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2024-04-23

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通用14篇)

篇1: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练习卷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4.02+5.4+0.98 5.17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 73.8-1.64-13.8-5.36

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66.86-8.66-1.34(1.25-0.125)×8

-1.8-3.2 +2.34-0.85+4.66 +4.8-3.6 -4.68+2.65 0.25×16.2×4

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32+4.9-0.9

4.8×100.1 56.5×9.9+56.5

25.48-(9.4-0.52)4.2÷3.5

18.76×9.9+18.76 3.52÷2.5÷0.4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42.5-(6.07+1.13)

7.09×10.8-0.8×7.09 320÷1.25÷8 -4.1+6.1-5.9

3.973.8-1.64-13.8-5.36

66.86-8.66-1.34

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4.78÷0.2+3.44

3.9-4.1+6.1-5.9

0.49÷1.4

1.25×2.5×32

3.6-0.6×2

3.65×10.1

3.6-3.6×0.8

15.2÷0.25÷4

5.6÷3.5

9.6÷0.8÷0.4

4.2×99+4.2

0.89×100.1

146.5-(23+46.5)

17.8÷(1.78×4)

5.83×2+4.27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27.5×3.7-7.5×3.7

8.54÷2.5÷0.4

3.83×4.56+3.83×5.44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10分)

2.47×6.5+7.53×6.5

76.1×17-76.1×7 评论(1)|10

2011-08-10 22:31疯叻de小孩|三级

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47.8-7.45+8.8

0.398+0.36+3.64

0.65×101

15.75+3.59-0.59+14.25

42.5-(6.07+1.13)

73.8-1.64-13.8-5.36

66.86-8.66-1.34

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4.78÷0.2+3.44

3.9-4.1+6.1-5.9

0.49÷1.4

1.25×2.5×32

3.6-0.6×2

3.65×10.1

3.6-3.6×0.8

15.2÷0.25÷4

5.6÷3.5

9.6÷0.8÷0.4

4.2×99+4.2

0.89×100.1

146.5-(23+46.5)

17.8÷(1.78×4)

5.83×2+4.27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27.5×3.7-7.5×3.7

8.54÷2.5÷0.4

3.83×4.56+3.83×5.44

篇2: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0.25×0.28 0.125×32×2.5 7.2×101

0.25×4÷0.25×4 3.5×9.9 3.5×99+3.5

3.5×101-3.5 3.5×9.9+3.5×0.1 3.5×2.7+35×0.73

3.5×2.7-3.5×0.7(32+5.6)÷0.8 13.5×2.7-3.5×2.7

4.9÷3.5 7

7.35÷(7.35×0.25)7.35

3.29+0.73+2.27 3.29-0.73-2.27 7.5+2.5-7.5+2.5

7.325-3.29-3.325 7.325-(5.325+1.7)7.325-(5.325-1.7)

3.29+0.73-2.29+2.27 3.29

63.4÷2.5÷0.4 2.5×2.4

32.4×0.9+0.1×32.4

0.86×15.7-0.86×14.7

2.64+8.67+7.36+11.33

(2.5-0.25)×0.4

7.6×0.8+0.2×7.6

÷0.25÷4 7÷(7.35÷0.25)7.325-(5.325+1.7)×0.25×4 0.1254.9÷1.4

2.7÷45

15÷0.25 2.4×102 14-7.32-2.68 2.31×1.2×0.5 9.16×1.5-0.5×9.16 3.60.85×99 0.72÷0.125 ÷8 ×8.8 3.9÷(1.3×5)

篇3: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 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 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 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 “是什么就教什么”, 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 更有语文味。

【教学流程】

一、唤醒记忆导入

1. 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谁讲给你听的?你知道他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吗?

2. 这也是作者伊索写这个故事的目的。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伊索和他的著作《伊索寓言》?

3. 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 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唤醒学生的记忆, 强化认识寓言是一种故事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二、多样方式品读

1. 展开想象读故事—— 《牧童和狼》。

(1) 《狼来了》其实就是——《牧童和狼》。 (出示:“狼来了!狼来了!”) 故事里, 牧童最后悲惨的结局其实与他的叫唤有关。他前后叫了几次?每次叫唤时, 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同吗?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答案。

①交流:前面几次叫唤时, 他心里会怎么想?

②最后一次喊叫呢?你能想象当时的情形吗?他的表情、他的叫喊声。

③小结:想象让简短的寓言故事更丰满具体, 更生动形象!

(2) 可现在他再撕心裂肺地喊叫, 在人们听来都与前面几次是一样的。那是因为—— (出示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生齐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常会有一些空白, 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本段教学, 紧扣牧童前后几处叫唤浓墨重彩, 想象当时的情形, 体会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 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寓言情境, 触“言”感“意”, “意”由“境”生。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了寓言鲜明的形象性。学生越是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形象, 就越能深刻领会寓意。)

2. 变换角度读故事——《狐狸和葡萄》。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 出示: (狐狸)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①请用刚才的“想象法”丰富这个故事的情景。

②狐狸够葡萄是不是就这几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想尽办法”去想象和感受狐狸为吃到葡萄而费尽心思)

③在讲述故事时狐狸用的这么多方法是不是都要讲出来、讲具体呢?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最大特点——短小而精练)

(3)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狐狸感到“无望”, “无望”就是——绝望, 感觉没有了希望, 所以他只好转身离开, 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①这句话狐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用怎样的语气说的?你也这样说说。

②指导朗读:加上语气词“哼”, 读起来会更有嫉妒时酸溜溜的感觉。 (学生练读, 指名读)

③言由心生,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现在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词“哼”走入狐狸的内心, 品味出它的酸葡萄心理)

④所以, 作者这样说—— (出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读懂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结:换角度去读寓言故事,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读同样的寓言, 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段教学,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故事寓意后并没有止步,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注重多向思维训练, 启发个性表达、独特见解, 能使学生在模仿概括新寓意中创造、积淀言语智慧, 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则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学生会越学越聪明。)

3. 借助表演读故事——《蝉和狐狸》。

(1) 这个故事中也有狐狸,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 故事里的狐狸是怎么夸蝉的?先轻声读读它的夸赞, 再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待会表演出来。

①学生表演练习。

②师生共评:狐狸当时是这样夸的吗?眼神是这样的吗?表情、声音、动作呢? (引导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满脸堆笑的表情、甜甜的甚至发腻的声音、前倾谄媚的举动来表演狐狸)

③小结:表演, 能使寓言故事“活”起来。

(3) 蝉有什么反应, 上当了吗?读读书上的描写。 (出示: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

①理解“有诈”。

②当狐狸看到有东西从树上落下时, 它会怎么想?

③当它扑过去, 发现只是一片树叶时, 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儿?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4) 出示:“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 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①这时蝉说话了, 它当时和狐狸是怎么说的?读读想想, 在它的话语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然后再读读, 读出蝉的语气。

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蝉?它为什么没有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上当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蝉的智慧)

③所以故事最后写道—— (出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④从蝉身上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 你还想说什么?请用句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说说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对比被骗的乌鸦进行思考和总结)

⑤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它身上又获得什么启示?也用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一下。

(5) 一则寓言能让我们悟出这么多独特的感受,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正如《伊索寓言》的译者所说—— (出示:《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 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 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生齐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式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方式, 适合寓言故事的教学。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 能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 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对寓意自然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悟。借助表演, 还可启发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处、微妙处、关键处, 察言会意、涵泳品味、明意赏言, 从而收获不同的启示。)

三、复述寓言故事

1. 《伊索寓言》真有意思 , 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复述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2. 学生复述, 师生评议。

3.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 你觉得《伊索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4.交流、总结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主人公大多是动物, 但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揭示寓意。

5. 作业:把寓言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篇4: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班别姓名

2.3×1.05+6.70.78×6.9+15.8978÷0.39+19.89

13.4÷0.02+346.817.8

133.5-34.8÷2.467.98-12.5

2.3×1.05+6.70.78

13.4÷0.02+346.817.8

133.5-34.8÷2.467.98-12.5

篇6: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d)小组交流。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基本练习】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2.想一想,填一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梯形的面积是().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四、课作。(预设6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8页第3、4题。提高题

在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见ppt)

五、家作。

篇7:冀教版五年级计算题

2、(150-7.5)÷(7.5÷3)=57(根)

3、0.48×30÷(0.48+0.02)=28.8(天)

4、15-32×15÷40=3(天)

5、260÷4×2.4+260=416(千米) 260÷4×(4+2.4)=416(千米)

6、19.2÷2÷8×4×13+19.2=81.6(公顷)

7、600÷[(600-400)÷4]-4=8(小时) 或 4÷(600÷400-1)=8(小时)

8、(1) 600÷15×(15+12)=1080(元) 600÷15×40-600=1000(元)

600÷15×10=400(元) 1000÷(600÷15)-15=10(条)

篇8: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姓名号次

第一类: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7+145+23+35129+235+171+165999+99+9

第二类:减法运算性质

400-256-44517-53-47

478-47-178344-(144+37)

第三类: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9×472×125125

44×2542×125×8×525

第四类:乘法分配律

125×(40-4)38×46+64×3876

篇9: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1)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2)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4)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5.27+2.86-0.66+1.63

13.35-4.68+2.65

73.8-1.64-13.8-5.36

6)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7)66.86-8.66-1.34

0.25×16.2×4

(1.25-0.125)×8

8)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9)28.6×101-28.6

4.8×7.8+78×0.52

32+4.9-0.9

10)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11)25.48-(9.4-0.52)

4.2÷3.5

320÷1.25÷8

12)18.76×9.9+18.76

3.52÷2.5÷0.4

3.9-4.1+6.1-5.9

13)5.6÷3.5

9.6÷0.8÷0.4

4.2×99+4.2

14)17.8÷(1.78×4)

0.49÷1.4

1.25×2.5×32

15)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16)3.83×4.56+3.83×5.44

4.36×12.5×8

9.7×99+9.7

17)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18)(45.9-32.7)÷8÷0.125

3.14×0.68+31.4×0.032

5.6÷1.25÷0.8÷2.5÷0.4

19)7.2×0.2+2.4×1.4

8.9×1.01

7.74×(2.8-1.3)+1.5×2.26

20)3.9×2.7+3.9×7.3

18-1.8÷0.125÷0.8

12.7×9.9+1.27

21)21×(9.3-3.7)-5.6

15.02-6.8-1.02

5.4×11-5.4

22)2.3×16+2.3×23+2.3

9.43-(6.28-1.57)

3.65×4.7-36.5×0.37

23)46×57+23×86

13.7×0.25-3.7÷4

2.22×9.9+6.66×6.7

24)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0.79×199

25)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6)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27)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28)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29)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0)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31)12.7-(3.7+0.84)

36.54-1.76-4.54

0.25×0.73×4

32)7.6×0.8+0.2×7.6

0.85×199

0.25×8.5×4

33)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34)0.8×(4.3×1.25)

篇10: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篇11: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呈现情境图。

2、提出问题

(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应该怎样制作的长方形桌面?

3、学生用附页1中的图1剪一剪,试一试。

二、认识“高”

1、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不同锯法有什么共同点?(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和底,进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2、活动(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学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学生体会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3)出示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3、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描述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4、分别找出图形中底和对应的高,并标记出来。

三、画“高”

1、探究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

①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⑤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画三角形的高。

(1)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2)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练习巩固

1、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小组内同学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2、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五、总结反思

篇1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班别:姓名:

脱式计算:

165+73+135457+288+143272+108+28

124+235+176+16567+165+23+356+7+8+102+103+104

400-256-44517-53-47284-159-41

258-42-16545-167-145478-47-178

344-(144+37)236-(177+36)45×4×523 ×5×2

25×9×48×(125×13)(250×125)×(4×8)

篇1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

0.02×0.5= 3.6÷0.3= 6.3÷7= 5.6÷100= 0.75÷0.25= 0.125×8= 4.8÷0.3= 0.96÷2= 0.56÷28= 0.36÷0.4= 0.64÷0.8= 0.72÷3.6= 2.4×0.5= 0.8×1.1= 7.2+12.8= 46.7-3.8= 12.8÷4= 5.2÷13= 12.5÷5= 1.64÷41=

3.6÷0.18= 1.5×0.4= 1.25×8= 0.6×0.5= 0.25×0.4= 3.5÷0.07= 4.7+2.3= 4.5×2= 6.9-2.5= 7.2×0.8= 6×3.4= 0.62-0.32= 1.4×0.5= 0.75×100= 0.026×100= 10÷20= 24÷15= 8.65×10= 0.35×0.6= 3.08×0.01=

9.6÷0.8= 0.108÷2= 4.95÷0.9= 9.65÷0.1= 0.325×100= 2.5×8= 0.56÷0.7= 0.125×4= 3.28×0.1= 3.9÷0.13= 7.2×0.1= 0.01×0.1= 0.25×0.4= 1.6÷0.8= 0.25×3.97×4= 1.25×0.8=(1.2+8.8)×0.4= 0÷1.7= 9÷0.25÷4= 1÷2.5=

3.2×0.4= 0.3÷0.01= 4÷0.5= 5.1÷0.17= 0.28÷1.4= 0.9÷0.45= 9.6÷16= 1÷0.01 =

0.01÷1= 7.5÷1.5= 0.81÷9= 3÷0.5=

10÷25= 4.8÷0.16= 0÷3.89= 3.52÷1=

6.4÷4﹦ 1.5÷0.3﹦ 1×0.4÷1×0.4= 1.8×5﹦

7.2÷0.9﹦ 25×4÷0.25×4= 2.2×6﹦ 8.4÷0.4﹦

4.5÷0.9﹦ 2.5×4﹦ 25×3.3×0﹦ 2.5×4﹦ 0.3÷0.1﹦ 4.5×2= 7.8+0.22= 2-0.64-0.36﹦

3.4×0.4= 12.6-0.9= 2-1.64-0.36﹦ 1.2÷0.04= 0.42÷7= 1.25×3.3×0﹦ 0.9+2.01= 2.97÷100=

20-3.7-7.3= 6.3+7= 2.19+9.1= 0.65×0.2= 9.8-0.98= 1-0.1×0.1= 0.7+3= 1.2×0.8= 0.9×7+10.7= 6.3÷0.021= 1.5÷0.03= 6.8-2.4÷3= 5×0.7= 0.43×5= 3.6÷0.9-4= 3.6-0.36= 8.1-2.2= 0.6÷0.3+0.5= 6.8+8.6= 9.4×0.2=

1.8÷0.9= 2-1.08= 8.8÷0.4= 43×0.01﹦

3.72×0.2= 0.7×8= 99+0.1﹦ 3.2-2= 6×0.125= 1.9×4﹦ 8.8÷0.11= 4×1.2×0.25= 0.125×8﹦0.05×4= 4.23.72÷4= 1.13.2×50= 3.21.29÷3= 1.210.7-5.7= 0.01×100= 1.2-0.9= 20×0.4= 7-2.5×4= 6÷10= 6.4÷8= 0.24×0.5= 3.2-0.9= 0.12

×40= 2.3÷0.1﹦ 8×5.1= ×3﹦ 2.01÷3= 1.8÷0.3=

×0.7= 2.32-0.4= 5.1÷51= ×0.5= 0.01÷0.1= 1.25÷0.5= ×3= 2-0.8= 55×0.06= 0.52+0.08= 2÷5= 8×0.03= 30×0.01= 0×1.22= 0.6×5= 九

0.54÷0.6= 0.26×0.3= 1÷0.05= 0.9= 16÷0.4= 0.14×5= 3.2÷0.8= 0.45+0.55= 5.1÷0.3= 0.2×12= ×6= 15÷2= 4.95×1000= 3 1.8

6.9×0.1= 0.4×0.5= 2.4÷0.8= 10.8÷9= 3.2÷0.04= 5.6÷1.4= 0.48÷0.8= 4.4÷0.11=

4.2×3 = 0.16×5 ﹦ 1.78×2.2 = 1.2×5= 0.7×0.01= 2.55.37×5= 9.616.9×0.3= 2.370.78×5 = 54.39×10= 4.3912×0.03= 0.037.3×5= 0.10.05×0.8=1.3×0.4= 13.53.6×0.09= 2000.42×0.6=0.5×0.7 = 0.8

×0.4 = 1.25×8= 6.6×0.6 = ×0.6 = 5.3×2 = 5.5×3=

十一

+6.3= 2.37+3.7= 2.64×5= ×0.78= 5.3×42= 1×0.125= ×0.1= 0.7×2 3= 0.47×0.7= ×0.12= 3×0.121= 8.6×0.7= ×0.2= 3.57×5= 4.2×0.1=

十二

×3= 7.5×2.5×4= 1.2×0.4= × 6 = 0.75×0.5= 3.5×0.1=

×0.04= 12-1.2= 1.3×0.5=

×0.5= 0.21×0.3= 2.5-1.37= ×3.2= 1.5×4= 5×4.8= 4 1.23 3.2十三

0.75+0.8= 0.13×4= 8.5×100= 5.4×10= 4.2×1000= 3.2×100= 3.6×0.1= 0.18×0.3=

1.2×0.3= 0.49×0.7= 0.04×25= 42.4+7.6=

1.58+2.42=3.9+2.7= 0.241.25×8= 5.70.24×0.3= 0.27×1.3= 0.364×0.5= 72.4×0.8= 91-0.82= 9.64.8×0.4= 5.4+4.6?2= 9-3.2=(1.5+2.4)1.3×0.4= 8.59.5×0.1= 0.125×1= 4.39

-5.6= 1.25×4= 7.8×0.5= ×0.3= 2.5×4= 0.3×10=

十四

×5.7= 0×4.8= 12-3.8= ×0.5= 2.5×3= 4.4×(5×0.2)= ×0.3= 0.35×0.7= 0.7×0.7= ×2.1= 8.89+0.1= 0.1×0.01= ×0.4= 10×0.01= 4.3-0.25=

十五

×0.3= 2.6×0.01= 0×25.4=

×0.2= ×0.5= 7.2×0.8= 5.4×0.6= 10×2.5= 35×0.05= 0.64×0.4= ×10= 4.39÷0.1= 0.7×2= 5 7.8十六

2.5×0.5= 6.45×0.01= 0.36×0.3= 0.8×0.001= 0.01×0.2= 7.5×2.5= 8.8×0.2= 0.96×6= 0.75×0.5= 0.7×5= 0.08×1000= 0.1×6.7= 1.6×0.5= 2.5×4= 0.74×0.4= 7.5×3= 0×25.4= 4.8×0.4= 7.5×2.5×4= 1÷0.125=

十七

3.74×0= 0.8×0.6= 0.05×0.08= 80×1.25= 0.13×7= 3.5×4= 2.8×0.5 3.5×200=

0.75÷15= 0.4×0.8= 4×0.25= 0.36+1.54= 0.05×4= 4×0.3= 12.5×8= 2.3×4= 3.25×0= 2.6×3= 7.5×0.1= 1.25÷0.25=

十八

0×9.8= 3÷4= 3.5×0= 1×0.06= 2.6×3= 7.5×0.1= 9×0.5= 8.2+1.8= 2.4×5= 3.99×1= 8.4÷7= 8.4÷0.7= 0.34÷0.17= 30.4÷4= 1.2×6= 0.72÷0.6= 2.6÷1.3= 0.6×0.3= 0÷3.65= 7.82÷1 =

十九

0.001÷0.1= 1.4÷0.7= 3.6÷0.06= 5.6÷0.9=

5.6÷1.4= 0.48÷0.8= 4.4÷0.11= 4.2×3 = 3.2×0.4= 0.3÷0.01= 4÷0.5= 5.1÷0.17= 0.28÷1.4= 0.9÷0.45= 9.6÷1 1÷0.01 =

0.01÷1= 7.5÷1.5= 0.81÷9= 3÷0.5=

二十

10÷25= 4.8÷0.16= 0÷3.89= 3.52÷1=

37.2×99+37.2= 6.4÷4﹦ 1.5÷0.3﹦ 1.8×5﹦

7.2÷0.9﹦ 2.2×6﹦ 8.4÷0.4﹦ 3.2×0.8= 2.5×0.5= 2.03×2= 1.65×0.5= 0.9×0.4= 0×5.8= 0.36×0.9= 1.62×0.4= 2.5×0.5=

二十一

0.05×0.8= 1.23×3= 7.5×2.5×4= 1.2×0.4= 2.8×0.4= 2.5×0.4= 1.2×5×8 = 5.37×0+4.63 = 2.4×0.3 = 2.03×2= 4÷0.5= 7×2.1= 8.89+0.1= 0.1÷0.01= 2.4×0.8= 9×0.4= 10×0.01= 1-0.82= 9.6÷0.3= 2.6×0.01=

二十二

0.7×0.7= 0.7+0.7= 0.3×1.21= 3×1.21= 7.8-5.6= 1.25×4= 7.8×0.5= 0.24÷0.3=

2.5×4= 0.3÷10= 1.25×8= 5.7÷5.7=

0÷4.8= 77580÷290=(8.699×0.35= 0.058.5×100= 5.40.45÷0.15=0.49÷0.7= 8.50.36÷0.03= 0.088.8÷0.2= 0.96 0.08×1000= 0.10.74×0.4= 7.51.3×0.4= 5.4÷0.6= 9.5÷0.1= 10÷2.5= 35÷0.05=

÷7.7= 7.3÷0.5= 5.8+1.4)×18= 0.1×0.2=二十三

×0.8= 1.23÷3= 0.36÷10= 4.2×1000= 2÷0.1= 18×0.3= 1.2÷1.7= 0.04×25= 6.45÷0.001= 0.01÷0.2= 7.5二十四

÷6= 0.75÷0.5= 0.7×6.7= 1.6×0.5= 2.5×3= 0×25.4= 3.6×2= 8.5÷0.5= ÷0.29= ÷0.1=

÷12= ÷100=

÷0.3=

÷0.01= ÷2.5=

×5=

×4= 4.8×0.4= 7.2÷0.8= 8

4.2 3.6 单元梳理课

一、单元梳理课的定义

单元梳理课是在学生经历了某单元或某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合作梳理单元知识与技能、构建数学思维网络。这节课不是简单地知识与回顾,而是学生们自主梳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展示和评价的过程中,将一单元的知识形成整体的网络系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单元梳理课的意义

1、单元知识梳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单元知识梳理可以使知识系统化。

三、单元梳理课的原则

1、关注梳理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梳理知识。

3、注重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四、单元梳理课的特点

1、再现性。

2、概括性。

3、系统性

4、综合性

五、单元梳理课的教学流程

1.课前自主梳理。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前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单元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前尝试小研究作业,内容包 括知识点的梳理以及典型题和易错题的梳理。学生梳理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式、表格式、画图式等,总之放手让学生采取个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梳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组内交流完善梳理。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长处,比如知识点整理的疏漏,解题技巧的妙招,透过生生的思维碰撞,完善个人的知识梳理,解决小组中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3.班级交流提升梳理。各小组汇报小组中的知识梳理,提出本单元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典型题和易错题等,形式可以是展示,提问和质疑等多种形式。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单元知识的全貌,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4.应用拓展。教师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题型特点及易错、易混题型,设计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篇14: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上一篇:新日铁材料目录下一篇: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