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检查材料

2024-05-01

生态环境保护检查材料(精选6篇)

篇1:生态环境保护检查材料

突出特色 扩大规模 完善功能 打造精品

——玉龙乡迎接地区2011年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第一次督促检查汇报材料 中共玉龙乡委员会 玉龙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6日)

尊敬的地区督查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玉龙乡党委、人大、政府向莅临我乡检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玉龙乡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7公里,总面积147.95平方公里,东接牛棚镇,北抵中水镇,西与昭通市鲁甸县接壤,南与会泽县隔牛栏江而望,处于两省三地四县交汇处。全乡辖十三个行政村,九十个村民组,7750户,32786人。

今年以来,我乡依据“威宁试点”有利契机,高举“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旗帜,按照“四五六七”工作思路,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为依托。围绕加快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这一目标,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点多面广、辐射力强、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态势。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一是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二是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提出了不同的工作要求,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制定了月底督查、半年总结、年度评比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部门联动,密切配合。三是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中投放,把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各项支农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整合资源,用于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危房改造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有机整合。乡直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扶持,投向新农村建设。

二、精心组织,狠抓生态文明家园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规划先行、科学引导,催生新村镇建设“内动力”。规划是新村镇建设的龙头。我乡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把规划设计摆在突出位置,乡村两级都成立相应的规划机构,完善了13个行政村“五园新村”规划和特色小城(古)

镇规划的编制工作。特色小城(古)镇建设规划整个过程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在第一期工程中,主要建设四个主体:2500平方米文体广场、3000平方米停车场、14米宽1200米长新街商业区、供水工程。在第二期工程中,主要建设800米长,10米宽新街,一规范加油站以及2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并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二种意识,有效提升了新农村的建设品位。一是特色意识。在规划中强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原有风格,不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二是生态意识。围绕建设“生态农村,绿色家园”这个目标,树立了“绿色农村”的理念,规划突出环境保护。

宣传落实。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的积极性和热情,乡村共同组建13个工作队,深入千家万户,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全乡共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批次,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施有序、成片推进。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玉龙乡的实际情况,我乡新农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进行有机整合,逐步把沙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以基础

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开展村寨整治工作。着力引导农民实行“一池三改”,即改厨、改厕、改圈和修沼气池,使农村居民“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清洁灶”。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环境要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我们根据情况制定了多步走的实施方案。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建设方案是在全乡12个村沿路25米可视面范围内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在此范围内共有新建农户172户,加层改建农户147户,整体换瓦农户922户,总计1241户。其中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未整合数为582户,现已启动286户;危房改造整合数为632户,已启动130户;沙田村特色小城镇改造户数为210户,已启动71户。二是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在全乡13个村发展了20000亩核桃树种植,在大寨村、田坝村、新民村、新寨村、中营村发展了大棚蔬菜、早熟土豆种植,通过产业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三是加强经费保障,竭力打造特色小城(古)镇。根据我乡实际情况,我乡将沙田村定为打造特色小城(古)镇示范村,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特色小城(古)镇有机结合,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标准要求,对政府所在地实施“穿衣戴帽”工程,面上民居新建全按“黔西北民居”风格建设。我乡特色小城(古)镇建设预计投入资金960万元,其中由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乡财政统筹20万元,乡政府

出面贷款100万元,其余部分由改造户通过投工投劳、无息贷款等其他资金渠道解决740万元。

农民为主、政府引导,形成新村镇建设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采取科学灵活的措施,妥善处理了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促使新农村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农民为主。按照“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出资以农民为主、投工投劳以农民为主。二是由乡新村办进行引导。针对当前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多数村寨脏乱差严重的现状,我乡组织新村办人员深入农村一线指导新农村建设,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投工投劳,协助筹集资金、搞好规划。同时,新村办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建设合同的签定、工程进度的督促,建设质量的监管等。同时对于部分村寨农忙季节粪土乱堆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治,通过引导农户利用圈舍对农家肥进行发酵,农家肥均堆放与各农户地块,有效整治了农忙季节粪土乱堆的问题。

三、建章立制、强化考核,确保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强势推进

抓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确保示范点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在实际工作中,我乡建立健全了相关责任机制。

各村加强自我管理制度。各示范点结合本村组实际,普

遍制定了简单实用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合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

严格奖惩制。根据督查情况,对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工作踏实、任劳任怨、成效明显且符合条件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得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虽然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这方面扎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督促检查契机,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玉龙乡“十二五”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认识尚有差距,思路有待明晰。部分村干部未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内涵,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上只注重抓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

缺乏支柱产业。我乡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缺乏支柱产业支撑。

试点村内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实施难度较大。下一步打算:

1、主要是做好新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的建设工作,确保在任务期全面完工。

2、启动特色小城(古)镇建设。

篇2:生态环境保护检查材料

按照区街道机关第二党支部安排部署,观看了我市警示教育专题片《为了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该片从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丧失、组织观念弱化、宗旨意识淡薄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受到严肃查处的原和平区委书记李金亮、原红桥区委书记赵建国、原西青区委书记周家彪等多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他们或背离初心,或两面伪装,或信奉圈子,或擅权妄为,对我们党员领导千部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

对照自身,我认为自身还存在以下问题是:

一是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缺乏责任感、危机感,认识片面,态度不够端正。

二是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实。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学刁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贯彻不够自觉。

篇3:综述生态环境材料的利用

自20世纪后期, 地球的整体环境在不断恶化, 自然资源日益枯竭,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资源节约”与“环境协调”的概念日趋凸显。而材料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获得最大限度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材料 (Ecomaterial) 是世界各国在认识到当今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顺应时代要求提出来的,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

1 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及特点

1.1 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

Ecomaterial———这一名词最初是由日本山本良一[1]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 后来在材料领域逐渐演变, 最终以“生态环境材料”为人们所广泛接受, 然而对其的具体定义并未达成统一共识。通常认为, 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功能特殊的材料, 可以与环境相协调。它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加工与使用, 以及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 都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生态、资料等多方面因素。广义上说, 生态环境材料不仅包括这种环境、生态多方面协调的新材料, 也包括对传统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进行生态化改造, 在环境协调性评价, 或者称为材料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调整、改造和完善材料的制造工艺, 逐步实现传统材料向生态环境材料的转化。

1.2 生态环境材料的特点

生态环境材料不但具有优秀的使用性能, 还兼有良好的环境协凋性, 在具有先进性及舒适性的同时又能改善环境。所谓的环境协调性是指材料在开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资源较少, 循环使用和可再生利用率较高, 并且对环境污染较小;先进性则是指能够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 舒适性即使人类的居住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设施更为便利。概括来讲, 这种绿色制造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很少, 对环境造成的毒副作用很小, 负荷很低, 是科技发展与经济效益结合的生产工艺 (见图1) 。因此, 生态环境材料是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 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与理性选择,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环境恶化、能源过度消耗以及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材料的分类

生态环境材料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其制造生产的生态化程度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可循环利用材料, 例如循环利用复合材料、循环利用合金、低杂质合金等;二是绿色过程环境材料, 这类材料采用生产过程绿色化, 原料使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再利用废弃物;三是高资源利用率材料, 如生命周期评价设计材料、精益结构设计材料、低损耗材料、导向应用材料等;四是原料无害化材料, 如无汞材料、无镉材料、无铬材料、无铅材料等。

如果从材料的功能及用途方面来划分, 生态环境材料可分为生态环境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工程材料、生态环境净化材料、生态环境降解材料、生态环境修复材料、绿色包装材料以及生态环境替代材料等。生态环境修复材料有用于治理工业废水污染的重金属沉淀、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材料, 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颗粒物吸附和催化转化材料, 以及用于减少有害固态废弃物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的固体隔离材料、用于防止土壤沙漠化的固沙植被材料等;生态环境净化材料有过滤、杀菌、分离已经消毒材料等;生态环境替代材料的代表是用作制冷剂的氟里昂替代材料, 以及工业和民用的无磷化学品材料[2]等。

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公司企业已研发出一系列具有与环境高度协调性的材料产品, 像Misawa Home公司的100%可再生房屋、DAIKIN公司的房间空调器、BMW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以及YOKOGAWA公司的便携式示波器等。这些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潜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生态环境建筑材料的应用

所有人造材料之中, 建筑材料的用量最大、产量最高, 因此带来的能耗消耗与资源消耗也最高, 污染最为严重。在当前的大背景下, 社会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除了轻质、耐久性和高强度等性能以外, 还要从循环的角度来考虑它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或生态兼容性。这一改变形成了多种具有明显特点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 日益崭露头角, 逐渐出现在建筑的各个角落。生态环境建筑材料是生态环境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以下几种材料作为代表来进行阐述。

3.1 生态水泥

生态水泥是通过回收利用工业废渣或城市垃圾进行加工, 以充分发挥各种废弃物的潜力, 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活性, 来生产无公害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材料是多组分的混合物, 从理论上讲, 凡是可以提供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的物质, 都可以作为水泥原料。在传统的水泥生产中, 大多采用页岩或石灰石等天然矿物作为水泥原材料, 原生资源消耗大, 废气、粉尘的排放量大, 对煤炭的消耗巨大, 被称为“煤老虎”, 这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对人类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若由其原料本质的化学组成来看, 其完全可以用其他含有相似成分的物质替代, 如粉煤灰、铜矿渣、电石渣、高炉矿渣以及煤矸石等。加入某些工业废渣以用作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在有效节省水泥熟料、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 还可以改善并提高水泥的性能, 比如加入一些经过加工处理的矿渣能够有效提高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抵抗硫酸盐侵蚀以及抗渗能力[3]并显著地降低水化放热, 粉煤灰可改善含碱水泥的泌水性能。

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很高, 反应稳定, 并且伴随充分的气固相热交换, 因此利用这些特点, 可以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同时对可燃的工业废弃物及可燃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节约了单独对垃圾焚烧处理所消耗的能源, 还另外拥有独特的优势。在水泥回转窑中, 窑内气体温度可高达1800℃, 物料温度在1450℃, 可以保证熔点较高的有机物也能完全焚烧;回转窑内的高温气体湍流强烈, 更有助于彻底焚烧工业废弃物;除此之外, 气体在窑内的停留时间一般在4s以上, 而物料的停留时间更是超过30min, 为待焚烧的废弃物提供了充分的焚烧时间[4];焚烧后的废弃物残渣可以用作水泥的矿物掺和料, 避免了废弃物的二次处理;同时水泥窑体系本身高效的除尘系统能保证废气快速顺畅地被净化处理, 从而限制了燃烧产生的粉尘的肆意排放 (见图2) 。

澳大利亚某生态技术公司最近宣布开发成功一种能吸收温室气体的新一代生态水泥, 其主要原料为粉煤灰、废料、氧化镁以及普通水泥。据报道, 如果世界所产18.5亿吨的普通水泥中的0%由生态水泥替代, 将会有16亿吨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普通水泥每生产1吨, 就会释放出1吨的二氧化碳, 与之相反, 生态水泥制成的产品是二氧化碳的中和物, 如若这种生态水泥与有机废料纤维相结合, 它们会成为二氧化碳的吸收物。除此之外, 这种生态水泥不仅在强度上完全不逊色于普通水泥, 还具有更高的耐氯化物性、耐硫酸盐性以及耐其他腐蚀性化学物质性。

总之, 生态水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减少了废弃物的数量, 并使其更容易被处理, 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从而与环境相协调, 并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转变为地球的“清洁工”。

3.2 新型墙体材料

实心粘土烧结砖曾经是我国墙体材料的主导, 比例高达90%左右。在生产和使用环节中, 每年需要耗用粘土约109m3, 毁坏无数农田, 消耗大量标煤, 排放若干粉尘及有害气体, 粘土砖块小体重、不利于现代化施工、不满足轻质高强等当今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现在, 人们开始研发利用各种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各种轻质板材、墙体砖、矿棉、砌块等, 利用甘蔗渣或麦秆等植物纤维生产纤维板, 利用各种工业石膏, 包括排烟脱硫石膏来生产纸面石膏板等, 这些均给墙体材料带来一场全新的生态革命。

具体来说, 轻质板材包括加气混凝土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普通混凝土墙板、有机涂层彩色钢板、玻璃纤维水泥板等品种。其中, 石膏板以其所具有的保温、防水、吸声、轻质、隔热、装饰、空气湿度自动调节以及低廉的价格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单一的轻质板材基础上, 将这些轻质板材作为面层, 在中间填充保温材料制备成复合墙板。目前人们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复合墙板有很多种, 如“泰柏板”系列的中间填充的是聚氨酯、发泡聚苯乙烯、合成纤维、岩棉等保温材料, 两面喷涂水泥砂浆并辅以钢丝网而形成。还有采用复合材料蜂窝或纸蜂窝做芯材的金属或石膏复合板、玻纤增强水泥夹心复合板以及陶粒混凝土复合外墙板等。以上这些材料, 不仅体现了能源方面的节约, 而且因其可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控制而能够维持室内环境舒适程度, 建筑物使用面积大, 安装方便, 是我国墙体材料 (见图3) 改革的必然趋势。

同时, 新型砌块以其隔音、防火、质轻、强度稳定以及工效高等优点, 将在中小型建筑中广泛使用。新型砌块的主要种类包括多功能石膏砌块、装饰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隔热砌块以及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等。其中, 以利废且成本低的多功能石膏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应用最为广泛。砌块类似于板材, 正在向复合型材料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砌块的保温隔热效果和减轻砌块重量, 目前已生产出掺入膨胀聚苯乙烯颗粒或膨胀珍珠岩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或者为了使墙体兼顾围护与保温功能, 还可以在空心砌块的空隙中填充各类保温材料。而装饰砌块则是同时具有围护与装饰功能的砌块。

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前景光明,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新型墙体材料 (见图4) 制备加工和化工高新技术科技产品的研究, 以生态环境建材设备、技术工艺 (高压高强标准压砖机、盲孔压砖机、各种砌块机、彩色水泥瓦机、轻质隔墙板机、节能挖掘装载设备等) , 利用工业废渣类似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冶炼渣、大砂和各种尾矿渣, 任意选取一种或两种作为主要原料, 生产符合要求的新型墙体产品。

由于墙体材料对原材料的适应性比较强, 只要其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并且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即可。利废墙体材料主要包括工业废渣类墙体材料、建筑废渣类墙体材料和农业废渣类墙体材料。这些墙体材料充分利用了废弃资源, 并具有保温、减震、隔音等特性。其中农业废渣类墙体材料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水泥板、麦秸人造板、纸面草板、麦秸均质板等。秸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棉花等作物的秸秆, 纤维组分含量很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简称UNEP) 报道, 全世界种植的各类谷物, 每年可提供秸秆约17亿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表明, 全世界农作物的秸秆纤维有6成以上作为生活能源而被烧掉甚至在田中直接烧掉, 并未形成工业化规模的生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一些粮食生产大省, 有着非常丰富的秸秆纤维资源, 我国的秸秆利用率仅为30%左右, 大量的秸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直接在田中燃烧销毁, 不仅是宝贵的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 新型利废墙体材料凭借充分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的特点, 将占据未来庞大的建材市场, 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3.3 纯天然木材

作为一种纯天然材料, 木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包括家具、装修及建筑结构等方面。木材不仅抗震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素雅美观, 而且具有极佳的环境协调性, 无论是树木的生长, 还是木材的加工和使用过程, 都具有优异的环境友好性。除此之外, 树木在生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固碳作用, 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在当今四大建筑材料--钢材、水泥、塑料和木材中, 其中, 水泥与钢材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从开采到生产、拆除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木材是其中唯一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并且可以多次循环利用, 同时还有优异的触觉以及视觉特性。

然而木材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 如易腐蚀、硬度和强度均不高。通常人们会对木材进行加工改性的预处理, 以克服其自身的缺陷, 提高使用的可靠性。木材的改性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大类。物理改性包括对木材进行形状加工、外形修饰、组合等, 如制成三合板或叠层板等;化学改性包括化学修饰、减压注入、浸渍处理、加热注入等, 可对木材起到阻燃、防腐、装饰、耐磨等作用。化学处理根据反应机制的不同, 有缩醛化、脂化、醚化等处理方法。近年来, 人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将木材进行塑化复合处理, 形成木材高分子复合材料, 从而获得具有更好耐磨性能、更高强度与硬度的木材。木材的表面处理包括涂层处理和涂层保护等。最近人们发明了一种非电解镀膜处理表面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木材放入混合了还原剂与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进行镀膜, 使木材的表面获得一种金属的光泽, 同时提高木材的耐久性能与抗腐蚀性。还有一种新型的木材表面改性技术是用等离子体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可改变木材表面的介电特性和机械强度。通过设计各种表面处理方法的组合可以在木材的表面引入各种官能团, 进一步提高木材的使用性能与装饰性能。除了作为建筑材料以为, 木材还可以用来制备木质陶瓷。木材经过树脂充分浸渍后, 放入炉中进行高温真空烧结处理, 在表面形成碳化酚醛树脂和碳化木纤维的各种结构, 生成的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可用作汽车摩擦垫等耐磨部件。木材还有其他用途, 比如从树叶中提炼香精油、从植物中提取食品添加剂、利用树皮制备吸油垫等。国外将开发具有调节环境舒适性的建筑材料作为重点之一。日本研制出了一种带有呼吸感应功能的硅酸钙质可调湿人造木材, 当室内湿度较大时, 木材可以吸收水分, 降低湿度, 而当空气干燥时木材可逐渐放出所吸附的水份, 达到感应调解湿度的作用, 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另可采用渗入复合技术, 制出无机有机材料与木材的复合材料, 将人工合成的某些优良性能引入到木材中, 使其可以阻燃、抗菌, 变为集资源、功能、环境特性于一身的生态环境材料。

木材与环境的极好相容性为其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建筑材料领域, 其保温隔热、舒适古朴 (见图5) 的特性将会发挥到极致。

3.4 生态环境玻璃材料

传统的玻璃产业具有很多缺点, 如高环境污染、高能源消耗、高天然矿物资源消耗以及低生产效率等, 因此, 玻璃产业亟待对生成工艺进行改造, 使其能实现生态友好性[5]。在不降低玻璃性能的前提下, 积极开发使用生态环境材料, 以此降低材料本身带来的污染和毒性, 如降低玻璃色釉中镉与铅的溶出量, 在生成过程中不加入镉、碲、砷、铊等重金属及有毒性物质, 用无铅玻璃代替有铅玻璃, 利用各种粉煤灰、矿渣、珍珠岩尾粉、尾渣、炉渣等制造泡沫玻璃、马赛克玻璃及微晶玻璃等。自清洁玻璃是在玻璃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等半导体薄膜, 在紫外的照射下可以通过光催化反应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分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 随后这些游离的自由基可使附着的氮硫化物或油污等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水、二氧化碳等, 起到自清洁作用。还有一些涂有二氧化锡膜的玻璃, 能对微波产生屏蔽作用, 以防止微波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6]。如今, 各种各样浮法玻璃、有色玻璃、镀膜玻璃、夹胶玻璃、中空张膜玻璃、真空玻璃、电控变色玻璃、光化学电池玻璃等新产品不断涌现, 各自分别具有普通玻璃缺乏的性能。对玻璃生成工艺进行改造, 在保持玻璃制品性能和强度的条件下, 采用轻量化工艺, 降低玻璃制品的重量, 可大量节约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玻璃和其他回收原料。在配料中加入60%的碎玻璃可节约节约6%的能源与50%的天然矿物源, 减少6%~22%的空气污染与70%固体废弃物排放。对燃烧条件和窑炉结构进行改进, 采用全氧燃烧或富氧燃烧等先进技术, 提高燃烧效率, 增加窑炉使用年限, 减少环境污染。为了降低烟尘的排放, 可以通过控制原料的粒度, 减少超细粉末遇到热空气时的飞扬现象。我国洛阳的浮法玻璃工艺是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之一, 日熔化产量500t, 目前也进行了相应的生态化设计改造, 促进了与环境的协调共存。

建筑市场对各种高性能玻璃的需求量呈增加趋势, 不仅玻璃幕墙在公共建筑被大量应用, 而且住宅建筑的窗户面积也越来越大, 以追求通透的效果, 有些房间甚至整个建筑的外“墙”都是玻璃。那么, 改善生态环境玻璃的光学特性, 可以将热射线挡在室外, 从而降低夏季空调降温的负荷, 达到遮阳、隔热、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的。

3.5 生态环境涂料

涂料在建筑领域的角色不容忽视, 常常以装饰为主的这类材料裸露在最表层的位置, 与环境直接接触的特点使得人类对其的要求更为苛刻。然而涂料挥发出的甲醛、苯乙烯等芳香族化合物是有机挥发物 (缩写为VOC) 的主要罪魁祸首, 我国有关标准规定, 在涂料相关产品的配置或生产过程中, 不得使用甲醛、乙醛、丙烯醛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不得使用含有铅、铬、镉及其化合物的添加剂和原料, 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因此研究开发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的且附加环境协调性功能的生态环境涂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下, 以纳米纳米微米复合技术制备的系列涂料具有空气净化、调节湿度、抗菌等功能, 实现真正的无可挥发化合物污染的健康功能。纳米改性抗菌内墙涂料, 采用纳米抗菌机理, 长效无毒、防霉、净化空气、气味清新, 确保家人健康, 而且耐擦洗性极佳。纳米改性的自洁内墙涂料, 具有独特的纳米表面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 自清洁功能可以增加墙壁的耐沾污能力, 容易清洗, 同时具备弹张功能, 可以弥补墙体表面细微的裂纹。纳米改性高耐候外墙涂料, 利用纳米“双疏”机理, 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和突出的立面防水效果, 有效抵御水的浸蚀。因采用纳米光稳定剂, 提升涂料耐候性能, 同时具有弹张功能, 能弥补墙壁细微裂纹, 耐沾污、耐洗刷、清洗方便、色彩丰富持久等特点。

纳米类的生态环境涂料只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还有多种无毒、无污染、不散发有机挥发成分的涂料, 如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防辐射涂料、弹性防水涂料、紫外光固化涂料等。比如用于公共场所卫生陶瓷表面的涂料, 如果加入少量稀土激活抗菌剂、银铜离子型抗菌剂或者Ti O2光催化剂等, 不但具有普通陶瓷表面釉质的常见性能如耐磨、光亮, 还具有杀菌、防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等作用, 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德国科学家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理中获得灵感, 研制出了自清洁外墙涂料[7]。

研究表明, 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对人体的微循环有促进作用, 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这个原理被应用于红外保健内衣, 以及一些保健治疗仪等。同样, 这个原理也可以应用在材料领域, 主要研究的如红外辐射陶瓷材料。人们采用特定的技术, 将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粉末加入内墙涂料中, 即可制成带有保健功能的红外辐射内墙涂料。这种内墙涂料不仅可以用于专门的保健治疗室, 还可以用于日常家庭装修, 使人们足不出户, 就可以在家享受理疗与保健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负离子内墙生态环境涂料, 该产品涂在墙面上之后, 涂料中的负离子会与透过高分子膜的空隙中的水分子碰撞, 激活稀土, 在负离子粉体颗粒电极附近的强电场作用下电离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随后氢氧根离子进入空气, 吸引空气中水分子, 形成水合羟基离OH- (H2O) n, 即为空气负离子, 并能永久释放负离子, 用以增加室内空气中负离子浓度, 实现建筑涂料的环境功能化。经测试, 该涂料可以使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大于800个/cm3, 从而有效净化空气。

以上所述的生态环境建筑材料仅仅是整个大体系中的若干缩影, 除此之外, 像增强型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天然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等均以独特的魅力占据生态环境材料的一席之地。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努力, 逐步探索, 这个大家族会越来越庞大, 将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4 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前景

“生态环境材料”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目前为止刚刚走过了二十个念头, 这看似不长的时间内, 人类的认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在,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 人们开始关注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并且开始崇尚回归生态, 有关环保与生态的消费理念也在逐年提高,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 会把商品的“生态度、环保值”放在首要位置, 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费用。国际贸易中也开始对那些没有生态环保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进行限制, 这种举措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新型的“贸易壁垒”。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建造了一座名为Integer的三层木结构住宅 (见图6) 。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 卧室设在底层, 二层为起居室, 内分餐厅、客厅和厨房区, 三层为热泵间、活动室和书房。为了增加空间视觉效果, 三层的活动室和书房间的内墙采用调光玻璃。建筑围护结构达到英国建筑节能设计最新标准, 外墙K值为0.3, 屋面为0.16, 楼板为0.45, 窗采用LOW-E双玻。住宅的坡屋面采用玻璃幕墙架空封闭, 顶面开设天窗并安装有两个约1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 两端天沟设有雨水收集器, 并通过中间水循环管道重复回收利用;建筑物基础混凝土采用再生骨料, 墙体采用由废纸纤维制成的保温材料, 外墙和地板为旧房回收废料;屋内的家用电器也全都是节能产品[8]。据报道, 这栋生态建筑住宅比传统节能建筑还要节水1/3、节能50%, 60%的供热需求可以由太阳能热水装置满足, 整个建筑材料的使用与设计无处不体现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样一栋外观平常的建筑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数据结果, 的确可见生态环境材料的潜力无穷、前景光明。

5 结束语

当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协调一致的重要内容之时, 当节能利废摆在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发展的议程之上, 那么大力倡导、促进、开发和发展生态环境材料势在必行。应以研制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为基准, 并辅以正确的生产工艺技术, 使其发挥作用, 从而降低建筑行业在能源资源方面的过度消耗与其同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逐步将建筑行业这个传统的高能源消耗型行业转化为为高效生态发展型行业, 这个举措将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 生态环境材料作为一个综合了生态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综合新型学科, 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新兴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持能源平衡与环境平衡等方面将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类材料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能够真正意义上与自然、城市有效地相融, 实现对人们的生产环境生活空间进行改善和美化的目的, 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代表了社会向前发展的总趋势以及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一定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造福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山本良一.ユエコマテリアルの企画にあたつて-地球环境问ゐ材料技术[J].日本の科学と技术, 1992, 33 (265) :18-19.

[2]翁端.关于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一些基本思考[J].材料导报, 1999, 13 (1) .

[3]翁端.环境材料学[Z].2001.

[4]陈庆华, 钱庆荣, 肖荔人.塑料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J].国外塑料, 2005 (11) .

[5]王承遇, 陶瑛.试论我国玻璃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J].玻璃与搪瓷, 2001, 29 (3) :5l-53.

[6]王程, 施惠生, 李艳.生态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9 (6) :22-24.

[7]冀志江, 隋同波, 王静, 等.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Z].

篇4:生态环境保护检查材料

关键词:生态材料 环境负荷 低碳 全生命周期

工业革命以来出现了人口大爆炸、城市急剧膨胀、消费狂潮、全球化等现象,地球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及人类健康恶化三大环境问题(表一)。人造环境的建设与使用对生态恶化问题有直接责任,城市设施与建筑、室内环境的建设所消耗的资源占消耗总量的40%,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占了能耗总量的三分之一。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紧张的国家,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仍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高峰阶段,如何在人工环境设计与建造、使用的过程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一、生态材料与环境负荷

1.生态材料

生态材料(Ecomaterials)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生态材料。根据这个概念,生态材料的三大特征是功能性(具备较高使用性能)、舒适性(基于体验的使用感受)及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材料的功能性及舒适性可在使用中进行定性的评价,然而环境协调性则牵涉到比较复杂的问题,需经过定量评价材料全生命周期中(Life Cycle Assessment)的环境负荷,研究材料的环境问题或材料的环境负荷值及其特征。在环境设计中对生态材料的应用则建立在对环境负荷及评估的认识基础上。

2.环境负荷

环境负荷是指某一具体材料在其生产、使用、消费或再生过程中耗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能源数量,以及其向环境体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例如气态、固态和液态废弃物之总量。

国际上对于环境负荷进行评估的主要方法是LCA(Life CycleAssessment),即生命周期评价工具。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01 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将其定义为: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生命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方法。这个定义反映了LCA的核心原则:即对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的环境因素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

LCA基本框架由研究目标及范围、编目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改进评价四部分组成。研究目标及范围确定LCA的目的及边界条件;编目分析确定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资源、能源消耗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量;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编目分析得到的数据,对生命周期的环境综合影响作出评估;环境改善评估则根据寿命期各阶段环境负担,确定可能的改善途径。

定义目标即清楚地界定评价对象,说明开展此项LCA的目的和原因,以及研究结果的可能应用领域,即研究结果的接受者或预期交流对象。编目分析的目的是将环境负荷定量化,对某一材料、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量与原材料需要量,以及对环境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他环境释放物)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客观量化过程。该分析评价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制造和销售、使用和用后处理。需要收集的输入数据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状况,输出数据则依据主要因素考虑具体的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对清查阶段所识别的环境负荷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表征评价,其目的是根据清查分析后所提供的物料、能源消耗数据以及各种排放数据对产品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即采用定量调查所得的环境负荷数据定量分析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分析是LCA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一般将数据收集起来进行评价,包括:资源消耗、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环境商值EQ。

LCA的早期实践是针对单个的产品的研究,比如可口可乐瓶就是通过LCA的研究决定用塑料瓶代替传统的玻璃瓶。在过去的10年中,通过实施ISO 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LCA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经济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LEA已经应用在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塑料、玻璃等建材领域。

二、环境负荷趋零思维

开展LCA是一项非常复杂、耗时甚至昂贵的活动。在环境设计中应用LCA的方法,首先要建立对建材的LCA评价体系以及生态建材标志制度,在此基础上普及生态材料的知识。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标准对建材的环境负荷按照建筑生命周期来衡量。欧洲已经建立森林认证制度(FSC),指导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德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已经建立蓝天使认证标志,将环保标章当作是一个环境政策的市场导向工具,鼓励制造者发展和供应不会破坏环境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对环境冲击小的产品。德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DGNB“完全量化考察运营和建筑材料生产过程能耗及碳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英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则建立材料数据库,对1500多种材料及产品环境影响量化分析,并且选用不同等级的材料,其得分也不同;日本的CASBEE体系则需要计算建筑材料总含能和碳排放,以建筑材料的含能和碳排放为基础,评价材料的循环利用率和再利用率。中国于2013年伊始发布由发改委及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较全面的生态材料LcA评价将成为现实。在我国的生态材料环境标志制度未完善前,LCA的思维方法对环境设计实践仍具有启发意义。

基于LCA的生态材料环境负荷评价,其基本思想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量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消耗”和“污染”。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污染”的人造环境。污染会造成环境负荷这个容易理解,它与地球生态及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消耗会对环境造成负荷,是因为某些不可再生及循环利用的材料或能源,一旦耗竭,可能会威胁地球生态系统,最终累及人类未来生存。环境设计与建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美学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的天性,经济因素则影响人们对材料及技术的选择,一旦生态材料及技术过于昂贵,长期效益无法弥补由于采取生态材料及技术而增加的投资,则无法真正推广生态设设计。因此“极少主义美学”融合“极低环境负荷”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趋零思维”,减少材料的使用,或者使用循环利用材料及可再生材料,实行建筑与空间一体化设计。高技术的使用在建设阶段可能会增加费用,但是从长期维护和使用来说会减少费用,因此可以取得相对平衡。

从LcA出发考虑的环境设计,要求设计师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比如说考察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材料是否可再生,还要考虑这个材料从采集、运输、加工、组装、再利用等整个循环链条的对能源的消耗以及产生的碳排放。竹子材料本身是非常好的可再生材料,但是竹材胶合板相对于普通的木质胶合板来说,如果其加工的程序更加多、使用的粘合剂更多,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它未必是最环保的,但是原竹就不一样了。另外,像欧洲这些国家远离竹材原产区,大量进口竹材产品也未必环保。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评估体系)中有一条例是关于建筑原材料的来源:“在所用的所有建筑材料和第12类(家具)材料及产品中,至少20%是在项目现场半径500英里范围内制造。”当今设计师面临的最大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就是,如何了解所选用的产品对能源利用、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真实影响。

三、案例分析

环境负荷趋零思维下的设计实践,可能会呈现出如下的特点:①建筑室内一体化,室内设计重装饰轻装修:当代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室内空间往往过度设计,在原始的建筑界面上层层叠叠的添加装修的材料。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做造型,于是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造型被创造出来,随着更新又被抛弃,造成巨大的浪费。考虑环境负荷的设计应该是以结构本身作为美学对象,设计融合功能与美学的结构。如果已经具备良好的结构条件,应该尽量通过“轻装饰”的做法去进行空间的设计,当空间需要改造时不会产生太多的垃圾,同时旧物也能再续利用。②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就近生产的可再生材料、可循环材料。可再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竹材、藤材等天然材料。可循环材料则包括金属、玻璃、木材、竹材、塑料等。就近生产的材料可以减少由于运输因素而造成的能源使用,间接减少污染排放。③充分利用自然的资源,比如阳光、水、风等。利用阳光进行太阳能发电,利用阳光进行室内的照明;收集雨水用作家庭卫生用水、园林灌溉用水等,节约水资源;风能的利用可以为建筑内部提供新风以及降温,减少空调的使用。

关于环境负荷趋零思维的设计实践,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英国建筑师约翰一克里斯托夫斯伯在明翰内城巴萨尔希斯区建造的“零碳住宅”,获得了CSH(“可持续住宅法案”code fo rSustainableHomes,)的六星,也就是最高等级。建筑师改造了一幢维--多利亚时代的红砖住宅,使其实现“零碳能源”的同时,实现“零碳装饰”。基本方法是:①拆除高能耗设备,采用低能耗设备:拆除了散热器、煤气炉、壁炉、大部分灯具等耗能设备、无隔热效果的普通窗户、无法达到节水效果的设备等。留下了去除湿气的干燥系统以及壁炉,壁炉取暖用的木材来自后院的白蜡树,而燃烧白蜡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全数被后院的白蜡树吸收。②改造建筑的维护结构,改善供暧功能:保存了老砖房原有的红砖外墙,在老砖房的屋顶和墙面内嵌入了加强型隔热材料,使房子内的热气不易散发出去。利用从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灯、电脑等设备中产生的废热,外加从窗户中折射进来的阳光,满足了整栋房子的供暖需求。在隔热方面,新房顶和新墙面的隔热能力是原有的20倍。现有窗户采用三玻窗,隔热性是原有窗户的12倍。在封闭性方面,目前房子的密封度是原来的28倍,保留了建筑材料的水汽渗透性,以防水汽凝结。保存了热气与冷气,使房子冬暧夏凉。③巧妙的自然光照明,降低对电能的消耗:整栋房子采用了足够数量的天窗,从中透入的自然光可以让整栋房子里保持充足的明亮光线。墙面与墙面之间的交界处预留了几个出口,在这些地方装上镜面。通过摆设在各个角落里的镜面,形成一道道折射曲线。这些折射曲线产生了戏剧般的效果:日光从屋外引入了房子的所有地方。自然光的应用,确保了整栋房子的耗电N处于极低的数量。④太阳能发电连接国家电网:房顶上密密麻麻地铺设着太阳能Pv板,其高度、坡度和方向均依照建筑方位和周边环境进行设定,整栋房屋就像一朵向日葵,这些太阳能板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建筑的供电系统连接着国家电网,因此电能成了可储存的东西。国家电网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蓄电池,调节着建筑的用电量。这些太阳能板一年产生的电量是实际用电量的1.5倍。这些太阳能板除了满足整座房子的用电需求外,还能为国家电网带来一些额外的电能。⑤雨水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在二层楼屋顶上安置了数个大水槽承接雨水,雨水通过遍布房间的管道流入地下室的水箱。雨水直接供应到厕所储水箱,提供洗衣机用水以及厨房用水。建筑保留了一个传统的净水电源,经过净化后的雨水可以提供日常饮用水,而英国充沛的雨水足以满足一家人的用水需求。⑥所有装饰材料均采用废弃建材:厨房吧台由回收玻璃制成,餐桌是一个旧的广告牌等等。大小细节无一不体现着节能环保这一理念。尽管这些材料都是二手的,但整体设计却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到处体现出简约和摩登。

该建筑改造满足了CSH的严格标准,实现了“相对零碳”。但是该建筑的改造费用高达35万英镑,如此昂贵的改造要推广尚需时日。在方案设计的层面,需要融合“功能、经济、美观、健康”这些基本特性,才能让低碳设计产生更大的说服力,才有推广的可能。用低碳作为思考出发点,可以使功能更加合理,通过低碳美学的应用,可以创造低碳且令人喻悦的空间,低碳也可以促进室内微观环境的保护。低碳设计相当重要的问题在于经济的效益一一如果能通过低碳的设计,实现节省投资或使投资分布更加合理,将使低碳设计更加容易推广。

四、结语

篇5: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2013级

材 料 化 学

2013155036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生态环境材料

魏佳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一、定义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对量大面广的材料产品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实现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目的。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不可分离,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开发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取代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材料。还应该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生态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应贯穿于人类开发、制造和使用材料的整个历史过程。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就是一种清洁的,低能耗的低污染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以后材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研究生态材料对现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特点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

①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 3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③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三、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有:① 减少人均材料流量,减少材料集约化程度 ;② 减少寿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使用生态化的生产工艺 ;③开发天然能源,使用藏量丰富的矿物和天然材料;④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使用“清洁”材料 ;⑤使用长寿命材料,强化再生利用,强化生物降解性;⑥修复环境,强调生态效率(性能一环境负荷比);⑦环境负荷小的高分子合金设计;⑧可再生循环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⑨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设计;⑩高分子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材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研究,以下几点已为世界公认:①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l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②用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等将成为一项常规的评价方法;③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再资源化研究将成为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④各种生态环境材料及其产品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其发展的重点。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① 开发高效生产技术,使高分子材 4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料精细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以及生态化;②优化设计,根据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用途进行可降解或长寿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③探讨与环境协调的再生循环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总之,生态环境材料必将成为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学科的新型材料,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该类材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该类材料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几种生态环境材料简介

1.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被细菌、霉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从而使高分子主链断裂,分子量逐渐变小,以致最终成为单体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2.仿生物材料

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功能、生物活性或者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称为仿生物材料。仿生物材料在生物兼容性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制备到应用都与环境、人体有着自然的协调性。已经研究开发的仿生物材料主要有生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仿生智能材料等。组织工程材料是用于取代某些生物体组织器官或恢复、维持以及改善其功能的一类仿生物材料。常见的组织工程材料包括组织引导材料、组织诱导材料、组织隔离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和组织替换材料等。仿生智能材料是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仿生智能材料刚刚出现十余年,但已经发展成为生物材料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智能高分子凝胶材料、智能药物释放体系以及仿生薄膜材料等。

参考文献

[1] 环境材料学.翁瑞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第四版

[2] 生态环境材料.王田明主编 田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12 第一版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3]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师昌绪主编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 环境材料.山本良一著,王天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环境材料导论.刘江龙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6]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王伟中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21世纪新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阳光学习网---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

篇6: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立县之本、发展之基,创新举措,善作善为,助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一是下好城乡污水处理“生态概念”棋,破解污水直排直放问题。

秉持“水质永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追求,高标准建成全省首座新概念污水处理厂,引领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跨越式发展,在追求极限水质与稳定达标的同时,重视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新概念污水处理厂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认知,成为远近闻名的“婚纱摄影基地”“室外写生基地”,先后获得“省级环保宣教基地”“省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E20双百跨越生态优美标杆厂”等称号。

二是下好城乡生物质发电“变废为宝”棋,破解农作物秸秆乱烧乱堆问题。

充分发挥生物质发电“变废为宝”的优势,招引天壕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的落地。该项目以秸秆、树根等生物质为原料,自2017年底并网发电至今,累计发电8.4亿度,年节约标准煤约8万吨,减少碳排放15万吨,并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50余个。2018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暖示范项目。目前,已建设集中供热主管网50公里,供暖面积50万平方米。

三是下好城乡生活垃圾“产收平衡”棋,破解垃圾处理简单粗放问题。

坚持“溯本清源”,积极与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城乡一体化及生活垃圾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采用BOT方式运作,日处理生活垃圾量约600吨,年发电量6000余万度,年供热量28.49万吉焦,年可节约标准煤5万吨。同时,组建乡村环卫队伍545个,配备保洁人员2000多名,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县处理”的收运模式,实现了全县范围内垃圾的“日产日清”“产收平衡”。

上一篇:在老干部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不过户的房屋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