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2024-04-17

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共8篇)

篇1: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新课改下关于如何提高 艺术生地理教学效率的思考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 王芳(地理)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发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地理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现代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地理教师必须放眼未来,从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素养的提高,甚至于民族素质的角度来认识其重要性,认真做好新课改在地理教学上的实践。对于我校艺术生来说,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和关键。而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教学)、研(研究)、训(培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且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教材的设置上由以前的“一纲一本”改为“一标一本”(即课标只有一本而教材可呈现多本),因此现在倡导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教什么”是教师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对“教什么”有更清楚的认识。

2、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式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 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如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而有效教学的研究又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要发展,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有效地课堂教学才能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探索方法,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有效教学是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设计的撰写、说课稿的撰写、课件的制作、说课的实施都将成为教师的基本功,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教、研、训”一体化的研究,教师们在做中学、在共同的研究中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教学。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性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2、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对地理学科的偏见加上初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记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而高中大多数地理教师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点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淡然处之。这样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地理越来越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失去学好地理的信心,进而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着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 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作为艺术生,本身的文化课底子比较薄弱,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巩固知识。比如在讲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节内容时,对于黄山四绝的成因,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去理解和消化,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表达和倾听,这样就会有很好的课堂效果。

新课程给老师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2、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利用书本、地图、挂图和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加上教师的“满堂灌”,长久下去,使学生失 去的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它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特别是地理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地条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于艺术生来说,有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现代地理课程要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形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

(1)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思维方式。

(2)整理地理素材,运用地理理论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3)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点的重要性,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提出探究的方案,与他人展开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文素养。

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生活 中的地理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顺应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模式。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改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无论“课程”是新是旧,只要我们的教法是常变常新的,只要我们的思想是创新的,我们就能真正把课程教“新”。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都应在教学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跟上地理新课改的步伐,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额推进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篇2: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质量,如何提高领导艺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领导艺术观

领导艺术观解决领导艺术发展的方向问题,是提高领导艺术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才能认清提高领导艺术的真正内涵,保证领导艺术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艺术观,首先要认清什么是领导艺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目的是什么?笼统的讲,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工作才能和工作技巧的结合,它是领导干部在运用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随机处理问题的工作才能的具体体现。提高领导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领导干部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其次,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要对传统观念与以转变和提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因此,决定着运用权力的宗旨是为党和人民服务;要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就是解决靠什么治、治什么的问题,领导干部要靠法治,靠德治,而不是人治。要运用法治和德治的手段去约束人,感化人,从而通过协调人的关系,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因事用人,用人治事的目的;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提高领导艺术的根本价值是什么?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关系。因此,提高领导艺术不仅是为了充分体现领导者这一主体的工作价值,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积极的创造条件,促进客体被领导者实现工作价值,被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高了,工作价值被充分发挥了,也就达到了领导决策的目的,这二者是不可偏废、相互促进的。

二、科学决策的前提

领导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呢?

1、把握科学决策的前提。在决策实践活动中,重要的是要把准方向。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的原则,自觉的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了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深入实际,把了解到的东西进行研究分析,确立决策方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做好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2、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一要拓宽视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避免片面性。二要运筹帷幄,从左右联系、上下贯通的纵横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具体分析具体情况。既要发扬常规思维的优势,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作出决策方案,大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3、提高审时适度能力。首先要识势,就是要认清形势,把握工作中的利害关系。比如既看到工作难度,又要看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其次是运势,善于驾驭形势,对工作形势扬长避短,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等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好这些优势。再次是造势,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宣传好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形势变劣为优,达到以优取胜的目的。

4、量力而行,随机应变。在决策工作的实际运行中,要做到因时而宜,突出灵活,不以一成不变的观念处理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能够及时转变思路,转变方法,保持思想认识和工作决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5、增强调查研究的意识。一个正确的决策不会凭空产生,必须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在研究上下更大功夫,思索得更深一些,琢磨的更透一些,以找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重点工作,进而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

领导干部要善于凭借组织上赋予的职权,又要善于发挥领导者本身人格的力量,运用好其才能因素去带动和激励下属,才能驾驭全局。

一是要谋之以众,断之以独。这就是说,研究、讨论问题时,要注意民主,要广泛听取意见,同时,要善于分析、集中,果敢决断。各级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决断能力。没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是难于作出决断的。因此,要求领导者注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切忌优柔寡断。一经决断,要敢于坚持,绝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失去其权威性,也可能失去发展机遇。

二是要疏之以导,策之以励。有时,由于矛盾错综复杂,领导者一时难以驾驭的情况是难免的。面对这种情况,领导者应善于疏导。为此,领导者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弄清问题的根源和本质,然后双管齐下,多做解释工作;善于策励骨干,并通过他们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协调关系,形成合力

在运用领导艺术方面,领导者必须善于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1、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班子处于协调的地位,其成员能否形成合力,对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重大。合理的分工,可以增进合力的形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应该是求同存异,协调合作。分工不是分家,而是通过班子内部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产生最大的合力。

篇3: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意识,探究,实效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有了较快发展, 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普遍开展, 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 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艺术教学质量亟待加强, 艺术教学实效性的缺失, 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是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艺术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学摆上应有的位置, 艺术课程开课不齐不足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着, 严重地制约了全体学生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因此,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切实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二、实施富有吸引力的艺术教学, 是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

深入探究课程标准, 明确课程标准的纲领作用。当前中小学艺术教学中关注教材的多、关注课程标准的少;关注课堂教学形式的多, 关注课堂教学本质的少。很多老师不知道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不清楚三维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 不明确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甚至认为课程标准空洞、不实际等等。课程标准是教材建设之本, 是课堂教学之纲, 是课程评价之据。不明确艺术课程标准, 就会使我们的艺术教学偏离航向。老师们应深入探究课程标准, 力争全面、整体地把握其理念, 牢记其内容。这样, 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程, 其中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间之间内在的联系是什么, 通过学习让学生实现哪些目标, 从而对这门课和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关注教案文化建设, 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开发优秀教案资源, 形成区域化的教案文化成果, 提升教案文化建设的质量;探索艺术教学模式与方法, 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益。传统艺术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的掌握, 在教师的教学中经常采用以认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艺术审美情感和态度的提升, 因此构建以审美能力提高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效益;营造艺术课堂教学环境, 健全艺术课堂教学设备。富有艺术化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能够促使学生艺术活动空间的最大化, 为丰富艺术审美手段的选择提供可能。学生置身于艺术环境中饱受美的熏陶, 为增强艺术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学校要注意营造艺术课堂教学环境, 健全艺术教学设备, 并定期对艺术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被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当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创建校本培训方式。传承以往的艺术教师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如集中培训;分层培训;个别指导;师徒结对等。开创具有现代艺术教育观念的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如案例分析;专题研究;课题合作式研究;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等。满足教师职业发展不同层面、个性化发展的培训需求,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夯实校本教研工作。同伴互助,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可以弥补教师个人研究的多种局限性, 诸如知识、能力等等, 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探索的同时, 加强与本学科或跨学科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可以说,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专业引领, 同层级的横向支持与交流更多地体现为经验层面上的互通和互助, 如果缺少纵向的引领, 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 先进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 没有课程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 同事互助常常会“萝卜烧萝卜”, 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可以说,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助燃剂;教学反思, 教学后反思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经验, 更具体地说, 是教师对学生真实行为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把课堂上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与预先的教学设想进行对比, 教学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有关教学的理性认识, 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能力。可以说,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创新培训内容。首先是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它是艺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探索艺术课程改革的基础;其次, 艺术专业技能的学习。它是艺术教师专业成长, 驾驭艺术教学的法宝。培训内容应力争做到三个贴近, 即贴近课改热点;贴近教学实际;贴近教师所需;创新艺术教育科研。艺术教育应明确“以教学为中心, 以科研为先导, 教学科研并举”的工作思路, 即艺术教学研究化, 课题研究教学化。艺术教学研究化, 促进艺术教学的科学化, 实现教师教学课题意识, 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课题研究教学化, 促进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促使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 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充实艺术教学内容。

四、开创多维艺术教学空间, 是保证艺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加强校长在思想、行动上的关注。校长切实从认知层面关注课堂教学, 认清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校长切实从行动层面关注课堂教学, 通过听课、评课、导课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与教师交流、讨论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艺术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艺术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将艺术教学质量提升, 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评估工作中。建立艺术课堂教学业务指导制度。教研部门要定点、定时、定量到学校检查指导艺术课堂教学, 并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艺术教师的教学视野, 从而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艺术教学的展示与交流。一是同一学科不同层面的展示, 这是一种纵向的展示, 他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增长。一是不同学科同一层面的展示, 这是一种横向的展示, 这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教学成果的借鉴。

篇4:关于提高英语教学艺术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艺术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12

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并且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虽然学生可以掌握单词、语法知识,有一定的读写能力,但是运用能力却很差,不能恰当地使用英语,不愿开口说英语,学生的英语素养较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艺术加工,采用不一样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学生由此受到感染和感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以人为本,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研究英语教学艺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的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提升教学导入的艺术水平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标题或插图,通过问答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新版的高中英语课本图文并茂,并且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对文中的插图进行讲解来导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用一些实践活动导入。根据教材知识,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准备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五分钟演讲进行导入,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直观导入、设疑导入等形式进行课堂导入,不断提高课堂导入的艺术水平。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导入形式,都要与教材内容的相关,避免喧宾夺主,学生就会被精彩的导入吸引,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

高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授课的语言平淡无味,语调没有变化,会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比其他科目更为严格,要做到发音地道、流利通畅、用词规范,讲解文章时条理清晰。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尽量用提示、提问、反问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并且注意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例如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用“Really?”“Are you sure?”等,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答案。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感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互通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使用饱含情感的话语,恰到好处地传递,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体态、提问方式等方面,努力提高艺术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也是提高教学艺术运用水平的一种表现。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高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注,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关系融洽,学生才能有更高的热情去学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者和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处于重要的位置,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新型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二)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敢于开口说英语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经常用一些“Very good!”“Great!”之类的词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马上纠正,否则会使学生不敢再开口,而是要进行了肯定和表扬之后,慢慢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能够建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学习英语更加有积极性。

(三)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开展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写作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把课堂变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课堂交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等,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能上讲下听,忽视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中心,运用一些比较委婉的语言,如“Would you like to……”“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以给学生留出更多发挥的空间。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等,自己发现语言的规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5: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一、物理知识结构与要点概述

(一)知识架构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自然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物质的本质性变化,从能和力的角度对物质状态、结构、运动变化的规律与过程作出揭示。物理学科主要由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及原子物理学五个大的分支组成。

(二)知识要点

物理知识是形象与抽象、具体与模糊兼备的,在对其学习与应用中亦需要感性和理性并存,需要培养联系、观察、推理、设想、动手能力,强调技巧、思想方法,公式多、概念多、现象多、问题和研究对象变化万千是其突出的特点。对于中学物理知识的教学主要涵盖了现象、规律、概念及应用方面,要求理解基本知识要点掌握物理思想方法。

二、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艺术分析

(一)把握物理教学第一课

物理课是初中阶段所开设的一门新学科,新鲜中透漏着神秘,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都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时机。第一堂课是物理教学的开篇序言,应给学生留下一种有趣、神秘、实用亲切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就可通过利用实验设备和电教手段,对那些有趣且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加以重现,通过观察,来指导学生对现象产生、变化及应用作出分析,条件允许时,亦可以指导学生就一些简单实验进行实操,如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磁铁间相互作用、磁力线分布、潜望镜、万花筒等,来使学生在物理现象的不断了解中,探索求知的积极性被激发,这对于日后物理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特点开展层次性教学

一个人努力克服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是自尊心,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得到理解与信任,希望被老师当做朋友看待。因此,物理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遇事应考虑学生感受,同其商量,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自己的主人公地位。这样,就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需要以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不同教学措施的制定,因材施教,分层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三)转变思想,强调学生参与

学生的依赖思想往往限制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不应一味地给出学生答案,而应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其积极地去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适时点拨,让学生深刻明确这一点,从思想上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从而将物理教学真正贯彻于学生的能力之中。转变学习方式。物理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验过程。这时,教师就可采取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亲身参与、与人合作的感受,从而促进自身锻炼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体验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隐性成果,亦是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艺术。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状况、潜存能力、智力水平等存在的差异性起到兼顾作用。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学习进度。此外,教师也可将信息资源和教学素材储存于移动硬盘当中,在计算机中随时随地地使用和修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其学习进度为依据,开展不同难度的练习,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物理教学,使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落实到每个中学生身上。

(五)统筹课堂布局,紧抓知识落实

中学生具有贪玩、好动、自觉性差、兴趣易波动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语言幽默风趣,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进行课堂教学的严格管理,做到师生共鸣、紧张有序、活而不乱,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其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应对课堂例题和练习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并通过课堂检测,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做到课堂问题,课堂解决,从而将每节课的要讲的内容有效地统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当中。

(六)强化试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的基础是试验和观察,试验教学对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动手能力及概括分析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试验器材充分地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施操作,进行现象观察,数据记录及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开拓自身智力,从而实现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总论

新课标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与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理解及建模等能力,真正实现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军,白瑞云.中学物理知识结构的构建[J].新课程(教师版).(11)

篇6: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文是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所提出的一些浅显看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确立起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更注重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当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之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话语权中,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为整个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必须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特别是在教室的话语权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倘若没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艺术,那他就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也难于掌握教学的节奏,难于应变与控场。这样,哪怕是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取得教学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学的组织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出跌宕起伏,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优秀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已故语文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究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认为:“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甚至认为:“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一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磕睡。”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

二、掌握导入和结束的艺术

上好一堂课,就如同写一篇文章一样,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而导人的主要方式有:衔接导人法、悬念导人法、情境导人法、激疑导人法、演示导入法、实验导人法、实例导人法、典故导人法、审题导人法、直接导入法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一导人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人胜,而且要求结尾精彩,让学生回味无穷,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避免虎头蛇尾。常见的结尾艺术表现方法有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等多种方式,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提倡让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三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的教育机智,引导其他学生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过程。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的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学生矛盾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对引发矛盾的同学进行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可见,偶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事实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艺术的青春在于艺术本身的创造和发展的话,那么教学艺术的活力就在于教师的开拓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必须深刻钻研新的教育理论,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特点的教学艺术,才能把枯燥课堂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而教学效果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7: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的实际情况对问题巧妙的抛出,诱发学生的思考兴趣,避免出现问之无物的情况,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说明,提出可行化原则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新颖的问题设置是提升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能够良好应用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其对于语文课堂内容的重视和关注度,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因此课堂问题的新颖程度决定了提问效果的好坏。

在教授教材中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在引出课堂内容时设计的问题如下: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也都希望能够实现梦想,我们的梦想有小的自我发展的梦想,有大的国家梦想,在几十年前的美国有这样一位黑人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梦想,这个梦想不仅改变他自己,同时也改变了许多的家庭,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不仅为教材设置了一个形象的情境,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利用矛盾的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个文章都有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全面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交给学生,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就会不自觉的加深,从而达到了教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采用相互矛盾的观点能够十分深刻的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考虑,从而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基本内容也就迎刃而解。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存在着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巴尔扎克葬词》中存在着短暂与永恒的矛盾《迢迢牵牛星》;中,存在着远和近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虽然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学生一般很难很快找到准确答案,必然会认真对教材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就会教材的内涵和重点内容同时进行分析,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抓住时机巧妙的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矛盾的观点来设置问题,必须与课堂实际相结合,不能牵强的来设置矛盾,这样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考。

三、提问由直变曲引导直击文章内涵

当我们提问时,如果问题设置过于直白,那么对于学生的启发性就会缺乏,长此以往之后,学生就会失去对于问题的兴趣,产生一定的惰性。如果我们能够把直截了当的问题换一种方式来提问,那么学生思考的可能将会大大提高,对于文章中心的把握程度将会更高。

在研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时,在讲完海子的简介之后,我想同学们进行提问:海子,一个如此有才的人,为什么最终会选择这样的结果?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对于海子的一生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思考,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两条铁轨永远不会有相交的时候,其代表着在海子心中理想与现实分别代表着铁轨的两条,而他自己的卧轨,是为了让理想与现实相接。另一位同学说海子与现代化的火车之间的抗争,他的失败也正是代表着与现代文明之间交锋也失败了。进而学生们的讨论更加活跃。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启发纵向思维

一堂效果良好的语文课,单纯依靠一两个问题很难实现,教师应当能够从整个课文以及其作者生活背景来进行分析,将作者的情况能够快速的被学生所接纳,经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实现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纵向的思考模式,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实现环环相扣的效果,不断深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师最终想要表达的问题。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重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仅仅抓住学生注意力,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薛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J].教学探索.2013(09):39-39.[2]朱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2014(10):57-57.[3]刘本武.略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8(2):151-152

篇8:提高教学艺术的思考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素材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采访的结果。因此,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采访技术和采访艺术性, 将事实与自我认知相结合, 发挥自我创造性, 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 为电视新闻的播出提供生动、有力的素材。在进行采访过程中做好方前准备, 提高采访艺术性。

1 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现状

电视新闻指运用现代电子技术, 通过电视屏幕, 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 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电视新闻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组合完成。是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地、形象地报道, 而电视采访是报道的依据。电视新闻要求电视采访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氛围控制、语言技巧、情感关注[1]。以下为中国现阶段电视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

1.1 氛围控制感差

在现阶段断我国新闻采访中一般处在一个紧张的氛围中。记者与采访者是第一次见面, 彼此之间存在陌生感, 沟通紧张, 当记者进行提问时, 受访者由于处在紧张氛围中不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表述出来, 造成电视新闻采访失败。例如CCTV-1每周日20:00分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 《焦点访谈》是以播出事实现状看点, 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以一种质疑和评判的姿态对事态发展进行讲述和评价, 从而传递正能量[2]。播出节目的内容都是通过新闻采访所获得的, 在进行采访过程中, 采访记者对事件进行直接记录, 并没有将采访氛围控制的很好, 体现到画面上就是平平淡淡的记录, 不能调动观众的氛围感, 降低了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性。

1.2 语言无技巧性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载体, 是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主要体现。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新闻采访都是使用生硬、直白的方式进行提问, 有的甚至是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降低了采访的艺术性。例如在火场, 案发现场等危险的环境下进行新闻采访, 采访记者的语言应用至关重要。凤凰卫视新闻抢劫案直播中, 新闻采访者对办案民警进行直接提问“犯罪嫌疑人抓到了吗”“对该银行经济造成多少损失”等问题, 由于提问直白, 毫无递进感, 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造成新闻资料侧重点不够, 使新闻采访艺术性降低[3]。

1.3 情感关注度差

在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 情感的投入至关重要。与不同人进行采访时要拥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观。例如鲁豫的留守儿童采访篇:

鲁豫问:你们平时都吃什么?

小孩子说:青菜什么的。

鲁豫又问:吃肉吗?

小孩子:不经常吃。

鲁豫:为什么?肉不好吃吗?

孩子很尴尬的说:不是, 没有钱……

鲁豫在进行采访时没有从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进行注重, 对儿童的自尊心和心灵造成伤害[4]。进行新闻采访时也是一样的, 采访者没有关注到受采访人的情感, 不能做到对受访者进行人文关怀, 以一种审问的姿态进行新闻采访, 降低了新闻记者的业务水平, 导致新闻采访艺术性降低。

2 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艺术性的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 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 从而得出有力的新闻线索, 这要求新闻采访者必须能够尽快的到达受访者内心, 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制造良好的受访氛围, 能够降低受访者紧张、压抑的心情, 从而能更好地消除陌生感, 促进彼此交流。1) 新闻采访者在进行采访时可以通过与受访者讲讲地方特色拉近彼此距离;2) 讲一些地方方言, 使受访者感受到亲切感, 更好地沟通;3) 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可以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或是自己童年的趣事, 先让受访者感受到真诚态度, 减缓紧张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拉近彼此间距离, 增加新闻采访的艺术性, 是新闻报道更加受欢迎。

2.2 巧用语言进行提问

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者, 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只有合理的运用提问技巧, 才能使采访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1) 通过语言技巧进行新闻采访。可以通过层层递进式向受访者进行了解新闻情况;采用假设语言, 对受访者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建立各种语言陷阱, 让受访者主动讲出新闻故事的发生情况;2) 通过语气转变进行新闻采访。面对不同人群运用不同语气, 当面对受灾群众, 新闻记者采用安慰的语言及语气对当事人进行采访;面对犯罪现场采访, 新闻记者可以使用带怒的语气, 加入自身对待事物的价值观进行采访和报道;3) 将语言技巧和行为技巧相结合。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访问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访问, 对于新闻的播出, 记者应加入自身观点, 比如在进行地震现场采访时, 记者的语气应该是急切的, 与受害者交流时应该是平等、鼓励的语气, 可以配合现场救援的工作情况进行报道, 以达到新闻播出效果。只有合理运用语言技巧, 新闻采访者在采访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 增加新闻采访的艺术性。

2.3 重视情感运用

新闻资料的真实性是建立在情感平等的基础上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应注重情感的应用, 加强采访中的人文关怀。1) 平等待人。新闻采访对象是社会各层次的人。包括犯了错、违了法的, 记者在采访时要充分地给予对方尊重与关怀;2) 针对性采访。在采访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性格的采访对象时, 新闻采访记者要将采访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不同人的不同生活面来反映不同的社会现象, 最终实现采访目的;3) 采访敏感问题时, 采访者应增加情感的投入。增强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消除采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保证采访顺利进行。在新闻采访中要看清被采访者的思想, 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 增加双方交流, 从而达到新闻采访的艺术性[5]。

3 结论

采访艺术是记者良好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新闻工作者的受众面更广, 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新闻采访艺术性, 是新闻记者自身修养和新闻理念的体现。新闻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重视采访氛围的建立, 从宏观进行调控, 重视情感的运用, 增加人文关怀, 面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不同技巧的访问, 通过语言技巧的使用, 更好的了解受访者的真实状况, 提高新闻采访艺术, 为新闻报道提供真实可靠地素材。

参考文献

[1]门丹慧.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策划[J].新闻传播, 2015, 4 (21) :54-55.

[2]杨洁.如何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性[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 (20) :125.

[3]李艳青.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J].视听, 2015, 2 (15) :46.

[4]张睿麟.提升电视新闻采访的艺术性[J].新闻传播, 2014, 1 (21) :82.

上一篇:火灾事故演练总结下一篇:编程入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