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2024-04-19

《横的写法》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毛笔字基本笔画•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昌大附小红谷滩分校程水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横的形态特点,体悟实现形态特点的笔法要领,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2、在写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形态美、文化味,激发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屏显:轻入座,纸毡平;加好水,要细心;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生目视字屏,自主达成)

一、联系物象,揭示课题

书法是一门艺术,汉代著名的书法家蔡邕在他的《笔论》中这样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意思是说,书法中的笔画、单字甚至成篇的作品往往与自然万象有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书法才有了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美妙境界。下面,老师列举几种事物,看看你们会想到哪些笔画:

1、(课件出示)悬挂着的绣花针(悬针竖);高空坠落的石头(点);斩断的犀牛角(提);长长的象牙(长撇);弯弯的大刀(捺画)。

2、(课件出示)这是一根压弯的扁担,你们看,它像哪个笔画呢?(长横)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横的写法。(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把握形态

1、(课件出示)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幅图,右边的长横和左边的扁担有哪些相似之处?

2、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掌握了长横的形态特点,老师把它编成了几句口诀,我们来读一读:

三、合作探究,领悟笔法

1、(课件出示“横”)这样的横画美吗?你们想写得和例字一样美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下面我们就从笔法的角度来研究怎样才能把横画写美?

2、刚才我们研究了横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要领,但在整个横画的书写过程中还要将这三个部分连贯起来,一气呵成,这样才会流畅美观。老师把长横书写要领浓缩在这首儿歌里,谁愿意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四、练评结合,学会书写

1、练一练,运用笔法要领。

(1)范书:老师运用上述要领,范写横。师边范书,边说儿歌内容。

(2)书空: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强调——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书写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3)强调写字姿势:轻轻地拿出你们的笔和纸,不要着急书写,写字姿势很重要,你们看(课件出示书写坐姿图),像这位同学一样,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大家的姿势都很漂亮,长期这样练习会把字练漂亮,也会把人练精神。现在把横写三遍。(4)书写过程中老师提醒书写要领,指导坐姿、书写姿势。

2、评一评,强化笔法要领。

(1)提醒搁好笔,请大家看看这个字,评评写得怎样?

(2)同学们会观察,更会思考,评得也很到位。不过,书画之妙,当以神会,让我们再次拿起笔来写两遍,相信大家会写得更出色。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学写带有“横”的字

1、大家的横画确实写得漂亮多了。其实,在不同书法家的作品中“横”画的形态不尽相同,这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他的横画

;这是宋代书法家赵佶的,他的横画 ;这是元代赵孟頫的,他的横画;

即使在同一个书法家的作品中,“横”根据需要也会做出一些调整,以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效果。

师:(出示课件)在“

”这个字中,横是怎样调整的?

师: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思是说读帖的时候越精细越好,临写的时候越像越好。那么写好“

”,还要注意什么?

2、同学们目光敏锐,读出的内容真不少,眼到重要,手到也重要,大家用笔把我们看到的表现出来,每人写三遍。

3、巡视,拿红粗笔圈画出好字。

4、哪些同学得到了红圈圈?请高高地举起你们的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

六、欣赏佳作,激发志趣。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把横画和

字写美了,现在你们心里肯定美滋滋的。现在,老师还想邀请大家一起走进书法网,去美美地欣赏那里的书法作品。

这就是书法网,一幅幅书法作品或楷、或行、或篆、或隶,有的端庄,有的飘逸,有的厚重,有的空灵。真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从同学们陶醉和羡慕的眼神里,老师看出来了,你们也一定想写出这么漂亮的书法作品,是吗?其实这一点都不难,只要大家用心去学,用功去练,你们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屏显:不出声,不扰人;笔入盒,砚规整;帖收齐,毡叠顺;桌擦净,物放稳。

篇2:《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等方面入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兴趣引导和鼓励,收到了一些效果。我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和大家进行交流,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了“欣赏书法、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热爱,使他们从心里去欣赏作品、赞美作品,从而萌发也要写好字的愿望。“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具摆放(包括笔、字帖等的摆放),使学生养成做事有秩序、有规矩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横画”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充分运用教材和课件,突出横画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观察和练习之间逐渐磨练,写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表扬鼓励”这一环节设计,是为了激发、保持学生学写硬笔字的兴趣、使学生即使在课后,仍能对硬笔字抱有很高的兴趣。

篇3:《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一、感悟文本,以激情点燃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

阅读课上要使学生有感悟和体验,教师必须先对文本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有心灵的震撼。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用心灵去感受文本、解读文本。课堂上,在精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品读课文中用得好的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片段一】

师:听,小鸟在叫,春天来了。请大家看看春天石榴树起了什么变化。(理解“抽出”的意思)

师:转眼间,春天过去,夏天来临了。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看到石榴树的叶子。(板书:叶)

师: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儿读到的?(相机板书:嫩绿、郁郁葱葱。指导朗读。)

生:看到石榴树的花。

师: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生:火红的石榴花。

生: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生: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表现自我的机会。

【片段二】

师:树上开始开花啦!你能形容一下这些花的颜色吗?(指名交流)

师:(范读“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谁来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师:(多媒体出示开满了花的石榴树) 你们想的和这幅图一样吗?请你通过朗读把感受传递给大家。(指名读二、三句)

师:让我们走得再近一点去看! (出示两朵石榴花图)瞧,它们长得特别像什么?(生自由说) 小作者眼中的石榴花像什么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师:(过渡)是啊,这石榴花太可爱了!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这盛开的石榴花。有一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感觉,请大家快速到课文第三节中去找一找。

师:(相机出示“热闹”)文中说石榴花开得热闹,你是怎么理解的?(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这个词用得不好。

生:我认为这个词没用错,它是讲花开得多。

生:对,花开得多,又鲜艳,好像很热闹。

生:“热闹”这个词把花争着开的情景写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书真细心!读书就得这样读,遇到问题,多读读,多体会。谁还想说说自己对“热闹”这个词的理解?

生:老师,这是把石榴花当作人来写的。很多花儿争着开,就像很多同学在一起,很热闹。

生:那些火红的石榴花还可能引来许多小蜜蜂嗡嗡地飞,那声音听起来很热闹。

生:课文里讲石榴高兴地笑了,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有多热闹啊!

生:还有,“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也显示出了热闹。

师: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也像石榴花争着开一样,真热闹。现在大家该明白“热闹”这个词用得好不好了吧?

生:我明白了,“热闹”这个词不但没有用错,而且用得很好。

生:好在它写出了石榴花开得旺盛的样子。

师:好,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抓住有学生认为“这个词用得不好”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使学生逐渐悟出“热闹”这个词不但没有用错,而且用得很好。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一次生动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又是一次学生充分体现自我的过程。

二、渗透写法,用教材为写作指导铺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片段三】

师:石榴花谢了之后,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如果说石榴花美,那石榴果可就更有意思了!谁来读读它成熟的过程?

[出示看图填空: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生:作者是按照事物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师相机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师:你们能不能试着用上“先……逐渐……最后……”说一句话?(生说)

师: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生说)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

生:因为作者喜欢石榴,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所以写得这么可爱,这么有趣。

师: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填空:天空中的小鸟()。花丛中的小蝴蝶( )。]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妙处,揣摩表达的方法,及时利用文本的空白点穿插语用训练。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上述教学充满了“语文味”,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无论是对连词和拟人句的品析,还是写法的迁移,都是必要和到位的。

【片段四】

(出示填空:石榴不仅叶子、花、果,里面的子儿也。)

师: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板书),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板书:抓住特点)

在这种氛围里,每一个学生都打开了思维,同时吸收了文本写作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篇4:《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一、横的写法

(一)长横的写法:书写长横时,露锋从左向右下按下落笔,略顿后转笔向右行笔,行笔时边行边提笔,至中央,再边行笔边按笔,至横端向右下略顿,提笔向左回锋收笔,或向左方空中收回。(图一)

长横的特点有三:一是不水平,势态呈左稍低右略高,上斜呈升腾状;二是不笔直,稍呈拱形;三是不等粗,两端略粗,中间稍细,视觉上劲挺而富有弹性。

(二)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相比,书写短横时不要顿笔(图二)。短横的变化很多,有仰横、左尖横、右尖横等。仰横用于字的上部,微呈上仰之势,有较强的弹性,如“至”字的上横。左尖横,书写时,从左至右,用笔由轻而重,由快而慢地运笔,至横端顿而回锋收笔。右尖横的写法似提画,从左向右下落笔后,顿笔由重而轻,先按后提,自左向右上行笔,顺势出锋。

二、横的变化规律

在练习写字时,我们不仅要写好基本笔画,还要认真观察,细心总结汉字书写的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汉字中的横画有哪些变化规律。

(一)横分长短,突出一长:多横的字,不管这个字中有多少横画,只能突出一个长横,也就是这个字中的主笔,其他的横画都要不同程度地缩短。(图三)

(二)横遇撇捺,长横要短:与“横分长短,突出一长”不是很矛盾吗?是啊,即便本该“突出”的“一长”,在字中出现长撇和长捺时,也要缩短,以突出撇捺。(图四)

(三)框内写横,右侧留空:这也是符合我们的审美习惯的,我们汉字总的规律是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左收右放,内紧外松。所以看看下面的字,框内的横画一律靠左,而右边留空,形成左实右虚的效果。(图五)

(四)有竖穿横,横画居中:这又是与“框内写横,右侧留空”相矛盾的一条规律。框内的横如果被竖画穿越,再写得左实右虚是非常不好看的,怎么办呢?横画居中,两侧都留空,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会好看多了。(图六)

(五)有横有钩,收横展钩:也是与“横分长短,突出一长”相矛盾的一条规律。本来可以“突出一长”的横,在遇到“竖弯钩”和“斜钩”这两个笔画时,要无条件地收缩横画,伸展钩画。(图七)

(六)“十、廾、女”底,横画要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遇到“十、廾、女”做字底时,其中的横画就是那个要“突出”的“一长”。(图八)

同学们,练就一手好字,终身受益无穷,只要我们在动笔前先对字帖中的字的形态及用笔方法精察细究,对其结构的正侧、虚实等进行研究,对章法、布白进行理解,逐一找出其特点与规律,做到胸有成“字”,那时,你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来。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5:毛笔书法 横的写法 教学设计

执教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横的写法。

2、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过程与方法:讲解法、对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横的写法。教学难点:

如何写好横及横的实际运用。学具预备:毛笔、水、水写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书法作品。

2、永字八法的讲解:历代以来,一说到汉字楷书的笔画,一般会提到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包含在“永”字里面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八种笔画在“永”字中的位置。(这八种基本笔画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稳当,可见基本笔画在楷书中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基本笔画——横)

a、教师出示基本笔画“一”(横)。

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b、师小结并导入下节。

二、熟悉不同的横画。

1、出示PPT:上

2、说说这些字的横画有什么不同?

三、练写主笔是长横的字,把握长横的写法。

1、书写“三”。

“三”:第一横和第二横都是短横,第三横是长横。第二横的位置应在横中线上。三横之间间隔要均匀,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

2、学生在水写布上练写“三”字。

(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师生小结:横长的字,竖要短。横长的字,撇要短。

3、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四、讲解书法家的故事。

听完故事让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毛笔字要写好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并且要静下心来耐心的去写、去练。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书写

篇6:横的写法(一年级铅笔字)

1、 使学生认识横画的笔形,掌握横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范字,领会笔画书写要领,再动笔练习写字的良好习惯。

3、 继续检查并严格要求学生的写字姿势及执笔姿势。

二、教学重点:

1. 横左低右高的斜度。

2. “三”字的笔画安排。

三、 教具准备:毛笔字长短横,二三,田字格纸张数分

四、 教学时间: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去二三里,老师忘记了应该怎么背诵,你们能背背吗?背得真好。昨天我们还学习了点的写法,谁来说说,我们学了“点”的几种写法?分别是怎样写的?(两种,左点和右点。左点是从右上往左下是左点,从左上往右下写是右点。)学生说,老师板书。掌声鼓励回答的学生,肯定掌握点的牢固。

二、汉字是由很多不同的笔画组成的,光会写点,能把汉字写漂亮吗?(回答:不能)老师今天再给点介绍个新朋友,你们愿不愿意认识?板书:横“一”。这里不能读成一了,横。别看就一画,要把这一画写好是需要认真听老师讲的。那要怎么写才能把这一横写好呢?教师:写点时笔落下后不要抬起向右延伸写出来就叫“横”,下面我们来学横的写法。

1、 让学生观察横的笔形:教师出示范字卡片,先看毛笔字的横,然后再看教师在教具--田字格黑板上用粉笔写的横,写一长横,又写一短横。

2、 教学生写横的要领,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运笔过程。长横:落笔较重,起笔后向右较轻行笔,方向渐渐向上斜,收笔轻按。短横:写法同长横,只是写得短一些。教师再板书一次,重点强调横的斜度。写横口诀:“写横不能平,左低右高行。落笔收笔重,行笔慢而轻。”学生念熟口诀。

3、 学生开始用食指在桌子上画,感受运笔过程的轻重并小声说出运笔过程。书空之后可以拿出田字格本,把“一”写在田字格正中间位置,右端略高,体会运笔方法。教师检查学生执笔、运笔、坐姿。

4、 对照教师在田字格上写的“一”,反复连写。教师巡视,并随时指点。

5、 观察卡片“二”“三”的形态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各字横与横的距离。教师此时教读口诀:“字有多恒,长短不同。间隔要匀,字要写正”。“二”“三”的笔顺是:从上到下。

6、 学生练写“二”“三”,教师巡视指导。

7、 可写些带横的字:大王天土正等强调横画,让学生欣赏横画字的美,从而体会把横写好的重要。

三、总结评价

再让学生背诵写“一”与写“二”“三”的口诀,结合学生练习中的实际状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重点强调横的斜度要适度,“三”的三横要富于变化。

篇7:基本笔画横的教学方案

目标导航:

本节课,我们学习“横”的基本写法。在颜真卿《勤礼碑》中横画主要有“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四种。希望同学们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掌握横画的写法,知道横画的几种变式,学会“起笔”、“行笔”与“收笔”的运笔方法。

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几个含有横画的颜体汉字,看看横画书写上有什么不同。

学一学

1.写一笔横画的完整步骤:

①向左上逆锋起笔;

②轻提反折向右下按;

③提笔转中锋向右行笔;

④至末端转锋上昂;

⑤向下作顿笔;

⑥向左上回锋再提锋收笔。

2.起笔、行笔与收笔: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

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以

横画为例,须逆锋起笔,中锋行

笔,回锋收笔。

3.常见横画错误写法:

①粗头:落笔太重,形成“肉骨头”形状。

②尖头:落笔随意,下笔就走, 多出细而尖的露锋。

③蜂腰:中间行笔太

快,太虚,一带而过,写

成像蜂腰细软无力。

④折木:收笔缺少回

锋,形如折断的木棍。

4.几种常见横画的写法:

①长横:露锋起笔,向下稍顿后,

轻提或回锋,再向有横出,至收笔处

向右下作顿势,然后回锋收笔。

②短横:藏锋起笔向右下重顿

后,回锋并向右横出,至收笔处再向

右下重顿,然后回锋收笔。

③右尖横:露锋起笔,向右下作顿势,

然后回锋向上,再向右横出,自重而轻,

收笔轻提。

④左尖横:露锋起笔,即向右横出自

轻而重,收笔稍停或稍顿,然后回锋。

5、横画比较:

①长横与短横:长横要平,两头粗重、中间轻细;短横即将长横写短,起笔、行笔、收笔三段大小相近。(“忝”字的两横)

②右尖横与左尖横:右尖横起笔同横,行笔由粗到细,收笔要轻,左尖横则笔画由细到粗。(“黄”字的两横)

练一练:

1.试着写写各种横画,注意体会“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运笔方法。

2.仿照下列例字,运用上面所学技法完成整字书写练习,注意体会横画的基本写法与变化。

说一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阅读与欣赏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

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

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

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48

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

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

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

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

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

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王羲之轶闻趣事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老师作品欣赏:

篇8:《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在花哨的包装下语文的工具性似乎被淡出了课堂。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失去本真的现实已引起众多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因此, 本教学设计意在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使学生围绕语言、写法去品味和揣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揣摩“应接不暇”、“卧”等词语的意思,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语的品味, 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鸟的天堂》这篇文章, 并且通过朗读课文跟随着巴金爷爷一同坐在荡悠悠的小船上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感受了“鸟的天堂”那和谐而独特的自然景观。那么, 谁来告诉大家,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鸟的天堂那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呢?

2. 多媒体播放众鸟纷飞的画面, 感受小鸟的欢快场景。

3. 学生谈感受, 师随机引导学习文中描写鸟的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 激发起求知欲,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投学生之所好, 从描写鸟的一部分入手, 在多媒体影音的刺激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感受鸟的动态美

1. 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找出文中描写小鸟的段落?把你喜欢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然后跟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3. 交流讨论。

4.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鸟的动态美。

(1) 感受鸟多:到处、到处、大、小、花、黑、应接不暇。

(1) 学生畅谈。

(2) 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应接不暇”并造句。

(2) 感受鸟的欢快:有的……有的……有的……;兴奋地叫。

(1) 学生畅谈。

(2) 如果你是那只画眉鸟, 你会唱些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本环节的设计意在依托文本, 围绕文章思想内容, 引领学生抓住“应接不暇”等词语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鸟的天堂”那众鸟纷飞的欢快场面写出来的,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 指导朗读。

(1) 12自然段应该围绕哪个词来朗读, (热闹) 为什么?

(2) 13自然段应该围绕哪个词来读, (应接不暇、兴奋、好听) 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 让学生带着兴奋的、欢快的心情来读显然有些灌输。“围绕哪个词来读, 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巧设, 则是依托文本, 让学生个体的思维火花再一次产生碰撞, 从而达成全班学生的共识, 学生方能入情入境的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

(3) 指名读, 边读边指导。

(4) 推荐优秀同学读, 其他同学模仿小鸟配声音和动作。

过渡语:刚才, 同学们再现了众鸟纷飞, 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学到这里, 老师不由得想问一句, 这些快活的小鸟生活在哪里, 是什么具有如此魅力吸引着小鸟在这里栖息、繁衍、生活。 (大榕树)

三、感受大榕树的静态美

1. 出示大榕树图片学生观看。

2. 学生谈感受。 (榕树大、茂盛)

3. 巴金爷爷又是怎样来描写这棵茂盛的大榕树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那部分内容, 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观看大榕树图片, 让学生在感官上先得到震撼, 然后再抛出问题“巴金爷爷又是怎样来描写这棵茂盛的大榕树的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贴切, 同时又是那么的富有诱惑性和科学性, 使得教学自然地过渡到了学习语言文字上。

4. 根据学生的汇报品味重点词句。

(1) 感受树大:不可计数、卧。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不可计数”的意思, 强调“数”的读音, 并练习用“不可计数”造句。

(2) “卧”是怎样的一种姿势, 这个词通常是用来写什么的? (有生命的) 用来写这棵树, 你觉得好在哪里? (形象) 如果用“躺”或“趴”也很形象, 但作者为什么用“卧”? (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3) 指导朗读。 (围绕“大”读)

(2) 感受榕树的茂盛。

(1) 句子一: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缝隙。

A:猜一猜“一簇”会有多少树叶?几百片的树叶相互堆积在一起什么感觉?

(2) 句子二: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翠绿”是一种怎样的绿?

B:当微风拂过, 绿得发亮的叶片照耀着作者的眼睛,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围绕“茂盛”)

过渡语: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群鸟纷飞?有没有听到鸟儿啼鸣?是的, 此时四周寂静无声, 作者只是看到这棵茂盛的大榕树静静地笼罩着小岛, 静静地展示它的生机和美丽, 榕树静止不动。这与作者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完全不一样。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 感受一下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不同。

四、对比朗读, 揣摩写法

1. 男生读描写鸟的一部分, 女生读描写榕树的一部分。

2. 这两种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静态、动态)

3. 师总结写法: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众鸟纷飞的欢快场面, 那是一种动态美, 把这种状态写出来叫做对事物的动态描写;而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榕树是静止不动的, 那是一种静态美, 把这种状态写出来叫做对事物的静态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本教学环节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使学生自然地领悟到了写作方法。可谓是教师引导的轻松, 学生学的快乐。

五、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 突破难点

1. 多可爱的小鸟呀!多美的大榕树呀!难怪巴金老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发出如此感慨 (屏显)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 生齐读, 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 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句话是文章的难点, 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研读文本, 是不可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的, 所以把这个难点的教学放在学生深入学习之后, 自然是水到渠成。

六、拓展延伸, 加强环保教育

1. 这里之所以能成为群鸟栖息、繁衍、生活乐园的原因是什么呢?

2. 学生畅谈。

(1) 生态环境好。

(2) 人们环保意识强。

3. 师总结:是呀!正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好, 人们的环保意识强, 才使得这里拥有树的奇美, 鸟的欢乐;才使得这里拥有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 所以才使得这里成为真正的鸟的天堂。那么, 人间天堂何在呢?我想:这还需要你, 需要我, 需要他, 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去创造那更美好的人间天堂。

七、作业菜单 (任选两题)

1. 摘抄本课中的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

2. 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3.“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 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 为导游写一篇题为《请到小鸟天堂来》的简短导游词。

4. 读下面的补充资料, 以《救救小鸟》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 却颇感失望, 绕小岛两圈, 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 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 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 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 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 不再回来, 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板书:

榕树:大、茂盛 (静) “鸟的天堂”

的确是

篇9:刁横的堂妹小学作文

我的堂妹今年才五岁,高高的鼻子,可常流鼻涕,用力一吸就能听到“咝”的一声,那个恶心啊,就像,就像……不说了。其实,这还算好的呢,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她的刁横。

说她刁横,你或许会觉得我用词夸张了一些,你这就叫不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我的痛。

记得有一次,她上我家来,但我可不想接待她,因怕落得一个理亏,我可是上了一回又一回的当了,我便到卧室中去看电视了。可又有谁料到,她居然也来看电视了。不一会儿,她又像膏药一样贴上了我,得,今天我肯定得有一场“浩劫”。

你看你看,我正在看电视连续剧,她闹着要看动画片。我没好气地说:“去,一边去!”这一声叫,她不但没理我,反而更不把我放在眼里了,竟对我吼起来:“你滚还差不多。”我气得七窍生烟,立即给予反击:“你最好给我到一边去!”她却寸步不让,冲上来就要掐我,我只好束住了她的手。最后,她斗不过我,只好使出了她的“超级无敌杀手锏”——哭。

她的“超级无敌杀手锏”一经使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克敌制胜的“武器”,因为我妈妈一听到她的哭声,就会疾步走来,对我一阵“狂轰滥炸”。每一次的结果,不用说你们也就知道了。每当我败得抱头鼠窜之时,小堂妹就会破涕为笑,一吸鼻涕,“咝——”好不得意。

篇10:《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 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结构清晰, 首尾呼应, 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 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老师, 向自然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3、4、5自然段段意。

2.研读课文, 弄懂人类从生物上受到什么启发,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4.练写自述, 内化语言及体会写作特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 弄懂人类从生物上受到什么启发,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难点:练写自述, 内化语言及体会写作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 紧扣题目, 寻找“老师”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 课文中人类的“老师”是谁?

2.生答: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

3.文中有一个句子就能回答谁是人类的“老师”!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4.课文第二节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

(出示:其实,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设计理念:文题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它往往是文章中心或主要内容的提炼。教师要用好这一资源, 以文题为着眼点, 以点带线, 以线促面, 推进阅读, 拓宽学生阅读思路, 引导学生潜心文本, 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

(二) 研读课文, 感悟“老师”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 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鱼儿是人类的“老师”吗?

(2) 过渡:这个难不倒你们。课文第三小节介绍的鸟儿等生物也是人类的“老师”。你们会不会用这个句式说句话呢?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三小节, 边读边想, 细细体会, 可以画一画关键的词句, 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还可以作上记号。

(2) 学生自读课文, 体会理解, 然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 交流: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十分投入。那么, 谁先来说?

●鸟儿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因为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 发明了飞机。所以鸟儿是人类的老师。)

30年以后, 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 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学生跟读—— (至“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蜻蜓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谁能用刚才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蜻蜓是人类的“老师”?能不能说得简洁些?谁读懂了“这一点”指什么?这几句话怎样来读好它呢? (开始读得慢些, 接着读出恍然大悟, 最后又有点惋惜。)

●苍蝇、蚊子、蜜蜂等为什么也是人类的“老师”?

(引读:现在, 飞行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

谁能用刚才的句式说说苍蝇、蚊子、蜜蜂等为什么也是人类的“老师”?

(4) 小结: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 几乎都是从这些小小飞行家身上得到启示的, 它们确实是人类的好老师!

3.同法学习课文第4、5、6自然段。

【设计理念:教师应建构“对话”型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对话, 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使阅读教学充满个性价值。】

(三) 练写自述, 体验“老师”

1.教师创设情境: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 成为了人类的老师, 可它们并不知道。

2.出示范文。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有着圆圆大头的鲸。有一天, 我正在海中畅游, 突然一艘海轮很快地从我身旁驶过。咦?怎么回事?我急忙奋力地游过去, 大声问:“海轮大哥, 现在你怎么能开得这么快?”海轮大哥放慢速度, 笑呵呵地说:“这还得谢谢你呀!是你给了科学家启示, 把我造成你的样子。你的外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流线体, 在水中的阻力最小, 所以我现在开得快。你明白了吗?”

3.选文中的一个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或其他事例, 用自述的形式写清人类以你为师的原因。

4.学生写自述, 教师巡视。

5.交流:大多数同学写好了, 有许多同学还写得很生动。下面, 我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读读自己写的“自述”, 谁愿意先来?

【设计理念:教师要钻研文本, 再度开发文本, 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练写自述中内化了文本语言, 解放了头脑、放飞了想象, 表达了个体心声, 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体验真起来, 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与光彩。】

(四) 拓展材料, 延伸“老师”

1.从刚才你们的自述中, 大家了解到:是你们让人类受到了启发, 并有了许多发明创造。课文主要讲述清楚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2.拓展延伸。

(1)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在这里说明什么?

(2)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 你还知道哪些?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小结: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 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 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 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副其实啊!

4.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设计理念:教师要根据课堂需要拓展, 拓展时机、程度、内容都要立足文本, 围绕文本展开, 要超越文本, 更要反哺文本, 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实现真正意义上教材文本空间的拓展。】

(五) 总结课文, 学习写法

1.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 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 但这还远远不够, 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 在走进自然的同时, 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 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2.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为什么只写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写)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同时, 还要学习一篇文章的写法。

3.在那么多的“老师”中, 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 (有详有略, 重点突出)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写了什么, 还要了解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 是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教师应研读教材, 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 让学生走进课文, 与课文展开对话, 教师适当点拨, 让学生习得写法。】

板书设计: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详写

人类的“老师”建筑设计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 略写

篇11:《横的写法》教学设计

11~20以内数的写法, 教材上是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来教学的, 教材编写的起点是学生在11~20写法上认知是一个空白。学生的原有认知真的是这样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接触, 发现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写11~20各数, 学生的起点这么高, 教学中能不能忽略这一因素, 从零开始呢?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是什么呢?

过去, 也曾听过几次这节课, 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忽略学生已有的经验, 将数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 不厌其烦地教学生怎么写, 由于学生早就会了,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 有学生干脆就自顾自地玩了, 课堂参与面不广, 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本课的教学到底要做什么?为此, 我做了一些课前的分析:首先, 学生层面, 教学前已经会写这些数了, 但是他们大都是直接由家长教的, 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14的1为什么要放在前面, 4放在后面呢?14为什么不能写成41或104呢?如果学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是这样, 是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的, 更不能使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 掌握数结构的雏形, 为后续大数的写法奠定基础;其次, 教材层面, 本课教学内容是11~20以内数的写法, 表面上看是教学写法, 其实这节课真正的重、难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建立位值制的初步表象, 怎样才能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呢?关键是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些20以内的两位数为什么要这么写。

【教学片段】

教师摆出一些小棒:12、15、20, 学生说出每组有多少根小棒, 这些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你能把这些数写下来吗?

学生写, 教师板书:102, 51, 2。

师:我也把这三个数写下来, 你们和我写得一样吗?

生:老师写得不对。

师:怎么不对?

生:十二应该写成12, 怎么能写成102呢?

师:怎么不可以呢, 12里面不是有1个十和2个一吗?你看, 10和2合起来不正是102。

生1:不对, 你都写成一百零二了。

生2:12应该是两个数, 你怎么写成了3个数呢?

师:12, 前面是1, 后面是2, 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才是3个呢?怎么会是十二呢?

生:12前面的1就表示一个十, 后面的2表示2个一, 合起来就是12。

师:这是怎么回事?12前面明明是1呀, 怎么又变成了10呢?

生:12前面的1在十位上, 表示一个十。

师:真的是这样吗?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计数器。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计数器, 学生发现计数器上写着个、十、百的字样,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数器, 不少学生写成了2。

师:老师拨的是几?

生1:2。

生2:11。

师:我拨了几个珠子?

生:2个。

师:2个珠子, 怎么有人写成了11呀?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生3:应该写成11。

生4:前面的1个珠子表示十, 后面的一个珠子表示一。

师:同样是一颗珠子, 怎么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就不一样呢?

生:前面的珠子在十位, 表示的是1个十, 后面的珠子在个位, 表示的是1个一。

师:那么计数器上的这两个珠子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个十和1个一。

师:如果写下来是多少呢?

生:11。

随后教师又拨了几个数, 学生写, 并交流为什么这么写。

师:这个计数器真奇妙, 珠子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数还不一样, 如果摆在十位, 一个珠子就代表10, 如果摆在个位一个珠子只代表1, 如果我要拨出18怎么拨呀?

生:在第一位拨上8, 第二位拨上1。

师:哪里是第一位呀?

生:右边。

师:右边的第几位?

生:右边的第一位拨上8。

师:右边的第一位是什么位呢?

生1:右边的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生2:在十位上拨上1, 在个位上拨上8就是18了。

师:在计数器上拨18和写18有什么相同点?

生:写数的时候前面的1表示10。

师:那前面的1在哪个数位上呢?后面的8呢?

生:前面的1在十位上, 8在个位上。

师:1在十位上表示多少?8在个位上又表示多少呢?

生: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 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师:12为什么不能写成102呢?

生:12前面的1就表示1个十, 后面的2表示2个一。

生:十位的1表示1个十, 个数的2表示2个一, 合起来就是12。

师:15为什么不能写成51呢?

生:15只有1个十, 51有5个十。

……

【教学思考】

在教学11~20各数写法时, 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出发, 通过问题讨论、交流, 自主发现11~20各数写法的真正意义, 帮助学生建立位值制的初步表象。

一、巧妙设问, 制造思维冲突

11~20各数的写法,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写, 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把看到的数写下来, 新课很快就会结束, 学生的认知与课前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只能停留在原有的认知状态。教学中, 我通过先让学生写20以内的两位数, 而展示的却是我自己写的几个有问题的数, 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 这几个数不能这么写, 为什么不能这么写呢?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往往不能自圆其说, 但是有个别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根据数的组成做一些推断, 凭借他们的简单推断, 通过和教师的交流, 让学生发现自己只是会写这些数, 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借助教具, 渗透位值思想

由于一年级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数的写法比较抽象, 怎样把抽象的数具体形象化呈现出来呢?我想到了计数器, 计数器正是把抽象的数形象化的工具。当学生出现疑惑时, 如何揭开谜底?如果教师只是抽象地告诉学生, 哪一位是十位, 哪一位是个位, 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些内容, 学生可能无法建立数的位值制表象。为此, 在教学中, 当学生都充满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时, 我巧妙地借助计数器, 化抽象为具象,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位值制的表象。通过对比、交流让学生发现计数器和写数的共同点,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20以内数的写法, 使重、难点得以突破。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一层又一层的认知障碍, 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新知也就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与探索中掌握。

三、突破重点, 建立位值表象

上一篇:高级制图员试题下一篇:幽默竞选班干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