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2024-05-06

机构市场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在培训地点上,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3。28%,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87。7%。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十七*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54。92%,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 [] 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改进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03至,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2: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启示之二,建立激励约束的保障机制,激发干部自身学习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干部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上述七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快,客观上使干部产生知识不及时更新就会落伍的紧迫感,形成了干部知识自主更新的氛围,实现了干部教育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建设上,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建立干部学习积分制、考试随机抽样办法、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后备干部培训考试录用制度。尤其是诸暨市在重要班次参训人员的选择上,坚持“选训制”,通过考试选拔参加培训人员,即保证了有限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激发了干部学习的内动力。

启示之三,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基本途径。各地在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普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各地普遍实施的办班申报制度,规范了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佛山市针对党校教师占三分之一。绍兴等地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师授课招标工作,使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考核、奖金严格挂勾,有效地增强了党校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示之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是解决因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上述七城市在抓好干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瞄准国内外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的方式,对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工业和干部能力提高等领域进行重点培训,举办了诸如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新闻发言人、信息化管理等专题培训班,鼓励、支持干部参加经济管理研究生班、MBA和MA班等比较系统的学习,改变了大而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工作格局,满足了干部个性化培训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了办班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启示之五,提高干部实践能力,强化培训成果转化,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实脚点。注重培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坚持虚实结合,学用结合,强调培训成果转化是所考察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宿迁市推出“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就是要求受训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本地、本单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要形成工作报告。东莞市要求学员在培训班结束后,专门进行为期一周的基层调研,然后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和工作建议。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推动措施,受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履岗能力普遍得到增强。

启示之六,提高经费保障的可靠性,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各地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即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也十分舍得投入。各地普遍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使各类主体班次一般都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部分地区在著名高校办班、国外办班,以及选派干部参加研究生班、MBA、MA班学习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经费,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借鉴七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今后三年实施干部知识更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对我市的人事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科学制定工作规划,规划是龙头,制订一个合理的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是开展人事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三是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制定培训职责分工、施教机构管理以及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

(二)建立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体系。教育培训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树立统筹整合、市场化和以人为本等新的理念,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通盘考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在不断强化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的同时,满足不同干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培训实际需求,调 [] 动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党校、社会培训机构、区内外高校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教育培训网络体系,通过统筹整合降低培训成本、优化培训投入。加强管理,通过推行培训资质认证等途径,逐步规范培训市场,并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一个机制创新、手段齐备、功能完善的培训市场。

(三)建立灵活高效的培训操作体系。有效开展与实施干部

教育培训,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干部培训操作体系,努力达到干部教育培训量与质的统一。一是满足干部对教育培训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自选培训方式,由参训者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及知识结构自选课程类别及培训时间,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解决教育培训供需脱节问题,提高培训效益,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工作的目的。二是探索实施网络化培训,面对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网络具有信息共享、可多人同时使用、不受地域时间因素限制等优点,充分依托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干部网上培训学校,配套开发一个先进、高效、实用的工作系统,既为自选培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使培训的面更广、量更大、费用更低,方式也更灵活、便捷,可以较好地解决干部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体系。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客观公正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评估采取分类评估、综合质量评估、年度评估以及初次准入评估等方式,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施教机构和培训承办单位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学员反映良好、培训质量较高的施教机构,人事部门在政策和培训任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引导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求生存,以培训质量求发展,更好地督促培训机构办好培训。

篇3: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一、同业拆借业务开展基本情况

(一) 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交易系统进行拆借:

1. 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拆借的金融机构有:

富滇银行、玉溪城市商业银行、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昆明市联社、昭通昭阳区农村信用联社、曲靖市麒麟区农村信用联社、红河建水县联社、版纳景洪市联社、丽江市古城区联社、保山腾冲县联社、红塔证券公司、太平洋证券公司、广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 共13家。

2.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拆借备案系统拆借的金融机构有:

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授权的一级分行、未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的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城市商业银行。

(二) 交易情况

我省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余缺的调剂都通过其总行进行, 暂无拆借发生;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结算中心成立后, 农村信用社各市、县联社的资金调剂基本上通过省联社进行, 同业拆借业务很少发生;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以来, 部分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采用同业存放方式进行。目前同业拆借交易主体仅为城市商业银行, 2010年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377.4亿元, 同比增长2.06倍;其中:拆入累计1343.1亿元、拆出累计34.3亿元, 净拆入资金1308.8亿元。2011年1-6月, 同业拆借累计成交908.09亿元, 同比增长23.65%, 其中:累计拆入866.52亿元、累计拆出41.57亿元, 净拆入资金824.95亿元。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基本情况

(一) 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有:富滇银行、玉溪城市商业银行、曲靖城市商业银行、云南省联社、昆明市联社、云南红塔农村合作银行、曲靖市麒麟区联社、版纳景洪市联社、丽江市古城区联社、红塔证券、太平洋证券、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共12家。

我省市场成员开展的债券业务主要有: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现券买卖、债券远期交易;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 (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农行、建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

(二) 交易情况

2010年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11420.41亿元, 同比增长77.6%。其中:正回购4667.54亿元, 逆回购6752.87亿元, 净融出资金2085.33亿元。2011年1-6月, 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4042.16亿元, 同比减少36.7%。其中:正回购2927.3亿元, 逆回购1114.86亿元, 净融入资金1812.44亿元。交易主体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2010年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1089.92亿元, 同比减少51%。其中买断式正回购84.14亿元、买断式逆回购1005.78亿元, 净融出资金921.64亿元。2011年1-6月, 债券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338.67亿元, 同比减少57%。其中:正回购46.09亿元、逆回购292.58亿元, 净融出资金246.49亿元。

2010年现券买卖累计成交9427.54亿元, 同比增长25.5%;债券结算代理结算量为81.18亿, 较去年减少181.82亿, 减少69%;债券远期交易金额1294.93亿元, 同比增长98.5%。2011年1-6月, 现券买卖累计成交3815.17亿元, 同比减少35.5%。

三、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基本情况

(一) 机构参与情况

我省商业银行开展的黄金业务主要有:1.黄金代理业务 (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中行富滇银行以及所有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2.账户金 (纸黄金) 业务 (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中行、建行) ;3.实物金业务 (开办此项业务的有:工行、农行、建行、招行、兴业、光大、民生、富滇银行) 。

(二) 交易情况

2010年, 我省商业银行账户金、实物金和代理黄金三种业务累计成交65.6吨, 同比增长13.32%, 成交金额173.12亿元, 成交均价263.9元/克, 同比增长21.44%。其中:账户金累计交易31.34吨, 同比减少25%, 交易金额84.3亿元, 同比减少6.81%, 交易均价268.94元/克, 同比上升24.13%。2011年1-6月, 商业银行账户金、实物金和代理黄金三种业务累计成交19.34吨, 同比减少55%, 成交金额59亿元。

2010年, 个人账户金累计交易31.34吨, 同比减少25%, 交易金额84.3亿元, 同比减少6.81%, 交易均价268.94元/克, 同比上升24.13%。2011年1-6月, 个人账户金累计交易14.75吨, 同比减少5%, 交易金额44.8亿元, 交易均价303.1元/克, 同比上升19.7%。

2010年, 实物黄金累计交易1.9吨, 同比增长2倍, 交易金额5.26亿元, 同比增长2.68倍, 均价277.57元/克, 同比增长21.53%。2011年1—6月, 实物黄金累计交易2.25吨, 同比增长1.5倍, 交易金额7.11亿元, 均价316.33元/克, 同比上升17%。

2010年黄金代理业务累计交易32.37吨, 同比大幅增长1.08倍, 交易金额83.56亿元, 同比增长1.46倍, 交易均价258.15元/克, 同比增长18%。2011年1—6月代理业务累计交易2.34吨, 同比减少91%, 交易金额7.08亿元, 交易均价303.1元/克, 同比上升19.9%。一部分客户转向做资金成本较低的白银T+D业务。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

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只有富滇银行1家, 2010年即期交易累计成交折合19139.36万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1.01倍。其中买入外汇折合8404.8万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5.62倍;卖出外汇折合10730.55万美元, 同比增长30%。2011年1-6月累计成交折合4781万美元, 同比减少44.3%。其中买入外汇折合2017万美元, 同比减少59.6%, 卖出外汇折合2764万美元, 同比减少23%。在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 企业外汇需求有所减少。

五、票据市场业务基本情况

2010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450.33亿元, 同比增长12.21%;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672.71亿元, 同比增长34.45%。2011年1-6月, 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005.97亿元, 同比增长57.42%;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855.44亿元, 较同期增加322.66亿元, 增长60.56%。承兑业务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了扩大票源和增加保证金存款。

2010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贴现1874.7亿元, 同比下降5.08%;贴现余额159.8亿元, 同比下降40.72%。2011年1~6月累计办理贴现1079.1亿元, 同比增长15.87%;贴现余额148.25亿元, 同比下降11.6%。

2010年累计办理商业汇票再贴现866笔、金额39.13亿元, 比同期增加36.21亿元, 增长12.4倍;到12月末, 再贴现余额15.57亿元, 比同期增加13.48亿元, 增长6.45倍。2011年1-6月, 累计办理商业汇票再贴现1018笔、金额59.71亿元, 同比增长2.3倍。

六、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我省同业拆借市场参与主体单一

主要原因一是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余缺的调剂都通过其总行进行, 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主观上制约了同业拆借业务的发展;二是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以来, 部分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余缺的调剂采用同业存放方式进行;三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机构专门人才缺乏, 市场操作经验不足, 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和能力, 限制了它们参与同业拆借业务。

(二)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 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目前市场业务发展的需要

交易中出现的一些创新方式、新问题, 如各种类型的代持交易、代理丙类户的审核不严和门槛较低等问题, 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容易出现异常交易和违规交易, 导致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 黄金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

目前黄金投资已成为民众投资的重要工具和品种, 黄金流通日益频繁。在这一巨大市场面前, 导致出现各种黄金投资公司, 其交易方式、交易行为、保证金比例难以掌控, 这些无疑加大了黄金市场的监管难度, 增加了黄金投资的风险。但对如何监管黄金市场, 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 给人民银行分支行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了困难。

(四) 现行的票据市场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 产销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间更倾向于用票据结算, 相应地带来更多票据融资服务需求。金融机构以此为契机, 利用票据融资嵌入产业链核心客户上下游交易来拓展业务, 为此开办了各类新业务, 例如代理贴现、买方付息、贴现宝等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有些新业务严格地说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存在相悖之处, 而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是以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为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部分规定制约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票据市场中存在监管规则不完善, 监管主体不明确的客观现实, 对市场的创新行为难以认定。

七、相关建议

(一) 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

应引导农村信用社树立资产多元化和流动性管理的经营观念, 积极开展扩大金融市场业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度增强基层信用社的融资自主权。

(二) 建议修改和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市场成员的交易行为, 清理各种创新方式的债券代持业务, 加强债券市场的监管, 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 为了充分发挥黄金金融、投资、商品属性的功能, 针对目前

黄金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进一步加快完善黄金管理体制, 尽快出台《黄金市场管理条例》, 并制定相应的违规处罚办法, 使黄金市场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

篇4:机构:理性主导市场

机构投资者应主导市场

中国股市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于人生从15岁向20岁的过渡期。未来5~10年,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0年来变化喜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证券化率已经接近80%,最高超过140%,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资本大国。1990年上交所成立时,A股市场总市值只有31亿元,1991年上了百亿元大关,1992年上了千亿元大关,1997年上了万亿元大关,直到2005年,A股总市值基本上没突破过5万亿元大关,完全是个迷你型市场。但在2005年以后,市场规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在那一年之后,股权分制改革基本解决,股市融资功能变得强大,资产配置功能得以初步体现。

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速。1987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出资组成了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后更名巨田证券,再后被招商证券托管), “仅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8万亿元,净资产为5053.44亿元,净资本为3942.01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755.51亿元。

1998年3月,中国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成立,截至2010年6月30日,共有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689只基金、21257.34亿元资产净值和24086.43亿份的份额规模。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开拓了更多的渠道,使理性投资的成分逐步增大,同时对投资理念的树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制度和监管方面有待改善,投机的成分还比较大,机构投资在运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如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等。另外机构的理财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基金的收益甚至不能跑赢大盘。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投资者更愿意亲自做投资,对机构的信赖度较低,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些问题。

现在市场不像以前一样同涨同跌,投资品种多,机会更多,但是更分散,需要更多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机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投资者要主导整个市场。在发展和规范之间,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发展是硬道理,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包括规范问题也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做投资必须要懂政策

以1990年深圳、上海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零的突破,奠定了日后快速发展的基石。1992年国务院证监会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格体系和监管体系。1999年《证券法》颁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05年4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后又推出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货市场,在打击内幕交易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把股市比作人生,它现在就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躁动。如果说有不足的话,我认为就是投机气氛过于浓厚,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相信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经济发展隋况后,中国股市很快会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限售股的解禁以及市场上产品、规模和交易工具的增多,要求投资者的水平越来越专业,未来的市场投资者主要是以包括各类投资基金、券商理财、保险公司及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中小散户将逐渐淡出市场。

国内券商目前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是离不开“靠天吃饭”的特点。经纪业务收入在公司总体收入中的占比太高,单一的通道服务还是经营主体。未来的券商发展将是看谁转型快,谁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培养积累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优质金融产品,用产品定市场价格,真正做到向服务要效益,改变以前靠扩大规模,以大取胜的竞争格局。未来的券商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股市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企业融资的渠道,监管层调控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是确保股市投融资功能的正常化。中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创造和积累财富,都离不开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企业想可持续发展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很迫切,股市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

股市和经济的各项指标走势并不会完全一致,股市是对未来经济的提前反应。由于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运行机制不是很成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国内股市却未能真实反映。不过随着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深化,中国股市的内在机制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来看已初步具备体现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中国股市政策面最重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用于调控经济增速,对市场会有直接影响,政策面的导向会决定股票的基本面,基本面又决定整个市场面,市场面又决定投资者信心,信心又决定资金面。两会在每年3月初召开,这是一年内经济政策发布和经济信号揭示最为密集的时期,我习惯把每年的3月初至次年的2月底作为一个投资年度,以此来观察政策周期的波动更为有效。

在海外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欧盟等,政府对于财政、货币方面的政策干预对股市始终存在重大影响。9月16日,日本干预汇率市场使得日经指数上涨了85点,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股市很多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尚待做出适应和改变,政策可能涉及的更广泛一点,给大家的感觉是政策市。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市场也有有利一面,投资者可以跟随政府的产业政策方向来选择品种、择机人市。

篇5:动画培养机构市场调研总结报告

一,调研地点、目的、方式

课题组调研的有清华美院动漫培养基地武汉教育中心和清华美院动漫培养基地石家庄教育中心。对调研对象的选择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这几所培训机构所处的城市和哈尔滨同属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另外,这些城市从地域上又从南到北,能做到南北互补,能较全面地在说明动漫专业教学的现实状况。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参观和与教学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要了解了一下各教学机构所处的经济环境、教学环境、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视野开阔了很多。这些教学机构都是有自已的不同的教学特点,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各异。但要想提高动漫人才培养的能力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关注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地分析生源质量,灵活、有机地发挥各种培养模式的长处。

二,了解情况 清美动漫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授课顺序,使零起点的学生对美术有基本认识,并从培养学员的艺术修养、审美观点和技术能力入手,把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堂,以项目制作流程为依托,将实战经验和艺术感悟一步步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先进设计理念,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打造一个精通二维、三维艺术和影视动漫制作的设计人员。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又与各大院校的学历相挂勾。我们所调研的武汉和石家庄两个教学中心的教学环境

一、很相似,教学区域划分十分明确,动漫动画各阶段教学都是有专用的的机房,学院的每个公用角落又洋溢着浓郁的专业气氛。同时两所学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他们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上又各自有着不同的模式

(一)清美动漫武汉学院

武汉学院地处武汉市。我们直接与其教学负责人唐老师进行交流。武汉学院在教学上走“产学研”一体的路线,所以相对来说“学院”味比校浓。对于学生的培养采取的是“定单”式培养。学校常期与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及上海线 等一些动漫产业发展相对来说成熟城市的动漫公司合作,按公司需求鉴定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学生进来后,首先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贯注了明确的职业目标。然后在整体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知识学习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结合个人兴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一但定向,便根据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用兴趣激励法和项目实训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培养,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技能。之后学院利用完备的校内实习基地,学员如果学习成绩突出,可到学院的工作室参加项目制作,使学员全面、高效的掌握动漫艺术与技术,从而帮助学生从校园过渡到社会、从学生过渡到员工,无缝对接企的核心岗位。

(二)石家庄清美动漫影视培训基地

石家庄培训基地与武汉不同,他们招生的层次更广泛,有中职、高职、。他们的课程体系则更典型地使用了以项目案例教学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法”中,他们参照我国动漫企业现行的动画师分级标准,对项目案例教学成果进行了量化,把学员学习的全程分为三个项目阶段——学期项目、结业项目和个人项目。即所有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5分钟的初级项目动画、5分钟的毕业项目动画和10分钟的达到企业的入门标准原创动画。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总共达到20分钟的动画项目制作经验。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做法与我校的“项目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另外在“项目教学法”过程的前两个阶段中,还在重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在教学过程可贵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石家庄培训基地与郑州基地合作开发了校本教材,更方便了教学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三,调研思考: 调查之后我们把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与我们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创造良好的动漫学习氛围。

二,严格管理,给学生和老师比较严格的约束,在就业前进行集中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走上岗位上后尽快适应职业要求。

三、培养和形成团队精神的。动画行业说到底是个团队合作的项目,没有这一点,只是追求艺术工作者所谓的自我,是绝对不行的。

四、发挥教师教学观察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力倾向,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强项定位,对个体进行目标明确的专业培养。

“动画类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篇6: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一、当前中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企不分或事企不分

许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是市场行为,但一些行政因素、行政行为在干扰和妨碍市场行为,致使中介机构不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服务,失去了公正性。具体表现在:①部分行业的中介机构还没有完全同行政部门脱挂;有的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仍在履行本属中介机构的业务,而一些比较特殊的垄断性行业,只有较少的一、二家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借助行政部门的影响承揽业务,不许他人插手。②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在中介机构兼职的情况;业务人员双重身份,既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又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本人或以配偶子女的名义在中介机构入股,参与中介机构的分红;有的以办公场地折合股份,有的以支持中介机构发展的名义直接用现金入股,还有的则以家属子女的名义进行参股。④行政部门在中介机构报销费用,有的甚至直接由中介机构给机关部门发放奖金、福利。⑤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中介机构组织安排的高消费活动,活动的费用由中介机构承担。由于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介机构同行政部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主要表现在:①黑市中介;不注册登记,不交纳税金,无经营执照,无资金场所,从业人员无执业资格,仅凭一张广告,一个电话,或一个简易的招牌从事中介活动。②私下交易;不按行业规则办事,唯金钱是从,有人肯出钱就什么业务都可以做。③超经营范围承揽业务;明明是经核准从事职业介绍的,但房屋出租、二手房销售等等都做。

(三)盲目收费或只收费无相关的服务

表现在:①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不明确,收费存在盲目性。②一些服务项目虽经物价部门核定,但弹性较大。③一些独家经营性的服务项目或垄断性行业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高,或只收费但无相关的服务。

(四)无执业资格或业务水平低

一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不清楚,对相关的行业规定也不熟悉;二是未经上岗培训,也未参加过相关部门及上级组织的学习考试;三是服务效率低,业务不熟练。四是持有效上岗证件、具执业资格者较少。服务不是以质量取胜,而是靠拉关系、找熟人、走后门。

(五)承诺不兑现或弄虚作假

有的中介机构为承揽业务随意承诺,承诺了不兑现;有的业务承揽后半途而废,收取的费用又不退还;有的出具的文书不真实,搞虚假证明、虚假报告,或对被服务的项目、被鉴定的物体本身就不清楚不了解,不进行现场的调查勘测或测定,而是凭借服务对象的授与。

二、原因分析

(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职能部门监督不力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县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工作除工商行政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外,其他一些政府部门大多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任其发展的状况。事实证明,行业主管部门管与不管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监管的县人力资源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劳动部门无偿专门提供集中经营的场地,17家中介机构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统一发布信息,执业人员的资质由劳动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并由省厅对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17家中介机构成立了行业自治组织,建立了相关的工作规则、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等,所以相对来说我县的中介机构劳动力职业介绍这块就比较规范一些,问题就相对少一些。

(二)中介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未完全脱钩,同行业管理部门还存在利益上的关系

虽然近几年来对行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有的企业改制后仍然与行政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人员上有的虽然从行政机关中“走”了出去,但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同中介机构中的执业人员都是一些老同事,有事无事还经常聚在一起。二是一些部门利用本部门空闲房屋出租给所管理的中介机构作营业房。三是少数行政部门有些工作人员在中介机构投资入股,包括有用亲友、家属子女名义投资入股的。四是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一些行政部门特别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一些行政部门,无论是人员还是经费都还没有同行政机关完全脱离关系,事业单位虽然有自己的法人,但经营并不独立,只是摇身一变干起了社会中介的行当,所以其行为表现为行业垄断,受行业主管部门保护,市场竞争不充分,更谈不上公平、公正。

(三)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相关的法规建设还比较滞后

目前,关于中介机构的设立、运作、业务范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尤其是对中介机构管理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少,即使有的也只是原则性规定,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再加上许多新型中介服务业的出现,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监管领域出现了真空,导致许多中介单位认为自己是“无人管”的,或是主管单位管不到的,进而在开展业务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四)行业协会未普遍建立,行业自律管理不够

行业自律是规范中介组织的核心环节,中介机构应当参加行业协会,或成立中介行业协会。但现实中,各中介组织都是“自顾自”,普遍未建立行业协会,更不要说制定职业准则、执业规则、奖惩规则、信用等级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约束执业行为了。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中介机构依据行业分类涉及的行业和部门比较多,就我县的情况看,共涉及财政、司法、科技、建设、水利、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税务、公安、民政、劳动、人事、审计等十多个部门。面对这么多的行业分类,这么多的形形式式的中介机构组织,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使其行为在市场运行机制的法则下,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规范运作,确实是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对中介机构组织的管理监督工作,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是项政府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只有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才能使社会中介机构得到健康发展。

(一)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

按照行业分类和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系统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就我县中介机构目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当前各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好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系统行业申报设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凡是未取得执业资格和专职执业人员少于3人的,都不得同意或批准从事中介活动。《浙江省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对此明确了五个方面的条件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工商部门不得放宽条件,降低标准,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相关的中介活动。二是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当前中介机构组织的执业人员业务水平还比较低,与被服务的客户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难于令人满意,因此,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工作,使之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业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要督促和帮助建立本系统行业中介机构的执业规则和管理制度,督促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行业行规,不断增强行业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四是要加强对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适时组织开展一些检查、评比、考核等工作,奖励先进,宏扬正气;同时对一些不遵守行业行规,无序竞争,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弄虚作假,不诚实守信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适当的场合与形式,予以公布和曝光。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等一些措施,限制其在今后的中介服务方面的一些行为,使其不能或不敢违反职业道德,不得不自觉地诚实守信。

(二)部门与部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依据中介机构的行业分类,涉及的行业部门比较多,而且行业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在职能上还有一些重叠和交叉的。如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是由审计部门负责监督的,但审计机构的财会业务、注册会计师的资格却应该是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的。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密切配合,唯有这样才能使一些监督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根据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中介机构申请工商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审查,对条件不具备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不得予以登记。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独立审计机构的业务质量进行监督。县财政、司法、科技、教育、建设、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公安、民政、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真正把所担负的管理同监督工作担当起来。加强协调联系,适时沟通反馈信息,防止不负责任或相互推诿。

(三)行业协会必须从事与开展行业自律活动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的行业协会都没有发挥作用,行业协会还没有从事行业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有的协会从设立到目前没有开展过活动,有的协会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所从事的是一些与其行业管理毫不相干的事情。还有一些协会,以服务为名,只收费不服务,变相为单位搞创收谋福利。行业协会既无章程,又无自律规范,所以各系统部门要对加强对行业协会的领导,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职能要科学的定位,使之担负起相应的行业管理职能。针对行业协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引导和帮助协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强协会内部管理,进一步明确协会设立的宗旨,帮助建立相关的活动章程。二是制定本行业的自律规范和奖惩规则,使之成为一个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机构。三是开展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引导本行业中介机构上规模、上水平,指导成员单位的发展。四是建立本系统行业的信用等级制度,对违反协会章程,无序竞争,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等予以公开或曝光。

(四)社会各界应当广泛参与共同监督

上一篇:县农办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创意五一劳动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