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2022-06-24

第一篇: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

热点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外宣布: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材料四: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丰富,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教材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它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链接

1.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典型例题

1.“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公共文化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七大重点工程()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我国正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轮打击“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活动。回答2—3题

2.有效打击“三俗”需()

①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②强化相关媒体和机构的社会责任,切断“三俗”内容的传播渠道③大力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④把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坚决抵制 “三俗”之风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举措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

①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②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③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④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诵“红诗”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这些“红色”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②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③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教育部2011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试点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此举()

A.有利于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C.会影响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学

D.有利于吸收我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8.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桂林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舞晚会、红色音乐会、“光辉的历程”群众红歌会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

A.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B.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C.扩展了人民的文化视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D.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9.(多项选择题)近年来,一本本记录新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图书、一部部讲述开国领袖人生轨迹的人物传记悄然走俏很多学校。品读这些“红色书籍”有利于()

A.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奉献精神

C.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D.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期的竞争和挑战

10.我们的民族近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雪灾、地震、金融危机、高温干旱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盛典、GDP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成绩„„一道道坎,一个个弯,都没有难倒中国人民;一次次跨越,一个个成功,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艰苦奋斗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共有54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表彰奖励。回答12-13题。

1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属于()

A.经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民主法治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化。()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民族的科学的高雅的

C.地方的科学的大众的D.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

14.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它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建成()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值得保存的优秀文化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具体表现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15.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②道德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③道德力量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确保履行④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多项选择题)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渝州大地广发开展。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A.市民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B.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建设和谐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8.(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有()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特性化发展。如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节”、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等都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请说出几种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

20.材料一:时值徽班进京220周年和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际,2010年12月2日,安徽京剧院现代京剧《天地人心》在北京评剧大剧院上演,由此拉开了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序幕。作为一部史诗著作,《天地人心》全剧具有安徽风格、安徽气派,是一部展示徽风皖韵的优秀作品。

材料二:2011年1月5日,“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文化强省”已成为安徽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1)请你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加强安徽文化建设。(提建议)

(2)青少年应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开放的安徽,诚邀八方来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AADCCBCAABCDBBCACBAABCDABCD

19.(1)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剪纸、风筝、京剧、木偶等。

20.(1)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徽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特色文化节,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我省文化旅游业(红色旅游)。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①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②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引。要判断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结合时代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3)①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②也可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差异,不卑不亢,礼貌待人。③积极宣传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安徽文化。

第二篇: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网络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引入我国后,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广,渗透之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06年底,我国上网人数已达1.3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不断攀升。过去,人们见面时寒喧,常常说及“饭吃了没有?”现在网民相见,则多以“今天网上看到什么”相问

网络以其迅速、便捷、互动等特点,为传播先进文化增设了一条有力的新途径,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增添了一个有效的新平台,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一个有益的新空间。网络新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新变化,网络是个好东西。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一样,网络也产生了一些过去所没有的负面问题,诸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恶搞”、网络谣言、网络信息垃圾,以及对网络游戏过度开发所形成的“网瘾”,等等。这些负面的东西,在不同程度上扰乱人们的视线,败坏社会风气,挑战法律道德,有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又必须积极地加以管理与引导。

针对网络的两面性,对其要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中加强管理引导,或者说,要在加强管理引导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二者不可偏废。这当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1月23日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尽管网络技术属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先进的网络技术只有用来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形成先进的网络文化,才能最有力的造福社会与人民。倘若不传播先进文化,而是热衷于传播色情、暴力、谣言等污七八糟的东西,那就只能形成落后庸劣的网络文化,有害于社会与人民。网络技术是个手段,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也可用来传播落后的乃至反动的文化,决定网络文化是先进抑或落后,是其传播的文化内容。我们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进技术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只有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如果背离先进文化,则有可能被误用。鲁迅在一篇随想录中说:“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顔色。美术也是其一:学了体格还未匀称的裸体画,便画猥亵画;学了明暗还未分明的静物画,只能画招牌。皮毛改新,心思仍旧,结果便是如此。至于讽剌画之变为人身攻击的器具,更是无足深怪了。”鲁迅这里讲的是学西洋画,不可把学来的技巧,用以去“画猥亵画”,“变为人身攻击的器具”,而应记住美术家“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努力用新技巧去表现“中国民族知能最高点”。今天,我们把西方先进的网络技术“拿来”,也切不可“皮毛改新,心思照旧”,用它去传播色情、暴力、虚假等腐朽落后的东西,仍然“落在黑色的染缸里”,而应用以传播先进文化,宣扬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真正发挥先进技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即使是我们自已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正确的运用,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当时远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西方人从我们这里“拿去”后,正确地运用,将其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以至反过来用他们制造的洋枪洋炮来打落后了的我们。而我们呢?如鲁迅所批评的,“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并未能在促进生产发展与社会前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正确运用,一定要灌注先进文化。游离先进文化指导的误用,不仅不能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而且会窒息先进技术的功能。网络本是当代最先进的信息工具,用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修养,促进工作,而我国的众多网民,却只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上网就是玩游戏,类似“火药只做爆竹,指南针只看坟山”,以至一些青少年染上“网瘾”而不能自拔,使网络异化为一种毒害青少年的玩具,这种误用也是源于先进文化的缺失。

综如上述,只有紧紧把握“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的网络文化才能形成,网络文明之风才能兴起,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体现。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让网民每天见面时从对方口中得知的都是文明健康的网上信息。

第三篇: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谈不上公德心、责任感和荣辱观。总书记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 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优秀个人所代表的道德意识,将推动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问题越发凸现出来。这就迫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广东,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我国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发展难这也迫切要求发展广东低碳经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将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新能源为主基础之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挑战。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也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低碳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绿色生活建议: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使用节约型水具;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一水多用 ;随手关闭水龙头;消费肉类要适度 ;节约粮食;双面使用纸张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第四篇: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体会

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少萍

2001-08-17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并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典范,她为我们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是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针。

(一)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特有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关键

对文化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80年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只有继续做好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首先,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历史文化的荟萃,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持久发展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素质和兴衰。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先进,从根本上说,就看它是否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先进文化既是前进的方向、目标,又是实际的运动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与时俱进是其当然的品格。

其次,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特有品质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标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创新精神。作为一个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政党,我们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需要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再则,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

展,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刻变化。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而给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要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努力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党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做好文化的创新发展,这些已成为新世纪党的建设所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如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我们党的一次严峻考验。

第一,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把握正确方向。文化的创新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情况,我们尤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方面,绝不能搞多元化。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二,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目标。江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文化建设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自觉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文化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范畴,其发展方向和科学性都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就决定了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因而我们在文化创新发展中,一定要立足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用科学技术这一革命的力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四,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把人民性与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在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如果离开了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或不求创新发展,墨守成规,都会使文化的创新发展失去其应有的对象和活力,使文化的创新发展迷失方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大众的生活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是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出发点。

第五,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国家统

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必须十分爱护,大力弘扬。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的创新内容与民族的情感习惯结合起来。

第六,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类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民族生活实践的反映,也是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果。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和更新,才能永葆青春。因此,既不能抱残守缺、夜郎自大,又要防止“食洋不化”、崇洋媚外。一定要植根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同时要坚持对外开放,以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鼓舞人民奋发向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前,泉州市的文化发展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如何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泉州市“十五”计划提出的建成“先进文化示范区”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发展创新,全面推进泉州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切实加强对文化的组织领导;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拉手,夯实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以继承和创新为手段,推进文化建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总之,要通过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实质,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与繁荣。

第五篇: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发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

倡导先进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发展

────────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翟志国

我市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以来,我行一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市与外地文化的不同,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特色不够鲜明。因此,建立符合濮阳实际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培育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原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提炼,严肃确立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能概括本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最富有本企业的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文化"。而一旦提炼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就要经过企业员工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有一种认同感知的自豪感,从

1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企业文化。

二、大力宣传,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巧妙地把企业文化融汇其中,使员工和大众一样接受企业文化的教化,将企业文化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三、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我们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也要处处、事事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真正把企业文化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上下同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

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综合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所以要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坚持“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促进我行和濮阳市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归纳下一篇:财务部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