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2024-04-24

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精选14篇)

篇1: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坚持在全国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不断推动我国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这就确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工会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肩负着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等重要任务。工会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进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培养职工的自主创新精神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相应的或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因此塑造职工的自主创新精神对于激发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斗志和决心,投身于自主创新的实践,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中坚持鼓励职工创新,是工会履行建设职能,是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这必将推动企业进

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实现经济新跨越。因此,工会要提高对开展各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创新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作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入开展。

二、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工人队伍的自主创新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意义。工会应着力培养提高职工自主创新的素质。在自动化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需要的早不是只知道简单劳动的“苦力”,而是“知识型蓝领”。为此,我司工会充分整合社会、总工会以及集团各类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知识型人才。同时,还围绕主要、关键职业(工种),干学结合、学练结合、练比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为职工搭建广阔的技能提升平台。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活动的宣传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关键影响,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司工会和基层工会采取多种形式诠释了活动的内涵,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各项创新活动的意义;围绕培育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评选“创新能手”、“工人先锋号”和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举办职工技术成果展,大力培养、选树、表彰和宣传创新人才,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促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良好风尚在企业的形成,激励广大

职工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实践中来。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大舞台作用公司工会创新工作,根据各分会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坚持以工会为指导、分会为单位、竞赛活动为载体,同时抓住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其中包括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以及独具特色的活动,为广大职工构筑了展现智慧、才华的舞台。所以工会要发动职工群众立足本职,找漏洞,出点子,想办法,为加快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进行技术改进。

五、建立和完善各项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为褒奖职工的创新成果,保持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公司工会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激励机制,主动会同集省市总工会、集团工会等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研究和制定表彰、奖励办法,悬选树一批劳模、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将职工的创新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载入工厂的史册,增强了职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会将汇编的书籍下发到各分会,使班组和职工之间起到借鉴学习、成果共享、相互促进和提高的作用。举办职工科技成果展览会,从公司的创新项目中,选择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展示,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活动、奖励、晋升等方面逐步形成完善的机制体系,使职工清楚认识到创新成果不仅给企业带来效益,也能为自己带来机遇,这就无形中给职工灌输了创新的重要性,让职工在日常生产中无时无刻都有创新的意识。

实践证明:公司工会通过建立健全员工自主创新组织体系,优化活动流程,完善活动标准和规章制度,打造创新活动的软硬环境,为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展现自身价值搭建了一个宽广平台,拓宽了员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渠道,实现了活动的大众化和全员参与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总之,工会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加快职工的知识化进程,培养造就出大量的技能型、专家型职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本职,自主创新,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贡献。

篇2: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央视报道,10月13日至14日,温家宝在出席第110届广交会开幕式期间,就经济形势尤其是当前外贸企业情况进行调研。

在13日晚的座谈会上,温家宝听取了9位企业和协会负责人的发言后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应对工作准备得充分一些,努力保持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温家宝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贸易应当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这三个支柱开展工作。稳增长,就是要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及时妥善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我们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但外贸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国际市场份额不能轻易放弃。调结构,就是要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平衡,就是既重视出口,也重视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强调“促平衡”,不是要压出口,而是主要靠扩大进口,不是限制利用外资,而是主要靠扩大对外投资来实现。

篇3: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一、学什么———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是“会学”的前提。一篇经典的文章,可学的内容很多,但这篇文章一旦被编入课本,就已经附加了编者对文章的理解和价值取舍。学生在学习时,只要把握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那么编者的意图在哪儿呢?在单元导读里,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里,在课文中的学习提示里(泡泡),在精读课后的思考题里。到了第三学段,又加了“回顾·拓展”。这一切便构成了助学系统,如表1-1所示。

教师充分运用助学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片段:

师:这个学期,我们结识了作者笔下的不少人物,有顾全大局的蔺相如,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有在长征路上舍己为人的老班长。这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呢?

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生:环境烘托。

师: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有很多。我们即将走近第七单元的学习,这也是一组写人的文章,请大家认真阅读“单元导读”和“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找一找我们学习本组课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师出示PPT)

单元导读

在本组课文中,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回顾·拓展(交流平台)

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你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心得?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生: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人物?

生:与同学交流一下这些人物的特点,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读懂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生:我们还要学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师:第七单元安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请你们通读课文,再根据精读课后思考题和略读课前连接语确定每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如下是学生的反馈作业:

《人物描写一组》:(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虽然课文中渗透的知识点互有联系,但是各有侧重,学生基于单元内在的助学系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互助探讨,对学习任务进行了归纳、梳理。教师可以提早规划形成策略意识,有目的地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二、怎样学———掌握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学习方法很重要。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找规律、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建立知识架构,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建构起正确的思维体系、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体系。

对学习而言,解词有解词方法,析句有析句方法,读段有读段方法,释篇有释篇方法。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对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支架。比如读段方法,我针对不同类型的段落,探索了四种不同的支架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读段,如表1-2所示。

学生借助支架,由浅入深,由仿到创,最终能够娴熟运用学法。有了学法,教师还应让学生展开渐进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认知、实践到迁移的学习过程。于是我又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特征,把学习内容结构化,推进学习层层深入,使学的路径更加清晰明了。如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对举表达形式的教学:

1.学习第3自然段中的第1句话,通过比较“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感知一大一小,一闹一静,相互衬托,相互对照,字数相近,结构相似的句式叫对举。

2.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的第2~3句,找一找对举的词句,试着读一读,深化对对举的理解。

3.独立阅读第4自然段,把描写圆明园珍藏的历史文物的句子改成对举的形式。

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过程活动化,思维过程可视化,引领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内容到形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

三、学得怎样———评判学习效果

会不会评判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会学”的标志。我制订了一个衡量是否“会学”的梯级评价指标即量规,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的达成度。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梯级评价指标(量规):

一级指标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徽“”罢”等4个生字,正确书写“澈“”港“”壶”等11个生字。(2)理解“境界”“罢了”等8个词语。(3)知道本文体裁,知道课文讲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

二级指标

(1)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用4分钟时间读完全文。(2)理解课题意思,知道课题的作用。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忘我”等词语的意思。(3)会复述课文内容。

三级指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用3分钟读完全文。(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句“鱼游到了心里”“鱼游到了纸上”。(3)在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清楚课文是按照由陌生到熟悉的顺序写的。

四级指标

在“三级”的基础上,知道通过外貌、动作、神态刻画青年人“特别、骄傲、令人敬佩”的形象。

五级指标

(1)背诵集中描写画鱼的句子。(2)根据文字读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画风。说说这部分用上联想的好处。(3)说说课文值得欣赏的地方,模仿文章的表达特色写一个人。(4)与《全神贯注》作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

篇4: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一、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意义重大

(一)发展“高精尖”产业是国际产业竞争的大势所趋

世界范围内,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制造业已经进入到创新发展时代。北京的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但与全球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缺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工业产出效率偏低。北京必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再造的历史机遇,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的巨大的科研优势,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发展“高精尖”产业,提升北京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高精尖”产业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实现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实现从生产要素主导发展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2025》对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北京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支撑作用。一是要落实两化融合战略,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强化智能制造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支撑作用。二是要围绕产业链分工协作,发挥创新引领功能,提高制造关键环节和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三是要立足于基础工艺科研能力,助推工业强基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北京必须抓住《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三)发展“高精尖”产业是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北京发挥创新资源优势,突出引领发展和错位发展。这不仅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京津冀三地产业的协同发展,应立足于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北京的制造业要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要“去制造化”而不是“去制造业”,要体现发挥创新驱动、辐射引领功能的差异化定位、错位化发展的思路。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求加快优化调整制造业存量,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强化制造业的创新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要求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系统优化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北京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崛起的核心引擎,发展“高精尖”产业是北京在区域经济中重新定位的必然选择。

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成效初显

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以来,北京始终立足于“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积极主动放弃求大求全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聚焦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打造“高精尖”产业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统筹考虑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紧扣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立足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为落脚点,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支撑面,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方向,紧紧围绕实现从“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战略转型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北京行动纲要》,全面清晰地描绘了北京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北京行动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三四五八”战略计划,即有序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关停淘汰、疏解转移和改造升级,实现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的“三转调整”,再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全面强化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四维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聚焦发展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和名优民生“五类产品”,构建“高、新、轻、智、特”产品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八个专项”,培育新竞争优势。

(二)坚持分类引导,加快推进北京存量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立足于“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分类引导北京制造业转型发展,通过关停淘汰、疏解转移和改造升级等方式,推动北京存量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重构产业价值链,释放产业创造力,提升创新驱动力。一是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转换产业发展领域。通过系统摸底全市制造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实施《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以下简称“淘汰目录”),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利用腾退空间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转换配置“高精尖”产业领域的新兴企业和重点项目。2013—2015年,累计关停1006家一般制造企业和污染企业。二是疏解转移一般企业,转换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城六区现有工业企业有梯度地向远郊区和津冀地区疏解转移,继续保留的高端制造业企业逐步向远郊区聚集,引导在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向津冀地区布局,统筹打造京津冀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三是改造升级优势企业,转换产业发展动力。对接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围绕优势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对优势企业组织实施一批机器换人、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项目,改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利于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制度环境

发展“高精尖”产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应放在营造有利于“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上。一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间,市经信委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个大项和3个子项,将5项非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行政服务事项,取消和调整事项的比例达到37%。二是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制定实施“淘汰目录”,为“高精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制定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下简称“禁限目录”),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修订。通过实施“禁限目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5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审批项目563项,同比减少117个,降幅17.2%,产业投资项目呈现出价值高端化、体量轻型化、生产清洁化的特征。三是发挥产业基金的扶持作用。2015年,市经信委与市财政局改变了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共同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并完成母基金和首批11支子基金的设立,分别从股权投资、并购投资、债权投资三方面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快出台配套文件,全面落实《北京行动纲要》

制定转移疏解行业指导目录和技术改造指导目录,与“淘汰目录”一起,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高精尖”产品目录及项目优选线标准,引导企业发展“高精尖”产品。按照实施一个专项、打造一个生态、主导一个产业的要求,制定“八个专项”的实施要点。

(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严格执行“淘汰目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改造,通过疏解存量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发展。严格执行“禁限目录”,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通过优化增量改善产业结构体系,引导“高精尖”产业布局。

(三)发挥产业基金作用,积极扶持“高精尖”产业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充分发挥“高精尖”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已经设立的母基金及其11支子基金的管理,推动设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专项基金。市级和各区的专项资金不再支持没有列入“高精尖”产品目录的项目。

(四)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篇5:养生,由中药向茶饮的转变

茶起源于神农时代,“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诗人们早在几年前以前,就对茶赋予了很高的雅致。时至今日,不单单是饮茶、品茶这么简单,茶渐渐的渗入到养生保健的行业中;中药养生茶正在行业内掀起一股狂潮。

茶道的形成始于唐,而成于宋。到了宋代,基本不再将茶制成茶饼,而是将茶简单地进行加工,非凡是绿茶,更是保持了茶叶的原形。也不再将茶进行考炙,碾成细末,再进行锅煮,而是直接将茶叶放入壶中冲泡,这也保证了许多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掉。

陆游曾写过:“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用诗人的话说细啜慢饮才是品。只有品才能做到心领神会,也只有品才能体会到品茗的妙处,同时也只有品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嗅觉和味觉功能,用沉静下来的心思领略一种雍容大度的闲适心境,给疲惫的身心一个放松恢复的条件。

选一处安静的环境,小桌上置一茶盘,一把紫砂壶,小茶盅若干。先用温开水冲紫砂壶的外边,叫“洗尘净身”,洗去尘世间的烦恼,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同时使整个茶壶温度均匀,利于茶香氤氲。掀开壶盖,放入茶叶,倒入开水,叫“翻江倒海”,形象地描绘出冲茶的情景,极富想象力。将水倒满后,手拿壶盖轻轻地抹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叫“春风拂面”,即洗了茶,又有淡淡的茶香飘散而来,只感觉宁静清爽,心旷神怡。稍停片刻,将泡好的茶倒入茶盅,叫“佛施甘露”。这时轻拿茶盅,一闻、二品,绿茶的清悠,红茶的醇浓,乌龙茶的香鲜,黄茶的爽悦,白茶的黄亮,黑茶的厚重,花茶的绵芳,其精妙之处无以言表,此时不是饮,更不是解渴,如此品味,只觉得一股茶香萦绕心田,心随茶香而飘然;甘甜玉液润滑全身,身轻无烦而醉然。不是神仙而胜似神仙。

篇6: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读书心得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从 Made in China 到Created inChina,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傲人的奇迹。从德国的工业4.0到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时代到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大到建筑物,小到纽扣螺丝钉,世界各国的人民在使用中国制造或创造的产品,中国发展中大国的形象深入人心。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发展和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实现新工业革命的转变,中国坚定地实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迈步到“中国智造”的三步走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使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高精尖产业,创造更高价值。

本书作者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科技与创新管理教授乔治•豪尔,作为多家知名企业的咨询顾问,通过对创新过程的有效管理以及科技的商业化创造了大量价值。在本书当中,乔治•豪尔教授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辉煌历史,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传统教育和新式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创新;分析适用于中国的创新指标,研发投入与产出、科技园和孵化器、长期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给出借鉴和意见。

中国创造离不开创新,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一个概念,创新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创新,政府服务的创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的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供优化的服务;企业的人才是关键,离不开教育系统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全民学习,创新激励。

篇7: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王树华

高校后勤改革多年,形成了多种模式的改革方案,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引进社会企业承担学校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由原来的服务和管理功能转向单一的管理功能。但在服务向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注意几个问题:

1、后勤服务中占很大比例的是学历低、年龄大的普通岗位人员。在后勤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这一群体,以免形成校园不安定的因素;

2、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企业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学校并不能完全将风险转移,相反由于社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监控网络不能时时渗透到校园服务点,风险几率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出现风险后无力承担,最后还是学校买单;

3、学校后勤单位的后勤服务,实行内部转账,可合理避税,而社会企业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因纳税和企业利润的原因服务费普遍高于学校后勤;

4、社会企业的服务普遍存在短期利益,服务期到期后,许多的隐患会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学校投入的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因重使用轻保养,缩短了使用的周期;

5、参与学校后勤服务的基本是民营企业或借用大型公司的营业执照其实个人承包的单位,他们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人员配置不到位,员工超负荷作业的现象;企业人员招聘广告打的是高校的旗帜,甚至出现员工工作服上印刷的也是高校的名称(**餐饮、**物业、**保安)。一旦发生意外,学校将投入很大的精力去解决;

6、学校后勤服务引进社会企业要考虑行业性、区域性和人力财力资源的合理性,尽可能避免交叉服务,以避免出现三不管和扯皮的现象。

篇8:由制造绿色到创造绿色

道路运输需要清洁化、绿色化

“十一五”规划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紧张总结过去、规划“十二五”计划。《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能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组织此次年会, 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知道,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环节, 在现代交通运输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道路运输生产力持续快速的增长, 尤其是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当中, 道路运输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城乡道路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 这使得道路运输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道路运输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面临着诸多的新变化、新情况带来的新课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形势依然非常的严峻。

据统计, 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 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设低碳道路运输体系, 推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链的科学发展, 不仅要继续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深入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 还应结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要求, 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运用, 倡导节能消费。“十二五”期间, 将大力发展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指导方针, 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优化运输生产组织管理, 尤其在运输产业链的整合以及节能减排的各项技术、政策、制度的落实上, 道路运输行业还需要持续探索清洁化、绿色化之路。

客车产业如何创造绿色

作为道路运输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车领域, 同样承载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和谐的使命。在道路运输行业传统的理解上, 客车使用只是基于乘客出行的应用工具。而在现代道路运输体系中, 客车的使用绝非仅仅体现在普通的客户价值理念, 而是被赋予了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客车行业的大发展也正是基于社会价值的真实体现。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链中, 客车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客车企业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支持绿色道路运输?我想客车企业应该思考如何从制造绿色到创造绿色的跨越, 而这一命题也使得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是充分理解并贯彻国家绿色道路运输行业的政策。

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表示, 将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车辆消耗量检测及监督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检测、车型动态管理及相关核查等配套监管制度。建立道路运输证配发与车辆燃油消耗检测紧密结合的机制, 将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的统计体系, 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的宣传活动,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在全国开展燃油消耗超高车辆的技改工程, 加大资金引入力度, 鼓励运输企业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的车辆, 推广运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

客车企业作为车辆的制造企业, 在生产制造、技术匹配等多个方面都必须考虑政策的软性和硬性的要求。更要配合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的制定。发挥自身车辆的优势, 为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数据, 全力支持、配合道路运输企业开展绿色道路运输的宣传活动。

二是深入研究并理解道路运输的绿色。

道路运输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一体化的发展, 面对愈加复杂的城市交通格局和道路运输不断变化的差异化需求,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客车企业必须加强产品及市场的调研, 深化客户与社会的需求, 研究并理解绿色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道路运输市场的分析。从城市建设、道路规划、运输条件、路况环境、客流统计等多方面帮助客户提出解决方案, 强化车辆运营过程中的绿色、低碳等社会价值观。只有真正了解实际需求, 才能制造出更加实用、高效、可靠的客车精品。

三是绿色道路运输新能源客车与传统客车两手齐抓。

当前新能源客车主要应用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 而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据了解, 汽车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发展的重点。同时, 正在制订中的“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将鼓励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运用。种种迹象表明, 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时代必将会来临。虽然我们新能源客车技术尚不成熟, 技术配套不够完善, 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也对产业化进程形成一定的阻碍, 但是这也必然是我国客车行业与世界最接近的一个领域。

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

近年来, 黄海客车以及其它的一些客车企业都推出多款新能源特色产品, 并陆续投放到了市场。不过对于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化发展, 客车企业还需要持理性的态度对待。

首先, 客车企业需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实施新能源技术的突破, 并在新能源客车节能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与可靠性, 不可偏离航道。

其次, 客车不同于货车, 要注重与核心零部件厂商的合作。目前核心零部件欠缺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最大短板。我们作为整车企业来讲, 要呼吁政府相关部门除补贴外也要加强对关键零部件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

另外, 燃气客车也被中国市场采用。在公共客运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燃气客车。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 无论是新能源客车的使用还是燃气客车的普及, 其根本意义仍在于节能减排。据统计, 2009年我国客车的销量达到了16万辆, 而新能源客车与燃气客车加起来不足2万辆。显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传统客车的节能减排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传统客车的节能减排, 二者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对于客车企业来说, 节能减排不只是技术的问题, 而是一项包括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应用的复杂工程。

推动绿色道路运输产业大融合

道路运输是一个产业, 更是一个体系, 它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资源。在这个巨大的板块中, 车辆只是其中的一块, 是非常小的一个品种, 但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仅靠自己生产节能减排的绿色产品, 对于绿色道路运输来说很难;因此, 推动绿色交通产业链大融合才是我们的康庄大道。对上游领域, 要密切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要强化自主研发, 加大用于新产品实验测试的投入等环节, 力争生产出更绿色、更低碳的客车精品。其次对于公交、客运、旅游等下游企业, 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 理解客户的节能减排压力, 强调产品研发与市场研发的结合, 将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贯穿于整个车辆的采购、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通过自身的纽带作用推动客车产业上下游的融合, 同时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不断创新并实现更大的使用价值。

篇9: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顺美大厦位于顺义仁和高顺云港新能科技园,是集品牌折扣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宇。近年来,随着北京市政府东迁,在产业政策上,污染及产能落后企业逐步成为淘汰对象,绿色环保和创新型企业逐步得到政策支持。为此,顺美公司在战略上及时进行调整,一方面以“绿色节能科技创新”为核心思想,规划筹建以设计研发为一体的顺美大厦,以进销存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加强数据分析,进行渠道改革,升级ERP管理系统,公司OA办公平台,建立企业微信手机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将低能高耗的生产制造迁至河北、天津等地,同时关闭位于顺平路的制造工厂。此次顺美的乔迁开业标志着公司加速品牌升级,由过去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向突出营销、设计与研发的重大战略转型。

开业典礼上,顺美服装公司总经理薛宝金女士代表董事会致辞。她说,近年来,受内需不振、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外需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增速放缓,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顺美发展到今天,从单一的代工生产男女西装发展到兼顾研发设计,生产以“都市职场为主题”的男女服饰及配套产品,发展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北京名牌,荣获被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评为“北京影响力”称号的企业,我们对于“危机”的理解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只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企业不断以转型来适应市场,才能够屹立于中国服装市场。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在致辞中说,中新在经贸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顺美作为中国与新加坡合资企业的服装,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比中新建交的时间还长。顺美公司有今天的发展,是顺美不断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变革的结果。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文生出席开业典礼。他说,首先恭喜顺美在这个云开雾散的金秋顺利开业,踏上一个新的征程;第二是向顺美致敬,顺美已成立三十年了,是我们北京第一家服装合资企业,在人才培养与品牌精神上为我们北京的时尚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三祝福顺美,愿顺美以此次开业转型为契机,在企业发展与品牌建设上一路高歌,蒸蒸日上!

北京市经信委,顺义区仁和镇政府,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新加坡商会,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代表百余人出席典礼,并参观新落成的顺美专卖店。

篇10: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刘总的“苦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有着数千家太阳能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是代加工,而不是品牌运营。随着多方面的“作用”,现在单纯依靠代加工业务生存,难度越来越大――代加工业务是赚钱的,但毕竟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式”的劳动,赚得并不多。但品牌运营不同,品牌代表着企业的未来――只有创建运营自主品牌,做的事业才是自己的,赚的钱才是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才是金光大道的……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呼唤”、“推动”着太阳能企业由代加工运营向自主品牌运营的转变和发展。否则,若继续“专攻”代加工业务,就如何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若不“困”在里面,最终也要“折”了回来。

那么,针对很多实力一般的,不是特别强大的太阳能企业,如何由代加工向自主品牌成功转变,获得完美的“新生”呢?

一、组建一支精悍的市场实战团队

要赚钱,得靠人。同样,太阳能企业要想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要求的就是一支精悍的运营队伍,其中就包括一支精悍的市场实战团队――只有有了这支团队,品牌的“大厦”才能扎实地屹立起来。所以,对于代加工企业而言,要想成功向自主品牌方向转变,首要解决的是人才与实战团队的问题。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太阳能企业而言,并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千金一掷,立马引来大批“龙凤”,

针对这种情况,太阳能企业如何组建一支精悍的市场实战团队,的确“折磨”人的心智。笔者认为,可以“简朴”的招聘以下人员,组建实战团队,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人员的增加,使得团队实力更加强大。总之,一要从费用上着想,有效地降低运营费用,二是要从效果上着想,每个人都有大作用,共同努力实现良好的运营销售。

1、营销经理1人,要求具有五年以上市场一线实战工作经验,对招商、渠道、终端、传播、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非常熟悉,能够统领全局,把工作做得有板有眼,红红火火。

2、区域经理5-8人,要求具有三年以上市场一线实战工作经验,精通招商,渠道建设、终端推广、售后服务、经销商管理、传播服务等多个方面,快速、有效地做好市场开拓工作和协助经销商把区域市场做起来。

3、策划文案和设计师各1人,要求具有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务实而优质的做好整体策划、上市策划、促销策划、各类设计工作,并在区域经理和销售助理的帮助下,有效地协助经销商做好区域市场的运营推广工作。

4、销售助理及服务助理各1人,可以分工进行工作,也可以综合而又有区分的进行工作。除做好基础工作外,还应该与经销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协助经销商、策划师和区域经理展开良好的区域市场运营推广工作,共同把市场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篇11: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谈谈初中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由常态课向高效课的转变

----谈谈初中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考评价制度的改革,思想品德课程由闭卷到开卷,由考试到考查的改革,它必然会更加深入的推动和促进课堂教学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使思想品德教学常态课变高效课,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树立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一个负责人公民呢?

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真正发展。何为 1 “自主学习”呢?,狭义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因此,在近几年的政治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依赖性也很强,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慈母般的爱,真诚地喜欢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因素,产生对教师的“好感”。要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可爱”,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了尊重、关心和信任,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相应的积极的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教师要与 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通过学生对政治课乐趣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最好的老师”交给学生,力求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妙趣无穷,以吸引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对我们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个框题、某个问题、某个观点让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讲课,过一把教师隐。学生通过“备课”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通过“讲课”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化了知识结构,提升了情感体验,增添政治课学习的乐趣,同时亲身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教师的劳动,更加专心地自主学习。例如,在讲“两代人的对话”一框时,由两位学生充当“小老师”相辅教学,他们在课下积极备课,借阅参考书,上网收集孝敬父母的诗词名言,在当天讲课之前还意外的请来了四位家长共同探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当时课堂氛围异常激烈,在家长与学生的唇枪舌战中达到了理解和沟通,家长很受感动,学生受到教育,我们的“小教师”的能力得到锻炼,思维方式得到转变,思想得到提升,效果非常好,受到家长的赞扬。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角色,或者表演或者对话等,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良好性格的特点”时,我将良好性格的四个特点分别编成小品《获奖之后》、《放学了,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写完作业再玩》、《考试失败后》、让学生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更 深、更好地理解了良好性格的特点,而且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政治课教学与主题班会课有机结合使知识点落到实处,升华自主学习效果。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也并没有忽略学生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知识的传授本来就不仅仅是把课本的理论交给学生就完事,而是通过理论的灌输结合实践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高尚情操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把政治课的教学与主题班会课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就是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结合途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政治课并非空洞只讲理论,而是可以真真实实用来解决问题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政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当成学生成长的乐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和平台。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机地结合主题班会课,使知识教育结合实际生活,落到实处,发挥出实效。既使学生感到思品教育的实用性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实际生活中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应运的乐趣。

这样,既可以解决了我们在中学教学阶段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目的,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学做了有力的证实,也对下阶段的自主学习做了好的铺垫。

四:通过创造成功机会,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表现自己,追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我除了在政治课课堂 提问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回答,让每一个学生的才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在单元评估检测时,我总是将总分设计成110分,这样,学生考试下来相应地都得到了高分。这既满足了学生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难怪学生平时感叹:“我政治学得不错,我太喜欢学政治了!”另外,对分数不要过于吝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及格的,大可以适当“施舍”。又如,我处理学生的《课堂练习册》作业时,分三个等级(作业ABC),每一次批改时除了激励性的语言交流外,在大多数人得A+,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得到鼓励,定期的作业反馈使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的。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自主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创设成功机会。

五、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不是新鲜事了,但它的作用之大不容忽视,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观点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化,真正为教师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 参与到教与学中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六、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形成有效思维,长久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有效思维,情感体验的时间长度,要尽可能的让这个时间长一点,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里已有了原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知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会应运而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会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珍惜学习时光,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得到的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我知道我还做的很不够,如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模式上还很模糊,我想只要自己首先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就有可能有大批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喜的是,在我的带动下,已经有一部分的学生自觉提前预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现象了,相信在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的。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优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师大学出版社

[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古瑞荣 许静译上海三联书店

篇12: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管理型会计的所有基础仍来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但其更注重内外结合、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结合,注重企业资产合理配置、成本有效控制的过程结合,即其基本职能是预测、反映、监督、分析。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谈谈会计转型的具体体会。

一、完善内部控制,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是一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的企业,多年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公司上市以来,财务管理随之逐步规范。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有效对企业经营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依据《中煤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股份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总结企业多年的财务管理实际经验,出台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往来款项核算管理制度》、《计算机帐务报表流程程序》以及《职工薪酬管理制度》等十六个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新标准内容进一步丰富,对国家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中不予明确但现实工作中又不可避免的业务处理做了具体规定;在主题思想上,集中体现了加强财务控制力的管理意志,强调了财务集中管控的理念,突出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以及监控职能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操作指南,完善管理机制,使企业财务管理进入一个有序运作的新阶段。

二、强化预算管理,推行成本细化核算

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和协调,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收、支压力传递体系,将传统会计的事后核算变为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新型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努力,焦化厂的预算管理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趋于完善,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为完成生产经营目标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2.1以资金预算和成本预算为核心内容,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所有收支全部纳入会计核算,杜绝帐外资金循环。通过资金收支预算,盘活资金,加快资金投入在生产经营中的周转率。

2.2在成本预算上,推行目标成本精细管理,把指标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建立二级核算,控制项目开支,对目标成本单位实行定项检查,以确定其成本控制绩效,超预算的,及时找出原因,分析差异。

2.3预算编制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工作。各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综合计划,每月向财务部报资金使用计划及生产经营指标,财务部审核、平衡后,编制资金、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预算,预算报表规范管理,表间数据相互链接,达到编制更快速,数据更准确,监督检查和监控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细化核算体系,完善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化管理要求会计人员不只局限于会记帐、算帐、报帐,需根据资金流入、流出、资产变动状况等各项经济活动及时作出科学的预测决策、分析和评价,为企业领导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以便快速作出反映,调整经营策略。

3.1规范基础管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重点从规范财务手续入手,严格财务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注重程序意识,强化监督考核,控制各项费用发生,逐步提升工作创新能力,适应新财务管理要求。

3.2实施精细管理,突出成本过程控制。重点抓好入炉煤成本控制 ,努力做到成本与质量的最佳结合;抓好可控成本费用的控制,实行限额管理;抓好目标成本细化工作,强化跟踪和监控力度。

3.3清理债权债务,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对往来款项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做好往来款项的追踪分析、账龄分析和收现率分析,减少坏账损失。

3.4开展清产核资,规范资产明晰管理。对存货、固定资产进行帐、卡、物核对与清查;搞好车间二级库清理整顿,降低库存储备资金,加快资金周转率;抓好自有资金项目核算管理,从项目立项、资金拨入、工程开工、预付工程进度款到竣工决算等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财务监管,有效节约建设成本。

四、结束语

篇13: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伊春经济向“双优势”转变的重要内容

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 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 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 伊春共生产商品材2.4亿立方米, 累计上缴利税和育林基金60亿元, 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长期超负荷采伐, 伊春林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困难的境地, 可采森林资源枯竭, 森林生态功能减弱。为了保住资源和生态, 从1998年开始, 伊春市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主动调减木材产量, 特别是2003以来, 伊春市委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 加快封山育林、资源管护等工作的力度, 实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 为恢复小兴安岭原生态面貌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全国竖起了一面旗, 堪称一大优势。

目前, 伊春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这几年, 伊春市在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方面纵向比确有很大进步, 培育和发展了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绿色能源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五大接续替代产业, 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在经济发展上, 伊春虽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但丰富的资源优势却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在林业产业发展上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就是同与伊春相类似的七台河市、辽源市等相比也存在差距。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加工这个关键环节薄弱。伊春市确定发展五大特色产业, 实行“产业兴市”, 而工业是产业的核心和龙头, 如果加工上不去, 产业也难兴旺起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才能延长产业链, 才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只有这样, 资源优势才能变成经济优势。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态良好只是发展的一个优势, 但是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经济上不去, 包括生态建设在内的许多事情实现都很难办成, 即使取得了成果也难以巩固和深入发展。经济发展, 产业发达是实现生态良好的更要基础和保障, 更是实现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这更是一个重大的优势。因此, 加快伊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 依靠伊春内生动力, 通过发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等措施, 努力补长经济短腿, 形成既生态环境良好, 又林业产业发达, 经济状况更是实现上游水平, 变“单优势为双优势”。

二、林业资源型城市向“双优势”转变的基础和潜力

(一) 小兴安岭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发展良好

小兴安岭具有生态地位上的特殊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支流的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 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之一, 在我国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举足轻重。小兴安岭自然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而且分布着红松、云杉、冷杉等110多种极其珍贵和典型的, 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境内森林每年可吸纳二氧化碳2 575万吨, 释放氧气1 860万吨,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森林中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 生物种群多样, 保存完整, 其中野生动物434种, 占全省78.8%;野生植物1396种, 占全省总数的63.2%。尤其珍贵动植物种类和种群具有多样性、丰富性, 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小兴安岭水系发达, 有湿地36万公顷, 有702爷 (伊春境内) 纯净的大小河流, 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北大荒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养殖基地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因此, 小兴安岭作为我国开发最早最大的国有林区, 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生态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 小兴安岭的盛衰消长, 对全省、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二) 小兴安岭依资源生态优势, 以工业兴市为目标, 接续产业多轮驱动格局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 伊春市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确立了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业、绿色能源业, 冶金建材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等五大接续产业, 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在伊春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初步告别了“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

伊春“坚持以林为主, 综合开发, 多种经营, 全面发展”的方针正在开花结果:单一木材生产、单一林业经济的旧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 逐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林产化工、冶金、采掘、建材、机械、制药、食品为主的多行业、多门类的生产体系。仅旅游业一项, “十五”期间伊春就收入15.5亿元, 年均增长68%, 接待旅游人数600多万人次, 年均增长超过40%, 分别是“九五”期间的17.1倍和8.4倍。畜牧特色养殖方面, 全市形成了“南牛北羊, 中部鸡兔, 全市蛙鹿”的生产布局, 畜牧业正逐渐形成全市新的产业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尤为重要的是, 工业正在伊春挺起脊梁, 伊春木艺、北药开发、绿色食品等正在成为林都响当当的品牌。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双优势”发展新格局的思路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既是伊春发展的方向, 也是伊春发展的潜力。伊春要遵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 大力培育和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生态主导型经济, 形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多轮驱动、多点支撑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一要正确把握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政方针, 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2月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时提出,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必然要求”, 这是总书记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同时也表明, “我们党对加快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又上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特别是胡总书记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八点意见, 从一定意义上讲, 为今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伊春加快向“双优势”发展, 离不开国家这样的大政方针, 并且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顺势而为。如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所以目前国家已经把大小兴安岭的建设纳入到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层面, 这对于伊春林区而言, 这是促进林区发展的大政策。伊春在这方面一定制定好自己的决策, 既要做到保护生态, 又要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 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抓住机遇, 奋力而为。

二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由此推动“双优势”格局迅速形成。伊春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已经成为共识。从伊春发展生态旅游取得的成绩分析:2008年伊春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 增长25.7%, 接待旅游者337万人次, 增长12.1%。伊春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2010年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被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公园。伊春已建成的机场, 在建的高速公路, 加快引进5家五星级高档酒店, 这些都为五大接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表明伊春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头正盛。所以, 今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一定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要由卖原料、粗加工, 向资源精深加工转变;由产品的处于初加工或粗加工阶段向深加工能力、高附加值转变, 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延伸, 形成产业发达体系。

三要加大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项目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 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吸纳安排人员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意义重大。但是伊春要发展, 现在讲发展, 不再是照简单地发展, 这种发展必须是在新型替代产业符合森林生态城市发展的理念的发展。比如说中度以上污染的项目是坚决不上的。一般性的化工厂、造纸厂、化肥厂是坚决不上的。南方转移的那些落后的产能, 落后的项目是坚决不要的, 凡是到伊春来搞项目的必须达到零排放。

四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伊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说起来很简单, 但是做起来不容易。讲转变, 首先要从政府与领导干部转变开始, 思考自己怎样转、怎么做, 这很重要。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要不断增强解放思想、谋事干事的能力, 要不断增强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足政策的能力, 要不断增强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能力, 要不断增强统揽全局、凝聚合力的能力, 全力推动伊春加速由生态良好的“单优势”, 向生态优良、产业发达的“双优势”转变。

摘要: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更事关伊春林区经济发展能否实现由“单优势”向“双优势”转变。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 由于长期超负荷采伐,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困难的境地, 可采森林资源枯竭, 森林生态功能减弱。为了保护资源和生态, 2003以来, 伊春市委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竖起了一面旗, 堪称一大优势。但是在经济发展上, 伊春丰富的资源优势却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在林业产业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经济发展、产业发达是实现生态良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更是实现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等措施, 形成既生态环境良好, 又林业产业发达的“双优势”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态优势,伊春

参考文献

[1]伊春市人民政府.伊春生态建设情况汇报提纲[Z].2008-07-15.

篇14: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前不久召开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交流会”上,记者第一次听到列入“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的浙江正菱机械有限公司余宗伟总经理关于“LZ模块集成控制常温法废轮胎精细胶粉生产技术”的介绍。尤其是听到了俄罗斯、德国、加拿大、塔吉克斯坦、巴西、阿布扎比、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客商不断与他们交往和经常来到菱正公司洽谈业务,就更加使我感到振奋,我国正在由生产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

怀着崇敬的心情,怀着学习的心态,我来到了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天台县,这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北距中国最大港口城市上海300公里,东临国际大港宁波100公里,距离杭州、义乌、台州、温州、宁波5个机场都仅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

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2007年,目前已经成为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废旧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处理设备的企业。占地面积3 000余平方米,装有年处理5 000吨废旧橡胶、轮胎示范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及总装车间,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人员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处理环保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研发的废旧橡胶、轮胎微粉常温制取技术,使废旧橡胶、轮胎循环再利用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开发的LZ系列废轮胎胶粉成套设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的菱正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专家团队。他们与多家大学保持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证。强大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一流的装备。他们研发的“BP线控废全钢子午胎胶粉装备”技术成果获得国家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等多个国家,其优越的质量性能享誉全球同行业。

常温提取胶粉

伴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废轮胎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由此带来的“黑色污染”,正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共同面临严重的环保难题。炼油、填埋、焚烧这些传统的处理方法,带来的是比“白色污染”更加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问题。

将难以降解的废轮胎循环再利用,既能防止它造成黑色污染,又能使它变废为宝,成为工业原料,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共识。然而,废轮胎特别是废全钢子午胎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世界性难题。让废轮胎中的橡胶、钢丝和纤维等材料各尽其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将钢丝、纤维乃至灰尘和橡胶彻底分离,其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全球对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普遍作法是原形改制、以旧翻新、热能利用、生产再生胶、热解生产燃料油和炭黑产品,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存在着运行成本高、环境二次污染等弊端,无法真正投入良好的商业运行。从废旧轮胎中提取胶粉是最主要的回收途径。而常温法制取胶粉代表的是国际最为先进的技术方向,是迄今最为经济、最为环保的废旧轮胎处理方法。

菱正公司在引领和顺应之间求发展,在发展与继承之间求突破。面对全球性日益突出的环保难题,善于思考的菱正人以敏锐的市场触觉,捕捉到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这一商机,他们以五年的时间、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投入,在充分消化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8项自主创新专利技术的LZ系列废轮胎胶粉成套设备,整套设备包含轮胎切口机、轮胎拉丝机、轮胎破碎机、胶块粗碎机、励磁磁选机、纤维胶粒分离器、分选机、胶块细碎机、橡胶磨粉机组、直线振动筛、定量包装机等主要单机,辅以输送气流分选等,实现从整胎到胶粉的自动化生产,主要流程为:轮胎圈切口、粗钢丝束抽取、整胎破块再经粗细粉碎及磨粉,轮胎中的细钢丝纤维利用配套辅助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分离。不需要加入任何添加剂,最终得到成品为40到120目的高纯度胶粉,用途广泛。

比如:建筑行业的防水材料橡胶沥青卷材、防水油膏等;装修行业的彩色复合橡胶地板砖、防静电地板砖,适合在游泳厂馆、厨房、卫生间和电脑控制中心室等防水或防静电场使用;体育场跑道、飞机跑道、高尔夫球场,均使用废旧胶粉制成;过去高速公路单纯用沥青,现在高速路面均需掺入胶粉,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使用寿命;直接生产活化胶粉、橡胶制品、汽车轮胎、汽车配件、运输带、挡泥板、防尘罩、鞋底和鞋芯、弹性砖、圈和垫等,再生胶使原有的生产工艺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工序,目前活化胶粉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在机动车刹车片、阻燃材料、隔音材料、橡塑交底、窗用密封胶条、化工密封胶、包装材料、周转箱、浴缸、水箱、农用节水渗灌管、防水卷材等制品中掺入胶粉;将胶粉制成复合涂料用于橡胶复合瓦涂料,外墙涂料,防腐涂料等行业;生产活性炭。随着新胶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幅涨价,再生胶粉前途更为广阔,废旧橡胶的应用正向着供不应求的方向发展。

设备创新特点

LZ系列废轮胎常温法制取橡胶粉成套设备的技术创新点在于:

低碳节能。以生产40目胶粉为例,处理1吨废旧轮胎耗电量337千瓦·时,比国内外同类设备的耗电量降低了44%。胶粉金属含量小于0.01%,纤维粉尘含量小于0.04%,这些指标与国内外同行相比较均属领先。

刀具是轮胎破碎的关键。菱正公司经多年研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切割刀具采用迥线结构,刀具制作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新型硬质合金堆焊技术,刀具平均使用寿命长达1 500小时,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5倍。这不仅提高了刀具切割效率,各项综合性能也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行水平。

具有自主学习的控制系统。系统上的每个操作点均具有智能处理能力,即使同时有多个点出现故障,只要有1/3的操作点正常运作,则整个系统就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同时配备了超大容量开放式的数据库,使系统拥有了与外界沟通学习的能力,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控制参数,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这套装备首次将BP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应用于胶粉生产设备,精确控制物料平衡,保证成套设备全过程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完善的故障专家处理程序,保障了设备的安全可靠。BP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还具有现场自适应能力、远程监视与控制能力等多项优点,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能耗。

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采用BP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了废轮胎处理程序化全过程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每万吨生产线只需要4人,极大地减少了用工人数,与同类国外先进设备相比同等产能平均用工数降低近30%以上。

新技术采用。创新性地使用剪切胶粒工艺替代传统的反复挤压工艺,降低了能耗;自主开发了纤维胶粒分离器,改进了励磁磁选机和气流分选机,开发了负压悬浮技术和涡流差压增强收集技术,将细小纤维、钢丝、粉尘与胶粒分离;采用卧式动定磨盘水冷却结构提高磨粉机磨盘的平行度,降低了磨耗,延长了磨盘寿命;采用了模块化紧凑设计,以减少占地面积等。螺旋绞切切线挡料与仿包覆曲线面剪切新技术实现将整胎破碎成50×50毫米胶块,50×50毫米胶块粗碎成10×10毫米胶粒,并进一步细碎成5目以上的粉粒,生产更为稳定可靠。

高质量产品。创新负压悬浮技术与涡流差压增强收集技术将细小纤维粉尘与胶粉粒进行分离收集生产的胶粉纯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设备占用面积小。采用积木模块化紧凑设计该设备生产线同等规模占地面积只有同类产品的60%,单机产能高。

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全处理过程无污染,而且不需加入任何添加剂。废旧轮胎处理后钢丝、纤维、胶粉均能被充分利用,无废弃物产生。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处于封闭或负压的状态下,环境无粉尘飞扬,外排空气的粉尘含量每立方米小于20毫克,设备噪声平均值小于85分贝。此外,综合能耗低,密闭性能好,噪音相对较低,没有废水排放。

余宗伟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的BP线控废全钢子午胎胶粉生产装备最高能够达到10万吨级生产能力,可规模化、自动化制备30~120目橡胶粉。

2011年6月3日LZ系列废轮胎常温法制取橡胶粉成套设备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同类设备相比,该装备有多项创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使胶粉生产实现规模化、自动化。

常温制胶前景

胶粉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铁道系统、建筑工业、公用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铁道枕木、建筑防震垫、复合吸声屏障、新型防水涂料、轮胎制造等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沥青渗入胶粉改性后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立法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必须使用橡胶粉改性沥青,胶粉已是业界公认的“黑色黄金”。橡胶粉属于新型的橡胶资源循环利用的产品,菱正研发的LZ系列废轮胎常温胶粉成套装备符合全球资源开发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发展方向。代表了目前最为先进、节能、环保的废旧轮胎处理方法。“黑色污染”变成“黑色黄金”不再是梦想,余宗伟正以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崛起的菱正、发展的菱正,以虚怀若谷的气度,满怀的豪情诚邀有志之士的加盟,一起携手叱咤商海,共同描绘辉煌的前景。

已经取得成果

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LZ废旧轮胎常温法制取精细胶粉生产线融汇了美国、德国、巴西、意大利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先进技术,拥有十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现在已经取得了轮胎切口机专利证书、轮胎拉丝机专利证书、轮胎破碎机专利证书、粗碎机专利证书、分选机专利证书、磁选机专利证书、纤维胶粒分离器专利证书、细碎机专利证书,废旧轮胎常温制取胶粉项目已经列入了国家当前鼓励目录,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和CE认证。

在福建液化天然气冷能低温胶粉项目常温初级粉碎工段工艺包的招标中,力挫群雄,一举中标。2011年3月14日,中海油(福建)深冷精细胶粉有限公司就常温初级粉碎工段工艺包合同与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举行了签字仪式,我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冷能低温胶粉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中海油、也是我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冷能低温胶粉项目。这个项目以废旧轮胎为原料,以液态空分产品为依托,生产80~200目高附加值精细胶粉。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计划于今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可年处理废旧轮胎2万吨,生产精细胶粉1.3万吨,副产钢丝5 000吨、纤维2 000吨。

2010年我国废轮胎产生量在2.56亿条左右,重量达940万吨,其中生产再生胶和胶粉300万吨,占废旧橡胶利用总量的80%左右。而废轮胎粉碎是胶粉和再生胶生产的第一步,是将废轮胎中的钢丝、纤维等材料和橡胶分离,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废轮胎处理环节非常关键。随着原材料、能源以及劳动力成本等不断提高,企业亟须节能的废胎处理装备,实现生产自动化、高效化,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LZ废旧轮胎常温法制取精细胶粉生产线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天台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四处孕育着生机和希望。在这如潮涌的创业者队伍中,浙江菱正机械无疑是这巨涛骇浪里一朵璀璨夺目的浪花。他正像一只雄鹰搏击长空翱翔万里。

上一篇:打雪仗优秀日记300字下一篇:农村扶贫不能只靠钱和物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