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2024-05-24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共11篇)

篇1: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山西省晋城开发区凤巢小学

王敏

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九年,在这九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有过收获的欣喜与快乐,也有过探索的失败与困惑。在小学英语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引领下,我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尝试与进取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反思,努力找出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在逐步的研究中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也成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最关心,在课余时间研讨最激烈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我将我们总结的这些误区与对策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与探讨。

误区一:注重“快乐英语”表象,忽略学习效果达成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会把快乐当作衡量英语教学成功的一种标尺。因此,大量的教具、音像图片资料占据了课堂,充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说说唱唱,在形式花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接受教师早已预设好的学习方向。然而实践证明学生在其中获得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学习兴趣也是短暂的,这些看似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打乱学生的正常思维。尤其对于那些接受程度慢的同学来说,整堂课程他们只能作为一个不能自主的附属品,全然不知道自己附和的到底是什么内容,因此,这种“快乐”最终不能转化、上升成为学生的内在动机,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阻碍了。其结果就是“热热闹闹一堂课,两手空空无收获”。误区二:注重听说训练,忽略读写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方法和手段。这四种能力在教学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听、读属于理解,说、写属于表达,听说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读写则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听说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听说训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多以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出现,忽略了学生书写字母,拼读单词的能力。这样,就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假象:学生只要会听会说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于是就出现了中低年级看见图片会说单词,会读对话,到了高年级,教材要求默写词句,学生就会感到压力加重,一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脚步,课堂上学习兴趣大大减弱,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因此,从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教材的编写目标出发,应该把读写训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误区三:注重英语知识输入,忽略文化意识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小学英语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同时,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处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上却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体现这五个基本教学目标,所以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只注重英语知识的输入,脱离文化意识教育的现象。例如:单一地向学生传授对句型的理解与应用,对句型进行反复机械的操练。实际上,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的培养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或独立教授,应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等融为一体。学生在活动操练中不仅要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了解一些中西方文化习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误区四:注重全英文教学,忽略母语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人误以为如果小学英语老师用英语授课,学生就会有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就能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想尽办法让学生去揣摩一个单词、一句话的意思。有时候一两个汉字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用英文解释半天,孩子们听得仍是一头雾水,那么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帮助,有时还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对那些较难、较抽象的英语单词,简单的中文翻译还是必要的。母语是我们交流的最便捷的工具,英语课堂不能完全摒弃。误区五:注重评价运用,忽略评价效果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主张教师课堂上多用鼓励的话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味的赏识和鼓励并不能成功地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没有惩处的教育也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如果适当地采用一些文明的惩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可以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打扰正常上课秩序时,教师就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作出处理,比如去掉小组比赛中的星星,或是出示警告标记等。这样可以给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以约束,因为这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运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正确处理好形式与本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以上的认识误区。当然,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个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教学中出现各种认识上的误区属于正常,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我们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加稳步与扎实。

篇2: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逐步完善与升华,新《英语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指导着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们进行着不懈地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试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呈现。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认真审视一不难发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鼓励机制滥用

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是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误区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却不意味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可见只要学生答对问题,在老师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会用类似于“Great!Great!You are great!”的口号声表示赞赏。教师与同学们的表扬无疑是对学生的鼓励。可是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并没有多大难度,他只是代表了大多数学生在作答,那教师只需要适当肯定就可以了,没必要用夸张的方式来给予评价。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依据和学生本身的原有水平,教师应当采用区别评价的办法,这样能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准确的认识,实现鼓励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同时能抑制一些学生的骄傲情绪。

二、游戏活动浮华

小学英语提倡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总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唱唱跳跳,一会儿说说演演,热闹非凡。如:有教师组织学生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室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学生关注的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下一个拿到花的人是谁?” 使课堂偏离了教学目标,让游戏教学失去意义。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的课堂氛围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学本身是一个自然的活动过程,热闹的课堂反而影响了学生冷静思索,发散思维。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能教室里里会有短时间的平静,但这不是冷场,从表面上看,学生的情绪不如游戏时那么活跃和兴奋,但是但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却正在悄悄的展开。此时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放,学生接二连三地举手发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英语语言满堂

新课标要求,在英语课堂中应当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贯穿始终,充分显示出了教师扎实的英语功底,然而学生却不知所云。一节课下来,很多课堂活动难以操作,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不了。小学英语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大多初次接触,因此教起来却不太容易。其实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配合教学。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比如在教学what’s your name?时,想进行人称的拓展,反问学生what’s my name? 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用my来回答,教师可反复手指自己,提醒学生注意人称的变换。比如在讲解sad,happy 时,可边说I am sad 边做出难过的表情,用Now,Iam happy做出开心的表情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还有设计一个接龙问答的活动,可以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请第一个学生来回答,接着用手势提醒他来问第二个学生,接着边说one by one ,边引导后面的学生接下去。这样用简单明了的课堂用语配合表情和肢体动作来配合英语教学,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多媒体课件滥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课堂,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件的介入也对外语的教学起到了无可厚非的辅助作用。然而往往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教师总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来设计精美华丽的多媒体出课件,以吸引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注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过多地采用了炫目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动画等等,片面地追求了课件的外部“包装”,却忽视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使学生更多的被这些华丽的表面所吸引,思路一直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无法专心于真正的教学内容与主题。其实正确认识和运用多媒体,并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照样能上好一节优秀的课。比如一台录音机,一些自制的卡片,实物道具,或者三下两下的简笔画,科学合理的板书。用更多平实的教学更能体现出一个教授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正确、辩证地对待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运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真正做到赏心悦目,让我们的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

篇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出现一个字, 这在传统教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我们使用了多媒体之后就大有其事了。这个做法对教师的健康来说的确很有效, 但对教学效果其成效就大打折扣了。学生上课要接受新知识, 要做笔记, 要整理本课整体线索, 理科要记下特殊的一些符号和作图过程, 如果这些东西只是在课件上一闪而过的话, 有多少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课堂所学呢?这一点如果你改卷子就会看出一些端倪了, 很多学生出现错别字和张冠李戴的情况。

二、多媒体主宰课堂

我把这种情况叫做“带着镣铐跳舞”, 制造者是教师, 但却让学生也成了多媒体的奴隶。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就少了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 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一节课, 教师在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后面精心配置了掌声, 可是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答案不吻合, 但的确属于正确答案甚至是很独特见解的答案时, 电脑却不能“随机应变”及时给予掌声鼓励。经常还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教师带着一节准备充分的多媒体课走进课堂, 但进去才发现网络临时出了点问题, 这时教师很慌张, 最后这节课很毛糙的上完或者以自习课代之。这些情况, 给教师带来的尴尬和课堂的失效就不言而明了。

三、换汤没换药

有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设计往往会出现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长此以往, 就造成多媒体教学的新专制化, 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生动多彩, 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这样使用多媒体真看不出新意何在, 真有浪费资源之嫌啊。

篇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语文课堂也精彩纷呈。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是小学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轨道。

一、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代名词,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的教学手段。有很多教学管理者把能否充分使用多媒体作为一节优质课的标准更有甚者。于是,教师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文章段落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甚至,还存在教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字的板书的情况。

诚然,多媒体课件对于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有它的积极作用的一面。然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度依赖和夸大多媒体的作用,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北大语文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滥用。“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不仅如此,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如今,很多语文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关注于昙花一现的精彩画面,而会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过分强调语文课程的“教化”功能,丧失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之一,突出了语文即人文的特点,也焕发了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标的人文性这一论述。课上教师围绕理解课文内容设计许多问题,以问题的分析代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这样的语文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心理疏导课或政治课,语文教师已经与政治教师没有了区别。结果,由于教师过分强调“思想性”,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放入意识形态范畴,把教学与学生生活割裂,使得语文教学教条化、程式化,从而丧失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事实上,新课标在阐释“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就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就是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因此,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取向首先应从现实要求出发,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去生发,而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借助作品典型形象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加以引导学习并且在读书、说话、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迁移训练。同时,教师还要敏锐的去发现文本中可以品味的言语范例,抓住语言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语言,让学生内心产生言语的活动,丰富学生心灵的言语体验,然后通过复述、仿句等语言等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过分强调语文的感悟和体验,忽视语文“双基”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无源之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特别强调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摆正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感悟文本之间的关系。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学生在交流,在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在实际上却是课上很“好看”,课下很“难看”的虚假繁荣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字词句的训练放到应有重视的地位造成了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状。

另外,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校园内本应该出现的朗朗读书声,却变成了老师检查学生家庭作业时的严厉的训斥声。

我们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从哪里来,加强背诵是一种好的方法。

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通顺地背出来。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也要注重“背”的训练。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理应得到发扬。

可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几首古诗词以外,很少有老师要求学生去背诵好的篇章段落了。

四、片面理解“合作、交流”,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使学生丧失个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沉闷的教学现状,都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新课标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论述。有的课堂一开始就合作探究,或者老师一提出问题就叫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倒是显得非常活跃,但实际效果却并不佳。

总之,造成以上几种误区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标。因此,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尤其是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并且不断在教学中注意实践,才能上出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好课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乌鲁木齐县永丰公盛小学姚喜梅

内容摘要:

作文是无数学生和家长较为头痛的问题,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都“谈虎色变”。为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最后要注重作文的评价方式。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定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害怕情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很快提高。

关键词:

兴趣、观察、表达、积累、评价。

正文:

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作文教学,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费尽心血,可结果仍不理想,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是摘抄拼凑。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作文教学方法不当,在教学过程中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

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

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

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而且对学生的作文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好句也要及时表扬。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应以老师单方面角度出发,应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可采取自主评价和交互评价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修自改的过程中意识到自主评价的意义,是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在评价他人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吸取他人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简单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给与积极的鼓励,多用激励性的评语,是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以提高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学 校: 乌鲁木齐县永丰公盛小学

篇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三路”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理清“三路”,使其畅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路”

通畅

在教师队伍中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只要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因人因事而宜,不必千篇一律,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照优选越法的观点看,从某地出发,通向罗马的捷径,也就是距离最短,最省时,耗力最少,抵达却是最早的毕竟只有一条。讲一篇课文一定要选取一条这样的捷径,以下就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的状况及本人的教学体会,试作些粗论。

在语文教学中“三路”必须通畅。我说的“三路”是指文章的文路,学生的学路和老师的教路。所谓文路就是作者的思路,即文章的线索。而字、词、句、篇则是文路的铺路石,要把这些铺路石巧妙地串联在文路上,文章才会泛出光彩。所谓学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的整个思路。学路对头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路则是指教师在对文路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素质,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学生思维作准备,以便能迅速有效的将学生引入文路,进而理解文章的字、词、句、篇,为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艺术匠心铺述捷径。

假想一下,如果教师始终没有把学生及时引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和文路相交;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平行;亦或绕路太远才迟迟进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时合时离,左右徘徊。那么,即使把文章的中心抽象得再怎么完整,或是最完整的把写作特点列举得最详尽,把词语解释得最规范,其教学效果很难说是最理想的。

可以看出,学路与文路是否能有机汇合和通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学路与文路能否有机的汇合又取决于教师教路的铺设。有位教师在讲《故乡的榕树》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九十年代初期,海外华人在香港举行的“我最喜爱的唐诗”评选中,李白的 《静夜思》倍受青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作客他乡的诗人短梦初回的情景,寂廖的庭院,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在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乍眼望去,在迷离恍惚的视线里,真好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举头望月,秋夜的太宝是如此明净!凝望月亮,最容易触动的旅思愁怀涌上心头,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亲人,诗人的头渐渐低了下去,完全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之中了。“人至天涯皆游子,相思难剪故园情。”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曾经轰动海外的乡愁散文,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三十多年的华侨,在一个夏季的黄昏,作者在门前的一棵榕树下与儿子嬉戏,无意中吹出了一曲笛,竟刹那间不能自己,心儿就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的大榕树下,这篇文章见报后,喜好散文的读者爱不释手,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交口称赞,都说它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堪称散文创作之精品。现在我们一道来欣赏它吧!教路里有这样的安排,虽然浪费了大篇口舌来导入,但难说它是不经济的。故乡难离,古今皆同,思乡之愁,人之常情。教者在考虑导语时,着意融入了这样的思想,选择李白的 《静夜思》意在创造与课文情调相称的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情思上产生共鸣,学路自然被引入了文路,而且导语中引用的评语,也激发了学生迫切要读下去的愿望,这样的导语,轻易地把文章的灵魂即思乡在学生头脑中注入了,这时他们精神集中,好奇心激起的兴趣迫使他们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学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由以上可以得出:影响教学效果最关键因素是“三路”的畅通和巧妙连接,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老师们碰在一起时,谈论最多是学生,但谈论更多的是埋怨学生如何顽劣,如何捣蛋,这反映出老师在正确等待学生,认识学生的问题上存在着不足,教师要从心理和现阶段状况出发,去研究学生心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并明确文章的文路,以便查找相关资料,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文路总是围绕并指归文章中心的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中心是父母对子女两种不同的爱,即是这篇课文文路。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迟取了面对自己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以及父母之间微妙的冲突,意在让学生明 2

白,在生活中,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到了一位参赛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聊天时如是说:“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课上好,把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评委和老师看„„”乍听起来,这样的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自己在上公开课前也是这样鼓励学生;而作为听课者,也听不少教者说过类似的话。现在这样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心中不禁升腾起一个问号: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说这样的话,符合课改的理念吗?

由“配合老师把课上好”这句话,我又不禁想到了在执教公开课前某些老师所作的“充分’,的准备:老师事先在同年级的平行班中试教了几次,反复修改教案,甚至在自己的班中先预演一遍,把生字、新词先让学生们都预习好,词典查好,课文先背诵好,上课要提的问题先让学生们知道答案,完全成了一个文艺节目的彩排。到了真正上课时,老师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还专门请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生怕一些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而影响了原定的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效果。整堂课都沿着老师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看起来非常成功。这样的课,学生的确是“配合老师把课上好”了。老师在公开课结束后也会愉悦地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在教学公开课上,到底是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时至今日,“教是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谁都会说的理念。但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不少教师并不讳言:学生如果在公开课堂上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自己心里便觉得十分踏实;反之,学生异想天开,畅所欲言,反而心里没底。由此折射出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跳出传统的教学本位的藩篱。

传统的教学,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设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写出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照预设开展活动。如果是公开课,教师预设得就更周密、更精心,小至每一教学环节的导语、提问都作细致的推敲,甚至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设想。这样充分预设好的公开课,在我们听课者看来,往往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顺利圆满。

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去观照这样的公开课,我们不禁要问:一堂公开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吗?公开课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堂课。在公开课上,学生本身应该获得发展,得到 3

锻炼,个性得到张扬,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展示其教学技艺、自身风采而配合教师教学。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很好”的看似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并不一定成功,因为它可能掩盖了一个巨大的缺憾:学生没有真实地学。而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不好”的看似不成功的公开课却有可能恰恰让学生学得非常真实和自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公开课上,教师帮助了一个从来不敢在公开课堂上发言的孩子树立了信心,让一个一直读课文结巴的孩子通顺地读完一段话;让孩子们历炼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合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思维真正被激活,认知得到了提升,哪怕不顺利,那也必定是一堂有价值的好课。

其次,教师要注重在文路上设置几个“问题点”,面对一篇文章,要设计出几十个问题并非难事,但有资格成为“问题点”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这些“问题点”必须是文路的指路标,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是谁?巴迪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就构不成文路的指路标,而“作者为什么会说他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和“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两种声音指什么”、“交织在我耳际是指什么?”则是典型的问题点。

第二,不能太难,但一定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太简单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动因;太难了,超越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思维只能“静止”。

第三,“问题点”不应是孤立、单一片面的,而应具有系统性、联系性。第四,“问题点”须具有新奇感,因为新奇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诱因。明确了文路,设置了问题点,理清了学路与文路,那么教路的铺设和“三路”的畅通也就蕴然其中了。

如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须得狠下功夫去总结、探索,语文课教学中的“三路”畅通尚在探索之中,它是否算得上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故乡的榕树》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2] 李白《静夜思》选自小学语文第三册

篇7: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改革

摘要:文章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改革教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怎样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呢?我在教学中努力做了以下几个的尝试:

一、以朗读训练为主组织阅读教学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学好语文,才会读书看报,写文章。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离不开敏锐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们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敏锐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多读,就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语感,这样才能读懂课文,才能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训练读为主线。但读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指导分步读:先指导初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再指导精读,在初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精读重点部分,边读边想,进行想象再现,从而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深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争吵》一课,精读重点部分,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学生被董存瑞崇高的精神深深打

动。最后有些课文还可指导赏析,可师生互相配合扮演角色,读时要求学生尽力把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以演助读,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引导质疑问难,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教喜欢问个为什么。因此,教学应提倡引导质疑问难,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读的时候质疑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答问题,激发他们思维的自觉性。还可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质疑问难的形式。有些课文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巧设疑难,学生探究自学。教师还可教给方法,如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查(查工具书)、划(划出重点词句),求(找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参(参阅有关资料),这样,学生探究自学,就可以改变教师一味地满堂灌的教课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重点精讲,一课一得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不尽相同,在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基础上,改变课文教学的固有程序,采用景点分析主要段落,这样学有重点,主次分明,长文短教,实有所得。如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惊弓之鸟》一课,教学第二课时时就可直奔重点段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解题学习生字词,给课文分段,过程略。

第二课时精讲重点“射鸟经过”。自学起因经过。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重点:导入性提问: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几段?更羸为什么要射鸟?哪段写他射鸟的经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并解释“射箭能手”)

(二)精讲重点段“射鸟经过”。

1.理解内容:①自由读射鸟经过,边读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更羸怎样射大雁?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想怎样简要复述“射鸟经过”。(按板书)

2.分析人物理解内容。

学生从更羸分析大雁的言语中可以领悟出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的人,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这样长文短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课一得。

四、挖掘补充,培养多向思维

教学中有一题多解的多向思维题,语文课中同样也可启发多向思维。改变过去教学中死抠书本,单调乏味的现象,启发学生多方面挖掘补充,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多向思维。如教《绝招》一课,让学生想像“第二次试招”时的精彩场面,教师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假想,动动笔,写一写,一个问题多种回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分类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篇8: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为主的学科艺术。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同样也存在一些误区,制约了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

欣赏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接触更多的美术资源,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求。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合适的,并且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使用了大量图片、视频信息,学生在欣赏课上目不暇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欣赏、 细细品味,反而是学生感到审美疲劳,事倍功半。

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重信息量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主有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课件过于“花哨”,丧失学科特点

教学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很容易顾此失彼、画蛇添足。比如,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术和丰富课件的画面, 插入了很多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但是这些闪动的小动画并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关注不够,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不能把多媒体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应用多媒体教学。一些美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往往更需要传统的美术教学演示的方法。如,《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单色版画》等美术教学内容,更需要教师当堂亲自操作演示。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分量和力度,缺少了传统教学的生动感和直观感。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盲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篇9:浅谈小学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误区;小组讨论

一、探究的内容越多越好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有探究价值,就一节课而言,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哪个知识点作为探究的重点,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反复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在知識的重点、难点处讨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在探究内容上做出选择。

二、忽视全员参与,探究成了优生的“舞台”

我们经常在教学中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后,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往往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一些优生在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上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的焦点要集中于班级中的一些数学学困生,因为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思维能力也比较低,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一些关注。

三、探究学习贯穿每一节课

我觉得教师要减少无价值的探究内容。例如,像解比例、化简比、小数的加减法等计算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知识的迁移等方式进行学习;像约数、倍数、质数、合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一些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讲解获得。

四、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

探究式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比如我们在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而进行不下去时,老师便会要求小组几个人讨论,这时有的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样的讨论只是老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合作学习,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乐于参与。

总之,只有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更完美!

篇10: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摘 要:阅读教学承担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初步培养语感的重任,也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重视朗读训练、精心设计问题、恰当使用评价语言”四个方面对小学低段新阅读教学做了有效尝试。

关键词:习惯 朗读 问题 评价

2011版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第一学段” 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承担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初步培养语感的重任。那么,如何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落实阶段目标呢?我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点做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将陪伴着人的一生,而阅读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后自然就养成了阅读习惯,而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而又必须做到的。我在第一次入学家长会上,就给家长强调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随后在每期一次的家长会上,给家长介绍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必要性,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后,家校配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20分钟,填写阅读记录卡,课前二分钟讲故事,开展读书交流展示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今年这些孩子上二年级,读书习惯培养已初见成效,大部分家长都说自己孩子现在不爱玩具爱上读书了。

二、重视朗读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重视朗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享受阅读教学的乐趣。而对于小学低段年级孩子而言,他们的无意注意占据主要地位。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动口动脑集中注意力,所以更要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只要把课文读通了读好了,语感培养自然就完成了。我把第一课时目标定为“读准确”。要求学生对照拼音读通课文,通过老师教读、范读等各种方法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字音,进而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回读、不唱读”。第二课时则根据不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稍高的要求,比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疑问句或者感叹句语气、读出逗号句号的停顿、能有意识地读出诗歌的节奏等,做更进一步的指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三、精心设计问题,助推阅读教学

提问是一节语文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从以下方面来设计问题的: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我先抛出以下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年龄和大家相仿的聪明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为什么被人们夸奖聪明吗?就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层层推进,梳理内容。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依次提出了如下问题:“乌鸦为什么想喝水?它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呢?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喝到水了?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从这只乌鸦身上学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也理清了?n文是按照“想喝水―喝不到水―喝到水”的顺序讲清楚故事内容的。

3.创设情景,激发想象。教学《晨光》时,我让学生先观察课文图画,然后想象“晨光怎样叫醒风的?叫醒风时他们互相会说些什么呢?”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感知了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恰当使用评价语言,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重拾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语是在课堂中的一种常用做法。我在上课时,对回答得好的学生说经常赞不绝口,“你回答的真棒!”“你真是想象力丰富的天才!”“你的回答真让老师惊喜,太精彩了!”等等。对反应较慢的学生,我说“别急,再想一下”“ 老师相信这个问题难不住你”“ 让你的聪明脑袋转起来吧”等等话语等待和激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我会说“错了没关系,至少你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值得表扬”“ 错了没事儿,老师会帮助你”,用这样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错误不可怕,课堂上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鼓励孩子接受帮助,继续思考。

篇11: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为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学期初(2013年2月28—4月9月),登封市教育体育局计财科就新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对全市中小学校主管财务领导及财务主管人员采用了集中培训学习、分散学习、交流学习的方式展开业务培训。

新《制度》有哪些特点和亮点,说起来,让我愧不能语,也让当时与会的计财科宋科长感到惭愧之极,是因教体局新上任的景书杰副局长(主抓财务),他为我们全体财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找到新制度颁布的信息,就新旧制度的解读给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解析。

新《制度》新在何处:原《制度》分13章,共55条。修订后的《制度》章数未变,共77条,增加了23条,删除1条。新《制度》有4个显著特点:

1.调整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与原制度相比,适用范围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将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纳入适用范围。修订前职业中学执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体现对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要求,本次修订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纳入适用范围。二是将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纳入适用范围。三是将幼儿园修订为依照执行。幼儿园不属于中小学校,本次修订不再将幼儿园纳入制度适用范围,但由于当前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非常复杂,制订专门的幼儿园财务制度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制度附则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依照本制度执行”。四是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可以参照执行本制度。五是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中小学校,以及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校办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

2.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规定(管理责任更加清晰)

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制度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这些规定为中小学校长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力地保证了中小学校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有利于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中小学校校长作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管理责任涉及中小学校财务活动 1 的全过程。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在预算管理、负债管理、食堂管理、代管款项管理、决算管理、在建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责任,理顺了财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强化了中小学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完善了预算管理(管理要求更加细化)

一是细化了预算管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的程序,要求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预算纳入其所隶属学校统一编制;细化了中小学校支出管理,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得混用,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细化了结转和结余管理,要求经营收支结转结余单独反映,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执行。二是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提供担保,严禁举借债务、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三是就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任职条件,加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入账计价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提高至8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提高至1500元)。代管款项管理,收费票据管理等事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4.强化收支管理(财务监督更加严格)

一是明确中小学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如电费可分为取暖费和电费2项)。二是明确中小学校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我市小学经费一次性支出超2000元实行大额审批事前监督制度)、事中监督(支出过程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和事后监督(每年1-2次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审计部门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每张单据的严格审核)和专项监督(有针对性单项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三是要求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学校财务部门应按规定设置会计主管、会计、出纳、保管等职)、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学校财务信息。四是要求中小学校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5、完善了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规范了专用资金。

结转资金: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需要按归原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结余资金: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专用基金: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特别强调:义务教育学 2 校不提取修专项修购基金。财政拨款结余不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6、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第一要务

新《制度》适应时代要求,新财务规定与时俱进。当前,把国家给的钱管好、用好,是学校的第一要务。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已实施15年了,其间,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修订。具体:一是为了适应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自2000年开始即我参加工作的第2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接触到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直到2002年我跟着全市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在改革中成长,全市教育系统成立了乡镇集中报账中心,我也被列为核算的一员被留下,当时我所在的唐庄乡中心校(教育组)也不例外的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管理制度,使得我市的此项工作曾被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示范被推广。当前改革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这些都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直接影响,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为了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2012年4月,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小学校必须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修订财务管理制度。三是为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投入连年增长,中小学校经费总量、结构和财务管理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2011年,我市中小学校伴随着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快速增长,2010年小学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年生均430元到2012年提高至530元,占小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四是校长(单位第一负责人)有责任用好这些钱,为师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目前的校长大多出身学科教师,学习财务管理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制度对校长合理使用资金有了约束性、有监管指导性,校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财务制度,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在这种形势下,需要修订《制度》,以适应财政经费管理要求,促进中小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注重教学管理,弱化财务管理

有些学校认为,财务会计工作是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业务和职责,学校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升学率就可以了,而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或根本就放弃管理。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错误的管理模式,首先就必须从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出发,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中《中小学财务制度》是中小学财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其次要正确处理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新《会计法》第四、五条分别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施行会计监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工作不仅仅为了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财政等单位提供准确、真实、及时、完整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而且还要负责本单位管财、理财、用财、聚财,逐步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更好的为单位发展决策服务,为会计核算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中小学在搞好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做好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要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各个环节,有力保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和控制机制,认识到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使会计核算更规范,会计监督更有效。

浅谈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几个误区

当前,通过对新《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学习,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会计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也提高了学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但同时对于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要正确对待,改正错误,让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一、注重教学管理,弱化财务管理

有些学校认为,财务会计工作是总务部门和会计人员本身业务和职责,学校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升学率就可以了,而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或根本就放弃管理。要从源头上改变这种错误的管理模式,首先就必须从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度出发,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中《中小学财务制度》是中小学财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其次要正确处理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新《会计法》第四、五条分别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施行会计监督”。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为学校的进一 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流动资产管理,弱化不动产管理

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有不少中小学校都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认为只要把“钱”管好就行了,其实这也是管理意识缺乏和淡薄的表现。随着各级政府及中小学自身对基本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固定资产在中小学资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为搞好各项资产及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要抓好学校的固定资产等不动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认真实施;其次要完善收发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要在收到、购入、建成、捐赠固定资产后,进行分类登记造册,记入相关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务必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要及时核销报废的固定资产,加强会计监督,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注重预算的编制,弱化预算的执行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步伐的加快,预算体制也从零基预算到综合预算,再到现在的部门预算,预算管理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稳步推进。在财政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下,大多数中小学都很重视一年一度的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认真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规范支出分类,细化预算编制,遵循预算的编制口径,及时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

但对于预算执行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麻木性,每月未按照预算编制去执行支出项目,有的随意扩大支出项目,没有做到计划、分析、评价、监督,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意义和作用,也加大了经费管理的难度,并削弱了经费管理的力度。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仅影响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科学性,也会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规划。

各中小学要避免发生这些问题,就要在搞好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的执行预算;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预算终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不断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四、注重收费项目资金的管理,弱化代管资金的管理

目前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对于中小学收费问题都很重视,先后出台了许多加强收费管理的相关文件,社会各界对此也很关注。中小学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按标准收费,做到了“一证、一据、一卡、一公示”,并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但是在代管资金的管理方面就明显不足。个别学校对于收取的书费、簿本费等代管资金,没有分年级进行认真、详细的核算,而是笼统记帐,在学期终了也未进行清算,而实施“专款专用、及时结算、多退少补”更是一纸空文。还有学校超范围使用代管资金,如在书费中列支教学辅导书等教师用 书。也有随意将代管资金结余资金冲减事业支出相关经费,或将结余转为学校其他收入。这些做法和相关规定是严重背离的,是不可取的。各中小学在收费管理中,必须认识到收费无小事,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要做到学校收的清楚,要让家长交的明白放心,切实搞好学校收费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代管资金的管理。

五、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弱化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中规定,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学往往只注重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人员只要记记帐、算算帐就行了,而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其结果是会计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腐败现象较为突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加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小学对会计监督职能认识模糊,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监督机制松懈也有关。

上一篇:XX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汽车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