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

2024-05-02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精选6篇)

篇1: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

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2)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2.过程与方法

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信息表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难点: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简单换算。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PPT、以及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提问:(1)我们是如何表示数字的?

(2)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记忆往事的呢? 2.介绍计算机与二进制。

由于计算机的结构决定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达方式,计算机的逻辑电路通常有两种状态:通电与断电、充电与放电、高电位与低电位。因此,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通常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来表示、存储、处理和传送的。

(1)、计算机的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表达信息呢? ①、技术实现简单。②、简化运算规则。③、适合逻辑运算。④、易于进行转换。

⑤、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二进制和十进制的介绍;

①、十进制:

共有10个数码(0 • • • 9),逢10进1 基数:10 ②、二进制:

共有两个数码(0和1),逢2进1 基数:2(3)介绍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4)介绍数据的单位;

3.介绍英文字符和数字字符的代码(1)、ASCII码。

ASCII码是一种常用的字符代码。它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种不同的字符。它们分别为:数字0~9,大小英文字母各26个,还有一些通用符号和一些控制符。

4.汉字的代码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决定了汉字的存储形式,汉字有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地址码等。这里重点介绍国标码——GB2312-80。【小结】

1.计算机中数据是如何表示的?

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 2.十进制如何转换为二进制?

整数部分采用除2求余数法,即除2逆序取余; 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数法。顺序取整。3.二进制如何转换为十进制?

用每一位的数码乘以该位的位权,然后相加所得之和。

4.计算机中数字、字符的编码——ASCII码。使用7位二进制数来表示。5.中文字符采用国标码。

【练习】

1.将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2.将二进制数1100001转换为十进制数;

【课后反思】

篇2: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 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 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 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cn-teacher.com)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 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 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 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篇3: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简单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进行教学, 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构成; (2) 掌握像素、分辨率和量化位数等相关概念; (3) 学会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4) 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 理解计算机中位图与矢量图的表示。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任务的设置, 强调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掌握本课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实践, 使学生获得位图和矢量图的感性知识, 并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的能力; (3) 课前分小组, 营造小组竞争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用生活经验感悟所学知识, 用知识解释生活,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人际关系; (3) 培养学生在小组竞争中的团队精神, 倡导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构成及特点; (2) 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区别。

难点: (1) 图像的压缩技术; (2) 图像量化位数的理解 (拓展) 。

教材分析

本章是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 主要讲述了各个媒体信息的格式及存储、呈现和传递的特征和方法, 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 让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法和简单原理。本节课是第三章学习的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讲解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相关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数字图像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但由于本章的内容主要以理论原理为主, 在追求实际操作技术掌握想法的主导下, 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受影响, 故对教学设计中情境创设和激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感受多媒体的特殊魅力所在,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媒体信息做铺垫, 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析及教学策略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 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 这就为数字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理论知识, 在课前进行的调查表明, 学生都接触和使用过数字图像, 但“位图和矢量图”这两个名词, 整个班只有部分学生听说过, 并且对其不甚了解。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中创设了一定情境, 利用教学辅助网站, 设置“任务”驱动教学, 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去主动建构知识, 让自己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为了使学生能充分了解理论知识, 设置“在线测试”, 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 立足于“做中学”,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通过学生实践, 让其发现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区别, 然后学生通过教学辅助网站的自主学习与共同讨论等方法, 归纳总结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基本提示和演示, 给学生布置以本课知识为中心的基本任务, 让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掌握本课的知识。通过学生探索、讨论和实践进行自主性学习, 并进行互动式的辅导和交流, 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 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

1.通过教学辅助网站“在线测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得到自我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 (自评) 。

2. 小组讨论, 充分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 主动与同学交流, 以小组互评的方式展开, 鼓励大家表达自己观点 (互评) 。

3.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及时地点评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 (师评) 。

点评

本课是以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渗透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 重点了解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的相关知识。本课的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力求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突出体现了“以学论教”教学理念的特点, 至少有三个亮点: (1) “学习”源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让“学而有用”。例如, 通过“图片对比”环节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懂得辨别位图和矢量图, 从而渗透相关概念性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2) “学习”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 让“学而有趣”。特别是让学生用数码相机拍照的课堂活动, 不仅仅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有效像素数问题的求知欲, 针对性强。 (3) 反映了技术学习不只是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训练, 本质上是要提高学生认知思维活动的程度与质量。例如, 把bmp“保存”为jpg的操作中, 通过对图片文件大小变化的观察、讨论和思考,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图像压缩技术。该课强调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与思考, 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渗透, 强化对学生学习的即时反馈 (如“在线测试”) 。

篇4:生活中的数据及其表示方法

(1)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个县的人口约100万,那么其中1个人是一个县的人口的百万分之一.

(2)买一种福利彩票,一次中特等奖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

(3)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某种细胞的形状近似于球,它的直径约为百万分之一米,即1μm.

(4)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速度非常快,完成一次存储的时间一般只有百分之一秒到十亿分之一秒.

以上例子说明,生活中有很多较小的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有多大?看下面的例子:

(1)如何测量1张纸的厚度?说说你的想法(例如:可以将若干张同样的纸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计算平均每张纸的厚度).

(2)百万分之一米,即0.000 001 m,可记作10-6m,又称1 μm,一张纸大约多少微米?

(3)人体一种细胞的直径为1 μm,多少这种细胞直径连接起来是1 mm?

这些较小数如何表示呢?

我们知道,用科学记数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同样,用科学记数法也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很小的数.

例如:0.1 == 10-1;

0.001 = = 10-3;

0.000 000 001 = =10-9;

0.000 000 72 =7.2×=7.2 × 10-7.

这就是说,纯小数可以表示为a × 10-n的形式.想一想:其中a和n有什么规律?

[开眼界]

(1)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为8 844 m,它的千分之一是8.844 m,约3层楼的高度,它的万分之一是0.008 844 m,约0.8 cm,和你指甲的宽度相当.

(2)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44万m2,它面积的百分之一为4 400 m2,它面积的万分之一为44 m2,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为0.44 m2.

(3)40瓶1.25 L的可乐饮料约有100万滴,1滴是它的百万分之一.

(4)据调查,人类患癌症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

(5)非同胞生的兄弟姐妹是同天出生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

(6)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 m(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 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从具体的物质来说,人们往往用细如发丝来形容纤细的东西,其实人的头发一般直径为20~50 μm,并不细.单个细菌用肉眼看不出来,用显微镜测出直径为5 μm,也不算细.简而言之,1 μm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4个主要方面.

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 nm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

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为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

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

[经典例析]

1.精心选一选

(1)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x记作x=±a × 10n时,a是().

A. 没有整数位的数 B. 整数位数为一位的数

C. 整数位数为二位的数 D. 整数位数为三位的数

(2)百万分之一是().

A. 10-4B. 10-5C. 10-6D. 10-7

2.认真填一填

(1)大多数花粉是球形,直径约为20~50 mm,这相当于[ ]m.

(2)在显微镜下,人体内一种细胞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看成圆,它的直径约为1.56 × 10-6 m,用科学计算器求出这种细胞的面积是[ ]m2.

[即学即练]

1.一个小立方块的边长是0.01 m.

(1)这个小立方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多少个这种小立方块才能摆成体积为1 m3的大正方体?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 0.001(2) 0.000 01 (3) 0.000 5

(4) 0.000 036 (5) 0.000 000 785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结果.

(1)银原子的直径为0.000 3 μm, 相当于多少米?

(2)随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材料的精细加工尺寸大幅度缩小,目前已经能够在350 mm2的芯片上集成5亿个元件,1个这样的元件大约占多少平方毫米?

(3)1 nm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1 nm = 10-9 m)

4.查阅与百万分之一有关的资料,并向同伴描述它的大小.

[中考风向标]

1.(2006年·诸暨市)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国内销售的纤维制品甲醛含量标准,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针织内衣、床上用品等直接接触皮肤的制品,甲醛含量应在百万分之七十五以下.百万分之七十五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写成 ().

A. 75 × 10-7B. 75 × 10-6

C. 7.5 × 10-6D. 7.5 × 10-5

2.(2006年·眉山市)已知空气的密度为0.001 239 g / cm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g / cm3.

篇5: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案

概念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等于“1”。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反应变化趋势。

作用

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

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

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度

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根据所给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用360度乘以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

4.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特点

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

扇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扇形统计图可以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利于计算各种数据,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怎样做

扇形统计图是说明事物的结构、比例的图形。所以它的制作步骤是:

1、把各组的数值在总量中所占比率计算出来。

2、再用各组的比率乘以360°,得出该组在统计图中扇面的角度。

篇6:表示心情的优秀七年级的作文

妈妈同我一起准备好了渔网、一只水桶、一些饮用水和一套换洗的衣服后,我就急切的拉着妈妈来到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去海滨公园。

公交车行驶了大约40分钟,我们就来到了海滨公园的公交站台,下了车,我激动的拉着妈妈的手快速地朝着鱼池走去,当妈妈交完费用后,我开心得跳进鱼池,开始了我的“捉鱼行动”。

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在抓鱼,有的小朋友已经抓到了好多,有的一条也没有,我想着:“凭我高超的抓鱼技术肯定很快就能收获满满。”带着这份自信,我开始在池子里寻找着鱼的踪迹 。哇!好多啊!我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不好——地太滑了,嘭,我滑了一跤,再看看刚刚我追逐的那群鱼,这时围在我的身边,好像在笑话我一般,看着它们得意的样子,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它们。

经过刚刚这一摔,我再也不敢大意了,我得想个好办法轻轻松松抓到鱼才行。想啊想!终于想到了,我可以把鱼群赶到水池的角落,然后困住它们,让它们无路可逃,这样我就能轻轻松松的抓住它们了,哈哈!真是太聪明了!

接下来一场人鱼大战开始了,我赶鱼逃,鱼逃我追。不一会儿,鱼群就被我逼到了鱼池的角落,然后我迅速的拿着我事先准备好的渔网开始捞起鱼来了。很快小水桶装满了,我开心的提着战利品向妈妈跑去,当妈妈看见我满满一桶的鱼后,惊讶的问我是怎么办到的。我兴奋的跟妈妈讲述了刚才抓鱼的全过程,妈妈听后连连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上一篇:独角兽杂文随笔下一篇:红杉树的孩子是快乐的--红杉树英语老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