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2024-05-10

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通用8篇)

篇1: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离任审计

一,绪论

1,背景、目的、意义摘要:离任审计,也可以称作是离职审计或者任期终结审计,属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是指对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或者法定代表人任届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对其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通过离任审计,客观评价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和任作干部提供重要而具体的根据。

背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但与此同时很多经济犯罪现象也开始浮出水面,而且在近几年尤为严重。这些年以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少数厂长或者经理通过各种手段,借着并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产生了各式各样严重的经济犯罪。我国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计监督工作研究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加之人们对于经济责任的意识淡薄,会计体制不健全,各种因素更是助涨了一些厂长经理的严重经济犯罪行为,这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早已摆在我们面前,人们却不以为意。从审计部门查出的人数和金额来看,中国的违规和贪腐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要知道这些厂长经理的行为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并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相当重大的经济损失。即便是在审计不断的情况下,各类贪污腐败案件依然是接连不断,而贪污的金额资金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比如,仅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查出各类违规资金两千九百亿元之多,1998年至2010年10月,审计查出全国领导干部中个人经济问题金额达到20多亿之多,就仅仅通过审计查出的,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合计684亿多元。不久前,审计查出56个中央部门报销虚假发票。在已报销的近3万张可疑发票中,有1/6为虚假发票,骗报1.42亿元。其中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00万元。自1998年开始,我国各个级别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一共有41万多人,其中,党政领导干部有38万多人,剩下三万多人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此而免职、降职、降级、撤职和其他处分的共计1.81万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的基友7200人之多。

目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特定受托者)所应该履行的财务上的责任或绩效责任的一种监督手段或方法。离任审计的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监督,这也是整个审计体制的本质所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审计客体财务责任或者绩效责任的审计监督,来判断责任履行的情况,从来确定被审计者是否有不经济、不忠于职位的行为,以此来确认其是否值得信赖。同时通过审计可确保委托者财产安全。

意义: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离任审计是一项重要的领导干部管理措施,也是会计管理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践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有26年的时间,但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难题未能解决。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审计环境和规范审计要义依然是十分必要的事项。通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可以划清经济责任的界限,正确的评价经营绩效。其次,通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再者,离任审计可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全面评价选拔干部。使得干部监管更加透明化。最后,通过该项设计,可以加强企事业廉政建设,构建预防腐败体系。因此,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制约经济权力、教育、警示、治罪(间接)作用的。通过审计,对审计客体资产财务管理权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其朝向着安全,高效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领导干部的迁升、奖惩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两页以上)

2010年12月14日,我国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并回答网民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提问时透露:“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审计制度,但是唯独只有中国在搞经济责任审计。”可见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存在,自1985年开始,在我国部分市县审计机关受政府委托开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进入1986年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且开始对里仁的厂长经理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当时收到了国务院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经过了27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历程,曾经我国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审计风暴”,3,论文内容(1概论 2目录)

4,写作方法

二,基本相关理论(与离任审计相关的理论)

三,正文

1,离任审计

2,现阶段呈现的问题

3,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及改进建议

四,结论

篇2: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2009-9-22 17:43 王玉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对离任领导人员正确评价任期经济责任的有效制度,对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经济责任离任内部审计的实践,对经济责任离任内部审计开展的方法、存在难点以及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晋焦煤有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评价和看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既利于提高对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本质的认识,又利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笔者作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者,现就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存在的难点及完善措施提出了看法。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方法

在对公司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时,采取听、谈、查的方式进行审计。

听: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听取所在单位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工作评价情况汇报及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谈:就是与所在单位其他领导、部分业务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查:就是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取得了相关审计证据,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司所属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重大审计事项认定的难点

1.对存货的真实性确认的难点

(1)存货涉及的账户众多,抽查审计难免有疏忽或遗漏。存货的核算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很多账户,这些账户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发生时间,少则2-3年,多则达5年之久,对其审查通常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重点账户和近年发生的事项,难免产生审计风险。

(2)存货不仅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而且品种多、数量大,实际盘点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依靠被审单位抽调人员进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或抽盘也只是一部分存货,因此账实核对的困难多、难度大。此外,有些存货如原煤、精煤、中煤等只能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理论测算法,难以避免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对于在途存货、港口存货,审计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存在路途远、花费大、成本高等困难,使审计证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4)对于前任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留下的存货,如果有潜在损失,那么现任领导任期内究竟消化了多少前任领导的潜在亏损,现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审计人员分清离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的难度。

2.对债权债务的确认难点

(1)债权与债务核算中相互混淆,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目的在于人为缩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掩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债权与债务结构合理的假象。(2)债权债务单位路途遥远,审计过程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回函率极低,导致对企业债权债务中的坏账损失和有问题的资金难以认定。(3)审计中所属企业请求审计组不要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否则往来单位正好以此为借口找上门来结账催债,使得审计有时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3.对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投资损益的确认难点

由于审计人员受知识面的局限,对企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效益及风险难以断定和评价,因而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等回避矛盾的办法,使得企业投资及其损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二)经济责任认定的难点

1.离接任领导人员责任划分界限: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审计中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离任审计实践中,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些离任领导人员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对此,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三)审计评价的难点

1.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

离任审计中有人认为,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往往是非难分,陷于被动局面。

3.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

三、完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对策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仅用听、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审计目标的,必须与审计调查结合进行。审计调查既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又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调查的特点

1.审计调查对象的特定性

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调查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管理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3.审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4.审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调查能够获得账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账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的分析,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内容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1.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2.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

(四)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充分运用的措施

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1.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审计调查工作依法进行,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认真编制审计调查方案,科学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组织方式等,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写好审计调查报告。

3.建立规范的审计调查工作制度,保证审计调查的质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建立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和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调查情况,检查审计调查档案资料,防止审计调查走过场和隐瞒审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情况,避免审计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如实反映审计调查结果。

总之,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人员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客观、真实、准确、科学的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得失,为全面考核、合理使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审计依据,推动审计监督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有序衔接,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3: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基层后勤建设,提高基层主官后勤管理素质的必然趋势

基层主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部队财务审计部门根据党委的指令,在基层主官离职前,对其任期责任范围内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基层单位的财产、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评价。部队基层后勤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增强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离不开全方位的职能监督,其中也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式。

1、任期目标的业务评审

基层主官任期目标责任虽然很多,但基层后勤建设和管理的经济目标集中了反映基层后勤建设的整体水平,是借以考核基层主官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基层主官任期届满或提升时,对其任职期间内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审查和评议,需要采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去具体落实。 这是因为:(1) 部队审计实行既受单位首长又受上级业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同基层主官本人和其他部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相对独立,可以不受或少受行政干预;(2)依照国家、部队的法规进行审计,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3)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在审计实践开展得比较好的单位,经过几年来实践的摸索已日趋完善。这些都是其他业务部门或业务方式替代不了的。业绩评审同时也明确了接任人的起始线,因而是下一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这实际上是一种验收。从这种意义上讲,任期目标的业绩评审,对离任人和接任人以及上级单位都是必要的。

2、基层主官提升的鉴定参考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好部队干部考核,促进部队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鉴定一名基层主官后勤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仅靠汇报反映、座谈调查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审计部门的审计评议,一件件、一项项,是非分明, 褒贬有据。只有充分运用审计这种方式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经过批准认可的审计报告,无疑是首长和有关部门考核干部任免的鉴定参考。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审计原则,在界定经济责任上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为基础,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如实反映实际状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最后要进行综合分析、谨慎评价。

3、离任人述职的重要依据

基层主官在抓基层后勤工作中,必须接受来自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基层军人委员会的监督;二是上级审计部门的监督。这两方面的监督是加强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的客观需要,它们互为补充,共同制约基层主官的行为。根据有关条例,军人委员会有权对基层主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目标和实施情况进行审议。在每年例行的民主评议中,基层主官就基层后勤建设情况向军人委员会所作的具有真实性、准确性的工作报告,是离不开审计评议的。因此,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成为离任人的述职依据。

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把握的三个基本关系

1、主流与支流

通常,基层主官都有搞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广大官兵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主观愿望,在他们没有严重失误或经费严重超支的情况下,思想方法上应首先肯定其工作成绩,与此同时要指出其后勤管理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或应注意的问题。人毕竟不能先知先觉,工作上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因为一点失误而否定其工作成绩,要注意分清主流与支流、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集体与个人责任、错误与舞弊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关系。

2、任期与追溯

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几乎每个基层单位都存在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关人员预支款项或垫支办理有关业务,尚未结算;第二种是实际已经发生,但未支付款项也未挂往来款项;第三种是支出不合理或其他原因,前任主官未批准报销处理等。这些账外经济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的运转,自然会入账处理,而离任审计时,基层主官交、 接双方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对这部分账外经济事项所持的处理态度也不同,再加上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是否真实等,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开展业绩目标审计时,必须分清本期与前任或历任的关系。对任期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念,划清现任与前任的责任,客观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能简单地把所出现的问题算在本人任期头上。

3、内容与形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更应注意其被审对象的工作实质,对被审对象不仅要看其多少工作,更应把其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重点,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左右。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基层主官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后勤管理上,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和改善官兵的物质生活上,而仅是做些表面工作,虚列数字, 报喜藏忧。特别是在农副业生产上,只注重干了多少事,投入了多少资金而不问其最终的生产收益如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地进行审计。

三、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离、接任者特别是离任者的配合非常重要

离任者,在其离开工作岗位时是愿意有个明确交待的,渴望审计人员对其工作给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在离任者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往往会不经意地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情况或线索,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审计人员切不可忽视。接任人,也希望对前任的工作有个明确的了解,出于承前启后搞好基层后勤建设的心理,渴求审计,他是审计人员“不请自来”的合作者,因此对接任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审计人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或支持。

2、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职责,特别是被审审对象是人的时候,关系到其切身的利益,这就要求从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三种素质,即政策理论水平、政治思想道德和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的审计人员,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工作准则,严格执法,公平办事,切忌带有倾向或个人色彩。要做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经费收支审计相结合,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经费收支审计的有关资料,并善于进行综合和分析、比较和预测、推理和判断。审查会计账目、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是必要的,但仅靠审查财务账面是不够的,有些经济问题,通过查账是很难发现的,因此,要坚持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通过向干部部门了解情况、找相关人员谈话、现场查询基层单位业务流程等等方式以提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3、在离任人任职命令下达前进行审计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基层主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等情况,为正确使用好干部提供有力的依据。这就要求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是在离任人的任职命令下达前进行,要充分利用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否有生命力,审计监督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键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审计结果能否真正成为考核、使用领导干部的依据。要坚决防止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因离任人的离去而无法解决;或是离任人因早知道自己的离职(或任职)命令而把以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不正常的手段加以掩盖,从而使审计徒有虚名,审计报告如同废纸,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所以,工作中应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调整使用和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对审计评价为优秀的主官,可以给予通报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提升使用;对审计评价为称职的,干部考核时结合审计情况评定干部考核结果等次; 对审计评价为不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已经确定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对于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者,应明确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性质及数额,明确违纪责任的轻重;对于截留收入、挤列费用、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私分国家和部队资财者,应从重处罚和提出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建议。

4、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与任期审计相结合,突出任期审计

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来看,随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离任审计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突显,审计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被审计者认为自己已经离任,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什么关系了, 或者离任时就存在各种情绪,心不甘,情不愿,因此,采取各种理由搪塞审计人员工作,不愿配合审计工作。二是新接任的领导者往往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认为这种“马后炮”的审计,于事无补,或怕事多影响日常的正常工作,或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影响一方安定;或者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道义,在搬弄前任的是非等等,影响自己今后的声誉,因此也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三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离任审计任务的增多、审计力量的不足等,造成审计部门为了按时完成审计任务,只能被动应付,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因此,注重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更为突出。

摘要:近年来有些基层单位暴露出的在财务管理和地方经费使用等经济方面的案件或问题,充分说明了对基层主官进行离任审计的紧迫性以及对加强部队建设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高基层主官管理后勤的素质,加强部队作风纪律建设,本文就基层主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一些分析。

篇4: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离任经济;审计;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国家和中央企业必须执行的一项职责。从其诞生开始,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国家、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和中央企业在不断探索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离任经济责任管理提供了诸多借鉴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当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离任审计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要想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需要明确其中的内涵。离任经济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法依规对本组织管理的调动、免职以及提拔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行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资产的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从而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领导经济管理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

当下的审计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明确的,但是从笔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单位对离任审计工作的认识上不统一,没有明确的定位。主要有将免职、退役的干部列为审计对象,对于提升、调动的干部干脆视而不见,有的甚至将离任审计和财务检查混为一谈,注重对资金与物资的检查,忽略对经济决策的考评,甚至有些将离任经济的财务收支模式混合,套用以往的财务模式,单纯地检查经济收支当中的来龙去脉却忽视了对单位的本质财务情况的观察和分析。虽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是一些审计人员受到传统审计思维的约束,感到审计虽然每年都有,但是工作模式一成不变,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倦怠感。有的单位单纯地将离任经济当作一种行政责任,这样事实上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2.审计工作的对接不完善

在审计工作中,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审计,但还掌握单位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资源,即便存在着违法乱纪的行为,内部知情人因为出于自我保护而考虑到与离任者的关系选择了知难而退。长此以往,尽管审计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如果缺乏对业务流程的了解以及必要的线索,则会导致切入点不具备充分的针对性,容易造成事倍功半,审计的结果也与实际不相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审计获取的信息不充分。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安排的审计时间较为有限,尽管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先进的审计技术,但在短期内对被审单位和领导履职情况掌握可能不够全面。被审单位的部分员工对审计的工作还有误区,认为审计是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理解自然会导致对外部审计人员的敌意,且不说认真积极的配合外部审计人员的内审工作,就连熟知的信息可能都不会告诉审计人员。信息获取不充分和员工的刻意隐瞒给审计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进而影响到审计的效果,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二、关于离任经济审计质量控制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的认知

笔者认为,离任审计和常规的财务审计从大体框架上来看是相似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离任的审计不仅要落实到人,通过揭示有关的问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载体审计与行为审计的结合。离任审计的监督工作不仅有经济责任,同时也有行政责任与政治责任。事实上,离任审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上的情况,反映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决策水平,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为今后的领导干部考核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2.完善对接审计工作

离任审计工作应该交由纪检监察、财务以及审计部门组成会议,进驻被审计单位要求全体成员召开成员会议,并明确离任审计工作的意义与内涵,阐明与员工利益的关联性,除此之外,还要发放有关的项目调查表,公布相关的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内容,随时接受信访工作,以此来提升工作的监督力度。除此之外,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相关的测试,初步判断该工作单位的薄弱环节所在。最后,注意与业务密切相连接的单位,主要是指业务的往来以及大金额单位的异常交易行为,对此进行外部调节和延伸的审计工作。

3.严格遵守审计职业规范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监督和评价工作,对审计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审计人員应热爱审计工作,始终以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和价值增值为宗旨,以问题和风险管理为审计焦点,以诚信和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严格遵守按照审计准则进行执业,客观、公正地作出职业判断和审计评价;严格保守秘密;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规定,做到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4.强化审计信息质量管理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广、内容多、信息量大,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揭示重要问题和风险,是专业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首先锁定信息范围。审计人员应根据被审单位特点,从经济效益和内控管理方面对项目做出风险评估,查找风险点,从而锁定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重点业务环节和高风险业务领域等范围。其次收集信息。审计人员应遵循“五不放过”原则,从项目现状、评价标准、问题原因、事项影响、责任落实五个方面对被审事项查清查透,综合运用访谈、穿行测试等方法获取充分的信息。最后确认信息。通过与被审单位和领导的充分交流沟通,进一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准确的审计结论。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单位应加强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业务核算制度设置,强化内部管理制度,以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单位运行的警惕性,对内部系统的管理控制加以严格约束。针对已经处在审计状态中的相关业务,必须有授权才可以查阅相关内容,并且查阅过程要被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不能删除相关记录,需要有严格的程序管理。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实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负面影响降低的有效对策。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内容在不断增加,对于很多适应传统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提升,在会计审核、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系统应用上,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以良好的知识素养来为企业审计工作服务。

三、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并对此加强研究,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在缓解了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之后,再对离任经济审计工作进行责任上的支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加强审计规范。其二要加强审计的力度,把离任经济真正地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当中,在审计的经费和力量上基于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预防审计风险,确保离任审计使命的有序完成。

参考文献:

[1]邢维全.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关系——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01:20-25.

[2]郭旭. 创新进取 服务教育综合改革 求真务实 心系审计转型发展——记教育部财务司审计处沈志超[J]. 中国内部审计,2016,04:99-101.

[3]陈朝豹,耿翔宇,孟春. 胶州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 审计研究,2016,04:10-14.

篇5: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会议的通知

公司领导、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集团公司有关通知要求,定于近期对XXX公司原总经理XXX同志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3年7月10日上午9点准时召开进点会。

二、会议地点

公司总部第一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1、公司领导;

2、公司副总师、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

3、各下属业务单位财务负责人。

四、注意事项

1、请参会人员于会议当天上午8点45分准时到达会议现场;

2、本次会议原则上不得缺席,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参加

会议,请提前向公司总会计师XXX请假;

3、请各部门、各单位积极配合,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审计资料的准备工作。

公司办公室、法务审计部

篇6: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xxx银行于XXX年X月X日对xxx同志任职期间(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本次审计主要采取审计调查和现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审计人员查阅了xxx本人的述职报告,抽查了xxx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期间经办工作的有关资料。

具体审计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同志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任xxx银行公司业务部经理。其在原岗位履职情况如下:

(一)努力抓好对公存款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拓展客户市场份额

一是坚持“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强化责任意识和措施落实。加强了营销体系建设,理顺了营销机制,严格落实营销计划,加大了绩效考核力度。二是明确工作目标,找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存款工作,把重点机构类客户、优质企业客户作为营销的主攻区,锁定优质客户,积极进行拓展营销。三是全面了解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搞好差异化营销工作,进一步搞好柜台服务。

(二)配合公司业务部经理加大营销工作力度,促进法人客户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在继续巩固低风险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营销法人优质客户贷

款,努力探索小企业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锁定重点客户,实施重点营销,逐户制定综合营销方案,同时由支行组成直销客户经理组,进行高层次营销。二是整合营销资源,实施差异化营销,在维护好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抢夺他行的高端客户。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对小企业的营销力度,同时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带动其它业务发展,也为增加全行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把机构业务做为发展重点,推进机构存款、三方存管、保险代理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了对机构类客户的维护和拓展,公司业务部派出专人上门服务,加大考核力度,促使机构类存款稳定增长。二是开通了证券客户交易三方存管业务和期货交易转帐三方存管协议业务。三是组织业务培训,加强了保险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四)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争取业务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因企而异,逐一认真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清收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清收贷款,做到能收尽收。二是进一步加大了考核力度,做到人员、时间、任务、责任四落实。

由于所在部门工作成绩突出,xxx银行公司部被评为XXXX市级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公存款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够稳定。二是贷款投放缓

慢,在业务品种上、单位之间业务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突出。三是信贷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审计评价

xxx同志任职期间,能积极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围绕上级行的信贷政策,积极开展法人客户存贷款业务,认真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合规开展代理保险业务,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

审计期间,未发现xxx同志在任职期间存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

原单位:xxx银行

篇7: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亦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势必会对阻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存有模糊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明确的。但在有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出现了两种倾向:

1.过于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审计过程中只偏重于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对一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审计风险很大。譬如说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未能全盘考虑,宏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民生产总值、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劳动就业、资币投放与回笼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

(二)离任审计的突击性、无计划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和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都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领导干部进行的绝大多数离任审计项目几乎都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很容易造成出现以下的情况:

1.审计对象不在场,一些与其相关的审计事实较难确认。许多情况需要了解询问其本人,但由于其不场,且其本人认为审计人员是故意捉其痛处,因而思想上有对抗性意识,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对审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审计对象的不配合,审计对象属提升或平调职务的,对离任审计工作比较重视,能积极配合,而且态度较好;但审计对象属作为非领导职务安排或调出的,对离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态度不积极或消极,有的不提供“述职报告”,或给审计组设置障碍。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升迁或相对职务高于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这种情况,除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经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委托,其他的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操作。譬如一个县(区)正科级干部新任的职务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副处级领导干部,按目前的制度审计部门也应去审,但由于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往往审计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3.审计结论难以落实。离任审计是对原任领导经济责任的鉴定、评价,其审计结论也有利于新任领导掌握单位的情况。但目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大多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就结束了,对审计结论流于落实,没有注重实效,落实责任。新的领导存在着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与自己无关,自己不愿得罪别人的心态,审计结论沦为形式主义。4.不利于被审计对象吸取经验教训,因为是先离任后审计,一些被审计对象未经审计另就他任,无法听取对其任期中经济责任经验与教训的评价,就更谈不上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对其审计结果也不了了之。

(三)审计力量与离任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目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

1.领导干部的任免尤其是换届调整,面广量大,时间集中,审计机关工作压力大。审计机关离任审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广、工作量大,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人员准备不充分仓促进点,很难在审前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只能在审计过程中边了解边审计,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到党委政府换届,则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多的时候,往往是几十或上百人员变动,而平时正常也有不少变动,审计机关连平时正常审计任务的都已较繁重,一到换届高峰工作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审计署、审计厅等上级业务部门带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象我们云城区审计机关编制只有11人,真正的业务骨干只有6人,要完成中央、省、市、区的各项审计任务,仅每年例行的就有预算执行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审计、教育科技审计、各种专项资金等各项审计,再加上每年平均约30项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长,跨度大,最长的任职期限长达8至10年,审计业务人员不胜负荷,难以应付,难以按要求做到逢离必审。

2.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挂靠同级审计部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按审计署要求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但地方审计机关想要增加公务员人员编制却是困难重重,按目前人员编制管理体制,增加人员编制需要省人事管理部门批准。于是地方审计机关往往是设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人员和经费却没有增加,实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量大,容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盲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不同,就目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老一套上;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存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缺乏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于保证,容易存在盲点,有一定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质量难保证,潜在风险大。

1.会计资料失真,影响审计质量。一些单位领导、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和为了本单位利益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整顿财经秩序,但编造假账还在某些单位存在。如果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资料基础上进行审计,其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使审计人员面临很大风险。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账面转移到账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检查中漏网。

2.离任审计潜在风险比较大。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表资料,无法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盘点,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审计取证只能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对一些重要事项不能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实,影响了审计广度、深度和审计质量;在审计范围上,只能就单位本身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不能延伸到相关单位。审计实践也证明,在各种审计中,离任审计风险的出现机率最大。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就发生了经济责任审计未发现其个人有问题,但事后却在另外途经发现其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五)审计评价难。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1.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虽然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和《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但没有细化的条文,实际工作操作中很难分清把握,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致使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免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譬如对一名干部的廉洁方面的评价,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审计情况去了解评论,但这往往带很大风险,实际案例也证明对一些行贿受贿的违法行为是很难通过审计手段去发现的。

2.确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难。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若按常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易于被接受,而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标着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幌子,且有集体研究的会议纪录证明,但在实际中往往是一把手掌握决定权。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就我们遇到的情况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在乡镇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界定党委书记和镇长(或街道办主任)的经济责任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所面临的难题。

3.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难。由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容和情况比较复杂,加之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单位往往是政企不分,党政不分。一个单位发现的经济问题,划分经济责任时,很难简单地界定哪些是领导个人的责任,哪些是集体的责任。如有些单位作出的投资决策,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其效益和收益,要分清是现任责任还是前任责任,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确定责任的边界、还有很大的难度:又如有的问题在现实来看与发生时的历史条件来对比,可能会有认识上的差异,这与政策,法律法规评判标准不断更新也有关系。

(六)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按照中央两办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至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在中央两办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审计机关已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案件移送制度。但对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要从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实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重要的是必须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编制,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同时按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联系,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组织部门掌握的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组织部门有责任提供领导班子和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应与审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以解决干部考核中群众举报或反映问题的疑点。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三)解决好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

1.任务要有计划性。审计部门在年初安排计划时,全年总体审计项目已基本排满,而又无法预计离任审计项目的数量,对突然安排的离任审计工作,在人员配备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不得新任职务,防止离任审计工作走过场。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部门还应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离任审计的新方法,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2.审计对象要重点性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重、数量大而力量有限。为保证审计的成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对将达到任职年限、在同一单位任职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尽早安排审计,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对管财、管物、收支数额较大的单位“一把手”,要重点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规范作用;对后备干部要优先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选拔作用干部的参考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全局,适时适量地安排对其他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兼顾全局。

3.政府审计机关要在充分运用各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同时,统筹组织使用内审人员,以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规避审计风险。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其在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当体现相关性原则。首先,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与审计评价对象的不同类型相适应,行政领导干部、机关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责任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责任为主的原则,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所检查和评价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重点是直接经济责任,还包括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主管责任,这是由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决定的,盲目扩大审计评价范围、滥用审计职权,势必人为加大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再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系统化、规范化,指标选取应尽量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经济指标相吻合,并能够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五)提高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1.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国审计规范》,依法审计严格审计程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环环衔接,不乱不漏,提高审计质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审计风险的预测。在实施前,充分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设置情况,预测控制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2.提高审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审计机关的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政治上要坚定,业务上要精通,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的知识,还要精通法律法规、党纪等各个方面的规定,成为复合型人才。

3.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推行审计承诺制的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合同文书、财产盘点记录和债权债务认定书等资料真实性向审计组作出承诺,保证不存在其他账外账、“小金库”、账外财产等,审计组只对其作出承诺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因被审单位提供虚假承诺造成的后果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另一方面,审计小组要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部门作出承诺,保证其不存在重大疏忽和遗漏。

(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应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规避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任务重所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经济责任人任期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内容多、要求高、责任重大。在实施审计时,要注意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要注意收集以前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对该企业审计检查的报告处理意见及整改情况,如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及税务机关检查汇算等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期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审计和调查结合起来,把当前审计项目与已有审计成果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成果互用、资料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扎扎实实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篇8: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离任审计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离任审计,审计结果,现状及对策

离任审计是由内审部门对离任对象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评价, 并就存在的问题明确其应承担责任的一种审计。此项工作的开展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对领导权力有效监督和干部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要求。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既是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一项审计, 又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做好国有农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一定的必要性, 同时也有一定难度性。当前, 进一步搞好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促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和规范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开展离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 开展离任审计, 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环节

离任审计是以领导人员所在企业的财务收支为基础, 通过对领导人员任期内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的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以及遵守廉政纪律等方面的审查考核。它为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成为干部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离任审计, 对广大干部也有所教育、有所警戒、有所镜鉴, 从而达到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不仅设“关”, 也要设“防”的目的。

(二) 开展离任审计,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促进企业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重要措施

企业领导人员如何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依法治企, 合理有效的分配、管理和使用资金, 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题。当前, 一些企业财经秩序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综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与一些企业的少数领导没有正确行使权力和认真履行职责有关。通过全面推行离任审计制度, 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严肃查处那些无视财经法纪, 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贪污受贿, 侵占国家、企业利益, 挥霍浪费, 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违法犯罪的干部, 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 开展离任审计, 是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企、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企是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具体表现。企业领导干部是否能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 直接反映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 关系到依法治国方针能否实现的问题。实行离任审计制度有助于将领导权力的行使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防止领导人员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 促使领导人员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领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规范企业行为和自己的行政行为, 引导企业领导人员依法用权、依法行政、依法治企。

(四) 开展离任审计, 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在深化改革进程中, 有些企业领导人员打着合资、联营、对外投资、合伙办企业的幌子, 把国有资产转为集体或个人所有, 从中牟利,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通过离任审计, 可以有效地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 开展离任审计, 有利于分清经济责任

通过离任审计, 可弄清企业家底, 核实盈亏和债权、债务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促使离任者和接任者对遗留问题的处理, 分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能够对离任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做到“走得明白, 接得清楚”, 有效地防止了“一旦调令到手, 拔腿就撤走”, “前任欠账不管, 后任前账不问”的现象。离任审计避免了离任者与接任者互相扯皮, 离任者说自己业绩突出, 而接任者又全盘加以否定等现象, 对离任者和接任者均给予了动力、增加了压力。

二、离任审计的难点

(一) 存量资产的清查确认难

实践中, 存量资产的确认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难点之一, 其表现有三:一是数量上的差错,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 均要全面清查盘点存量资产, 账实完全相符不能说没有, 但绝大多数单位存在盘盈盘亏的现象。审计时, 仅查清实盘数量并不很难, 难的是因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易确认是谁的责任, 离任者应负什么责任。二是存量资产报废的确认。离任审计时, 经全面的清查核实, 往往提出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在建工程需要作报废处理, 审计人员既不具备对需要作报废处理资产作出质量鉴定的知识和技能, 也没有批准作报废处理的职权, 而接任者又常常纠缠于这个问题, 不作报废就不签字认可, 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存量资产价值的确定。主要表现在企业离任审计中, 对时间较长的存货, 或因质量问题, 或因技术更新而造成的无形损耗, 或因市场变化等诸多原因, 交、接双方为存货的实际价值争议不休, 而审计人员只能审查其库存成本是否准确, 在未实现销售之前, 难以确定其实际销售价格, 是否需降价等。

(二) 债权债务的清理确认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行适当紧缩的财政政策, 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往来频繁, 金额增大, 而且拖欠时间相应较长, 企业只要把债权债务挂在账内, 并经核查组清查, 就属于正常状态, 即使三年以上的应收款, 也应单独列账, 尽力催收, 但离任审计时, 由于企业交接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 对债权债务的态度也各异, 离任者希望各种应收款项一笔也不作坏账处理。且信誓旦旦:如自己还在任, 一定能够收回来;接任者往往提出对超过三年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应收款项要作坏账处理。而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 既无时间、也无人力对提出的大量有争议应收款项逐笔清查核对, 故难以认定。

(三) 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确认难

在离任审计实践中, 几乎每个企业都存在未入账的费用或收益。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关人员预支款项或垫支办理有关业务, 尚未结算;第二种是实际已经发生, 但未支付款项也未挂往来;第三种是支出不合理或其他原因, 主管负责人未批准报销处理等。在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变的情况下, 这些账外经济事项, 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活动的运转, 自然会入账处理, 而离任审计时, 企业交、接双方由于所处地位不同, 对这部分账外经济事项所持的处理态度也不同, 再加上有关费用特别是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是否真实等, 给审计认定造成很大困难。

(四) 被审计单位存在主观问题导致判断难

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不积极配合, 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不全面, 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和发现被审计单位原法定代表人存在的问题、财会人员有意制造错弊掩盖舞弊行为, 导致财务失真和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 管理行为处于无控制状态造成审计判断困难。

(五) 责任认定不清导致经济责任判定难

1. 接任领导责任界限的划分。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审计人员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 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审计实务中, 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企业离任者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 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 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 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 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 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 如果出现重大问题, 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六) 审计评价难

1. 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审计中有人认

为, 如果企业资不抵债, 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 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 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 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 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 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 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 往往是非难分, 陷于被动局面。

3. 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 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 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 难度较大。

三、搞好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严格执行中办发[1999]20号《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办发[2000]121号《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和中办发[2000]16号《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有步骤地积极开展离任审计工作, 防止偏离轨道。

(二) 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 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

各级企业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 积极支持审计部门开展离任审计, 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和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离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交流和通报情况, 重视和利用审计结果,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三) 要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

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 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 应当按国家规定进行审计”。“规定”突出了一个“前”字, 这个“前”字标明了审计评议的时间界限。如果“先离后审”, 对离任和接任者所承担的责任界限很难划清, 也不利于干部和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 对正确评议干部带来一定难度, 这样也就失去了离任审计的意义。

(四) 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离任审计从制定审计计划与委托、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评议书。对以上所作的每一个环节, 审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规定办事,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审计速度, 确保审计质量, 达到审计的目的。

(五) 在审计中, 要抓住主要问题, 突出审计重点, 防止面面俱到

特别要抓住那些数字比较大或数字变化大, 对企业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 能够说明业绩的主要经济事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六) 注意采取灵活的审计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达到审计的目的, 审计中可采取离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账内审计与账外调查、职工座谈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同时要充分利用以前审计的成果, 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有疑点的问题和职工反映大的问题要抓住不放并认真核实, 分清主管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 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功过是非。

(七) 在审计评议中, 要注意掌握评价的责任界限

一是分清前任与后任的责任界限;二是分清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界限;三是分清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界限;四是分清失职、渎职与改革失误的界限;五是分清为私还是为公的界限。只有掌握好以上原则界限, 才能对领导干部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 建立完善制度, 规范审计工作

必须按照中办发[1999]20号、审办发[2000]121号、中办发[2000]16号转发“六部委”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 不断总结经验, 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或办法。如:离任审计规定、先审后离制度、审计工作联席会制度、审计回避制度、审计全程质量控制制度、审计回访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对组织、时间、内容、程序、报告、处理加以规范, 使离任审计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九) 加强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各审计部门要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人员从事离任审计工作。同时, 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对在岗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以保证离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梁虹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4) .

[2]管锦康.现代审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3]张文峰.关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6) .

上一篇:幼儿园孩子培养下一篇:非诚勿找小品剧本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