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2024-04-15

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共12篇)

篇1: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口算、速算竞赛试题

挑战计算极限,争当计算明星!加油!

时间:3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共115道题.(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35分)。

15-7=

12-5=

13+2=

2+16=

4+13=

7+9=

0+17=

11+7=

12+5=

19-6=

15+4=

20-6=

12-9=

16-12=

12+7=

6+8=

19-16=

4+12=

12+7=

18+2=

5+15=

15-2=

19-12=

5+15=

15-0=

18-6=

20-8=

20-5=

12+3=

11+9=

12+10=

15-7=

12+7=

8+7=

20-13=

17+3=

4+11=

20-9=

18-18=

10+10=

8+11=

7+4=

8+3=

15+4=

5+14=

15-5 =

20-6=

20-10=

2+15=

15-3=

8+3=

4+7=

15-6=

20-3=

12-8=

14-10=

12-7=

9-3=

0+15=

20-5=

12-5=

15-3=

20-4=

20-9=

15-15=

17-12=

13-12=

20-4=

12-10=

4+16=

(2)、在()填入合适的数。(每题1分,共25分。)

()()= 18 +()= 20 129 = 8 20()= 12()+ 16 = 16

()()= 18 15 +()= 20

12()= 7

()()= 11

6+()=11

20-8-8-()= 4

14-4+4-()= 9 8+8+8+()= 30

14+()=19

(3)、加减混合运算。(每题2分,共20分.)

16+2-2=

9+4-3=

14-7+6=

8+6-7=

8+9-6=

7+8-5=

4+14-6=

15-3-2=

12+2-1=

11+5-6=

(4)在○里填“>”、“<”或“=”。(每题2分,共20分.)

6+4○11

6+4+2○6+6

7+8○8+2+6

17○8+8

7+3○20-3-7

4+3+5○14-2

6+7○17-7+4

12○15-3

6+7○8+6

20○10+9

篇2: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速算

(一)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中的简单运算问题,了解简单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步骤。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运用速算和巧算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找出方法,培养速算和巧算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归纳纲总,全面梳理 2.化整为零,巧妙凑十 3.交换顺序,巧凑整数 4.巧添括号,方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四、课时安排:8课时

第1课时:归类总结,全面梳理

1.通过数学中的简单运算问题,了解简单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步骤。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第2课时:化整为零,巧妙凑十

例1.6+5= 7+9= 思路:计算6+5时,可以这样想:6比5多1,把6换成5+1,用5+5+1=11,所以6+5=5+5+1;或者把5换页6-1,用6+6-1=11,所以6+5=6+6-1=11.计算7+9时,可以这样想:9+()=10,9+1=10,从7里拿出1给9,把9凑成10,7剩下6,6+10=16,所以7+9=16.例2.15-8=

14-9= 思路导航:计算15-8可以这样想:8+()=15,因为8+7=15,所以15-8=7.也可以这样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7.计算14-9,减数是9,个位不够减,用10-9=1,1与被凑数个位上的4想加得5,因此,我们在yfth14-9jf,可以直接用4+1=5来计算。

第3课时:交换顺序,巧凑整数

例1、2+7+8 思路导航:计算2+7+8时,我们发现如果把先加的7与后加的8交换加的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这样片区起来比较简便。

例2、2+7+8=2+8+7=10+7=17 思想导航:计算1+9=10、2+8=10、3+7=10、4+6=10 例3、56+23+44 思路导航:认真观察三个加数的特征,可以发现算式中的两个数能凑成整百数时,就把它们先加起来,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例4.1+3+5+7+9= 思路导航: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不但麻烦,而且很容易算错。通过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因此1+3+5+7+9=(1+9)+(3+7)+5=25

第4课时:巧添括号,方便计算

例1、15-7-3= 思路导航:计算连减的算式时,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第一步就是退位减法,容易算错。如果认真分析算式就会发现,两次要减去的数合起来正好是整十数,这样我们可以把要减去的两个数先合起来,然后一次减,这样做起来,又对又快。15-7-3=15-10=5 例2、16-7-6= 思路导航:仔细观察算式,发现要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与被减数个位的数相同,这时,可以把这个数先减去,使得数为10,然后再减去另个数,使计算简便。

16-7-6=16-6-7=10-7=3 56+23+44=56+44+23=100+23=123

第5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练习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9 5+6 8+7 9+8

4+5

练习题:

16-8=

练习题:

1+8+9=

第6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练习题:

2+4+6+8+10= 练习题: 13-4-6= 11-2-8= 15-7-3=

12-9-1=

14-8-2=

15-6-4= 2+7+3+4+8=

5+4+9+5+6+1=

1+3+5+7+9+10= 3+7+2=

4+2+8=

6+5+4=

6+5+5=

9+7+1= 12-3=

11-4=

18-9=

10-4=

15-7=

12-8= 练习题:

14-8-4 练习题:

18+75+25 43+52+48 34+76+66 83+62+38 59+72+41 26+37+74

第7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巧算下面题: 1、13+8=-21-9= 43+9= 15-6= 74-39= 16+5= 2、1+7+9= 4+7+6= 32+1+8= 17+21+3= 15+21+5= 5+19+5= 3、4+5+8+6+5+2= 1+6+3+7+9+4= 6+9+14+11= 8+13+12+7= 4、12-2-8= 17-3-7= 25-12-8= 40-3-7= 27-9-1= 5、14+17+16+13= 13+17+23+7= 27+72+28+73= 79-11+21-9=

速算与巧算

(二)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中的简单运算问题,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15-7-5 11-2-1 16-9-6 13-5-3 12-6-2 11-3-1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凑十法

2、凑整法

3、用已知求未知

4、改变运算顺序

5、带着“+”、“-”号搬家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四、课时安排:8课时

第8课时:凑十法

同学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例1 计算

1+2+3+4+5+6+7+8+9+10 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

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 45+10=55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第9课时:凑整法

同学们还知道,有些数相加之和是整

十、整百的数,如:

1+19=20 11+9=30 2+18=20 12+28=40 3+17=20 13+37=50 4+16=20 14+46=60

5+15=20 15+55=70 6+14=20 16+64=80 7+13=20 17+73=90 8+12=20 18+82=100 9+11=20

又如:

15+85=100 14+86=100

25+75=100 24+76=100

35+65=100 34+66=100

45+55=100 44+56=100等等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那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快又准。像10、20、30、40、50、60、70、80、90、100等等这些整

十、整百的数就是凑整的目标。例2 计算

1+3+5+7+9+11+13+15+17+19 解:这是求1到19共10个单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例3 计算

2+4+6+8+10+12+14+16+18+20 解:这是求2到20共10个双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例4 计算

2+13+25+44+18+37+56+75 解:用凑整法:

第10课时:用已知求未知

利用已经获得较简单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更复杂的难题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凑十法、凑整法的实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把这种认识规律用于计算方面,可使计算更快更准。下面再举两个例子。例5 计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解:由例2和例3,已经知道从1开始的前10个单数之和以及从2开始的前10个双数之和,巧用这些结果计算这道题就容易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3+5+7+9+11+13+15+17+19)+(2+4+6+8+10+12+14+16+18+20)

=100+110(这步利用了例2和例3的结果)

=210

例6 计算 5+6+7+8+9+10 解:可以利用前10个自然数之和等于55这一结果。

5+6+7+8+9+10

=(1+2+3+4+5+6+7+8+9+10)-(1+2+3+4)

(熟练后,此步骤可省略)

=55-10=45

第11课时:改变运算顺序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中,有时改变加、减的运算顺序可使计算显得十分巧妙!例7 计算

10-9+8-7+6-5+4-3+2-1 解:这题如果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加减运算,是能够得出正确结果的。但因为算式较长,多次加减又繁又慢且容易出错。如果改变一下运算顺序,先减后加,就使运算显得非常“漂亮”。下式括号中的算式表示先算,10-9+8-7+6-5+4-3+2-1 =(10-9)+(8-7)+(6-5)+(4-3)+(2-1)=1+1+1+1+1=5

第12课时:带着“+”、“-”号搬家

例8 计算

1-2+3-4+5-6+7-8+9-10+11 解:这题只有加减运算,而且1-2不够减。我们可以采用带着加减号搬家的方法解决。要注意每个数自己的符号就是这个数前面的那个“+”号或“-”号,搬家时要带着符号一起搬。

1-2+3-4+5-6+7-8+9-10+11

=1+3-2+5-4+7-6+9-8+11-10

=1+(3-2)+(5-4)+(7-6)+(9-8)+(11-10)[先减后加]

=1+1+1+1+1+1

=6

在这道题的运算中,把“+3”搬到“-2”的前面,把“+5”搬到了“-4”的前面,„„把“+11”搬到了“-10”的前面,这就叫带着符号搬家。巧妙利用这种搬法,可以使计算简

便。

第13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1.计算:2+4+6+8+10+11+13+15+17+19

2.计算:3+4+5+6+7+8+9+10+11+12

3.计算:4+11+8+25+16+12+15+9

4.计算:(1)26-9+14(2)53+19-3

5.计算:13+14+15+16+17+25

6.计算:2+3+4+5+15+16+17+18+20

7.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3)34-6+16-4(第14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8.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9.计算:22-20+18-16+14-12+10-8+6-4+2-0

10.计算:10-20+30-40+50-60+70-80+907.

11.计算:(2+4+6+8+10)-(1+3+5+7+9)

12.计算:(2+4+6+„+20)-(1+3+5+„+19)

13.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4.计算:22-20+18-16+14-12+10-8+6-4+2

第15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计算:7+13+18+22+29+312.计算: 1+3+5+7+9+10+12+14+16+18

计算:(1)37-19-7(2)54-39-11

计算:54+44+34-50-40-30 计算:27-26+25-24+23-22+21-20

计算 1+2+3+4+5+6+7+8+9+10 计算 1+3+5+7+9+11+13+15+17+19

第16课时:巩固练习与讲解

计算 2+4+6+8+10+12+14+16+18+20

计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计算 5+6+7+8+9+10 计算 10-9+8-7+6-5+4-3+2-1

计算 1-2+3-4+5-6+7-8+9-10+11

计算:12+13+14+15+16+17+18+25

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篇3: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篇5: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题

一、算一算(每小题1分,计24分)

5+8=9+3=10-5=4+7=7+6=

14-4=6+4=13-4=5+9=5+4=

9+7=0+9=7-2=9-3=9+9=

5+10=8+3=6-3=10-10=8+8=

3+3+3=17-7-8=15-10+7=9-2+7=

二、填一填(第9题3分,其余每空1分,计39分)

1.看图填数

2.9+=128+()=15()+7=14

3.在○里填上“>”“<”或“=”

5+6○10 10-3○5+22+4○3+8

4.○○○○○○○△△△△△

左边有()个○,右边有()个△,一共有()个图形。

5.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的数是()

()个十是20

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和1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每组中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5+4□7+9□8+0□16-9□

5+6□3+9□0+0□16-7□

7.你能写出四道得数是15的加法算式

□○□=□□○□=□

□○□=□□○□=□

8.

(1)从右边数起,第()个是()

第()个和第()个都是

(2)将左边的.3个图形圈起来。

(3)观察这几个图形的排列规律,接下去应该画()。

9.8+9=10+□14-8=□+□13-□=□-□

三、动手画一画。(2+3=5分)

1.在小朋友的右面画△,左面画○

□□

2.元旦,小红折了各种各样的星星,你能帮她分一分吗?用线练一练

四、选一选:在正确的答案在□里打√(每一小题2分,计8分)

1.在直尺上12离几最近?2.17接近11还是20?

2□13□20□11□20□

3.下面是在100米比赛时3个4.哪个最轻?

小朋友的成绩,谁是第一名?

小明19秒□

小红14秒□

小花20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5+3+3+3+3+7=24分,其中第7题的第3小题3分)

1.

?

上面有()盘苹果,一共有()个

□○□○□=□(个)

2.学校图书管理有15本《故事大王》

还有多少本?

□○□=□(个)

3.早晨排队做操的时候,的前面有8人,后面9人,算一算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4.填表

原来有又买来一共

9个7个()个

8块6块()块

7条()条17条

5.

他们看完书后就吃饭了,老师为他们准备了筷子,多了几根?

□○□=□(根)

6.

10元6元9元8元

(1)比便宜多少元?

□○□=□(元)

(2)老师想买最贵的两件,要多少钱?

□○□=□(元)

(3)你想买哪两个?在图上圈出来,并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篇6: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

(1)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千位在第()位。第()位是万位。

(2)2957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是(),表示()个()。千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4)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的数是9,其它数位上的数是最小的`一位数,这个数是()。

(5)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6)4000是一个()位数,比它小1的数是(),比它大1的数是()。

(7)用3、0、6、9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篇7: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口算。(24分)

2+1=

3-3=

4-1=

4+1=

2+3=

2-0=

5-0=

5-4=

3+2=

3-1=

5-1=

1+2=

二、填数。(14分)X

()2 ()() 05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16分)

3○4 2○2 2○55○4

篇8: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一、走进生活, 感知建模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还不完善, 好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必需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 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来分析, 来解答.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也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原型来设置的. 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具有生活情境化, 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安排的, 教材中的画面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也正如新课标中所阐述的那样,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模型,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教师营造了一个让学生买铅笔的情境. 买铅笔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 所以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情境, 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而教材中看似简单的两只小动物在一起对话的画面, 却蕴含着一个数学信息资源, 学生通过观察便能简单地获取一个数学信息, 即15支铅笔, 被小花兔买去9支, 那么还剩多少支呢? 这样, 学生就在一个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建模的感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数学问题, 为下面如何解答这道题的策略和数学建模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直接让学生来计算15-9, 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 所以对这两个数字也许就不感兴趣,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如果营造了一个生活情境, 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计算15-9是为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并且从生活中建立了15-9的数学模型.

所以,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建模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看图, 弄清楚教材中图的意思, 这为学生理解题目奠定了基础, 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 形成建模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 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才能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学生只有通过操作, 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有条理性, 才能让自己的数学建模有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看到数学问题时, 连题目还没有看完整就马上开始解答, 结果造成了许多错误, 特别是一些题目的数量比较复杂, 中间有很大的跨度, 学生错误的现象更是普遍.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缺少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建立数模思想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寻一条捷径, 看看哪个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并初步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计数棒来代替铅笔, 每人拿出15根计数棒来自主操作, 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建模过程. 生1:我是一根根数的, 当数到第9根的时候, 我就把它放在一边, 看看还剩下6根. 生2:我是把15支铅笔分成10支和5支, 然后拿10支来减去9支还剩1支, 再加上旁边的5支, 就得到还剩6支铅笔了. 生3:我是把要买的9支铅笔分成5支和4支, 拿15支减去5支得到10支, 再拿10支减去4支得到6支, 所以还剩6支. 生4:我是这样想的, 9加上6等于15, 所以15支铅笔减去9支还剩6支. ……

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许多学生形成了15~9的数学建模思想, 从而获取自己的解答策略. 然后, 我把这些解答方法列举投影出来, 让学生在一起小组讨论, 看看哪一种解答方法更好, 更简便,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建模思想, 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策略. 所以, 学生通过操作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个过程, 对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应用, 内化建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的建模思想与解题策略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内化, 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建模思想, 而让学生实践应用是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所以, 在学生完成数学建模思想之后, 我们还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加以内化. 只有这样, 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才能更加完善.

篇9: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篇10:一年级数学速算竞赛试题

班级

姓名

一、2+8=

5+6=

8-4= 15-5= 17-5= 9+8= 19-8= 14-5= 5+12= 18-7= 20-10= 9 +4= 18-6= 1518+1= 19 14+1= 1816-10= 1818-0= 019-7= 1218-7= 118-3= 1213+4= 197+3= 17

二、4+5+5=

2+8+6=

17-10+3= 5+5-6=

15-5+6=

7+12-4=

19-5+3=

+3= 9-3= 11-5= 15-10= 19+14= 15+2= 16-1= 16+6= 10-4= 11-10= 1910-9+6=

3+3+2=

15-5+9=

15-10+4=

7+12-8=

15-5+9=

9+6-5=

+1= 14+5= 13-10= 18-10= 15+0= 17-5= 6+3= 4+9= 9+5= 20-2= 15 14+2-5=

12-10+7=

14+4-8=

4+10+5=

6+4-2=

4+15-10=

9+4-3=

+2= +3= -8=

+2= +2= +5= +6= +1= -20= +4= 17-10+3=

16-10+3= 10+10-0= 14 +3-5=

18-5+3=

篇11:一年级上册数学速算题

1、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

4、被减数是16,减数是5,差是()。

5、在7、9、18、0、4、20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最接近10的数是()。

6、分针指向(),时针指向(),就是8时。

二、我们来填一填吧!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156+()=11()+8=12()+12=12()+9=18()+4=142、在()里填上“>”、“<”或“=”。

13-2()123+9()5+77+8()107()18-106+6()129+4()1

2三、我们来填一填,画一画吧!

1、画的△比○多1个。

2、画的○和☆同样多。

四、请你来解决问题吧!

1、原来有8个足球,小明又拿来4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2、姐姐折6颗星星,妹妹折4颗星星,她们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3、玲玲在第一位,东东在第七位,玲玲和东东之间有几个人?

五、附加题!

1、看图找规律,再把盒子里藏的珠子画出来。

●○●●○○●●●○○○●●●●●○○○○○●●●●●●

篇12:小学一年级数学巧算与速算教案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

小学数学辅导网 http:///

上一篇:百神庙镇明德小学下一篇:我国浮选的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