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

2024-04-21

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精选8篇)

篇1: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

第十一条 房屋所有人是房屋安全责任人。房屋属于直管公有房屋的,其经营管理单位为房屋安全责任人。

房屋承租人、借用人等使用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合理使用房屋,承担房屋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承担保修期间房屋质量缺陷的保修和治理责任。

新建房屋交付使用前,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向受让人提交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及其他有关文件,明确告知受让人房屋的基本情况、设计使用年限、性能指标、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保修范围和期限等事项。

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房屋安全责任。

第十三条 房屋共有部分的日常管理,实行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约定承担房屋安全检查、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责任,并将注意事项、禁止行为等书面告知房屋安全责任人,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实行自治管理的,其安全检查、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安全责任人依法共同承担。

房屋专有部分的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安全责任人依法承担。

第十四条 房屋安全责任人应当对房屋使用安全承担下列责任:

(一)按照设计用途、建筑物使用性质及房屋权属证明记载的房屋用途合理使用房屋;

(二)检查、维修房屋,及时治理房屋安全隐患;

(三)房屋的装饰装修不得影响房屋共有部分的使用,不得危及房屋的使用安全和毗邻房屋的使用安全;

(四)防治白蚁;

(五)委托房屋安全鉴定;

(六)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房屋安全。

第十五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房屋安全的行为:

(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且未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在承重墙上开挖壁柜、门窗洞口或者扩大房屋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

(三)超过设计标准增大荷载;

(四)在楼面、屋面结构层开凿洞口或者扩大洞口;

(五)降低房屋地面地坪标高;

(六)拆除或者改变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大型建筑中具有房屋抗震、防火整体功能的主体结构;

(七)违法存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性物品;

(八)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或者将住房原设计的房间分隔后出租,危害房屋安全;

(九)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危害房屋安全的行为。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及其地下建筑物、构筑物,装饰装修非住宅房屋以及新建住宅区内种植花草树木前,应当委托白蚁防治单位实施白蚁预防处理。

有蚁害房屋的房屋安全责任人应当及时委托并配合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白蚁的检查和灭治工作。

白蚁预防、蚁害治理的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白蚁危害的,原防治单位应当免费灭治。

白蚁危害在一定区域集中发生时,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灭治。

白蚁防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责任人应当承担下列安全责任:

(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建筑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进行常规维护和检修;

(二)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性鉴定与大修;

(三)制订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四)建立相关维护、检修及安全性鉴定档案。

篇2: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

市、区房屋主管部门应当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房屋安全使用常识普及工作,提高村民的房屋使用安全意识。

第四十七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市、区建设、规划、房管、城管等部门的指导下,对村民自建房屋在村庄规划、建筑规范、施工质量等方面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向村民提供备选房型,引导村民选择有资质单位设计的方案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通过合同约定房屋保修责任,保障房屋使用安全。

第四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专人担任房屋安全管理员,负责辖区内村民自建房屋使用安全的巡查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区房屋主管部门应当对房屋安全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四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建立村民自建房屋信息系统,组织、指导村民对自建房屋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治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五十条 农村特殊困难家庭的房屋需要应急排险或者出现严重蚁害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救助,采取措施治理房屋险情和蚁害。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当事人对房屋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房屋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房屋安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不履行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危害房屋安全的,由区房屋主管部门责令其采取改正措施,排除危害,并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及违法建设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按照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涉及违规装饰装修的,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装饰装修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条规定,既有建筑幕墙安全责任人未按照规定履行定期检查、维修或者安全性鉴定等义务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向区房屋主管部门报送《房屋安全鉴定书》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区房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出具虚假鉴定书,或者因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鉴定书有重大失实的,由区房屋主管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报请市房屋主管部门将其从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名录中删除。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在进行隧道、基坑等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工整改,并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因施工导致周边区域房屋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房屋使用安全事故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房屋使用安全事故,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负有责任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阻挠房屋安全责任人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对危险房屋采取排险措施的,由区房屋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且造成损害后果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开发区,是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区,是指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化工区,是指武汉化学工业区。

第六十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者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二)承重结构,是指房屋的承重墙、梁、柱、楼板、基础结构或者剪力墙等构件;

(三)建筑幕墙,是指采用金属型材、金属连接材、粘结材料、特种玻璃、金属板材及天然石板材等材料构成的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及组合幕墙;

(四)房屋安全鉴定,是指对房屋结构的安全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鉴别、评定;

(五)村民自建房屋,是指农村居民利用宅基地自行建造的房屋;

(六)规划线,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红线(道路边界控制线)、绿线(绿地范围控制线)、蓝线(水体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线)、紫线(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线)。

篇3: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

一、武汉市“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武汉市“城中村”建筑大多为多层楼房居住, 同时也有单层的砖木结构的平房以及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具有无规划、无消防通道, 无消防水源、无固定消防设施、电线乱接乱拉等特点。

1) 无消防通道。“城中村”建筑内部缺乏统一规划, 大多数“城中村”, 居民都是无序建设, 大多建筑成片相连, 无消防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车无法进去, 只能连接几百米的水带, 这无疑拖延了救援时间, 影响了灭火救援速度。可以说, 目前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和灭火救援进攻通道的不畅, 是影响“城中村”火灾扑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消防水源缺乏。“城中村”一般无配套的消防给水系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少数“城中村”设置了消火栓, 却因为没有跟进保养维护, 消火栓往往处于无水或无压状态, 加之“城中村”通道狭窄、各种车辆乱停乱放, 消防车根本进入不了区域, 灭火救援只能依靠市政水源, 长距离的铺设消防水带, 某种程度上讲是延缓了灭火救援时间。

3) “三合一”造成的火灾隐患十分突出。在“城中村”, 商业门店与居民住宅连成一体, 建筑的底层都作为商铺出租, 有的在隐蔽的地方建立厂房, 经营人员为节省成本, 将楼下作为生产经营场所, 将楼上用作仓储、住宿, “三合一”现象屡禁不止,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4) 电线乱接乱拉现象十分突出。“城中村”内, 电线像蜘蛛网盘根错节, 很多居民为省钱, 用的都是没有安全保障的花线, 更不用说电线穿管。尤其在夏季及冬季用电高峰, 经常有电器电线短路现象发生。

二、武汉市“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目前“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主体责任无法落实、基础设施匮乏、居民意识薄弱、弱势群体密集的管理难题。

1) 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目前,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各级消防委的实化运作下,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正逐步落实, 但是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公民参与消防工作动力不足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承担着“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职能的村委会, 往往受制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等因素, 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 对各种“习惯性”、“普遍性”消防违法行为无能为力, “城中村”火灾隐患仍大量存在。

2)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城中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 电气线路敷设毫无规范, 建筑之间没有防火分隔, 消防器材配置不足。虽然市、区两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城中村”的消防安全, 先后将配置灭火器、安装简易火灾报警器、增设消火栓作为政府实事工程予以推进, 但是消防基础建设仍然滞后于消防安全形势的发展, 难以达到“全面推进、一次配齐”的水平。

3) 基层消防管理“网格”虚化空转。近年来,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建设扎实推进, 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建立三级消防网络, 形成层级明晰、覆盖全面、机制健全、信息实时的消防网格工作体系, 努力实现消防管理全覆盖、无盲点, 全面提升基层火灾防控能力, 形成基层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基层消防管理“网格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真正的实效。

三、武汉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城中村”建筑现状、隐患特点和消防安全管理难题,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要抓紧依托市、区、街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平台, 建立健全“城中村”隐患综合治理和消防联动管理机制。建议市消防委出台专门文件,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职能部门在“城中村”消防管理中应该履行的消防责任, 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全警消防”平台作用, 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在“城中村”中应当承担的消防责任, 努力营造“部门联动、全员上阵,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消防管理局面。要全方位发动各部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加大对“城中村”的消防管理力度, 坚决整治当前消防车通道堵塞、消防设施缺损、电气线路老化、电瓶车充电及存放不规范、独居孤寡老人无人管等突出问题。

2) 常态化畅通生命通道。要将疏散逃生演练深入到市民工作、生活、娱乐的每个场所, 避免以往“先通知、走过场、像演戏”的做法, 切实提升参与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技能。要将消防车道整治纳入其中, 可参考市政道路停车管理方法, 在主干道划定禁停黄线, 由物业进行监督管理, 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将提请交警部门处罚。要明确居委、物业的监管职能, 将楼道堆物整治和疏散通道整治工作由突击性变成常态化, 做到反复抓、抓反复, 真正确保生命通道的时刻畅通。

3) 实化运作消防安全管理网格。要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 结合政府消防实事项目推进, 不断构建“城中村”火灾预防的群防群治网络。要分批在“城中村”设置消防工作站, 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 切实承担起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常识宣传、疏散演练组织和初期火灾扑救职能。要将社区消防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督促、统筹、指导“城中村”的消防工作发展。要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新机制, 织密和做实基层消防管理“网格”, 把责任落实到法人、到业主, 把基础建设、隐患查改、宣传教育等措施落到老旧民宅的每一处。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难题, 更是制约消防工作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认真研判“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新形势, 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着力强化火灾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不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回应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新期待, 为城市的平安管理保驾护航。

摘要:武汉市“城中村”。以其火灾隐患总量大、类型复杂、涉及面广、火灾风险大、整改成本高、难度大等高危特点, 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本人作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城中村”火灾隐患的成因及整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篇4:武汉市中小学安全条例

继北京、上海、宁波、杭州、无锡五城之后,2010年5月27日,我国第六部地方精神卫生条例在武汉诞生。对精神病患者了解不多的人或许要问,为何要单独为他们立法?

历经一个多月的采访,本刊记者接触了大量精神病患者,看到的这一病患群体大多的状态是:“黑暗、痛苦、绝望、不被理解”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而且当下愈演愈烈,远离社会,甚至是死亡慢慢向他们袭来。

5月23日上午,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李某从福州飞往武汉探亲,晚10时30分,李某回到襄樊老家。24日上午李某母亲外出办事,几个月没见到儿子的父亲格外高兴,回家立即钻进厨房张罗饭菜。而就在父亲做饭的过程中,李某突然表现得急躁不安并与父亲发生激烈争执。几分钟后,更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一向性情温和的李某突然拿菜刀砍向了自己的父亲。砍伤父亲后的李某赤身站在阳台上,两手挥舞,大笑喊道:“好多人啊,都来看笑话啊……”

据李某的辅导员黄老师介绍,李某的父母曾到福州带他去医院检查过,怀疑其患有精神分裂症。

因为精神疾病而引出的人伦惨剧,李某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精神病患者超过80万,其中武汉市约44.2万,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精神类残疾人)2.3万、普通精神病患者12万、轻症精神病患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超过30万,每年约有230人左右死于自杀,约2300人自杀未遂。更让人忧心的是,严重肇事肇祸、危害社会治安的占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10%。按此计算,武汉市有1.2万患者有潜在肇事肇祸可能。

《鄂商》记者獲得的一份资料显示,1997年至2009年底,武汉市公安局安康医院共收治精神病人2873人次,其中杀人的274人,放火的64人,其他伤害和治安案件137人。

被“囚禁”的人生

汉阳区冯家畈社区253号宿舍东角,有一间砖头搭成的四五平方米小黑屋,在这间黑屋子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22岁贾梦,在里面度过了两年光阴。

贾梦自幼失父,家庭的贫寒,使其发愤读书,但由于性格内向,精神长期受抑,在高中的时候患了精神分裂症。贾梦“疯病”发作时,撕碎衣服,砸乱木床,光着身子四处乱跑,用石头打路人这些都是家常便饭,甚至还跑到附近餐馆夺人菜刀。

贾母患有尿毒症,妹妹8岁时摔伤致残,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家徒四壁。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只好用四处捡回的砖头,搭起一间小屋,把他关了起来。从此这间屋成了贾梦的囚室,食物及饮水只能是从墙上开凿的小洞递入,吃喝拉撒都在屋里,屋内的臭气不时从洞口和门缝里散发出来。由于他长期的不见阳光,没有活动,腿脚萎缩,不能站立,只能在地上爬行……

2008年4月30日《长江日报》以《高中生患精神分裂症无钱医治被关小屋两年》为题报道了贾梦的困境。此后贾梦被送往医院免费治疗。

冯家畈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近日告诉《鄂商》记者:“贾梦现在恢复的很好,他的治病费用全部由社区负责,前两天我还给他交了医药费。”

贾梦可以说是个幸运儿,能够尽早的被媒体扫描到,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医治。但是尚受疾病折磨未被广泛关注的精神病患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甚至被关锁家中无人知晓。

2009年2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防办通过媒体,开展了针对武汉市关锁精神病人行为的“解锁行动”,呼吁广大市民关注自己身边被关锁的精神病人,并公布了解锁热线。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热线共收到关锁病人信息352条,其中家庭贫困、病情严重、关锁方式残忍的精神病人有89个。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苦于无钱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接受治疗,而家属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和制止其非正常行为,很多家庭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他们‘禁锢’起来,有的甚至用铁链子将他们关在屋子里。从法律上说,这样非法限制精神障碍者的人身自由,是没有根据的,是对患者权益的侵害。”一位接触过大量关锁精神病患的民警告诉《鄂商》记者。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市精神病发病率约为14/‰,由于精神病患者中以贫困家庭居多,能够接受系统治疗的不到50%。

琴断口十里精神障碍康复指导中心主治医生刘新华告诉《鄂商》记者:“无论如何,将‘武疯子’关在屋子里并不能解决问题,唯一有效的方法还是将精神病患者送往专业医院就诊,康复后在社区进行相关监管治疗。但能够得到治疗的患者却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康复。”

据了解该中心属于武汉周边地区针对家庭条件比较差的精神病患者开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费跟市医院要少的多。

“这里住院人数有60多个,一个月生活医疗费加起来1240元左右,而大多数患者都具有医保卡的,国家可以报销80%。但仍有80%的精神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只是间断服药,或放弃治疗,病情严重具有暴力倾向被关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有2000人左右。”

据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介绍,精神病患者如采取在家服药治疗的方式,使用传统国产药物每月花销约10元,但这种药物副作用较大,病人服用之后通常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嗜睡现象;如服用中外合资药物,则需要支付每月200元的药物费;若使用全进口药物,每月开销需要1000元—2000元。这种方式虽然比住院治疗要便宜许多,但对于普通家庭,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收治能力局限

2004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列入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项目,这是当年唯一的非传染病预防控制项目。因为获得了中央686万元的经费,被简称为“686项目”。

“686项目”至今已实施6年,今年湖北省利用其中的186万元资金,培训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和护士,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救助其中贫困患者。

“186万下达到武汉市各医院,每个医院所得也就几十万,这些钱主要是跟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些免费的药物,家庭条件实在贫困看不起病的,实行免费的治疗,每年有几十个救助名额是利用686项目免费治疗,对于庞大的精神疾病群体来说,这些钱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毅说。

记者来到位于汉口六角亭的武汉精神卫生中心,这座号称湖北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远比想像中要小——三栋看上颇有些年代的老楼围绕着一个小院落,唯一的空地停了几辆车,更显促狭。整个院落没有一丁点儿绿地,唯一的装饰是一座小假山,偶尔滴滴答答滴几滴水。

该中心公共服务部邓主任介绍,东西两栋楼是1958年建院时候的老房子,以前是两层,后来又在两层基础上加盖了三层,而且还是木质结构。

邓主任带领记者来到该中心西楼三楼,电梯门慢慢打开,面前是一个挂上锁的铁门。医护人员打开门,这是一间不大的屋子,房间里摆放着十几张桌子,凳子凌乱的放着,头顶的吊扇颤颤巍巍地晃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屋子里很多人,却异常安静。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觉,有人面无表情的在屋里走来走去,还有人走出屋在不到20米的走廊上晃动。一个年轻的女人披散头发坐在墙角,一言不发地盯着进出的人看。一个十七八岁的的女孩捧着一包薯片一边吃一边往门外走,一名医护人员拦着她:“干嘛?”她说:“我要去睡觉。”医生说:“现在没到睡觉的时间。”

走进精神病患者的房间,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病房内摆放着16张病床,墙壁上斑驳的水印依稀可见,白色石灰开始层层卷落。“这是这层最大的一个病房,”一名护士人员说,“由于建房的年代比较久,在下雨的时候时常漏水。”

该中心只有530张床位,但当时的住院病人有650人左右。“病房有限,没办法,只有在走廊上加床铺。”一名护理人员说。

在东楼三层,大多是男精神病患者,但楼层的另一边还住着女精神病患者,而走廊中间没有任何间隔。“本来规划,西边的这栋楼住女患者,东边的这栋住男患者,但病人太多住不下,只有这样将就着住。”上述护理人员一脸无奈。

“现代化的精神病院,是医院的园林化,病房宾馆化,管理开放化,治疗多元化,我们这里一化都实现不了。”该中心副院长李毅说。

“精神疾病有一个特点: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治疗,费用高、周期长。关于治疗也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资金问题也是个难题。医院开设精神科,已经有200多年的时间了,但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还不能完全掌握,治愈率在10%——20%。但如果治疗的好、家人照顾的好,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环境的可以确保8到10年不复发。”

《鄂商》记者还获知,针对精神病人的治疗,除了药理作用,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更重要,但也更复杂。

当前的多数医院只能提供封闭化的治疗,确保病人在医院里不危害他人,并没有系统的康复治疗。但久而久之病人的表达能力、应对能力、适应社会等功能将会减弱甚至丧失,难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李毅介绍:以湖北省6031万的人口基数计算,应有6000多名精神科医生,而目前缺口5000人左右,所缺地區集中在农村和社区。武汉市现有精神卫生机构约20所,总床位数约3560张,平均每百名患者拥有病床数不到一张。专业医师人数紧缺、特别是缺少心理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的矛盾十分突出。武汉市仅有2000人左右专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如何两全?

3月23日,福建南平社区医生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残忍地挥刀砍死8人、重伤5人。4月14日,广西合浦发生2死5伤杀人案。两大杀人案相隔不到一个月,相同的是两人都曾有精神病史,但在行凶前时未表现出发病症状。

仅仅在5月这一个月份中,媒体报道云南省沾益县、广西柳江县及黑龙江大庆市发生三宗精神病患杀人案,共造成5死5重伤的惨剧。其中柳州一案的精神病凶手张某,更早在2006年8月就活活打死自己的母亲,却因未得到妥善医治,日前又动刀砍死妻子。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候’,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解释。”武汉市检察院一位检察官分析说。“许多已经具有暴力行为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因家属家境贫寒或无力监护,仍然处于‘自由状态’,对社会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据了解,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犯罪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在精神病人发案之后,有关部门或对其采取强制治疗,或者干脆予以释放,重新回到社会上。

平常生活里,这些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具体的行凶动机亦模糊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突然的行凶行为是人们无法预知的更是精神病患者自身无法控制的,造成的严重后果最终还是由全社会承担。

有医学专家说,精神病患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其影响与防治已经成社会事务。精神病患对社会的威胁已经成为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既不能采用极端的手段,也要找到一条既能确保社会安宁,又能维护精神病人基本人生权益的路子。

“其实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是可以避免的。”李毅说:“如果武汉市有一个精神基地控制中心,下面有区级中心,区级中心又有一个慢病管理科,然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社区,社区又有一个专科医生这样从上到下建立起一个网络。社区医生来专门了解小区内精神病患者的情况,比如小区有多少病人,处于什么状态,是该吃药还是该打针,是轻是重,医生再把精神病患者所处的情况登记到网上,只要市中心执业医生打开电脑就知道病人的病情,可以及时的指导帮助。社区精神病患者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社区医生也能及时干预,这样就大大的减弱了肇事肇祸的可能。”

据了解,我市于2007年正式将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公共卫生科指定至少1名专(兼)职精防人员负责本社区的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但实际上,市-区-街-社区,最终连接每一名重症精神病患者,但由于缺少经费,缺少专业的医师,缺少宣传教育,社会对精神病人又有偏见、有歧视,而病人家属也不会坦然的告诉医生,所以中间存在许多“断点”。

“国外有一种说法,如果对精神病的防治投入1元就可以避免3元的损失。曾有一个精神患者把一片森林点着了,损失是30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刘崇顺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一般属于弱势群体,亲属需要承担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当前应加大投入,保障精神病患者的基本生活,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样既有利于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生存人权,也有利于确保整个社会的安定和。

早在2002年,武汉市便着手起草《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几经讨论修改,直至在今年5月27日的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由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篇5: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十四号)

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已经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1月31日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的决议

(2005年1月1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由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2004年11月26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5年1月1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三条

本市节约用水工作应当在保障合理用水的前提下,减少用水浪费,提高水利用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市城市节约用水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节水监管机构)负责本市城市节约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其城市节约用水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区节水监管机构)在市节水监管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城市节约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制定统一的城市节约用水规划。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对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加强水法律、法规、水科学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第二章

计划用水

第八条

节约用水实行居民用水户和非居民用水户分类管理。

本条例所称非居民用水户是指市人民政府规定实行计划用水的用水户。对非居民用水户用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实行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本条例所称居民用水户是指除非居民用水户以外的其他用水户。居民用水户用水的水价计价方式及节约用水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用水定额标准、水资源和供水状况、用水需求和节约用水规划组织制订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第十条

国家和省尚未制定用水定额的行业,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该行业的用水定额,按照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一条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正用水浪费问题,提高合理用水水平。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水平衡测试的具体实施办法并予以公布。

水平衡测试可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专业单位进行,也可由非居民用水户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自行测试。

第十二条

用水计划的下达、核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民和效率的原则。

用水计划应当满足非居民用水户生产经营合理用水的需要。

第十三条

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按照全市年度用水计划、用水定额标准、相应的产业政策、非居民用水户的合理用水水平及其发展规划,于每年11月1日前向非居民用水户下达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

尚未制定用水定额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其年度用水计划参照该用水户上年度用水总量、生产经营状况等予以核定;新设立的非居民用水户,其年度用水计划按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予以核定。

非居民用水户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在接到用水计划后三十日内向节水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水平衡测试报告等相关资料,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调整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十四条

非居民用水户因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用水计划的,可向节水监管机构提出补办调整用水计划的申请。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进行核实、调整。逾期未作出核实、调整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

因建筑施工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施工设计图向节水监管机构申请用水计划,节水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第十六条

非居民用水户对节水监管机构批准、核定的用水计划有异议的,可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节水监管机构批准用水计划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批准的用水计划不合理的,应当予以调整。

第十七条

用水应当计量。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由节水监管机构参照供水企业提供的计量数据予以核定;使用自建设施供水或地下水的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由节水监管机构直接计量。

用水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性检定范围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强制检定。

第十八条

用水计划按期进行考核。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及时掌握非居民用水户执行计划用水的情况,对初次超计划用水的,应当查清事实,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确因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主动增加其用水计划;

(二)因设备陈旧、管网老化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下达书面通知,给予其合理的整改期限,并指导其进行整改;

(三)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超计划用水的,应当下达书面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

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非居民用水户在接到节水监管机构下达的超计划用水整改书面通知后,在规定期限未完成整改或者虽经整改但仍发生超计划用水的,除按计量缴纳水费以外,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征收超计划加价水费:

(一)超出计划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两倍征收;

(二)超出计划百分之三十(含百分之三十)以上至百分之四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三倍征收;

(三)超出计划百分之四十(含百分之四十)以上至百分之七十以下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四倍征收;

(四)超出计划百分之七十(含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部分按标准水价的五倍征收。

拒不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节水监管机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的超计划加价水费全额上缴财政。

第二十条

非居民用水户取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手续,所取水量一并纳入该用水户用水计划管理。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用水总量需求超过总供给能力或者局部地区用水紧张、需要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决定对部分非居民用水户采取限制用水措施并提前予以公告。

第三章

节约用水

第二十二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节水型设备、产品名录,引导用水户使用和采用节水型设备、产品。

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

第二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采用再生水利用技术,鼓励利用再生水,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第二十四条

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帮助和指导用水户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加强用水监督,发现用水浪费的,应当立即制止或者责令限期整改。

节水监管机构应当指导非居民用水户采用节约用水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五条

物业管理单位、房屋产权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加强对内部供水管网、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维护管理,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降低漏损率,防止水污染。

第二十六条

居民用水户应当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器具,不得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

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约用水措施和方案,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应当包括节水设计审查的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包括节约用水配套设施的内容。建设项目的节约用水设施未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节约用水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止使用节约用水设施。

第二十九条

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等耗水量高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以及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等产品的非居民用水户应当安装节约用水设施或者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水工艺,提高水的利用率。

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当实行装表计量计价;有条件的,应当优先使用江、河、湖泊、塘堰的水和再生水。

第三十条

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管理,防止漏损,对老化的供水管网,应有计划实施更新改造;发现供水设施设备漏水或者接到漏水报告后,应当在两小时内到达现场,及时修复。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节约用水工作的监督检查。

供水管网漏损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三十一条

节水监管机构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统计工作,建立节约用水统计制度。

非居民用水户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管理制度,按规定向节水监管机构报送节约用水统计资料;供水企业应当按月向节水监管机构提供非居民用水户的用水量和相关资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监管机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居民用水户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的,责令改正,可并处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居民用水户超过国家规定时间后仍安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用水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建设项目的节约用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经营洗浴、游泳、水上娱乐、洗车等耗水量高的行业的非居民用水户以及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等产品的非居民用水户未安装节约用水设施或者擅自停止使用节约用水设施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水严重浪费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供水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节水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篇6: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

第三章 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第一节 业 主

第二节 业主大会筹备组

第三节 业主大会

第四节 业主委员会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物业服务合同

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节 物业的使用

第二节 车位的使用管理

第三节 物业的维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物业,是指房屋和与其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场地。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具有相应资质,从事物业服务的企业。

第四条 市房屋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房屋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土地、建设、城管、价格、民政、环保、水务、工商行政管理、园林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协助本辖区内业主大会成立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配合调解处理物业管理中的投诉,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本条例关于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规定,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篇7:《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或

规范社区物业管理,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社区治理现代体系重要内容。昨日下午,武汉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对社区物业管理进行专题询问。

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参加专题询问。

副市长王立、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区政府负责人参加应询。在2个多小时的专题询问中,10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位市人大代表现场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问。8分钟脱稿应询,副市长和10个部门、2个单位、1个区的负责人现场作答。在专题询问过程中,多次出现提问者再三追问的情形。2位社区居民分别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和武昌区南湖街宁松社区两个收看点,通过视频进行提问,视频观看答询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将归纳整理专题询问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审议意见,再交市政府研究处理,限期回告。

据介绍,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还建议明年修订已经实施四年的《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市房管局、市法制办已成立工作专班,完成调研,起草了立法调研报告,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或将《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列入明年立法计划。

昨日上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工作情况的报告、市政府关于《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8: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08年10月6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保证乳品质量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乳品, 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对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乳品质量安全负责, 是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乳制品生产环节和乳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 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告、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对有关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有领导责任的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条生鲜乳和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并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组织修订。

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包括乳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乳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通用的乳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与乳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以及其他需要制定为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

制定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婴幼儿身体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 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疾病信息和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信息等, 对发现添加或者可能添加到乳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立即组织进行风险评估, 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和监督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

禁止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八条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商务部门, 制定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奶畜养殖规模, 科学安排生鲜乳的生产、收购布局。

第九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引导、规范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二章奶畜养殖

第十条国家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引导、扶持奶畜养殖者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奶业发展资金, 并鼓励对奶畜养殖者、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给予信贷支持。

国家建立奶畜政策性保险制度, 对参保奶畜养殖者给予保费补助。

第十一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奶畜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奶畜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第十二条设立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符合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奶畜养殖规模;

(二) 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 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四) 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五) 有对奶畜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六) 有生鲜乳生产、销售、运输管理制度;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奶畜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奶畜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 载明以下内容:

(一) 奶畜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 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 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 奶畜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 生鲜乳生产、检测、销售情况;

(六) 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奶畜养殖小区开办者应当逐步建立养殖档案。

第十四条从事奶畜养殖, 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禁止销售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生鲜乳。

第十五条奶畜养殖者应当确保奶畜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并确保奶畜接受强制免疫。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奶畜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的, 应当立即隔离、治疗或者做无害化处理。

第十六条奶畜养殖者应当做好奶畜和养殖场所的动物防疫工作, 发现奶畜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立即报告, 停止生鲜乳生产,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疫病扩散。

奶畜养殖者对奶畜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废弃物应当及时清运、处理。

第十七条奶畜养殖者应当遵守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奶畜养殖者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设施等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第十八条生鲜乳应当冷藏。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生鲜乳, 不得销售。

第三章生鲜乳收购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奶源分布情况, 按照方便奶畜养殖者、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 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必要时, 可以实行生鲜乳集中定点收购。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划布局, 自行建设生鲜乳收购站或者收购原有生鲜乳收购站。

第二十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 并具备下列条件, 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一) 符合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布局;

(二) 有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收购场所;

(三) 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

(四) 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五) 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六) 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2年;生鲜乳收购站不再办理工商登记。

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

国家对生鲜乳收购站给予扶持和补贴, 提高其机械化挤奶和生鲜乳冷藏运输能力。

第二十一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及时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运输设施等进行清洗、消毒, 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生鲜乳收购站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常规检测。检测费用不得向奶畜养殖者收取。

生鲜乳收购站应当保持生鲜乳的质量。

第二十二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建立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应当包括畜主姓名、单次收购量、生鲜乳检测结果、销售去向等内容, 并保存2年。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价格的监控和通报, 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必要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由价格、畜牧兽医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 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 供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参考。

生鲜乳购销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由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禁止收购下列生鲜乳:

(一) 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

(二) 奶畜产犊7日内的初乳, 但以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制品生产的除外;

(三) 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 (四) 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对前款规定的生鲜乳, 经检测无误后, 应当予以销毁或者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措施。

第二十五条贮存生鲜乳的容器,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在挤奶后2小时内应当降温至0-4℃。

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 并随车携带生鲜乳交接单。交接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的名称、生鲜乳数量、交接时间, 并由生鲜乳收购站经手人、押运员、司机、收奶员签字。

生鲜乳交接单一式两份, 分别由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者保存, 保存时间2年。准运证明和交接单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确保监测能力与监测任务相适应。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制定并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对生鲜乳进行监督抽查, 并按照法定权限及时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监测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任何费用, 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四章乳制品生产

第二十八条从事乳制品生产活动,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取得所在地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一) 符合国家奶业产业政策;

(二) 厂房的选址和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 有与所生产的乳制品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生产、包装和检测设备;

(四) 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五) 有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物的处理设施;

(六) 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质量监督部门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应当征求所在地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从事乳制品生产。

第二十九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采取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十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提高乳制品安全管理水平。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应当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对通过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 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实施跟踪调查;对不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 应当依法撤销认证, 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鲜乳进货查验制度, 逐批检测收购的生鲜乳, 如实记录质量检测情况、供货者的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并查验运输车辆生鲜乳交接单。查验记录和生鲜乳交接单应当保存2年。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生鲜乳。

乳制品生产企业不得购进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超标, 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致病性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第三十二条生产乳制品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等, 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的乳制品应当经过巴氏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或者其他有效方式杀菌。

生产发酵乳制品的菌种应当纯良、无害, 定期鉴定, 防止杂菌污染。

生产婴幼儿奶粉应当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不得添加任何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物质。

第三十三条乳制品的包装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如实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成分或者配料表, 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保质期, 产品标准代号, 贮存条件,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化学通用名称,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使用奶粉、黄油、乳清粉等原料加工的液态奶, 应当在包装上注明;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生产液态奶的, 应当标明“复原乳”字样, 并在产品配料中如实标明复原乳所含原料及比例。

婴幼儿奶粉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详细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条出厂的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出厂的乳制品逐批检验, 并保存检验报告, 留取样品。检验内容应当包括乳制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乳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稳定剂以及酸奶中使用的菌种等;婴幼儿奶粉在出厂前还应当检测营养成分。对检验合格的乳制品应当标识检验合格证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检验报告应当保存2年。

第三十五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如实记录销售的乳制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第三十六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乳制品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险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或者生长发育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告知销售者、消费者, 召回已经出厂、上市销售的乳制品, 并记录召回情况。

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召回的乳制品应当采取销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

第五章乳制品销售

第三十七条从事乳制品销售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有关证照。

第三十八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 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 验明乳制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 并建立乳制品进货台账, 如实记录乳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乳制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乳制品销售台账, 如实记录批发的乳制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九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 保持所销售乳制品的质量。

销售需要低温保存的乳制品的, 应当配备冷藏设备或者采取冷藏措施。

第四十条禁止购进、销售无质量合格证明、无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乳制品。

禁止购进、销售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制品。

第四十一条乳制品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第四十二条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追回已经售出的乳制品, 并记录追回情况。

乳制品销售者自行发现其销售的乳制品有前款规定情况的, 还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 通知乳制品生产企业。

第四十三条乳制品销售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 履行不合格乳制品的更换、退货等义务。

乳制品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后, 属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的责任的, 销售者可以向乳制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追偿。

第四十四条进口的乳品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尚未制定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四十五条出口乳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乳品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同时还符合进口国家 (地区) 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生产环节和乳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部门之间, 监督检查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 应当及时通报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

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监督抽查, 并记录监督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需要对乳品进行抽样检查的, 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四十七条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监督检查时, 行使下列职权:

(一) 实施现场检查;

(二) 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 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检验报告等资料;

(四)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以及违法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

(五) 查封涉嫌违法从事乳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扣押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险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责令并监督生产企业召回、销售者停止销售。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生鲜乳购销过程中压级压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乳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 及时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 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五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乳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乳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信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公布。

第五十二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涉嫌犯罪的, 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举报乳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 应当完整地记录、保存。

接到举报的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对于实名举报, 应当及时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 不得推诿。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在生鲜乳收购、乳制品生产过程中, 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的乳品, 以及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五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乳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六条乳制品生产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不停止生产、不召回的, 由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召回;拒不停止生产、拒不召回的, 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乳制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制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七条乳制品销售者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对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 不停止销售、不追回的,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追回;拒不停止销售、拒不追回的, 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乳制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制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在婴幼儿奶粉生产过程中, 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或者生产、销售的婴幼儿奶粉营养成分不足、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依照本条例规定, 从重处罚。

第五十九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在发生乳品质量安全事故后未报告、处置的, 由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收购的生鲜乳和相关的设备、设施等物品, 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有许可证照的, 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照:

(一) 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收购生鲜乳的;

(二) 生鲜乳收购站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后, 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继续从事生鲜乳收购的;

(三) 生鲜乳收购站收购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收购的生鲜乳的。

第六十一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未取得许可证, 或者取得许可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法定要求从事生产销售活动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二条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 或者滥用职权、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 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草原牧区放牧饲养的奶畜所产的生鲜乳收购办法, 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另行制定。

上一篇:我们从小爱劳动广播稿下一篇:红色阅读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