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2024-04-22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课 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选词填空,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

①比方,( )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②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 )。

④中国的多数建筑物是讲究(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也会有一个相同的建筑物。

A.①对称 ②映衬 ⑧映衬 ④对衬

B.①对衬 ②对称 ⑧对称 ④映衬

C.①对称 ②对衬 ③映衬 ④对衬

D.①对衬 ②对衬 ③映衬 ④对称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 )

3.下列词语都注上了拼音,其中有三个不正确的是( )。

A.深眷(juàn) B.轩榭(xan xiè) C.池沼(zhǎo)

D.丘壑(hè) E.蔷薇(qáng) F.自出心裁(cǎi)

4.下面四句中有一项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项不同,它是( )。

A.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B.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综合练习】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线在原文上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答: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5.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6.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

C.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D.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8.“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9.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答:

10.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答:

11.这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

①句: ②句: ③④句:

⑤⑥句: ⑦⑧句:

12.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中所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 )

A.不栽种松柏和道旁树的原因 B.栽种藤萝的原因

C.栽种和修剪树木 D。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觉是

。(用原文答)

3.文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4.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现象到本质 C,从原因到结果 D.从概括到具体

5.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列数字 B.作比较、举例子 C.举例子、打比方

6.文中的“寂寞”,意思是( )

A.孤单冷清 B.单调

7.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

【拓展练习】

一.阅读

北京园林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它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楞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棚棚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拓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1.这篇文章采取什么关系的结构形式?

2.北京园林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3.文中第3、4、5自然段各说明了什么中心?

4.“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句中“这”指代什么?

5.文中第3段、第5段与苏州园林的第3段、第9段比较有何异同简要说明。

6.文章的结尾的含意是什么?

7.文章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第2段与第3、4、5段从结构关系和内容上看是怎样的?

二.作文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

①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②字迹清楚工整(若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另加2分),字数不少于600宇。

③作文中请不要写出校名及真实的姓名

第十三课 苏州园林

【基础练习】

1.C 2.(1)说明 (2)描写

(3)描写、议论 (4)议论

3.BEF 4.D

【综合练习】

一 1.……池沼。 ‖……身在山间。 ‖……一景。

2.假山和池沼;池沼

3.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4.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6.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7.D 8.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9: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10.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11.引用活水;宽畅的池沼作中心;桥梁不雷同;边沿高低屈曲;鱼戏莲叶间

12.A

二 1.D

2.“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4.D

5.C(用排除法,没有用列数字和作比较) 6.B

7.追求自然美;这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以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拓展练习】

北京园林

1.总一分一总

2.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

3.(1)第一句话 (2)第一句话 (3)第一句话

4.指代“北京周围的山水……秀丽”(这前面的内容)。

5.⑴.《北京园林》的第3段与《苏州

园林》的第3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是图案画。

②《苏州园林》的第3段: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是美术画。

⑵.《北京园林》的第5段与《苏州园

林》的第9段比较的异同:

①《北京园林》的第3段: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②苏州园林第9段:极少使用彩绘,颜色不刺眼,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6.使读者产生对北京园林的想往。

7.评价北京名胜在世界上的地位。

8.总——分

篇2: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短文两篇 达标题

A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这无疑是一种du lu________。

(2)充满车辆与烟cōng________的城市。

(3)牙yín________咬得酸痛。

(4)早已习惯于wū zhuó________了。

2.品味语言,按原文填入恰当的词语。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________。

(2)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________在枝头。

(3)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________画。

(4)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________。

3.选出对“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中与“忧愁”不对应的项[]

A.人们对环境的污染视而不见

B.总是我们最早迎接太阳

C.制造的“清新”很少有人去珍惜

D.在城市同类太少,我们只是一种点缀

4.用下列词语各说一句话。

(1)沉甸甸:________

(2)玲珑剔透:________

(3)不可磨灭:________

(4)回味无穷:________

5.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使之连贯顺畅。

①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②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③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④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⑤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⑥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⑦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⑧当他回首往事时

正确的是:________

B

1.给加粗字注音:

贪婪( ) 雏形( ) 丰硕( ) 累累( )

2.解词:

①繁弦急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体而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灯红酒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至今日,你肯定有许多有意义的“第一次”经历,请你选择最精彩的“第一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4.《行道树》作者为台湾女作家________,《第一次真好》选自________。

能力提高

1.《行道树》一文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欢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2.《第一次真好》一文中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3.熟读课文,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①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

②一________硕大的________沉甸甸重吊在枝头。

③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④第一次看到________,但觉________。

C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贪婪(lán) 堕落(du) 点缀(zuì) 冉冉(rán)

B.雏形(zhì) 丰硕(shu) 累累(lèi) 沉甸甸(diān)

C.玲珑剔透(tī) 具体而微(wēi) 丰硕(shu) 孵(fū)

D.牙龈(chǐ) 姊妹(zǐ) 繁弦急管(xuán) 污浊(zhuó)

二、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C.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踢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三、下列句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

A.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四、下列说法中对“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面说“不见得很美”,后面又说是“风情画”,前后矛盾。

B.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看到小鸟的惊喜之情。

C.“风情画”与风景画相比更加富有地域特色,融入了风土人情的意味。

D.景色“不见得很美”是因为作者是“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五、请给下列一段文字正确排序

①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②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③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④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⑤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⑥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

⑦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

A.这座城市变化真大,几年前还很落后,现在哪怕晚上都是一派红灯绿酒的繁华景象。

B.为了感谢刘畅对我的帮助,我特地送给他一架精致的航模,这航模具体而微就像真的一样。

C.她的眼睛玲珑剔透,闪着智慧的光芒。

D.那个报告实在太精彩了,至今大家都还在热情洋溢地讨论,真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答案

A

1.(1)堕落(2)囱(3)龈(4)污浊2.(1)红灯绿酒(2)垂吊(3)风情(4)多姿多彩3.B(A、D、C三项“忧愁”的情感显而易见,只有B项在文中是乐意去做的,传达的是一种“奉献”)4.(略)5.②⑦⑧③⑥④①⑤

B

[基础达标]

1.略2.①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②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③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④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3.略 4.张晓风《无言歌》

[能力提高]

1.因为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但人们竟然习惯,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改变不了大局,所以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2.因为好的“第一次”使人回味无穷,“珍重第一次”其实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不断使生命多姿多彩。

3.略

C

篇3: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 都有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这样的板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在学业评价上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一大亮点。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合二为一, 变成分值为13分的一个小板块———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一、试题的设计朴质中饱含深意

第7题:公共汽车上, 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 想要向里面走走, 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

本题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不就是个日常的对话嘛!其实, 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 本题要求的是口语交际时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则是考查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得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南京, 有一个年轻人因没给老人让座而与老人及周围乘客发生争执, 有人拍下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这个案例来看, 无论是在知识上, 还是在情感态度上, 日常乘车这样的小事并不是真正简单的小事。

第8题:在车上, 你遇见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 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 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

本题在第7题的基础上, 增加了难度, 除了文明得体地打招呼外, 还要委托同学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转述能力的考查。与此同时, 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个命题设计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009年10月1日, 我们将迎来伟大祖国六十华诞。这无疑是今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在综合探究部分中, 试题的设计以爱国主义为情感取向, 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向群众推荐百首爱国歌曲为切入点, 第9题的“感慨今昔”环节是围绕今昔对比来设计采访问题,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题目背景材料下, 恰当地拟定采访话题。本题要求的是设计采访问题, 而不是“采访一位老人时你会说什么”,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习与采访实践活动的结合, 又把该题与“口语交际”作了明确的区分。题干中的“鸡西市文化广场”是鸡西市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 也是逐渐为鸡西其他市县所了解的, 充分体现出了试题的乡土特色。同时, 题干中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中2009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的又一个新主题。这些巧妙的设计都自然地拉近了试题与考生的距离, 使考生对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切感。

第10题的“品味歌词”环节, 选取了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和香港歌手刘德华的《中国人》这样两首经典的爱国歌曲。“任选一首, 就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来赏析歌词”的试题要求不仅体现了综合探究活动中的语文学科特点, 也为考生提供了非常人文化的自由选择度。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 本题的设计也为学生欣赏流行歌曲作了正面积极的导向———欣赏流行歌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曲调的热衷, 对歌星形象的崇拜, 更要学会品味深情隽永的歌词。

第11题以爱国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的歌词来引出题目要求, 清新而自然, 同时也将本板块试题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借助歌词中的“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引出一个示例, 三个仿写题, 在内容上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在形式上也将以前的单纯的仿写题巧妙地与综合探究题结合起来。

整个第二板块的五道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每一道题的设计都蕴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立意。

二、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评价与导向的功能

毋庸置疑,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是最直接、最敏感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试题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的知识性原则外, 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性练习。在第7题的答题中, 有的考生这样来作答:“各位朋友, 我要到车后面去, 请大家让一下, 不然我的提包会碰到你们的。”不知他是在演讲还是在威胁他人!第8题的回答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兰兰,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请你代我向你妈妈问好。”很显然, 这样的回答既不符合“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形, 也缺少必要的文明礼貌。在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不仅“口语交际”知识不足, 而且还缺少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中我们也能体悟出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绝不能因感觉其浅显而忽略, 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大量习题的操练上, 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和体验的契机, 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

在综合探究部分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如:在第11题的回答中, 有的考生这样写:“祝福您:如春天的小草, 生机勃勃。”这里以“小草”来比喻“祖国母亲”, 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他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在平时多参加几次文学活动和班会活动的话, 肯定能轻松自如、流畅恰当地来作答。这依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真的为学生创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不仅仅能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对日常教学策略进行折射与对照, 同时,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方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对非毕业学年的教与学都会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二板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几个导向:一是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取向, 二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三是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小板块给我们带来的大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纲领, 其中的精髓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提倡”……这些重要的纲领性论述不应仅仅用在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中, 更应很好地贯彻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的实践性无处不在, 语文的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母语, 语文无疑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 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册 (人教版) 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 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这样的学习内容, 很显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篇章句段的分析和练习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积极面对生活。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 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口语交际、交流沟通、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思想和心理的交流与沟通。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往往被忽视掉, 把省下的时间留给所谓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恰恰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思考之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生动的、多元的。

那种只注重知识性操练, 关注考试分数的题海战术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教学, 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单调的、僵化的、机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它不应当只停留在纸质的书本和练习册上, 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美术等, 都是语文教学难得的素材。语文教学应是生动的:学生富于个性的诵读、写作、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学应是多元的:师生的互动、校内外的联系、生活与实践的结合等, 都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多元化切入点。例如《雷电颂》的教学, 除了话剧常识、艺术手法、主题理解等知识的学习外,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排练小话剧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直观地感受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再如教学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简介作者及背景、疏通字词、朗读作品、分析内容和写法这一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话, 这个作品将平面化地被动地存留于学生的记忆中。而换一种生动的方式:学唱著名歌手王菲的通俗歌曲《明月几时有》, 甚至再加点即兴的表演, 恐怕一个有血有肉、浪漫多情的苏轼, 一首有声有色、脍炙人口的宋词便会永久地存留于学生美好的记忆之中。

思考之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在夯实专业素养基础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不断开阔教育教学视野, 多方面地汲取专业营养。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有教科书”的语文教师, 很显然无法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的发展潮流。只有我们充实了, 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与引导。中外名著、时文佳作、文史常识等方面的储备, 是语文教师看家的基本功;而时事新闻、书法绘画、体育音乐、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滋补品”。如果我们对NBA有所了解, 那么教学迈克尔·乔丹的《最出色的球员》时, 我们会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对中国画的特点有所耳闻, 那么引导学生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将会水到渠成;如果我们了解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 那么郦道元的《三峡》便不会再枯涩难懂……

篇4: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关键词】例题 练习题 达标测试题 展示 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2-01

笔者在基层学校听课过程中,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对于这三类题目的处理方式不规范,有的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或检测题来处理,失去了例题的示范性,有的把达标检测题当成了练习题,起不到检测学生达标情况的目的。下面对例题、练习题、达标测试题的处理谈谈个人的建议。

一、达标测试题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般都设计了达标测试这个环节。有的教师是把达标测试题印发学生去完成,有的是用多媒体投放出来让学生去完成,其目的,一是检验学生达标情况,二是通过达标情况对本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因此,达标测试的处理方式应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能让学生讨论交流来完成,否则,就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在学生完成达标测试题后,教师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把某一个学生做的达标测试题用投影仪投放出来让大家与自己做的进行对比,然后要求学生与投放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致的举手,让不思路方法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来了解学生达标情况。也可以,在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达标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有意识的把做错的题展示给大家来进行质疑,进一步开展反馈矫正。

二、练习题的处理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科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过例题的学习在了解知识运用的方法之后,进一步对知识运用强化的环节。学生做练习题时,不同于例题的学习,教师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另外,练习题也不同于检测题,也不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的全部。可让学生先独立审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可与同学进行研讨共同完成,若小组讨论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可求助教师帮助解决。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注意让学生展示和质疑,把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反馈矫正。

三、例题的处理

篇5: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2、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发出的声音。它的波形是 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得超过______分贝。

5、环境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属于噪音的是 ( )

A.非常大的声音 B.杂乱无章的声音

C.干扰休息、学习的声音 D.不和谐的声音

6、声音强弱人们以 为单位,符号是 。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7、车上加消声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紧是在 减弱噪声;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在 处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篇6:初中语文《苏州园林》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1.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解析:我国地处世界上亚欧大陆的东部,同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季风导致我国的气温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加剧了寒冷和干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候给我国多数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因此产生我国北方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是 ,夏季最冷的地方是 。

解析:我国冬季由于纬度位置的因素,南方、北方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南方地区获得热量多,所以比北方地区热,再加上冬季,北方地区离西伯利亚近,加剧了北方地区的寒冷状况。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我国大多数地区在此季节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因此全国普遍高温。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比较高,因此气温和同纬度地区相比,温度要低很多,成为夏季最冷的地方。

答案:海南青藏高原

3.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

米以下。

解析: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南方比较多,北方比较少。东部比较多,而西部比较少。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秦淮以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秦淮以南,降水量多于800毫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答案:800400

4.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气温之最及成因。青藏高原虽然海拔较高,气温很低,但冬季仍没有纬度高的漠河冷。曾母暗沙虽纬度低,但由于气候海洋性强,夏季气温并不是最高,而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降水极少,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是青藏高原。

答案:D

5.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是由于…(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跨度大 D.垂直跨度大

解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因此在同一时间,我国黑龙江和海南岛出现不同的景象,是因为我国纬度跨度大。

答案:A

6.阅读图2.14,天气符号,我国东部夏季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

图2.14

解析:风吹来的方向称为风向,西南风即风从西南吹来。风尾表示的是风向,夏季我国受到季风的影响东部大部分地区以东南季风为主,所以应该选择B。

答案:B

7.湿润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

解析:植被是指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统称。一定地区的自然环境上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植被,植被的不同也会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适合森林的生长,而荒漠反映了干旱的自然环境。

答案:A

8.我国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年降水量是(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600毫米 D.800毫米

解析: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分布界线。

答案:D

9.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解析: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

答案:C

10.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 )

A.季风区面积广 B.雨热同期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多样

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是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D

11.我国在同一时期,引进了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在下列哪一地区都可以找到它们的生长地区( )

A.大兴安岭 B.天山山地 C.横断山地区 D.太行山地区

解析:植物的生长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都有所变化,与之相应的是植物的变化。一般而言,山底的植被类型反映了同纬度地区植被的基本类型。题目中所叙述这里有热带到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说明这里位于纬度比较低的地区。上述四个选项中,横断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最靠近赤道,因此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

12.北京大部分地区位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把我国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与北方。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北京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为半湿润地区。

答案:B

13.一个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解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中的两个地方南北跨度最大。哈尔滨位于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南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C

14.图2.15右图的几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符合左图的是( )

图2.15

A. 1 B.2 C.3 D.4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气温曲线会发现其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又因为最冷月气温在-10 ℃以上,可见也不会在我国最北地区,据此判断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5.图2.16为影响我国的季风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16

(1)该图表示的是 季的季风。判断理由是

(2)这一季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3)这一季节,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解析:从风向可以判断出,东亚的风向是西北风,南亚的风向是东北风,由于偏北风来自陆地,所以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冬季。

冬季,偏北风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等气象灾害,此季节寒冷干燥。

答案:(1)冬来自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2)寒冷干燥

(3)大风、霜冻、低温

16.图2.17是两幅农村民居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17

(1)图A所示民居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图B所示房屋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

(2)比较两处房屋有何不同?

(3)反映了两地气候有何不同?

解析:先分析两处民宅的特点,再考虑与当地降水的关系。各地屋顶的建筑形式受降水的影响很大。降水较多的地方屋顶设为斜坡,适合雨水下流。降水少的地区房屋一般为平顶。

答案:(1)南部西北

(2)A屋顶为斜坡,B屋顶为平顶。

(3)A地降水多,B地降水少。

17.读图2.18,完成下列各题。

图2.18

(1)图中西部山脉和东部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的河流为 河。

(2)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一月平均气温的是 。

A.5 ℃ B.8 ℃ C.-4 ℃ D.16 ℃

(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 。

A.420 mm B.260 mm C.680 mm D.880 mm

解析:图中所示为秦岭—淮河一线,我国1月份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处,此线以南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答案:(1)淮(2)C(3)D

18.图2.19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19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D 。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雨季最长的是 ,最短的是 。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

(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 ,位于 (温度带),北京位于 (干湿地区),上海位于 (干湿地区)。

解析:根据气温曲线比较四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根据降水柱状图比较四地降水的多少。降水量最多的是广州,其次是上海,再根据温度变化判断A为漠河,D为北京。

答案:(1)漠河广州上海北京

(2)漠河广州

(3)广州漠河广州漠河南方的年降水量大于北方,雨季比北方长

(4)漠河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国的哈尔滨:在除夕之夜的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欲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熊,……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了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异花卉,争妍斗丽,竟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国气候的什么特点?简述原因。

(2)夏天也是这样吗?为什么?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お

解析:通过资料的阅读,可以看到哈尔滨的在除夕的冰灯游园会上的景色,而广州在同一个季节花卉盛开的景色,说明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气温上的差异。而夏季的时候由于全国普遍高温,所以气温差别不大,景观差异小。

答案:(1)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方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白天也短;加上冬季风南下,北方首当其害,气温降低,而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也大。

(2)夏天不是这样的。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区外,全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北方与南方相比,太阳斜射厉害,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20.由于各地气候、地形不同,我国南、北方在饮食、民居、交通、服饰、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南方高温,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在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因而有“南船北马”之说法。请你查找资料,举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存在的差异。

解析:我国南方、北方地区在饮食、民居、交通、服饰、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地气候和地形的不同而导致的。从饮食上看,南方地区由于盛产稻米,所以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地区则由于盛产小麦,所以以面食为主;从民居和服饰上看,北方民居多以防寒保暖为主,而南方则以通风散热为主;交通上看,北方以马车为主要交通方式,南方河流较多,所以船只是传统的交通方式。

上一篇:四个创业小故事下一篇:长的伤感霸气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