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

2024-04-25

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通用8篇)

篇1: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

2014年11月29日,该院召开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卫计委领导、上海瑞金医院、台湾模拟教学专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对过程管理进行了深度培训,并举办了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工作坊。

会后,李宁书记介绍了医院刚刚建成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该中心是根据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利用最新科学信息技术,参照国际模拟培训中心建设标准建设而成。有多间配备全方位实时录像设备及多媒体示教设备的综合技能训练室、基本技能训练室和讨论评估室,还有腔镜训练室、多媒体培训室、教室等,拥有先进的高端模拟人及各种训练模具和培训软件。中心理念先进、布局合理,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可实现集中授课、小组讨论式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多站式考核等多种功能。中心内还设有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课程,对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国际通用证书。多次荣获AHA颁发的“杰出培训中心”称号。中心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以培养五星级医生为目标,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搭建好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培训考核平台。

提供病人监护仪配件耗材的全面解决方案

深圳市尤迈医疗用品有限公司Http://www.unimed.cn

地址:深圳蛇口沿山路37号传真:0755-26697984

篇2:如何正确使用高三数学复习资料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资料;高考

学生进入高三,数学学习压力加大,数学复习资料也名目繁多,而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复习资料,以达到强化知识查漏补缺的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把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相结合,打好基础

在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把使用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熟悉研读考试大纲,了解不同考点的重要程度,把大纲里面的内容都搞明白。以大纲为导向,覆盖式学习,确保运用的复习资料涵盖到大纲中的每一个考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夯实学习基础。

二、把复习资料和错题本相结合,提升能力

错题本是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易错或知识网缺陷的部分知识点的集合,是学生在平时学习或考试中知识网缺陷的查漏补缺,是每个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在这里,学生在数学复习中,要把复习资料和自己的错题本相结合,把错题本上易错的、搞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题型在复习资料中进行重复的训练和总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果,从而攻克各自的难题,提升学生的数学

能力。

三、把专题复习资料和历年高考真题相结合,攻克难题

在数学二轮复习中,学生应注重把二轮专项复习资料和历年的高考真题相结合,对每套真题中同一类型题目的错误点进行总结的同时,运用好专项复习资料中专项训练的总结部分。把此种易错类型集中强化训练,运用专项复习资料不断训练该种题型的不同考查角度,了解这种题型的考点的不同考查方面是否都掌握牢固,不断查漏补缺,分析总结,以达到对这种题型的难点突破。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该运用专题训练时期,进行不同的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题目选择上有所侧重,同时,学生也应该有选择地对复习资料的题目进行删减。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应重点进行夯实基础和一部分的能力提升训练,放弃一部分较难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收获最大限度的回报。

综上所述,在高三数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上,要注重基礎,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并勤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做题能力,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谢平.继承 改革 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课程复习课[J].发展,2010(04).

篇3:浅析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的持续性

1医疗设备使用培训现状

新安装的医疗设备, 商家都对使用该医疗设备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操作培训。但这种培训只能让医护人员对该医疗设备进行相关的简单操作, 并不能将新装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中应该注意事项完全了解, 使用以后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地得到厂家技术部门的指导, 被发现问题持续重复发生, 导致这些医疗设备在使用中频繁地出现相似的人为故障, 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医疗设备使用培训需持续进行

以我院新生儿科的呼吸机为例, 森蒂斯3100A高频呼吸机在最初使用的一段时间里, 每使用过一次后, 就会出现无法起振的现象。其中有因清洁消毒后管道漏气引起的故障, 但更多地是压力调节旋钮被放置到较低的压力范围内, 不能满足高频呼吸机的工作压力所致。虽然设备技术部门可以解决当时的设备故障, 但并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因使用造成的问题。通过联系厂家的技术部门, 获得他们的技术支持培训。经过多次加强培训后, 医护人员懂得高频呼吸机的原理, 因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明显减少。还有servo-i呼吸机也是如此, 因为最初安装时只进行了简单地操作培训, 导致呼吸机工作过程中机内经常积水, 损坏呼吸机机内原件, 并且有多个呼出盒还因消毒方法错误出现损坏。经过厂家技术人员的持续性培训后, 因使用不当发生故障的现象几乎杜绝, 故障率明显降低。

篇4:历史教学中的图片资料使用

《义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提到:初中学生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活动,要能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解释。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主要是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初中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知识水平有限,大量地引用文字史料学习历史,一方面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会使课堂变得沉闷,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

历史图片资料因其直观、生动、历史感强、丰富而真实可信,是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好助手。2010年的全国初中历史赛课中,使用历史图片资料成为众多赛课教师不约而同的选择历史图片资料的艺术性使用,使得课堂饱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轻松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北京张老师的《改革之路》一课就是其中的典范。

开篇,张老师借缝纫机的图片来导入新课,衣食话题拉近了学生对课程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接着,张老师用一组组的图片分析改革的历史背景,也唤起了学生对改革的支持与理解。

在铺陈到位后,张老师出示了小岗村签下集体协议、小岗村改革一年后农民在粮囤里收粮、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等图片资料,展示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绩,认同了农村改革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刻,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农民侯永禄家在改革前后的变迁图片材料,乡镇企业兴起的图片资料,2006年取消农业税等其他惠民措施,由面到点,说明农村改革后农民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对农村在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充分展示。

对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张老师同样用图片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沈阳一条马路两边分属不同部门的冶金厂和电缆厂的产销情况的图片,生动形象地将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国有企业改革清晰地呈现给了学生,一目了然的图片,教师生动的讲述,轻松地将教学中的难点突破了。

整堂课,张老师利用近30幅历史图片资料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述了改革之路的历程。同样是赛课的一位教师,在讲述“海峡两岸的交往”时,也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直观的材料,扣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一节课下来,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感油然而生,一种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被唤醒,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

历史图片资料直观、生动,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图片材料提供的历史信息清晰明了,易于学生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情景,对历史产生认同感,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历史图片资料易取得,纵观新课改的教材,图文并茂,每课涉及的图片不在少数,既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既有图片,还有地图、图表等,涉及内容也很广泛,既有人物图片、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又有图表、地图;历史图片资料的使用也很方便。

历史图片资料丰富易得,教师在教学使用时需要有艺术性。

一、发掘历史图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历史图片资料中的很多信息是隐藏的,教师要善于将其找出来。《改革之路》一课中,张老师通过沈阳一条马路两边分属不同部门的冶金厂和电缆厂的产销情况的解读,来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就是抓住了历史图片资料中的隐藏信息。

二、选择历史图片资料中提供的信息

一幅历史图片资料所蕴含的信息非常多,教师不能什么信息都讲,要选择与自己课题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使用。《改革之路》一课中,张老师展示“韩村河风貌”“顺义农业”“华西村新貌”等图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改革之路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改革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去关注“韩村河”在哪里等其他问题。

三、将历史图片资料中的信息与其他历史材料信息联系起来,使图片资料中的信息得到有效支撑

在《改革之路》一课中,张老师通过敲钟集合、集体劳动等图片材料,结合那个时代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文字与图片相互联系,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那个时候农村的生产状况。图文相互映衬,提升学生对历史图片资料的认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冯长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小兵.发掘和运用历史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以纪连海老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学,2009(4).

篇5: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

供学生模仿, 培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式,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例题的讲授方式

2.1 讲授例题 (依赖复习资料, 照本宣科)

一般模式:读题 (老师或学生) 或看题 (学生) ;分析题设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根据模型分析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应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

2.2 用例题讲授 (用复习资料复习)

(1) 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熟悉例题, 明确例题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如果过难, 就应该设法简化题设条件, 一般学生怕含弹簧的题, 碰上这样的题就发憷。我们可以把题中的“弹簧”先假设为“绳子”,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过度为“橡皮筋”。如果学生够好, 也可以把绳变为弹簧或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后面练习题中的同类型的题 (如果难的例题, 应先适当简化) ;最后安排学生课后做下节课要学习的例题。 (2) 上例题课的一般模式对于平行班, 让学生关上书独立完成例题。a.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好,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型的练习题 (或简化后的练习题) , 如果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做好, 便可以学习第二个例题了;如果只有部分学生能做好, 先不评讲而是习“任务”。

“用例题讲授”的好处是: (1) 便于因材施教。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在老师面前独立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然后在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和启发下正确完成解答, 最后学生在独立正确完成跟踪训练的过程中, 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也提高了能力, 还获得了成就感, 增强了复习的信心。 (2) 复习的针对性强, 问题暴露充分, 启发、矫正及时, 真正能做到“学一得一”。 (3) 通过“变式” (主要的物理情景不变, 而适当改变某些条件) 训练, 既充分发挥了典型例题的作用, 又使学生提高了理解、把握处理细微变化以及突破“思维定式”的能力;通过“变式”训练, 使“举一翻一”、“举一翻二”、甚至是“举一翻三”也成为可能, 学生由原来的听到“方法”变为学到“方法”, 高考考不好都难。 (4) 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例题复习课, 是从如何提高学生独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设计课, 而不是盲目的、单纯的从为了完成复习计划和任务去设计课, 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的是:a.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造成学生听得懂做不对;b.复习的针对性差, 不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容易偏离或脱离教师的预设复习轨道, 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产生更多的差生和厌倦物理学科的学生;c.教师整节课忙于讲解, 无法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也没有机会充分暴露出不足之处, 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启发和矫正。D.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高考效果差也是不言而喻的了。E.备课相对较忙, 所用时间多, 更适合具有“工作狂”的教师。

3 如何有针对性的使用例题

篇6: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能级护士;护理培训;护理人力资源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2-01

卫生部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消化内科作为首批示范病房,把落实“基础护理”作为重要工作。但由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开展此项工作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消化内科发现传统的培训方法及内容没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忽视了不同能级护士在各项工作中的使用,一年多来,消化内科采用护士能级培训和使用方法[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全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全面展开。

1 一般资料

1.1 消化内科护士的能级划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

1.2 护士配置护理本科9名、专科16名、中专5名

1.3 护士资质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2名、助理护士10名

2 不同能级护士的培训与使用

2.1 对护理组长的培训与使用

2.1.1 护理组长的培训明确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严格“三基”培训,巩固专业基础。加强组织管理及统筹能力,实施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护士专科培训。重视临床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培养临床护理专家,提高护士解决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

2.1.2 护理组长的使用护理组长是临床护理工作执行者和护理工作小组的组织者,是临床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护理组长带领具有不同能级的护理人员,分管一组患者,护理组长根据责任护士的能力,分配不同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负责组织责任护士的业务学习、组织抢救、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对护理差错,事故提出签字意见,负责主持责任护士考核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讲座,负责带教工作,及护理专科发展。

2.2 责任护士的培训与使用

2.2.1 责任护士的培训明确责任护士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操作、疾病健康教育、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护理常规和应急事件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及标准

2.2.2 责任护士的使用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执行者,承担消化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能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积极参与并组织病房内的抢救,完成大量静脉穿刺、换药、穿梭在病房间及承担着各项护理操作,并能够及时掌握本组患者的一些思想情况及时处理并向组长汇报。责任护士负责管理本组的助理护士,组织讲解各种技能操作,及各项基础训练及本科室的护理常规,使她们很快了解并掌握,并鼓励她们不断进步,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考核。

2.3 助理护士的培训与使用

2.3.1 助理护士的培训由于助理护士都很年轻,都是刚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助理护士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学习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明确助理护士工作职责,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2.3.2 助理护士的使用助理护士负责本组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如整理床单位、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口腔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床上温水擦浴、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排痰、患者安全管理、陪检等。

3 结果

3.1 基础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到位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试点工作以来,患者的生活由各级护理人员分工合作,协助完成,减少了家属的陪护,同时家属不必为亲人的生活护理没人照护而担忧,心理负担得到减轻。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更好地照顾,各级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入微,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护患关系更为信任和融洽,让患者体会到了家的温馨,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各种对护士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3.2 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分级使用,使护理人力资源从结构上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责任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及时地观察病情,掌握病情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并发症能够早期预防,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并加强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指导,及时评估患者,及时有效地制定护理计划,指导下级护士更好地实施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温馨的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在“零投诉”的基础上,患者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99%。

3.3 护士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护理人员的能级使用、分工合作,充分调动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护士的责任感及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工作做得更细致周到,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使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各能级护士还能够钻研专科业务知识,注重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4 讨论

我科明确了能级护士工作职责,责任到人,护理到位,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了連续的、动态的观察,能更好的了解与掌握病情,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为治疗提供了观察依据,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规范化培训及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有利于护理梯队的培养与建设,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实现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使其看到了未来,感到了专业的成就感。全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2],夯实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 闫怡静.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

篇7:例谈助读资料的使用要恰到好处

一、用于学生有困惑而解不开时

《生命生命》一文是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思考。教学中, 我让学生说一说三个事例中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 并结合全文具体词句谈谈理由。学生对第一个事例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和第二个事例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感触很深, 都能抓住文中有表现力的词语表述自己的理解。但对第三个事例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却感到茫然难解。这时, 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 把双手放在胸口, 感受自己的心跳。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但还是不能理解杏林子的那种“极大的震撼”。看来这是一个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 才能化解学生的困惑?这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 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这时, 我适时补充了对作者的介绍 (杏林子, 本名刘侠, 台湾著名女作家。12岁时患类风湿关节炎, 瘫痪了, 腿不能行, 手不能抬, 头不能转, 写作时要弯着背, 弓着腰, 比常人辛苦百倍。) , 作者的身世材料一呈现, 学生的思维就豁然开朗, 明白了为什么作者静听心跳时有极大的震撼。并由作者的残疾, 感悟到了“我”对生命的弥足珍惜, “我”眼中的生命如“飞蛾”“香瓜子”般努力求生的缘由。由于材料的呈现用在火候上, 学生的困惑就迎刃而解。

一般作品都与作者身世、经历、遭遇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把握课文的内涵, 有时要通过侧面提醒、背景补充、提问启发等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联系性思考, 在课文内容与作者身世特点的结合点上深化对课文的认识, 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虽然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或写作动机, 但大多数是上课初始就开始进行, 没有将资料的呈现用于适当的时候, 因而失去了资料本身所具备的作用。

二、用于学生探究问题而探究不出时

李镇西老师在教授《在烈日和暴雨下》时让学生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烈日和暴雨?”

“烘托祥子的苦难生活嘛!”学生们说, 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为什么一定要写烈日和暴雨才能反映其苦难生活呢?自然气候本身就有人的情感呢还是作者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把祥子放在春天、秋天和冬天又行不行呢?”

有学生回答:“烈日和暴雨两段文字虽然所写的天气不同, 但都突出了天气的‘毒’, 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祥子过不去。这样毒的自然天气, 与祥子的苦难是极为吻合的。”

李老师追问:“是否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刚才有同学所说‘恶毒’的感情呢?”

“对, 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 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

真的这样吗?写雨就一定象征人物命运不好吗?这时, 李老师引入朱自清的《春》中写“春雨”的文字:

雨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 石桥边, 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李老师问学生们, 这段文字表现了朱自清的什么感情。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表现作者对春天, 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赞美之情。”

“可见, 同样是写雨, 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李老师说。

可还是有学生在小声嘀咕:“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当然不一样啦!”

“是吗?”李老师接过他的话大声问, “那么, 是不是只要是写夏天的雨就一定充满了苦难呢?”又引入了《金色的大斗笠》中对夏雨的描写: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 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 姐弟俩坐着, 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 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 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同学们看, 这篇文章中夏天的雨可就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啊!”

这一教学过程, 李老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两次适时引入资料, 引导学生对比比较, 一步一步让学生明白写景都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情感, 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写法, 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用于学生体验情感而体验不到时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但有一些文章由于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 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差距, 有时教学时难以达到情感共鸣, 有时不借助一定的补充资料, 学生领悟不到作者的情感。

如《蜡烛》是一篇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地通讯。教学时, 我让学生讨论:文章对“炮火”反复进行了11次描写, 有何表达作用?但由于学生一直都处在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中, 对战争是陌生的, 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很难真正体验到情感。这时我适时播放二战时的专题视频片断, 硝烟弥漫的战场, 炮火连天的场面, 让学生目睹战争的残酷, 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可怕。从而体会到了文中要对“炮火”进行反复描写的原因是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 表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又如邱慧老师上《乡愁》 (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品味沧桑理解愁绪”这一环节时, 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余光中说, 乡愁如果只有距离, 没有沧桑, 是单薄的。你能从诗中读出沧桑吗?

(学生谈得不是十分理想)

师:可能我们从诗歌本身很难完全读懂余光中的沧桑, 老师做点补充介绍:

1949年, 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内战连根拔起, 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海岛———台湾。更没想到, 这一去, 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 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的记忆。从此, 咫尺成天涯, 他们有家不能回, 望归不能归, 成为“无根的一代”……

师:作为千千万万“无根者”中的一位, 作家龙应台在题为《我的中国梦》的演讲稿中坦言无根者的沧桑。

PPT:任何人问, 龙应台你是哪里人, 我理所当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可是我不会说湖南话, 没有去过湖南, 对湖南一无所知。老乡站在面前, 我登时就说不出话来了。———龙应台《我的中国梦》

师:读读于右任无根生涯中始终萦绕的中国梦, 也许你会理解这种沧桑。

PPT: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师:写下《望大陆》后不久, 于右任就去世了。叶落却不能归根, 《望大陆》是无根者唱出的一曲壮歌。

师:余光中又何曾没有这种无根者的沧桑啊。再读读余光中的尴尬身份吧, 也许你会读懂这种沧桑。

PPT:余光中———在大陆被称为“台湾诗人”, 在“台湾”被称为“大陆流亡诗人”。

师:“我是谁”的无根之痛让余光中强烈地需要中华文化之根来维系他漂泊无依的生命啊!于是, 当他遥望海峡时, 他饱含沧桑地感慨:“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这就是余光中作为“无根的一代”的沧桑。唯有读到了这种沧桑, 才会明白这首乡愁诗不仅写出了余光中个人的乡愁, 更在于它写出了一代无根漂泊者的思乡之情。

四、用于课后拓展延伸时

毛卫华老师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 (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能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 体味自己的亲情, 毛老师播放一段《城南旧事》的电影视频片段 (小英子到医院看望爸爸时的场景) , 看后请学生完成下列训练题 (任选一个) :

1.以“爸爸, 我想对你说……”的句式, 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

2.父爱是阳光, 让我感到人问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 照亮我前行的路;父爱是。

这种资料的适当引入, 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为下面的一个学习环节蓄势。

又如我在教学冰心的《荷叶母亲》时,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唤醒学生记忆中地母爱, 我补充了冰心其他的母爱诗: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春水》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繁星》《春水》用她坚实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 她爱我的灵魂, 她爱我前后左右, 过去, 将来, 现在的一切!

———《寄小读者·通讯十》

在此基础上, 再作进一步训练, 我这样设题:你会如何赞美你心中的母爱呢?

你可以这样说, 母亲啊, 你是____, 我是____, ____。

你可以这样说, 母亲啊, 你就像____, 我____。

你可以这样说, 母亲啊, 我想对你说____。

篇8:axurerp使用培训资料

【关键词】视频资料;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40-03

【作者简介】杨蕊彧,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视频资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具有情境性、时代性、拓展性、趣味性等优点。本文所讨论的“视频资料”包括来源于网络的歌曲视频、动画、短片、纪录片、电影、电视节目等,以及和《剑桥中学英语教程》配套使用的视频教材“A World of English”。

一、理论依据

丰富的视频资料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之一,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视、听觉的双重享受,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吸引着学生观看、模仿、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有独特的价值,也被语言教学的学者、专家所肯定。

1.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

克拉申认为“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是完全独立的过程。有意识学习到的东西不能变成习得的东西。(刘润清,1995)“语言习得”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习得通常是在真实的、自然的语言信息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陈远祥,2007)视频资料通过自然的情境,展现真实的社会文化生活,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浸润在目的语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内心的认知和审美需求,从而自然地习得英语,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因此课堂教学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语言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周淑清,2004)视听并用的学习策略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易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必须合理利用视听觉捕捉、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最后通过多种输出活动分享思考,阐述想法,发展多元智能,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运用视频资料,可以降低听力难度,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听力上的信心。

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听力理解既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最“无助”的一个方面。因为听的内容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竖着耳朵听,而且听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程晓堂、郑敏,2004)但视频材料不但包含大量的语音信息,还含有丰富的视觉信息,比如场景、道具、人的动作、表情,甚至还有字幕。这些视觉信息有解释、提示和帮助的作用,使得所听内容更易理解。学生能以较放松和探究的心态观看未知的视频,更易听懂它的内容,从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听力信心。

二、具体运用

在实施《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的教学过程中,既有专门的视频课,教师也时常根据视频资料的内容、类型、长度和特点把它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如新课导入时、输出活动前和课后活动中。

1.视频导入授课主题,激活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一级Unit 29 The Cave People,主题是一万五千年前洞穴人的生活。本课的第一课时是阅读一篇题为Nogoba-The Cave Girl的文章。

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介绍即将见到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生活在远古时期。然后,教师播放了英语电影The Croods(《疯狂原始人》)的片头部分,时长约2分钟。看完视频,教师让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洞穴人的生活。学生答道:horrible,terrible,dangerous,unsafe,hard,difficult。随后,教师用PPT打出问题,并提问:Where did they live?How do we call them?How did they keep warm?What dangers did they have in their life?How did they keep themselves safe?...

在分析危险的过程中,教师追问学生:What wild animals lived at that time?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洞穴人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

【分析】《疯狂原始人》是一部好莱坞的动画大片,语言幽默精炼,人物生动有趣,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影片片头内容,因此学生回答得迅速准确,顺利引入了本课主题cavepeople。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回答和视频相关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启发学生就本课主题展开更多讨论,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语言和相关信息的铺垫。

2.视频链接教学步骤,为教学活动搭支架,提升语言输出质量。

视频资料还常常被用于读后或听后,引导输出活动。巧用视频资料,既能梳理复习课文内容,又能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情境,搭建结构和内容的脚手架。

《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二级Unit 6 At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里有一篇关于美国一所中学校规的阅读材料。在阅读完这六则校规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总结出校规中的常用表达方式:must和must not。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本校校园电视台录制的节目,节目的主题是“校园不文明现象”,时长约1分钟。看完节目,教师发问:What students’ bad behavior do you see on campus in this video?Why can’t students do these things on campus?

通过讨论校园不文明现象,学生很自然地提到针对这些行为的相关校纪校规,并能在叙述时自然用到must和must not。

【分析】读完校规,学生提取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如果马上列举本校校规,学生会觉得头绪众多,不知从何开始,表达的时候容易乱,缺乏条理,或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教师通过播放校园节目片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正义感、责任心和表达愿望。视频只展示了校园的部分不文明的行为,这时,学生谈相关的校纪校规,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表达清晰流畅,也为进一步拓展留下空间。

3.视频深化授课主题,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二级Unit 13 Detectives of History中的阅读文本History Under The Ice,是一则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神秘古尸的新闻报道。报道描述了尸体发现的时间、地点、经过,尸体的特点和考古学家的初步分析,但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最终研究结果。

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做了课文复述、自编采访等活动。然后,播放了一段从网上下载的Secrets of The Iceman的视频,时长约5分钟。看完视频,除了检查学生对视频细节的理解,教师还问学生:Who was the Iceman?Why did he die here high up in the Alps?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视频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分析】如果仅按照这篇课文内容组织教学,就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没有Iceman的身份和死因调查。在备课时,教师已充分预设到这种情况,于是从网上找到了一段国外电视台录制的节目。通过观看视频,在训练听力的同时,学生复习了相关的语言知识,获得了更多的背景知识。从考古学家做的对比实验中,他们学到了科学探索精神,并大胆地对Iceman的身份和故事进行推测。将观看视频作为课堂活动的安排,既深化了本课主题,又激励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并且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几点建议

视频资料不仅是《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优秀课程资源,可以和任何教材配合使用,促进学生第二语言习得。开发利用好这种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收集、编辑、整理、储备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建立视频资料库。

市场和网络上的视频资料丰富而庞杂,合理利用这些资料的前提是挑选合适、健康积极的视频供学生使用。首先,教师应根据授课主题、教学内容、学生水平选择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BBC或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它们制作精良,集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然后,适当编辑视频资料,使其符合课时安排和课程要求;最后,还应及时整理保存优秀的视频资料,建立视频资料库。由于视频资料具有时效性的特点,还需及时查找新的视频资料,不断更新扩充视频资料库。开发这种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2.合理设计问题及配套练习,训练学生的视听策略,提高视频资料使用的有效性。

学生观看视频常常以娱乐为目的,走马观花,不能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料获取信息,提高英语水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预先设计视频教学步骤,通过口笔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视频的理解,督促学生认真观看学习。

看前,教师可以播放视频,但不播放声音,让学生猜测视频的主要内容。对于长视频,在不放声音的同时,快进或拖拉视频到某个时间点,让学生观看,再让他们猜测主要情节。通过这样设计,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视觉信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视觉信号分析、理解信息,发展学生的听力和多元智能。

观看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视听策略,既要听主题、听细节、看细节,还要领悟弦外之音。教师可以在看前提出若干个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也可以分段观看视频,以口头提问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设计worksheet,分发给学生边看边完成;甚至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完后互相提问。总之,视频资料使用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适度启发。

3.保证视频课的课后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剑桥中学英语教程》有专门的视频课,然而,有时因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视频课的教学得不到保证。而且,目前视频课的重心在看和听环节,课后活动部分没有充分展开。看完视频,学生往往受到很多启发,有很多感想,教师因势利导,可以促成学生精彩的语言输出。组织多种课后活动,比如口头表达或书面写作任务,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和深化,并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学会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学生观看优秀视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于较长的优秀视频资料,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比如,有一篇关于美国地理的课文Discover America,其中有几段介绍了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学完本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英国BBC电视台录制的黄石公园纪录片。纪录片共分四集,详细描绘了黄石公园四季变化、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生存情况。影片气势磅礴、景色迷人、语言优美凝练、语音纯正地道,是学生模仿、学习英语的极好的范本。课后,学生主动积极地观看影片,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体会语言之美,而且是一次很好的自主学习的体验。

视频资料以其集声音、图像、字幕于一体的特点及丰富有趣的题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无论用于课上还是课后,对学生提高听力、学习语言、感受文化、促进自主学习都有帮助,是多模块教学中优秀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马丁·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刘润清,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远祥.信息时代外语教学中运用视频的理论、方法和建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

[3]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宁车沽学校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议程下一篇:营业部创建“百佳”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