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2024-04-15

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共8篇)

篇1: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市场部邹炬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现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投资公司,在考虑投资策划时,最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成败。

如何看待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品,除了具备人们通常所说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外,工作能力强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看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其制定计划的能力;看其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控制事态走向的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看其影响力及个人魅力。

比如:一个好的管理者,他能够分清事物的主次,知道哪些事该先做,哪些事该后做,那些问题该先解决,哪些问题该后解决,知道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一个好的管理者,他能够制定出详尽的工作计划,知道把所做的工作分为几个阶段,知道每一阶段该做什么,每一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此外,一个好的管理者,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紧急事态时,他能够冷静思考,审时度势,及时、果断指定出正确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抑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一个好的管理者,不能在什么情况下(如在遇到不同意见、不公遭遇、与人争执时),都要控制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要胸怀坦荡,有宽阔、包容的心态。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企业的策划,明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计划。根据这个目标,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明确本部门在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状态。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依靠自己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知识及自身良好工作的特色来感染、影响他人,带动团体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公司向着良好的轨迹发展。作为部门负责人,既要承担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本部们的管理工作。他们既要上情下达,也要贯彻落实和实施,因此手里的事情很多。如何贯彻实施好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就得先对手里的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工作重点,分出工

作的主次,进行计划安排,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使本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同时,做为部门负责人,应当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任何事要身先士卒,做出榜样,比如,该自己动手写作的文稿,不能都让部门员工代为劳作,这样既是对部门员工的知识和写作技能变相剽窃,也不利于部门负责人自身的锻炼和发展。只有自己动手写作,同时也要求部门员工养成书写的习惯,交一些写作任务给他们去完成,从而带动部门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当然,仅仅这样的工作状态是做得不够的。我们的企业管理和部门工作要更好的发展,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学习外面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我所用,使本部门的管理和工作效率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4月8日

篇2: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汪延明

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部队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工作有无创新,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工作进程,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领导干部工作创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除思想认识、精神状态等因素外,如何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推进工作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盯着问题做工作,是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其单位也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况且,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破除讲问题砸“牌子”,亮家丑丢“面子”,揭短处失“位子”的思想,查找问题不仅标准高,而且要求严,态度实,敢较真。再就是查找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工作中究竟哪项比较薄弱,哪个单位比较薄弱,问题到底在哪里,应有分析和思考。尤其在成绩面前,不能只从一个角度、一个方向去看,以偏概全。要善于从成绩中看到问题,能够小中见大,抓住“苗头”。问题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多样的、繁杂的现象反映出来的,开始总是萌芽状的、潜在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能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抓准问题。当然,作为领导干部,不可能对部队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及时发现、紧紧盯着,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领导干部至少对这样几个问题不应疏忽:一是关乎全局的倾向性问题;二是关乎部队根本性、长远性建设的问题;三是关乎部队当前建设的潜在性问题。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以政治责任感来对待,并将其当作工作的突破口,这样工作就会有所创新。

善于在深知上情、熟知下情、真知“行”情的结合点上做工作,是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运用新的方法,开启新的途径,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实现创新的目的,须深知上情、熟知下情、真知“行”情,在三者结合点上下功夫。因为,上级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工作创新的依据,下面的情况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依托,“行”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了解面上某项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影响这三者结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有的同志把照搬照抄上级指示与对待上级态度划等号,认为照搬上级精神是对上级尊重、执行指示不折不扣的体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上去执行上级指示“不走样”,实际上是“走了神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的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的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因此,执行上级指示关键是与本单位情况相结合,否则不可能有创新。二是上级指示“满”与下级执行“难”的问题。目下,基层有些同志反映现在上级的指示不仅多,而且非常具体,“照此办理”就行了。这里需要明确,创新要有主动权,要有时间和空间,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特色。如果一说落实上级指示就干扰本单位工作的整体思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不可能创新。三是吸取别人经验与提高创新质量的问题。虽然各单位情况不尽相同,但有相通的地方,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避免或少走弯路。牛顿说自己能够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每个人、每个集体的成功都免不了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篇3: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一点思考

一、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当下,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出来。但是, 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发挥的作用却往往只被认为是简单的上传下达、递送材料, 做些事务性的、缺少专业性的工作。这种看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从自身教学秘书工作出发, 我认为教学秘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是多种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秘书是学院教务部门和系部教学主任的得力助手, 是连接教务处与教学单位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在多种关系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的作用。同时, 教学秘书也是系部的一个窗口, 其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着系部的形象。

2. 是领导的参谋与帮手

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实践会积累很多重要的信息, 除了要将信息及时准确的向领导反馈外, 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 在必要的时候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意见。同时, 系领导在制订一系列决策后, 教学秘书不但要在正确理解和领会的前提下, 认真的贯彻和执行, 还应在其他人提出疑义时, 做好适当的解释工作。

3. 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落实者

系领导除了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外, 更多的精力则是要投入到教学改革、考试改革、专业建设等工作中去, 因此很多工作系领导只能是制定者和决策者, 更多的实质性工作则是需要教学秘书去具体落实和解决。教务处作为教学主管部门, 很多工作下达到各系部后, 也需要由教学秘书直接去执行和落实。

二、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1. 人文素养

教学秘书由于角色多重、工作复杂、任务繁重, 因而容易产生浮躁情绪, 有时甚至会错误的认为是教师和学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长时间的情绪化会对工作产生厌倦, 甚至对师生产生过激的言行, 这种情绪如不及时排解会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阻碍。为此, 教学秘书应不断加强自身人文情怀的培养, 要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使自己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 要本着为教师、学生服务的宗旨, 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同时, 教学秘书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豁达开朗的性情,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俗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学秘书工作虽然是琐碎的,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甚至歧视这份工作, 正是这样平凡的工作岗位更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2. 专业素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要求教学管理也要随之改变。教学管理要紧跟教学改革步伐, 这就需要教学秘书掌握一定的高教管理理论, 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管理工作, 以正确的管理理论指导实践, 以自身的高效率管理去为教学服务。

现代社会对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高校逐渐从原始的纸质和手工作业过渡到现代化办公。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教务管理软件、网络技术等基本的专业素质。

3. 科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秘书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接受教务处下达的各类教务管理任务, 帮助教师处理各种教学问题, 解决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对如此多的工作要想从容应对、不慌不乱, 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理清工作思路, 分清工作轻重缓急, 注意工作的内在联系, 按次序按步骤开展工作。其次在处理工作时应掌握适度的工作分解方法, 更科学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但将工作分解却不是简单下放, 如何将责任分摊而不是简单推托, 如何在辅导员工作便利的同时使自己工作方便, 如何让工作便于操作, 简单易行, 这都需要教学秘书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思考, 从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且高效的管理办法。

4. 沟通与协调能力

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学秘书要时时刻刻与人接触,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沟通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沟通能够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理解与支持, 也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为了尽快完成而简单的去布置工作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的。一旦离开了大家的协作, 那么要想完成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与此同时, 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越位现象, 主要原因并不是其人的主观故意而常常是思想上的不注意或是在工作中缺少思考造成的。教学秘书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 但并不是决策者。因此, 教学秘书在工作时应明确自己的角色, 按角色定位来履行各项工作和职责, 有问题发生时不应擅自做主, 而应该及时准确的与领导进行沟通, 向领导汇报, 做到“到位不越位, 参与不干预, 出谋不决策”。

5. 求实创新能力

教学秘书不能因循守旧, 凭经验办事。有些人认为教学秘书工作只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 只要埋头苦干、做好常规性的工作, 任何人都能胜任。这种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秘书的工作需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 教学秘书工作应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一点一滴的同时更新观念, 不断学习改革和探索的前沿,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教学秘书如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求实创新, 势必会被教学管理新形势所淘汰。

三、对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正因为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级领导才更应该对教学秘书工作予以足够关注和重视。

首先, 应适时开展业务培训或交流研讨, 必要时为教学秘书创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 使其知晓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反思自己的工作, 唤起再学习再实践的需要, 不断更新知识, 习得先进的理念和技能。有条件的还应多组织教学秘书到其他院校参观考察, 与外界多沟通、勤交流, 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从而更好的为本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服务。

其次, 应更加细致的关心教学秘书的工作和个人成长, 现在很多教学秘书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都有着自己的抱负, 在平凡的工作中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 各级领导不要忽视这一群体, 不要忽视教学秘书的内心感受, 应在教学秘书的内在方面多关心、多引导、多教育。

再者, 目前一些院校的教学秘书岗位流动性较大, 多数人不愿从事这一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繁杂和辛苦, 更多的则是考虑到个人长远发展的问题。因此, 各级领导还应在工作待遇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时多考虑教学秘书岗位的特殊性和诸多方面的综合情况。使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工作, 乐于从事这一工作, 在根本上实现稳定教学管理局势和培养高层次教学管理人才的目标。

教学秘书是高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 是稳定教学秩序, 规范教学过程的重要人员, 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对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激烈竞争, 作为教学秘书要明确工作职责, 树立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平凡的岗位中, 在平凡的岁月里, 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陈蒙.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管理岗位刍议[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8, (9) .

[2]刘晨凌.关于高校系级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07, (4) .

篇4:对新闻管理问题的一点思考

由新闻监督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又使我想起三年前的那起令人痛心的广西南丹矿难事件。南丹矿难事件如果没有记者的介入,恐怕81个死者的冤魂只有永沉九泉了。大众媒体在南丹事件中的表现:一方面是地方媒体既聋且哑,一方面又是靠着各地记者不畏艰险的深入采访而揭露了事故的真相;一方面是地方媒体的严重失责,一方面又体现了新闻监督的巨大力量。在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其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新闻管理的模式

由于新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我国历来重视新闻管理。解放初期成立过新闻总署,但在1952年即被撤销,之后一直由党的宣传部门代行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责。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比如报纸,大多是作为党的各级机关报而存在的,由各级党委通过下发文件,以组织领导的形式进行管理。广播和电视也自然属党的宣传部门主管。

1987年初新闻出版署的成立,意味着政府行政机构恢复了行使新闻的管理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仍以报纸为例,除了党的机关报之外,又涌现了大量的晚报、都市报、快报、信息报等市民报,以及各种形式的专业报。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新闻业的有关规章制度是由党的宣传部门和行政机关共同制定施行的,因此党的宣传部门对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

再从所有制来看,这些媒体都是国家的财产。根据国家《出版管理条例》的第十条的规定:设立出版单位必须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必要的上级主管机关。而由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又有这样的规定:创办正式报纸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有确定的、能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中央应为部级以上(含副部级)单位;在省为厅(局)级以上(含副厅级)单位;在地(市)、县市为县级以上(含县级)单位。这些规定都间接说明:只有国家才是报刊投资的合法主体,其他任何投资形式原则上不被接受或承认。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在答《新闻战线》记者问中更明确表示:“国家对新闻出版业长期实行非常严格的准入制度,不仅新闻出版媒体必须由国有单位主办经营,不允许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出版物的总发行权和批发权过去也不允许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

这样,我国的新闻媒体仍然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地方上的媒体在从事新闻采编活动中,一方面固然要受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管理,另一方面又受地方党委的组织纪律约束。倘若当地的党政机关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以“党的宣传纪律”的名义来约束地方媒体,封锁当地的重大信息,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南丹矿难事件在半个月中地方媒体毫无反应,正是一个典型表现。

管理惯例的审视

按照现有的新闻管理体制,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在于依法进行审查、注册、登记及事后的审读、监督工作。事实上,所有的媒体,包括党的各级机关报和其他媒体,仍由各级党的宣传部门直接领导,而宣传部门又隶属地方党委。因此一旦地方权力为腐败分子篡得,新闻媒体就完全丧失了传播真实信息、主持公正舆论的基本功能。在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如厦门远华案中当时的厦门政府与当地媒体、沈阳黑社会团伙案中当时的沈阳政府与当地媒体、南丹矿难事故案中当时的南丹政府与当地媒体等等,都无不尖锐地反映出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地方媒体在当地党政机关发生腐败现象时,都无一例外地丧失了信息传播的基本功能。目前,国内凡是重大的案件,必与地方政府有关,而原因之一就是地方媒体受制于地方党政而无能为力,从而导致上级部门的信息出现失灵。这已为现实社会生活所反复证明。

如今,我们的新闻管理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地方上有什么重大事故或案件,有关部门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锁消息。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是领导能有效驾驭局面,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又是一把“双面刃”,弊端也一样,那就是为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提供了同样的便利。他们也常常会以党的化身,用“宣传纪律”来管制媒体,对上级、对社会封锁消息,掩盖事实,隐瞒真相。许多大案的前后形成过程之所以会有多年之久,并不是案情有多隐蔽复杂,而是因为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新闻媒体被封住了。南丹矿难事故,中央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掌握其真相,正是当前这种新闻管理方式流弊的反映。在这种状况下,一般的群众举报、民间反映常常石沉大海,也就更是毫不为怪了。

其次,现行的新闻管理方式对媒体的干预似乎过于琐碎具体,任意性大而无章法可循。列宁曾多次强调在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批评“出版自由”,主张管理约束。然而他在1917年11月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说:在新的秩序确立之后,政府对报刊的各种干预将被取消。到那时,报刊将按照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法律,在对法院负责的范围内享有充分自由。可见列宁在晚年,已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某些理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再次,在舆论监督方面,由于媒体各有隶属和行政级别,历来有规定,“报纸不能批评同级党委” 将这条规定引而申之,也就包括了等级森严的国家行政系统。媒体要进行舆论监督与批评,得先弄清自身的级别,然后方能确定批评的对象。它意味着机关或官员的级别越高,则约束越少。因此现在的所谓“舆论监督”,往往多在普通的百姓或基层的干部身上做文章。记得2000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采访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说了这样意思的话:在两会中,代表们讨论“依法治国”时似有一个误区,“法治”的主语多指“政府”,是政府依法管理老百姓。这是很大的错误。法治的主题是法律,是用法律来约束政府及其行为。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的本意,系指批评国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报纸的批评倘若受行政级别的严格限制,实际就取消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根本上抽去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属性。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各地党政机关所作的努力,都相继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到政务信息公开。更为可喜的是,最近我们党的党内监督条例已经公布,其中特设“舆论监督”一节,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在监督职责的划分方面,有关专家指出:“条例既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还有平级之间的监督,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监督体系。”条例还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些规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有权利了解国家的政务和重大的社会事件。这种知情权也是宪法赋予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媒体报道重大社会事件,既在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客观上也在履行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只要媒体不违反宪法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人民这种知晓的权利。

随意封锁信息的负面影响

封锁信息的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恐怕影响社会稳定,这涉及社会控制的问题。但是过于随意,也会有许多消极后果。

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新闻管理已有很大的进步,许多事故新闻、批评报道可以见诸媒体。但由于官僚主义的影响,封锁消息、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仍会发生,使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的状况不相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信任危机。倘若这种社会大众的心理没有改观,那么我们一切宣传上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化为乌有。

封锁消息虽能奏效一时,却难以掩盖长久。因为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总会有敬业的记者排除万难,去访得真相,将其披露出来。然而迟到的报道却为谣言提供了时间与空间,遂使人们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成见。这势必削弱而后报道的宣传效果。当年“千岛湖事件”的发生,当地政府就采取封锁消息的办法。由于遇难者中有台湾的旅客,境外媒体大肆报道猜测,有关部门非常被动。据曾就此事写内参的记者说:“中央有关部门在千岛湖事件发生后还专门发文,文件规定,对突发性事件应允许公开报道。”

犹如人的血脉,经常淤塞,会损害健康。同样,动辄封锁消息,阻碍社会重大信息的流通,也会使社会的运行发生故障。比如在重大事故方面,消息被封锁的例子俯拾皆是。广西南丹多次封锁矿难事故的消息,居然曾使上面的调查无功而返。新闻媒体对重大事故的关注,正体现了其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的关切与尊重。然而在一些人的眼里,人民的生命财产抵不上自己的前程。各地经常封锁消息,向中央隐瞒真实情况,导致中央不能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它实际是削弱了党和政府驾驭政局的能力,成了地方官僚主义掩盖腐败的有效手段。

我们已经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改变了对企业具体微观的领导,用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宏观的政策调控,逐步形成了最佳的资源配置。那么对新闻工作的管理,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否也应该真正改进管理方式,强调法治,使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自负其责地开展各项新闻活动呢?立法管理是疏而不漏,具体干预则百密总有一疏,其间自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闻媒体当然要服从党的领导,当然要遵守有关的宣传纪律,但这种约束应该是理性的,应逐步赋予其普遍性的形式。

对报纸的统制与分治

既然我们已经在政府的行政系统成立了新闻出版署,新闻工作有了行政的管理机构,那么就可以对目前各种媒体作一基本的区分。以大众媒体中的报纸为例,党报系指党组织的各级机关报。除此之外,就是普通意义的社会市场报纸了。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等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意味着原来作为党政机关一部分的报社,在经济意义上已经取得独立的地位。

党报如各地的党委机关报,在组织上与地方党委具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它应该严格遵守党的各种纪律(包括宣传纪律),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而其他的各种报纸,如晚报、都市报以及已经取得独立经济地位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报纸,也需要接受党的领导,也应当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但管理方式似应有所区别。比如这些报纸在原则上也须接受党的新闻政策的指导,但主要还是接受国家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遵守新闻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这样的区分,当然不是让两者对立起来,而要使我国的媒体和新闻管理具有层次,使他们的功能各有侧重而与当前社会阶层的变化状况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这种经济多元导致了多种利益集团,导致了多种的思想舆论和价值观念,也导致了多种的文化需求。原来以党报为主的新闻媒体的构成格局当然也会有所变化,而呈现多种类型互相竞争的局面。因此在管理方面,除了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如有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国家新闻出版署制定的《报刊刊登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等法规)之外,还可以运用社会化的管理,如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行业协会的自治作用。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全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报协制定的《中国报业自律公约》等规范性的文件。针对新闻界存在的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有偿新闻、违法广告、价格大战以及格调低下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行业内部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约束来加强管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媒体的进入只是一个迟早的时间问题。当前媒体高度统一于党的直接领导,管理上集中统一,对于掌握舆论导向当然是必要的。但倘若我们针对不同类别性质的媒体,相应地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就能使媒体在整体上具有更大的运行弹性,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的社会功能。事实上,这种变革也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据有关方面披露,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功能将会发生重大改变,根据市场的需求,会将新闻出版单位划分为“公益性”事业及“经营性”产业两大类,担当不同的角色。当然经营性的出版单位主要还是以科技类的出版单位为主,但至少改变了以往新闻出版业只担当政府宣传渠道这样一种角色。

如果媒体有了这么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和管理,就能大大改善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各种新情况的能力。诸如“南丹矿难事故”之类的重大消息,地方也就难以封锁。

注释:

①陈堂发:《授权与限权:新闻事业与法治》第299页,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版。

②《新闻战线》2002年第4期第4页。

③杨春华、星华编《列宁论报刊和新闻写作》第619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④见《新闻学简明词典》第8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⑤见文汇报2004年2月18日。

篇5:对绩效分层管理的一点思考

首先,这两大绩效管理工具都强调战略导向,要求所有员工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及健康发展开展工作,相应的,各岗位所承担的关键业绩指标都是对战略目标的分解与细化。但中国大多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性与管理规范性较差,企业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常常不知道各岗位,特别是一些基层岗位,应设置哪些指标才能实现与战略发展目标的结合,即使确定了几个指标,也常常疑虑指标的适用性与代表性。

其次,关键业绩指标思想要求考核不能面面俱到,应给每个岗位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但企业发展要求员工全面承担岗位责任,员工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做或没做到位,都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效率与发展产生影响。国内企业员工职业素养不理想,考核指标覆盖的工作,员工关注程度可能会高,考核指标没有覆盖的工作,员工关注程度可能会低。如何平衡关键业绩指标代表性与岗位工作全面性的关系是困扰管理人员的问题之一。

关键业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是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绩效管理体系的有力理论武器,但上述两种困惑正在影响着它们作用发挥,也使企业管理人员对其适用性产生了疑虑。作为一名专业管理顾问,基于多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及管理咨询经验,笔者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一点思考。

1、不论是关键业绩指标还是平衡计分卡都只是一种管理工具。工具因时而用,因事而变,不能使人成为工具的奴隶。

2、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组织中各层级所负的责任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千差万别,必须根据各层次特点选择适合的绩效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指标。

3、对总经理的考核实际上是考核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及发展能力。中国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成长期或成长前期。经济指标(利润额或投资回报率)应在总经理考核中占有较大权重,

另外,结构调整性指标应列入对总经理考核。如员工结构(特别是中高层干部队伍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或下属子公司发展结构等应是总经理考核的关注点。结构调整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也将极大影响公司长期发展与经济效益。对总经理考核关键是抓目标、抓导向。即要实现公司当年经济效益,又要引导公司走向健康与成长。总经理考核一般由董事会组织,有些考核指标可能不宜公开,以免引起部分员工心理失衡。

4、分管重要职能的高层绩效指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总经理所承担的、与分管职能有关指标的分解;二是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分管职能应做哪些结构性调整,从而设置相应指标。高层绩效管理应强调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持,因为公司是在以总经理为核心的高层团队集体领导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

5、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领导一个团队落实部门职责,其绩效指标主要来自二个方面。首先,中层需要落实分管副总所承担的与本部门有关的指标;其次,部门主要责任应纳入中层管理者考核范围。鉴于很多公司在规范组织结构时对部门职责进行了分析与明确,中层管理者第二类绩效指标可由部门职责文件中得到。中层绩效管理应强调上级要求与部门职责的落实。

6、基层岗位不应再设置关键业绩指标,而以岗位责任落实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细节决定成败,基层岗位工作细节很多,不是几个关键业绩指标可含盖的。如果硬性设置几个关键业绩指标,反而是对基层员工工作的一种误导。为了能够对基层岗位责任落实进行考核,科学规范岗位工作标准的建立是前提,而这也是很多公司管理上的空白点。很多企业虽然形成了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但没有建立岗位工作标准,员工只是大体上知道做什么,但并不明确应做到什么样才符合岗位要求。做好做不好全看个人自觉与意识。缺乏岗位工作标准是很多企业执行力差、运营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6: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最近看用户投诉邮件,再想网站的产品管理,想到了几个问题,

1.产品经理需要保持工作的延续性。一个网站非常需要保持产品经理工作的延续性,产品做到一半被束之高阁是种很不经济的方式,不但不能达到产品预期的收益,反而会为网站留下阑尾,对网站长期发展和网站可用性都不好。

2.避免一些无谓的产品改动。很多时候我们产品经理80%的工作都是在对某个产品改来改去,一会左倾,一会右倾,最后回过头来看是在原地踏步。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产品发展战略缺乏延续性,也可能是前后两任产品经理对同一产品发展战略的不同理解,

例如,就拿网站注册这个简单的产品来说,当网站战略目标是会员数量时,产品经理就努力间少注册字段放底注册门槛,当下一任产品经理开始关注会员质量是,就开始往回改,提高注册门槛。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跳出过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转去寻求合理的产品优化方案。

产品经理总是在顺从和坚持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所以很多时候产品经理避免不了做以上两种不合理的产品管理工作

合理的产品管理工作

如果按“是否符合长期发展”和“是否对KPI有帮组”为两个维度画一个四宫格的话,有一部分事情是符合长期利益,但是对短期KPI是没有帮助的。很多时候这部分事情就一直被搁置,没有人去处理。我希望在我负责的产品管理工作中,在我能够左右和影响的范围内,有一部分精力是花在这种符合长远发展但是没有产品经理愿意牵头去做的事情上的。

最能够反映一个产品经理能力的是他所负责的产品,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所服务的公司选择下家或者出去创业,需要的一两个说得出口的产品或者一两件说得出口的事情作为筹码。

篇7: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

阳新县宏卿中学 袁怀柏

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如果说学生是产品,那么班主任这一角色,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每个产品;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让一个不理想的班级“扭转乾坤”。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生到校之前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一、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二、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经常注意换位思考。学生犯错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学生思想出轨时,我基本上都是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批一通,更不会有过极的行为。这样,我所带的学生,都能做到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并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三、要严爱相济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四、要做到“三勤”

接一个班,班主任老师要做到“脚勤,嘴勤,眼勤”。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到班级同学中去,到学生的家里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理沟通,做好心理咨询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易产生误解,因误解而心生芥蒂,因误解而离心离德,如果一个班集体人心涣散,那么班级管理也便无从谈起。拥有班级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整个班级才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有利于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在这样一个班集体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富有同情心,利群,和谐,积极向上,不仅有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六、建立完善的班级体制,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能力

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篇8:对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1. 具有时效性。

边防新闻摄影的特点在于一个“新”字, 它所反映的是正在发生的、引人关注的边防新闻事实。如抢险救灾、执行重大工作任务等。

2. 具有真实性。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是边防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

3. 具有针对性。

边防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摄影, 它是针对边防部队而言的, 具有特定的拍摄对象, 其特征明显受边防部队的性质和任务所影响。

4. 具有现场感。

边防新闻摄影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现场抓拍。一张好的照片不仅能完整保留事件现场的原貌, 更因本身具有的强大的冲击力而震撼人心。

二、边防新闻摄影在边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

1. 拍摄重大会议

边防部队的各类会议是边防部队新闻摄影工作的重要表现对象之一, 全面深入地报道会议内容是边防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边防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要拟订拍摄计划。在会前, 要精心准备、认真思考, 提前熟悉会议议程、日程安排, 认真拟订拍摄计划。同时, 要提前熟悉会场环境, 必要时可以把即将召开的大会主席台上的灯光预先打开, 用相机试拍几张照片, 调整好相机的各种参数。

二是要找准拍摄位置。会议进行中, 除了要提前站好最佳拍摄位置, 保证思想高度集中, 确保电源充足, 还必须保证记录下三个画面, 即会场全貌、会议主持人的画面、主要讲话人的画面。可以采用连续抓拍或变化角度的方式定格画面 (抓拍速度对相机的要求较高) 。

三是要确保拍摄全面。要紧紧围绕会议主题, 以专题摄影的形式拍摄会议的各个侧面, 以多幅、成组的照片来集中表现与会人员在会议中发表意见、建议, 以及认真听取报告时的生动场面, 拍摄足够数量的照片以供后期选择。

2. 突发事件的新闻摄影

突发事件指突如其来、未曾预料的事件, 特别是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自然或社会性灾难事件。在边防新闻摄影中, 这类题材以其自身的紧急性、不可预知性、不可还原性等特点, 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

一是要抓紧时间。突发事件是一项很考验时速的任务, 更加考验宣传摄影工作者的能力, 因为只有把握好了时间, 才能迅速抓拍到合适的内容, 进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所以作为基层宣传骨干的摄影工作者, 必须要有迅捷的消息来源, 必须要随警出动、随警作战, 必须要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这样才有可能、有机会定格现场历史瞬间。

二是要选好位置。选择好了拍摄角度, 一张新闻照片就成功了一半。所以, 我们在出警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提前熟悉拍摄环境。比如随船出海拍摄某次海上救援行动, 事先一定要掌握船舶结构布局,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找准一个或几个最佳的拍摄角度, 这样就能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了。

三是要制定预案。无论是预定采访还是偶遇突发事件, 在采访前或是采访中都要有预案。要在尽可能掌握事件发展过程的前提下, 预先设计事件的进程, 特别是在紧急突发事件比如救助伤病员中, 在前往现场的路途中, 就要预计好现场的情况、拍摄的位置等, 从而使突发事件的拍摄进行得有条不紊。

四是要确保事件完整。摄影者在新闻事件结束后, 不要立即离开现场, 要时刻关注现场情况发展, 比如伤员是否得到救护、事件是否处理完结、还会不会有新的情况发生。通过个人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咨询, 确认事件已经完全结束之后再离开。

3. 日常工作的新闻摄影

边防部队的日常工作是边防新闻摄影的表现题材之一, 由于事件相对平淡, 因此要拍得出彩, 需要我们格外上心, 善于从平淡中发现“闪光点”。

一是要注重图片质量。拍摄日常工作中的新闻图片, 时间比较充裕, 地点选择性大, 但关键是要确保图片质量。首先要确保图片高像素, 还要防止抖动、歪斜、噪点高等画面出现, 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通过运用不同的新闻镜头 (包括全景、中景或近景和特写) 进行全面拍摄。

二是要注重提炼主题。任何一个宣传作品, 都离不开主题思想, 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有主体, 有主题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对于时效性相对不强的新闻摄影, 要时刻抓拍与中心思想和主题有关的画面, 寻找最能表达中心主题的角度, 带着主题进行拍摄。

三是要注重角度变换。可以尝试不同的构图、不同的拍摄的角度、不同的景别、不同的用光, 这样给人的视觉和感觉都有所不同, 使图片更有新鲜感, 因此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宣传效果, 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三、边防新闻摄影工作的几点要求

1. 合理选择拍摄模式。

有的同志认为, 专业的摄影者应该尽量少用自动档而多用手动档拍摄照片, 这样才能区别于业余摄影。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绝大多数的突发事件拍摄现场, 自动档都比手动档更方便、快捷, 在瞬息万变的拍摄现场, 手动设定相机光圈和快门速度是对时间的浪费, 往往错失良机。

2. 注意几个拍摄细节。

一是为避免图片画面层次的损失, 尽量少用或不用闪光灯拍摄。二是为了更好地抓住精彩的瞬间, 应尽量选用连拍模式。三是要选用广角和中长焦兼备的大变焦镜头, 这样可以满足对镜头成像效果的要求, 同时又节省了换镜头的时间。四是尽量使用三脚架拍摄, 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拍摄成功率。

3. 提高自身两种技能。

一是提高对相关看图软件的熟练程度。不管摄影技术有多高, 手中的摄影器材有多好, 但对现场新闻的拍摄构图大多是来不及雕琢的, 免不了回来还得用电脑进行加工, 所以, 提高对各种看图软件及photoshop的熟练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二是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图片解说词, 包含着新闻要素、文学修养等各方面的学问, 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时候要长篇大论, 有的时候要简明扼要。图片再好, 文字说明不到位也不是好新闻。■

上一篇:快闪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C语言笔试题目及参考答案-嵌入式程序员-安徽用友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