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2024-04-13

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精选6篇)

篇1: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云计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状况,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新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笔者在对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与服务结构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具体从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软件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实施和个人知识管理四个方面讨论了基于云计算的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有网络中心和计算中心,自己投资购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以期推进信息化应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巨额投资的回报率较低,而且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由Google和IBM等著名IT公司倡导和推进的云计算技术,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是依托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的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如基础硬件、系统平台或程序软件等。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利用“云”提供的硬件基础设备获取计算服务、数据存储和网络资源,并且能够按照处理器利用率、存储使用量、带宽消耗等付费。

就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云计算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一是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主要包括计算和存储,相当于向客户出租计算机和数据中心的存储空间,而且可以随时减少和增加。二是中层应用平台服务(PaaS),主要是指实际应用的运行环境,相当于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VM、定制软件栈和应用程序集。三是顶层软件程序服务(SaaS),主要是一个大量应用软件程序的运行模型,相当于按用户的实际需求出租一个个软件应用程序。云服务提供商根据用户使用的硬件环境、系统平台、软件程序的类型和时间收费。

二、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运行模式

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普遍采用的是“购买”模式,即学校自己投资购买基础硬件设施,购买电信部门或教育网带宽,购买(或自主开发)系统平台、软件程序、信息资源等。云计算可以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新的“租赁”模式,即通过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租赁硬件环境、存储空间、系统平台和软件程序等使用权的方式,在虚拟化环境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应用。

1.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模式现行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构建模式,普遍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网络产品(服务器、交换机等),铺设网络环境(光纤、网线),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运维管理(网络中心)。这种模式投资十分巨大,而且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持续投入。基于云计算的新模式是学校根据需要向云服务提供商“租赁产品”和“购买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只花少量的租金就可以获得完善的硬件环境,而且无需考虑技术更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问题,相当于始终拥有最新技术的硬件设备。目前,一些个人、小型企业、销售公司等向运营商购买网站空间、租赁服务器就属于这种应用模式。但是,高校的整体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采用这种模式还没有先例。不过这并影响高校在某些应用领域采用此种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大量投资于硬件产品,而只需要支出一

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环境服务。例如,在“引领盛世”或“世纪互联”云计算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地“租赁”到各种规格的云主机和云服务器。这种模式对于新建的、地方的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

2.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

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种类很多,开发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这里仅以在线编辑Office文档和在线制作教学网站为例,讨论云计算为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提供的新模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网上Office主要有Google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和Zoho Office(在中国叫百会网)三个产品。笔者在今年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有意识地开展了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微软的Office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就Office Live Workspace的应用让学员自主探究。对于Google Docs和百会网的应用,要求学员申请Gmail邮箱,用Gmail邮箱注册Google文档和百会网,在线个人编辑和多人协作编辑文档,让学员完整了解和体验云计算在在线编辑领域的应用,最终使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在线编辑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等应用,体验不同于本机环境下编辑Office文档的新模式。

制作教学网站是被普遍采用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以往用Dreamweaver等工具开发教学网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即使是用CMS(内容管理系统)制作教学网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网站开发系统,例如Google Sites(协作平台),使得开发制作教学资源网站变得像写博客和管理空间那么容易。2009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获奖作品中,有12个获奖作品是利用Google Sites制作的云计算辅助教学资源网站,令与会者耳目一新。这种新的信息化软件资源开发模式,几乎没有入门门槛,可以使更多的普通教师制作适合自己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教学网站。

3.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实施模式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主要有网络辅助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两种类型,目前很多高校都搭建(购买或自主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这里以校本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为例,讨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环境和实施网络教学的新模式。校本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在正常课堂教学基础上,利用网络展示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网络教学资源展示可以通过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文档,以及在线网站的编辑、制作和共享来实现,网络教学活动开展也完全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服务来实施,而不必一定要依赖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笔者前面提到,在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要求每个学员都申请了一个Gmail邮箱,现在在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派上了用场。因为Gmail邮箱除了可以收发电子邮件,与学员离线交换信息外,还可以在登录邮箱时,实现即时通信,即可以在线聊天、实时交流、答疑解惑。与此同时,笔者还要求学员都要注册一个“百会网”账号,每周选择一个讨论题目,利用“百会聊聊”的云服务功能,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师生之间的群组聊天,针对相关主题开展集体讨论。还要求学员们利用“百会写写、百会秀秀”或“Google文档”在线编辑文档和制作演示文稿,共享给小组同伴和老师,实现协作学习。

网络教学的许多环节、过程和活动都可以通过云计算服务来实现,这种新型的运行模式是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选择。

4.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化个人知识管理模式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将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料、信息,利用工具逐步建立起知识体系,并且通过不断收集、完善、消化、吸收和创新,使之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的过程。目前,个人知识管理通常会选用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用以对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编辑、存储、搜索和共享。云计算为信息化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新模式。一些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典型的实例有Google文件、百会网、博客、空间等,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在知识信息的分类、编辑、搜索、存储和共享等方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知识分类方面,在提供一些通用分类基础上,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分类体系;内容编辑方面,通过撰写博客博文和空间日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编辑知识内容;信息搜索方面,可以建立索引、书签,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显示信息内容,从而快速定位知识信息;数据存储方面,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端,安全、可靠,存储容量没有限制;共享应用方

面,由于知识信息是存储在网络上的“云”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获得知识信息内容,并与他人共享应用。

关于云计算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笔者在今年为新留校教师做教育技术培训时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是要求学员注册一个专门用来开展辅助教学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博客空间,如搜狐、新浪、网易的博客、QQ、百度空间等,把自己教学用的信息化资源以及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相关的知识资料,上传到博客空间,这样既可以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又可以开展信息化教学。二是要求学员注册云存储空间,如VDISK(威盘)、Mozy、QQ网络硬盘等,选择以一些重要信息资料上传到网络存储空间,应用云存储功能来保存自己的重要文件资料。三是利用云存储空间来交换共享信息资源,如当把文件资料上传到VDISK空间以后,如果你想与协同伙伴共享上传到威盘的文件资料,可以将提取码或下载地址发给对方,对方就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下载你与之共享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云计算的应用方式,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同时,也实现了信息的广泛共享。

三、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前景

根据前面对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讨论和应用实践,可以证明,云计算以独特的功能、特点和运营模式,使其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入,甚至是零投入,网络中心或将消失。云计算可以通过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为高等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计算服务,这使得高等学校无需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而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基础设施和设备,而改向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厂商购买服务,可以有效节约高等学校的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与此同时,学校师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旧电脑、价格低廉的上网本以及智能手机接入云服务。从理论上讲,云计算可以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做到网络设施和服务设备零投入,客户终端低投入和多样化,因此会很容易进入高等学校。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购买大量的商业软件、单机版软件或将成为历史。云计算可以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高等学校接入SAAS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应用软件,如Office办公系列,这类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很低廉。客户端的老师和学生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Google Apps和ZohoOffice就是这种服务的佼佼者,高等学校利用此类服务开展信息化教学,在许多老师中间已经形成共识,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学时,无需自行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就可以做到真正的教学无所不在和学习随时发生。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通过购买或自主开发的形式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受功能、安全和适用范围等原因所限,这种网络教学平台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如校园内),为一部分人(如只限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教学服务。云计算可以通过公共云服务平台(如Google Apps和Zoho)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运行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如面向全球),为更多的人和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网络教学服务。

云计算将使个人知识(资源)管理无需与任何硬件绑定,实现真正的虚拟化、无限制和绝对安全。随着知识的激增,每个人需要掌握、管理和运用的知识都在呈几何级数增加,尽管目前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使用也比较简单方便,但是总是还存在遗忘、丢失、数据损坏等事情发生。云计算可以通过将信息资源上传到云服务器,利用云服务器提供的云存储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云存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时随地动态扩充存储容量。云计算服务商还可以根据高等学校的特殊需求,定制打造个性化的博客、空间、论坛等个人知识管理交流平台。高等学校为全体在校教师和学生统一购买这类服务,无需投入硬件

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的途径和方式。

总之,云计算在硬件环境构建、软件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实施和个人知识管理四个方面提供的全新运行模式,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提出了革命性的创新思路

信息技术已经从计算机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也将从以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计算和服务为中心。云计算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机会和技术实现,并使之成为可能,也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廉价、方便、安全的特点将会使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迁移到“云”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

[2]秦志华.云计算与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6)

[3]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4]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软件学报,2009,6

篇2: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体制下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等,其产业结构面临着优化升级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区域中的产业基础、资本积累、人力结构、对外经贸关系等均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加速条件,未来时期整个区域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将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宁波市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开始进入高度工业化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一时期宁波市整个区域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处于加速阶段,人力资本结构属于技术密集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力资本结构配置不当,经济社会发展中容易出现“瓶颈”。要想克服这种不必要的“瓶颈”现象,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转换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而要实现这种发展模式的成功转换,前提条件是要大力深化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的改革,以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只有成功地推进了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才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理论上,所谓教育结构指的是教育系统中诸要素之间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它关系到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类型、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产业结构则是指在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组成类型、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等,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基于此,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是指教育的层次结构、能级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人才素质结构与相关产业的组成类型、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需要相适应。以高等教育为例,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能级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人才素质结构,注重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有效地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注入新的发展要素和内生变量,从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进程。

就目前而言,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整个区域教育,尤其是地方性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型”的办学理念,构建服务型的教育体系,按市场需求进行办学定位,主动面向劳动力市场,认真调研劳动力市场的现状,科学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促进其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能级结构以及人才素质结构的优化。在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架构下,地方性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地方性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特别注意培养发明家、企业家、高新技术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师、高级设计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营养师等各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型教育体系要求实现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从而使整个区域的教育体系与区域社会的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积极承担地方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争取为区域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应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区域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结构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在这种服务型的教育体系下,区域教育通过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为区域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和服务支撑。

二、服务型教育体系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被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运动,大批原属于中央部委的院校下放给地方管理。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截至206月28日,全国共有公立普通高校1683所,其中教育部及其他部委所属院校不过100余所,地方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地方院校,首先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且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院校。因此,地方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

作为一种新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服务型教育体系在我国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着普遍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必须首先立足于服务地方。在这方面,美国的赠地学院、州立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等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所谓的“都市大学”(metropolitan university)、“相互合作大学”(interactive university)和“合作伙伴大学”(partnership university)等新型高校。这些新型高校抛弃了传统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他人为中心”,以为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心。实践证明,这些高校合理的办学定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为高校自身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市场空间。

众所周知,在我国由于学校办学定位不合理,升格攀比之风盛行,严重影响了区域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我国区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原本很明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目的失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教育的发展必须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心,以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的需要为根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果迷失了这个战略方向,缺乏服务型的办学理念,地方学校的办学定位就会出问题,区域教育的发展就可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脱离,最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面临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与传统学术性大学的发展道路不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高等学校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三、立足教育制度创新,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的发展在于制度的创新。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心城市办大学”,到90年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无不是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结果。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领域的改革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制度架构上,都还显得十分艰难,还跟不上社会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一状况直接影响了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甚至还影响了其他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同样处在重要的转轨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仍然存在。反映在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发展模式等方面,即由于无视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新变化,严重脱离学生、企业、政府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导致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两张皮”的现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上作出重大变革,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加快教育自身发展,实现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之间的对接互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特别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模式上开展了大胆探索,实现了重大创新。

第一,理念创新。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既是一个理念,又是一个模式,还是一条有效途径。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就是高等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它给予高等教育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跳出教育来看教育,跳出教育来发展教育”。在这一视角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结果发现传统高等教育的逻辑是“以我为中心”,事实告诉我们,这一逻辑非但没有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自我”,反而使高等教育越来越远离经济社会,越来越走向社会的边缘。服务型教育体系为当前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这一发展理念指导下,高等教育将更加主动参与经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由此高等教育必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从而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功能和价值。服务型教育体系也是一部分经济“先发”、高等教育“后发”地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增强教育服务经济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因为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是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而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是实践服务型教育体系理念的必由之路。

第二,制度创新。先进的理念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服务型教育体系需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超越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制度。通常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是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专业与学科是高校实现社会功能的组织细胞。学科按知识进行分类,是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专业依托学科而设,又面向社会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分析可见,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和学科的知识创新功能,又是通过课程、研究等活动具体实现的。因此课程、研究是构成专业和学科的主要要素。然而,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高校内部专业与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了严重分离。这一状况的直接后果是,高等院校内部出现“无政府状态”,并使高校难以形成合力。这种分离又使日益变动的社会需求,难以迅速地反映到专业、学科中来,并进一步反映到课程和研究等活动中去,使高等教育失去了适应社会需要的灵活性。所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创新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制度,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分离的制度构架,建立以学科为依托,以专业为载体,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途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平台。为此,宁波市提出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作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这是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制度改革的重要实践。正如《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和特色办学的原则,以学生就业、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课程建设和项目研究为载体,深化改革,加强建设,重在办出特色。”

第三,资源环境创新。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良好的资源环境,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制度设计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资源环境的核心是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传统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基于单位所有的封闭配置模式,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和资源浪费。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重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对于服务型教育体系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开放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是指最大限度地开放现有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资源环境制度,就是要实现上述“两个最大限度”的资源配置模式。比如,在《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条例》中,我们提出设立一个基础管理委员会,由政府、企业、学校、专家等各方面代表构成,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又如在《关于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意见》中,我们提出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个网络或者说社会平台,应通过联合全市图书馆,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图书信息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此外,我们还通过建立高效的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如高等教育产学研网站和设立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开放教育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支持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资源环境。

参考文献:

[1]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与转型的途径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液压技术作为工程机械中动力传动和控制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工业和国防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它是现代机械工程的基础和工程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由于液压转动效率过低,且具有较大噪音、较高成本以及较严重的泄露污染环境等问题,不仅让其竞争力逐渐降低,而且和当下我国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工程需求有着很大冲突。因此,液压转动应该对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不断分析,实施创新和改革,让自身缺陷得到不断优化和消除,促使自身优势得到全面发挥,从而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1 重视自身系统设计

随着当下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液压元件额质量、性能以及使用寿命。液压转动系统的应用,不但要对质量较高的液压元件进行选用,同时还应该对系统整体匹配的合理性做到格外重视[1]。合理性和先进性的液压系统设计会对液压技术的可靠性、节能环保、性能维护以及使用寿命等造成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而且还需要科学研究和理论知识的引导,只有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研究,才能实现较好的液压系统设计。

首先,在其使用性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让简单化、模块化以及集成化的系统得以实现,从而让起可靠性、操作性以及易维护性得到提升。例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接头和密封环节得以减少;实现可靠的管路布局,同时还要对共振的出现做到有效预防等。其次,应该合理设计系统的压力、力量、充气压力以及蓄能器容量等工作参数,借此让系统额可靠性、节能环保性得到提升,并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同时还需要对高架油箱进行使用,促使液压泵的吸油性能得到改善;为降低大排量液压泵的噪声,可选择使用低转速运行方式[2]。第三,结合系统的节能和环保要求来全面分析和研究技术设计方案,促使成本得以降低,让其竞争力得到增强。最后,要对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促使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才能让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加强,让现场安装以及维护费用等得到降低,促使现代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发展方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

合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尤其是一系列的复合材料的使用,不但能够让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让生产成本降低、让产品竞争力得到增强。例如:铸造工艺在阀体和集成块中的应用,能够让铸造流道得以实现,这样不断能够让液体流动压力损失得到减少,让噪音降低,同时还能够让元件小型化得以实现。运用工程陶瓷来替换液压元件中的部分金属材料,其所具备的耐磨性、低摩擦系数以及抗腐蚀性等特点能够让液压元件性能得到很大程度优化。柱塞泵的生产使用材料是成熟的复合耐磨材料,能够让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对高速冲压工艺生产零部件进行使用,促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进而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3]。除此之外,结合水液压系统、高温、高压液压系统以及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的应用发展需求,需要对全新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形式进行研发。而对于水液压系统存在较强腐蚀性问题,则需要对新型耐腐蚀材料进行研发,从而才能让水液压元件制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3 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

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是液压技术和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相结合,让机电一体化集成得以实现,促使其逐渐发展成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网络的新型液压技术。首先,进一步融合液压元件和电子技术能够让带内藏电子线路液压元件得到有效发展。例如:带内藏电子控制器的比例阀和伺服阀,将电子信号放大、调节以及处理等集成到阀体上,能够让插件和导线得到减少,促使其可靠性得到提升,让成本降低,而且还能够让安装、调试以及维护工作更加方便。其次,不断推广并扩大电液比例伺服控制和可编程控制技术的运用范围。相待生产设备不但需要具有较强的完成功能,同时还需要让劳动生产率和可靠性得到提升,使能源消耗得到降低,让元件和系统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安全互锁等得以实现,而单单只依靠于简单的手工操作实现上述目标就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就需要对自动化水平进行不断提升。第三,对压力补偿、负载敏感等综合功能的变量液压泵进行重点发展是液压泵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4]。借助于集成了电液比例元件、功率放大器以及微处理器等功能的电子控制装置所拥有的调节控制,让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调节得以实现,使功率得到合理匹配,并让工作状态始终处于最佳阶段,从而让节能环保和效率提升的目标得以实现,为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4 总结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电气转动和机械转动是液压转动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在当下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工程机械液压技术只有对自身优点进行充分发挥,对其他领域中先进技术成果进行不断研究和学习,通过自我创新才能让液压元件和系统性能得到提升,让成本得到降低,从而能够与我国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需求相吻合,进而才能让其自身的竞争力得到不断加强,使其应用领域范围得到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王意.工程机械及类似行走机械液压驱动技术的发展动向(上)[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04):93-95.

[2]杨凤,张健.探究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及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1+92.

[3]周懿俊.工程机械中液压机械传动的运用[J].河北农机,2014(01):47+50.

篇4: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学校;发展;新模式

一、教与学的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模式开始诞生,也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则使得基于云的教育服务、云端一体的技术设施,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各种服务。学校可以利用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云端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在北京市中小学里,混合式学习、混合式课程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也涌现出一批典型的混合式课程实践案例,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地球主题探索实践活动”、白家庄小学的“‘尊重’课程结构”等,这些学校的做法和经验都非常值得借鉴。

在课堂外,“连接就是学习”的理念也为课程改革突破书本、教室和时间的局限,开辟了另一条路径。目前,北京市正面向全市初一新生提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平台跨校、跨区选课。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单位的上百个课程项目,通过遴选上线将成为学生们的备选课目。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的平等性带来课程与教学的平等性,未来教师将逐步从主导课程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师生将成为更加平等的学习共同体。同时也为学校破解课改新难题提供了思路,如“选课走班”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室和老师,而这一方面学校一时难以达到,通过互联网选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形式,也为学校提供了一条破解之道。

二、智慧校园的建设

在当下,云计算已成为学校设计、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活动也将会因为有云计算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方便,无线网络能够保障学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学习课程,学校应该把社会上各种有利于学校办学的数字化服务集成到自己的用户空间。

学校的办学空间是实体办学空间,云端的空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学空间。每一名校长都会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校长除了要建设外在的实体校园文化之外,在云端也应该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在云端的校园空间展示独特的校园文化,使师生既能够感受到实体的校园文化,又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感受到虚拟的校园空间,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把虚实空间交织在一起,给师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这是新一代校园文化应该关注的核心内容。

智慧教育的浪潮风起云涌,学校要跃上新台阶,就必须顺应时代,有所作为。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在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环境下,让教师的工作空间无限延展,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教学、德育、招生就业、科研等工作实现智慧管理。

在无处不在的校园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可以充分享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学生们在智慧教室能和企业工程师进行网络实时对话;家长可以通过综合管理平台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成长信息,与教师在线沟通;移动办公自动化、移动图书馆、桌面云系统让教师的工作空间无限延展……

“物”要智慧,以建设物联网为基础,从低碳、高速、便捷、安全等方面进行建设,实现智慧化服务;“管理”要智慧,开发各种应用服务软件,将学校的教学、德育、招生就业、科研等与校园资源、应用系统进行整合,进行智慧管理;“教学”要智慧,为师生提供智能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学习过程,评测学习成果,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师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及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形式化采集和描述,并基于课堂单元和学期单元进行学习过程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和家长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也可以尽快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进而也可以提高学习水平。基于这类大数据应用可以构建课堂上的智慧学习环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指导方案,不再像传统课堂会忽视课堂上的某一位学生,这也是国际上未来智慧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让教育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好比有了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弹’。

用大数据还可以实现为学生成长领航。“校长牵头与统筹、专门部门建设与推动、相关部门合作与挖掘、全校师生行动与分享”,采取这样的工作方式,挖掘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量身定制开发服务学校全方位工作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竞赛管理等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下,利用移动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校内的通知公告、文件传输、公文轮阅、流程审批等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实时动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比如,有份新草拟的文件需要校领导签字,以前必须打印出来,送到领导面前才行。现在,这个文件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收看,即使人在外地,也可通过手机实现移动办公。

在智慧校园里,校企合作更为密切,如招聘企业可以直接登录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学生在网上直接申请,通过“企业发布—学生申请—学校审核—企业选择—面试通知—录用回复”等流程,完成实习应聘面试。

如何采集数据,并从学校办学行为数据中提取具有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品质正是大数据可以发挥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数据的数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将成为获得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四、校园生活的智慧化

智能服务系统会大大方便师生生活:“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电子钱包、图书借阅、智能门禁、云打印身份认证等功能,还能自动进行学生走班考勤,教师能高效地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走班管理。

校门安装车载蓝牙识别系统,教师车辆入校,凭车载蓝牙,校门能自动开启。“桌面云系统”让每位教师都将拥有一个自己的账户,登录校园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找到“云端下自己的电脑”,这项技术使校内电脑用电量减少70%以上;开发建立虚拟专用网络,教师在家里就能与学校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RFID(无线射频识别)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射频技术对学校资产精确定位、实时盘点,扫描器一扫,一间教室的资产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移动图书馆汇集最新的电子书报、视频和公开课资源,师生在移动图书借阅机前一扫二维码,电子书就呈现在自己的手机上。

总之,互联网在高职学校的应用,将会带动职业学校新模式的出现,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敖立鼎.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29期.

[2]马晓娟.计算机教学中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谢丽.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2期.

篇5: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关键词] 石油工程企业;质量管理;管理模式;岗位责任制;目标质量管理;精神激励

进入21世纪以来,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的石油工程企业质量管理,使一些石油企业的粗放管理方法逐步与西方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相接轨,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以野外施工为主的石油工程服务企业的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认为,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纲,融合并丰富大庆石油工人创造的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模式,完善和发展目标质量管理模式、精神激励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石油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一、岗位责任制管理模式

大庆油田中区一号注水站一把火烧出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大检查成为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从而奠定了国有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基础。所谓岗位责任制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并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而建立起来的制度。

1、增加一线操作人员的现场责任企业

开展质量管理必须信任员工的能力,扩大一线操作人员或基层队的质量责任范围,使其可以自行保证服务与施工的质量。要想让操作人员进行优质生产的“鼓励”,就得不断地将其工作的质量信息直接反馈给他们。如果某道工序或某个生产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又经过了多个工作环节后才被发现,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大,服务成本会更高,要使生产者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石油企业的生产,特别是石油工程服务类的生产,如钻井、测井、录井等基本不存在返工,产品不合格将直接意味着报废,多数工作需要挽救就只能从头开始,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远远高于加工单个零部件的报废损失。

因此,增加一线操作人员的现场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在很多优质石油工程企业中,野外一线操作人员和基层队的质量管理小组训练有素,自检、互检与专检“三检”制落实较好,并拥有明确的决策权。对于时间要求紧急的决策内容,一线工人拥有决策的权利,如钻井加深、录井提前施工、测井加大测量井段等,是很容易在非目的层有所发现的。

2、加强野外施工队队长、基层班组长的质量作用

作为一线操作人员的直接领导,施工队队长、基层班组长在施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许多石油工程企业中,多数队长与班组长的工作主要是亲自操作或直接顶班工作,但是在一些优秀的基层队组里,他们主要负责诸如生产的组织,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重点问题的技术攻关。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仍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

石油企业的施工队队长、基层班组长都是从优秀的操作人员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擅长自己所负责的生产任务。实际工作中,他们已不再是组织完成生产任务,外出单独施工,实际上已变成了一个生产部门的经理或负责人。他们的质量责任与质量作用将更加重要。

如何加强野外施工队队长、基层班组长的质量作用?首先,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使其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技术。其次,授予足够的质量监督与质量考核权。再者,甲方应授予他们对施工项目设计的修改和建议权,对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熟悉现场情况,能够预测下步工作所带来的效果。

3、减少专职质量管理部门的功能

增加一线操作人员的现场责任,加强野外施工队队长、基层班组长的质量作用,效果明显的情况下,减少专职质量管理部门的功能是必要的。质量管理部门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复杂的质量技术难题,从深层次的发展角度开展超前的质量研究工作。

二、目标质量管理模式

目标质量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表现形式是以集体为中心,适合以基层队或班组为独立基本单位的石油工程企业,对抓好野外施工队的一线质量控制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目标质量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

目标管理是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目标的实现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每个员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使自我控制成为强烈的助动力,推动员工尽其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目标管理促使专职质量管理部门下放权力,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基层单位的质量管理局面充满生机。该管理模式注重成果第一,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目标质量管理形式是以集体为中心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中,根据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情,组成以集体为中心的目标质量管理模式,还可以激发员工热爱集体,互帮互学的积极性与热情。以集体为中心的目标质量管理模式,既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与成果,又包括整个集体的工作目标和成果,它还能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的主要弱点。

第一,以集体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明确承认各种工作职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二,由于各个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因此鼓励每个人的目标实施过程中要相互协调,而不把协调的责任全部落到上级主管领导者一个人头上。第三,同以员工个人为中心的目标管理相比,这种以集体为中心的目标管理,在确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集体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各自的目标,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和和措施,还可以公开讨论他们职责上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和影响作用会更加广泛。

一个企业实施以集体为中心的目标质量管理成功与否受企业内外环境的制约。因此,必须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改造成以集体为中心的扁平化式的组织结构,扩大员工的质量责任与权力、大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加强质量成本与效益管理,建立质量目标评估标准和回报制度,处理好质量管理与激励的关系,大力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否则,再好的管理模式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三、精神激励管理模式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可以采取榜样典型激励法,也可以采取情感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奖励惩罚激励法、员工参与管理法。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精神激励更能助力质量管理工作。

1、精神激励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波特尔和劳勒最早提出激励模式,结合我们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笔者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职工质量精神激励模型。

图1 质量精神激励模式示意图

许多企业的实践和我们石油企业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使职工取得较好的质量成绩:一是要有激励,重点放在精神激励方面;二是通过事业的成功或个别案例的成功,使职工获得成就感所带来的幸福,从而焕发出高度的积极性,使之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三是根据质量成果的大小或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危害程42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要体现一定的公平合理,否则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企业员工参与管理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恰当的精神激励比许多物质激励或金钱激励更有效、更持久。但精神激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走入误区的精神激励变成了员工的精神折磨,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2、质量管理与激励的关系

处理好质量管理与激励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压力与成效的关系。一个人要取得一定的质量成绩,必须有一定的压力,通常地说,压力一般来自于“奖励、惩罚”,“挑战性的工作”,“质量的责任感”和“社会舆论”等等,如果没有压力,工作就会松松垮垮,因此,就不会有好的质量成效;另外,如果压力过大,反而会成为一种包袱或精神负担,也会影响取得好的质量成效。在一定的限度内,压力会推动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他会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当然压力太大,也会适得其反。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角色的责任感。

二是奖励和惩罚要公平合理。公平才能使职工感到自己的得失与自己的工作成绩成正比。否则,也会影响个人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一个人质量成效的大小。

特别是多人联合作业,公平、公正至关重要。

三是质量成效的评价要恰当。质量成效的评价,是指对一个人的质量成效,进行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分析。

质量成效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质量奖励和质量制裁的实施。

3、实施精神激励的三个必要条件

篇6: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模式的论文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制度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和经济利益。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中,施工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使施工人员增加施工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并且,在施工前,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并掌控施工现场环境,能够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在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责任文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施工单位也可自行制定施工安全准则,对在施工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危险进行详细记录,并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做好详细交代,根据其文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促进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

4.2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控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前期,建设单位应对采购部管理人员加强管理,运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采购人员增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视程度。采购人员对采购施工材料应做到以下两点要求:第一,采购人员在采购施工材料时,应提前进入建筑市场,从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进行货物对比,并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在材料价格等同的情况下,采购人员应选择材料质量较高的生产产家。同时,采购人员将施工材料运输进现场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对每一份施工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淘汰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并严禁其他施工人员带入施工现场。第二,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后,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将施工材料合理安放并保存,避免施工材料因存放不当,质量降低,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入库后,现场人员应安排工作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记录,确保材料的数量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2]。

4.3改进施工管理技术手段

现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是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其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旦遇到施工质量不合格时,现场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应及时指出问题,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改进。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忽视对现场周围环境的勘查,将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施工问题。例如,由于施工处地理环境较差,无法进行桩机架设,钢护筒无法埋设,导致施工现场无法着手施工工作,只能与建筑项目部沟通交流,并通过跟设计院进行对接,通过改用phc管桩进行施工,避免施工进度延缓。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不允许其擅自更改工程工序,在工程完工时,保证对工程质量完成验收工作。在完成施工后,施工人员要对施工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5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忽视现场管理、建设单位缺乏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施工安全存在隐患,探究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控制,提高施工管理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志达.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3(35):254-254.

上一篇:我可爱的祖国下一篇:卓越课堂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