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2024-04-29

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精选6篇)

篇1: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事前控制对贷款审批安全性的效应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以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的高风险性。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贷款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是要在风险出现的事前、事中、事后,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并降低或消除出现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影响,称为贷款的“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和有效防范控制风险始终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永恒的主题。预先控制,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办法,制定信贷投向政策,贷前调查是贷款“三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贷款调查发放部门直接从事客户调查和项目评估工作调查是否深入,了解和掌握客户和项目是否真实、可靠,反映是否全面,申报材料质量如何,核定客户信用等级和债务承受额,确定客户授信总量。事前控制对于贷款安全性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获得的信息也没有经过论证就变成贷前调查报告,这首先在第一关就埋下了贷款风险隐患,当风险评审委员会根据这些经过加工粉饰的材料进行评审时,就很难有科学正确的结果,所以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非常重要,是进一步评审的基础和正确决策的依据。

一.事前控制发挥积极效应的表现 1.防范基本信息风险

在贷前调查中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数量多且涉及面广,客户经理要在较短时间内作出专业性、准确性的判断十分困难。同时各类中介机构鱼龙混杂,其真实性、可靠性较难鉴别。二是核查证件。借款申请人在贷款申请过程中要提供各种有效证件,特别是项目建设贷款。而项目贷款目前多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他们在申贷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工作目标,对各类证件的办理往往通过政府对职能部门的干预在短时间就得以解决,其过程是否按规定、按流程办理就不得而知。贷款风险预警关键在于信贷员应及时搜集对贷款风险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发现危及贷款安全的信息必须及时报告,这应成为一种制度。同时对违反制度、不执行制度规定的人员应追究责任;对搜集信息、整理报告应规范。贷款企业的风险预警必须通过信贷员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贷款安全的财务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深入了解,可以掌握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对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了解,可以从中掌握其经营理念、企业发展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这些变化对贷款安全的影响,这是做好贷款企业风险预警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应通过制度的规定和约束加以贯彻和落实。2.防范基本信用风险

贷款风险包括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借款企业由于经营决策失误和运行约束机制等不适应外部经济情况的变化,导致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无法实现预期的增值效果,甚至出现亏本的状况,造成到期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本息使商业银行贷款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的素质操守存在问题有意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资料和信息,骗取银行贷款;或借款人即使有钱也赖账不还,使银行贷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贷款风险的特征是指贷款这种资金使用权的让渡构成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固有特性,基于这种特殊性,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对贷款信用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品德主要表现于道德观念、个人习惯和偏好、个人交往以及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地位与声望等方面。借款人法人代表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借款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银行题。借款人公司章程是对借款人的组织和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性文件,因此借款人公司章程是银行贷前调查的重要对象之一。在贷前调查过程中,银行应主要就借款人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借款人的股东是否真实、借款人的注册资金是否到位,借款人是否超越董事会的授权权限等进行调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借款人随意更改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上伪造公司股东签名甚至提供虚假章程的现象,而由于种种原因,银行在贷前调查却对借款人公司章程的真伪无法辨认,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借贷双方的博弈行为是重复的,只有借款方的失信成本足够大、再贷款成功的概率足够高时,借款者的还款意愿才会增强。3.防范经营性风险

贷前调查目的是了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具体做法是用历史的眼光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连续、动态的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销售情况及盈利能力;分析在最近几年内企业的生产、销售、盈利水平情况如何;深层次分析企业的原始积累形成的过程和细节,了解企业在什么时间、在何种行业、以哪种方式完成了原始积累,从而核实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企业的财务数据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对于经济社会中众多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就很少有监管机构进行检查和监督,企业做假账、提供假报表的行为非常普遍,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不可靠。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三是调查借款申请人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如果是项目贷款还要调查与主营业务的关系,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是否有立项批复,自有资金情况及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投资总额与企业的承受能力,是否过度投资、超负荷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风险项目,要了解项目的后续进程,做出评估后再进行后续的审批。分析企业的成长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品牌优势。拥有了品牌,就等于拥有了社会资源;②成本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强、企业管理到位,就会在价格上形成优势,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③市场优势。主要分析企业的产品销量及销售客户,如果下游客户实力雄厚、信誉卓著,说明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④技术优势。主要关注企业引进的设备、技术人员配备情况。⑤管理水平。除对公司高层管理者要高度关注外,还要对中层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进行定性分析和判断。借款申请人现金流量的调查。通过对借款申请人现金流量的分析,确认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一是结构分析,分析现金流量的内部结构,不同经营周期经营、投资、筹资三者对现金净流量的贡献;二是比率分析,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是趋势分析,分析经营现金流和销售增长二者变动趋势是否配比,现金流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增长还是货款回笼加速,现金流出的增长是由于销售增加所致还是存货积压、费用巨增,现金流入、流出增长速度孰快孰慢,现金流量增长趋势是否稳定等 二.事前控制发挥积极效应的原因 1.深入的调查研究利于多方位了解借贷方

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对自身的盈利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战略远景等可能波动情况以及宏观因素如国家经济的政策,自然因素、政治原因对企业构成的影响拥有比银行更清楚的信息,它在向银行贷款时,为了获得贷款,具有掩盖自身存在缺点的动机;由于这种单方面拥有信息的存在,使得银行贷款的实际风险比它所观察到和想象的还要大,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是企业及时完整地偿还本金及利息;但由于企业作为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可能会采取违背委托人目标的行动,使得银行贷款的偿还产生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从业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管理水平(驾驭市场的能力)、诚信状况以及有无不良纪录等情况。随着县域特色经济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观上要求企业法人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有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正确引导企业走向未来的思考能力。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重大的决策都由公司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决定,因此,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可以通过征信系统查看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用状况;可以向同业、行业协会及税务部门了解实际控制人是否有不良记录,对有不良记录的控制人及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了解违约详细情况;可以通过工商、企业上下游客户、企业员工等了解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人品、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情况。

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评价,贷前调查需重点关注的九个方面主要是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的分析,而对企业社会效益的评价则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工信、环保等)、同行业经营者、公司管理人员、员工走访、各类投资咨询公司、媒体公开宣传报道等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加以提炼、分析和判断,从而对企业和主要管理者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评价。关注企业的社会评价主要是分析外界对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评价。任何企业的经营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的情况,忽略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对借贷方的全方位了解。2.通过资产抵押等手段帮助止损

抵押贷款,又称“抵押放款”。是指某些国家银行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以保证贷款的到期偿还。抵押品一般为易于保存,不易损耗,容易变卖的物品,如有价证券、票据、股票、房地产等。贷款期满后,如果借款方不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有权将抵押品拍卖,用拍卖所得款偿还贷款。拍卖款清偿贷款的余额归还借款人。如果拍卖款不足以清偿贷款,由借款人继续清偿。在实际的信贷工作中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借款人法人代表道德品质恶劣,对银行进行恶意骗取贷款然后转移公司资产造成的;也有一些借款人由于其法人代表的道德品质问题造成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归还到期银行贷款,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抵押贷款的惯常做法是由借款人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贷款抵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银行综合各种因素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折扣放款。但由于目前我国的评估中介机构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完善,许多资产评估机构往往是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对贷款抵押物进行评估,律主体资格的认定,结果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而在这些房地产顶目,公司经营期限到期时,银行没有适当的措施,结果因为这些公司法律主体资格消失造成银行按揭贷款的损失。还有一些公司由于经营违规、涉诉或超过年检期限等原因而被吊销营业执照,也有一些公司使用伪造的或过期的营业执照骗取银行贷款,由于这样的公司不具有贷款的法律主体资格银行在贷前调查中如忽视对这些公司法律主体资格的认定而发放贷款,将可能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2.实时监控跟踪,有利于掌控风险动向

借款人获得银行贷款后,同样存在着企业贷款用途的信息不对称性,企业获得贷款后可能会瞒着银行将贷款挪作他用,或者出于投机心理投向风险更大的项目,获取暴利,本身受益;当项目亏损时则赖帐,把风险转嫁给银行。因此,在贷款的使用上,企业可能有许多的隐藏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很难被银行所掌握和深入的了解,由此构成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商业银行贷款重要的信用风险因素。而借款人对贷款使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借款人资金用途失去监控,资金无法实现预期效益,从而出现了贷款风险。三.风险防范成功对经验活动的启示

事前控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料的收集,加强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避免过度授信对互保、联保链上的企业重复和过度授信,会使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通过对商业银行有限理性的动态演化博弈均衡分析,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对某个行业的多头贷款会导致组合风险的集聚,而这种授信的外部性和贷款企业违约的相依性则是导致风险集中的根本。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商业银行在进行具体的授信决策时,通常只会考虑增量授信对机构层面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银行同时增加该行业授信对其债权安全的影响,导致了信贷资金投向的行业集中,加剧了信贷质量结构与投向结构的“双失衡”。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进度以及系统数据的实时更新速度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制定信贷投放计划的科学性和授信风险防范机制的时效性。在目前征信系统授信信息提供节奏仍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由银行业协会出面牵头,组织联保小组的授信银行定期交换贷款的动态信息。对于拟新增的授信,应防止多头过度授信的发生,对于存量的联保授信,贷款方则应积极地制定有益于各方的风险防范方案。完善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步伐。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从众特点极易导致信贷资源向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者某一地区集中,这种多头授信方式会加剧经济发展的行业、地区失衡,导致信贷资源配置的低效。同时这种信用风险的累积也会放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影响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正常开展。在该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地完善征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能力,改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盲目性,最终实现“理性放贷,安全至上”的经营理念。

银行应该建立涵盖贷前调查各个层面的贷前调查指标识别体系,努力使各类指标达到合理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季节性和常态性相结合,实际数和预测数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相结合,为贷前调查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篇2:注重事前审计促进廉洁从政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主要是对单位的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的审查;经济合同批准之前的审查;经营决策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事前审计对于预防错弊, 防患于未然, 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会计资料的正确性, 提出建设性意见, 形成最佳决策方案,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故也称为预防性审计。

二、事前审计的目的及内容

事前审计主要起预防作用, 减少失误, 防止弊端, 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特别是对职能部门的行政作为, 廉洁从政, 起到有效的监督把关作用, 重大决策, 尤其是有关经济方面的重大决策的失误, 往往都是存在着权钱交易。决策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作为第三方的审计部门, 其独立性, 如果能在决策之前介入, 发挥其监督职能, 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设计阶段、签订合同, 进行事前审计, 从源头把关, 这样能减少以权谋私, 让权力透明运行, 最大限度避免腐败。例:某高校在基建、修缮合同签订前的审计工作就很好地发挥了监督把关作用, 一个防水工程, 工程中标综合单价54.6元, 这个价格内包含了人工费、防水卷材和相关费用。但是, 在审计拟签订的施工合同时发现, SBS防水卷材的单价竟为54.6元, 这种错误及时得到了纠正, 否则, 一但签约, 学校就要受到经济损失。某高校有一个2000万元的基建工程进行了招标, 但是在签订的合同中, 又擅自追加了3000万的配套工程, 这是严重的违规违法从政行为, 仅就这件事的事实, 无法排除腐败的嫌疑。如果履行事前审计的工作程序, 就会发现拟签合同与中标文件不符, 及时防止3000万这么大的工程逃避招标的事实发生。

三、强化事前审计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 避免不应出现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现阶段国内各高校的发展日新月异, 资金投入大, 项目多, 原来的一片净土已经滋生很多腐败的杂草, 事前审计不仅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减少浪费, 同时也可以事前起到有效的监督, 尽可能遏制腐败的发生。例:某高校科技大楼投标最高限价招标文件, 基建处履行了事前审计程序, 经对委托标的工程量清单审计后, 最高限价下降了60余万元。如不履行事前审计程序, 无形中将多花60余万元进行开标, 合理合法的造成浪费, 科技楼的超前审计工作对投标最高限价的科学决策, 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事证明, 重大经济活动进行事前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另, 某大学一基建项目, 招投标文件明确规定, 工程最高限价为2500万元, 一口价大包不得更改, 但是签订合同时更改为可调价款, 实际发生额为4500万元。合同的签订必须与招投标文件相符,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违法行为如果进行了事前审计, 就会及早暴露, 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像这种经济上已经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法律经济责任, 给单位带来的司法纠纷, 后果十分严重。事前审计从科学决策、督促廉洁从政, 很好地执行国家法规, 对目前高校的经济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 事前审计能很好地帮助有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规避经济及法律风险

高校的干部管理与任用体制与社会上不同, 特别是近几年许多高校都采取轮岗聘任方式, 在使用干部时, 很有可能出现不懂经济活动的人员被任用到重要经济活动岗位, 这是高校内部不可克服的自身困难所造成的, 例如庞大的辅导员队伍在一定年限后就要转岗, 还有许多做党务工作的人员, 被任用在重要经济活动部门, 高校的干部要人员内部消化, 只能是相对合理的安排, 不同于社会按岗位对应专业人员进行聘任。如, 某高校现任基建处长, 原为图书馆副馆长, 纯做党务工作的, 别说连图纸都不会看, 基建方面的一些基本程序和工程常识都十分缺乏。在这种现状下,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 应预防性地加强审计的前审工作, 从为学校把关的角度, 避免不应有的经济纠纷。否则, 不明白不能怪罪, 外行不懂, 一旦签订了有经济后果的文书, 事后审计造成学校不可避免的损失浪费, 将使学校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 高校的干部队伍素质岗位现状, 也要求要加强事前审计, 协助职能部门把关, 也十分必要。

(三) 事前审计有助于保护干部, 把不廉洁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腐败有两个根源, 主观是私心, 客观是权力。有些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的领导岗位上领导干部, 是否真正做到了廉洁从政, 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考核标准, 加之我国现存的干部管理体制是金饭碗, 表面上不出大事, 谁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所以, 在廉洁从政上, 私心一闪念, 就会出现不廉洁从政的现象, 不论是主观客观行政不作为;还是明显的不廉洁行为, 都无法排除是否有主观上的腐败意识。超前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纠正这种错误的苗头。

四、结语

超前审计是在新形势下, 面对腐败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合法化等诸多变种形式, 注重预防性审计的举措, 能起到促进廉洁从政, 早期控制腐败的发生, 发挥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萍.浅谈高校中的事前审计[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4) .

篇3: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关键词:合同管理审计方法会计事前监督途径

0引言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Contract Administration);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研究的热点。它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向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瞬息万变。如果经济业务执行前期出现失误,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轻则影响效率和效益,重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但如果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加以必要的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则能够有效地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这就是会计事前监督的意义。

1企业台同管理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合同数量的多寡、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合同管理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1.1项目管理式审计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合同管理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项目管理式审计主要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审查。企业的合同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审计时应着重审计企业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组织最高领导层与合同管理机构及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合同管理流转是否科学、有效;相互之间的控制是否有效;合同的履行是否受到定期检查等合同。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优劣,必须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首先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其次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熟悉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和外部信息。此外,还应审查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责任心等。三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审查。首先审查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是根据企业实际而制定,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的审查制度或审计审签制度、合同的鉴证、公证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合同档案制度、市场调研制度、大件大宗企业采购(包括物资、服务、工程等)或资产处置的制度。在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后,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合同执行结果和管理效果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审查有无合同违约、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处理结果,如对方违约,是否及时组织索赔:如本方违约,责任人是否向分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后办理赔偿手续,并追究相关责任;协商不成的合同纠纷是否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和法律部门,通过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合同纠纷。另外,还要审查合同管理效果是否达到合法、规范、效率、效益的要求。

1.2过程参与式审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所签合同进行审计审签,参与监督合同管理的部分重要过程,实现合同审计审签的日常化。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该不该签”,即对合同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和效益性审查。应该检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组织内有批准权的部门或领导批准:检查合同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其技术性、经济性是否达到了先进、合理;检查与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检查合同标的数量是否适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否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者合同标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求;检查合同履行时间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或实际需要。二是审”跟谁签”和“以什么样的价格签”,即对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和舍同价格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进行的审查。首先,对合同经办部门是否进行市场调研,是否采用了一定的合理方式确定合同主体和合同价格进行审查。其次,应对合同签约主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是审“怎么签”,即对合同的形式、文本格式和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按照民法一般原则,合同属于不要式行为。审查时,首先注意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其次应审查合同文本的规范性。签订合同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对企业有特殊要求的,示范文本不能满足的,企业可以自行制定合同文本,但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对其他没有示范文本的,采用手写或微机打印的合同,要特别注意一式多份合同条款的一致性,防止被他人篡改内容,引起合同纠纷。在审查合同形式的合法性和文本格式的规范性后,要重点对合同条款的完备性进行审查。《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主要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或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

2合同管理——会计事前监督的途径

合同所具有的事前监督的性质与会计事前监督具有相通之处,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事前监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是合同管理应用于会计事前监督的理论前提。从实务上说,合同条文是具体的,每份合同都对应于特定的经济业务。在实践中,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管理合同的弊端是不切合实际,合同条文空洞,容易遗漏问题:业务部门管理合同的弊端是在对外经济业务往来中,由于存在卖方市场等原因,业务部门往往容易受制于人,在签订合同时易被对方压制,不能保持平等的合同主体地位,被迫接受对方的霸王条款。相比较而言,财务部门管理合同则能有效地克服二者的弊端。财务部门处于单位经济活动的枢纽,熟悉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使合同签订不遗漏问题:财务部门不与合同方直接发生关系,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在合同签订中保持平等地位,保证合同签订的公平。因此,从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来说,由财务部门行使合同管理职能较适宜。财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指定专职或兼职的合同管理人员,对单位合同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将会计事前监督和合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会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其专长,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以合同为手段,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监督。这种监督是微观的、实时的、事前的从而也是有效的。会计人员通过对合同进行管理,找到了适当的进行会计事前监督的介入途径,使会计事前监督不再是会计监督的言区。

3合同管理——会计事前监督需解决的问题

3.1处理好与单位法律事务机构的关系。财务部门是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合同的起草、审核和评价,单位法律事务部门负责从法律角度对合同进行审核,对合同的法律风险和法律后果进行评估和评价,提出法律建议和意见。这是财务部门与法律事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能分工。

3.2合同管理人员全程参与与合同会审。进行合同管理的会计事前监督要建立合同管理运转机制,使合同管理人员不仅全程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还参与合同会审,以保证合同管理的质量。为了保证合同签订符合实际,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参与到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从谈判开始就进行全程跟踪,将谈判成果完整地落实到合同中去。合同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高效的合同会审流程,集中业务、法律部门的智慧,做到合同签订万无一失,合同技术参数准确,语言文字规范,事前考虑周到。

篇4: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一、事前监督机制的效能分析

顾名思义,事前监督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以前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监督,事前监督能防止和避免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出现失误,提高资金效益。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委派财务科长的事前监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事前监督机制首先表现为经营者经营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

经营者自我履行既是普遍的,又是有限的。经营者履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声誉,声誉的损失有损于经营者的今后利益,因此,声誉是一项无形资产,可以大大降低由于市场投机行为带来的费用。

经营者的自动履行机制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但在一些企业却不尽完善。究其原因,是自我约束机制和声誉机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严格的自我约束一般很难成为经营者的首要选择,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铤而走险放弃自我约束,造成经营失败。而现行的法律中,投资者难以起诉经营者的经营失败,并且在《破产法》中投资者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鉴于此,有必要从法律上规范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

在当前,声誉机制尚未起到约束作用,经营者往往不顾声誉受损,甚至以牺牲声誉为代价,换取私利。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程度低,也使得经营者不重视声誉资产,国有企业不如集体、私营企业的原因之一是经理人的声誉机制不完善。因此,目前通过委派财务科长的监督,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财务预警分析机制

企业营运稳、财务风险低的经营者,即使利润率较低,通常也比企业营运冒进、财务风险高的经营者有利,这样才会使经营者的履约有可靠的保障。委派财务科长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类型等不同实施监督,求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营运顺畅、风险最低、收益最大。委派财务科长不但要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预警分析,而且要对企业主要经营项目及经营项目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

(三)限制经营期限

一般而言,经营期限的长短,对企业而言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大小。因此,对经营期限作出限制,可以控制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期限短,经营者考虑的是流动性强的资产投资,风险就比较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价值不至于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利于委派财务科长对履约风险的掌握。而经营期限超过一定的限度,往往意味着委派财务科长对履约风险的失控。

(四)对经理人的目标控制和年薪制

目标控制也叫随动控制,目标控制中的目标确立及控制系统建立属于事前监督机制,可以有效促进经理人自我履约,其实施结果与目标比较为事后监督奠定了基础。在目标控制中,系统行动的方案,是按系统当前所处的状态而决定的,受控系统可以根据干扰的作用不断改变行动方案,它具有在变化着的环境下发挥最佳功能的适应性。

年薪制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相结合,是随动控制的关键。年薪标准的确立既是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按绩效兑现的尺度。年薪的形成可以由工资、津贴和股权等构成。

(五)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委派财务科长介入企业管理,限制经营者条款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对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的限制,二是对大额现金提取的限制,三是对转账支付款数额的限制,四是对处置不良资产的限制,五是资本性支出的限制,六是对经理人收入的限制,七是对特殊事项的限制等。当然,对经营者行为的限制作为一种所有者权益的保障机制,是建立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博弈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一些苛刻的限制条款,并不是所有者单方面就能确定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再通过艰苦的谈判而形成的。委派财务科长限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介入企业日常管理,一方面保障了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促进了经营管理层的职业化、市场化。

从所有者的愿望来说,委派财务科长的监督范围应大一点,而从经营者的愿望来说,委派财务科长的监督范围应小一点。在公司内部,《公司法》规定的各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远没有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财务科长介入企业日常管理,把所有者的监督及时传递给经营者,把经营履约的情况反馈给所有者,对经营者产生制约,运用法律手段,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权力制约的机制。

从上述五个方面看,委派财务科长的事前监督,其目的可以概括为:避免和减少决策和经营失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二、事后监督机制的效能分析

事后监督是指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衡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事后监督机制首先是履约评价机制。委派财务科长从财务角度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价履约情况。委派财务科长将履约情况向其委派者报告,并视其履约程度改变监督方式及监督力度。若评价中发现失职、违纪等,应分别不同强制性程序,失职按约定惩罚,而违纪是依法裁决。

目前,在一些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存在着重财务指标评价,轻非财务指标评价,并且以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代替对经营者评价等缺陷。由于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被评价者就在财务指标上做文章,粉饰业绩,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这是业绩评价机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评价对象上,应区分对企业业绩评价和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另外,评价指标也不可一成不变,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就目前而言,国有企业评价主要指标应包括利润指标、投资报酬率、现金流量等。

其次是清算与重组机制。现代企业解散或破产具有高度风险,相比而言,企业破产而产生的风险要更高于企业解散而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解散时,投资者只能以其投资份额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以获得投资的一些补偿。在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只能按顺序最后参与企业剩余资产的分配,有时会造成血本无归,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相对于解散或破产而言,重组可以减少损失,保障投资者利益。委派财务科长从监督结果产生的清算与重组,能够比较有效地保障投资者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评价发现业绩差、产品前景暗淡的企业,要实施破产制度。要克服对经营处于临界的企业先拯救、后找重组,如找不到重组的企业再破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破产带来的就业、资产流失等问题。委派财务科长应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分析,运用破产清算重组,直接制约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再次是对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监督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中,经理人掌握着很大的决策权,由于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经理人的经营行为的难以观察性进一步增加了经理人对企业的影响力,所以指望经理人不折不扣地服务于投资者目标,履行契约是不现实的。相反,经理人会凭借其经营权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导致经营效率低下,财务状况恶化。经理人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必然会影响公司财务情况,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抑制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经营者年薪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经营者占有、使用资产的过度化,甚至挥霍浪费、转移资产等,导致经营失败,企业破产。因此,委派财务科长必须要能够有效地监督经营者逆向选择,这也是保障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重要机制。

委派财务科长的监督机制,无论是事前监督,还是事后监督,都能产生相应的作用。但是不能采用单一的机制,应该将机制配合运用,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制衡手段,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所有者权益。

篇5: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关键词:事前期望;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考虑到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笔者以浙江省杭州、金华、宁波、温州等六所高职院校的150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教师教学、场地器材、教学效果和成绩评价为要素,对学生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体育教学前,学生往往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期待,也就是事前期望。而在开展体育教学后,由于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事前期望存在着差异,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有所偏颇。

表1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对比表(n=1504)

由表1可知,学生在体育教学上学习学期前对体育教学的期望高于學期后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说明学生学期前期望与学期后满意度之间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着不满意的情况。

2.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

在了解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基础上,从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方面看,一是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因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自觉健康不同、喜欢程度不同、自觉压力不同和参加规矩运

动的情况不同,在期望程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二是各背景因素在满意度上的差异性。学生事前期望因各因素不同造成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因此,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势在必行。

表2 各背景因素在期望程度上的差异性分析表(n=622)

二、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在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造成学生事前期望和满意度差异的原因,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

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上可知,依据研究结果,学生对与学校的器材场地满意度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增加对体育的预算,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适当改善学习硬件设施,注重场地器材建设对学生学习体育的作用,以便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很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从缩短期望程度与满意度的距离来说,体育教师好要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整体观点,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和满意度的因素,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进而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最终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

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是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注重灵活性,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开展差异性教学。具体说来,在对行男女的选课问题上,要对男女生区别对待,尽量地分男女生上课,在选项的内容上也要有差别,女生班级多开设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男生班级多开设球类、定向等课程。

4.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

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对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体育教师而言,教师在完成课题的目标时,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不是为了上课去上课,而是上体育课对我的健康有益,可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促使体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对体育教学事前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在体育教学中,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体育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场地器材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男女生教学差异、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学生对体育教学满意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进而促进体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J].知识经济,2009(6).

[2]邢金明,佟贵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J].科技资讯,2010(3).

[3]陈少华,戴维红,叶瑞香.中学体育教师角色期望师生比较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林春平.基础课程改革下职专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2).

[5]张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项目来源: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Y201225310);2012年度浙江省高校教育学会(体育专项)课题(zgt201324)。

作者简介:陈碧清,女,1974年出生,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就职于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体工部,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及社会心理学。

篇6:事前审计分析方法研究

关键词:滥伐林木罪 事前无通谋 共同犯罪

【基本案情】

2013年农历12月27日,被告人温某木在明知温某珍(另案处理)未办理林木采伐手续的情况下,以每砍伐1立方米人民币220元的工资接受温某珍雇请到“斋坑尾”山场砍伐林木。被告人温某木砍伐了一天的杉木(后来几天没有再砍杉木)后,与温某珍商议以人民币5000元的价格购买该山场的林木(包括已砍伐的杉木),同时,被告人温某木向被告人杨某借款人民币5000元用于支付给温某珍,被告人杨某同意并提出要包销其砍伐下来的林木。2014年元宵节后,被告人温某木雇请工人到山场砍伐林木,被告人杨某收购砍伐下来的林木后转卖至福建漳州,得款人民币11300元。经福建省连城县林业局鉴定,该滥伐林木山场坐落于连城县新泉镇林国村2006年“二类调查”林业基本图20林班2大班1(1)小班,滥伐林木的立木蓄积为39.0912立方米,其中杉木7.0773立方米、马尾松31.7774立方米、阔叶树0.2365立方米,被滥伐林木价值为人民币17777.00元。

案发后,被告人温某木、杨某分别于2016年1月18日、4月11日被连城县公安局抓获归案。2016年4月21日、5月5日,连城县公安局以被告人温某木、杨某涉嫌滥伐林木罪分别移送连城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2016年9月19日,连城县人民检察院向县法院提起公诉。

【判决结果】

2016年9月29日,连城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温某木违反森林法,在未办理林木采伐手续的情况下到“斋坑尾”山场滥伐林木计立木蓄积39.0912立方米;被告人杨某明知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仍向其提供资金支持并收购其滥伐的林木,计立木蓄积32.0139立方米,其行为均已构成滥伐林木罪且属共同犯罪。被告人温某木在滥伐林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曾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在5年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被告人杨某在滥伐林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系从犯,且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具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依法判决如下:被告人温某木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18000元;被告人杨某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5000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温某木、杨某未提出上诉,连城县人民检察院未提出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争议焦点】

本案审查过程中,除对被告人温某木涉嫌滥伐林木罪无异议外,对被告人杨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杨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被告人杨某和温某木之间就温某木砍伐林木明确不是合伙关系,对人民币5000元的性质明确是被告人温某木向被告人杨某所借,并非被告人杨某预先支付给温某珍的林木款。被告人杨某未实际参与滥伐林木犯罪,而且事先只是表示了由自己购买林木的意向,对被告人温某木怎么砍伐林木,既未指示,又未具体询问,从而可以认定被告人杨某没有滥伐林木的共同故意,其行为只是收购明知是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应定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杨某的行为构成事前通谋的滥伐林木罪共犯。被告人杨某虽然并未实际参与滥伐林木犯罪,但主观上明知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客观上借款人民币5000元给被告人温某木用于支付温某珍的林木款,而后被告人杨某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在滥伐林木犯罪中起了帮助作用,属于事前通谋的滥伐林木罪共犯。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杨某的行为构成事前无通谋的滥伐林木罪共犯。被告人杨某主观上开始并不知道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只是被告人温某木滥伐了一天杉木后才明知,客观上借了人民币5000元给被告人温某木用于支付温某珍的林木款,而后被告人杨某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在滥伐林木犯罪中起了帮助作用,属于事前无通谋的滥伐林木罪共犯。

【判决理由及法理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被告人杨某的行为构成事前无通谋的滥伐林木罪共犯,即被告人杨某和滥伐林木的被告人温某木事前虽无通谋,但被告人杨某提供资金帮助并收购滥伐的林木,应认定为滥伐林木罪共犯。

(一)明确滥伐林木罪与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的区别

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00株为起点。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是指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四)》将刑法第345条第3款修改为“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取消了以“牟利为目的”和“在林区”的限制,在非法收购行为之外增加了非法运输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在林区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1)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2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1000株以上的;(2)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珍贵树木2立方米以上或者5株以上的;(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本案中,被告人杨某以收购滥伐的林木为目的,借款人民币5000元给被告人温某木用于支付温某珍的林木款而帮助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的行为符合牵连犯的特征,帮助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是手段行为,非法收购滥伐的林木是目的行为,因而被告人杨某的行为符合《刑法》关于滥伐林木罪和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两个罪的犯罪构成,但其收购行为属于事后行为,按照重罪吸收轻罪原则,所以只能以滥伐林木罪定罪处罚。[1]

(二)正确把握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将共同犯罪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已经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就实行犯罪进行了商议和分工。所谓“事前”,就是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前;所谓“通谋”,是指为犯罪而进行商议和分工。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或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如果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之时形成共同犯罪的故意,并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则各共同犯罪人都应该对共同犯罪行为和结果承担责任。如果先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犯罪行为,后行为人意图共同实施犯罪而参与实行或提供帮助,则叫做承继的共同犯罪。[2]

本案中,被告人温某木在着手实行滥伐林木犯罪以前,没有和被告人杨某进行商议和分工,因而他们不属于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被告人杨某是在被告人温某木已经接受温某珍雇请实施滥伐杉木一天后,才借款人民币5000元给被告人温某木用于支付温某珍的林木款,他们符合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的情形。被告人温某木已经实施了滥伐林木犯罪行为,在继续滥伐林木犯罪过程中,被告人杨某欲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而借款给被告人温某木,为其滥伐林木犯罪提供帮助,而后被告人杨某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也为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提供了帮助,因而他们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中承继的共同犯罪。

(三)被告人杨某应如何承担滥伐林木罪的法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应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解释》第1条:“为收购木材、木制品以及其他目的,唆使他人盗伐、滥伐林木构成犯罪的,按教唆犯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被告人杨某没有唆使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而是欲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而借款给被告人温某木,并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为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犯罪提供帮助。根据《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起辅助作用的,实际上就是刑法理论上的“帮助犯”。因而被告人杨某应按帮助犯追究刑事责任。

显然,被告人杨某就其参与后的行为与被告人温某木滥伐林木犯罪构成共同犯罪。但是,被告人杨某对参与之前的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是否应承担责任?笔者认为,被告人杨某对参与之前的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不承担滥伐林木的刑事责任,但对非法收购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承担责任。因为被告人温某木已经先行实施的滥伐林木行为,被告人杨某后来欲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而借款给被告人温某木,并收购被告人温某木滥伐的林木的行为不可能成为被告人温某木已经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的原因,因而被告人杨某不可能对参与之前的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承担滥伐林木的责任。虽然被告人杨某了解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但这不表明被告人杨某、温某木对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有共同故意,也不表明被告人温某木先行的滥伐林木行为由被告人杨某、温某木共同造成。

该案经鉴定滥伐林木的立木蓄积为39.0912立方米,其中杉木7.0773立方米,马尾松31.7774立方米,阔叶树0.2365立方米;被滥伐林木价值为人民币17777元。鉴于被告人温某木已先行滥伐一天的杉木,经鉴定滥伐的杉木立木蓄积为7.0773立方米,因而被告人杨某共同滥伐林木的立木蓄积为32.0139立方米(39.0912-7.0773=32.0139立方米)。被告人杨某应以滥伐林木32.0139立方米追究刑事责任,并非以滥伐林木39.0912立方米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被告人杨某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计立木蓄积7.0773立方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11日法释〔2000〕36号)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福建省公安厅《关于办理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纪要》(1998年6月10日闽高法〔1998〕131号)的规定,被告人杨某涉嫌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未达到20立方米的刑事立案标准,不构成犯罪。

注释:

[1]张立保、闵钠:《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理论与实务》,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上一篇:焦裕禄观后感反温恩500字下一篇:大一新生学生会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