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2024-04-19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精选6篇)

篇1: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走进小语课堂

让传统文化走进小语课堂

黄沐洁

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618000)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传统文化之花呢?

1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2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及少量古文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么多精品,在教学中如何着手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古诗《示儿》时,学生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交流知道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知道陆游的一生大概写了近两万首诗,流传后代的也有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知道《示儿》是他最后一首作品,知道他从幼年到老年从未放弃过报效祖国的梦想。在教学中通过品读、理解诗歌到阅读大量的他的其他诗作,陆游爱国的一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孩子们的心田。

3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储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诵读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文教学论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通过对《论语》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文言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廉者的“不受嗟来之食”……这些优美的 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教师,我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4拓展课外内容,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广度

在教学《藏戏》一课时,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他戏曲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了解了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知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北京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东北评剧、河南豫剧。更对家乡的川剧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变脸”堪称一绝。

在《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搜集大量资料了解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使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 如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家乡四川的羌族碉楼等等。

学校语文组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年级选编了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一、二年级重点指导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三、四年级重点指导诵读《唐诗宋词》、《论语》、中华名著;五、六年级进行戏曲欣赏、民居欣赏、茶文化、瓷器文化的指导和学习。让孩子们在课外乐学,定期反馈:每天五分钟的成果展示,一个学期,人人有展示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积累。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5返朴归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诗经》、《唐诗宋词》……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的本领。所以我舍出时间来让孩子们多读:齐读、对读、分角色读、背诵、配乐诵读……在诵读中更直观地触摸这些语言,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 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家长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

在夏令营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三星堆、德阳孔庙、李调元故居、三国历史博物馆等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地方,还举行演讲传统故事、诵读经书、诗歌、唱戏曲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细致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实践中思考,在娱乐中学习,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让传统文化渗入他们心中。

6抓住生活契机,宣传传统文化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有很多被时代、社会、学校所忽视和遗忘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要抓住的契机。如“情人节”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中国还有一个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节,它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清明节”时让家长带着孩子祭祀祖先,在郊区走一走,了解清明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端午节”时让孩子们包粽子、观赏赛龙舟、和家人一起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给长辈斟上一杯雄黄酒;

中秋节举行“咏月”诗歌的背诵比赛,;元宵节让学生互相制作灯谜;在新的农历年到来时谈谈年的由来、生肖文化,写写春联……在活动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又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进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汉语,积淀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篇2: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在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绽放美丽。

关键词:传承 民族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雅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究其根源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可见,传统文化和一方水土一样是民族的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类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抑或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语文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优美的篇章句段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教师,我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

二、营造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范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

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够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复兴国学并不是要让孩子盲目的熟背经书,复辟到以前的私塾蒙学状态,主要的是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保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让孩子相应的了解阅读一些传统的文化经典,从所谓的“速读”、“精读”的阅读方法中走出来,这对于全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有利无害的。

四、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和校园环境

高品位的文化环境能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意识到一种科学与人文气息,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的校园展板上有很多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生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特别是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在教学楼内的文化墙上处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班级的传统文化氛围和读书特色活动也很特别,能将其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

五、积极上好《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的校本课,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

校领导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制订并编制了校本课程教材。校本课程《国学经典》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和好习惯好人生的过程中,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诵读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通过对《论语》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诗经》、《唐诗宋词》„„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的本领。所以我舍出时间来让孩子们多读:齐读、对读、分角色读、背诵、配乐诵读„„在诵读中更直观地触摸这些语言,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抓住生活契机,宣传传统文化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有很多被时代、社会、学校所忽视和遗忘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要抓住的契机。如 “清明节”时让家长带着孩子祭祀祖先,在郊区走一走,了解清明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端午节”时让孩子们包粽子、观赏赛龙舟、和家人一起挂菖蒲、蒿草、艾叶,给长辈斟上一杯雄黄酒。

中秋节举行“咏月”诗歌的背诵比赛,;元宵节让学生互相制作灯谜;在新的农历年到来时谈谈年的由来、生肖文化,写写春联„„在活动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又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进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篇3:让语文走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所以, 校园文化就应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融娱乐和教育为一体, 体现一定教育理念, 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而且应该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 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 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而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更要立足于民族特色, 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 推动形成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晰的校园文明风尚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力争做到在语文学习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语文的学习, 具体做法如下。

一、美化校园物质、人文环境, 陶冶师生情操。

为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 同时体现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 可以对校园内拥有的亭台楼阁、假山、花园、喷水池、大片绿地等进行命名, 以题写诗文对联、撰写故事等语文学习形式让学生与教师参与进来, 将大语文与小语文完美融合, 充分发挥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 充分挖掘本地区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来活跃和优化校园环境, 做到一石一壁会说话, 一花一木会言情, 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校园文化环境, 肯定是让学生学得开心、住得舒心的育人环境。

二、美化教室、宿舍, 打造舒适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让学生自主选择名言 (包括温馨小语、警示小语、励志标语等)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句、优美诗句和伟人偶像的图片布置教室, 营造出积极向上、学风浓郁、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学生宿舍也由各宿舍成员装饰, 可融入个人喜好, 健康、时尚等元素, 学校定期进行文明宿舍、模范宿舍等评比活动, 营造和谐、友爱、文明、有个性的宿舍氛围, 增强宿舍凝聚力, 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打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加油站。

三、举行校服自主设计大赛。

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着校服是展现当代高中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方面, 大多数学校都会统一定做校服, 但是学生的主动穿着率并不高, 即使学校统一要求着装, 效果也不会很好。学生宁可穿“奇装异服”, 也不愿穿校服。这与学校定做校服的初衷大相径庭, 这是众多学校在校服穿着上最突显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校服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特点, 没有融入时代元素, 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 所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校服, 同时引导学生在时尚、个性的定位上, 充分调动语文知识, 适当融入本民族服饰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穿着风格,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又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民族服饰的特点, 从而有利于优秀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这样, 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出来的校服将更具有区别于外校校服的特色, 更具个性, 也将是学生更喜爱的、更愿意接受的校服, 此举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善。另外, 还可举行校旗、校徽、校歌设计制作大赛等, 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增进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感, 促进爱校教育的加强。

四、成立各种社团, 举行各主题大赛活动。

因交通闭塞, 信息相对不够畅通,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 要加强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成立学校文学社、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书法协会、演讲协会等社团, 让学生利用语文课或相应的课外时间去采风, 去搜集新闻素材, 收集民间故事, 甚至到街头巷尾收集优美有韵味的广告词语、店铺名称及介绍, 编成集子, 出版文学社刊, 互相传阅、学习、交流, 同时邀请一些专家开讲座传授相关知识, 另外还可不定期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知识, 开阔眼界, 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利用好这些活跃校园文化的平台、展示学校形象的品牌, 将能丰富学生作文素材, 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 促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思想性与娱乐性、劳与逸的结合, 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喜好, 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发挥特长, 各取所需, 各行其乐, 并能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周末播放电影, 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 到敬老院献爱心, 参加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 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等。另外, 教师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各种情趣和特长, 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语文中懂生活, 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完美结合, 将会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六、利用好语文课堂,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以口头、书面或是板报、简报等语文形式介绍宣传家乡的民俗风情、家乡特产、家乡企业等,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也有利于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传承,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从而产生凝聚力, 形成家乡精神, 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七、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挖掘学生的才艺。

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 在展示中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避免了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 为教师和学生展现自身才艺、追求多彩生活提供了快乐选择, 从而起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如举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语文课本剧表演、诗词朗诵比赛、民族服饰大赛、山歌比赛等。

篇4:让传统文化美好整个校园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学 思 习 行

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和使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形式欣欣然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传承传统,实现对青少年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该有的朴素而现代的教育理想、温润而高贵的教育情怀。

一、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没打磨前就像普通的石头,人也是一样。在我们学校,经典诗文每日诵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天下午课前全校经典诵读,放学整齐列队背着古诗离开校园,声音高亢,激情荡漾,共享诗乐。书法、阅读、剪纸等校本课程走进课堂,太极大课间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民族古老而蕴含哲理的拳术魅力。

学校的环境也是一种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既然每处环境都育人,那整个校园就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课堂,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有教育性。随着活动的深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有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有传统文化宣传园地、名人名言墙;教学楼内的走廊文化展示学生的手工、绘画、书法作品;电子大屏上随时更新着应景的诗、词、语、句,向过往的师生昭示着传统的启蒙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学生随时接收传统教育的熏陶,获得审美的感受。这样的环境,无声却暗香浮动,简洁却彰显着高贵,只要有一颗清净的心,一双没被遮住的眼睛就能感受得到,一切在默默地润物无声中发生。

叶圣陶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学校文化产生的影响是隐性的、持久的、综合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这种熏陶和感染积淀文化、养德益智、陶冶情操。

二、思——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汉服秀”、“祭孔大典”、“国学诵读热”、“唐宋诗词热”……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希望,但同时需要深思,难道流传千年的文化,就是读一读、背一背,搞点吸引眼球的活动,走走形式,如果那样,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加重负担。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要有必需的形式展示发扬,但一定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需要创设情境,立足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简单的诵读到深入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努力让每一个活动里面都有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带给学生心灵的共鸣。

思考才能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打开幸福人生的钥匙,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弟子规》的一词一句,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朗读与背诵并不难,但由朗读到理解,再到践行,得慢慢来。要用经典提醒和要求学生,督促反省,使学生在感悟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启示,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学会做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寻找快乐,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带着思考,我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感受儒家的厚德载物、诚信仁爱,道家的自然和谐、淡泊名利,佛学的行善不恶、进退从容……沐浴着书香,浸润着文化,美丽着,思考着,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经典让学生学会孝敬、诚信、友善、勤奋……让学生有了内涵,思考着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三、习——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传统文化才会生根。好的学习是引导行为改变的学习,在日复一日的文化渗透中影响学生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进而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提升素养。

教育成于细微,要在具体的行为养成上扎扎实实地落实,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思想心态等细节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寓教育于书画展、诗词诵背赛、汉字书写竞赛等各种层次的活动中,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这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是养成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修为的大海,成就大写的人。

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唯有让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才会重现生机。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与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是团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怀念屈原实际是在传递着爱国精神的火炬。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这都反映了我们民族重团圆、讲亲情、求和谐的情感追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氛围,在传统文化中幸福成长。

四、行——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孔子说:“君子欲纲于言而敏于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重在立行,言行并举、行而后知。让经典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向标,知道该怎么做才会更好,为美好而努力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泽人人。学校教育要从孩子身边的伦理关系做起,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自然行为准则,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学校要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在心地还柔软的时候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培养人文素养,把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过早感知社会的不规范、潜规则,这个孩子是灰暗的,春天就该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样才能迎接秋天的肃杀、冬天的飞雪。

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筑牢文化根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的校园充盈着活力与激情、传承与发展的独到魅力,有一群懂礼仪、有教养、守规则的学生,当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都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模样。一所学校,一个家园,让传统文化美好整个校园。真希望我们的校园是这样的诗境: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参考文献:

[1]马新,杨朝明,刘德增等.中国传统文化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2]陈一平,孙雪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3]陈晓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篇5:让传统文化走进你身边作文

下午第一课,汇报开始了,主持人是郭锦文和郭悦然,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见各个组的代表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给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有的组给我们介绍了面食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面食多种形式,原来饮食也蕴含着不少文化呢!有的带着精美的PPt,组长详细形象地介绍,让我们见识了本土文化皮影的变化万千,还有点拿上了图案精美的鞋垫,每个鞋垫里还有一个个美丽的传统故事......台下其他各组同学兴致勃勃地听着,不时给热烈的掌声,最有趣的是三句半。

通过这次展示,我们知了孝义的传统文化,希望下一次还可以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篇6:魅力校园文化 让校园更美丽

让校园更美丽

孝南区车站中学

2014年10月,我和区教育局的领导及区属中小学校的校长赴宜昌市夷陵区四所优质中小学进行了参观考察。通过参观校园环境建设,听取夷陵区教育局领导和四校校长的汇报,了解了四所学校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三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特色的办学思路,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谈谈自己的参观学习体会:

以他山之石启迪校园文化

1、创新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如今,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在开展学习小组建设,推行积分管理的德育教育模式,但夷陵区颍家河小学创新的积攒文明储蓄道德,夷陵区初级中学在推进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建立的全新、全程、全方位引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评价方式,实施“七彩星”评价,优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丰富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方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短短的两年时间,他们的教育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体味到只要能想方设法调动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新鲜感,快乐学习、乐于学习,这样的教育探索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靠时间和汗水去提高教学质量的老路,创新出富有个性底蕴的特色之路。

2、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梅林小学是夷陵区的窗口学校,宜昌市的名牌示范学校,它们靠的是特色兴校之路,通过资源梳理、特色选定、试点推广、全面铺开、完善调整,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他们在打造高效课堂上,以电子导学为抓手,以有效作业为突破口,将丝竹神韵融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这样的特色办学模式让该校老师生教得更自信,学生学得更出色。

3、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学校要发展,学生要进步,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那是万万做不到的。这几所学校十分注重干部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一个校长只有用心工作,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才能带出一个好团队,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教学管理上,他们实施的事前备课模式,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在上周五就将下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拟定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每天注重督查教师教学状态、教学秩序、教学效果,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在做学生思想的过程中,老师们都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爱心去激励教育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我们车站中学而言,2014年,我校全面推进区教育局“两办一抓两确保”的工作思路,以规范学校管理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为抓手,转变作风,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创建“和谐教育、魅力校园”城区先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校从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具体做法如下:

以核心理念引领校园文化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引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人管理。我们车站中学就想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校的核心理念是魅力校园、和谐教育。魅力校园就是平等、发展、创新、快乐的校园;学校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共同发展并鼓励凸显个性、彰显特色。我们倡导师生寻找魅力、发现魅力、展示魅力,真正使学校成为全体成员快乐的精神家园。我校魅力校园主要通过魅力课堂、魅力教师、魅力学生、魅力社团等来展现。

我们的校训是:砺志、笃学、自信、创新。

我们的教师誓词是:捧出忠诚,把党的事业融进血脉;恪尽职守,让光辉岁月散发魅力;为人师表,用完美品格点亮心灯;燃烧激情,给民族传承文明薪火;奉献至爱,为祖国造就一代栋梁。

我们的学生誓词是:书山有路,天道酬勤;学海无涯,力学笃行。争创魅力校园,让美德栖息青春心灵;共享和谐教育,用智慧描绘五彩梦想。今日,我们是车中骄子;明日,我们将是社会栋梁!

以书香环境展示校园文化 为打造营造书香校园,我校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形成教室内外文化主题,让每一处墙壁,每一道长廊都会说话。

一是在各教学楼走廊分别设计了德、智、体、美、法制等文化主题。在实验楼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室内室外设计了与功能相一致文化主题。在优化“两室”环境上,新旧教学楼各教室全部建成健康教室,统一制作管理栏以及园地等刊板;各办公室设置格式备课间,统一设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制度”等,确保“两室”整齐划一。每周四下午对所有办公室进行评比打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核心理念、班级文化核心理念的解释、班名、班主任寄语、班级管理公约、学生园地、前后墙教育励志标语等,形成了荣誉班、卓越班、三思班、寻梦班、微笑班等36个不同个性的班级文化。

二是在“魅力大道”南边“魅力长廊”文化主题:展示宣传魅力学校、魅力教师、魅力学生。在环境文化方面,重点打造魅力大道、形象大厅、砺志连廊、学术大厅等“亮点工程”。在西院墙旁兴建30米的文化长廊,全方位展示学校养成教育成果,营造浓厚育人氛围。我们希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

欣欣向荣的气象,体现车中的朝气与活力,为师生们营造一个不断进取和成长的书香校园。

以制度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1、岗位目标管理重过程、重评价

一是我校按照区教育局总的工作目标要求,将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分解到处室和个人。校长与各分管副校长、各处室主任、各年级主任、教师、班级都签定了岗位目标责任状,并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严格规范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是加大岗位目标检查力度。每天的校务值日和教务值日,记载好教师的考勤和上课情况;每月开展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自查、教研组长检查、学校专班人员抽查活动,检查结果在教师会上总结反馈。期中期末,各处室对照岗位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交错检查打分,将检查中的不足形成书面材料,限期整改;通过举行“教学大练兵”和课堂展示周活动,评选出课堂教学能手参与区、市和省级优质课竞赛;政教处和后勤处每天对各班的班级管理和校产管理项目进行量化,一日一统计,检查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三是加强岗位目标责任评比。学校办公室对教师每天的考勤情况,实行一月一统计并予以公示;每周四对各办公室的卫生进行检查打分,结果纳入学期末教师考核;教科室记载好教师每周的学科验收和听课情况,一月一统计;办公室和各部门一道,学期末根据德、能、勤、绩,按照量化细则给每一位教师打分,评出了本学期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

2、教学质量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 为了确保“参考率、合格率、优秀率、提高率”达标,我校制定了《车站中学教师教学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具体管理措施是:每一次考试,将参考率、合格率、优分率和差分率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制定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在某一次统考中,若某一班某一学科的平均分低于该年级相应学科的平均分差距较大的(文科低于5分,理科低于8分),学校将对相应教师作出听课整改处理,被整改教师该学不能评优、评先、职称晋升。

3、实行领导包班质量管理

学校与七、八年级各班签定以参考率、及格率、优秀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责任书。成立了以校长为责任人的九年级工作专班,与九年级各班签定以中考参考率、及格率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责任书。九年级包班领导每次考试后参与所包班级质量分析会、部分家长座谈会,收集教师和家长对学校的合理化建议;每天到所包班级巡堂,及时了解所包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每月参加一次所包班级的班会。包班责任明确后,包班领导非常重视抓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毕业班全体教师挤时间做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九年级工作专班人员和整个毕业班师生“扭成一股绳,结成一条心”,历次月考成绩都稳中有升,每次质量分析及格率、优分率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升。

以魅力评选舞动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车站中学近几年坚持开展“魅力”系列人物,如“魅力教师”、“魅力学生”、“魅力家长”、“魅力课堂”、“魅力社团”、“魅力小餐桌”、“魅力教学案”、“魅力班会”活动评比。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评选“魅力教师”

我们在教学工作成绩十分突出或有特殊贡献的在岗教师中评选“魅力教师”。魅力教师评选每一年进行一次,每一学的上学期进行一次初评(60%),下学期进行复评(30%),并进行学总评。具体评选方法参照《车站中学教师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从考勤(8分)权重8%,工作量(25分)权重25%,教育教学工作业绩(55分)权重55%,学生评教师(5分)权重5%,教师互评(7分)权重7%等方面具体评分)评定进行。

被评为“魅力教师”者,学校在文化墙上辟专栏进行宣传推介,全校通报表彰,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魅力教师除了升学率高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选票外,在教学上有创新、有特色,某一方面得到学生和其他老师的认可都能获得魅力老师的称号。语文老师周桂珍,她语言温柔,普通话标准,学生们都说听她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因此她被评为最具教学语言魅力的老师。数学老师殷菊桥,上课善于总结,课后勤写勤著作,国内许多数学报刊经常打电话找他约稿,他被评为最具教学思考魅力的老师。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2、评选“魅力课堂”

以“学、议、展、评”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评选“魅力课堂”。评选人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报名,由教科室对各组送评的教学案进行初审,选定参加评定的教学案及上课教师。评委组听课时依据《车站中学“魅力课堂”量化评分表》,对参评课打分,并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检查当堂训练题的得分情况,作为课后评价教学案的依据之一。

“魅力课堂”和“魅力教学案”各设一、二、三等奖,对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设教研组“优秀组织奖”,获奖结果均记入学校档案,纳入教师考评。近两年,我校在“教学大练兵”、“课内比教学”、“魅力课堂”评比活动热潮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李文静、万方红分获湖北省英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王晶老师的历史说课荣获省二等奖。

3、评选“魅力学生”

首先是启动、通知、宣传阶段:认真组织全校学生学习活动精神,认真领会活动意义。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组织本年级、本班学生,认真学习推荐学生基本条件,形成全校师生共同推荐的氛围。

第二阶段是推荐评选阶段:各年级、班级根据第一阶段布置的要求进行讨论,依据评选标准,采取个人自荐和班级推荐的方式,每班推荐一名候选人报学校,学校将所报名单汇总后,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标准的进入初评名单,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对初选学生投票,以得票数最终确定“魅力学生”人选。每年级两名,其他为提名奖。

第三阶段是风采展示阶段:收集“魅力学生”的事迹材料,利用校园橱窗、校园广播进行宣传、展示。

第四阶段:对获得车站中学“魅力学生”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

4、评选“魅力学习小组”

各班对学生的评价管理,推行班级“小组积分管理”模式。将全班学生细分为7-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应的学习职责和岗位要求。把每名同学编到小组后,每一名组员的考勤、校服、就餐、纪律、作业、课堂效率、学习任务、卫生值日、两操等方面纳入小组和个人量化积分管理,积分实行一日一统计,每周每小组积分最多的成员将荣登“一周魅力组员榜”,积分最多的小组被评为“魅力学习小组”称号,享有调动座位的机会。每周评选小组竞级王、“魅力学习小组”后,形成“人人争积分、人人展魅力”的班组文化氛围,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渐渐地养成了,教学质量较过去有较大的提升。

5、评选“魅力班级” 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车站中学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每周评选“优胜班级”。具体做法是:每天开展好大课间活动,领导、老师一起参与;每天师生养成教育值日督查,从日常细节行为上全面督查学生行为有头有尾;每天坚持有专题的校园广播,激浊扬清,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舆论氛围;每天坚持课前5分钟唱歌;每天有专人对一日常规内容做好检查记载。一日常规内容当天在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积分栏上予以公布,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对上周班级量化管理积分靠前的班级授予“流动循环红旗”,班级量化管理积分和班级综合考试得分作为评选魅力班主任、魅力班班级的依据。

6、评选“魅力餐桌”

“养成良好习惯,收获成功人生。这是悬挂在车站中学食堂二楼的一幅宣传标语。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在学生“配餐”管理上动脑筋,让它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午下课后、下午5:30,所有进餐学生必须在指定的位置按席位的顺序迅速集中列队后,在带队老师的引领下,按规定的线路,有序进入二楼餐厅。进入餐厅后,所有学生在自己的席位上安静地坐好。分菜员和分饭员听到统一进餐的哨音后把饭和菜用公共餐具一次性分到每个学生的碗。学生进餐时要求文明、安静,严禁大声喧哗、谈天,严禁串位。分到碗中的饭菜,要求吃完,严禁浪费食物,残渣随一次性桌布带走,再到指定的地方清洗自己的碗具。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每餐根据学生的用餐情况确定文明餐桌。文明餐食的标准有:进出有序,等待或吃饭时安静、文明,地面无杂物,无剩余的饭菜。凡在本周被评为文明餐桌,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激励学生文明进餐。由于每个星期学校会评“文明餐桌”,剩菜剩饭会被扣分,同学们尽量把菜吃完,都以浪费为耻。墙面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无声的语言也在随时提醒学生们爱惜粮食。

上一篇:写成长烦恼的作文500字下一篇:茶产品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