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

(一)前瞻定位,科学发展,力促发展思路大开放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工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借助开发区的扩容和海门江海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我镇的发展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当前我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一是区位优势。我镇是海门沿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临江新区联结点及及延伸的必然所在。二是交通优势。主镇区在环城线之内,苏336线横贯而过,即将开建的宁启铁路也在我镇境内。三是良好的发展趋势。紧靠我镇的经济开发区集聚着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建成和人口的集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我镇的迅速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就目前看,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已明显增多,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周边迅猛的发展势头,都将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三厂的定位与发展应该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融入开发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着力于产业的提升;重点导向上要向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倾斜,主动丰富并对接开发区产业建设,努力成为开发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镇域经济与开发区融成一体。

因此,在思维上,我们不能仅将思维停留在镇级经济上,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站在沿江开发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与开发区和临江新区错位发展,和谐发展。

(二)狠抓龙头,突出重点,加速规模经济大扩容

“中兴兴,则三厂兴”已成为全镇工业发展的一大依靠,同时这也说明了我镇工业经济存在的弊端,仅靠中兴装备一家龙头独舞,已很难单独地支撑起全镇的整体发展,只有群龙共舞才能发出更为绚

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放在战略位置,一要支持现有基础条件好、规模扩张快、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如海迪化工、大力神钢绳、新锦江印染等大公司,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入“中字头”、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入驻,着力培育新的龙头,2010年力争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继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恒荣机泵厂、西马特机器公司、维柏思特衬布等,打造多个国内的“单打冠军”,促使他们向第一集团靠拢。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全镇的规模企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规模经济第一强镇的目标。四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尤其在对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供应上,将向对全镇经济贡献大、创税能力强、利用现有资源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上。同时加大对新兴税源的引进和培植工作。

(三)铸强载体,突破瓶颈,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目前,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日渐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是各地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利用现有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规范;二是“腾笼换鸟”,对园区内入驻企业进行清仓摸底,对不能按期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的企业,限期撤离,收回土地使用权,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借梯上屋”,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可以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好盘活文章,那么就可把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多形式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增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重点吸引一批企业在我镇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采购中心;加强与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我镇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抓住浙资、沪资北上的机会,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狠抓以企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项目;加强重点产业分析,围绕我区重点产业中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策划包装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全镇工业发展后劲,加强协调服务,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项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四)专业招商,个性服务,加快招商效果大提升

随着土地指标及银根的不断松缩以及各地省市级园区发展的日趋规范和壮大,乡镇一级招商引资的功能呈逐步弱化之势,乡镇招商引资出现了信息采集量小,项目无地可放,基础设施无钱建设,产业限制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劣势,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及特点,尤其应利用好东城优势和沿江优势,针对海门“腹地”产业具有向城区集聚,向沿江集聚的特点和愿望,逐步效仿城市经济发

展模式,开始打造“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及“飞地经济”,2011年三厂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要有所突破。二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效率。除参与各类型的招商会外,积极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专项招商会,转变招商思路,尝试“企业搭台,政府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即利用本地区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联络,积极争取在本地开展行业性会议与活动,这对于招商引资必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与鼓励企业再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切实发展壮大本地的“草根经济”。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效率。新成立的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将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投资者决定在三厂镇干,一切手续由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办,只要项目开了工,全程服务到始终,企业入驻后,负责为企业申报、注册、统计等等。

(五)科技兴企,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大升级

在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2011年,我们要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技术落后、污染较重、能耗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联合。尝试建立起全市首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和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为企业申请和争取各项贴息和补助资金,从而切实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精心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区域

品牌,大力提升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进实现我镇工业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

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认真布置安排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六)强化预警,优化环境,确保经济建设大和谐。

发展至上,稳定为先。作为百年老镇,三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全镇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也是各类矛盾的高度爆发期,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1年,我们要加强与重点企业及各部门单位的联系,理顺和完善工作网络,细化对辖区内的企业评估分析,并通过快速的信息回馈管道,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运营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篇7: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一,坚决完成各项指标。工业口的各项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固定资产投资、招商选资规模、出口创汇、节能减排,在保证坚决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创先争优,争取在各乡镇中取得好的名次。

二,抓好招商选资工作。招商选资工作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是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工作中要紧密依托明水经济开发区和化工工业园两个平台优势,重点选择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的企业落户。现阶段在谈的重点项目有5个,分别是晨煜电子材料、台联数控机床加工、济南卡夫乐化工有限公司涂料树脂项目、济南宏利纤维厂涤纶纤维项目、烟台中鲁远洋食品有限公司海产冷藏加工项目,今后工作中全力推进这五个项目的洽谈落实,盯上靠上做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签约。

三,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项目建设方面,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全力抓好明希化工有限公司早日投产达效;扩大佳新清洁燃料有限公司税收范围;推进蜜蜂铅笔厂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纳税。全力抓好化工园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项目落地环境,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引进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依托化工工业园内大企业集团优势,为企业做好服务,搞好关系,扩大税收范围,培植新税源。

四,做好安全生产及工会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方面:首先是服从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

篇8: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2011年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生产增速平稳较快, 总量规模快速扩张。全省规模以上

工业完成增加值8565.6亿元, 同比净增2428亿元, 增长20.5%。一季度增长21.3%, 二、三、四季度小幅适度回调, 分别增长20.7%、20.7%、20.4%, 全年呈现高位稳行走势, 累计增速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二位。

单月增速保持在18%~21.6%之间, 比2010年波动幅度收窄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处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见图1) 。单月增加值持续扩大, 3月超过600亿元, 6月跨上700亿元台阶, 11月突破800亿元, 12月创886亿元的新高, 月均增加值突破700亿元, 比上年月均值高出200亿元以上。工业总量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3.7%, 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 (见图2) 。

2、工业产销衔接平稳, 重点产品增势较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同步较快增长, 实现产值26945亿元, 增长36.6%, 快于全国8.8个百分点;销售产值2.62亿元, 增长36.4%。工业品产销率97.4%, 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内销稳步增长的同时, 出口高速增长。全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99亿元, 增长52.6%, 增速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全省重点监测的470种产品中, 406种产量保持增长, 其中白酒、服装、中成药、电缆、船舶等108种产量增长30%以上, 计算机、磷酸二铵、冷轧薄板、无纺布等41种产量成倍增长。汽车产量174.3万辆, 稳居全国前列。化肥产量1018万吨, 增长27.7%, 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钢材产量3594万辆, 水泥产量9343万吨, 分别增长24.1%、10.3%, 产量居全国第六、第八位 (见表1) 。

3、工业利税增长较快,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2011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35亿元, 增长35.3%, 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650.3亿元, 增长25.1%, 其中利润1497.4亿元, 增长29.3%, 增幅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月度利润除3月外均保持在100亿元以上, 6月达到134.2亿元, 11月达到148.9亿元, 12月再创254.7亿元历史新高 (见图3) 。17个市州除武汉外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12个增速超过40%。其中, 仙桃、随州、咸宁、林区利润成倍增长, 潜江、天门、鄂州、孝感、利润增速超过60%, 荆门、恩施、黄冈、荆州增速超过40%。武汉利润351.5亿元, 占全省工业利润的23.5%;宜昌利润235.3亿元, 增长13.9%;十堰、襄阳利润182.8、139.7亿元, 增长24%、25.2%。

4、支柱产业快速壮大, 工业结构持续改善。

千亿元产业规模扩张较快, 继汽车产业之后, 食品、石化、钢铁产业营业收入均突破3000亿元, 机械产业超过2000亿元, 电子信息、纺织产业超过1800亿元, 建材产业超过千亿元 (见表2) 。初步统计, 全省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25家, 其中东风公司、武钢集团营业收入过2000亿元。轻工业消费类产业提速, 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5.5%、18.3%, 比重由2010年的29.8:70.2调整为31.8:68.2。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分别增长25.9%、20.1%、20.6%, 三大制造业结构调整为32.2:36.3:31.5, 消费品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4.2%,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完成增加值2325.9亿元, 增长23.4%。产品更新步伐加快, 产品附加值提升, 全省工业增加值率31.8%,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全省50家列入淘汰落后企业全部关停, 六大高载能产业增长16.9%, 低于全省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

5、区域工业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拉动作用明显。

全省17个市州除林区外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5个市州工业增速超过20%, 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增长26.8%、26.6%, 增速居全省前二位;咸宁 (26.3%) 、荆门 (26.2%) 、天门 (26.1%) 增速超过26%。武汉工业增加值达到2458亿元, 占全省比重为28.7%;宜昌、襄阳工业增加值均首度突破千亿元, 分别为1100、1035亿元, 成为全省工业重要增长极。黄石、荆门增加值超过400亿元。武汉城市圈工业增加值增长19.4%, 规模占全省工业的5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增加值增长24.2%, 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 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继续强劲增长, 1—11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0.1%、41.5%, 增速分别高于全省9.7、1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0亿元, 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50%。

6、技改投入力度加大, 工业投资增长加快。

2011年, 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99亿元, 增长40.4%, 增速同比加快17.7个百分点。其中, 全省技术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0亿元, 达到2067亿元, 增长30.1%。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43.8%, 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武汉完成工业投资1202亿元, 增长40.5%,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宜昌、襄阳工业投资649、641亿元, 增长27%、43%, 增长较快的还有随州 (88%) 、天门 (71%) 、咸宁 (54%) 、荆州 (53%) 、黄石 (51%) 。全省制造业完成投资4759亿元, 增长47.7%, 其中食品、汽车、钢铁、化工、建材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5%、28%、58%、41%、51%。

单位:亿元, %

7、电力需求稳定增长, 煤电保供有力有序。

面对三季连旱、水电欠发、煤价高涨等不利局面, 在全国大范围限电情况下, 全省保障电力正常供应。全省发电量2101亿千瓦时, 增长4.2%, 其中火电933亿千瓦时, 增长22.1%;火电机组平均利用5049小时, 同比增加543小时。全年全社会用电1451亿千瓦时, 增长9%, 其中工业用电量1046亿千瓦时, 增长8.6%, 占全社会用电的72.1%。全年调运电煤4306万吨, 同比增长23.6%, 其中铁路调运量2692.32万吨, 占62.54%, “下江煤”、“海进江煤”调运量突破1000万吨。截至2011年底,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314万千瓦, 同比增加408万千瓦, 电力保供能力继续增强。其中, 水电3386万千瓦, 占全省装机容量的63.7%;火电1917万千瓦, 占全省装机容量的36.1%。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全省39大类行业中, 除石油开采外增加值均实现增长, 26个增长20%以上;35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22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40%。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增速有所放缓, 消费品工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实力增强。

1、汽车行业步入平稳增长。

汽车行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175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22.3%回落至14.6%。实现利润375.9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23.5%回落至8.1%;税金142.6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43.3%回落至13.1%。汽车产量174.3万辆, 增长1.6%。其中, 轿车产量增长1.1%, 越野车、客车、载货车分别增长11.6%、9.2%、8.7%。神龙公司、东汽股份、东风渝安、东风本田汽车产量分别为40.6万辆、32.3万辆、33.4万辆、25.4万辆。

2、食品行业高位增长。

近几年来, 食品行业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增长波动性小、稳定性强、景气周期长, 成为行业中的最大亮点。全年行业增加值跨越千亿元台阶, 达到1076亿元, 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达到3521.9亿元, 产业规模超过钢铁、石化, 成为全省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32%、72.7%, 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7.9%、24.1%, 均居各行业之首;实现税金93.2亿元, 增长47.2%。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4%、35%、29.4%;农副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达到2248.7亿元, 增长62.9%;稻花香集团营业收入达118.9亿元, 成为全省首家百亿食品企业。全省酒、茶、面、油等多个子行业增长较快, 大米、植物油、方便面、精制茶产量均增长30%以上。

3、钢铁产业增速放缓。

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影响, 钢材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三季度后钢价逐渐下滑。12月末, 武钢、鄂钢钢材出厂均价分别为4600、4250元/吨, 比上年末分别下滑100、400元/吨。受此影响, 鄂钢全厂减产20%以上, 宏泰、吴城等部分小钢厂停产限产。在新投产项目拉动下, 全省钢材产量3594万吨, 增长24.1%, 其中三峡全通钢材产量468万吨, 增长2倍。行业完成增加值653.3亿元, 增速由一季度的18.2%回落至14.3%。实现利润98.8亿元, 增长75.9%;税金65.3亿元, 增幅由一季度的18.1%回落至2.8%。

4、石化行业效益回落。

原油价格高位震荡, 石油加工业亏损加剧, 导致石化行业效益明显回落, 但在化工行业支撑带动下全行业仍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933亿元, 增长16.6%。其中, 化工行业增长24.7%, 石油加工、橡胶行业增长11.5%、4%。实现利润85.9亿元, 增长6.7%, 增速同比放缓55.2个百分点;税金175亿元, 增长8%, 增速同比放缓15个百分点。化工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达到2078亿元, 增长49.3%,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52.8%、24.5%。石油加工业净亏损26.6亿元, 税金下降7.6%。全省化肥产量1018万吨, 增长27.7%;农药21.2万吨, 增长30%。原油加工量1004万吨, 同比持平。

5、机械行业增长较快。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省内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 机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965.3亿元, 增长22.8%, 占全省工业的11.3%, 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2.6亿元, 增长33.1%;税金61.1亿元, 增长21.4%。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5%、31.2%、18.3%、23.6%。化工设备、工业锅炉、发电设备产量分别增长92.1%、83.4%、19.3%。船舶产量223.2万载重吨, 增长31%。

6、电子信息产业提速。

电子企业克服外部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 行业增速持续回升。全年完成增加值543亿元, 增长30.4%, 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6.6亿元, 增长21.9%;税金44.8亿元, 增长27.8%。计算机产量825万台, 增长336%;显示器产量1506万台, 增长7.3%。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富士康实现产值307亿元, 增长92%;天马微电子、新芯国际、南玻多晶硅产值分别增长6.5倍、70%、94%。多普达、波导等重点企业停产限产, 手机产量下降26%。

7、纺织行业逆势前行。

纺织企业克服成本上升、棉价震荡、外需下滑等困难,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行业在不利形势下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546.8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14.3%逐渐回升至22.8%。其中, 服装业增长33.9%, 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4.4%;纺织、化纤业分别增长18.8%、27.9%。行业实现利润86.5亿元, 增长76.6%;税金51.7亿元, 增长35.3%。其中纺织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达到1252.4亿元, 增长51.8%;服装业利润增长86.2%。全省布、纱产量分别增长52%、26.1%, 服装产量增长57%。

8、建材行业增势强劲。

受益于水泥价格上涨、产能持续释放, 以及石材、瓷砖、平板玻璃等子行业拉动, 建材行业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增加值474.1亿元, 增长31.7%。实现利润101.8亿元, 增长101.3%;税金52.2亿元, 增长53.9%。全省水泥产量9343万吨, 增长10.3%, 增速由一季度的22.3%放缓至12.9%。瓷砖、石材、平板玻璃、混凝土产量分别增长88%、72%、47%、55%。

9、烟草行业质效提升。

武烟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高档烟比重持续提高, 在有限的产品增量中实现效益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37.1亿元, 增长15.6%。实现利润27.7亿元, 增长46.9%;税金259亿元, 增长22.3%, 占全省工业税金的22.5%, 行业营业收入利税率达到75.2%,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1 0、医药行业增势平稳。

在国家新医改政策刺激下, 市场需求和生产销售稳步扩大, 医药企业克服中药材、原料药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 行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增加值175.8亿元, 增长21.4%。实现营业收入514.5亿元, 增长31.9%;利润43.8亿元, 增长27.1%;税金20.7亿元, 增长18.5%, 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8.51%, 同比提高0.52个百分点。中成药产量20.8万吨, 增长38%;化学药品产量8.4万吨, 增长57.5%。

三、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购进价分别上涨6.5%、11.5%, 价格“剪刀差”5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 两种价格“高进低出”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二是融资成本上升。随着利率不断上调,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及相关费用上浮30%~60%以上, 与贷款相关的财务支出“水涨船高”, 全省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分别增长31%、31.7%。三是用电成本增加。湖北省工业用电价格在6月1日、12月1日分别上调2.5分/度、3.3分/度, 两次涨价导致全省工业企业每月增加成本4亿元以上。四是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省内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两成以上, 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利润增幅呈逐月走低态势, 四季度虽出现回升, 但仍低于年初54.5%和一季度34.3%的增幅。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大中型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全年实现利润904.5亿元, 增长11.7%, 低于全省增速17.6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利润率由上年的6.2%降至5.6%。

2、行业和企业分化较为明显。

从行业看, 上年行业整体回升、普遍向好的局面发生变化, 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 竞争性的汽车、钢铁、石化行业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汽车行业从上年增速快于全省12.3个百分点, 转变为低于全省5.9个百分点, 影响全省工业减速2.2个百分点;钢铁、化工行业也明显减速, 石油加工业和火电行业亏损严重。从企业看,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趋紧, 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大,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8.6%, 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17.6亿元, 同比增长94.5%, 高于全国26.9个百分点, 创2008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增幅。三季度以来, 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下挫, 原材料工业步入调整期,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经营或减产停产状态。受此影响, 十堰增速由上年的39.2%回落至10.1%;武汉增长16%, 增速低于全省工业4.2个百分点。

3、生产要素制约矛盾突出。

一是煤电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湖北省电煤主要靠外省调入, 传统省份煤源供给不足, 加之铁路运力限制, 煤电供应紧平衡逐步成为常态, 特别逢迎度冬期间保供压力较大。二是企业资金异常紧张。央行实行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 企业资金普通短缺, 回笼时间长、手续多、难度大, 回款中承兑汇票占比高、贴现费率高。三是用工结构性短缺。各地普遍反映熟练工、技术工尤为紧缺, 部分重点企业出现中高级技工稀缺难求的局面。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总体来看, 2011年湖北工业经济延续“十一五”以来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总量持续扩张, 增长趋于稳定, 产业升级和内需型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初显。综合分析湖北省工业发展所处阶段、内在动力和各地发展势头, 2012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局面仍然可期。

1、增长活力的持续性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 湖北省工业发展明显提速, 总量规模快速扩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年首度突破千亿, 2005年达到2007亿元;2008年达到3842亿元;2009年达到4742亿元, 当年净增900亿元;2010年达到6136亿元, 当年连续跨越5000、6000亿台阶;2011年达到8565亿元, 当年净增2429.1亿元, 增量比2006年全年总量还高出125.6亿元, 实现从6000亿向8000亿跨越, 2012年将跻身“万亿工业俱乐部”, 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逐渐形成。从工业地位看,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3.7%, 较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 工业主导型特征明显, 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撑。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1∶50.1∶36.8, 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 较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二、三、一”阶段性特征, 工业经济在这一阶段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 工业扩张和第二产业主导的格局还将进一步强化。但要看到, 湖北工业产值虽稳居全国第十一位、中部第二位, 但规模不及江苏、广东、山东的1/3和浙江、河南的60%, 与湖南的领先优势仅相差700亿元。因此, 湖北要继续实施工业兴省战略, 全面落实“两计划一工程”, 即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着力打造一批百亿和千亿级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 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使工业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主导支撑。

2、高位运行的稳定性增强。

从经济运行轨迹看, 2004年以来湖北工业步入快速上升通道, 除2005年外增速均高于20%,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度打断工业增长曲线, 但当年增速仍超过20%, 随后连续28个月保持在20%以上。2011年, 全省工业继续保持在20.4%~21.7%的高位平台稳健运行, 当月增速维持在18%~21.6%的增长区间, 工业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从发展趋势看, 全省工业经济仍处于增长周期的景气阶段。但需要关注的是,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较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续影响逐步显现, 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市场预期不足并存,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与通胀压力并存, 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加。加之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 全省工业经济逐渐由高位运行转向平稳较快增长。因此, 湖北需要把保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向, 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预控, 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防止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同时, 要下大力气搞好煤电运保障供应, 抓紧建立煤电保供长效机制, 加大资金、用工等要素协调力度, 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内需型产业的带动性增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入提速的新阶段, 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为主向“住、行”为主升级, 有力促进了汽车、房地产和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轻工产业加快发展, 同时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等提供中间产品或设备的产业获得较快发展。近年来, 全省汽车、钢铁、建材及轻工消费类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内需型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保持30%左右的强劲发展势头, 消费品工业比重提高到32.2%并超过原材料工业, 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增长。2011年, 湖北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 意味着全省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居民消费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 消费品工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产业转型升级和装备国产化步伐加快, 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有望大展身手。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 原材料工业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湖北地处国家经济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 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 继续把内需型产业尤其是消费类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研究制订完善发展规划,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支持汽车、机械制造以及消费类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医药等消费品工业加快发展。

4、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近年来, 随着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等战略的实施, 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区域协调发展、市州竞相追赶、县域争先进位的新格局。近两年, 武汉全面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 发展后劲增强, 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鄂西圈”工业增长明显加快, 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 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发展势头强劲, 2011年两市工业已占据全省1/4的份额, 成为两个新的增长极。荆门、黄石、十堰、孝感等市规模实力日渐增强, 对全省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此外, 县域工业持续强劲发展, 不仅夯实了湖北工业基础, 更有力促进了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块头较小的市州工业提速。但要看到, 全省工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仍较突出, 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少数大城市带动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因此, 武汉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 进一步明确各地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研究更加具体的区域经济政策, 将“两圈一带”战略细化落实到市州、产业和项目上, 不断优化全省工业布局结构, 支持各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产业积聚集约发展。同时, 要抓紧研究出台工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并纳入地方干部实绩考核体系, 实行月度通报、季度排序、年度考核制度, 进一步在全省上下营造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

5、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性增强。

上一篇:任副科级干部考察材料下一篇:闽宁协作(台隆)对口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