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2024-04-29

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和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处置变现国有资产的收益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依法从企业取得的收益,以及按规定清算企业、转让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资产)所得净收益。具体包括: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现的税后净利润;

(二)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分配的税后净利润中,由国有股份分享的股息、红利和股利;

(三)转让国有企业产权和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所得收入;

(四)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施清算所得净收益;

(五)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清算,由国有股东分享的清算净收益;

(六)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国有资产变现的净收入。

(七)其他按规定属于国有的资本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

第四条 国有资本收益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国有资产变现的净收入,按照国有资产分级行使出资人管理职责的体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五条 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

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进行。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收益的征收管理和预算安排等工作。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监督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督促预算单位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第二章 国有资本投资收益的管理

第六条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向财政上缴利润。上缴比例由同级财政部门以可供出资人分配利润为基数,根据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和省政府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政策,在15%-30%之间核定。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除上缴财政之后,其余作为任意盈余公积金,留存企业用于资本累计。

第七条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缴利润以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的企业集团公司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直接管理的企业为单位,实行合并交纳。

第八条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应缴的国有股利区别以下情况确定:

(一)国有股权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直接管理的,已宣告或决定分配的国有股利由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直接解缴同级财政;

(二)国有股权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直接管理的企业持有的,持股企业对分得的国有股利,作为投资收益,与其他业务利润一并计算缴纳国有资本收益。

第九条 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并在章程和内部财务制度中载明,以便核实当年税后利润的真实性,确保国有资本收益足额上缴。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过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审

计报告对企业净利润、可供出资人分配的利润提出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进行核查。

第三章 国有产权转让收益的管理

第十条 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依照有关规定转让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国有产权,所得转让净收益由国有产权受让方全额解缴同级财政,并由转、受让双方在转让协议中载明。

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管理国有股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其国有股权转让净收益由国有股权受让方全额解缴同级财政,并由转、受让双方在转让协议中载明。

第十一条 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依法实施清算所得清算净收益,由清算机构直接解缴同级财政。

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管理国有股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实施清算所得清算净收益中属国有股东分享的部分,由清算机构直接解缴同级财政。

第十二条 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管理的企业,转让其投资企业国有产权所得净收益以及其投资企业实施清算后所得净收益,作为投资损益,与其他业务利润一并计算缴纳国有资本收益。

第十三条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报经本级财政机关批准,转让国有资产取得的变现收入,应在资产转让合同规定的时限内解缴同级财政。

第十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转让持有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所得收益,国家另有规定的,按国家的规定处理。

第四章 国有资本收益征收与监缴管理

第十五条 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方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定额预缴、依率清算”或者“据实上缴”等方式,具体办法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核定。

第十六条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国有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决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等事项,并监督企业上缴国有资本收益。

第十七条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变现收入,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征缴入库。

第十八条 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科目使用财政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类的相关科目。

第十九条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使用《一般缴款书》,缴款书各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填写,其中“财政部门”栏填写收款的同级财政部门名称。

国有资本收益以外币反映的,应当按照缴款日银行汇价折合人民币。

第二十条 国有资本收益解缴入库时间如下: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按规定比例应缴的税后利润,在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日后30日内入库;

(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分配的国有股利,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日后30日内入库;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在办理国有产权交割日后10日内入库;

(四)其他应缴国有资本收益,在确定后10日内入库。

第二十一条 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巨大损失,导致不能完成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的,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予以适当减免。

第五章 收缴的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国有资本收益,原则上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所需支出,主要包括:

(一)补贴国有企业改制、关闭、破产安置职工所需经费;

(二)补助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所需的经费;

(三)资助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支出;

(四)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期资本支出;

(五)补充企业国家资本金和增购有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

(六)解决国有企业和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二十三条 企业和单位使用国有资本收益,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预算申请。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编制国有资本收益支出预算,严格审核、批复各预算单位提出的预算申请。

各预算单位在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限额内据实使用国有资本收益资金,年终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本收益资金下拨使用后,企业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属于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国家资本金;

(二)属于收益性支出的,由使用单位列作财政补贴收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国有资本收益的组织、上缴及其预算的执行进行检查监督,并向同级政府报告检查情况。

第二十七条 企业凡存在以下情形者,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分和处罚。

(一)违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乱列成本、费用、侵蚀国有资本收益的;

(二)非法转移,隐瞒国有资本收益的;

(三)拒缴国有资本收益的;

(四)拖延应缴国有资本收益超过180日的;

(五)编造事实,骗取国有资本收益预算资金的;

(六)挪用国有资本收益预算资金的。

第二十八条 各级国有资本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其他国有单位,对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的解缴、使用进行监督,不得截留、挪用、抽调或者授意、强令企业隐瞒、挪用、非法转移国有资本收益。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国有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国有资本收缴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由有权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从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篇2: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收益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云政发„2004‟127号),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我市各级政府管理的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处置变现国有资产所得净收益,适用本实施细则。具体包括: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现的税后净利润;

(二)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分配的税后净利润中,由国有股份分享的股息、红利和股利;

(三)转让国有企业产权和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所得收入;

(四)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施清算所得净收益;

(五)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清算,由国有股东分享的清算净收益;

(六)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国有资产变现的净收入;

(七)其他按规定属于国有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

前款所称税后净利润收入,是指税后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国家以出资人身份从企业分回的利润;国有股份分享的红利,是指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授权部门在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按出资比例应分得的红利;清算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宣告企业破产,并进行了清算;或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改组、合并、撤消法人资格的企业资产进行的清算;或者企业按照合同、契约、协议规定终止经济活动的结业清算;转让国有企业(公司)产权(股权)是指国有资本的出资人有偿转让其拥有的各种形式的投资及投资所形成的权益的行为;转让国有资产变现的净收入是指依法处置变现国有资产(股权)扣除投资账面价值和交易成本后所产生的净收入。

第三条 国有资本收益按照分级行使出资人职权的产权关系和现行财政体制,分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和管理。第二章 国有资本产生的利润收益的征收

第五条 国有资本收益采取合并交纳方式征收。具体征收方式如下: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应缴税后利润,采取“按季定额预缴,年终依率清算”的方式缴入同级财政。

(二)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或决定分配的国有股利,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据实上缴”方式,直接解缴同级财政。

第六条 市属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以可供分配利润为基数按20%的比例向市级财政上缴利润。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措施,在15%—30%以内核定。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应缴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区别以下情况计算确定: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应缴税后利润,用以下公式计算: 应上缴税后利润收益=(企业当期实现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按规定允许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收缴比例。

上述公式中的补充流动资本是指国有工业企业按财政部财工字„1996‟63号规定计算自补流动资本的数额(在规定比例下按实际提取数扣除)。

(二)国有股权由国有控股和参股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持股企业对分得的国有股利,作为投资收益,与其他业务利润一并按20%计算缴纳国有资本收益。

第八条 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上缴收益。由各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国有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直接上缴收益企业)年初根据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结合行业、企业和利润水平及政府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政策,按照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上缴收益报告。

(二)收益上缴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收益上缴单位性质、隶属关系、所在地址; 2.上的生产经营情况(重点对收入、利润进行分析);

3.企业本实现利润预测情况,预测的依据、利润分配方案和企业其他重大经济行为。

(三)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收益上缴报告,结合行业利润水平、政府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所有者权益大小,分别下达上缴收益企业的收益解缴比例的通知,并将通知抄送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国有单位。

(四)上缴收益企业接到通知后,按照核定的比例填写《云南省财政收入缴款书》,缴款书各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填写,其中“财政机关”栏填写收款的同级财政机关名称。

国有资本收益以外币反映的,按照缴款日银行汇价折合人民币。

第九条 上缴收益企业的会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提出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否定意见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国有单位对上缴收益企业的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形成进行核查,并结合核查情况于次年三月以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第三章 国有资本转让及清算收益的征收

第十条 国有资本转让收益采取“据实上缴”方式征收。具体征收方式如下: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按有关规定转让国有产权,所得转让净收益由国有产权受让方全额解缴同级财政,并由转让、受让双方在转让协议中载明;

(二)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有关规定转让国有股权,所得转让净利益由国有股权受让方全额解缴同级财政,并由转、受让双方在转让协议中载明。

第十一条 国有资本清算收益采取“据实上缴”方式征收。具体征收方式如下: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实施清算,所得清算净收益由清算机构全额解缴同级财政。

(二)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有关规定实施清算,所得清算净收益属国有股东分享的部分,由清算机构全额解缴同级财政。

第十二条 应缴国有资本转让及清算收益,区别以下情况计算确定:

(一)国有企业(公司)国有产(股)权转让收益按以下公式计算:转让收益=转让收入-投资账面价值-应缴各种税费。

上式中转让收益若出现负数,将不再收取转让收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产(股)权转让收益按以下公式计算:

转让收益=转让收入-应缴各种税费。

(三)直接上缴收益企业的清算收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

直接上缴收益企业转让其投资企业国有产权以及其投资企业实施清算后所得净收益,作为投资收益,与其他业务利润一并计算缴纳国有资本收益。第十三条 国有资本转让及清算收益的上缴,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转让(清算)收益。直接上缴收益企业根据同级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的国有产(股)权转让批复,出具国有产(股)权转让收益报告;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国有产(股)权转让批复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转让收益报告。直接上缴收益企业依法成立的清算机构根据清算结果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清算收益报告。

转让收益报告的内容包括: 1.转让主要事项;

2.受让方名称、所有制性质、地址;

3.转让收入额、投资账面价值、转让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税费额;

4.附《转让协议》。

清算收益报告的内容包括:清算主要事项;清算机构名称、地址;清算收入和清算费用等。

(二)下达收益缴库通知。同级财政部门根据直接上缴收益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出具的国有产(股)权收益报告,会同同级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机构或其他国有单位在产权交割日后10日内向国有产权受让方下达国有产(股)权转让收益缴库通知;在清算企业清算期结束10日内向清算机构下达清算收益缴库通知。

(三)产权受让方和清算机构接到通知后,填写《云南省财政收入缴款书》,缴款书各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填写,其中“财政机关”栏填写收款的同级财政机关名称。

国有资本收益以外币反映的,按照缴款日银行汇价折合人民币。

(四)产权受让方和清算机构根据产权转让收益缴库通知和清算收益缴库通知向同级财政如数上缴国有产(股)权收益。

第十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单位转让持有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所得收益,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国有资本收益征收的监缴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的国有资本收益征收管理工作。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管理国有企业的单位负责监督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

第十六条 为加强国有股利收益的收缴管理,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管理国有企业的单位在其出资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日10日内将有关国有股利的分配情况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为加强国有产(股)权转让收益的收缴管理,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管理国有企业的单位在决定批复所监管企业的国有产(股)权转让事项时,应将批复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科目使用财政部当年制定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类的相关科目。

第十九条 国有资本收益解缴入库的时间如下:

(一)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税后利润,在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日后30日内入库;

(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分配的国有股利,在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日后30日内入库;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在办理国有产权交割日后10日内入库;

(四)其他应缴国有资本收益,在确定后10日内入库。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公司)、国有控(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因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而减少的国有资本,在计算当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关考核指标时,允许调减其相关考核指标基数。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本收益必须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巨大损失,导致不能完成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的,报经同级财政机关批准,可予适当减免。

第五章 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国有资本收益,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所需支出,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一)补贴国有企业改制、关闭、破产安置职工所需的经费;

(二)补助国有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所需的经费;

(三)资助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支出;

(四)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期资本支出;

(五)补充企业国家资本金和增购有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

(六)解决国有企业和单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二十三条 使用国有资本收益,由企业和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预算申请。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规定编制国有资本收益支出预算,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严格审核、批复各预算单位提出的预算申请。

各预算单位在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限额内据实使用国有资本收益资金,年终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本收益预算资金下拨使用后,企业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属于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国有资本金;

(二)属于收益支出的,由使用单位列作财政补贴收入。

第二十六条 国有企业(公司)、国有控(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因使用国有资本收益而增加的国有资本,在计算当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关考核指标时,不得调整其相关考核指标基数。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国有资本收益的组织、上缴及支出预算的执行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情况专题报告同级政府。

第二十八条 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权机关视情节轻重,依法进行处分和处罚:

(一)违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乱列成本、费用,侵蚀国有资本收益的;

(二)非法转移,隐瞒国有资本收益的;

(三)拒缴国有资本收益的;

(四)拖延应缴国有资本收益超过180日的;

(五)编造事实,骗取国有资本收益预算资金的;

篇3: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分析

关键词: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中央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中央企业与国有企业每年向国家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越来越多。调查显示, 2009年底中央企业中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国有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 占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5%。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 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上交国家的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获得的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以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其他应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此探索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意义重大, 现报告如下。

1 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的含义

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分配是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可支配的国有资产所取得的利润进行分配的行为。制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 在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资产处置、产权转让、资产评估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的意见》, 建立完善企业重大事项的报告决策机制和监督跟踪机制, 努力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就跟踪到哪里、纪检监察就监督到哪里。严格落实企业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认真执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推动国有资产企业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 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股利分配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留归企业使用已经多年, 具有相当的路径依赖性, 应上缴财政部门的国有资本收益未能及时上缴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不按规定时限上缴各种收益, 有的是因为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对国家投入的资本形成的税后利润不分配和不及时分配, 影响上缴的时间;有的是因为对占有和使用的资产经营不当, 固定资产闲置率高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报废、资产回收价值低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没有实现利润, 甚至亏损, 更谈不上收益上缴;有的国有资产占用单位出租资产、对外投资未能及时收回, 或未及时入账, 造成收不抵支或坐收坐支, 造成国有资本收益未能及时上缴。

2.2 国资委的角色定位问题

国资委的角色定位问题由来已久, 在转型时期,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需要较长时间, 垄断行业改革和资源使用制度改革需要一定条件, 基于国家战略和公共利益考虑, 为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国有经济将以普通公司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在垄断性基础行业、重要资源行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 在全球资源面临重新整合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国企成功地迈出了收购的步伐, 以获取全球先进技术、抢占战略性资源。

2.3 国家出资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

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是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权力, 然而, 从现行的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来看, 各地针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的措施及其规范性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不向国家分红, 国有企业已经习惯使用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内部循环而作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模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工作模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国资部门国有资本出资人地位的真正实现。加之有关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尚未建立起来, 使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缺乏强有力的预算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有资本收益的流失。

3 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的制度与办法

3.1 明确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要件

财政部正在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 研究调整和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的合适途径和方式。财政部正在研究进一步理顺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关系, 适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逐步增加的状况, 逐步减少公共财政预算用于国有企业的支出, 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财政部将督促中央预算单位按规定及时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 细化项目预算编制;督促中央企业及时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库款与公共财政收入等库款的调剂机制, 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 继续研究提出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的意见, 争取逐步将所有中央国有企业纳入预算覆盖范围。经国务院批准, 从2012年起中国烟草总公司税后利润收取比例已提高至20%。

3.2 完善收益收缴管理分配制度

坚持充分与财政部门沟通的原则, 通过及时的沟通反馈情况, 力求使编制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更加合理;坚持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奖惩与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相挂钩的原则, 把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情况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出台国有资本预算实施意见, 明确编制主体、规范编制程序、严格预算执行, 国资经营预算的引导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比如某某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突破20亿元, 达到23.05亿元, 完成目标值的150.82%;国有资产净收益2.71亿元, 完成目标值的120.98%。2013年某某市国有经济将按照资源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投资基金化、人才市场化、治理规范化、激励股权化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公司、产业集团, 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国资支撑、服务功能,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新贡献。

3.3 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

在国有企业转制、国有产权转让、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 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评估管理条例, 对资产评估程序严格把关, 对拟处置国有资产一律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合规合法评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 出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实施办法》, 每年由财政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经营班子进行保值增值考核, 推动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重点,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强力推进并购重组, 深度优化资本布局, 继续加强国资监管, 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力争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以上;完成国有资本收益收缴1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2%的目标。继续推动和引导国有资本加速集聚, 加快组建和适时启动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 力争2年内融资能力达到50亿元以上。加快启动向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派驻外部董事, 力争年末前外部董事全部到位, 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60%以上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外部董事占大多数。

总之, 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方面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部分地方出台的政策分析, 具体分析了实际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最后提出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的制度与办法:明确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要件、完善收益收缴管理分配制度和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郝磊.公司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救济[J].人民司法, 2011, (1) :65-70.

[2]彭成洪.如何破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难题[J].经济体制改革, 2011, (5) :9-12.

[3]李琳, 陈维政.企业国有资本内涵的演化与价值的决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62-66.

[4]李慧.对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制度的探析-主要以有限责任有公司为研究对象[J].研究生法学, 2010, (2) :2.

[5]李建伟, 茅院生.有限公司强制分配股利之诉的法理基础[J].当代洼学, 2010, (2) :33-41.

[6]张涛.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目标定位[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6) :14-15.

篇4: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然而,据笔者的观察,社会各界对上述改革举措的关注,仅局限在“百分之三十”这个数字结果上,并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故而有人嘀咕为什么不是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殊不知,这里蕴含着极其严肃的理论与制度问题。若不予以明确,这“百分之三十”的上缴结果及其上缴过程,却是十分严重的。

我们分“为什么上缴”、“怎么上缴”和“上缴以后怎么使用”三个层面来进行解析。

为什么上缴?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简单的逻辑是——国有资本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产生了利润理应由全民共享。但是,有谁关注到国家财政、国有资产、国有资本相互之间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国家财政是通过强制性财税征收形成的货币资产;国有资产是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河流、海洋等自然资源,还包括政府行政资产如楼堂馆所,以及医院、学校等;国有资本是属于全体国民共同拥有的,为获取收益而投资于工商业,通过公平竞争,所产生的资本红利可实行直接分配的货币或实物等资产的总称。

以上关于国有资本的定义,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本源意义上的回归。明确了这个定义,就很容易连带地明确了三者的关系:国家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预算,理应对国民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兜底保障;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的使用理应实行公平、有偿的市场化原则,所有收入转入国家财政;以经营性为特征的国有资本理应与政府公权力分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治理的规则公平、自主经营,所产生的收益上缴应做出有别于财政保障的分配及使用设计。

顺着这样的逻辑,回答“为什么上缴”问题——属于全民所有的国有资本,投资到具体的每一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产生利润,向出资人及全体国民分红,理所当然,天经地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逻辑所依据的是《公司法》及公司章程,是公司必须遵守的市场经济法则,与国家征税的强制行为不是同一个概念。

怎么上缴?

国有资本所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一旦确立,收益上缴的路径便清晰可见了。只要是以公司形态注册运营的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产生了利润,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实施分红方案,向全体国民出资人的代表——国资委上缴资产收益。国资委根据实际情况授意股东会或董事会,对经营业绩好的国企做出多分红的决定,对经营业绩不好的国企做出少分红甚至暂不分红的决定。所有收益上缴到国资委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投入再生产与转为国民分配之间的合理比例。这个“百分之三十”的目标,是针对国有资本整体而言,不应该变成笼统的针对每一具体出资企业,而且是由国资委以出资人的身份,合情、合理、合法地上缴,而不是通过政府公权力强制性地一刀切上缴。

这样的收益上缴法理路径一旦明确,也顺带解决了当下所有注意力都忽视的一个问题,即收益上缴以后留在企业内部的那部分收益的监管问题。同理,一切都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框架实施有效监管,避免现今出现的变相福利开销、盲目投资等问题。

上缴以后怎么使用?

这个问题同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能很好地破题。如上文所言,国家财政本来就应该对国民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兜底保障。很浅显的一个道理,在一些国有企业占比很少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难道因为缺少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部分,国家就无法提供国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了吗?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究竟该体现在哪里?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部分,难道就只有与国家财政合并使用这一条路径吗?为什么国民越来越不关心国企的改革与发展?这难道与收益上缴部分的模糊使用方向没有关系吗?

如果我们回到上述关于国有资本的定义,及其法理的、市场的运行逻辑,以及作为所有者的国民心理预期来分析,就不难推导出实行国民现金分红的结论来。是的,分红。按照一定的、渐进的比例实行国民现金分红。用现金分红来还原国企的属性,还原全体国民所有者的出资人权利,提高国民关心国企、监督国企的积极性,为深化改革争取最大的民意支持;用现金分红来提升全体国民尤其是底层弱势群体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应对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用现金分红来促进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比较优势。

关于百分之三十收益上缴的既定目标,既是当前国企改革理论滞后的一个表象,或许也是认同当前制度监管不力、承认国企利益集团事实存在的一个无奈之举,但更多的是指出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政策趋势。

《决定》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等等,为我们更准确地解读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问题,提供了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方向、原则和勇气。

篇5: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发布文号】沪府发〔2010〕33号 【发布日期】2010-09-20 【生效日期】2010-09-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

(沪府发〔2010〕3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制订的《上海市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国资委制订的〈上海市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沪府发〔2005〕33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上海市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加强本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市国资委出资并监管的企业、由市国资委出资并委托监管的企业以及上述两类企业以外的由市政府及其部门或机构直接管理的其他企业、单位(以下统称“企业”),其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主要包括:

(一)应交利润,即国有独资企业按照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即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

(三)国有产(股)权转让收入,即转让国有产权、股权(股份)获得的净收入。

(四)企业清算收入,即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按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比例应分得的企业清算收入(扣除清算费用)。

(五)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第四条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由市财政局负责收取。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负责组织监管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第五条第五条 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应当按照规定直接上缴市财政,纳入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

第二章 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申报与核定

第六条第六条 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应当按照规定申报,如实填写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申报表。具体申报时间及要求如下:

(一)应交利润,由企业在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一次申报。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全资公司或者控股子公司、子企业的,应当由母公司以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基础申报,并附送决算报表、审计报告等材料。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在股东大会(股东会)及其类似权利机构表决日后30个工作日内,由国有控股、参股公司据实申报,并附送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文件。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后30个工作日内,由企业或者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授权的机构据实申报,并附送产权转让合同和资产评估报告。

(四)企业清算收入,在清算组或者管理人编制剩余财产分配方案后30个工作日内,由清算组或者管理人据实申报,并附送企业清算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五)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在收益确定后30个工作日内,由相关企业申报,并附送有关经济事项发生和金额确认的资料。

第七条第七条 每年度纳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范围的企业,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确定。

第八条第八条 国有独资公司(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净利润。具体上缴比例,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在综合考虑全市重大项目投入、企业承受能力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报市政府确定。

第九条第九条 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应付国有投资者的股利、股息,按照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执行,并实行全额上缴。

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应当依法分配年度净利润。当年不予分配的,应当说明暂不分配的理由和依据,并出具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

第十条第十条 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企业清算收入和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实行全额上缴。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上交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区别以下不同情况核定:

(一)应交利润,根据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规定的上缴比例计算核定。计算企业应交利润的年度净利润,可以抵扣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

(二)国有股股利、股息,根据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全额核定。

(三)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根据企业产权转让协议和资产评估报告等资料,并按照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全额核定。

国家对转让境内外上市企业国有股权所得收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企业清算收入,根据清算组或者管理人提交的清算报告,按照持有的企业国有股权比例应分得的企业清算净收益全额核定。

(五)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根据有关经济行为的财务会计资料据实核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企业根据国家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或者由于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巨大损失,需要减免应交利润的,应当向市财政局,并同时向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提出申请,由市财政局商市国资委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企业应当将减免的应交利润直接转增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

第三章 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上交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交,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一)企业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市财政局和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报送申报表及相关材料。

(二)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在收到企业上报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市财政局复核。

(三)市财政局在收到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的审核意见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函告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

(四)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根据市财政局的审核结果,向所监管或所属企业下达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交通知书,市财政局向企业开具“上海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五)企业根据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下达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交通知书和市财政局开具的“上海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开户银行办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缴库手续。

属于市国资委出资并委托监管的,相关企业的上报材料,相关监管部门、单位的审核意见,以及市财政局的复核意见同时抄送市国资委。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企业欠交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情况,市财政局和市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单位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予以催缴。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各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减收、免收或者缓收,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收、免收或者缓收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按照本办法应当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企业、单位,有拖欠、截留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行为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区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篇6: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

1 研究目的

篇7:云南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

摘要:管好国有资产,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是任何国有企业都追求的一个目标。

国有企业应坚持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建立和完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调整管理效益 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国企资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收益。要以建立和完善“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运作、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信息集中化、经营市场化、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提高质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控制总量”的工作方针,细化管理,规范运作,多渠道搞好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资产创效能力及整体资产运营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南京朗驰集团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调整经营思路、狠抓内部管理、提升资产收益”为工作指导思想,以“高起点、抓重点、解难点、破盲点”为工作思路。通过狠抓内部管理、扎实练好内功,促进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拓展经营思路、抓准市场机遇,促进资产租赁效益不断提升。

一、打破原有组织架构,优化人力配置,提升全员战斗力近年来,公司针对企业资产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从保证资产安全和全面掌握资产状况出发,切实在管好、用好、监督好三个方面下工夫。通过掌握资产状况、管好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着坚持从细化资产基础管理入手,努力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和资本运营效益的原则。公司对原有以区域、库划分为运作考核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改四部一室为两部二室。即将传统的宋库、郭库、石库、对外租赁、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调整为租赁部、物业部、综合办公室和基建管理办公室。结合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将力量的重点配置在租赁业务上,通过调整有效的调动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效率,使租赁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得到加强。

二、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组织架构调整后,如何提高运行效率是面临的首要问题。资产公司把确立与新架构相匹配的新型理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管理员以上人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并根据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和变化结合实际对27 项内部规章制度及工作操作流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员工岗位工作有制可循、有章可依。为使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还坚持周五下午工作例会制度,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讲评一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基础保证。

三、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奖惩考核,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员工职场素养教育,从点滴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行操。在日常业务往来中,工作纪律严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做到令行禁止。注意抓典型,发现违反制度、纪律的任何事,绝不姑息坚决处理,明确了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了工作内容,理顺了业务程序;同时,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强化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落实企业资产管理目标。使得员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职,自觉维护公司利益、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四、加强调查研究,把脉市场动态,把握租赁市场行情。一方面,组织人员对集团房产周围的市场租赁价格进行摸排对比。走访周边租户及中介,分区域、多批次深入调查,为确定门面房、仓库、办公用房租赁的价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部分物业的租赁价格获得较大提升。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招租市场。通过广发租赁信息,在各房地产网站发布信息、各出租区域张贴广告、到各大市场发放招租名片、报刊上刊登广告等方式,变坐商为行商,积极拓展市场。同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各区域租赁底价和各区域租赁水电、物业费收取标准,统一租赁期限,付款时间,保证金收取比例等主要条款,明确票据与款项到位要求等,做到所有租赁商务政策公开透明,并将讲诚信、产业前景看好的租赁大户引进和保留下来,以保证租赁的稳定,对不守信,做二房东的承租户坚决清退,较好地掌握了租赁工作的市场主动权。

实践证明,做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要始终注意固本强基,求精求细,坚

持把夯实基础、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要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理念,引导资产管理人员树立存量资产持续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就是增效、闲置就是最大流失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观念的转变到管理方法的创新。

二是要坚持做到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掌握企业资产的总体运营状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资产的入账、实物管理和处置工作,并且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的改变而对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三是要以效益为目标,用好资产、盘活存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盘活存量通过加强市场化运作,增加资产收益。

篇8:论国有资本收益确认及监督管理

关键词:国有资本收益,确认,国有资本收益监管

党的十七大指出, 要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 是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者应当享有的权利, 也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础, 而准确确认国有资本收益是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的第一步。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界定的国有资本收益包括: (1) 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 (2) 国有股股利、股息; (3) 国有产权转让收入; (4) 企业清算收入; (5) 其他国有资本收益。其中, 应交利润是目前国有资本收益的主要形式。

一、国有资本收益的确认

国有资本收益的确认包括对国有资本投资企业的会计收益进行确认和对国有资本应当分得收益进行确认两部分。两部分收益确认的程序、方法有很大不同, 而且企业会计收益的确认是国有资本应分得收益确认的基础。

1. 企业会计收益的确认。

国有企业会计收益的确认实际上是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 确认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防止利润虚增或虚减。国有企业按照规定, 年末需依据有关会计账簿记录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 编制上报财务决算报告, 反映企业年末结账日财务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基本经营情况。中央企业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新准则, 相同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处理, 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进而影响国有资本收益。

2. 国有资本应分得收益的确认。

国有资本应当分得收益的确认是指根据有关财务法规确认国有资本应分得的利润, 防止同股不同利。在确认国有资本应分得收益时应贯彻以下原则: (1)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收益。防止企业在内部人控制下, 采取各种手段侵蚀国有资本股权收益, 如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国有股低价转让、剥夺国有股配股权等。 (2) 统筹兼顾, 适度集中。要统筹兼顾企业自身发展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比例。从既有利于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又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出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期, 国有企业税后利润收取比例的确定, 应以“适度、从低”为原则。 (3) 循序渐进, 分类处理。我国不同行业企业由于受不同条件因素的影响, 税后利润水平差异很大, 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统一确定一个上交比例。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和资本结构不同, 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需要一个不同的比例。

二、国有资本收益的监督管理

国有资本收益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有资本收益的确认不正确。二是国有资本管理过程存在层层授权、代理链过长, 导致信息层层失真。因此, 构建一个有效的国有资本收益监督管理机制, 是防止国有资本收益的流失和转移的必要措施。监督主体包括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国家。

1. 企业监督。国有资本收益的企业监督主要是指公司治理结

构、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系统。 (1)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 使出资者 (股东) 能够运用自己享有的监控权来建立对其代理人 (经营者) 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这种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促进股权多元化, 引入更加积极的股东, 提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2) 增强董事会的功能, 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 (3) 强化监事会权威。现实中, 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权威和受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4) 以股权激励方式建立市场化、动态化、长期的激励机制。 (2) 内部审计。在企业决策、执行与监督组成的企业管理体系中, 内部审计处于监督位置上, 代表经营者对本企业和基层单位进行经济监督评价。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 内部审计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3) 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且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减少财务信息失真, 保证国有资本收益确认准确。

2. 社会中介机构监督。

国有资本收益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资本收益实施的监督。在现实中, 会计师事务所在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资产评估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 注册会计师受托对国有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会计收益的准确确认。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根据财务监督工作的需要, 国资委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审计。

3. 国家监督。

国有资本收益国家监督是指由国家审计部门、财税部门及外派监事会等对国有资本实施的监督。 (1) 审计监督。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 国家审计处于最高层次和主导地位, 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国有资本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监督。从宏观角度看, 政府审计部门要在审查监督国有资本配置与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方面、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方面、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方面要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微观角度看, 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状况也要进行监督。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形成防止国有资本收益流失的防线。 (2) 外派监事会。2 0 0 0年3月, 国务院颁发了《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进一步明确监事会以财产监督为核心,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确保国有资本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宋文阁:国有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 2005.05

[2]陶友之:破解国企利润上缴的十个难题.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

[3]刘继红:浅论国有企业当前的利润分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年第6期

篇9: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的管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目标定位和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界定,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国有资本;收益管理

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管理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序化及繁荣,以期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国有股权的全流通,使国有股股东与非国有股股东共同承担因证券市场无序波动而产生的责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进行收缴和管理,已经在我国经济整体布局中凸显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目标定位及内容

1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目标定位。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管理的重要目标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取得国有股权收益后,除用于再投资外,还可以考虑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将收益用于弥补社保基金缺口、支付国企改制成本和弥补公共财政缺口等方面。比如国家取得国有股收益后能够将之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而社保体制的完善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例如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等,无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还是城市社保医疗体系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把国有股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中,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的更快实现,使更多社会弱势群体受益。

(2)解决国企改制改革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国企改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国企改制成果的巩固,改制后国企是否能够发挥出充分的竞争力。例如分流职工的安置问题,国企离退休人员的保障问题,企业所负债务的偿还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还是资金。因此,国有股权收益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一部分可以用做国企改制成本支付,帮助解决国企改制所带来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

(3)支持我国产业升级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实现国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调整是问题的关键。国有股权收益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不断加大再投资,在保证国家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产业升级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从而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2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内容。本文认为要实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目标,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对国家股东进行分红,并合理确定分红比例;(2)合理确定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价格。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3)在各行业中合理布局,规定国有上市公司不得退出的行业及国有股权最低持有底线;(4)对国有股权的退出,采用妥善方式,确保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及收益的最大化;(5)追求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要求国有上市公司注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沿革

1“国有企业利润管理”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前期阶段(1949年~1993年)。“国有企业的利润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是统收统支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都可视为这一阶段。统收统支对应的是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特点就是:国有企业将所有的利润上缴国家,国家通过财政统一划拨国有企业所需要的投资以及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这样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的激励缺陷,极大的影响了当时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

二是放权让利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为1978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放权让利”,尽管没有触动传统体制的深处,是处于浅层次的制度安排,但它毕竟打破了传统企业制度的平衡,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国有企业之间实行了几十年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均衡被打破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三是利改税阶段。时间大致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改税从后来看存在着种种的局限和不足,但即使在现在对利改税的时代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以上缴税收的方式代替上缴利润,起码在规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是一大变革。我国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正是从利改税起。

四是承包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承包制在推行之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是以传统体制为基础,没有改变旧体制的框架基础,所以其改革效果不可能是长远的和深刻的,也就注定了要为别的利润分配模式所代替。

五是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国有企业开始走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根据当时国务院出台的《试点方案》,“国有股权”的概念形成:“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行股权管理。国有股权在公司中的份额,可按产业政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股权结构的分散程度确定。属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家要控股;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国家可参股”。同时,对国有企业上市问题也做出了规定“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企业或者属于特定的企业应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大部分企业应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可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2“国有股权收益管理”是国有企业利润管理的新形式(1994年至今)。

“国有股权收益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3月)。这一阶段,受制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即“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制约,上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下至各省、市地方政府以及相应的各级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在对涉及上万亿的国有股权管理方面,只能按照静态的企业净资产价值进行目标单一的“保值增值”管理。这一期间,出现过三种对国有股权收益管理有益的探索模式:(1)“深沪模式”,即上海、深圳两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该模式初步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一体两翼”模式,即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税务局为其“两翼”归口于财政部门,该模式是全国大部分省区(包括中央政府)普遍采用的模式;(3)“98模式”,即由政府的社

会经济管理机构对国有股权所有权实现分权代理,同时政府直接对国有股权实施控制,该模式的时间段大致为1998年~2003年。

二是市场化的国有股权收益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从2003年3月至今。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政策作了方向性规划。

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干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国有股持有主体将通过股市转让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从而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也意味着各级政府对国有经济管理模式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即由资产管理模式向资本管理模式转化。这对履行出资人机构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有股权全流通意味着国家要放弃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既会使各级政府对所属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面和控制力减少和下降,也会使某些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丧失,从而触及了行政干预问题。国有股流通也意味着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会趋于完善,从而使各级政府官员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寻租行为受到更为全面的约束。

2产权关系问题。随着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享有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无论上市与否均向同级财政上缴利润,国有经济理论上的分级管理便变成了现实中的分级所有。这就是说,国有经济在此产生了制度上的统一性和运营中的分割性矛盾。这个矛盾的产生,既造成了各级政府管理的国有经济性质的含混,又使国有经济的收益享有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均处于模糊状态。从这一点而言,国有股权收益面临国有经济产权关系混乱的问题。

3价格确定问题。股票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分离是由股票发行价格机制和股票市场的分割运行造成的。国有股及法人股价格是在公司发行股票时,以公司净资产值为基准确定的,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一直采用溢价发行制度。加之股市供求缺口的存在,因而二级市场价格往往是高溢价加高认购费用构成,常常高出国家股、法人股价格许多倍。由此,中国股票市场便形成了特有的同股不同价的矛盾,是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操作主体问题。国有股流通由谁操作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一般而言,国有股流通至少会涉及到4个方面:一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二是国有股代理人;三是国有股所在的国有上市公司:四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虽然不能直接动作国有股流通,但作为国有股权的监管者应怎样保护所有者权益,值得深入探讨。国有股代理人本应是国有股流通的直接操作者,但由于自身利益关系约束,也难以成为独立的操作者。国有上市公司本来与国有股流通无直接关系,但由于公司持有的股权结构,也使他们与国有股流通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长期营运国有资产,对国有股流通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成为操作主体,但又有局外人之嫌。

四、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收益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收益征缴的各项政策,并保持其长远性。首先,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制定收益征缴政策时应当考虑谨慎性原则。由于我国宏观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运行,而且政策实施后往往带来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上涨或大涨后大跌等,造成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在实施国有股权收益管理时制订的种种政策应审慎而行,无论何种政策的实施都要考虑到风险性、稳定性,都应有利于规范市场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政策效率的提高,不能因为政策原因而加剧了市场震荡,这样只能减少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

其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收益管理的政策及监管制度应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政策一经确定,就应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稳定,从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为此,要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随意性,特别是要避免政策的朝令夕改,使市场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政策预期,否则,不仅会加剧证券市场的“博弈政策”的行为,使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经常地陷入监管与反监管、投机与反投机的较量中,而且证券市场也会陷入频繁的动荡中,这样宏观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2监管要注意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诚信。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收益征缴政策时可以加入强化国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国有上市公司透明度等内容,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国有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虚假陈述等证券违法行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征缴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可以推进国有上市公司本身的治理水平,促进其本身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收益征缴的“源”。

上一篇:4散文诗两首教案下一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