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2024-05-09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共8篇)

篇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2013~2015年项目建设规划

子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名称:

申请学校:

项目负责人: 申报日期:

XXXXXXXXXXXXX建设项目

规划论证报告

(一)XXX实验室现状 简述基本情况;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二)指导思想 规划的方针(理念)、战略思想以及总体考虑。

(三)总体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四)主要建设内容 1.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各项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与建设目标密切呼应);学校的政策措施;实施周期与步骤;资金预算与用途等。

2.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等。

3.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等。

4.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建设任务(围绕建设目标展开);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等。

5.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校园网基础条件、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方面建设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围绕建设目标展开);规划期内各建设项目及内容等。

6.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类项目

建设目标(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及必要性分析;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与扶持、师资队伍培训与交流三个方面建设任务的具体建设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与建设目标密切呼应);学校的政策措施;实施周期与步骤,资金预算与用途等。

(五)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1.规划总资金预算及预算 2.中央专项资金及主要用途 3.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主要用途 4.学校自筹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 5.其他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

(六)建设项目实施组织及进度安排

(七)预期效益分析

(八)保障措施 包括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环境条件、资金筹措、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

篇2: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0‟21号)和重庆市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发展和实际情况,加强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主要用于学校重点学科、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等建设。坚持促进优势、突出重点、建立特色的原则,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条 学校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立项目立项、申报、建设、验收、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四条 学校成立“重庆邮电大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专项资金项目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财务及项目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校办、发展研究中心、财务、资产、教务、科技、社科、研究生部、人事、基建后勤等部门领导组成。

第五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落实领导小组决策,组织项目申报、上级评审检查及奖惩建议。

办公室由资产管理处负责人任主任,组成人员包括校办、发展研究中心、财务、资产、教务、科技、社科、研究生部、人事、基

建后勤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第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按类型实行归口管理,负责规划编报、校内申报、实施监督、考核评估。归口管理部门应明确具体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教务处牵头负责教学实验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科技处、社科处牵头负责科研平台建设,并会同研究生部牵头负责学科建设,人事处牵头负责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基建后勤管理处负责基础设施更新和节能改造,网管中心负责校园网基础建设,图书馆负责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

第七条 实施单位应成立建设小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专项资金项目由单个单位实施的,由行政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任副组长;专项资金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实施的,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实施单位领导及项目负责人任副组长。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学校根据财政部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预算应确保按期完成,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津贴补贴、对外投资、偿还债务、捐赠赞助以及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 学校根据财政部要求,制定专项资金项目工作进度安排,按规划立项、项目评审、建设实施、考核评估等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十条 规划立项。办公室按上级部门有关通知要求,结合学校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会同编报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小组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确定立项项目、编写立项文本及项目建设方案。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办公室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的评审工作安排,牵头组织归口管理部门开展项目申报、评审、现场考察。相应建设小组负责相关材料准备、人员场地落实,按要求配合专家做好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 建设实施。

各建设小组在项目立项审批后进行总体建设方案的规划,按审批的建设及经费额度分阶段进行建设。总体建设方案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会同办公室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审核,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提出相应配套条件,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审批。

领导小组对建设小组的总体和分阶段建设方案,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批,审批后相关部门按建设小组填写的“重庆邮电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计划书”(附件1)进行采购和建设。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和监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三条 考核评估。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校内验收。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绩效考评和接受上级检查。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项目以及配套经费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学校建立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项资金项目咨询小组,为项目调研、申报、论证、建设等各个过程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十六条 学校在预算中按照获批项目拨款额度的10-15%安排配套,用于配套建设和工作经费,统一调控使用。其中用于项目申报、调研论证、人员培训及奖励等经费不超过获批额度的3%。规划如有特殊情况,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后可超过控制比例,以保证当年工作开展。

第十七条 配套经费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归口部门审核后报办公室审批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使用接受审计、监察监督。

第五章 评估奖惩

第十九条 建设小组根据学校批复的建设方案,开展建设工作。

在项目完成后,对照“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考评指标”(附件2)进行建设效果自查验收,完成“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报告”(附件3),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复查,提出初审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

验收复查小组至少由五名以上专家组成。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完成并运行一年后,办公室牵头开展绩效评估。各建设小组按照建设考评指标自评,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办公室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绩效评估,提出结论意见,办公室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形成奖惩建议,提请领导小组审批。绩效评估结论将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 学校按照“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原则,在政策范围内,对建设效果、绩效评估结果良好的项目建设小组予以奖励,并对后续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建设进展不力或使用绩效差的建设小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并限制后续项目申报。

第二十二条 对建设小组和相关部门的奖励,按获批经费、建设进度、绩效考评等分阶段进行。对申报项目,学校根据论证评审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附件2未列的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考评指标另行下发。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与学校原有文件不一致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上级有新规定的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附件:

1、重庆邮电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计划书

2、重庆邮电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考评指标

篇3: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一、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教学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2],集中体现了高等学校整体综合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而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室建设(包括基础和临床技能实验室)是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虽然多数高校在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均进行过分析论证,但在实际执行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仪器设备的申报和论据缺乏准确的依据。在以往的实验仪器设备申报中,需求部门往往仅根据想要实现的功能条件进行申报,而对需购买的仪器设备整体了解不足,不能提供清晰明确的参数,导致论据不充分,最终难以购买到符合条件的产品。或者在缺乏重要依据的情况下盲目强调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高档性,使得仪器设备申报总额超出预算。在论证过程中,参与论证的专家组是由各专业领域的人员组成,由于仪器设备涉及的部门和专业领域较多,且各专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虽然是某个专业或方向的专家,但对其他专业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难提出有说服力的依据和意见。再者多数专家来自学校各部门,相互交叉关联,即使对有些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有意见,也常常是碍于情面,不能畅所欲言,因而不能确保申报论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借教学“东风”购买科研设备。仪器设备申报的责任人一般都是各院(部)的领导,有的领导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在申报项目计划的时候,为了搞科研建设,往往借教学设备的“东风”购买科研课题所需的仪器设备。而这些设备绝大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用不上,这样不但没有改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导致仪器设备整体利用率低下。

3.市场调查不充分,设备资源浪费较大。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实现实验室功能、完成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近年来各高校的仪器设备台套数和仪器设备总值迅猛上升,但是由于申报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等原因,造成申报仪器设备的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因而购置回来的设备往往配置落后或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全,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甚至有些设备买回来后就成了摆设,资源被极大浪费。

4.实验室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建设。大部分院(部)在申报购买仪器设备时,积极性很高,但不过问是否是实验课程建设所需,是否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仪器设备更新了,实验内容并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只能仍然使用原来的实验教材,继续做原来的实验项目。致使仪器设备不能有效利用,甚至只能摆放起来“等待”适合的实验项目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5.实验室投入效益低下。高校实验室受建设资金来源复杂性、高校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绩效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也很难非常客观地对专项资金发挥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估[3]。这些既大大制约了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又限制了专项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多数高校在获得中央财政更多资金的支持后,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开始盲目扩大上报项目、大量扩充仪器设备的储备数量,忽略了学校现有的规模难以支撑其发展,难以突出项目产生的绩效。导致重复购置增加、资源利用率低、共享性差、效益低下等问题。

二、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相对低下的原因

1.分工合作不足,重复建设严重。实验室建设中缺乏总体规划,没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设备使用和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责任制度,也不重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导致许多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和损坏,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高等教育在专业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过程中,出现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彼此渗透,是有利于教学开展的,对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在各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各部门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我为中心,片面追求“小而全、大而优、自有自用”的模式,不考虑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必然导致任务重叠、重复投入、重复建设。

2.建设投入过于分散,效益不显著。高校实验室建设所涵盖的内容丰富,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建设任务。建设需求涉及到公共教学基础设施、实验用房改造、设备购置、设备维修改造等多个方面,可谓名目繁多,每一块似乎都难以割舍,不可偏废。职能部门为了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经费使用上往往采取分散化投入的做法,使有限的资金被化整为零。表面看是兼顾了各方需求,实际上每个方面都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建设效果跟不上,难以体现投资效益。

3.重申报不重建设,重投入不重效益。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增长的财政需求必然导致部门间的资源争夺。项目申报、列入预算和获批金额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对建设过程和后期的效益产出不关心、不过问,甚至不制定建设目标,不跟踪建设进展,对建设细节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体制,只停留在“有项目就报、有资金就争”的状况,造成后期的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效益低下。

4.专项资金效益评估体系不健全,建设质量难以控制。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非经营化特点,客观上造成项目建设的好坏与其利害关系难以联系,投入效益难以核算,在一定程度上,项目建设是靠建设主体部门自己把握进程和质量,学校并不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激励和约束机制。财务、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查监督主要以形式审查为主,针对性不强,对效益评估也大多点到为止,流于形式。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职能部门和建设主体之间的职责关系界定不清晰,相互之间有错位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难以控制,效益难以体现。

三、提高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的工作思路

从管理学角度上来讲,效益是指项目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它反映了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投入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投入,也包括管理投入,良好的管理投入是获得高效益的基础,管理必须放眼全局,贯穿到投资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要强化管理影响效益提高的各个环节,在根本上提高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效益。

1.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地。搞好实验室建设是根基,是使其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符合本校办学实际,并与学校学科发展规划相适应,切忌盲目建设和超强建设。高校应当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角度,制定完善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规划时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方案务必做到专业、严谨,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和论证,并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际,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来制定。规划一经制定即为学校的刚性措施,实验室的一切建设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从房屋建筑、立项采购,到资金的落实、项目追踪,再从实验室的使用规范,人员配套,到信息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等方面都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验室建设不拘于形式,更加切合实际。

2.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以分散型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功能单一,专业学科自成体系,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实验室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为统一管理。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综合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科学管理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经费,实现合理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改革实验室管理的另一方面,是推动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按不同岗位要求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明确定位,健全与落实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设备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践指导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高校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3.提高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4],是提高实验室投入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项目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和调控,限期实现特定的目标,以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其基本要素包括立项管理、过程管理、验收总结和绩效评估等四方面。运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全局性理念来指导实验室建设,发挥其在立项论证、资金管理、进度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对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项目管理就是要细化建设任务或目标、合理利用资金及其他资源、规定时间节点、明确负责人的责任权限等。职能部门要通过制定项目负责人制度、签定建设任务书、定期检查与沟通、效益考核与个人年终绩效考核挂钩等形式,强化约束与激励,保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4.推动信息化管理建设。随着实验室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实验室事务更趋于繁杂和琐碎。优化实验室管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可利用校园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在最新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本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高度共享、网上办公,高效率地组织管理实验室内各种资源,包括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验耗材、人员等,实现整个实验室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从而取得最佳管理效率。

5.建立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从长远看,政府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是必然要求,而且考评范围会越来越宽,越来越规范具体。这既是上级部门的要求,也符合高校自身工作的需要。学校应当主动以考评为抓手,提出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并且要建立长效的考评体制,把项目验收后的项目运行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培养效益都纳入考评范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滚动投入。具体的绩效考评工作由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牵头组织,重点关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效果,并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力及可持续性做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考评结果要与部门工作、个人绩效,以及下一轮经费投入挂钩,避免考评工作流于形式。绩效考评不是目的,关键是以考评促建设,切实提高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效益。

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增长迅速,但由于项目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投入效益低下。为了实现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必须进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本文分析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强实验室管理和提高实验室建设投入效益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建设,管理,投入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Z].财教[2010]21号.

[2]马黎黎.实践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当代医学,2009,15(31):98-99.

[3]李真.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研究——基于简政放权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4,(22),2-6.

篇4: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下拨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3类学前教育项目:

一是校舍改建类项目,主要内容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和支持农村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和比例安排建设补助资金106亿元。

二是综合奖补类项目,主要内容是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城市集体、企业、事業单位等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工作情况安排奖补资金42亿元。

三是幼儿资助类项目,即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出台的资助政策、经费投入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安排奖补资金8亿元。

篇5: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从农业部新闻办获悉:2007年中央进一步加大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并扩大了补贴范围,共安排专项资金88.7亿元。

粮食生产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财政初步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比去年增加29亿元,良种补贴预计增加9.5亿元左右,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6亿元,测土配方施肥增加4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加3亿元,新型农民培训增加1亿元。此外,安排5亿元设立棉花良种补贴。

篇6: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是国家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对原部委院校划转地方后给予的专项资金。2001年8月3日,财政部在以财教[2001]75号印发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中对纳入范围的学校做了明确,即部分原国务院部门(单位)和5个军工总公司所属高等学校,为支持这些共建高校进一步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共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家管理的专业点”、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校体制调整过程中的特殊困难,包括学校校舍和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仪器设备购置等。

从开始到目前,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共走过了十年历程,历经了三个阶段,形成了支持方向不同的三、三、四格局:其中,2001~2003年为支持共建高校一般性的仪器设备购置、房屋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阶段(如房屋大修、场地改建、锅炉改造等);2004~2006年为支持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阶段(如中心实验室等);2007~2010年为支持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阶段。资金的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项目要求逐步规范。

笔者从2001年以来,一直参与本校的共建专项资金的组织申报工作,先后参加了黑龙江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北京华盛中天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百慧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评审机构的专家来校的举行的现场答辩,从高校自身的视角,对项目的编报和答辩等作了一些实践总结和研究,认识和解决好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共建高校更好地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申请工作不无裨益。

二、项目规划编制要注意的问题

1、共建项目规划的编制要以相关规划为指导

从2004年开始,财政部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采取了编制《规划》的形式,一定三年或者四年,立足长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所以,共建项目规划的制订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以国家和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如“十五”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为统领,明确宏观政策导向,以本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指导,因学校自身的规划一般是院校集中干群与专家智慧,精心谋划,深思熟虑而形成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的,更具针对性。作为共建项目规划,应当紧密结合这些大的长远规划,和本校发展定位和建设格局,坚持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的需求,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原则,在共建项目规划中概括说明或者引用大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体现总体步调一致。脱离了大规划,共建项目规划就会失去支撑和依托,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2、共建项目规划的编制要方向准目标明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研究财政部印发的有关规划编制的通知文件。掌握每一次规划期间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领域和方向,以及侧重支持的内容,例如:在2004年编制的基础实验室项目规划,就一定要围绕“基础”(淡化专业)上面做文章,在为“本科”教学服务上做文章,在扶“弱”上做文章。而2007年编制的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规划,强调的是你的特色强不强,你的优势大不大,实际可以认为是支持做大做强。这些文件见下表:

规划中的具体目标就是建设多少项目,什么项目。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的前两个阶段,即2007年以前都没有对各学校项目申报数量作限制,在这一时期一些学校抓住了机会,项目报的多获批的概率自然大了一些。申报项目过少的学校则错失良机。后来,财教[2007]78号文件中则提了出来,要求每所共建高校每年只能申报3~5个项目。四年中,最多的可报20个项目,最少也应当达到12个项目,如果报的比这再少就等于放弃了可能的机会,我认为这不是高校本身应当采取的策略。高校应当在允许的范围内,充分用足政策,尽可能将项目数做足。

有的学校虽然也报了不少项目,比如:在2007~2010年的规划中,把属于“基础实验室”的项目、没有特色、特色不明显及不具优势的项目也列在共中,项目数目虽然庞大,但并不起作用,因为搭错车的项目只能是徒劳一场。作为学校里院系层面可能为了争上项目,宁多勿少,但学校的在列规划项目时就要严格筛选,一定要舍得对偏离的项目割肉,补充更贴近要求的项目,这样才能提高项目命中率。

有的学校在个别年份只安排了1个项目,这无疑是太“冒险”的做法,一旦这个项目被“枪毙”,就影响了一年的投入。

3、正确处理好资金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要明确共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靠学校及所在省的财力支持,中央专款主要起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因此,学校在编制《规划》时,既要考虑学校实际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的财力能够支持的状况和学校的自筹能力。在申请和审核《规划》时,切记必须提出学校和省的经费安排意见。绝不能以为就是向中央财政要钱,将需求全部填在中央财政栏内,学校自筹和地方财政出现了归“零”现象,这样的规划与现行规定精神是相悖的。但三者比例各自究竟应当占多大?目前已出台的文件中没有明确要求和限定。按中央、地方、学校这样的顺序,有的学校上报时以5∶3∶2;有的以6∶2∶2;有的是7∶2∶1,也有8:1:1的,等等。以我个人填报的经验,在年度项目个数较多时,宜选用略低的比例(如:用5∶3∶2或者6∶2∶2),这样有利于获得支持的项目更多;在年度项目个数较少时,宜选用较高的比例(如用7∶2∶1或者8∶1∶1),这样有利于通过的项目获得支持额度更大。

4、共建项目分步实施策略

规划中的共建项目要求是分年实施的,具体项目的安排总体上应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工作任务相适应,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相适应。应当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避免造成急用的未上,先上的后用的情况。

从项目资金额度的角度,宜按照资金投入额度的大的项目先安排,投入少的项目后安排;尽可能前几年的项目满安排,其余的挂在最后年度,这样利于学校借助财政支持,加快发展的步伐,缓解经费紧张局面,利于学于在短期内增强实力,做大做强。

另外,规划中要注意对单个项目的建设尽可能在一个年度完成,不作跨年度安排。

三、共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填报指要

共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是统一的格式,包括项目立项文本、项目支出预算表和项目可行性报告三部分,现就在填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谈上一些看法:

1、立项文本中应填报的主要内容

(1)学校基本情况。要简单介绍学校历史、取得的成就,最近隶属关系变化,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这些情况很容易取得,但要十分注意它的统一性,即同一次上报的不同项目,这些内容要做到完全一致。(2)项目类型。维修、仪器设备购置、其他,只能三选一;项目属性:分新立项目还是调整项目,“新立项目”是指新申请的项目。“调整项目”是指已批准实施和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共建专项资金项目库备选,但因情况变化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要据实填写,一般均为新立项目。

(3)申请资金数:不仅要填项目总投入资金数,而且更关键的是要写明申请“中央财政补助”数;

(4)申请项目基本情况。因文本格式的限制,这一部分只能概括或摘要说明某一项目的申请理由,应重点谈申请项目与学校规划、本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的符合程度,项目建设的意义,目标,预期效益,保障措施等。

2、项目可行性报告阐述要点

《项目可行性报告》是表白项目,打动和说服评审人员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由高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制,包括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国资办,校办,各院系和校内专家,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委托专业机构编制。

编写时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项目的基本情况(做什么,会达到什么目标,效益上能带来什么);

二是必要性与可行性。要分析项目背景,谈国家、地区及本校需求度,项目受益广度、政策支持扶持度,合理度与风险度;

三是实施条件(谈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情况)。人员方面着重项目负责人的情况详细介绍,以证明其实施组织能力和对该项目的专业权威,财力方面要提出项目的投入总额;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需求额,配套资金的来源及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保障;物力方面要阐明现有的硬件基础条件,如场地,水、电及安全设施方面具备情况,需要新增哪些关键设备设施;

四是进度与计划安排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情况。主要要写明何时启动,分几个阶段实施,将设备招标、采购,进行相关人员培训;安装、调试仪器设备、项目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时间到具体月份等。

五是基本结论。

3、共建专项资金项目支出预算表填报原则

这张表也是通常所说的“购置仪器设备清单”,是按购置设备的明细逐一填列的。相对于规划、立项文本和可行性报告而言,它更加具体,更加量化,更为细化,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才能立得住。为此,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设备品种配置原则:按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注重实用、适度超前,合理配置。依据同类实验室建设规范标准,结合教学计划、实验室教学大纲、专业特点,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购置设备品名目录。

设备数量确定原则:这只是解决规模问题,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资源,设备配套和共享共用及开放使用等因素。考虑仪器设备购置后所能承担的实验项目和分组的满足程度。

型号与生产商的选择原则:以符合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高,商业信誉好,供货条件与售后服务优越的为首选。既不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性能,又要杜绝低水平重复购置。在涉及同类型号有国产和进口两种选择时,要先国内后国外。

资金来源的分配原则:就单台(件)设备而言,可是将某些重要的设备全安排成中央财政资金,另外一些逐备的全安排成地方和学校资金;也可以按同一个比例将所有设备都分成中央、地方和学校三个部分。这个相关文件没有要求。但相比之下,前者更有利于突出重点,可以将必备的,受支持可能性大的归类出来,引起关注。

设备的价格确定原则:总的要遵循市场询价的均价原则,而大型仪器设备要慎重选择,科学论证。

最早在财教[2004]2号中,提出单价在10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元)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购置项目,须经同行专家论证。在专家评审时,价格问题备受关注。在询价上,不可忽视。能控制在100万元之内的,就不要向100靠拢,没有必要非得去“上线”,除非实际价值非得突破。另外,有些仪器设备价值高达200万元以上,根据一些中介评审机构介绍,这样“高身价”的设备还要经“四部委”(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审,获批难度加大,周期延长。因此,在这些设备的安排上要讲策略。确有“超限”设备,要请同行业专家至少三人出具论证报告,有条件的应附该设备的样图照片。

设备排序原则:因申报资金与将来财政部批复资金会存在缺额问题,所以在上报的《项目支出预算表》中必须对清单内容严格排序,既按必购和选购由上至下排序。

4、项目现场评估答辩技巧

1、现场汇报,要放“电”。评估机构入场前,往往会事先通知,并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学校要在此前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校内模拟评估,查遗补缺,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有备无患。

现场汇报时,要安排熟悉项目的各项目的负责人主述,项目其他成员补充,采用幻灯片这种形象直观的形式,将学校情况、实验室的情况、拟购设备样图等以文字、照片和图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着重介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原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购置年代及利用率,新购仪器设备的理由、使用方向、服务的专业点数。

2、充分准备,不怕“看”。评估专家通常要到实验室调研,了解实验室个数、面积、分布现状,实验室环境情况,查看相关制度和设备操作使用统计记录,实验室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就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减中求增,要细“算”。每年共建专项资金额的确定,是财政部根据项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中介机构的评估结论并结合当年预算安排的。所以评估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挤压项目预算水分,对《项目支出预算表》做减法,学校能争取的不是不减少,而是减多少。当仪器设备购置的种类和数量有冲突时,要先保证实验项目的开出,即先保证仪器设备购置的种类,减少台件数,也就是先开出、后补充、再开足提高的原则。

4、出现分岐,擅于“辩”。评估专家主要与项目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交流,作为基层立项申报部门,对相关情况最了解,在答辩现场,要将设备选型资料,询价资料、其他院校同类实验室设备购置价格的参考资料等,实验课表,专业学生人数等相关资料备齐,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则辩,有理有据。

总之,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编制是共建高校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从2011年起,又将面临新一轮规划的制定,深入研究这一工作,有助于学校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东,郭晓雯.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07(.01)

篇7: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中国艺术报》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挂牌

11月12日,新组建的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正式挂牌,同时加挂西藏自治区版权局牌子。德吉卓嘎任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韩辉任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在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主要职责共13项,较改革前取消8项、承接7项、下放9项、加强8项。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动事业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报》

深圳首次发布阅读指数

在11月1日举办的第十五届读书月活动中,深圳首次发布了《2014年度深圳阅读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居民每周的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阅读率,以及每天的阅读时间长度都高于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阅读指数主要由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和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组合而成。报告中一些关键的数据显示,深圳市民勤读书、爱读书。据统计,深圳居民平均每日阅读图书29.72分钟,每日阅读报纸16.68分钟,每日阅读杂志12.23分钟;深圳居民平均每周图书阅读率为63.5%,每周报纸阅读率为68.1%,每周杂志阅读率为45.6%,每日数字化阅读时长38.17分钟。深圳居民的每日阅读时长及周阅读率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特区报》

国信办联手广电:专项清理网络视频有害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即日起至今年12月底,首次专门针对网络视频有害信息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副局长梁立华说,近年来,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虚假谣言等有害视频源头变得复杂多元、传播途径更加隐蔽多样。此次专项活动将重点围绕在线存储服务类网盘、App下载服务、微信互动分享视频链接、互联网电视智能终端视频播放软件等五大领域展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魏党军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空间的净化和清理行动。以往的清理多针对广义的互联网信息,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这是第一次针对不良视频展开专项清理行动。

——新浪科技

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5000万

据中国移动称,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提前60余天完成年度用户发展计划,TD-LTE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以来,在10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移动共建成4G基站57万个,超过其3G网络近6年的建设总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乡镇覆盖,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75%。

据了解,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已在美国、英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4G漫游,由中国移动发起的“全球TD-LTE发展倡议”已拥有114家运营商成员和95家厂商合作伙伴,全球已有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另有76张商用网络正在计划部署中。

——新华网

俄罗斯加强打击网络盗版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11月14日通过了网络反盗版法修正案,进一步巩固网络作品著作权人权益。这次通过的修正案为针对俄罗斯网络反盗版法的第二次修正案,预计将于明年生效。修正案进一步加强了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保护,其中一项重要修正内容是,当同一著作权人因侵权起诉同一网站累计两次胜诉后,该网站将被永久屏蔽。

俄罗斯网络反盗版法于2013年8月1日生效。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拥有者在发现自己的视频、电影和电视节目在网上被盗用时,可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有权采取措施屏蔽争议资源。2014年6月俄国家杜马通过网络反盗版法第一次修正案,扩大受保护的网络作品的范围,将书籍、音乐、软件等也纳入其中。

篇8: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子项目论证报告

一、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

地方高校专项资金是由政府拨付给地方高校用于提高办学质量、特色建设的财政资金,包括学科建设、科研、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开始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绩效这一概念,将公共财政支出同政府努力的目标联系起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的透明化、公开化。据了解,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大部分专项资金项目已经被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范畴,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就位列其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地方高校所提供的异于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立足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形成专业型人力资本,紧密耦合着地方的经济和产业需求结构。鉴于此,政府对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的比重不断提高,资金投入量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然而,我国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绩效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办法缺乏系统化、精细化。国内经验尚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摸索。

二、当前地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问题

地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围绕着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的持续循环过程,其存在的问题一一潜在这些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算编制环节

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存有预算编制工作松散和怠慢的问题,随意性大,较为草率地对项目调研论证下结论;其编制内容粗鄙,经受不住推敲,缺乏参考价值。前期项目的基础性工作混乱,自然也会阻挠后期执行进程,往往造成项目实际执行与设想不一致,偏离预期的目标,甚至后期项目突然中止,重新执行,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同时,项目库建设也较为滞后,缺乏现代信息化水平管理,增加琐碎的工作、冗长时间和成本,拖延后续项目的推进。

(二)预算执行、监督环节

由于我国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处在起步阶段,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管,往往表现为跟进项目的缺位、信息反馈不及时、奖惩责任不明确等。加上前期准备工作不足,项目的实施方案是薄弱的,项目完工需要延期。此外,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使用设有两重监管制度,一是具体项目的内部监管制度,二是校内的审计制度。前者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始末,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仍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后者主要涉及到各高校内部的常规财务审计,偏向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公允性等的审核,对资金投入的绩效审计却研究不多。

(三)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环节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评价工作重于形式,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导方针。在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如何确立绩效目标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是关键所在。绩效目标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导向,衡量最终项目实施后的成果。但事实却是不少地方高校根本不知道如何申报绩效目标,无法提供科学准确评价报告。同时,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量化,绩效评价标准有失公允,很难公正地对专项资金在往后发挥的正效应作出评估。结果反馈环节更是形同虚设,往往一个项目执行结束就全然结束了,缺少积累经验、问题总结,缺失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的意识,致使频发问题一直存在,重蹈覆辙,根本无法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规范预算编制工作

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是地方高校绩效管理的第一步,必须做到:(1)出台相关制度,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预算申报程序。(2)建立项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方便各项目执行单位的合作交流;同时还可以知晓各项目进展状况,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工作,且对已经申报的项目可以及时避免造成重复申报的麻烦。(3)推进项目库的建设,可考虑建设短期、中长期的项目库,压缩专项项目申报时的繁杂工作,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效率和加快立项。

(二)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执行环节是关键环节,应当在项目执行中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其中,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贯穿整个项目全过程,并将其年度考核指标与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根据项目执行的好坏会明确地给予一定奖惩,以实现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另外,应尽快出台与地方高校相匹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包括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等,使得地方高校合法、合规地进行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专项资金预期的绩效目标。

(三)加强预算绩效监督,注重内部审计制度

预算绩效监督是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保障,应做到随时掌控项目运行动态,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地方高校要加强自身内部审计监督,严格约束资金支出方向,把控好资金落实到位,做到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强化地方高校的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转换思路。要在做好常规性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绩效审计工作,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着重分析,通过把握好专项资金的特点和用途,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结果反馈制度

绩效目标的申报是能进行绩效评价最基础性的工作,地方高校必须清楚地掌握如何申报绩效目标、如何正确填写相关的绩效目标申报表等。国家财政部出台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对于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共性指标提供指导和参考,各单位要根据具体的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自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地方高校应综合考虑自身特点,针对不同专项资金制定出不同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赋予各类指标不同的权重,并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如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科研创新项目等不同指标体系。且在制动过程中,尽量细化评价指标,指标值应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提高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的可操作性。

结语

面对多数地方高校忽视评价结果、散漫对待绩效评价工作,应当建立财政专项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通过对项目最终成果进行客观绩效评价,保证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使得责任单位及其人员及时认识到自身问题和隐患,改进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还要保证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社会公众,接受各方的监督,真正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财预[2013]53号)[Z].

[2]龚文华.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建设及管理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3).

[3]何斌.高校财务专项经费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2,(6).

上一篇:安装监理的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子简历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