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

2024-04-18

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精选9篇)

篇1: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

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大全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曾国藩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曾国藩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曾国藩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曾国藩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曾国藩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曾国藩

11、甘苦自得。—— 曾国藩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曾国藩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曾国藩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曾国藩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曾国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曾国藩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曾国藩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曾国藩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曾国藩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曾国藩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曾国藩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曾国藩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曾国藩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曾国藩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曾国藩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曾国藩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曾国藩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曾国藩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曾国藩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曾国藩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曾国藩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曾国藩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曾国藩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曾国藩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曾国藩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曾国藩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曾国藩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曾国藩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曾国藩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曾国藩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曾国藩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曾国藩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曾国藩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曾国藩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曾国藩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曾国藩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曾国藩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曾国藩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曾国藩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曾国藩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曾国藩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曾国藩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曾国藩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曾国藩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曾国藩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曾国藩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6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曾国藩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

66、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曾国藩

6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曾国藩

68、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曾国藩

6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曾国藩

7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曾国藩

7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曾国藩

7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曾国藩

7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曾国藩

74、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曾国藩

7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曾国藩

7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曾国藩

7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曾国藩

78、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曾国藩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

8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曾国藩

81、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曾国藩

82、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曾国藩

83、人伦明,则礼乐兴。—— 曾国藩

84、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曾国藩

8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曾国藩

86、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

87、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曾国藩

88、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曾国藩

8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曾国藩

90、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曾国藩

91、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曾国藩

92、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曾国藩

93、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曾国藩

9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曾国藩

95、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曾国藩

9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曾国藩

97、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曾国藩

98、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曾国藩

9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曾国藩

10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曾国藩

篇2: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篇3:曾国藩给父母的家书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男今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强,可谓盛极矣。

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闱即患痰病,时明时昧,近日略愈。男癣疾近日大好,头面全下看见,身上亦好了。在京-切自知谨慎。男谨系。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知堂上各位老人身体安康,家务顺遂,非常欣慰!儿子今年不得差,六弟乡试没有考取,想必堂上大人不免忧虑。然而儿子却反而以考得差而高兴,因为天下的道理,太满就会招致损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败亡,太阳当顶便会西落,月亮圆了就要明缺,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儿子一点学识也没有,做官做到学士,多次得邀非份的荣誉,祖父母、父母又都康强,可说是盛极一时了。

现在的京官,翰林里没有喜事频传,只有我家独享这种难得的福泽。因而儿子时刻不安、战战兢兢,不敢谋求非份的荣宠,但求堂上大人睡眠饮食正常,全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运,千万不要因为我不得放差而忧虑,那我就大为安慰了。儿子三次考差,两次得差。六弟初次考试,年纪还轻,更不必挂念。

篇4:曾国藩的家训家书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我有幸拜读了《曾国藩家书》,书上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人才疏学浅,虽尚未领悟透彻,却也受益匪浅。现谈几点粗浅认识:

修身当“自强自立”。书中曾国藩在写给沅、季二弟的信中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又说:“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他认为慎独则心安。除了慎独之外,他还把自省作为每天必行的修身方法。他说道:“凡事必须逐日检点,一旦姑待,后日补则难矣”。正是因为他每时每刻的严于律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成为一代名臣,才能建立“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伟业。

治家谨记“勤、敬、和”。他在写给四弟的信中说:“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深刻地指出了“勤、敬、和”三个字对于治家的重要性。咸丰六年,曾国藩正指挥军队在南昌和太平军激战,期间还不忘写信给儿子纪泽,说陈吉生比曾纪泽只大一岁,因为他没有父母,家道清贫,因此他勤学苦练而少年成名,“学院批其诗冠通场”。由此,曾国藩“吾忧尔之过于佚也”,表示很担心儿子会因过于安逸而一事无成。谆谆教导其子:“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为政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自勉和告戒:“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且“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书信的字里行间可见曾国藩勤政、廉政和谦虚谨慎的为官之道。

他不仅如此要求自己,也以此来教育子女,他说:“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绝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可谓位高权重,一生却能洁身自好,清廉为官,并能教育子孙个个作风正派,功成名就,着实令人敬佩。

求学当“发奋立志,念念有恒”。曾国藩在写给其弟国潢、国华、国荃、国葆的信中经常鼓励他们勤奋读书。他告诉四位弟弟,“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曾国藩还详细地阐述了求学的方法。他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为激励弟弟们勤奋读书,道光二十二年,已功成名就的他写信给弟弟们说:“余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以他每日亲自做的三件事来激励弟弟们,并告诫他们:“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通过书信里的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书信中可以看到,作为儿子他是如何孝顺父母,作为哥哥他是如何教导体贴兄弟,作为父亲他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为子女做出表率。正是通过他的良好家风家训的影响,他的后代政治家、科学家、学者辈出。

篇5:曾国藩家训励志名言

1.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3.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4.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5.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6.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7.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8.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9.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10.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1.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2.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3.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4. 须先立坚卓之志。

15.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6.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7.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8.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9.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20. 人不可无缺陷。

21.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2.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3.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4.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5.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6.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7.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8.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9.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0.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31.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2.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33.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34.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5.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36. 广其识则天下大。

37.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38.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9.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40. 勿过多怜悯。

41.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42.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3.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44.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5.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46.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7.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8.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49.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50.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51.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52.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53.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54.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5.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56.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7.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58.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9.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篇6:弟子规曾国藩家训等名言

1、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2、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6、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誉望一损,远近滋疑。——曾国藩

8、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

10、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11、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张其智。

1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

1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

15、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6、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曾国藩

1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1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9、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曾国藩

20、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2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2、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3、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人生规划,如日之升。

24、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25、谨言——对此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这是首要之功夫。

2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2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2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9、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

3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3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3、为人不可过于聪明。——曾国藩

3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35、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36、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37、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38、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39、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40、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41、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2、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4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44、好谈己长只是浅。

45、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4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曾国藩

47、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4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9、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50、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曾国藩

5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5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53、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5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6、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曾国藩

58、一天抄写十几页,抄完一本后手工装帧。范丽芳摄

5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0、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1、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62、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

63、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4、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6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6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6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68、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6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7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71、人伦明,则礼乐兴。

7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73、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7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5、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76、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77、常常提其朝气为要。——曾国藩

78、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79、保身——十二月,接到父亲的手谕,要我“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刻刻好比在养病一般”。

80、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81、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2、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83、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84、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85、侍亲以得欢为本。

8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8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曾国藩

8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8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0、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9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92、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曾国藩

93、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9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95、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6、责己厚而责人薄耳。——曾国藩

篇7:曾国藩家书里的智慧

他,就是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毛泽东对他大为佩服,曾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内容广泛,墨香情浓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约30年的翰苑和戎马生涯,收录的家书近1500封。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行文从容,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含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可以说,一部家书尽现其学识与修养,“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绝不为过。

读着他一封封散发着墨香的家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贤孝儿孙、温恭兄弟和慈厚长者的形象。他对家人关怀备至,日常琐碎,事无巨细,细细询问,切切叮咛,谆谆善诱,字里行间透露着再平常不过的亲情。他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传授给晚辈,毫不吝惜地帮助他们。

◎强调立志,崇尚实干

曾国藩始终强调立志,他曾写下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想要戒绝,但做起来不容易,一度痛苦不堪,他写信对弟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最后,他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将烟戒绝。

他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弟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

◎治军爱民,唯才是用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他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他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可以说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重量级人物都在其左右,与之共事而相安。

◎劝诫家人,低调为官

他常告诫家人要“常存敬畏之心”,不要恃才傲物,更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官就胡作非为。他曾长时间患有癣疾,一旦此病稍好一些,他便认为是上天的照应,喜悦非常;某年他没有得到考差,六弟乡试未中,他不以为忧,反以为喜,觉得堂上大小平安便是最大的福分。

他曾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这是教导子弟要力求勤俭持家,做人要不图安逸,更不可自骄。

家书中还有很多经典名句,如“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满则招损,亢则有悔”,“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等,都是他用心良苦劝导家人的警句,道理透辟,深情殷切。

虽时移世易,曾国藩这位“完人”的智慧依然为人所称道。其家书中的句句妙语,讲求精神境界与人生追求,可谓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其字里行间的殷切情怀,在这个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更是可贵的精神财富。

篇8:曾国藩家训的

人心趋利避害。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带来后患,结果就是通常说的“独利则败”。所以一个人面对利益要懂得权衡取舍,拿自己该得的那份,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后患,舍弃部分自己应该得的利益。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认为有道义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里得不到官,也发不了财,不走还等什么?)

曾国藩又问:“当如何?”(那该怎么办?)赵烈文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众人的私心来做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公义!)

曾国藩连连点头,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

同时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军心一统,为最终成就平定太平军的功业奠定了基础。

有时候一些真正的好人和君子做事并不成功,可能是因为他们无可挑剔的品德,以及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德行苛求,往往会使他们低估最基本的常识,忽略普通人参与事业的本能动机,把道德上的瑕疵视为不可饶恕的过错,并将别人的付出和牺牲视为职责之内的理所当然。

个体可以在道德上追求无止境的完善,但是面对群体要宽容普通人的比较庸常的动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做事情不是追求理想,只是讨生活,毕竟英雄好汉也有老婆孩子,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盐。

所以做人固然要品行端正,做事却要灵活变通。“人以利动”,这是基本的人性事实。道义可以号召少数人,却不一定能笼络大部分人;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尊敬,却不一定能让人服从。

韩信这样评价项羽:“项王对待长辈谦恭,对待弱者仁慈,对待病者体恤,但这不过是妇人的美德。项王对待立功的健儿吝于赏赐,对待勇武的壮士不予提拔。因此,英雄豪杰终究要离他而去。”

刘邦问陈平:“我与项王有什么区别?”陈平回答说:“大王粗野傲慢,项王谦逊有礼。”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弃项王而归我?”陈平回答:“对于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恩赐,项王则很少封赏。”

正因为项羽不愿意与有功之臣分享天下的利益,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最终就是一个“独利则败”的结局,而刘邦则把自己的所得利益与部下共享,得了天下。

二.谋可寡而不可众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真知灼见的几个人一起讨论,而不要听众人的泛泛之论。正如古人所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也类似于今天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

对个人来说,决策一些人生里的重大事情,也无法与众人商量。因为一些人生大的决策关乎个人的世界观,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恐怕也很难被别人说服。别人的立场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理解你的想法,反而七嘴八舌的,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集思广益的前提是对有价值的看法而言的,而有价值的看法往往不会很多。《淮南子·人间训》:“今万人调钟不能比之律,诚得知者,一人而足矣。”参与决策的人的数量并不等于质量,低层次的智慧累加并不能产生高远的智慧,所谓“众谋则泄。”

曹操说:“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有道之人,有真知灼见的人,是完全可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特立独行的。

另一方面,一些谋划也不宜让很多人知道,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三国演义》中的董承就是一个例子,董承四处游说文武能臣,要拿下曹操。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甚至董承的小妾,都知道他的密谋。董承自以为“滴水不漏”,谁料他的小妾与家奴秦庆童暗通款曲。秦庆童出于旧恨,立即跑去向曹操告密。结果可想而知,一干人等都被曹操杀害。

篇9:曾国藩家训

河南大学

题目:曾国藩家训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文作者姓名: 何珊珊

作 者 学 号: 104753120051

所 在 学 院: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 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姓名职称: 马进举教授

所学课程名称: 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曾国藩家训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理学家,经世思想的实践者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国藩一生都非常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曾国藩家训思想的解读,来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曾国藩;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较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成效明显,在中国家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国藩提出“八德”、“八本”、“三致祥”、“三不信”等家庭教育理念,在其家庭教育思想熏陶下,曾氏兄弟个个封侯拜相,显赫一时.家庭教育是曾国藩思想中最有进步意义的部分,其家庭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祖训的影响,曾国藩关于教育环境的思想对我们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曾国藩家训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

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对中国传统儒、墨、道三大显学钻研尤深。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道家全身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勤劳节俭之学,都是曾国藩家训思想的精神养料。曾国藩要求子弟以儒家态度积极入世,立志高远,自强不息,建功立业。但在激烈的科举和官场竞争中,他又以道家避让退守之道警诫子弟“不忮不求”,力求刚柔相济、进退两宜。他提出的“旧课”四条,其中的“慎独”、“主敬”、“求仁”就是以孔孟儒家义理教育子弟进德修身,完善人格,“习劳”则是以墨家之理教育子弟养成勤俭耐劳品德。“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曾国藩将这些传统哲理运用于家训教化,说理详尽,分析透彻,为其家教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二)祖传家训遗风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个性倔强,由于“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对子弟教督甚严,创立八条家规: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早(早起)、扫(打扫)、考(祭祀)、宝(敦族睦邻)。曾国藩对祖父非常敬重,“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慎守牢记”,“总以恪守星冈公之绳墨为要”,并继承了祖父“自强、谨慎、威仪”的优秀品质,将其八字诀家规扩展为“八本”家训。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科考不顺,连考17次才中秀才,但他非常勤俭、刚毅、倔强,“发愤教督诸子”,并将祖传家规撰成对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愿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曾国藩将其抄贴堂中,作为家规宗旨。曾国藩深受母亲江太夫人“倔强”个性影响,“ 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曾国藩经常劝诫诸弟子侄远绍祖德,牢记先辈嘉言懿行。“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修身进德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非常注意人格修炼,人格修炼对他事业很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虚、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这是曾国藩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对诸弟及子侄的要求。

曾国藩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虽然他常年在外做官、带兵、打仗,但家信未尝间断,温言细语,言传身教,谆谆诱导,勤劳俭朴,知书达理,不求做官发财,不以优越地位自居。这些的实现,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心态、价值观和思想境界的高尚。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家庭环境越来越优越,有些家庭对孩子放任自由,好吃懒做,坐享其成,宠惯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之所以曾氏家族子孙很有成就,从家训中对子孙要求必须进德修身,热爱劳动,养成勤奋的品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立志、立业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认为,立志坚韧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他不断地教诲子弟,要立大志,有理想,不可甘居下流。在立业上教诲子弟:“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也正是在曾国藩的教育之下,他的四个弟弟和儿子都建立了一定的功业。

(三)持家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认为,持家应以孝弟、勤俭、倡和、戒骄傲奢侈为主。他大力提倡孝弟,将孝弟看作是修身、齐家的主要内容,孝敬老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勤俭是传统美德,曾国藩教诫诸弟及子侄,要“勤俭自持,习苦习劳”,并将勤与俭列居八德的内容。曾国藩30岁时,做了一件青缎绸褂,于庆贺及新年时穿,穿了30年,还如同新的一般。在南京总督府任内,要求夫人及儿媳们,每晚要绩麻纺纱,下厨做饭。要求儿孙们要尊老爱小。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一些子女对父母不孝敬,甚至有的子女不赡养父母,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年轻时积累的财产都为儿子盖房,娶媳妇,年老体弱时,没有生活来源,没钱看病,甚至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老年的生活很凄凉,人都是要老的,自己也是儿女的榜样,自己如何对待老人,儿女也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在社会上来说,父母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养孩子很苦,一个连父母都不养,不爱的人,还能称其为合格的人吗?谁还愿意和你交往合作呢?但是这类人大有人在,所以曾国藩的孝亲敬长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西安协和医院任超院长有一句话说得好“孝顺儿女天照应,孝顺的儿女为人正直、忠诚、善良,事事都有人愿意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孝敬老人。

(四)读书治学的思想教育

曾氏家族提倡半耕半读,非常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曾国藩提出了读书可以变化气质的观点,勉励诸弟及子侄奋发读书,愿他们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有读书癖和很强的求知欲。1834年11月,他中举之后,到京都(北京)去考进士,第二年考进士失败,便回湖南,穷困得很,在经过睢(虽)宁时,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块钱。易作梅以为他有急用,就借给他,谁知曾国藩路过南京,把这笔款子完全买了书。还不够,便把衣服送进质店当,换出钱来买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读书癖。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艰苦而又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非经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不能成功。他的终生学习理念,在现实中仍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

(五)“自概之道”的思想教育

曾国藩的自概之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盈满亏损,极盛至衰的自然法则;二是以史为鉴;三是主张自概。他认为要想使家族及个人永远持盈保泰,就要自觉地做到自概和先概,若被他人所概,一切后悔就来不及了。要做到自概,第一要廉、谦、劳,第二要求缺概盈。“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则他日不知何如。” 他告诫子孙们,之所以要把自己的债还没有还完,别人帮助,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家气运太全,不能把格外小心,坚持持盈保泰的道理。旧债还清,好运就太全,就会过分满盈,产生不足;留债没有还清,好中就有不足,是处事完满的办法。二是,各家亲戚都贫困,年龄又大了,现在不在资助,以后就没有机会资助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三、曾国藩家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一)讲究修养

曾国藩非常注重以儒家标准进行品德的自我修养实践。例如他常年形成了黎明即起、每日练字、阅读经史书籍、写日记反省自我的习惯。曾国藩在师从倭仁、唐鉴等人学习理学之后,两位老师为他的日课量身制订了十二条规,主要内容就是自我反省式的修身,使他成为一个虔诚的理教教徒或儒教教徒。尽管曾国藩后来由于国事繁忙而不可能按照十二条规的规定那样坚持日课,但他从未放松自我严苛的要求,经常自责和反省身上存在或潜在的与封建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并将它们记录在书牍或日记中。1858 年曾国藩二度出山后,仿佛已然大彻大悟的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厉,丝毫不允许自己背离封建统治的要求。可见修养法乃是曾国藩的主要德育方法之一。

(二)树立榜样 曾国藩经常利用榜样的力量来进行德育,他本人就堪称是封建道德遵守的楷模,为他人树立榜样、率先垂范,起着非常明显的教化作用。例如他为了倡导官员们树立廉洁自律之风,大力赞扬、宣传和褒奖廉政官员。仅咸丰八年一年,他就向皇帝数十次上书了以褒赞那些廉政官员为主要内容的奏折,借此树立榜样、教育朝廷上下其他官员。再例如说,为引导广大文人潜心进行作文之道的研究,曾国藩向他们中的一些杰出代表极力推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他的《读书录·韩昌黎集》中有言写道:韩愈的作文之道被后世视为金科玉律,但只研究韩愈的文章体例算不上得其精髓,唯有深入研究韩愈文章内容之后才能体悟到其体例的深意。在此,曾国藩建议天下文人以韩愈为榜样,学习他在作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探究文章体例的问题。

(三)注重说服

曾国藩的一生除了以“君子”之身严于律己、垂范他人之外,还时常以做“君子”为目标说服他人。在他一生所写过的大量家书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为了教育家人、后人做“君子”。曾氏家书内容杂、数量多、影响大,也是曾国藩采用说服法进行德育的一个主要形式。例如《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这篇家书中,曾国藩谈到:我曾家的兄弟子侄们,应时刻牢记勤敬二字;若曾家既勤又敬,即便在乱世之中也会有兴运旺家之气象;若曾家每个人都既勤又敬,即便天资愚钝也会不时透射出贤智之气质;我本人悔于平日里在此二字上没有下太多功夫,因而今日便想谆谆告诫曾家的兄弟子侄们务必要时时谨记、刻刻遵守;家中若回信给我,望子侄们写出对此二字的领会,也好让我安心。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还专门寄语二弟说道:但凡是个读书人最起码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志存高远,二是要博学多才,三是要持之以恒;志存高远就不会甘为下流之人,博学多才就不会学问枯竭、如井底之蛙,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三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当然要做到这三点并非一蹴而就,二弟可以先从博学多才做起,至于志存高远和持之以恒则需要时间的历练,需要你我大家共勉之。再例如《谕纪泽》这篇家书中,曾国藩谈到:俭朴乃是长久居家之道,尤其在乱世之中一定要坚守戒侈的要义,不要添置过多的衣物、装饰过多的家具。可见曾国藩以家书为主要形式、采用说服法告诫家人要勤敬、要勤俭持家。

总而言之,中国自古就有将思想道德作为教育重点内容的传统,历来受到君臣百姓的普遍关注。始终把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目标谨记于心的曾国藩将德育视为做人、兴家、成业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以身作则,不仅自觉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而且时刻不忘从各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对自己的家人进行道德教育,告诫他们要勤俭、要戒骄戒躁、要有优良的言行举止。所以,尽管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在教育思想上不可避免具有封建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但他依然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真心实意为国、为君解忧解困的贤臣,其家人也大多是与人为善、人见人夸的劳谦君子。

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曾国藩孝悌为本、进德修业、和睦第一的为人之道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人际处理良方

在家孝敬父母,敬重长辈,以孝为本; 出门刻苦学习,提升修养,与人为善。曾国藩的为人之道深受儒家“仁”、“礼”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改善同学间的和睦关系,转换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单一主体地位问题等,增加更多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

(二)曾国藩立志、虚心、慎独的为学之道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

古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尽早立下远大志向,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培养虚心、慎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作风,培养自身高尚的品德,主动对自己进行思想政治自教育,在虚心中接受,在慎独中提高,保持良好作风。

(三)曾国藩治家之道和为官之道为大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组建家庭提供良好的为事之道

家齐而后国治,只有家庭治理得当,事业才能如日中天。在治家过程中,要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反对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睦、温馨才是治家之上策。对待事业,要“劳、谦、廉”,勤劳地工作,谦逊的态度,廉洁的行为,用实际行动获得薪酬的提高、官位的升迁,切不可心术不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授学生,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佩良.曾国藩家教思想探源[J].文史博览,2007

上一篇:贫困生资助流程下一篇:财务制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