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师生沟通

2024-05-23

有效的师生沟通(共11篇)

篇1:有效的师生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

牛山小学

马京丽

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1、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我班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叫张容榕,在上课时他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他不会。于是我把他叫道办公室亲切地说:“容榕,想不想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呀?”他说:“当然想了,可是我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回答,有极少数我会又害怕答错。”我又耐心地说:“答错了没关系,就连孔子也有不会的问题呢,更何况我们呢。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提问时,如果你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老师见你举左手就让你回答。”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我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以后的日子我又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些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教师从内心真正地接纳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2、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平时我的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我经常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你很聪明,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在老师眼里你是完美的,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孩子们听了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愧疚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完成作业,再也不撒谎了。”可见,尊重学生,关心他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学生就会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在和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我还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篇2:有效的师生沟通

一、沟通障碍的原因

1.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个体的气质、态度、情绪等的差别,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知识、经验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障碍。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经验水平和知识水平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

3.相互不信任所产生的障碍。有效的信息沟通要以相互信任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向上反映的情况得到重视,向下传达的决策迅速实施。并且在进行信息沟通时,应该不带成见的听取,鼓励他们充分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反馈信息,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二、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尊重

与学生平等相处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在不断提高的阶段,他们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学校的宗旨就是,蹲下身子,保持同学生一样的“高度”,便能将自己摆上学生的位置,用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他们的思想方式来思考问题,用他们的感情理解周围的事物。这样打破了“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变过去居高临下的“俯视”学生,为抬头“仰视”学生,用换位的方法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树立平等、尊重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情感投入

教育讲究教的艺术,其实,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教育的魅力来自于爱的魅力,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会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丝微笑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感到一种亲近。教师亲切的眼神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教师对学生表扬和鼓励的言语,会使学生信心倍增,争取做得更好。

三、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课前课后的问候式交流

课前、课后与学生相遇,给予问候和关心。此时教师不必刻意去进行思想教育,寥寥数语,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都可以去关心一下,随时使学生感到你把他放在心上,使学生时时因你的问候而感到温暖和关怀。费时不多,三言两语,而对于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很有效果。

(二)面对面谈话式沟通

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中许多带有个性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个别的、经常的交流沟通来解决问题。这种沟通与交流要像同学之间、好朋友之间那样亲切自然。交流的内容不一定是针对性的.,而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聊天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选择特定地点、特定时间、特定环境。这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自然,相互没有感情伤害,无戒心,完全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三)运用书信、电子邮件或QQ交流

有些学生在面对时,总感到心理上存在压力,有时他们会以书信的形式向教师诉求。这时候,教师也不妨以书信作答。一封经过字斟句酌、文情并茂、充满人生哲理和赏识激励的复信,可能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某些老师的亲身体验证明:交往越持久、越稳定,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

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上网也成了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其实我们大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吗?那好,我们就建一个聊天室,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我们教师陪你们聊,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取一个好听一点的昵称,这样师生沟通是不是更自然一点呢?学生不是喜欢玩游戏吗?那好,我们就规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师生可以共同玩游戏,在游戏时师生的沟通还有没有困难了呢?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吧。

四、结束语

篇3: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摒弃简单说教, 倾注同情心理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作为教师, 理所应当把关心、关怀、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即使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也要从积极的关怀、同情的角度去换位理解。如果教师一味主观地“贯彻”自己的想法, 对话就会变成指责说教, 从而降低沟通效果。

比如, 学生因事迟到。

教师甲:“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早点?下次不准迟到。”

教师乙:“迟到了, 脸红了, 我想肯定有原因, 能说说吗?”

教师甲以单纯责备、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只顾自己“畅所欲言”, 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 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 未能主动搭建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学生有理无处辩, 有冤无处伸, 憋在心理的委屈, 只能增加对教师的怨恨心理;而教师乙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 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感觉诚恳地说出来, 并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机会, 则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二、改变沟通方式, 尊重主体意愿

教师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 但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的意见如何, 让他发表出来起码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同时被征求过意见的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并执行自己的最后决定。

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为给一位学生找一个“帮助人”, 一改教师主观指定的传统方式, 首先和全体同学谈话表示要和一些同学谈谈心, 让有上进愿望的学生主动提出接受教师的帮助, 然后从要求帮助的学生中优先选择自己谈话的“目标生”, 同该生共同分析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共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让其“主动”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帮助人”。事实上该生自选的“帮助人”就是教师事先已经锁定的目标。如此改变行动策略, 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实施有效沟通, 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会更强, 效果会更好。

三、关心生存状态, 营造沟通氛围

对话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 必须要创设沟通的氛围。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师生双方地位、角色有所不同, 要想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 作为强势一方的教师就应当主动放下长者、师者的架子, 真正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 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位教师和一位有着早恋倾向的学生对话, 他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谈起, 也不主动提起学生谈恋爱这件事。而是首先关心学生整体的生存状态, 主动询问学生过得好不好, 心情如何, 将来有什么打算, 有什么苦闷, 以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对问题的认识。这样,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 学生则把教师当作值得倾诉的朋友, 沟通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四、杜绝强硬措辞, 保持平静心境

许多教师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 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而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 以至于和学生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结果是教师谈得越多, 就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学生怒言犯上, 教师威信扫地。师生如两只牛角互不相让, 不谈则已, 一谈就崩, 哪里还有交流沟通的态度?

例如下面的例子:

教师:某生, 今天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教师:你看看你, 烫一脑壳的卷毛, 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烫发。

教师:教师是教师, 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教师:学生是人, 但你化妆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不好好学习, 一天到晚画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 不要你管。呜……

此例中的教师未能保持平静的心态, 在对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语言, 非但无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 相反还激起了学生的怨恨心理, 只能使学生的心灵锁闭得更加严实。

五、传递“我向信息”, 克制“你向信息”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以“你……”的口吻与学生谈话。这种谈话方式, 教师向学生发布的是“你向信息”。沟通的一方 (或双方) 老是不断地说对方错了, 而不是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因为相互否定、各持己见而中断, 这种有对话无沟通的信息传递往往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沟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话”, 然而如果对话双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滔滔不绝, 双方谁也不想理解对方的意思, 只能算是典型的“无沟通”对话。

如果采取发布“我向信息”的方式则既不包含对对方的否定评价也不会损害师生关系。如: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 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不舒服, 因为这会使我失去给大家上好课的信心。”

“我已经很尽力了, 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上所言, 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 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 这样的信息就是“我向信息”。这样的信息传递中教师似乎扮演了一个弱者的角色, 往往使学生有负罪感, 有羞愧感, 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坦白及反思, 进而促进自己行为的改变。

六、避免火上浇油, 把握最佳时机

许多教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 学生刚受了批评, 心情还未平静, 教师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其沟通等, 这样的结果, 只会导致学生的抗拒和不满。

篇4: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沟通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工作技能,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师生冲突多是因师生间缺少真正有效的对话沟通而造成的。教师如何采取科学合理、先进有效的行动策略,积极主动实施有效沟通,应该成为当前教育环境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摒弃简单说教。倾注同情心理

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作为教师,理所应当把关心、关怀、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即使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要从积极的关怀、同情的角度去换位理解。如果教师一味主观地“贯彻”自己的想法,对话就会变成指责说教。从而降低沟通效果。

比如,学生因事迟到。

教师甲:“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早点?下次不准迟到。”

教师己:“迟到了。脸红了,我想肯定有原因。能说说吗?”

教师甲以单纯责备、命令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只顾自己“畅所欲言”,不给学生开口的机会。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未能主动搭建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学生有理无处辩,有冤无处伸,憋在心理的委屈,只能增加对教师的怨恨心理;而教师乙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感觉诚恳地说出来,并给学生以陈述理由的机会,则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二、改变沟通方式,尊重主体意愿

教师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但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学生的意见。无论学生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被征求过意见的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并执行自己的最后决定。

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为给一位学生找一个“帮助人”,一改教师主观指定的传统方式,首先和全体同学谈话表示要和一些同学谈谈心。让有上进愿望的学生主动提出接受教师的帮助,然后从要求帮助的学生中优先选择自己谈话的“目标生”,同该生共同分析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共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让其“主动”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帮助人”。事实上该生自选的“帮助人”就是教师事先已经镇定的目标。如此改变行动策略,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实施有效沟通。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三、关心生存状态,营造沟通氛围

对话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必须要创设沟通的氛围。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师生双方地位、角色有所不同,要想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作为强势一方的教师就应当主动放下长者、师者的架子,真正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位教师和一位有着早恋倾向的学生对话,他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谈起。也不主动提起学生谈恋爱这件事。而是首先关心学生整体的生存状态,主动询问学生过得好不好,心情如何,将来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苦闷,以此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对问题的认识。这样,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学生则把教师当作值得倾诉的朋友,沟通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四、杜绝强硬措辞,保持平静心境

许多教师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而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以至于和学生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结果是教师谈得越多,就越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学生怒言犯上,教师威信扫地。师生如两只牛角互不相让,不谈则已,一谈就崩,哪里还有交流沟通的态度?

例如下面的例子:

教师:某生,今天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教师:你看看你。烫一脑壳的卷毛。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烫发。

教师: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教师:学生是人。但你化妆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

此例中的教师未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对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适当的语言,非但无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相反还激起了学生的怨恨心理,只能使学生的心灵锁闭得更加严实。

五、传递“我向信息”。克制“你向信息”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以“你……”的口吻与学生谈话。这种谈话方式,教师向学生发布的是“你向信息”。沟通的一方(或双方)老是不断地说对方错了。而不是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师生之间的沟通常常因为相互否定、各持己见而中断,这种有对话无沟通的信息传递往往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沟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对话”,然而如果对话双方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滔滔不绝。双方谁也不想理解对方的意思,只能算是典型的“无沟通”对话。

如果采取发布“我向信息”的方式则既不包含对对方的否定评价也不会损害师生关系。如: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会使我失去给大家上好课的信心。”

“我已经很尽力了,我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上所言,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信息就是“我向信息”。这样的信息传递中教师似乎扮演了一个弱者的角色,往往使学生有负罪感,有羞愧感,有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坦白及反思。进而促进自己行为的改变。

六、避免火上浇油,把握最佳时机

许多教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学生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教师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其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抗拒和不满。

篇5:师生有效沟通案例

有效沟通案例――沟通从爱开始

杜苹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

极其复杂和艰辛的工作,但不论怎样成功的教育总离不开真情的付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

生真切的关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雨露之于禾苗,是学生渴望享受到的。当学生从点点滴滴

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真心奉献的精神和对他们的满腔挚爱之情时,

老师方能在他们的情感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这也为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了一个良

好的铺垫,正如俗话所说的“始乎情,方能入乎理”。情感沟通了,学生才愿意主动接受老师

的引导和教育。尤其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用真情去启迪,用挚爱去感化。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社会不良环境以及教育不当的原因也有学生生理上存在缺陷或心

理上发生障碍等方面的原因。但不论有哪种原因所形成的后进生,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

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感极强,常常表现为“破罐子破碎”自暴自弃。

苏霍姆林斯基说,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里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

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在差生转化教育中,我认为,必须以培养差生的自

尊心和自信心为突破口,帮助差生保持良好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爱是互相的,没有

爱就谈不上沟通。你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于爱,学生是可以感觉的到的。如果你对学生充满了

爱,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你不可能做让学生伤心落泪的事,你

不可能在伤害了学生后而不去安慰他,不去让他破涕为笑,老师不是神,师生之间的磨合能

让学生更加的相信你,依赖你。

只要老师与学生之

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

职校的班主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点。我班里有一个学生,由于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

亲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就靠母亲维持。平时该生对自己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导致成绩很

不理想,同时在与同学的交往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次他在与同学玩闹的过程中被对方不

小心撞伤了鼻子,家长得知后非常着急,甚至想要报警。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及时

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并在第一时间到学生家里及医院进行探望,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最终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圆满地解决了纠纷。最后家长还写了表扬信寄到学校,

对我的工作表示肯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久久回味着巴特尔的一句话:“教师的爱是

篇6:师生有效沟通心得体会

首先,提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仔细研读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并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设计出多种层次的问题。

其次,课堂提问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借助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将本节课的内容紧密的了解起来。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减少他们的出错点。

再次,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冗长,模棱两可的提问。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使用一些语言来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

再次,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同样体现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把握提问的时机,对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如果提问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又能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思考出一个答案,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当然,教师在进行尽量不要有一定的次序。因为如果教师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提问,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甚至不思考了。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每个学生就可以将注意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了。

篇7:浅谈中职教学中师生怎样有效沟通

浅谈中职教学中师生怎样有效沟通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众多因素,而如何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的沟通是一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之后,另一方对那份信息做出回应,而有效的双向沟通是指一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所祈望的.因此,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 者:赵婵  作者单位:温州机电技师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18) 分类号:G635 关键词:沟通   前提条件   倾听   效果  

篇8:师生有效沟通的窍门

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原因

在当今的教学中, 师生之间很多情况下都沟通不畅, 教师总是有伤心、失望、不满:“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用功?”、“为什么不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授课?”、“为什么不及时完成作业……”。学生也满腹委屈:“为什么教师那么不近人情?”、“为什么教师那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教师对我们如此冷酷……”。这一切都暗示出师生间矛盾的突出和激烈。那么原因何在呢?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 总结出如下几点。

1.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亲近感。

中国传统强调尊师重教, 亦有“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说法, 这些原本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 但久而久之却转化成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 教师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 希一切都自己来掌握, 把预期的目标都实现, 而师生间的沟通一定得通过师生间高效的互动才能实现。而学生一般就存在一些自卑或戒备心理, 不安或害怕, 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不敢见教师, 见了教师躲着走, 无法坦诚地与教师沟通, 更无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师道尊严总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出现了控制、过度呵护、批评等过激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往往就是被动接受, 口服而心不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发展迅猛, 他们总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不希望被控制、被训斥。这时, 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尊重学生, 把他们当成为自己看等, 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缩短心理的距离, 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 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虽然学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都不如教师, 但是在人格上, 师生双方是平等的, 师生只有在互相亲近的前提下, 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2. 教师与学生期待、学生期待与自身行动存在差异。

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 从课任教师保姆式教育进入自我管理。入学初期, 学生是典型的儿童状态,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批准, 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 更喜欢教师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回报。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此时, 教师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相处与沟通。在实际的教学中, 师生间的关系其实很复杂, 也很微妙, 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 绝对地相互尊重、热爱, 而是有不理解和冲突。笔者建议, 师生间的沟通也应该做到互相尊重, 彼此亲近, 互相宽容, 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做到沟通顺畅, 教学效果显著。

3. 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中, 许多教师很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但由于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 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会按照自己通常的习惯来处理问题, 造成学生们埋怨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与学生的日常沟通欠缺。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 日常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八小时。而且,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 各种教育改革、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普遍存在焦虑症和亚健康, 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 又担心过度频繁的沟通会带来一些麻烦事, 有时候, 教师难免把不良的情绪牵怒到学生身上,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窍门

语言是师生间沟通的重要功具, 良好的讲课语调应该温和、乐观、舒服、清楚, 像春风化雨一般, 这样可以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接收对方的信息, 达到沟通顺畅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形象化、规范化、逻辑化, 把握深浅度, 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1. 教师切记, 学生的情绪是在不断地变化中, 教师一定

要时刻关注其情绪状况,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说不同的话, 以此来激发学生上进。授课时,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化、形象性, 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肢体动作, 同时要有很清晰的逻辑性。除此以外, 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多使用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 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和责备的语气。必要的时候, 要打开学生心扉进行灌输和启发。

2. 用亲情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以平等为前提实现有效沟通。

在沟通方面有一个位差效应, 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某种优越感, 容易产生自傲心理, 而位于下位的人则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一定要注意位差效应的产生, 教师要善于自我反省,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 平等待人, 不颐指气使, 不偏爱某一人, 以成人和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学生也要消除自卑的情绪, 消除对教师的偏见, 与教师产生良性沟通。

3. 教师要介入学生生活, 与学生共同学习沟通的方法。

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 以提高沟通能力。为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极少。针对教师、学生对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 学校可考虑对该类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 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也可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篇9: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最重视沟通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沟通,才容易解决问题。而且,沟通,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体现。关于“沟通”,我个人认为它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的素质问题,有技巧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本身的品性因素在起作用。所以,提升个人素养是保证有效沟通的前提。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我以个人实践谈谈如下浅见:

一、把握沟通中的“尊重”

和学生沟通时对他们的尊重,我通常以“平等”来体现。即便是犯了错的同学,我也会让他们先感受到被尊重,所以,我与他们的交流,总是我坐就让他们坐,他们站我也站,这是平等沟通的第一步。平等沟通的第二步就是征求学生意见。我喜欢在个别沟通之后再及时开展集体沟通,这是达成集体共识、凝聚集体力量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对于错误的现象或行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但是,在由个人教育转为集体教育之前,都是拿沟通对象的错误公开教育的,所以,一定都要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再实施。平等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我们要给学生建议,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给学生建议,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要求,而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记得一位曾经两次想辍学的男生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班主任把我当成大人一样的对待……”虽然中间做了很多工作后才让他继续上学的,但起码他感受到了尊重,对于他后来的改善而言,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二、有效沟通并非应付式说教

(一)沟通要全面

1.和每一个学生沟通。班主任的沟通对象应该是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整个集体,决不是个别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沟通,我通常利用每周一节班会课或偶尔的早读课、午休时间,每学期最少每人一次的面对面交谈、家长会。首先,班会课是保证能和每个学生都交流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从不应付了事,一定要每课都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通过每日一句读评奖、兴趣话题活动、美文欣赏、案例教育、心理短剧表演、朗读比赛、制定目标、评优评先、大型演讲“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言、我来发言等多项固定或不固定的活动,与全体学生展开沟通。当然,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班会课上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其次,家长会前,我总会让学生先写好想跟家长沟通又不敢当面沟通的话,在家长到来时给家长看,再让家长留言,或回去与孩子沟通。但在此之前,我总要先把每个学生的留言过目,这也会给今后我和孩子、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进一步的了解和帮助。第三,除了个别沟通外,我每学期最少会有一轮针对每个学生的面对面交谈,做到全面性地和每个学生沟通。

2.和学生全面沟通。在针对学生个人沟通时,要有比较全面的沟通,包括家庭、兴趣爱好、理想,甚至也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当然,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谈家庭,因为了解家庭,往往能在教育学生和与家长沟通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学生的全面沟通,看似无用的谈话内容,其实总在以后不经意间提醒你该如何更好地去对待和教育学生。

(二)沟通要彻底

这里的沟通,是特指那些带有明显教育目的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很忌讳虎头蛇尾或漫不经心,特别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和现象。虽然更多时候的沟通我都尽量不占用上课时间,但有些情况我觉得属于应当及时解决的,哪怕占用了上课时间也要沟通到底。记得有一次,其它班两名女生打了我班一名女生,她们班主任利用下课时间叫了那两名女生到我班来教育,结果两名女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她们班主任也说了不少。结果,上课铃声一响,她们班主任便迫不及待地要她们回班级上课,担心误了成绩。然而我留下了她们,尽管非我班学生,但我一向认为品行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希望她们得到更有用的东西。在我的沟通下,她们流下了懊悔的眼泪。她们班主任又一次着急地想把她们从我眼前赶回班级,理由还是担心误了课程。而这一次竟然是其中一名女生要求让她们留下的。确实,光流下眼泪还不够,重要的是知道现在和今后该怎么正确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后来我听说她们很诚恳地向被打的女生道歉并请求原谅。

三、耐心疏导促进有效沟通

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其出现的必然总是与我们的拒绝相矛盾,这往往是一个不好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也很清楚“禁果效应”的严重性。所以,堵不如疏,但疏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建议,最重要的是要与他们达成共识。有个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的孩子有过晚上与人通电话到很晚的现象,想让我了解一下。于是利用中午时间,我邀了那位男生,我们在走廊的尽头(中午时间那里很安静)轻松又不失严肃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从他们父子最近的关系聊开,因为半年前曾经出现一段父子两个关系很紧张的问题,后来做了不少工作才恢复融洽。谈这个当然还是为了再次巩固他“父亲为我付出很多,父亲爱我”的认识。我总觉得不应该就新问题而谈新问题,要利用任何一次的机会“温故知新”,而且也必须让他先肯定父亲,接下来他才能容易接受父亲给我反映这件事以及承认所反映的事情。对于他的承认,我没有一丝批评,我尽量不让他逆反,而是顺着我的思路走。了解清楚了他的内心之后,我给他两条建议,让他考虑并选择着去做,接下来刚好是“五一”放假,正好可以测试出效果,他也很乐意地接受了。当然,事情还没结束,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放假回来我们继续聊,一起来看看我的建议好不好。他欣然应允了。放假回来之后,他真自己来找我了,聊了之后,我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

篇10:有效的师生沟通

师生关系论文:拓宽师生沟通的新通道

谢海文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六中学(414200)

【摘要】教师应有层次地开展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建立起这样的认识。要通过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起胜不骄、败不馁,不倚强欺弱,诚信守诺,不亢不卑,自强不息的品行目标和榜样。强化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教育。要成功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有利于开发鲜活的交往与沟通的资源,扩大、深化与学生的交往效果。

【关键词】师生;沟通;对策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让教育工作者认真寻味的话:“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很多统计资料表明,呼唤尊重是学生成长中的强烈愿望。尊重的特点告诉我们,尊重是相互的。没有对他人的尊重,就没有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没有足够的自重,就没有维持他人对自己尊重的人格的力量。由于学校中学生地位的特殊性,往往谈及尊重就被理解为学生对老师、学生对领导、学生对家长、学生对学生的尊重,而很少专门提及教师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案例展示

一次,我新接了一个班级,这些学生来自本县的各个乡镇。当时,在组织课外小组学习过程中,我把一位女同学小颖“强制性地”分到了化学小组。我没有想到的是,从第二天起,小颖就与我形同陌路。即使我们在楼道中相遇,她也无视我的存在,从不与我打招呼。我努力寻找多方面的原因,但仍不得其解。我决定暂时放一放再解决。

有一次,她病了,父母又都在外地出差,于是我让同学把熬好的中药和米粥送到她的宿舍,并嘱咐她好好休息。事后,小颖写了一封信给我,她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我没有叫过您一声老师。当初分学习小组的时候,您没有和我商量就把我分到了化学小组,而我对生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并获过奖。我的志愿是生物小组,我向您申诉过,可您却没有听取我的意见。当时,我认为您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们这些远郊县的学生,只有城里的学生,您是歧视我们的。可是,每当我看到您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的认真的批语时,我又觉得您是平等地对待我们的;每当我看到您对学生关切的眼神时,我知道您是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论文 )每次在课堂上听着您讲课,我又能感受到您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回想起您对每一位同学的关心与照顾以及在我生病时对我的帮助,我深深地感到我对不起您,我正式向您道歉。”

案例解析

这段心灵伤痕终于抚平了,可小颖的话却让我沉思良久。每一位同学都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像她这样来自农村的同学比较敏感。当时,我应该征求她的意见,即使把她分到化学组也要向她解释理由。尊重与获得尊重都是一种心理需要,尊重不是口头上的漂亮术语,不是一种外在的简单形式,不是一种显现的表情,而是对一个人应有权利的尊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去尊重他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独立发展的权利,尊重其思考的权利。

身为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我最强调的是要尊重学生。正是尊重使我和学生之间心灵相通、相融,使教育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强调要尊重学生,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件事情让我懂得了,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尊重的内涵是什么。

当我们的教育动机、投入和效果不能统一时,当我们抱怨学生不能理解时,甚至当学生疏远、不尊重、怨恨我们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是否给予他们尊重了?他们能否感觉到足够的尊重体验?我们应该怎么做?在中学阶段,尊重教育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权利,更要应该教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

对策建议

教师应有层次地开展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建立起这样的认识:我应该,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对家庭、集体、人民、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要通过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起胜不骄、败不馁,不倚强欺弱,诚信守诺,不亢不卑,自强不息的品行目标和榜样。强化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教育。

首先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对他人有悖于自己的意愿和选择的尊重。多请一些平凡的、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的普通劳动者来介绍他们不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使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被尊重并不在于他的容貌或地位,而在于他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请每一个学生讲“天生我才必有用”,或者结合作文开展“什么是人才”的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要营造这样的氛围:人才或者好学生绝不仅仅是“三好生”一种模式。

利用一些机会讲一讲本班任课教师的事迹(激发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的了解和尊重)。每当班集体出现问题或受到学校的批评时,班主任应在全班讲出自己的责任和不足,从全班一分子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想法和建议(不要仅仅是要求)。试卷讲评分析时,不但指出学生们的问题和错误,最后也应分析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注意不够的地方,或者自己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即使对犯错误的学生也不应该用伤害性的语言;要尊重学生的历史,不能因为学生现在的问题和错误而否定学生好的方面和以前好的表现,要尊重学生对错误的处理方式和他们的隐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管理,在无碍大局的情况下,尊重学生或学生干部的集体决策。

让学生更多、更广泛地参与校际、国际之间的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使他们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每一位学生营造表现的机会,比如,可以每人做一日值日班长,早自习每天请一位同学来讲他最拿手的一段知识,每次班会请一位学生作5到10分钟的即兴表演。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父母对自己付出的辛劳和关心,了解他们的成就和忧虑、烦恼;让学生体会父母的期待和需求,学会与父母倾诉、交流。

如,可以通过观察日记、作文来描述自己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教师就是要把这些在学生看采是天经地义、不知不觉的东西让学生重新感受,从而化作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依势压人,而要在不失原则的基础上注意方法。而心理换位的方式想一想学生是否有委屈,把这种委屈的体验讲给学生,也试着让学生做心理换位的思考。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发生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

尊重教育并不是孤立的教育内容,它应该和学生的养成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同样,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应注意科学性、知识性和体验性的原则,并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比如,尊重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结合就应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去,具体到怎样与老师、同学、学校的工人师傅打招呼、告别,怎祥接受奖状和证书,怎样申请帮助和怎样感谢帮助……

篇11:师生间的心理沟通

摘要:浅谈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尤其是班主任,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婚礼、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

关键词:心理沟通;奖惩分明;沟通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和观念混乱。因此他们在这段时间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的具体辅导与精神的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南堡一小,南堡二小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0-2010年的关于师生间心理沟通的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访谈法:走访部分师生

2结果与分析

心理沟通就是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老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心理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3结论与建议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二、沟通需要从“心”开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壑?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他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奖惩分明

公平公正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四、注重沟通的方式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方式

当然,沟通的方式很多,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个别交谈。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情理疏导第一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2、营造“聆听气氛”作为班主任,平日在班上习惯了以己为中心发言,一旦让自己坐下来细听别人诉说,尤其是别人还说不清楚之时,便成了件别扭的事。班主任必须设法让自己与班干部一起,尽力使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笼罩着一种“聆听气氛”,并致力让大家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要充分抓住班干部会的聚议机会,使大家都学会作到留心听人发言,使发言者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聆听气氛”下的班干部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非完全受班主任控制,他们真正拥有一片独立自主的空间,这样一来,班干无论是遇事能否顺利解决还是不知所措,或是做事失败还是寻求帮助,都能在一个“聆听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向老师诉说。

3、尝试“平行交谈”

“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班主任与班干部沟通时,移用“平行交谈”发进行,往往能引起好的回应,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这种交谈的机会,能从几乎所有共同相处的活动中获得,如一起骑车行进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坐下来闲聊,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或野炊等课外活动,在不同的机会中,常会因活动进行中的某个细节或话题,转谈到某位同学、朋友或班级情况,以随意闲聊式的形式,不时严肃讨论。工作时间表明,“平行交谈”所涉及的内容常是班干部最真挚的心语,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效果十分明显。

4.结论与建议

总之,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班主任是可亲可敬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认为在目前高度重视统考分数和升学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才能更多的、巧妙的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中,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认认真真的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丰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有深刻涵义的哲理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