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024-04-16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通用10篇)

篇1: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下面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请参考!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各项工作,推动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

2、配合学校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3、加强对我系新进学生辅导员和新任心理委员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我系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准备系阳光心理部招新工作。

3、上交《9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4、做好系朋辈心理工作部招新宣传工作。

5、建立好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飞信群。

6、做好节假日心理危机干预和辅导工作。

十月份: 1、组织系朋辈心理工作部干部干事招新。

2、召开10月份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例会。

3、开展第一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4、做好“新生适应”前期准备工作。

5、开展“新生适应”活动。

6、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组织各班进行评比。

7、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

8、上交《10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十一月份:1、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普查。

2、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回访工作。

3、在本系做好“朋辈辅导员有约”座谈会和心理情景剧活动宣传工作。

4、开展第二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5、召开1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6、上交《11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十二月份:1、更新预警库信息。

2、召开12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3、组织好本系新生参加班级心理委员、寝室信息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4、上交《12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5、对本学期开展各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总结。

一月份: 1、召开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2、做好心理预警学生寒假辅导安排工作。

篇2: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2008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2009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范文网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3、2007.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7.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8.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8.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07-2008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07-2008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08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5、做好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篇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初探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倾向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多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主导力量基本是由学校党委书记、基础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组成, 容易把辅导性的问题行政化、形式化, 如操作不当, 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机能的开发。在教育方法上较多强调德育式的教导或说教, 容易造成以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 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 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泛化到思想、政治、行为等方面[1]。

1.2 重矫正治疗轻发展成长。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实践中存在着重视矫正性目标而忽视发展性和预防性目标的倾向。强调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 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术, 解除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但心理疾病不具有普遍性,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容易出现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估计严重化的倾向, 而且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被视作是“病人”, 这一定位加深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 使得许多大学生不敢主动求助于心理健康工作者, 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3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待协调统一

目前几乎全部高校已开出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或必修课,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健康成长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纯粹的心理学知识普及课, 从而落入了一般学科课程主要关注解决学生认知范畴问题的俗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 它既有学科课程的性质, 也有活动课程的性质。它关注的主要不是学生认知范畴的问题, 而是通过认知实现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

1.4 单一学科工作模式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依靠个别几个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缺失, 导致在学科教学目标中忽视甚至排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而高校大学生大学期的较多时间是在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实现学科教育的目标与心理教育的目标能做到有机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成熟的标志在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

1.5 缺少本土化研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对以西方社会为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照搬, 缺乏对东方文化和我国国情的具体认识, 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大学生所具备的顺从倾向、集体倾向、奉献倾向等心理特质, 在实际运用中容易造成偏差和扭曲, 但就目前中国高校的普遍状况和师资水平而言, 本土化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2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趋向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由经验层次向科学层次过渡的重要标志, 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复杂[2], 建立一个跨越界限的整合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非常必要。我国学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也非常多。郑和钧提出的“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模式”[3]。强调要协调好心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其心育系统与其它教育系统的关系, 增强心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实现心育目标,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张大均提出并实施的生理-心理一社会一教育协调作用的模式[4], 从自我认识一动情晓理一策略导行一反思内化一形成品质等主题心理素质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 创设适宜的教育干预情境, 设计有效的教育策略, 最终达到培养健全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

还有学者形成了经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湖南大学形成了“建设心理文化, 抓住重点环节, 建立干预机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5], 抓住重点环节, 开展以心理普查为基础, “生涯规划辅导”为主线的发展性辅导, 建立以四级工作网络为平台, 以三重方案为保障的危机干预机制。肖明等开展了建立系统工程的尝试[6], 发挥三级职能 (防治、调节、发展) , 建设三个阵地 (咨询、课程、科研) , 依靠三支队伍 (心理咨询教师、德育教师、校医) , 建立三级网络 (学生社团、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心理咨询中心) 。何少颖等构建的“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辅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7]。李雄鹰等提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8]。

3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新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切实有效的途径予以实施, 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研究和分析, 当前应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要建立这种模式, 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3.1 重视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的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解决“个性化”问题, 也要解决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服务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努力探索发展性心理教育模式, 发展性教育并不排斥矫正性的服务, 而是把矫正性服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3.2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科背景不一, 多数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始工作, 这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必须强化质量意识, 强调科学性,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制度, 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权威性。

3.3 重视全体教师参与, 多种渠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 形成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为此, 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提高全体师生心理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利用高校已有的教师资源, 由专业心理教师制定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同时开设多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同时高校的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广, 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形式。

4.4 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自助性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离不开其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不论是发展性指导还是心理障碍的矫治都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5 创建适合本土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心身特点的理论和方法

如何在吸取西方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的同时, 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民众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心理状态, 创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法、体系, 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4.6 注重四个方面的长期协同合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也是家庭、社会共同肩负的任务。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个体心理, 同时也难以完成既要服务于全体学生, 又要服务于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性和社会化特点使部分学生羞于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在观念上存在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只有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协调与合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鑫辉.危机与转折-心理学的中国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35页。

[2]〔美〕Gear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第七版)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314

[3]郑和均.学校心育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陈旭、张大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式探析[J].教育研究, 2002 (1) .

[5]湖南大学.建设心理文化, 抓住重点环节, 建立干预机制, 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4年, 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材料.

[6]沈德立、梁宝勇.走进阳光地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3.

[7]何少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增刊) :190.

篇4:科学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5-02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很复杂的,解决起来也并不简单,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再对症下药,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对心理教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心理教育的意义

心理教育即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且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价值观往往是很健全的,其对于社会以及世界的认识也就会更加客观,更加正确,反之,心理不健康就难免会对世界的认识出现偏差,出现错误的认识,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

2.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

2.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孔子曾说过,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教育,所以,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就要摸清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自我意识更强。现在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确实比之前要更强,更加知道保护自己的合理权益,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自我意识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比如自私自利,冷漠等。其次是情绪表达更加直白。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情缘不再遮遮掩掩,而是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样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但是,也会容易产生不理性的情况。

2.2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学业问题。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也不例外,但是有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来自于学业方面,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即将走向社会,所以往往充满了迷茫和疑惑,担心自己所学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起不到作用,所以就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考取更多的证件,这无形中就给大学生增加了不少的压力,再加上很多大学生在填志愿时,由于对一些专业了解并不深入,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其并不感兴趣,但是又要应付考试,所以自然而然就会使大学生感到纠结与无奈,这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感情问题。大学是很多人情窦初开的时候,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校园里开始一段恋情,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对感情问题的处理往往显得也是比较的毛糙和莽撞,有时候确实会伤害到彼此的内心,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心理问题,再加上大学生经济一般都没有独立,所以在感情上往往容易失去经济基础,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人际问题。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虽然没有社会那么复杂,但是相比于小学以及中学的校园生活,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有不少学生对人际交往方面并不十分在行,所以往往很容易碰壁或者吃亏,这其实也是会影响学生心理的。

2.3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2.3.1开设相关课程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如何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开设这种课程,一方面要教他们心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注重其实践性,老师在授课时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和讲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心理问题的排解。在考试时,应该让学生进行真实案例的分析,探讨解决心理问题更好的方法与途径。

2.3.2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学校可以每个学期抽出时间来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测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问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访谈的方式,或者通过让学生做一些心理测试题,从而了解其心理状况。通过测试筛查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定期的辅导,时间的话,保持为一至两个月一次为宜,当然具体的问题还是要校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3.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较多,老师和同学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设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是非常有必要的。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一定要是有经验的、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老师,对于心理学方面一定要有较深的造诣,并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近距离地接触,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也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3.4成立相关的组织或社团

例如学校在设立学生会时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心理咨询部,一方面专门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进行宣传,或者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都是必须关注的问题,要知道大学生是社会的后备力量,也是社会的希望,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那么它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校方一方努力就可以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大学生自己的调节,三方努力之下,才能让大学生彻底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晓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0):46-47

[2]杨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57-58

篇5:高校心理工作总结

一、多种形式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的方法,既可让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学期初,我们针对学校情况,要求班主任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将心理健康知识慢慢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辅导模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2、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品生、品社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我们全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觉得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我校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当实践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

二、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我校十分注重整合学校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少先队大队活动、运动会、集体舞等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利用学校各种阵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教师博客、黑板报等阵地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6: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赣教社政字[2011]37号

各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省教育厅拟对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检查评估对象

全省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二、检查评估时间

2011年10月12日——10月28日

三、评估小组构成检查评估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对各类型高校进行检查评估。每组5人,由校领导、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校领导为小组组长。

四、检查评估方式

(一)学校提供自评报告。各高校请于9月30日前将自评报告电子稿报送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联系人:王青华,电话:***,邮箱:jxgxxyh@126.com。

(二)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实地检查与评估。具体做法:

1、听取中心建设情况(10分钟,要求做PPT);

2、查看有关文件和资料;

3、实地考察;

4、对照“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检查评估标准”打分。

江西省教育厅

篇7: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几乎在一夜之间各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入手,结合笔者的实践,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作 者:谭红  作者单位:南华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广东,广州,510507 刊 名: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YOUNG CADRES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   心理健康教育  

篇8: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如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生活,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 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也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高校宿舍中舍友之间个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网络游戏等诱惑的存在, 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 到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 都是发生在大学生宿舍中的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悲剧。

近年来, 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心理工作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推动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宿舍是反映学生心理水平的窗口, 宿舍关系成为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尺。在大学生宿舍心理工作的目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应当引导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及时调整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偏差, 实现大学生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从而使大学生对宿舍生活中的自我意识有正确的认识、控制和评价, 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集体生活, 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1.打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宿舍是大学生睡眠、休息的地方, 也是他们学习、交流和进行人际沟通的地方, 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进入大学, 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 离开父母, 感受集体生活。宿舍便扮演者“家”的角色, 舍友就是他们新的“家人”。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难免会有紧张和焦虑情绪。良好的宿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中, 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舍友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以后, 心理上的不适就可以得到迅速缓解,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宿舍的归属感。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一个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 难免会互相影响, 工作实务中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 一个宿舍的学生, 要优秀就都很优秀, 要玩游戏就都玩游戏, 这便是宿舍成员心理状态的集中反映。大学四年的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时期, 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所以, 宿舍的学习氛围可能会影响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成长, 在宿舍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交流, 后进同学学习先进同学, 潜移默化、互相影响, 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

3.塑造健康的人格品性, 培养学生成熟的心理。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经常会面临感情、学业和生活上的困惑, 需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并理性处理这些问题。当出现悲伤和痛苦的事情时, 学生多愿意向同宿舍同学倾诉, 和谐的宿舍氛围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疑惑, 避免心理问题甚至极端心理的产生。同时, 大学生宿舍成员多来自四面八方, 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和个性的不同, 在人性和品质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良好的宿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理性地看待这些差异, 学会换位思考,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潜移默化中形成成熟的心理品格。

三、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

1.工作被动, 难以深入。目前,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常由院系辅导员负责, 学校各个部门涉及学生的工作最终都会由院系落实, 通知繁杂, 事必躬亲, 辅导员经常会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分身乏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处理方式通常以个案为主, 主要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采取矫正和补救性的个人辅导,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而对于每个宿舍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波动, 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深入的走访和研究, 只能以“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的方式应付问题而难以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 工作方式比较被动, 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

2.原因多样, 情况复杂。进入大学以后, 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高校宿舍中, 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贫富差距、生活习惯、个性、利益、感情、压力等。随着高校中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长, 学生缺乏集体生活经验, 自我意识日益严重, 缺少换位思考和包容心, 造成宿舍矛盾频发, 时常出现极端案例。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难免会有摩擦, 在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理认知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变成为心理问题。复杂的宿舍情况、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无疑为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四、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点的解决途径

1.加强重视程度, 规范管理体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抓住机遇,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积极推进该项工作的发展。学校应当定期对在校生组织心理测试, 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并对其进行疏导, 以免情况恶化。规范学生工作系统的管理体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人负责, 明确学生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地位, 让其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走访宿舍, 开展宿舍范围内的团体活动, 以成长和发展性的辅导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 努力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重视家庭因素, 建立家长邀请制度。家庭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一课堂, 父母给孩子的关爱有助于孩子人格的成长, 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当建立家长邀请制度。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和从未有过宿舍集体生活经历的学生, 应当鼓励家长多对孩子的集体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 培养学生集体生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应当及时通知家长, 邀请其到学校陪读, 用家庭的温暖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重塑健康人格。

3.开展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宿舍建设中, 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 可以开展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请优秀宿舍交流经验感悟、开设宿舍人际关系专题讲座等, 教会学生互相包容、互相尊重, 懂得换位思考, 学会处理宿舍人际关系, 引起学生对宿舍生活的重视, 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 尽快融入并适应大学集体宿舍生活。以活动为载体,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日常宿舍文化建设中, 形成宿舍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比如宿舍心理文化节、宿舍交流会等。借助微信平台、网络等新媒体,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4.发挥宿舍长的作用, 建立朋辈咨询制度。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委员制度, 但是心理委员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高校班级少则一二十人, 多则近百人, 仅靠一名心理委员很难全面掌握每个人的心理动态, 容易导致信息不畅。宿舍是大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 宿舍长对于每个舍友的生活习惯、个人作风、恋爱问题、学业问题等都比较了解, 充分发挥宿舍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让其承担心理信息员的角色, 有利于及时掌握舍友真实的心理动态。组织对宿舍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技能的培训, 对宿舍中常见的人际关系、感情、学习、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处理给予一定指导, 当宿舍成员遇到轻微的心理问题时, 可以及时地帮助其走出困境, 避免情况恶化。朋辈之间年龄相当、价值观相近, 他们的意见学生更容易接纳。同时, 宿舍长覆盖面广, 帮助范围大, 与同学关系密切, 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做出反应, 变被动为主动, 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咨询工作。

五、结语

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宿舍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品性,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避免宿舍极端心理案例的产生。因此, 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加强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宿舍管理育人是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摘要: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新时期高校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形势、意义以及实务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阐述解决措施, 以期对推动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宿舍,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高闰青.创新心理教育模式, 培养身心健康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7) .

[2]耿俊杰.高校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文汇, 2014, (11) 上.

[3]肖永红, 戴益信.高校宿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 2009, (5) .

[4]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7) .

[5]李焰, 马喜亭.中美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7) .

篇9: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发展的视角,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者对未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展望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和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得以改革和完善。在经济体制变革和高校体制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浮出水面。199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德育教育的范畴。随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此标准再次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健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指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政府政策引领下,现实中高校是如何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导向如何?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1.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以中央十六号文件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基本建设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各高校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台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性、指导性强的工作办法,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规范地发展。许多高校建章立制,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资源配置、人员配备、课程建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规范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据统计,全国已经有95%以上的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

2.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各地高校普遍开展了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工作,并结合校園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节)、心理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心理文化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与素质拓展、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展演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倡导大学生善待自我、关爱自我、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质教材资源。并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予相应学分,使教育的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同时, 部分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出版的省编和自编教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针对地区情况和学生专业等,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4.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达1.6万人。各高校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培训学习,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多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示范培训,选派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组团赴英、美、法等国家开展研修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世界眼光、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绝大部分高校分类别、分层次地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学生骨干和相关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5.理论研究不断提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高校德育文库、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计划等项目建设,为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创造条件。

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史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种种困境,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范围不够广泛、分析不够具体深入、教育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不完善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寻找对策,逐渐制定出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从整体设计、制度体系、队伍结构和实现路径等方面一一着手,对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进一步展望和探索。

三、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1990年11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视野。也就是说,从国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就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归属于德育教育的大家庭。其理论与实践基础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也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注定了我国高校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能教条地照搬西方心理教育当中的价值中立、消极干预、主动求助等原则,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承担着价值干预、社会取向、道德传承和服务管理等义务,它的发展趋势也将是从中国的社会建构、民族特点和文化背景出发的转型。

首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土化转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土化转型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需要,是大学生群体心理品质全面提升的必然需要。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需要通过心理学本土化来实现,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然跟随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向本土化转型。在本土化理论架构方面,我校的葛鲁嘉教授已经做出了深入研究,从《心理文化论要》到《心理成长论本》等一系列专著,已经建构起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尝试在学生心理咨询本土化、朋辈心理辅导本土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本土化、心理测评本土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反思。

其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转型。从80年代初期兴起至今30余年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对象是以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工作目标集中在避免心理极端事件或恶性事件的发生上,同时,又由于心理健康资源有限,不得不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障碍性辅导上,从而建立起以“救死扶伤”为主的治疗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治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与时代发展的不契合性。以治疗模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有悖于教育公平的理念,有悖于全员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实际发展来看,成长模式更应该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导模式。

再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分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出现特异化趋势。不同类型、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唐敖庆班的学生更期待自我提升方面的心理辅导、新生和毕业生更需要适应就业和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博士学生更期待减压的心理工作坊。为了满足学生这些差异化的心理需求,我们未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加强阶段性、层次性分布。

篇10:高校学生健康查体工作总结

****学院: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和****学院总务处、医务室对2012学生健康查体工作安排,我中心于9月12日至10月15日期间对****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查体,现将查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圆满完成本学生查体工作,学院总务处、医务室高度重视与我中心多次研究,精心组织。为保证查体的质量和效果中心专门组建了查体队伍,抽调了30余名专业人员,并进行了查体前的培训,要求严格查体的标准、程序和方法。所有的查体项目均在学院的体育馆进行。查体过程中,总务处安排专人现场督导,整个查体工作组织有力,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查体项目包括视力、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肺活量、内科、外科、五官、听力、色觉、转氨酶、总胆红素、胸透等项目。本次查体的范围包括在校的大

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应查****人,实查****人,总查体率达**%;大一和大二学生的查体率达**%;大三学生的查体率**%,顶岗实习是导致大三学生查体率低的主要原因。查体结束后,中心安排专人对查体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按照公共卫生工作要求为学生建立规范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查体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学生查体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从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和其他项目的检查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身体机能等总体良好。

体检中对一些正常生理变异如:右位心、脊柱侧弯、肺部明显的纤维、钙化

灶,生理性心脏杂音等情况均当场告知学生,让其知情,部分体检表上未予标注,特作说明。

(一)、本次胸透共发现胸部异常的学生8人,对于肺结核确诊的同学,根据病情由专业防治机构市结防所负责治疗,未确诊的需到结核防治所进一步检查确诊。

(二)、在内科查体中发现部分学生心脏出现异常,如心动过速、收缩期杂音、偶发早搏、心律不齐等(名单见附表)。对这些学生建议到卫生服务中心复查,必要时可到上一级医院做心电图或心脏彩超辅助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症治疗。

(三)、在查体中发现部分在校学生血压偏高,高血压的检出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为**%、**%、**%。

1、对造成高血压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1)、首先我们发现偏胖的学生中血压偏高的情况居多。(2)、对于血压偏高的同学询问家族史发现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3)、从学生提供的个人信息发现部分学生有吸烟、饮酒的情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过多饮酒和吸烟,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4)、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盐、高脂饮食,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类食用过少。

2、保健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以下措施:(1)、首先鼓励学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限制饮酒,提倡戒烟;(3)、低盐、控制脂肪摄入;(4)对血压过高的同学建议定期复查。

(四)、本次体检化验项目有谷丙转氨酶与总胆红素,转氨酶异常的 三个年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检出率分别为**%、**%、**%,总胆红素异常的分别为**%、**%、**%。对于这些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异常的学生建议进行转氨酶复检或其它项目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

(五)、学生常见病整体状况

1、通过体检情况数据分析,学生视力不良和龋齿人数较多。视力检查全校学生三个年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患病率分别为 **%、**%、**% ;学生龋齿平均数(颗)分别为 **、**、**;色弱为** %、**%、** %。

2、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是造成视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用眼过度,平时做好学生注意用眼卫生的宣传工作。二是龋齿的原因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对在规定时间内因故未进行查体的学生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统一组织到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补查。

2、对拒不进行查体的学生按学院相关规定处理。

3、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4、对在查体中发现心律不齐、心脏杂音、和疑似结核的学生要及时督导进行复查,并了解掌握复查的情况。

5、对身体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应适当照顾,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竞争性强的比赛。

总之,本次学生体检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院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校医务室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上一篇:发烧初二范文下一篇:3陕西液化天然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公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