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16

《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对于学生创作记叙文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应当充分发挥其范作价值。同时,本文通俗易懂,无须点滴讲解,执教本文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习作反复比较。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本文记事写人有主有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中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深厚感情,用课文中真、善、美的东西陶冶、教育学生。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课(时间)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

二、积累:摘录文中生词并注音解释,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学生边读边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七件事。这七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的?

4、本文重点写蔡芸芝老师的什么品质?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五件事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讲究,你看出来了吗?

5、哪两件事写“我”思念老师?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6、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7、你从本文学习到了哪些写人的方法?讨论怎样才能写好写人的记叙文,小组交流后形成结论。

8、读课文,写作文:(要求:着重写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并以此为中心选择材料;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1)我的(老师、爸爸、妈妈、好友……)

(2)他(她)是一个--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3)难忘的(老师、童年的伙伴、挚友……) 1、出示自学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指导小组长进行预习任务的分工协作。

3、了解预习进度,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4、引导学生提问、质疑

展示课(时间)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展示预习积累的相关知识:作者资料及词语积累及美词

词语写在小黑板上,美句口头展示。

2、本文重点写蔡芸芝老师的什么品质?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在小黑板上展示)

3、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五件事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讲究,你看出来了吗?(口头展示)

4、联系作者对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5、哪两件事写“我”思念老师?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6、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7、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会总结课文。

8、展示所写作文。

9、交流本堂课的学习体验及收获。

1、组织学生在小黑板上展示相关内容。

2、重点组织讨论蔡芸芝老师品质特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传神之处。

3、组织学生读中体会、感悟

4、提示从哪几方面总结课文文。重点是写人的方法。

5、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不同类型的作文适当点评,让学生找出写作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向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去寻求答案。

6、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作适当总结。

反馈、检测(时间)

1、完成练习册上基础知识题和阅读题。

2、组织学生互阅评比。

3、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看如何把自己原来写的作文改得更好。(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教师再次讲评,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2:《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你知道: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说-悦女-汝知-智)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三、课文学习指导: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四、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和“知新”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讲解]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讲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解]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归纳成语、格言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问题研究《论语》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今天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

六、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反思自己:◆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论语》十则 评估测试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

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吾日三省吾身()是知也()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任重而道远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填空。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篇3:《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3、朗读、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四幅画面)看了这几幅图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朱自清了解多少?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哪些字你认为容易读错,做上记号。

(2)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听配乐朗读,思考:

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思考,哪几节写什么?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3)颂春的这三个自然段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你能用另外一种方法为文章写一个结尾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

2、完成习题一。

篇4:《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有关巴金的有关文学常识;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欣赏、品味课文,培养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预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2、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以下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运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比喻:

拟人:

排比: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原名,是现代家、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等。

二、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时间 地点 对每晚的观感 对星天的认知

从前

三年前

如今 每晚

有一夜

2、课文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仰望星空所产生的感受,这些感受有什么不同?

3、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这是为什么?

展示

三、课内阅读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而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选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具体表现在、两个词语上。

2、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却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文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从本段文字中找出文章的虚写部分。

4、选文第二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馈

课外阅读延伸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②早上我

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③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④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⑤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⑥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⑦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⑧我掩着面叹息。⑨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有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反复诵读全文,选择最适当表达需要的句子填入第4段中括号内。

A、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B、像游丝样的痕迹何曾被我留着!D、我连像游丝样的痕迹也没留下。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的叹惋和思考。

3、第1段中加点的词“他们”指代什么?

4、用“∣”把第3段划分为两层。

5、从第3段中依次摘抄标志叙述、描写顺序是语句,这些语句依次是:

6、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3句含有“星”的诗词句。

篇5:《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认一认

教时

二时

教学目的要求

图形对照,认识16个常用汉字。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记住16个汉字的读音。

一、审题

1、教师读题。

2、说明本要求:看图认识汉字。对16个汉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形。

二、指导

1、看上排左起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范读,指名读:刀。

3、齐读,指名读:刀。

4、按上面步骤学习其余1个汉字,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初步认清字形。

三、练习

1、出示卡片,个别、集体练读。

2、集体、指名认读这16个汉字。

四、反馈

评价学生的认读情况,正确的予以肯定和表扬,不正确的及时校正。

熟读16个汉字。

篇6:《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 掌握服装和描述服装的相关词汇。

2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 学习并能运用描述服装搭配的表达。

教学内容

四会内容

词汇:lady gentleman comfortable

popular among purple

grey smart cool

scarf both silk

词组:sports clothes both … and …

be made of

句型:trainers arc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here comes simon.

he looks smart

both of them are wearing blue jeans.

that’s all for today’s show.

thanks for coming.

三会内容

词汇: style trainer cotton

jeans wool boot

教学准备

1 录音机。

2 要求参加时装表演的学生穿着的服装质地有丝绸和棉。

3 服装种类有女衬衫、男衬衫、领带、长裤、牛仔裤、裙子、围巾。

篇7:《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   ) 既然(    ) 孤单(    ) 弧形(    )

卷曲(   ) 证券(    ) 蜜蜂(    ) 秘密(    )

褪色(   ) 卜问(    ) 放假(    ) 察觉(    )

2.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  黑痣  狡猾  焚烧  劝慰  纠纷  依恋  时辰  磕头  暑假  调皮

3.记叙的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标展示】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

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新知研习】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讨论并归纳: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样安排,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

3.内容探究

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直接说明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从来”“好像”“轻轻”“笑”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4)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说明蔡老师慈爱、公平、伟大的性格。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老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课文适当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寻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归纳总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使文章情理兼具,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使师生之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巩固拓展】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介绍一位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并说说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

(1) 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

(2)指导学生在叙述时表达自己的感受;

【预习指导】

预习《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魅力   榀     剔透    贝聿铭   犊     遗孀    遴选    轩然    摩天

萦系   华厦   玮      水榭     跻身   赋予    抉择    勘察

(2)了解词义,掌握写法:

晶莹剔透    相得益彰     变幻莫测    别具匠心

轩然大波    力排众议     当之无愧    声誉卓著

(3)用一两句话介绍并评价一些国家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4)比较具体地说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5)理清文章思路。

(6)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贝聿铭的?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感情线)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爱“我们”(主) 回忆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略)                   依恋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思念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蔡老师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我们”爱老师(从)

⑦我梦里寻师。                       (详)

【教学反思】

谭义专

篇8:《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小黑板

棋子

一、设疑引欲,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几个小朋友,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四个男生和四个女生比赛套圈,每人套15个,我们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让我们看看他们分别投了多少个。

(出示两组套中的成绩统计图)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男生一共投了多少个?女生呢?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激起矛盾,提出问题、瞧,又来了一个女生!她也想参加女生队进行比赛。行不行?

2、我们来看看这个女生投了多少个?现在女生的总数是多少?现在女生套圈的总数超过了男生,是不是女生就套得更准一些呢?

3、看来人数不一样,我们就不能通过比较总数来评判谁套得准一些了。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判断谁套得准一些?

同座位交流一下,讨论一下。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

我们可以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A: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移多补少

谁能上来动动小手,让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为什么要这样移动?

把移动多的补给少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每个男生套中多少个吗?

(2)先合并再均分

现在还有办法让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吗?(师合并所有的个数)

老师先怎样?又怎样?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均分

你能用算式将先合并再均分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指名列式计算:5+9+8+6=28(个)

28÷4=7(个)

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3)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均分的方法我们知道了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了7个,这个7就是男生投中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4)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a、平均数是7,是不是代表所有男生实际套中的个数都是7?

b、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c、提问: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d、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B: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请你估计一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2)算一算

移多补少

(演示)

先求和再平均分:11+4+8+2+5=30(个)

30÷5=6(个)

这里3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现在你知道谁套得更准一些吗?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次比赛中,男生套中圈的平均数是7,女生是6,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出示想想做做1

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

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出示想想做做2

求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请同学们在下面做)

3、出示想想做做3

老师口渴了,我们去逛逛水果店好不好?找到了一些信息。(出示统计图))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哪一天卖出的橘子同样多?

2)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指名上来做,其他的同学认真观察,思考他们做的对不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出示想想做做4

下面我们来看看篮球场上的运动员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出示题目)

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说明为什么?

明确:平均身高并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个人的身高,当中有的比平均身高高,有的比平均身高矮。

五、全课总结

篇9:《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2

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篇10:《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你心清似水,我温润如风,教育如此美好。”我很真诚地说。

眼前的学生,亮闪闪的,犹如春风中清新鲜嫩的秧苗。他们点头,轻轻地读着文中的句子,阳光静谧地在窗外徜徉,透明而清澈。一份无法言说的感动,从身体的每个细胞中生长起来,短暂的静默中,我甚至闭了双目,那阳光下喧腾的青草芳香瞬间就包围了我的嗅觉,听到了,它们拔节的声音。

清澈、温暖、明亮,阳光充满着我们的世界。

南师大附中宿迁分校,我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我的老师》。

读魏巍的这篇小文章,我总是喜欢发出声音,仿佛要让遥远的我的老师们都能听到我的诵读。这简单清新的文字,青草一般铺展开去,将我尘世里沉郁的阴影剥蚀。读着读着,我更像个顽童,赖在年少时光里不想走,简陋的校园,空旷的操场,天上飘飞的云,草间跃动的萤火虫,还有老师,你用最低的树枝与我们对话,我们这样被纯净的阳光照耀着。少年读此文,不懂其间美好,走过山水风雨,岁月开始沾染沧桑,才知道这样的简简单单里有着何等美丽的情感。那轻轻敲在石板边上的教鞭,那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和观察蜜蜂的闲暇时光,那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的夏夜思念,还有那“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的读诗音调,怎么读都能捏出情感的真汁。繁华落尽见真淳,这段已成为作者“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的校园时光,无需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去表达, 因为,最能修饰文章的是可贵的童心、清新的阳光和洁净的青草。

“同学们,这篇文章你们都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怀念。”

“还有对老师的感激、感恩!”

是的,正如魏巍说:“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魏巍平淡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思念和感恩。右嘴角边那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别后漫长的岁月里,宛如美丽的印痕,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底。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他的心灵,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教育的美好,首先在于我们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热爱我们的人,思念之河的对岸,如蔡老师般的诸多好教师用朴素真爱的姿态站成风景,如月洒清辉,为我们洗濯俗世的劳乏和尘埃,如天地长风,为我们吹拂灵魂的污垢和伤痛。“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朝霞给我们带来希望的黎明,在这个风雨飘絮摇晃不定的世界前行,因为这些感动过我们的月光,我们总有万虑皆宁的一刻,我们看得见灵魂的归路,我们不沉沦。

“其实,这篇文章还写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突然这样一问。

再读读文章,你会找到这个世界。

是的,童心世界,学生的纯洁的心灵世界。魏巍说过:“在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当时一个孩子的一些甘苦。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因为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一个世界。” 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这个世界,你们却很容易找到,草垛上,田野边,柳絮间,亮晶晶的,最后都会存留在你们清澈的眼眸中。

读《我的老师》,我们常常感动于老师温暖的天空,却总会忽略学生清纯的世界。其实,只要你沉下心回到童年,想到那温柔美丽的老师,再神往那快乐纯净的校园时光,你就很快会成为魏巍一样心清如水的孩子。“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这样的文字,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文章各处,野花般地簇拥着蔡老师,轻盈又厚重,灵动又深刻。童真的语言挂上树枝就能开花,我常常读到发呆,读到最后我就想是那个男孩,也会在哪个夏夜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为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老师……童心的世界,那么纯粹,那么晶莹,“那里有我的名字/我用诗的卵石/精心铺成的小路/有永远闪耀不定的泪水/有幻梦的湖泊”(顾城诗),一切个别特性在孩子身上好象都沉睡在未展开的幼芽里。“我会呼吸得像青草一样/把轻轻的梦想告诉春天/我希望会唱许多歌曲/让唯一的微笑永不消失”,没错,这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梦幻。《我的老师》里,魏巍思念老师,又何尝不是在眷念这冰清玉洁的童心呢?心清似水的孩童,用澄澈的童心,唤起我们眺望童年的大地,那里,种植着坦荡、淳朴、天真和无私……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是的哟,你心清似水,我温润如风,教育的美好世界。

我望着孩子们,孩子们望着我,所有的眸子里流淌着清澈纯真,真好,这种感觉!

篇11:《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散文阅读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辨析并把握文中所写秋景的特点,体会景中所包含的情感。

2.能感知作者由“秋之美”到“人之美”的行文思路,领会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3.能通过诵读比较,感受作品生动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把握秋景的特点,体味景中之情。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依据文体,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标出小节号,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眸子(     )   飒爽(     )酡红(     )寂寥(     )

澹澹然(     ) 钓叟(     )飘潇(     )扰攘(     )

2.补充注释。

明澈:.明亮而清澈。

飒爽:豪迈而矫健。

凄楚:凄惨、痛苦。

感怀:心中有所感触。

寂寥:寂静、空旷。

扰攘:骚乱、纷扰。

悠悠然: 安闲、闲适的样子。

秀逸:秀丽而洒脱。

眷顾:关心、顾念。

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清洁,也暗指人品纯洁。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尘事束缚的人。

淡泊:对名利不追求、不热衷。

3.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依次找出文中所描写的秋景,并写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说说作者赞颂的仅仅是秋之美吗?尝试从文中找出三个最能概况出秋的品质的词语。

二、互学展示,整体感知

三、分组合学,品味情感

诵读文章最后两段,揣摩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四、小组交流,分享体验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学

1.文章第六段中的“澹澹然”、“悠悠然”?“不再有动于衷”能否改为“无动于衷”?

2.品一品第七段中连用四个“就是”的好处?

3.说说第八段中所引词句的妙处?

4.最后一段中的“淡泊”与“成熟”、“收获”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走近作者,拓展固学

课外搜寻阅读罗兰的散文《克服惰性》、《早起看人间》、《学习》、《累赘的东西》、《写给秋天》,任选一篇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资料链接】

1. 罗兰(1919--),原名靳佩芬,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

2. 白朴《沉醉东风渔父》解读参考:开头两句描写渔父垂钓的自然环境,用对偶的方式并列了四个静态景观。黄、白、绿、红,色彩鲜明、生机盎然,写尽了秋日水边的风光之美,使垂钓生活富有诗情画意,烘托出渔父心情的愉悦。接下来的三句是写渔父所接触的人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看似矛盾,实是要告诉我们,渔父的“忘机友”,原来就是那些“点秋江白鹭沙鸥”。在争权夺利、人心险恶的社会里,不容易找到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当然也难找到没有心机的人,所有渔父转向自然,与那些象征自由、纯洁的白鹭沙鸥相处,把它们视为真心朋友。这儿的“点”字极富动感,突出沙鸥的轻盈优美。全曲描写了渔父生活环境的清幽、心情的闲逸和精神的富足,借此歌颂了隐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洁品格,这正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陈宏

篇12:《我的老师》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A.调解

B.音调

C.调整

D.风调雨顺()....(2)A.假期

B.假使

C.假想

D.狐假虎威()....(3)A.模仿

B.模范

C.模拟

D.装模作样()....(4)A.察觉

B.睡觉

C.觉醒

D.不知不觉()....2.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时辰

榆钱

欧打 ________改为________(2)模仿

恣势

磕头 ________改为________(3)婪烧

军阀

跳舞 ________改为________(4)褪色

劝熨

香炉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先生:对老师的尊敬的称呼。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诡诈刁钻。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纠纷:争执的事情。

D.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迷迷糊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4.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第-1-/7页

(1)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2)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4)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5.按照要求填空。

(1)《我的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曾用笔名________,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他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本文写了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依次是________、教学跳舞、________、教诵诗歌、________、排除纠纷、________,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6.快乐驿站。

学习完《我的老师》一文,班上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拟写标语。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十字左右即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巧联妙对。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上联:三尺讲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一支粉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音乐节拍。

第-2-/7页

在活动中,有位同学深情地唱了一首歌,请先欣赏歌词,然后按要求答题。

我爱米兰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啊米兰„„啊米兰„„/像我们敬爱的老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我爱我爱,老师老师,/就像爱米兰!

这是一首传唱很久的赞美老师的抒情歌曲,它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7~10题。

“不领情”的老师

①我曾在德国慕尼黑的一所高中学习了两年的时间。其间,我跟社会科学课的老师丹尼奥关系处得非常不错,因为,丹尼奥曾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对华人比较熟悉。

②认识丹尼奥之后,我便经常在周末空闲的时候,邀请丹尼奥去慕尼黑的中国餐馆里吃饭。为了表示对丹尼奥的尊重以及中国人特有的好客和热情,一

第-3-/7页

般都是我来买单。此外,每年过完寒暑假,从国内回到学校时,我都会带上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给丹尼奥。有一次,当得知丹尼奥非常喜欢中国的紫砂茶壶时,我特意让家人跑到浙江的一家专卖店里,花了不菲的价格给买了一个,然后邮寄过来,送给了丹尼奥,把他乐得开了花。

③我们师生之间这种朋友般的关系越来越铁,不知不觉,在德的两年学习生涯便过去了。最后,我要参加学校为我组织的专门考试,所有的科目都通过才能顺利毕业,拿到合格证书。

④作为必修课,我的文学、艺术、数理与科技、体育等课程都顺利通过,而且授课老师们都判了优秀。然而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唯独社会科学不及格,没能通过,只差2分,这也就意味着我不能拿到毕业的合格证书,必须得继续补修,直到通过为止。

⑤一想到社会科学的判卷老师是丹尼奥,我就更生气了,他居然不让我通过,于是,我便气冲冲地跑去找他问:“为什么不让我及格?”没想到丹尼奥居然一脸平静地说:“这要问你,你及格不了,怎么让我给你及格?这就是你的真实成绩,我无权更正它!”

⑥一听这话,我更火了,说:“不就差2分,你放一放我不就过去了吗?”丹尼奥耸了耸肩,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想想自己曾多次请他吃饭还送礼品给他,再看看丹尼奥这副“忘恩负义”的样子,我再也压制不了内心的不平,....大声地对丹尼奥说:“那我请你吃中餐,送你礼品,难道就白请白送了吗?到关键的时刻,你居然一点都不帮我!”

⑦本以为我的这种激烈反应一定会让丹尼奥感觉到有些愧疚和不安,没想到,丹尼奥无比淡定地对我说:“这是两码事,我不能因为吃你的饭,接收了你

第-4-/7页 的馈赠,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把你由不及格变为及格。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我做人的原则,也违背了我们友好交往的初衷!”

⑧最终,我还是补修了社会科学课并顺利通过考试,同时也终于理解了丹尼奥,并且在回国后继续与他保持联系。“不懂人情世故”的丹尼奥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能带着某种目的去“示好”别人,更不能以这种目的去要求或强迫对方为自己做些什么。严谨“冷酷”的德国老师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选自2011年5月下《演讲与口才》)7.本文的标题是“‘不领情’的老师”,文章的哪些文字对这个标题作了解释?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在第②自然段插叙“我”送紫砂茶壶给丹尼奥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怎样理解第⑥自然段加点词语“忘恩负义”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7页

10.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此文,你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1)选B。B项“调”读diào,其他都读tiáo;(2)选A。A项“假”读jià,其他都读jiǎ;(3)选D。D项“模”读mú,其他都读mó;(4)选B。B项“觉”读jiào,其他都读jué。

2.答案:(1)欧 殴(2)恣 姿(3)婪 焚(4)熨 慰

3.【解析】选B。“狡猾”在句中是贬词褒用,应解释为“调皮、机灵”。4.答案:(1)对偶;拟人(2)排比(3)比喻(4)反问 5.答案:(1)魏巍 红杨树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东方(2)假装发怒 观察蜜蜂 模仿写字 梦里寻师 6.(1)答案(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2)答案(示例):奉献/耕耘;育桃李/写春秋;开创千秋伟业/培养四有新人(3)答案(示例):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米兰具有清新小巧、生命力旺盛、淡雅芬芳等特点,与老师所从事的教化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以及默默奉献

第-6-/7页 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用米兰来比喻老师,能给听众以净化心灵的美感。而歌词所特有的反复修辞,充满了对老师的无限深情,韵味悠长。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其实也从侧面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题前先搞明白“不领情”的意思,然后再找准相关段落进行解答。

答案:我不能因为吃你的饭,接收了你的馈赠,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把你由不及格变为及格。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我做人的原则,也违背了我们友好交往的初衷!

8.答案:为以后“我”在结业考试时遇到困难,丹尼奥不帮助“我”作铺垫。9.【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含义,解题时要联系语境,首先判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然后联系“我”的感情倾向来回答。

答案:“忘恩负义”的本义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在文中显然不是这个含义,表达“我”对丹尼奥不徇私情、不肯帮“我”把考试成绩由不及格改为及格的愤怒和无奈。

10.答案(示例):请先安静,不要愤怒,我们为人处世都要讲原则,不能因为你曾经对别人有所付出,别人就一定要没有原则地对你回报。

上一篇:《蛤蟆大姐穿新衣》听课反思下一篇:长炼长盛聚丙烯装置安全高产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