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2024-04-23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精选8篇)

篇1: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收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蒋明喜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甘肃 甘谷 741200)

摘 要:本文简析了甘谷县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现状和目前适合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态势,总结了山区丘陵小麦机械收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今后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搞好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甘谷县;小麦机械收获;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4)—10—()

作者简介:蒋明喜(1983-),男,甘肃甘谷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管理工作。

农业机械装备是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下乡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广大农村农业机械整体普及率和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和土地相对集中的地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覆盖,改善了人工劳作的落后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作强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在山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分田到户造成的田块管理分散等原因,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许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还没有切实享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仍然沿袭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特别是机械收获这一块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甘谷县域概况及小麦机械收获发展现状

甘谷县是国家贫困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涵养功能极差;县辖15个乡镇、现有耕地面积87万多亩,可机耕面积占31%,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种植小麦50万亩左右、种植玉米22万亩左右。近几年,甘谷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各种拖拉机3617台,耕整机械1037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6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2.5万千瓦。2012年小麦播种面积约为50万亩,而机械收获面积仅占11%,为5.8万亩。

二、目前适合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收获的发展态势

甘谷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群众对小麦机械化收割需求十分迫切,如何选择购买先进适用的收割机械就成为首要的问题。一方面,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虽然技术成熟、收割效果理想、效率高,但是功能单

一、只局限于地势平坦、机耕道路条件较好、作物成片种植的田块作业,对于坡地梯田、交通闭塞的偏远农田、泥脚深的烂泥田、不规整的三角型地块及套种作

物的地块,需专人操作,维护与维修不便,使用成本较高。虽然大型收割机的国家补贴相对较高,但是补贴后的价格也是普通农民家庭不能承受的;甘谷县绝大部分地区田块小而分散,耕作的田地多为梯田、山坡岭地等小地块,加上很多地方有套种作物的习惯,极大地限制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而小型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上述条件的影响,适合于该类地区使用。另一方面,小型收割机价格低、重量轻,操作简单易学,单人操作,老人妇女皆可使用,维护方便,适用性强,适合各种地理条件,如山地、坡地、丘陵地带等,对田块无要求,烂泥田、不规则田块等皆可使用,使用成本低,一种机器多种功能,换上相应刀具还可进行更多的作业,不受作物种类与农艺限制,可有效替代传统镰刀所进行的各种作业。

三、山区丘陵地带小麦机械化收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甘谷县处于山区丘陵,长期以来,各方面对山区丘陵机械化收获投入甚少,山区收获机械化基础薄弱,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小麦收割现状,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近年来,国家对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收获机械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机械化收获发展速度较快,且已趋于饱和。山区丘陵因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限制机械化收获的难点,各个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收获机械投入甚少,包括近几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收获机械,而这些机械因地域因素限制,恰恰不适合这些地区,山区机械化收获的基础越来越薄弱,与平坝地区的差距愈来愈大。近几年,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外出增收的迫切需求,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简单而繁重的传统生产耕作方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扶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研制、开发、试验、示范的力度十分薄弱,特别是山区机械化收获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建国以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却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其次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收获机械在山区丘陵进行试验和示范,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最后是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甘谷县农机局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对现有的收获机械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修,影响了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三是适用山区丘陵作业的收获机械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一些厂商看到了山区对收获机械的潜在市场,纷纷上马开始研究和生产小微型收割机具。一方面,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趋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新生产投放市场的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以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四是油料涨价太快,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农用油料补助甚少,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相当部分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忘机兴叹”,甚至存在农忙季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四、发展措施

一是积极引进、示范适合山区丘陵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确保山区丘陵机械化收割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二是大力推广适宜山区丘陵的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首先加快山区丘陵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其次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最后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三是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可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五、发展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大对山区丘陵机械收获发展的扶持,要将山区丘陵机械收获机具的投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否则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水平。二是调整政策,小型机具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山区只适用小型收割机,山区农民享受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权利应得到充分保障。现行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适合平坝地区生产的大中型收获机械,对山区丘陵的小型、微型收获机械补贴政策相对较弱,补贴资金相对较少,而这一类型的收获机械恰好是山区需求的重点。

篇2: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6月20-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召开,这是首次大规模举办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内容的专门论坛,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盛会。

农业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24个省区市的农机管理、科研、教育、生产、鉴定、推广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深入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2008、2009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这表明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上升到重要位置,中央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作物、糖料、烟叶、蔬菜瓜果、青饲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水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山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努力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由于丘陵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难度比平原地区更大,更为艰巨。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200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85%。平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水平较高,发展较快。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15%左右,明显落后,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与平原地区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建议加强农业机械化区划工作及战略研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科学区划,明确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发展模式与主推机型,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突出抓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地块小而分散,机耕道建设滞后,机具田间作业及转移都比平原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

建议加强丘陵山区农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专项投入,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对机耕道及机电提灌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为农机作业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丘陵山区种植制度多样,规模小,种植分散、规格不一。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及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装备结构不合理,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培训力度不够,资金极其缺乏。

建议重视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创新,将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如948、863、科技支撑、行业科技等项目计划,强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力度;加强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培训,优先安排专项资金和试验示范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与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改良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促进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购机补贴政策适当向丘陵山区倾斜

丘陵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都比平原地区低,农民购买力弱,投入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有限,中央财政投入及政策倾斜度不够。

建议扩大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范围,将具有通用性的中小型农机具纳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规模;实行补贴比率区域性差别的方法,对丘陵山区一些特定种类机具,如旋耕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植保机械、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全喂入式水稻收割机,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50%左右;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扩大资金扶持与投入渠道。

大力扶持丘陵山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目前已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丘陵山区农机服务组织甚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根据2008年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问题的调查(调查了全国17个省份的38个市的49个县,涉及150个乡镇的242个行政村,共回收问卷553份),调查对象中8.0%的人为文盲,24.9%为小学文化,45.6%为初中文化,仅有16.1%为高中文化。调查的村庄,大部分还没有农机服务组织,农民收入较低,仅有数量极少的微耕机、联合收割机、打谷机、碾米机等,手工劳动还占有相当比重。在这一类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购置农业机械和开展社会化服务都存在一定困难,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篇3: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长治市拖拉机拥有量28 444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 737台, 小型拖拉机20 707台, 农机具47 858台, 主机与农具配套比为1∶1.68;联合收割机674台, 其中玉米收获机372台, 薯类收获机315台。在平川地带, 每6.7 hm2耕地拥有的农机动力约为21.6 k W, 而丘陵山区每6.7 hm2耕地拥有的农机动力约为4.392 k W, 仅达平川区1/5。

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61.7%, 其中耕地机械化水平83%、播种机械化水平76%、收获机械化水平19%, 特别是作为全市主要农作物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有10%, 薯类收获机械化水平54.6%。对于丘陵山区地带来说, 农机化作业水平就更低, 仅为20%。

2 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2.1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2.1.1 农业利好政策的倾斜

2008年—2010年, 连续3个中央1号文件都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条文中, 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 这表明,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已上升到了重要位置, 中央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1.2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很多, 对农业机械的品种、型号和技术参数要求高、需求量大。主要是发展玉米、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马铃薯、青椒等蔬菜;果树、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加工机械、植保机械、畜牧机械、收获机械、环保机械、设施农业等的需求也逐年增多。粮食生产特别是玉米生产 (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对机械化有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尤其是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

2.1.3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呼唤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强,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 生产能力全面增强。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创造更大的价值, 使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农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进而为购买农业机械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 丘陵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反过来要求通过农机化提供支撑, 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

2.1.4 农机购置补贴措施的推动

国家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长治市仅2010年, 农机购置补贴就达到了4 004万元, 拉动农民投资超亿元。共补贴18.3 k W拖拉机329台, 手扶拖拉机1 040台, 小型微耕机898台, 挖坑机40台, 薯类播种机90台, 薯类收获机47台。这些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具补贴金额共计400余万元, 占全部补贴资金的10%。

2.2 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2.2.1 自然条件差

基础设施薄弱长治市丘陵山区地形复杂, 山地多、坡度大, 地块小且分散, 农机田间作业及转移都很困难。而且种植结构属于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模式属自由地。同时, 广大农民缺乏规模经营的意识,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种植品种不一, 即便同一品种也存在成熟期不同的差异, 难于连片作业, 机具利用率低, 农机化投资效应难以显现, 影响了农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发挥, 进而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另外, 乡村田间道路崎岖不平, 很多都是过去的“羊肠小道”, 路面窄、基础差、距离远, 很大一部分乡村地块甚至未通机耕道, 这给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加之丘陵山区多属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搞农田基本建设难度大、投资大, 仅靠地方财力很难顾及。

2.2.2 文化基础落后思想观念陈旧

由于丘陵山区受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 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 农机化发展相对困难, 所以只从眼前利益考虑, 而没有长远规划打算。广大农民群众受到祖辈传下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封闭落后的小农思想意识, 仍然依靠锄、镰、锨、镢等原始耕作工具和畜拉人扛等方式, 而不是采用农业机械来改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是改变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现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根本性的问题, 也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根本问题。

2.2.3 资源条件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全国丘陵山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 140.36元, 而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 665.66元。丘陵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更低, 严重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2.2.4 种植品种多样

适宜机具有限长治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是: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兼有小麦、谷子, 还有黍米、豆类、荞麦等小杂粮;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核桃、花椒、油料及中药材的党参、生地、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蔬菜以薯类等大路菜和长子县的大青椒为主, 实施农业的大棚蔬菜近年来也有较快发展;另外还有大面积的牧草等。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 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但现实是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种类少, 型号不全, 结构也不尽合理。以粮食作物中面积最大的玉米来说, 机耕、机播作业还有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及配套的小型农机具可供选择, 而小型玉米收获机却是空白。对于长治地区作为特色农产品的谷子来说, 播种仅有以畜力牵引为主的半机械化播种,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播种, 也谈不上谷子的机械化收获。

3 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重视支持力度

连续三年来, 中央1号文件都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摆到了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担负起领导、组织和扶持的责任。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 把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并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实行分片包干, 明确责任。同时,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 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面向市场的信心, 要学习、引进适合本地的新技术、新机具、新项目, 以改造传统农业, 加快发展。

3.2 加快以机耕道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是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重点工作。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最关键、最直接、最现实、农民也最关心的重大问题。要明确机耕道建设的主体职责, 主干道建设由县级政府负责, 田间道建设由乡村协同配合。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规范建设, 更要制定出配套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把农业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工作范围, 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创造条件。

3.3 大力发展中小型农机装备

要根据丘陵山区的特点, 遵循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选择地发展和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 主要是小型农业机械。小型农业机械的动力装备小、能耗少、环保经济、轻便灵活, 适宜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是发展的重点。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以发展小型农机装备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制造水平, 保证质量要求, 强化示范推广和应用, 不断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3.4 积极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篇4: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关键词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云南省梁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3

1 梁河县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辖6乡3镇,辖区最高海拔2 672.8 m,最低海拔860 m,有中山、低山、火山堆、台阶地、河谷平坝等五种地貌类型,总面积1159 km?,其中:坝区面积144 km?,占总面积的12.42%,丘陵山区面积1 015 km?,占87.58%;全县总耕地面积1.5万hm?,其中:坝区耕地面积0.62万hm?,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1.3%,丘陵山区耕地面积0.88万hm?,占58.7%。201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8 096.79 kW,其中:坝区83 538.97 kW,占65.22%,丘陵山区44 557.82 kW,占34.78%;全县在册大、中、小型拖拉机(含手扶式拖拉机)3 129台,其中坝区2137台,占全县在册拖拉机总数的68.3%,山区992台,占31.7%。另外,据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末,梁河县丘陵山区乡镇还未有农户购置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型农田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微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等与坝区之间的比例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2 梁河县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农机化的发展

云南梁河县属于丘陵山区,丘陵山区的山路崎岖不平,不利于农机在丘陵山区的耕作,丘陵山区的耕作方式多为一家一户的单独作业方式,集约化耕作难以实现。另外,农作物的成熟时间长短不齐,更不利于山区农机作业,农机手要增加工作强度,单位面积中的农机投入也要增加,新型的农机也难以推广。

2.2 基础设施差,制约着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公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耕道和水渠网络没有得到修建,导致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甚至有的根本无法行走,因此梁河县地区的耕作农机都是比较小型和轻便的。但即便如此,农机手进行农耕作业时,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也会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转移农机需要人力拆卸和运送,高强度的工作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也减少了农机作业时间,减弱了农机利用效力。再由于缺乏水渠网络,使丘陵山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抢水练田时,还要增加保水的技术要求,无形中就要求机手增加作业时间和提高操作技术含量,严重影响了农机具应有的作业效率和农机化事业的进程[1]。

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发挥农机正常使用效率

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据统计,在丘陵山区驾驶操作人员的学历层次结构中,中专学历仅占0.8%,高中学历仅占8%,初中学历占30.8%,其余均为小学以下的学历,由于学历低,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和维修保养技术掌握不到位,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接受到的技术培训不到位,使农机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此外,不当的操作还会耗损农机的寿命,无形中增加了农机投入成本等。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使农机正常使用效率降低,农机技术无法推广。

2.4 农民传统的劳作习惯和经济条件阻碍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丘陵山区的交通和信息都较闭塞,传统的劳作习惯、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贫困的经济基础,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等,使丘陵山区农民对农业机械认识不到位和使用不规范,农机得不到优化配置,服务很难实现专业化和全程化。新型中小型农机具较贵,对丘陵山区农民来讲难以承受,严重地影响到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前进的步伐。

2.5 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使农机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很低,农机技术难以推广,与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网络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全县只有一个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人员归属于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党委、政府是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领导机构,工作面宽,且多数在岗不在职,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更好地开展,使得农民接受农机新技术的渠道少,认识新技术、新机具的条件有限,严重地影响着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6 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匀

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在坝区乡镇,由于农机拥有量大,农机维修网点相对要多一些,有的在村级还设有农机维修点,但在丘陵山区,村级基本没有农机维修点,有的乡镇尽管农机数量不少,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机维修点,一旦农机出现故障,农民就要跑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到县城或坝区乡镇去请人修理,造成有的乡村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2.7 家庭单产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

我国自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梁河县的农业土地基本上都是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经营决策权、产品销售权、收益分配权等,鼓励农民自主经营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单独承包的耕种方式,也使经营生产分散,农作物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营,造成不同生长期的农作物的成熟期参差不齐制约着农机的连片作业,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 梁河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对策

3.1 促进政府参与和支持,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完全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政府在政策、物力、人力、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endprint

3.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再加上优惠政策没能完全到位,政府引导和参与少,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各级政府应把发展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到日常议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投入,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3.1.2 增加山区惠农补贴资金

国家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对推动农机化和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贫困户相当多,丘陵山区农户应相应的增加的购置补贴,通过补贴购买新型农机,使新型农机真正服务于丘陵山区的农业发展。对新型农用机械予以优先贷款甚至低息或政府贴息贷款,为丘陵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1.3 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

梁河县地处丘陵山区,与外界的交通来往不方便,与外界信息沟通也比较滞后,新型的农机使用技术和新型的农机产品在本县的应用均比较困难。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以县级技术培训站的培训为主,无法接受到更高一级的技术人员对农机手的培训。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服务网络,落实推广服务经费,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培训活动,进行农机新型产品介绍,农机操作示范和操作技术交流,进一步推广新型的农机和技术,真正形成农机服务网络,调动农机技术宣传者的工作激情。

3.1.4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梁河县丘陵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自然灾害来袭时,农业作物往往受到毁灭性损失,且由于基础建设不到位,防灾减灾工作难以开展,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丘陵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步骤分计划实施基础建设工作,对于能够起到便利交通、防水防涝、减灾防灾作用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络、平田改土等工作要重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强组织创新,推动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要发展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支持。要借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区,树立示范耕作榜样,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自办、自营、自创收益”的原则,创建农机合作社,自发形成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相互传授技术,提高操作水平,适应于市场经济。

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在梁河县地区,由于各家各户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品种差异,以及丘陵山区的土地往往比较分散,会有一些土地权益纠纷,这些都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以,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促进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促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配置劳动力,可以推进农机化的进程,提高农机的作业效力,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3.3 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丘陵山区的园林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发展的速度很快,机械投入、引进、示范推广,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的农机具的出现,能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信息反馈和技术优化

政府应该充当一个很好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科研、生产、推广之间的反馈和联系。政府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搜集农机手在使用农机时的反馈,把农机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生产单位,生产单位根据一线农民使用反馈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进,指导生产部门创新产品和工艺,生产更适合农机手操作、使用、推广的新型农机,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

3.5 合理布局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

在丘陵山区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达到农机维修“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覆盖丘陵山区各个乡镇和农机拥有量较大的村,解决丘陵山区农机户维修难、维修贵问题,提高农户购机积极性,使农机服务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资料

[1]农业部.农机科技推广[M].北京:农机推广总站出版,2014.

篇5: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山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通过比较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得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文章在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南平市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得到南平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3320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0762 hm2/人,生态足迹呈现赤字,为0.02588 hm2/人.数据表明该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垦状态之下.文章针对改善南平市的生态承载力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作 者:陈小英 李松涛 CHEN Xiao-ying LI Song-tao  作者单位:陈小英,CHEN Xiao-ying(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

李松涛,LI Song-tao(太原市第二中学,山西太原,030031)

刊 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8 24(12) 分类号:X32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   生态足迹模型.可持续发展  

篇6:五台县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对策

五台县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对策

建国50年来,山区的农机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业机械走进了山区的各个领域,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解决了从脱贫走向温饱,迈入小康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山区县约占70%,农机化作业水平离基本实现农机化标准还相差很远,农业生产的大多环节还在用传统的农业工具,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普及率很低,所以,要想实现我国的农机化,必须实现山区农机化.

作 者:师晨霞 康振英  作者单位: 刊 名:山西农机 英文刊名:SHANXI FARM MACHINERY 年,卷(期):2006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7: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按照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农民利益的指导思想发展农业机械化,至力于运用机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泰山区党委政府发展经济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市中区城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尽快形成泰山区“小农业、大农机、产业化、外向型”农机化发展局面,成为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科学管理有效服务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化发展趋势

泰山区作为市中区,农机化发展在普遍意义上存在特殊性。了解其发展过程,把握发展特点与规律,认清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农机化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机化发展过程

我区二十年的农机化发展经历,农业机械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是集体投资向个人投资转变。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集体农机保留并继续发展,全区粮食种植耕播收获机械以集体所有统筹使用为 主,这种方式维持了近10年。到1995年,受集体农机机械利用率低,经营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的冲击,以及小麦机收供求关系变化的鼓舞,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自主经营。当年个人农机投资上百万元,标志性地转变了农机化投资渠道。

二是购置使用向投资经营转变。小型拖拉机进入农民家庭当初,仅作为劳动工具自购自用。大型农机具进入家庭后,凭借质量好效益高抢占了农田作业市场,迫使小拖拉机转向适应性运输服务。到这时,自走式农业机械全面实现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从根本上完成了农机由使用工具到投资经营的转化过程。

(二)农机化发展特点

综合我区农机装备结构,经营服务领域,社会化组织成度及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目前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1、“小而全”。小是指农业小,粮食种植面积全市最少。但涉及粮食种植耕作收获、植保排灌机械;加工、养殖、综合利用与设施农业机具;保护性耕作和运输机械基本上都有装备和应用。这一特点表现出农机化得到全面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是机具保有量少难以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经营。

2、“小而专”。小是指农机具量小,而农田作业机械、秸杆饲草加工、小型拖拉机建材货场物流运输已具有较高的专业经营水平。农机专业化经营能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但就全区而言,由于量小导致占有开发经营服务市场能力下降,会直接影响农机专业化经营的稳定发展。

3、“小而散”。是指农机专业经营规模小,社会组织程度比较松散。农机行业协会缺乏紧密性组织建设和长年性活动,很难形成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致使一半左右的有机户目前仍处在单个与盲目经营中。这种现状给整合农机装备资源,走社会化组织经营道路造成一定阻力。

(三)农机化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投资性经营转换了其家庭工具角色,农民以及农机专业服务使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重新分工形成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产业链,即农机作业加工户为粮食生产加工及秸秆利用提供机械化服务,在保障种粮户粮食丰产丰收的同时,围绕节约型农业利用机械技术,提升农副产品商品价值,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经济驶入市场化与现化代的快车道。

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机运输受城区交通条件限制,造成我区农机作业、运输及加工三大服务市场萎缩的压力,提示政府部门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机跨区经营上。借助市中区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优势,未雨绸缪积极引导,壮大农机装备实力,发挥农机培训功能,转变农机管理理念,坚持农机社会化组织、外向型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道路,促使农机服务尽快形成产业,是市中区农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促进法为农机化发展开通快车道

市场经济下的一、二产业,应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市场中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村销售市场,要适时向第一产业进行反哺。国家颁布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宗旨是用法律形式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资源二次分配,调动农机科研开发、企业生产和推广应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与市场竞争能力,以巩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农机化促进法明确了政府部门扶持促进发展农机化的责任,要求依法用科学技术和信息资金支持,引导带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利用先进机械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将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带来空前发展机遇。

(二)农业减免政策为农机应用拓展空间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一方面,种粮成本降低,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对农机需求增长直接增加农机应用量。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农机依赖性增强,用先进机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的愿望,也将反馈到农机投资和应用上。农业和农民对农机需求从量到质的双重增长,势必为农机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三)农机购置补贴为发展增强活力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购置大型农机具参与农机化建设,正在实施的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上半年全区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21台,农民一次性投资近1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多。按购机金额30%补贴比例,鉴定玉米联合收获机购置合同8台,比计划指标超额60%,相比去年新增机械数量翻了一翻。

我区大型机械农田作业市场已见萎缩的形势下,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作用,引发农民自主、理性与经营性农机投资热,为全区外向型农机发展增强了活力。一是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作业质量好、经营效益高的机械更快地投入农业生产一线实际应用。二是为尽快形成我区专业化农机经营产业打下基础。三是进一步拓宽城郊无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三、农机化发展中的关系变化

政府管理部门负有农机化发展中扶持与限制、推广与应用、管理与服务多项带有矛盾性的职责。从实际出发找准调解矛盾的焦点,增强宣传发动、管理服务和开拓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提升管理服务效果。

(一)扶持与限制关系

促进法和管理条例赋予政府部门发展农机化双重责任。一是依法大力扶持;二是依法加强管理。而管理措施中必然包含限制因素。扶持与限制是矛盾的,原因是农机化参与主体??农民受传统经济意识和单纯计划经济模式影响,遵循规则发展的理念不强,一些机手对政府扶持政策存在依赖性,对部门管理措施认识不清。这种矛盾心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宏观调控作用,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这是需要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引导来认真加以解决的。

扶持与限制又是统一的,两者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一致,都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近十年间,农机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作用力很难正常发挥。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政策改善农机发展环境,利用资金扶持创造条件,目的是为农业提供有力支持。但这种扶持决非盲目代替,而是引导带动农民积极性全力促进农机化向即定目标稳定发展。“八五”期间,政府部门正确运用油料补贴和管理杠杆启动农机发展高潮证实,只要充分认识扶持与限制的特性,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定能够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二)推广与应用关系

农机推广应用先前是一体的,产生农机经营性服务后分成两项内容。现阶段农机推广应用大都涉及购机户与用机户两个主体,尤其是大型农机具。推广应用的分离变化,给农机推广者划成两大主攻方向,一是农机投资经营方;一是农机使用方。小麦联合机收与跨区作业发展现状,就是引导应用市场要求激发投资愿望达到的推广效果。玉米联合机收发展较慢的原因,在用机方需求市场没有全面开放。今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应用,要在推广机械的同时,注重开发应用市场,搞好机械技术应用示范对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用机认识,双管齐下实现玉米联合机收推广应用预期目标。

(三)监理与服务关系

农机牌证管理和安全监督是保障农机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认清监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做好监理中的配套服务工作,是把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主动权的关键。

篇8: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重庆市农业局副巡视员邓光友和重庆市农机管理局汤长生处长, 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当地农机化发展情况和丘陵山区推广2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经验。据介绍, 重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大城市、大农村和大山区的特点, 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 给予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高性能半喂入2行机较大幅度的购机补贴, 大大激发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2009年全市共推广2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360多台, 仅梁平县就超过了100台。

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陈必安副局长介绍了垦区推广洋马高速插秧机的情况, 2009年洋马6行高速插秧机在垦区农场非常受欢迎, 虽然洋马插秧机价格是最贵的, 但其性能好, 作业质量高, 全年共推广600多台。预计, 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3 000台, 但由于补贴数量的限制, 销售量可能达到2 000台左右。

上一篇:课程游戏论文下一篇:晚餐时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