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之文化

2024-04-20

莲之文化(通用7篇)

篇1:莲之文化

莲之文化,魅力无限

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作文课时,有幸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举办的“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这一活动,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给予介绍。

一、歌曲激趣,创设情景。

1、播放歌曲《采莲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引导:听到这优美、动听的歌声,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 你来谈一谈。

甲生:通过欣赏《采莲曲》,我想到了江南采莲女,坐在一叶小船上,“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情景。

乙生:听到了这首歌,我想到了“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3、引出课题: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这节课,我们再次一起走进莲塘,去感悟莲文化的魅力,揭开莲文化之一隅,写一篇有关莲的作文。

4、出示课题——莲文化的魅力,课题下为莲花的图片,图片两侧的诗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确定内容,明确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

A、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B、阅读有关莲的名篇,感悟品味其精妙。C、围绕共同话题分组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D、培养创新精神,写一篇关于莲的作文。

2、指名一生读学习目标。

三、观察欣赏,感悟体验。

1、师引导:莲,它有婀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和根都是食物中的佳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莲的图片,用你积累的有关莲的诗句来咏莲。

2、出示莲塘、莲叶、莲花、莲蓬、莲藕的图片,学生逐一说出相应的咏莲诗句。

四、发展个性,自由结组。

1、师引导:写莲,可以写成记叙文,如写发生在“莲”背后的故事,表现“莲”一样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写成散文,抒发你心中对莲的美好情感;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莲的特性、用途等。还可以写成议论文,针对“莲”,发表你的看法。总之,可写的内容很多,很自由。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爱好以及积累的资料,按照组牌的提示自由结成四个写作小组。

2、出示组名:A组:写人记事 B组:状貌抒情 C组:介绍说明 D组:议论说理

3、学生按组牌的提示自由结成四个写作小组。

4、师引导:我们课外已经初步对莲进行了一番调查,请你用搜集到的资料对莲进一步探究,解决本组的问题。

5、出示自主探究的问题,师巡回适当点拨。A组:通过赏莲,你联想起了有关“莲”的哪一个故事? B组:在你看来,“莲”通常被赋予哪些含义,有哪些品质值得赞美?

C组:关于“莲”,你探究到了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D组: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你的意见 呢?

6、按组交流(交流的顺序依学情而定),师适当评价。B组交流:

甲生:莲通常被赋予圣洁高雅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许多人喜欢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乙生:莲是默默奉献的象征,“好花还需绿叶扶”,它那宽大袅娜的叶子,还有花叶之下的长茎,深扎在淤泥里的根系,这种奉献精神更令人钦佩。„„

A组交流:

甲生:我联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美丽的荷花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划着一条小船,操着一根竹篙,痛击十几个日本鬼子,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的传奇故事。

乙生:我联想起了“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长出莲花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D组交流:

甲生:我认为,莲“出淤泥而不染”,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莲一样,培养自己洁身自好的美德,做一株“不染之花”。

乙生:我认为莲“出淤泥而有染”,因为莲生长在莲塘里,如有少量的污物,莲会将它分解、排除,但如污物过多,轻则会呼吸并贮藏在植株内,重则影响莲的生长,直至使莲死亡。植株受了污染就不能再食用了。„„

C组交流:

甲生:我探究到了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因为莲叶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蜡晶体,它能使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

乙生:我探究了“藕断丝连”的奥妙。在折断莲藕时,植株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丙生:除了文中列出的问题,我还探究到了莲的茎叶能直立在水中的原因。因为莲长期生长在水中,缺少氧气供应,所以它必须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藕里面的小洞是它的通气道,这个通气道与叶柄的通气道相通,叶柄上的通气道又与叶片上的通气道相通,这样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以产生足够的浮力,使茎叶能直立在水中。„„

五、阅读揣摩,品味精妙。

1、师引导: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人、学者的笔下,一些写莲的名篇,不仅为我们展开了一片清塘荷韵的美景,而且还可以培育我们的写作素养,帮助我们掌握写作的方法,给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请同学们按要求读文,想一想,它给了你哪些借鉴和启示呢?

2、出示阅读内容,师巡回适当点拨。

A组:阅读课文《芦花荡》“英雄的行为”一场(第四十七段至末尾)。

B组:阅读《荷塘月色》片段。C组:阅读作文练习册75页《荷》。D组:阅读课文《爱莲说》。

3、按组交流,师适当评价。A组交流:

甲生:我学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向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这样描写,充满了水乡气息,语言很优美。

乙生:我学到了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如“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反映了人物非常自尊和自信的性格。„„

B组交流:

甲生:我品味到了借景抒情、情境交融的精妙。作者在写景时动中见静、静中含动,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意境,抒发了作者闲适、寂寞的情思。

乙生:我品味到了运用大量新颖别致、优美动人的比喻句写景的精妙,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比喻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C组交流:

甲生:我得到的启示是,这篇说明文抓住了莲“全身是宝,用途极广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主有次,详略得当。

乙生:我得到的启示是,这篇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采用了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条理清楚,明白易懂。„„

D组交流:

甲生:值得我借鉴的是,《爱莲说》就一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想,也就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乙生:值得我借鉴的是,作者的观点是“爱莲”,它运用了象征的写法,用莲的形象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

六、合作探究,成果交流。

1、师引导:我们通过对“莲”进行了欣赏、探究、品读之后,你已经领略了“莲”的风采,你很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讲给大家听,与同学共享。也许,在你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说出来,通过小组讨论研究解决。请同学们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2、出示成果交流要点,师巡回适当点拨。

A组:你要表现哪一人物,你选取了哪一典型的事例? B组:你抓住了“莲”的哪一部分进行描写,借景抒情? C组:你将采用哪种顺序介绍莲的哪些特性?

D组:针对莲,你提炼了一个什么观点,你将采用哪些材料来阐明?

3、按组交流汇报,师适当评价。D组交流:

甲生:我的观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我准备的材料是,屈原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国家,他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忧国忧民,一心想振兴楚国,于是他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最后为理想而献身。

乙生:我的观点是“出淤泥而有染”,即“近朱者赤,进墨者黑”。我准备的材料是“孟母三迁”和毛泽东青年时代结交了十几个好友,他们用“以天下为己任”互勉,立志救国的事例。„„

C组交流:

甲生:我想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莲的名称、品种、用途及食用价值,重点介绍莲的食用、药用价值。

乙生:我想介绍莲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据考证,莲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无论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为什么佛要坐于莲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

B组交流:

甲生:我想抓住莲的文化魅力进行描写。我们这里有自治区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小河沿湿地”,这里过去就是著名的赏莲胜地,生长在水中的白莲花争奇斗艳,被清朝皇帝康熙视为奇花,移入承德,成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我们学校的校刊取名为《荷花湾》,也说明我们这里蕴涵着丰富的莲文化。

乙生:我想抓住莲的茎、叶、花、果、根各个部分进行描写,抒发对莲的赞美之情。

丙生:我想抓住莲的风采进行描写,因为我听到了江南采莲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歌声,读过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诗句,我觉得歌声中饱含着莲的清香,诗句中蕴涵着动人的旋律,而且我们美丽的四道湾,过去就曾经是莲的故乡。

七、明确要求,真情写莲。

1、出示写作要求,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好本组的两点要求。

(一)内容。

A组:以“莲”衬人,写一个事件。B组;以“莲”感人,抒发情感。C组:以“莲”为本,说明特性。D组:以“莲”说理,阐明观点。

(二)、要求: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2、师引导:同学们每两人结为一组,可以互相说说自己的写作提纲,也可以为你的文章拟一个题目,还可以写一个开头、结尾或一个小片段。

3、师巡回适当指导。

八、小荷绽放,崭露头角。

1、学生说一说或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

甲生:我是A组的,我读的是作文的结尾:白衣天使,我要高声地赞美你,你们像莲花一样清洁无瑕,像莲叶一样无私奉献,像莲叶一样默默无闻,真是莲美人更美。

乙生:我是D组的,我的写作提纲是:开头我提出观点——出淤泥而有染,然后我用“孟母三迁”的事例,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再用结交不良的网友,使人沉迷于网吧,误入歧途的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我在结尾再次突出观点——出淤泥而有染。

丙生:我是C组的,我读的是作文的开头,“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它是谁呢?请你来猜一猜吧!它就是花中仙子——莲花。

丁生:我是B组的,我读的是作文的片段。“蓝蓝的天空下,弥望的是田田的莲叶,欢笑的是艳艳的莲花。这便是美丽的鱼米之乡——四道湾。远远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近看,一朵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康熙皇帝出巡路过这里,惊喜地发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景色,赞叹不已,立即将这里的莲花移到承德避暑山庄。从此,四道湾的莲花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戊生:我也是B组的,我编写的歌词是,“家乡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荷花湾里荷花艳。莲之故乡,美丽无限。莲之文化,魅力无限”。

2、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读的都很精彩,相信其他同学写的也很棒。作文完成之后,要认真修改,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我们将选出一些优秀作文刊登在校刊《荷花湾》上,同学们的佳作将会在《荷花湾》里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正像一名同学所写,“莲之故乡”,(引导学生齐说)“美丽无限”;“莲之文化”,(引导学生齐说)“魅力无限”。

3、播放歌曲《莲花颂》,再现一组莲的图片,在歌声中结束本次作文课。

(载于《内蒙古教育》2006年第3期)

篇2:莲之文化

我不大爱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艳景象,我只爱雨后,独自站在荷塘边,看那一池清丽脱俗的荷花。

天不算响晴,刚下过雨,还稍稍有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雾中的莲花,仿佛很迷离,但仔细定睛,那莲花却又近在眼前,这样的美景仿佛在仙阁中一般。

清风拂过,荷花微微摇曳着,衬着一柄柄碧绿的荷叶,宛如翩跹起舞的的花仙子,我终于理解诗人为什么说:“此花真合在瑶池”了。的确,只有这样的花才配生长在那仙宫里。如同仙女下凡般,一朵朵荷花展开醉人的笑靥,她们不需浓妆,不似牡丹,打扮雍容,但她们的清新脱俗却足以让我为她倾心。

有句话道得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花是清秀的,那花瓣有一种说不出的质感,说是冰雕玉琢,确能显示出她的冰清玉洁,但又少了一份柔韧的美。如此娇艳的花,我委实不敢相信它是生于淤泥之中。这大概就是周墩颐为什么称荷为“花中君子”的原因吧!凡君子,非逆境不显其才,非污浊不显其洁,正因为荷花的洁身自好,她才没有被污浊沾染。荷花是君子!如此点点污浊怎能污了一个君子的心呢?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写出了荷花的清高,把她写成君子,而我却想把荷花比作仙子,看那清莲白荷,那份素雅翩跹,有着仙人的豪情和孤傲。也许这是李白自号“清莲居士”的原因了。他的一身傲骨透着荷花一样的品质。他也是出身于污浊的尘世,却不被世俗的污秽所沾染。于是有了“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清莲居士滴仙人”的千古绝唱。难道李白就是那莲花,那仙人的化身吗?

我不禁疑虑,究竟是先有李白的一身傲骨,才让人们发现了荷花的素雅品质,还是有了荷花的高洁,才有了这位从天上贬下凡间的诗仙?

篇3:莲之文化

马凌诺斯基深刻地论述了文化和器物的关系, 并指出了器物的能动性, 器物, 作为文化的产物, 不仅是由人类创造, 而且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心灵。因此, 马凌诺斯基指出:“器物和习惯形成了文化的两大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器物和习惯是不能缺一, 它们是互相形成及相互决定的。”3“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 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方面, 即器物和风俗, 由此我们可以进而在分成较细的部分或单位。”4

可见, 文化包括一套工具和一套风俗, 而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 人类学的重要工作是去研究文化的功能。按照哥登卫舍的“有限变异”原则:“有一文化的需要, 满足这需要的方法的变异是有限的, 于是由这需要而引起的文化结构是被决定于极少可能变异的程度之中。”5

马凌诺斯基还指出:“一个器物的主要性质是维持不变的, 而它的细节则尽可能变异。但是有意思的是在任何文化中, 在这限度内的变迁也不是毫无一定的, 而有固定的形式可见, 似乎是一旦选择定了之后就永远得照例遵守了。”6

《长鼓研究——兼论细腰鼓之起源》《中国音乐学》 (1 9 8 7年第4期) 是伍国栋先生2 0世纪8 0年代对瑶族长鼓进行的一次深入调查的研究成果。作者在瑶族音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民族学、民族史学、民俗学、音乐史学的有关材料, 对瑶族长鼓和长鼓乐舞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并对细腰鼓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从中可以是我们更加深刻地马凌诺斯基“器物”与文化关系探讨的深刻内涵。

全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结构层次呈现出由表及里, 深入浅出的特点, 史论结合, 足见其功。具体为:

一、关于长鼓的研究。

从长鼓的称谓、形制、奏法等方面, 结合历史文献对整个长鼓本体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历史文献记各地瑶族所使用的此类鼓时, 有“腰鼓”、“长腰鼓”、“长篌”、“铳鼓”等多种命名;今日所称瑶族之“长鼓”, 可视为瑶族多种同类细腰型双面鼓的统称 (见图7) 。其称谓来源系用“长形 (细) 腰鼓”、“长大腰鼓”或“长腰木鼓”之简称。此简称至迟在宋代就盛行于瑶区。从各地木鼓的形制总结出总体特征分为:鼓面组络式与鼓面固定式。鼓面组络式为枕状细腰长筒型 (广东连南排瑶长鼓、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公鼓〉、桂湘边界瑶族塞鼓) 和两杯底脚对合状型 (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母鼓〉) 。鼓面固定式为枕状细腰长筒型 (桂湘边境瑶族长鼓、桂湘边境瑶族短鼓、广西金秀盘瑶长鼓) 。奏法概括为:悬挂式手、杖轮击法, 悬挂式双手轮击法, 手握式单手拍击法, 立地式单、双手拍击法。

二、关于长鼓乐舞的考察。

指出:在瑶族传统文化生活中, 长鼓一般不单独使用, 亦不随便使用。长鼓舞的类别大致有三种风格:悬挂式鼓舞、悬挂式与手握式组合鼓舞、手握式鼓舞。长鼓的音乐在调查中指出:今日长鼓舞音乐编织和乐器组合, 基本上承继上唐宋以来的瑶族民间音乐传统。并从鼓乐、歌鼓乐、笙歌鼓乐三方面进行论述。

三、关于长鼓乐舞文化属性的考察。

按照马凌诺斯基的观点:“家庭的物质设备包括居处、屋内的布置、烹饪的器具、日常的用具, 以及房屋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 这一切初看起来, 似乎是无关轻重的, 它们只是日常生活的细节罢了。但事实上, 这些物质设备却极精巧地交织在家庭生活的布局中, 它们极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法律、经济及道德等各方面。”8例如, 人们对于住宅的情感方面的重视。所谓的功能:“就是一物质器具在——社会制度中所有的作用, 及一风俗和物质设备所有的相关, 它使我们得到更明白的而且更深刻的认识。观念、风俗、法律决定了物质的设备, 而物质设备却又是每一代新人物养成这社会传统形式的主要仪器。”9

在《长鼓研究》中, 伍国栋先生指出:长鼓在瑶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了该族群共同的民族意识和信仰, 共同的心理结构和习俗规范。并且指出欲深究瑶族“长鼓文化”同中原民族传统文化之联系, 并进而导入唐宋时期泛滥中原之细腰鼓的渊源的探讨, 则有必要在实际调查材料基础之上, 综合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来进行分析研究, 预先确定出长鼓乐舞在该族传统文化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和基本的文化属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长鼓文化, 从仪式程序、产生与使用的渊源分析其有着古代图腾崇拜的文化遗迹;具有着娱乐诸神以招福禳灾的文化意义;并蕴含着瑶族人民的自娱性和创造力的艺术表现。

于图腾、巫术等文化事象, 马凌诺斯基认为:“巫术应用最广的地方, 也许就在人们忧乐所系的健康上, 在初民社会中几乎一切有关于疾病的事都是靠巫术的。”1 0“巫术不是科学, 亦不是假科学”, “我们知道它并不助长思想万能的见解;我们知道它是不能用‘曼那 (也有译为玛纳, 指一种超自然力) ’来解释, 亦不是原始人类的愚蠢, 因为我们已见到, 就是我们自己所谓的文明人中也脱不了它。若这是愚蠢, 则这愚蠢是普遍的。但是这愚蠢却又是这样不能缺少, 它决不能只是一种劣根性而已。”11

这正是瑶族长鼓研究中为何要有图腾崇拜的考察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这类传统保持相对完整的民族中, 任何一种有历史传承的器物都不是单一的实用器, 而是有深刻内涵和符号学表意的。而从瑶族长鼓的图腾文化内涵来看, 这种乐器还使得整个民族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恰如马凌诺斯基所言:“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而言, 可以促进人格的完整, 对社会言, 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12

四、瑶族长鼓同诸民族同类型鼓的比较研究。

作者将流行于中国、日本、朝鲜、印度、中亚和东南亚等各地的长鼓, 从形制、奏法、组合使用以及文化属性两方面进行比较, 指出他们宛如同族兄弟姐妹, 各据一方, 作为古代细腰鼓的后裔, 活跃在中国东西南北疆, 构成颖丽多姿的中国现代细腰鼓群态。从诸民族细腰鼓乐舞文化属性比较, 涉及细腰鼓内容的诸艺术形式略相比较, 显示出各者之间有着基本相同的民族文化属性。从这个角度通过对各民族细腰鼓及其乐舞使用场合、宗教职能的比较观察, 使我们从中窥见一条联系各民族细腰鼓乐舞的文化纽带。瑶族长鼓兼以法器面貌而使用于祭祀诸神的乐舞场合这一历史事实, 一条巫教、佛教、道教并合交错的宗教文化纽带, 将诸民族的各型细腰鼓及其有关乐舞约相一致地联系起来。

五、从瑶族长鼓历史论细腰鼓之起源。

从传统文化历史角度来观察, 诸民族各型细腰鼓及其乐舞最早之滥觞, 真实之导因, 则应是中国周秦时代即已盛行的“国祭蜡”、“击土鼓”的原始宗教祭祀乐舞活动。作者从新石器陶鼓考古发掘, 到“击土鼓”以乐百神的周秦时代, 再到魏晋荆楚驱傩的直接渊源进行深刻论证, 最后认定周秦时代腊日祭祀所用土鼓, 即包含有鼓腔为细腰型的双面鼓, 其制乃新石器时期细腰型双面陶鼓之遗制。

“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 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 就是我们所谓的‘社会制度’。”1 3而一个民族的发展延续, 不单单只是依靠生物学、人体科学或体质人类学认为的所谓生理冲动与物种延续, 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设备活动的结果。”14

通过伍国栋先生对瑶族长鼓的论证, 我们对瑶族长鼓和长鼓乐舞的基本面貌和文化属性, 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面在同类型乐器和同类型乐舞的比较研究中澄清了音乐史学中有关细腰鼓发展历史的某些疑难问题, 如:长鼓并非南方某一个民族所创, 细腰鼓发祥于中国而并非国外音乐史学者认为的发祥于印度等等。这正是马凌诺斯基所谓——要想考察一件器物, 也就是说要找出规定它的文化的同一性, 我们“只有把它放到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去说明它所处的地位。换言之, 就是说明它如何发生文化功能。”15

篇4:宋惠莲之死

《金瓶梅》的主题就是欲望与死亡。由于死亡的情节不断发生,它多少令人反应迟钝。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宋惠莲之死,依然给读者带来格外的震惊,这个死亡在诉说着一些特别的东西。

她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来旺被主人西门庆诬害而自杀的。依照旧小说常规的模式,根据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宋惠莲应该被描绘成一个贞烈的女子才符合人们已经习惯的文学逻辑。然而不是。就像把武松写成颟顸可笑的样子,《金瓶梅》总是在颠覆传统,并以此来表达它的意外的深刻。

从头来读宋惠莲的故事,几乎直到她死之前,这个角色没有什么可以让人尊重的地方。要找一些“关键词”来说的话,大概就是:轻浮、放荡、虚荣,贪财,有几分伶俐却不识轻重。而且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又表现得十分可笑,甚至她的死路,在很大程度也是由这些性格上的东西铺成的。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宋惠莲先是被卖去当婢女,后来嫁给当厨子的蒋聪,那时她就和西门庆的家仆来旺勾搭上了。蒋聪身亡,她便嫁了来旺,来到西门庆家。她是有几分姿色的,又着意地照着潘金莲她们的打扮,弄成个妖妖娆娆的样子。西门庆一挑逗,她就顺水放船,做了他的姘妇——这条路其实是她自己选的。

偷人罢了,她还张扬。才跟西门庆勾搭上,得了些许银两,她便在门口嚷嚷着,叫那些伙计:“傅大郎,我拜你拜,替我门首看着卖粉的。”“贲老四,你替我门首看着卖梅花菊花的,我要买两对儿戴。”她买了论升的瓜子到处送给下人嗑,自己更是嗑得满地瓜子壳。

张扬罢了,她还总往高台盘上挤。西门庆的妻妾们在花园里打秋千,她也凑热闹,荡得比谁都高,露出大红潞绸裤子,“端的是飞仙一般”。

往上挤罢了,她还挤兑甚至羞辱正得宠而又狠毒的潘金莲。她发现潘金莲跟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有一腿,便借着元宵节游玩的机会,当着潘金莲的面跟陈经济调情,表明她已经找到了占上风的由头,又卖弄她的脚比潘金莲小很多,暗示她完全有资格跟潘金莲争宽。

一切的细节都描绘出宋惠莲的轻佻与愚蠢;但你如果仔细想过,就明白这正是固为她涉世还浅,心机不深,她受罪恶的浸染还少。她以为世界跟她一样轻浮,却不懂得那轻浮下面深藏着危险。

来旺外出应差归来,知道老婆给西门庆睡了,第一个反应是打老婆,第二个反应是灌酒,说大话,要跟西门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因为听人挑唆说这事跟潘金莲也有关,发狠要“把潘家那淫妇也杀了”。这都是大话而已,男人到这份上,能不说几句大话吗?但潘金莲却找到了机会,竭力撺掇西门庆把来旺给办了。于是来旺就因“谋财图命”下了牢,这是老套故事。

这不是宋惠莲想要的和愿意承担的结果。以她庸俗的计划,她希望西门庆放了来旺,给他另娶个老婆,自己就完全成为西门庆的人——这对谁都好。西门庆先是答应了宋惠莲,而后又被潘金莲说转了心,终于把来旺送上绝路。之后宋惠莲两次自杀,最终死亡。“你原来就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去看出殡的!”这是她对西门庆最后的评价。

常见人把宋惠莲的自杀解说为一种道德力量的觉醒,这不全面。来旺是由情人而成为她丈夫的,这跟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关系完全不同,她还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念头;从现实处境来说,西门庆不仅没有遵行给她的许诺,而且“把圈套儿做得成,你还瞒着我”,这表明自己对西门庆而言完全无足轻重,玩儿就是玩儿罢了;从道德感上说,她可以偷情却没有力量以害死丈夫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幸福”。她的天性是庸俗而轻浮的,但罪恶中的享乐却需要狠毒的力量来承担。

篇5:莲之颂

写到这里,我的心也逐渐平静,是它的力量,它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它是点缀园林池塘的,开满中国的夏花――莲花。是的,我也要献上我的那份赞扬,赞扬它身上蕴含着的中华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精髓!

夜已深,不知莲已睡否?你是否感觉到,有个人在用心写你,不敢说我是你的知音,我只想说:谢谢你,朋友,你让我明白了许多。

篇6:莲之再生缘美文

北宋

她是清池里的一朵莲,每逢盛年光夏,莲香四溢。

他是一名将军,和一群部下中了埋伏,落入寇手,被蛮族的首领斩杀。莲还记得那一夜,血光如萤,照亮了整片西北的天空。只一初见,便从此记住了,三生三世。他面色幽沉,临危不惧,清澈的一对眼灼灼有光,凝眸浅笑,万物失色。

将军,我有两次生命,一次出生,一次遇见你。

终于,莲修得功德圆满,投胎为官府的千金小姐。于千山万水人海中,寻寻觅觅,终于穿着红色嫁衣来到他面前。他不再习武,而是当了言官。

雕梁画栋,举案齐眉,他在朝廷尽忠效力,她在府邸行善救济百姓,传为佳话。

那一日,春光明媚,他们一同游园赏月。他问,夫人身上哪来的清幽荷香?她笑,许是入府前,母亲编织了贴身香囊的缘故。

浮尘乱世,执子偕老终究只是奢求。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联手陷害。

她的神力仿佛还留在身体里。可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她耳边说:若你为一己私情擅用法力救人,下一世便只能打回原形。但她还是在用刑前一天闯入天牢,救出了浑身血迹的他。她渡着他落在远离朝堂的苦寒边关安顿下来。而他原本就体弱,哪里经得起动荡折堕,≡个月便罹疾辞世。

春风不度玉门关。她的`眼沮化作了漫天黄沙里一片绿洲。然而她不能自寻短见,因为腹中已怀有他的孑嗣。

她给他取名裴三生,教他读书识字,将他扶养成人,方才放心前去与他会合。

南宋

又一世,北宋己更名为南宋,定都临安,沧海桑田。

她听见吟游诗人在荷花池畔低吟浅唱,声色清朗如晨钟。

她等了三百年,星轨转移,世相轮回,终于又得以与他相聚。他是个青衫飘逸的进士,如翩跹候鸟,北去南来自在飞。

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爱他,却成不了他的妻。直到他泼墨挥亳写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才彻悟原来一切的欣喜都是隔世的错觉。那个名为杨万里的诗人,从来不是她的良人。

篇7:初二上册五单元同步作文:莲之泪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忆仙姿?贺铸》

莲的家住在村西一个偏僻的池塘里。每年夏日,这里如同是一副美丽的图画。碧绿的荷叶掩映着或白或粉的莲花,微风轻轻吹过的时候有淡淡的清香。,除了几声悠扬的蝉鸣,就是水里的小鱼小虾在追逐嬉戏。莲的生活悠然静谧,它以为它的生活就这样安然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

云在天上漂流,偶尔在路过那个池塘的时候,它看到了莲,而莲也看到了它。在它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它们相爱了。云爱上了莲的高洁娇媚清雅,莲爱上了云的飘逸潇洒豁达。它们默默的凝视,炙热的目光穿过时空,直到对方的心扉。然而它们也只能是凝视着对方,而无法触摸对方。因为她们的距离太遥远,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河里。

莲于是盼望天气晴朗的日子。因为在晴朗的日子里,云的影子就会映照在水面上。那样近,那样清晰,仿佛一下子就可以触摸得到。莲屏住呼吸,它知道河面上不过是云的`幻影,如果触及的话,云就会变成涟漪,随风而去。

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折磨着莲,它焦灼,它痛苦,它为此形容枯槁。

云更痛苦着,相爱而不能拥有的痛苦如蚂蚁日夜啮食着它的心。它为此心神憔悴。终于有一天云请求雷电把自己撕成碎片,那样可以变成雨,去亲吻它的爱人---莲。雷电说:“你能忍受的了撕裂的痛苦吗?那样你会魂飞魄散,永无超升之时!现在后悔还来的及!”云说:“思念的痛苦比撕裂的剧痛更强烈。我愿意!”雷电无语。

天开始阴沉,雷电咆哮着,风神也来助阵。云在雷电中被撕裂成片片,相见的幸福鼓励着云忍受着撕裂的剧痛,终于它飞落凡间,飞落于它魂牵梦绕的爱人身边,亲吻着它的爱人,那一刻是如此惊心动魄!时间在此凝固,定格……

第二天,来了一个年轻的妈妈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女孩说:“妈妈,那莲花上的露珠真美丽。”妈妈说:“那不是露珠,是莲的眼泪……”

上一篇:甲醛生产过程热能优化的清洁生产改进下一篇:5上语文园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