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自信

2024-05-13

创造和自信(精选三篇)

创造和自信 篇1

一、尊重学生差异, 树立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恰恰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欲望显得更为强烈。对学生而言, 他们期望通过活动获得收获, 期望自己的智慧有用武之地, 体验到探究创造的快乐。而在他们获得成功时, 喜悦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他们的情绪是多么亢奋, 其跃跃欲试的神情足以说明成功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前研究学生, 课中把握学生、肯定学生。给不同的学生合适的角色, 让其在各自适当的位置尽情发挥, 获取成功, 体验快乐,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后做巩固练习, 本着面向全体的精神, 安排三道不同层次的笔算题目: (1) 56+27=。 (2) 37+18+29=。 (3) 64-29+16=。练习时, 请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板演第一题。第一题虽然大家都能正确完成, 但相对学习困难的同学来说那也是道坎。在讲评时,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解答第一题的加以表扬, 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有信心参与下一题的解答。第二题请中等成绩的学生板演, 有部分学生把第二题算成74。对于这个答案我不急于评价, 而是分析他的竖式, 让他悟出错在哪里, 并肯定他第一步37+18=55是正确的。对于他在解题过程中的成功进行鼓励, 让他在不断的探究创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题请成绩优秀的学生板演, 讲评时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讨论, 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按顺序解答, 有的先算64+16再算80-29, ……, 通过讨论, 带动成绩中等、学习困难的学生认识更多解法, 体验数学的乐趣, 同时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感。这样的三道题, 不仅巩固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体验到探究数学的乐趣, 体验创造的快乐。

二、体验快乐的合作学习, 增强自信心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个性差异等条件各不相同, 因而利用集体思维可以大大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范围,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一个人没想到的事, 另一个人也许想到了;一个人提出的观点, 会激发另一个人提出另一个观点, 或提出改进意见。另外在集体中还存在着一种“社会促进”的现象, 看到在完成同样任务的人, 工作起来会更快些, 更好些。而这种现象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展示自我,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探究创造的自信心。例如教学用1、2、3、4这四个数组合成几个不同两位数, 我安排四人为一个小组来讨论解决问题。开始时, 某个小组的一个同学说他已完成, 组合出4个数:12、23、34、14。我就说:“再想想, 还有呢?”另一个同学说:“我都已组合了8个数了, 你肯定是少了”“对, 你肯定是少了, 我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就有三个 (12、13、14) , 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也有三个 (21、23、24) ……”“嗯, 你看我的, 个位上是1的有三个 (21、31、41) , 个位上是2的也有三个 (12、32、42) ……”最后通过讨论确定可以组合成12个不同的两位数 (12、13、14、21、23、24、31、32、34、41、42、43) 。在这个活动中, 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相互启发, 相互交流, 解决问题。当得到表扬时, 整个小组一起欢呼。因为他们之间的协作互助, 相互尊重, 有利于树立个人对探究新问题的信心, 同时带动整个班级上一个层次, 让学生在探究创造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成功喜悦。

三、改变评价方式, 提升自信心

第一是多用肯定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就成了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 说一句信任的话语, 帮助他成功一次, 那么, 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 学习能力会更强。若老师总是说“你真棒, 你很能干”, 那么他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遇事更敢于自己动手去做;若老师总是讲“你真笨, 笨得要死”, 那么他就会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所以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应多用上肯定性语言帮助学生建认为评价学生不应单看成绩, 而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加以评价,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 第一步做对了, 而第二步做错了, 我就不全盘否定, 而是先给予肯定, 再指出错误让其领悟。这样, 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能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升自信心。

四、敢于质疑, 主动探究

探究创造需要有勇气, 有胆识, 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小学生来说, 相信教师, 相信书本是他们的习惯。有时明明是教师错了, 他们却不予以改正, 搬出“这是老师说的”, 教师、书本是他们心中的权威。对此, 老师学会认错, 培养学生敢于向教师、书本提出质疑的勇气显得特别重要。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巩固练习中, 我出了一道简单应用题:有24本练习本, 分给6个学生, 每位学生几本?题目一出, 大部分的学生很快就完成, 而有一小部分同学还在思考, 其中一个同学举起手说:“老师, 你题目出错了吧?”“应该没错吧!那你能说出错在哪吗?”“题目中‘分给6位学生’到底是怎么分呀, 每个人有可能都一样, 有可能不一样?应改成‘平均分给6位学生’才对。”“哇, 林越同学真是火眼金睛, 看出了这道题出错了, 这是老师故意出错的。我们大家以掌声感谢她!”这道题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平应该相信事实, 相信真理。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的理解, 我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学具, 让学生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剪完汇报后。我问:“你们对轴对称图形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 有两个学生分别问:“为什么他的对称轴和我的不一样?”“为什么对称轴只有一条?”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 让他们两人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 得出轴对称图形不一样对称轴有可能不一样, 对称轴因图形而异, 有可能一条或是更多的结论。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再解决问题, 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更乐于提问题、探究问题。

总之,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 改变传统理念, 创新教学。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质疑创造, 在对等的学习环境中提升探究创造的自信心, 体验成功, 享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佐锋, 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杨豫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自我肯定 创造自信 篇2

自我肯定 创造自信

。但不能不相信自己,不肯定自己的智慧和作用,时时感到自卑,在微小之处都会体现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法,因而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的练习,才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自我肯定可以默不作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甚至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逐步抵消许多年的思想习惯。可以这样说“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谁说我比别人差,既然我们考入同一个学校,就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每天我都激励自己去实现人生目标”;“我建立了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我找到了自信、热情的自我”等,

《自我肯定 创造自信》()。

当然,在肯定自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对自己过失的否定,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自我肯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始终要以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肯定。例如,应该说:“我现在很幸福”,而不能说:“我将来会很幸福。”

(2)始终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肯定。肯定所需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不能说“我再也不偷懒了”,而是要说“我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能干了。”这样做可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积极的思想形象。

(3)一般来说,肯定词越简短,也就越有效。一番肯定应该是一番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清晰陈述,情感传达得越多,给人的印象越深,如“我真棒!”。

因为创造,所以自信 篇3

思考和想象是杨焯进行发明创造的两大法宝。在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领奖台上,他还将自己的发明心得用稚嫩的声音自信地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只要我们敢想,敢创造,世界就是属于我们的!”

数学课上,杨焯想:为什么一定要用老师讲过的解题方法呢,为什么不自己想一种新方法呢?于是,他时常会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

经过一栋高楼大厦时,清洁玻璃幕墙的“蜘蛛人”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心想:为什么一定要人去擦呢?于是,一个类似巨型八爪鱼的清洁吸盘创意在他脑海中诞生了。这款清洁吸盘能在玻璃墙上自由移动,完成清洁工作。

去社区医院打针,杨焯发现医院里夏天人多冬天人少。这是为什么呢?他请教医生,了解到夏天天气热,很多人喜欢吃生冷食物而引起拉肚子一类的小毛病;冬天天气寒冷,人容易生大病,生病后会直接去综合性的大医院,来社区医院的人就少了。

社区里的居民墙上贴满了难看的“牛皮癣”。杨焯看到后,心生一计,想到在社区安装一个专门用来发广告的玻璃宣传栏。人们只需把广告单夹在宣传栏的玻璃夹层中,等到需要换新的广告时再替换即可。

爸爸妈妈给杨焯买了一套拼装车模。杨焯觉得普通车模没啥好玩的,为什么不把它做得有意思一点呢?他找来一把玩具枪,将它固定在车模上方,又用橡皮筋的一头套住玩具枪扳手,另一头套住带动车轮前进的滚轴。当汽车往前行进时,玩具枪就可以发射子弹。这样,普通的车模被杨焯改造成了一辆酷炫的坦克模型。

在生活里,像这样的“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杨焯的小脑袋里永远有数不清的小问号。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当我们还在看《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杨焯的脑袋里已经装满了一百万个为什么”!

不仅喜欢问为什么,杨焯还是个有点“斤斤计较”的男生。

2013年暑假,杨焯到乡下奶奶家度假。乡下蚊子多,整夜“嗡嗡嗡”地在耳边吵个不停,虽然点了蚊香,杨焯却依然难逃蚊子们的魔爪。第二天一起床,身上添了不少小红点,“此仇不报非君子”,他在心里暗下决心。

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杨焯可不想等上十年。从奶奶家一回来,他就找来小伙伴肖若溪,一起查找相关资料。他们发现,窗户是蚊子进入室内的主要通道,纱窗可以将大多数蚊子阻挡在室外,但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会躲在家里不出去。

蚊子不是害怕电蚊拍吗?如果把普通纱窗变成像电蚊拍那样的灭蚊纱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杨焯把电蚊拍拆开,仔细研究了电蚊拍的各个组成部分。之后,他买来铁丝网,再装上从电蚊拍中拆出来的微型电机,做出了一个灭蚊纱窗模型。

可很快,杨焯意识到了一个新问题:灭蚊纱窗比电蚊拍耗电多了,如果用干电池或者可充电电池,都太浪费资源。夏天太阳大,正好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于是,他在灭蚊纱窗上安装了一个蓄电池和一块太阳能板。为了诱捕室内的蚊子,他还为灭蚊纱窗设计了一盏可以引诱蚊子自投罗网的引蚊灯。

杨焯将全自动灭蚊纱窗模型做好后进行试验,灭蚊效果棒棒哒!虽然做这个灭蚊纱窗占用了暑假的多半时间,但一想到大仇已报,杨焯别提多高兴了。更让他开心的是,这项发明后来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大赛、第七届昆山国际发明展上大展拳脚,接连拿回两个银奖。

读四年级时,一天,在放学回家路上,杨焯看见一位满头大汗的交警给停在马路边的汽车拍照,拍完后还贴上一张罚单。这让杨焯疑惑不已:为什么停在车位上的汽车会被开罚单呢?

他问了交警才知道,原来这些车位是限时车位,只有在晚上特定时段才可以停车,白天不允许停车。目前,交警对限时车位的管理采用的是逐条路段人工巡查的办法,不仅辛苦,而且无法及时通知车主移车。

有没有一种智能限时车位,能在车辆违停时自动将违停信息发送给车主和交警部门呢?自打脑子里萌生了这个念头,杨焯就时时留心。

一次陪妈妈去银行办事,刚走到银行玻璃门前,门就自动打开了,杨焯立马联想到,自己在经过宾馆或商场门口时,门也会自动打开,有时还能听到“欢迎光临”的问候声。通过请教老师,他了解到这运用了光感原理。

既然光感装置能感应到人,那么应该也可以安装在车位上用来感应停车信号。在爸爸和老师的帮助下,杨焯购买了声光报警器、遥控器、远程控制模块等材料,又请来家电维修师傅,合力制作出了限时车位停车管控装置。

这个装置采用光感探头实时捕捉车位停车信号,在禁停时段,当车辆停放在限时车位上时,会发出报警声,同时向车主发送短信,提醒车主及时将车开走。如果车辆长时间未移动,这个装置会自动拍照,等待车主的将是交警部门的处罚。杨焯骄傲地说:“除了限时车位,这个装置还可以运用到所有两侧禁停的道路。”

上一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综述下一篇:校车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