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桥的特色”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4-04-27

“苏州古桥的特色”教学设计及评析(精选2篇)

篇1:“苏州古桥的特色”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州古桥的特色”活动设计及评析

设计:吴中区碧波中学初一(4)班同学

及指导老师向燕清

评析:吴中区碧波中学教科室

钱玉兰

活动内容分析

吴文化教学是我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固定教材,需要教师和学生搜集资料,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苏州古桥是苏州古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苏州古桥众多,建筑在大街小巷、隐藏于园林古镇。这些古桥各具千秋,建筑时代、外形、结构、材料、技术、艺术不同,通过了解著名古桥——宝带桥、枫桥、双桥、小飞虹廊桥、吴门桥„„赏析古桥的优美神韵,解读古桥的文化内涵,分析总结苏州古桥的特色,增强学生保护古桥的思想意识。这是本节学习活动的重点内容。学生搜集资料可从所熟悉的桥开始。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生活在苏州,他们每天与小桥流水相伴,对一些古桥有所了解,会利用实地考察、访问、书籍、网络等手段搜集古桥的知识,但是他们对古桥的了解是零散的、表面的,缺乏对古桥的赏析以及古桥特色的整和,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

活动目标

了解苏州古桥的建造历史、建造材料、形状、装饰艺术,总结苏州古桥的特色,了解著名古桥——宝带桥、枫桥、双桥、小飞虹廊桥、吴门桥等的建造情况,讲一讲与苏州古桥有关的故事,朗诵描写苏州古桥的古诗词,从诗中体会苏州古桥之美。通过调查研究家乡古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 学生画——《我喜爱的古桥》或制作桥的模型。2. 搜集苏州古桥的图片、历史或传说故事、诗歌等知识。3. 选拔两位小主持人(一男生和一女生)。

一、导入

男:大家准备好有关古桥的作品了吗?准备交流展示。

请学生展示课后所画古桥或制作模型,并做简单介绍。(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作品并讲解。)

女:同学们的作品反映出了苏州古桥的神韵和魅力。苏州地处太湖之畔,河湖密布,古桥众多,形成了水乡特有的风景,苏州古桥也呈现出独有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苏州古桥的特色。

二、活动开始 板书:苏州古桥的特色

男: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讨论以下问题(视频显示古桥图片及问题):(1)大家知道这些古桥的名字吗?

(2)从古桥的建造年代、建筑材料、形状、装饰等方面来分析有哪些特色?

女:大家的回答有道理,我们来漫漫分析古桥的特色。请大家来朗读诗句(视频显示)。学生朗读:“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男:想一想这些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苏州古桥众多。板书:

1、多

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太湖之畔,河湖密布,水多桥多,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句赞美了苏州众多的桥梁。根据记载,到目前为止,苏州桥梁总数已达到3.2万余座,其中清代以上古桥557座。素有“水都桥城”之美誉。

男:大家搜集到了哪些说明苏州古桥多的事实?

生:据我走访得知,苏州桥多时,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15座,俗有“一步跨二桥”之说。

生: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桥359座。

女:说得真好。苏州古桥除了多之外,建造历史也非常久远,大家知道苏州在什么时候就开始造桥了吗?

生:秦朝、唐朝、春秋„„(大家的答案不一至,看来这个问题被他们忽略了。)男:请大家看一段话(视频显示)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如《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闾造。”另外还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金桥、胭脂桥等。

男: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生:苏州造桥的历史很久,春秋时吴国就开始造桥了。

女:苏州造桥的历史和苏州的历史一样悠久,现存古桥中建造时间最早的是宋代,大多数古桥是明、清时期建造的,这是古桥的第二个特色——古。板书:

2、古

男:大家能说一说保存至今的古桥吗? 生:甪直的和丰桥、宝带桥、枫桥、吴门桥„„

女:知道的可真多呀。在这些古桥中,和丰桥是建于宋代保存至今的,其它都经历了几次重修。请欣赏“和丰桥”(视频显示图片和文字)

和丰桥,原名中美桥,建于宋代初叶,拱形结构,每块桥面石上均施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耐看,为镇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男:以上的古桥中,最著名的是宝带桥、枫桥、吴门桥。

生:谁能介绍它们?生:宝带桥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建成于唐代,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身上的宝带建造,因此称“宝带桥”。宝带桥历经修复,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重新修建的。我还为大家带来了宝带桥的图片,请大家一睹宝带桥的雄姿。(视频显示)

学生惊奇不已

生:哇!真美呀!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于碧波之上„„

女:宝带桥造型优美,在建筑艺术上独树一帜,历代文人骚客赞不绝口,留下了许多诗篇,哪位同学搜集到了?

许多同学举手

生:我给大家朗诵元代高僧的诗:“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饱含情感的朗诵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明代诗人王宠曰:“春水桃花色,星桥宝带名;鲸吞三岛动,虹卧五湖平。” „„

男:大家准备的资料可真多。这些诗写出了宝带桥造型优美、气势雄伟。大家知道吗?宝带桥和河北安济桥、广西程阳桥、四川珠浦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呢,可见其历史文化价值很大。

女:老师也给我们准备了以下的诗:“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诗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枫桥享誉中外。

男: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观点)

生: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而闻名天下。生:因为古运河、寒山寺、铁岭关„„而著名。女:回答的真好。枫桥确实因为这些而闻名。枫桥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枫桥又作封桥。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只是。枫桥地带由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而异常繁华,是旧时苏州物资的集散交流中心。

男:大家想象着自己就站在如一弯新月的枫桥上,古关、古寺、古塔、古运河尽收眼底,耳边响起清脆的钟声,吟诵着《枫桥夜泊》,那诗情画意真令我们如痴如醉!

女:通过实地考察,大家看到了哪些类型的古桥? 生:石拱桥、石板桥、曲桥、廊桥等。

男:苏州古桥的种类很多,拱桥、平桥、旱桥、廊桥、曲桥、亭桥„„每一座桥有每一座桥的风韵,有每一座桥的秀美,或彩虹临空,雄伟壮丽;或飞檐翘角,凝重古朴;或曲折有致,趣味无穷;或精巧玲珑,酷似小家碧玉。

板书:

3、秀

女:苏州的桥,多姿多彩,精巧秀丽,似乎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让人欣赏的艺术品。如宝带桥长虹卧波,桥影横江;如小飞虹纤巧秀美,倒影水中,宛如彩虹„„

男:请大家欣赏秀美的古桥(视频显示吴门桥、彩云桥、小飞虹、引静桥、行春桥等)。并谈一谈你的感受。(略)

女:苏州古桥不仅秀美多姿,而且有雅致的桥名、精美的雕刻,趣味横生,另人百看不厌。

板书:

4、趣

(视频显示)苏州古桥,有一个个内涵深厚、十分雅致的桥名,一副副笔墨精到、章法严谨的桥联,一件件技艺精湛、刀法精美的雕刻。为古桥增添了无穷乐趣,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男: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古桥之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桥名、桥联、雕刻 板书:桥名

女: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古桥名称? 学生展示搜集的古桥名拾趣(视频展示)古桥名拾趣

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来命名的桥,如饮马桥、渡僧桥、胭脂桥、落魂桥、雪糕桥等。

以名人来命名的桥,如泰让桥、孙武子桥、周通桥等。

以风景名胜来命名的桥,如青山绿水桥、海涌桥、行春桥等。以历史事件来命名的桥,如觅渡桥、接驾桥、钱万里桥等。以祈求吉祥来命名的桥,如吉庆桥、太平桥、福寿桥、吉利桥等。以动物来命名的桥,如凤凰桥、虎哨桥、骆驼桥、螺蛳桥、麒麟桥等。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饶有兴致的读起来)大家还想知道更多的古桥名吗?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资料(视频显示)。

男:这些古桥名很有趣吧!这么有趣的名字的得来都是有一定故事的,大家知道哪些桥名的来历?(学生讲了宝带桥、渡僧桥、泰让桥、觅渡桥等桥的故事[略])

女:苏州古桥不但有有趣的桥名,而且有意境和神韵优美的桥联!板书:桥联

(视频显示)苏州古桥的桥联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桥联由文人骚客遗词书写,大多记载建桥的名流贤达,也有吟诗赋词的。数量之多,浩如烟海,美不胜收。

男:什么叫桥联? 生:刻在桥上的对联。

女:正确。苏州的桥联很多,其内容抒情写景,叙事点题,名言警句都有,具有鲜明的吴地水乡特色。比如,有交代地理方位,点题指路,使人一目了然的山塘普济桥左右联云(视频显示):

北绕山塘,水驿往来通陆墓;南临路轨,云车咫尺到梁溪。

东望鹤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有描写江南渔村风情的吴江青云白溪御龙桥联:冰鉴一籢秋水影;渔歌两岸夕阳村。男:请大家欣赏以下桥联,并讨论它们的特色。甪直永宁桥联:永庆升平跻盛世;宁馨富丽甲中吴。西园三曲桥联:乱红迷紫曲;浓绿涨瑞窗。

正阳桥东侧桥联:北盖旧迹更新象;南披金银绕五梁。

女:短短的一则桥联,紧扣主题,画龙点睛,这正如江南丽人的饰物,锦上添花,相得 益彰,延伸了桥的文化内涵,使桥大为生色。使古桥大为生色的还有精美的雕刻装饰。

板书:装饰艺术

男:苏州古桥不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且装饰精美。大家知道装饰的图案有哪些吗? 生:狮子、麒麟、龙,还有塔和一些花。

女:观察得真仔细。古桥上的装饰图案大多有两种,一是珍禽祥兽,祥兽中首先是龙,来镇压河妖。其次是狮子,用狮子威武来镇邪。请同学们欣赏甪直环玉桥上的双龙图案和宝带桥上的雄师(视频显示)。二是瑞草嘉花,花草中常用的是莲花、如意、绣球、双钱、祥云、海棠、葫芦、仙桃等,你们看到过吗?

生:我看到了,感觉非常美。我还拍了不少照片呢,请大家欣赏。(投影仪显示)男:欣赏完了精美的雕刻,我们来赛一赛(视频显示赛题),看一看哪一组得分最高?(学生跃跃欲试,极其兴奋。)

1、抢答下列问题

苏州古桥中最高的石拱桥是什么桥?(最高的古石拱桥——吴门桥)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袖珍拱桥是什么桥?(最小的园林古桥——引静桥)

我国现存古桥中最长的多孔石拱桥是什么桥?(最长的多孔古石拱桥——宝带桥)苏州古典园林中最精致的廊桥是什么桥?(最精致的园林廊桥——小飞虹)

2、能背诵描写苏州古桥的诗词吗?(略)(抢答非常激烈,学生兴致很高。)

三、总结延伸

师:大家知道我们苏州古桥的特色了吗? 生:多、古、秀、趣。

师:很好。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和积极配合,我们学习了家乡古桥的特色,欣赏了古桥的建筑美、艺术美和情趣美,懂得古桥是家乡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古桥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其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让它们永远发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师:我们苏州的古建筑还有很多,如古典园林、古民居、古塔、古寺、古官衙、古会馆„„都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大家想了解它们吗?

生:想!可是怎样了解呢?

师:实地考察、访问、查阅书籍资料都是好方法,还可以到网上查阅你想了解的知识。我向大家推荐两个网址,希望大家继续研究家乡的古建筑文化。

苏州旅游网:http//

[总评]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活动课完全是学生能力的发挥,老师只是加以引导、协调。学生通过课前自行搜集整理相关知识,设计教学思路,组织学习活动。小主持人是大家推选的,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其他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系列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同构建知识体系,在激烈的讨论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结构合理,线索清晰

本活动课既没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又要由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千头万序、结构复杂,不利于对主题的把握,与初一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符合。本活动课主题的确定具体,结构设计合理,围绕苏州古桥的特点层层展开学习、讨论,线索清晰,学生感觉明朗有序,较易把握。其中在结束前的“赛一赛”把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抢答激烈而不混乱,主持人把握的非常好。每个特点只用一字概括,既简洁准确,又便于掌握。

三、培养能力,开阔视野

本次活动课全体同学参与,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设计问题等方面能力,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活动中引用了大量古诗词、桥联,讲述了许多历史故事,列举了 许多有趣的桥名,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学生还拍了许多照片,查找到了视频资料,以生动、直观的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激发同伴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篇2:《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评析

1.对对子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2段)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

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为课文有十多处提及“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3—6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问老师,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

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板书——课件展示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

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7-9段学习所得。内容见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四、作业。

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这个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请你模仿课文,选择一个地方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

[评析](葛明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使读者在得到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课文是范例。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文字、文章、文化”三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三方面兼顾。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但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情趣,是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范本。语言是文章的灵魂。学习一篇文章,注重语言的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感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方能体现语文课的价值。教学一篇课文,应有文章的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既可长文短教,又可避免肢解文本。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文章,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切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使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应该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追求是: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即每一堂课,都应该让学生学会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

鉴于以上认识,本文的教学分三个环节步步深入: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在本教案设计中,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图画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怎样体现图画之美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侧重抓关键词句,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准确精妙之处。主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

本文语言精练,文化意蕴丰富。对联导入,教师的讲解评说适当插入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引用了一些名家评说和前人诗文,不仅达到激趣的目的,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鉴于学生对苏州园林并不熟悉,为了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精美的课件,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至于说明方法,因前几篇文章已学过,因课堂时间有限,也不必面面俱到。所以不作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提到,就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上一篇:县人民医院法治进单位工作总结下一篇:“编织梦想”大班教学实录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