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2024-05-08

初中思想品德专业(共8篇)

篇1: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陕州外语学校

张海娜2016、3

教师的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自己能够使今后的教育生活更充实有效,我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

发展总体目标:

1、勤学习,探究教学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善反思,多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或教育故事,在反思中成长;

3、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信的舞台。

4、提高学生和自己的综合素质。

5、通过实践和研究形成独具在我特色的教育模式和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个人情况分析:

1、关心学生,工作细致;

2、管理严格,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3、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4、配合班主任做好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工作。

5、对后进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他们的学习与爱的和能力都有巨大的转变。

具体目标:

1、自我加压,继续探究新课程新理念;

2、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关注教育教学网站,提高利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进一步锤炼课堂教学能力,有自己的教育绝活。

5、争取撰写关于中小学过渡衔接的论文和案例;争取取得中小学过渡衔接的课题研究相关的成果;

6、不断钻研反思,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能力;

7、积极投身教育网站论坛,多写文稿与同行交流探讨;

具体落实措施:

1、永葆真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优秀教育同行的经验,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5、反思促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我会经常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进行深层的认识,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后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努力方法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政治思想上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爱岗敬业。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

(二)、自觉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要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将积极参加总局和学校的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多听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

作为初一政治课的任课教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不是生成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意志、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理解、尊重、肯定和鼓励。

教学实践能力: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最大的不足是上课缺乏激情,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流畅。研究能力:

能结合教学实际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资料,能经常撰写论文、案例,并能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不足在于经常虎头蛇尾,缺乏深入研究的勇气,关键是理论底蕴不够。反思能力:

平时自己能较为自觉地开展一些针对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反思工作,坚持写些随笔,探讨问题的实质和改进的措施。不足在于缺乏理论上的依据,思考问题往往比较浮浅,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惰性使出现的问题往往要过很长时间才会有改观。师生交往能力:

平时与学生关系较好,自认为对学生有亲和力,但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较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规范课堂秩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提高个人能力的几点措施:

1、做一本中考习题集 2.完成一篇教学论文 3.阅读一本教育专著

4.撰写一份优秀教案(课件)5.编写一份学科试题 6.撰写一个教学案例 7.开一次优质公开课 8.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9.参加一次专业知识考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篇2: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杭六中陈瑞

教师的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自己能够使今后的教育生活更充实有效,我制定了今后一年的发展计划。

个人情况分析:

1、关心学生,工作细致;

2、管理严格,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3、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4、配合班主任做好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工作。

5、对后进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展总体目标:

1、勤学习,探究教学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善反思,多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或教育故事,在反思中成长;

3、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信的舞台。

4、提高学生和自己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

1、自我加压,继续探究新课程新理念;

2、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关注教育教学网站,提高利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进一步锤炼课堂教学能力;

5、争取撰写关于中小学过渡衔接的论文和案例;争取取得中小学过渡衔接的课题研究相关的成果;

6、不断钻研反思,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的能力;

7、积极投身教育网站论坛,多写文稿与同行交流探讨;

具体落实措施:

1、永葆真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优秀教育同行的经验,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篇3: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1 新课程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

1.1 反思能力

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最应该具备的能力,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 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其成长提供帮助, 课堂上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教学内容, 经常会举一些案例, 但是有些案例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恰当, 会对学生产生比较深的影响, 所以初中品德教师每节课结束之后, 都要进行反思, 然后将其写进教案中, 经过逐年的积累, 一定会成为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一般情况下, 初中品德教师反思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

1.2 创新能力

这种能力是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但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 格外重要, 因为如果品德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 或者将知识讲的比较深入, 已经超出了初中生应该承受的范围, 这样既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品德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设计能力, 将知识系统的整合起来, 首先书本的知识架构应该让学生一目了然, 其次, 品德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多举一些有趣且意义丰富的案例, 这样能够增添课堂情趣;最后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 应该留作业, 让学生通过案例来写感想,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写作内容, 教师能够清楚的明白学生的个性, 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1.3 沟通能力

初中品德课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考核的方式也不是向数学、语文那样, 通过试卷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程度, 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方法应该是互相沟通, 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了解其生活状态, 教师从初中生日常生活习惯入手, 对其进行教导, 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品德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沟通工作,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终身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初中品德教师在沟通时, 一定要注意方法, 深入学生内心, 真正以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1.4 课堂调控能力

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都还不够成熟, 课堂上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所以品德教师必须具有一定能力的课堂调控能力, 面对突发状况能够及时的处理, 如果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要用适当的方法提醒。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这对教师要求更加严格, 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 课堂上意外情况比较多, 如果品德教师不具备课堂调控的能力, 课堂一旦发生没有预想到的事情, 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影响, 课堂也会陷入混乱。而且品德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能够直接关系影响到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新课程要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 揭示教育教学规律, 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科研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个不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有助于他们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有助于完善他们的智力思维结构,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 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的发展, 都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他们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 用理性的目光, 大胆尝试, 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他们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树立由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他们还可以大胆创新, 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是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不仅能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 提高教师的素质, 而且能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可以及时深入地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通过科学严谨地论证, 找到符合教育规律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并能够通过课堂教学验证科研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将科研资源活用到课堂教学中, 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优化课堂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 从而推动初中思想品德的新课程改革。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创新, 活跃课堂气氛。

摘要:目前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都在采用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而对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也正因为如此, 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新课程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的介绍, 进而阐释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希望能够为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秀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的教学模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S1) .

[2]戴玲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 (05) .

篇4: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学科 专业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一个教师进行理论或知识点简单的灌输的问题,而是学生要把学到的东西如何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问题,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要把空洞抽象、单调乏味的课堂,变成学生喜欢上、盼着上的课堂,教师应该是想一番办法、动一番心思的,尤为重要的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学习、不研究、不反思,“只埋头教书,不抬头看路”,不仅贻误自身,更是误人子弟。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部分课堂教学却是死水一滩,现状令人堪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一是不能正确认识学科的重要性,上课照本宣科,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二是不能科学认识学科的特殊性,一味地与“课改”接轨,课堂华而不实,表演成分过多;三是把思想品德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混为一谈,过分强调知识点教学,要么在课堂上实行“满堂灌”,要么实行“画线教学”,即“课上画答案,课下背答案”;四是教学过分“随意化”,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不知所云,不考虑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任意对教材进行“拔高”和拓展,思想品德课变成了“清谈课”,学生如入云里雾里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的深远影响。我们的教育既要为学生的升学和发展做准备,更要为学生的未来和一生打好一抹亮丽的底色。

1、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力。自我欣赏、唯我独尊、闭门造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我们提倡教学的百花齐放,应该是在高起点、宽视野的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多元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要多向书本请教,多向同行学习;要多向经典致敬,多向时代问路;要多和理论亲近,多听实践指导。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一个不甘平庸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

2、完善自我,不断升华自身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学生之所以喜欢一个教师和他的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这个教师的良好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只是起到授业解惑的作用,更应该在传道方面有所作为。教材上的语言有时是苍白的,现实中的情景有时是无力的,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最好的教科书;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包括他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我们既要让学生多看社会和生活中积极的、向上的一面,更要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理解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阴暗的现象,从而在一些事情和问题的考量上理性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尊敬的师长,也要成为学生可亲的兄长,更要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学生不光喜欢学、喜欢钻研你所带的课,生活中的一些烦恼,甚至自己的一些小秘密,也愿意向你倾述,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3、认真锤炼,不断强化自身的学识涵养和教学风格。教师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思想品德课堂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都应该是建立在这种教师丰富的学识涵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学识贫瘠的教师,课堂是不会走远的;一个没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课堂是不会得到学生长久关注的。我们的课堂不是一个“讲解+训练”程式化的场所,更不是一个“活动+讨论”拼盘式的师生表演作秀的舞台。思想品德课堂不是表面的浮华,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是一切都归于沉寂之后的心灵产生的强烈的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课堂,要把自己的灵魂融入课堂,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课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精神世界贫乏的教师,能在课堂上产生多少的激情。只有自己勤于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自己善于思考,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只有自己坚持追求,才能使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连贯性和灵活性,既不能盲目跟风、摇摆不定,也不能教条主义、冥顽不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仅仅在教法形式上采取了多少新花样,然后再去适应这些新花样,从而再形成新的程式化,学生将最终因失去新鲜感而重归产生厌倦。而是要认识到,教法变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学法实现根本的转变,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变成“自觉学”。

4、学会对话,不断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如果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有效的对话机制,毫无疑问,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有很大的好处。对话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课下。课堂上,不只有学识的传承、观点的交锋,更有心灵的碰撞。我们完全可以把许多常规的课上成思想课,上成动员课,上成励志课。全班学生的共性问题、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都可以拿到课堂上去探讨、去交流。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更是师生对话的最好机会。课堂上,可能因为授课环境所致,师生间良好对话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课下,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存在,只要教师能彻底放下架子,向学生敞开心扉,学生就会把教师作为自己可以倾述和信任的对象。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适宜的成长环境,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的力量,可能要胜过一大箩筐的道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生德育养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守好这一方阵地和净土,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注重教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引领学生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这既是一种最好的职业坚守,更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最好抉择。

篇5: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教材简析】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易产生孤独、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教学资源】vcd《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故确定此框为重点。【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 《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则佛教传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歌曲和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为导课作准备。

2.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入事例,导入新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归纳: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歌词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个人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添一把友谊“柴”,我烧一把关心“火”,集体才会更温暖。

通过教师概括,引出课题:创建新集体(板书)。

二、活动贯穿,体验感悟

自己设计了如下过渡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性格。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迷人的色彩。活动一:我心目中的班集体

1.感同身受,明理知行。

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在小学时经历过的或是看到过的优秀班集体,并说出他们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集体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在组织学生发言后,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再请同学把填写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归纳出优秀集体有何特点。

2.互动交流,合作共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公认的奋斗目标。各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明确定奋斗目标的依据,最后,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确定新集体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 3.友情互递。

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的情境中总结出:集体的成功,确实凝结着许多个人的心血,为了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让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4.连接热点,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大屏幕展示出中国老女排的一则材料,组织学生讨论郎平的话对创建班集体有何启示。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团体比赛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材料:一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连连扣球,使对方手忙脚乱,败下阵去。郎平下场后,人们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取得胜利的不是我,而是全体队员,如果没有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归纳发言,得出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团结协助,互助前行。(板书)

三、应用发展,归纳小结 活动三:全班联名绘诗篇 教师将本班名单发给每个学生,请大家将全班同学的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联成一首诗。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创建班集件创造了人文条件。

最后请同学对今天这节课小结。一方面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篇6: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随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首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①,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其次,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②。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以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把我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购买商品时你会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当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师列举。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插入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湖北“佘祥林杀妻案”,以案说法,以此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这样鲜活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典型案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就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化作用。

第五,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

第二,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以便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后,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再进行抽查。以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

第四,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子既要鲜活,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这种例子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列举这样的例子,学生觉得可信。例如在讲述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中礼仪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坐姿不太端正的同学。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可以提醒坐姿不端正的同学,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篇7: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浦北县六硍镇横岭初级中学廉全光

【摘要】农村初中特别是镇办初中,由于环境,设备,师资,生源等原因,教育改革落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方法落后;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乏味,学生不主动参与。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品德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既要有爱心有恒心,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成因,对策,动力,学法,课堂教学生活化,合力,自爱。

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学困生”面过大,直接影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困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做简单探讨。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在学习方法等多方面不科学从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低下,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学困生”在行为表现上常会出现严重厌学、纪律散慢等现象;在心理上缺乏学习热情,认知水平较低,依赖心理严重,意志脆弱,情感淡漠;在思维方面,再认能力、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在学习上表现为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学习懒惰,成绩落后。思想品德“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到困难,理解较差,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想转化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笔者选择一个九年级作为实验班级,该班全班60人,八年级期末考试思想品德学科不及格有30人,确定不及格为思想品德“学困生”,对全班展开一系列调查,根据在实验班级所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以下成因: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内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不积极主动学习。

根据笔者对实验班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统计,有25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因而厌恶学习,抄袭作业、不做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时有发生。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因而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劲头不足,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 1

量。学习动力不足,简言之,就是对学习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无所事事,让大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兴趣的中心不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调查显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抱无所谓的态度的有36人。

“学困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而不积极主动学习。调查问卷中,“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的问题时是否主动找老师问清楚?”,有80%回答“否”。30“学困生”中有20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从来都不参与课堂讨论,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讲评作业或试题时,只想要一个答案,不去理解,不去探究,不会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不符合思想品德的特点,成绩就自然落后了。

2、学习意志不坚、毅力不强,不够努力学习。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厌烦学习。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0%回答“不努力学习”,“不刻苦学习”。“学困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恒心。怕苦怕累,经受不了挫折,不努力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3、学习方法不对、能力不强,农村初中生读书看报少,没有养成阅读书报,关心时政要闻、社会生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农村初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不主动参与,不独立完成作业;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等,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低,成绩直线下降,进入了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行列。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外因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轻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重视成绩的提高,轻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到50分,大部分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淡化初中思想品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学习,沦为了思想品德“学困生”。统计结果显示,思想品德“学困生”每天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作业外,几乎不再投入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连作业都不能完成,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下降。

2、教师课教学堂乏味

有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以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据统计,实验班级的“学困生”有26人认为之前的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对教师不满转嫁到对思想品德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教师关心不够

教师对思想品德“学困生”关心不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统计结果显示,有23位同学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困生”不闻不问,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愿努力学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批

评训斥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4、家长督促不力

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初中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辅导子女学习;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下坡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惰性、好玩,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成绩明显下降。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给父母亲戚照料,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教不了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厌学无可奈何,学习下降的占多数。在实验班级的30名思想品德“学困生”中有近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5、社会不良影响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也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学生沉迷游戏娱乐,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就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笔者总结出转化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以下对策:

(一)从“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入手转化

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恰当地提出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地引导他们轻松作答,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使单调抽象的思想品课变得轻松、生动而丰富多彩。“学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抢答竞赛、小游戏等,吸引“学困生”,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往往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作业、试题过难,使他们无从下手,越来越没有信心去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因此,教师在作业和单元测试可以用部分不同的题目,实行“选择做题”,“学困生”可以选做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保持乐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力。

提高学习动力。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不气馁,坚持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动力来自信心。帮助“学困生”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旧教学教程中片面强调知识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安排学生进行

时事政治讲演,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讲演的机会。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师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同时课堂上特别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动向,主动与“学困生”进行讨论,师生互动。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2、坚定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努力学习。

学习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学困生”学习,不断地提醒他要持之以恒,特别注意在每次考试后,找“学困生”谈心,帮助他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减轻情绪化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强“学困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4、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即课堂”,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要带着问题学习。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学习。

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如:列表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如依法治国的含义,可概括为一依三管两化。

(二)从“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入手转化

1、学校重视,教书育人

学校既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又重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安排思想品德学科专任教师上思想品德课。使农村初中学生重视思想品德学习,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易学乐学。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困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上课时针对“学困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领悟到人生哲理。

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针对“学困生”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容易明白问题所说的道理,活化知识,使思想品德“学困生”易学乐学。如我在讲“关注弱势群体”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残疾人学习生活的情境,派3个“学困生”,一个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教师说的一句话,一个用一只手系鞋带,一个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这三个学生谈感想。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社会中的一些残疾人学习生活的困难,对残疾人产生了同情,明白了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道理。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3、关爱学生,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鼓励,多留意每一个“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会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这门课。

4、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或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和学生感情、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特别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经常回来看看学生,或是经常打打电话,让“学困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进而转化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5、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尊自爱。

针对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要指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是是非非。不沉迷游戏娱乐,自尊自爱。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出现严重影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严重影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转化时,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桃李争艳。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转化已经产生的“学困生”,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培养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毛华玮:《浅谈农村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篇8:初中思想品德专业

如今国内的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这无疑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然而基于多重原因,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出现许多填鸭式的教育方法, 让人十分担忧。 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推行情感教学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 情感教学方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一、教师要从约束自我开始, 为学生树立榜样

情感教学法要求老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 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 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学生可以从书本中、从老师举出的案例中对原理进行掌握, 但是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老师往往就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 大道理人人都会讲, 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时间久了可能这些话学生都能倒背如流, 但是真正在生活中遇到这些事情会怎么处理, 也许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老师自身品行高尚, 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 那么这种高尚的德行就会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 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

在我国, 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老师虐待学生、体罚学生的新闻, 这说明我国的教师队伍中有少数人的素质是有待提高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这里的“传道”就是要传播正确的道德观念。 因此, 教师, 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师, 首先应该懂得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人师表。

二、教师要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老师总是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敬畏”甚至要超过自己的父母。 在家经常不听家长的话, 但对于老师的要求却是唯命是从。 当然,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是好事, 但是如果由敬畏演变成害怕, 就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这种教学模式是与情感教学法相背离的。

想使学生产生共鸣、 让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理论产生感性认识, 老师应该学会适当放下自己的身段, 接近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 有的老师或许认为, 自己的经历比学生丰富, 学生还是小孩子, 他们的想法很幼稚, 因此学生应该服从自己。 在情感教学方法中, 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初中生, 他们已经具备判断周围事物的基本能力, 对不同的事情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被鼓励,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 问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然后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者引导。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情感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初中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除了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身段外, 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掌握和初中生沟通的基本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本来就是一门有难度的学问, 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是如此。 一个简单的做人的道理, 有的老师讲出来之后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 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会, 从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而有的老师讲出来之后, 只会让学生把这个道理当成一个考点、当成一个无聊的大道理记在脑海中, 这就是沟通技巧的差别。

其实掌握和初中生沟通的技巧其实并不难, 只要平时认真观察、琢磨就会发现, 初中生是很好交流的。 除此之外, 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很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厌倦, 如果仅仅以讲大道理或者照本宣科的方式教授学生, 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应试考试的深渊。 因此, 老师应该敢于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 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情感或者心理需要, 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老师教授的内容产生认同感。

四、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在初中生的心目中, 老师是一个很正义、很博学的形象, 当然事实也应该如此。 与初中生相比, 教师的阅历、知识储备当然远远高于学生, 但是尽管如此, 教师仍然应该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也许这些知识在课堂上不会直接被运用, 但是知识的储备对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不同的学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或者好奇心, 老师需要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评价和理解、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水平的差别就很容易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卢假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 2015.02.

[2]刘雪璞.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上一篇:聚焦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下一篇:2011年上期二年级二班班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