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2024-05-06

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共10篇)

篇1: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瑰宝,是展示中国各地方文化风采和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也称方志,是载述一定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传承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富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地方志事业快速发展,成绩喜人,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指导性作用。当前,全国各单位都在抓紧开展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编修工作时间已经过半,但编修任务却未完成过半。笔者作为地方志编修工作人员,针对地方志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想从标准化管理方面谈谈几点建议。

1 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志编纂所需资料搜集存在困难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志编纂工作就被纳入全国各省、市的各部门、各行业常规性工作之中,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项工作的进展速度逐渐落后于其他项工作发展进程,造成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原因是纂写地方志资料搜集困难。主要体现在所需方志资料在何处获得及获得方式,方志资料档案保管是否完备,方志资料的存在形式及使用用途如何,方志资料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程度怎样及如何鉴别,方志资料的时效性及如何使用等等。这些都造成目前编纂工作者编写地方志工作的最大难题,以导致编纂工作任务迟迟没有进展。

1.2 地方志文体及出版物形式多样化

地方志事业在我国开展较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发展进程,在政府及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督导下,经过从事地方志工作者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取得骄人可喜的成绩。据统计,编纂和编修完成了关于各级省市县地方志书、行业志、部门志、专志数千种具有地方特色方志出版物。但探究方志编写文体和出版物的形式千差万别,体现为方志篇目结构、文体格式、叙述方式、志书编排构思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信息库,目前国家没有关于地方志文体及编纂和续修工作程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来规范地方志文体形式和出版物形式。

1.3 地方志编纂和续修工作程序多样化

目前很多单位都设立了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地方志具体工作。但是,具体地方志工作编纂程序和流程具体环节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开展地方志工作时没有经过培训和指导,实际编纂工作都是与相关单位彼此互相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缺少系统性和正规性培训和指导,究其原因是没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可依照执行。

2 建议与方案

2.1 资料搜集及供稿工作标准化

地方志搜集资料工作应保障在健全资料保管制度前提下,通过坚持资料长期和全面收集、积累更新、科学检索、考证鉴别等步骤完成。因此,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就应该把所需资料按照地方志所需模式提供稿件,这就要求收集、整理、分类、检索、鉴别等各个环节都要按规范运行。因此,搜集及供稿各项工作环节都应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标准。

2.2 地方志编纂文体及出版物形式标准化

读者可以通过查阅地方志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部门的历史和现状提供比较系统和全面深刻认识,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迅速掌握该地区、该行业、该部门全面和系统的情况,是一种智力载体查阅工具书。地方志作为一种文体在保持其原有文体风格外,可以适当添加张扬和特性形式,但作为一种人们常规阅读工具书籍必须要统一、要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标准模式。因此,抓紧制定地方志编纂文体和出版物形式标准势在必行。

2.3 地方志编纂和续修工作程序标准化

地方志编纂标准化主要包括分工编纂与主编总纂标准化两个部分。编纂阶段应包括策划、编撰、总纂合成、校对几个环节阶段。这些环节阶段都要建立相应控制标准,并且包括具体实施相关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编纂志书各个环节都有质量控制标准。同时,应根据资料及供稿工作标准化程度,采用分类施策和交叉原则进行。这些具体地方志工作编纂程序和流程标准可以给编纂工作人员提供规划性和系统性指导,保障编纂各阶段工作展开都有标准和规范可依可循。

3 结论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桥梁和纽带,编纂和续修地方志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作。因此,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化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尽快抓紧制定地方志事业相关标准势在必行,并不断加大地方志相关标准的贯标实施和监督力度,将地方志编纂和续修工作不断推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地方志编纂和编修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几千年来优良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产生的数以千计的地方志书在范围、体例、方法、内容上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却有共同的一点,即在资料选用上,无一例外地利用了大量档案资料。档案工作与修志工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研究与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志书的编纂和内容的选择,对于提高志书的价值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本文试就档案工作为修志提供服务和修志广征博采又为丰富馆(室)藏提供新的资料这一互利互补关系作点粗浅的探讨。

一、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的必然性

1、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周恩来的指示。周恩来同志生前十分关怀我国的修志工作,曾指示国家档案局过问过方志工作。国家档案局为了贯彻这一指示,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档案工作会议上,多次讨论过地方志。《省档案工作条例》、《县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都规定了档案馆参与修志工作,有条件的县档案馆,可以承担主编工作。二者相结合,对档案工作和修志工作都有促进和提高。周恩来同志生前还指示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其基本精神就是发扬历史传统,使档案工作者在修志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经验。建国后,全国各地建立起档案馆、档案室,储藏着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一部成功的地方志,必须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多角度、多侧面地作出全面系统的再现。如历史沿革、行政建制、人物传记、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异闻逸事等等,可以说无所不载。它具有地方区域性、历史资料性、内容综合性、时间连续性等特征,起“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这就要海量搜集资料,经过考订编纂成志,而在海量的资料中档案资料成为首选,因为它们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自先秦编纂《禹贡》起,到汉晋编纂地志、隋唐编纂图经、宋元以降编纂方志,乃至当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修志就与档案密不可分。一些方志学者,也十分注意档案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几百年来修志实践的经验总结。如今,我们编纂的各类志书,也应注意发挥档案的作用,使各级档案部门成为编修地方志书的取材之地。

3、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还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要编出一部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真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社会主义新方志,要求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记述史实要真实,以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除了参考历史文献、图书报刊、个人著述及向有关当事人和知情者进行社会调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真实可靠的档案史料作基础和依据。因为档案作为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它不仅反映党和国家上层机构的活动,也反映社会各个领域及基层单位的活动。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档案成分不仅有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历史档案,而且产生了诸如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工程档案、城建档案、艺术档案、地名档案和企业档案等各种专业档案,并正在向多门类、多形式、多载体如照片档案、声像、光盘、缩微、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方向发展。而档案资料特别是解放后50年来的档案,则集中保管在各级档案馆中,方志编纂与档案部门结合起来,对于查找利用档案材料,也会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还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

二、通过编修地方志,可以丰富馆藏资料

方志的编修者为编纂一部能传世的信史,需要广泛地搜寻、汇集史料。在这次修志工作中就存在着档案资料缺失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机构、单位变动造成资料散失。被撤并机构和被改制单位各类材料归档工作未做好。二是工作、行业主管缺位造成资料短缺。如社会机构、私营个体企业、市场等方面的资料欠缺较多。三是虽有主管机构但由于职能不到位、不健全,导致材料不完整。如财政税收金融篇中的财政工作,因财政局档案资料保管不妥,有近25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没有归档。如果放弃就不能反映财政工作。李熙贤同志决定不管再累,也要尽力查找资料,他先后在省市区档案馆查了十几个全宗的档案。终于找齐了25年财政收支情况,同时南明区档案馆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后归入财政局全宗,弘补财政局档案的缺失的遗憾。如今档案事业空前发展,档案部门在为修志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可获得丰厚的回报,即档案部门原来没有的资料,通过修志的广泛征集,进入档案馆,又可极大的丰富馆藏。如李熙贤为了考证纪念塔的形状与高度,经各方打听到当时修塔的师傅的儿子,通过他找到了居住在矿山机械厂的当时修建纪念塔的另一名石匠,通过石匠回忆当时纪念塔的形状与高度。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归 入档案中,丰富了馆藏。

这几年中,所有征集到的资料和成书的手稿、书稿等将整理移交进档案馆,极大地丰富档案的馆藏内容,增强档案的地方特色,促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此外,通过修志,为档案工作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档案馆”不是“档案管”,不是坐在家里等接收,眼光不能局限在机关,而是要放眼全社会,应积极主动地征集反映本地特色的档案资料,广泛收集有关人物、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书刊、谱牒、实物等资料,努力开创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翔实的资料服务。编史修志与档案工作真可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篇3:对地方科技志编纂的思考及建议

我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科学技术从未单独成志。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科学技术独立成志便应运而生。因此科学技术志是社会主义方志的新成员,属方志中的一部专业志,是按照方志的体例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记述一定历史时期内(时间范畴)、一定行政区域内(地域范畴)的科学技术事业发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性著述。通过科技志编纂的实践经验,我们认识到,地方科技志既具有地方志的共同特点,又有区别于地方志的特殊之处,它的内容渗透于“百科百业”之中,但和行业志、部门志、区县志等志书的记述内容却不同。科技志以科技事业为主,重在记述科技进步对行业、部门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科技志把科技进步作为其结果,详细记述相关的技术指标、创新点等技术内容以显示其“进步”的轨迹;而行业志、部门志和区县志等以行业、部门、区县的发展壮大为记述的重点,而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发展的多种因素之一来写,往往不具体记述科技事业的内容和过程。因此从涵盖面来看,科技志包括了其他所有“行业志”、“部门志”、“区县志”中的有关科技事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专业志。

2 地方科技志的功能

科技志的主体功能就是“资治、存史、教化、警示、交流”;科技志从宏观上高度概括一方科学技术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又在微观上重点记述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内容,记述重大科技成果、科技事项,由此反映科技发展的全貌、水平、特点和优势,彰明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等的作用。

2.1 资治功能

修志的目的之一是“彰往而训来”。入志资料的真实、系统、准确、客观是志书“资治”作用的体现。对于科技志的“资治”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直接的,即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直接通过读志获得启迪,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二是间接的,即专家、学者通过对科技志的翔实、准确资料的研究开发,以深邃的眼光,找准科技发展的脉络,加工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字性材料。

2.2 存史功能

“存史”是科技志基本的功能之一。梁启超指出“有良志,然后有良史;有良史然后开物成业有所凭籍。”科技志通过全面、系统地记述特定区域内的科技事业的内容,即可发挥其保存科学技术的历史资料,储存信息的作用,为今人和后人了解、认识、研究一地科技事业提供准确、可靠的地情资料。然而,在旧方志中,科学技术仅有零星分散记载,没有专门的章节,更不用说独立成书。这导致我国很多重要的发明、发现在时间和人物上众说纷纭。如“火药”第一发明是谁,因缺记载而至今不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了毕升,后人才知道活字印刷是毕升发明的。如果科技在旧方志有其地位,我国很多科技发明、创造的记载就不会对后人留下缺陷和遗憾。

2.3 教化功能

科技志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弘扬科学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编纂科技志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选用的资料必须经过考证核实,确凿无误方可入志,而且编纂人员要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科技志是集一方科技事业发展变化、科技进步、科技成就等信息之大成,可以利用科技志的资料,特别是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的资料,组织开展普及科技知识活动,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教育。

2.4 警示功能

科技志如实记述在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经验和教训的史实。其中失败、挫折、教训无论对科技领导者,还是科技人员来说,都可起到警示作用,即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一切反科学、伪科学的思想和言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醒人们要善于识别真伪善恶,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健康地发展。

2.5 交流功能

科技志是一定区域的有关科学技术的地情书,是国内外公众了解、认识、研究一地科技事业情况最权威的资料性著述,往往为国内外单位或个人购买和收藏。同时,科技志记述的很多内容是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性资料。如同样是技术引进,各地有各地的经验;同样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各地又有各地做法,这样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外地的经验,为我所用。再如,科技志记述了各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为别人或后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信息,可以起到避免重复,少走弯路,科技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延伸。

3 地方科技志的特征

3.1 资料性

志书是“记注之书”,是“资料性的科学文献”。资料是志书的基础,科技志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翔实、系统、准确的资料,这是科技志区别于其他科技书籍的最大不同。通过编修地方科技志,为后人留下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史资料,有助于后人认识、研究科技的历史。志书的三性--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于资料性;而志书的三大功能--存史、资治、教化,前提是科学的资料性。资料的质量,决定着志书的质量。科技志的编修,实际上是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组织资料、加工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过程。所以,资料性是地方科技志在性质方面的特征,是科技志的根本属性。

3.2 权威性

地方科技志的权威性根源于科技志的资料性。科技志入志资料都经过考证核实,记载真实、全面、准确;并且,科技志要求叙而不议、述而不论,要求客观记载事实,寓作者的观点于史料记述之中,避免评论是非功过,不作史论,从而避免了主观性,使得志书成为严谨、科学的资料性文献。此外,地方科技志是官书官修,是各地人民政府续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行为,因而它对地方科技情况的记载具有权威性。

3.3 地方性

国有史,家有谱,地方修志,地方性是地方科技志在空间方面的特征。地方性规定了一部科技志的记载范围,只能记载本地区的科学技术,不能越境而书。我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国土广袤,这决定了各地无论在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变化,科技事业的建置沿革,科技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这就使得地方科技志带有明显的地方烙印。在写法上,重点记述本地区科学技术特有的事物,即唯我独有者,详书;天下虽有而不及我者,大书;为天下共有者,略书。在《新疆通志·科学技术志》的第二轮续修中,以《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篇为例,科技志编纂委员会班子通过与有关单位的沟通探讨,确定《少数民族医》章作为新疆的地方性特色要予以详实记述。这就充分体现了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特色。

3.4 时代性

与地方性相对而言,时代性是科技志在时间方面的特征,任何志书都有明确的时间断限。我国素有“当代修志,隔代修史”的优良传统。当代人编修科技志,落脚点在当代,依照“详今略古”的原则,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以科学技术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面貌。《新疆通志·科学技术志》编修上限统一为1986年,下限统一到2000年底,就是要全面、客观地记述这15年来新疆在科学技术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完整地反映新疆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3.5 专业性

科技志是地方志中的一部专业志,专业性是其在内容方面的特征。科技志重点记述科技研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次之记述科技研究条件和科技研究管理。所涉及内容均具有很强的学科专业性,所谓“隔行如隔山”,在科技志里特别明显。如何用志书语言记述专业特性极强的科学技术,对从事科技志编撰的人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3.6 综合性

科技志是古志书中不曾有过的新志,内容涵盖数、理、化、天、地、生、农、工、医,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既记载了基础学科的科技成就,也记载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还包括科技管理、科技条件、科技服务、科技普及、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是一定地域内科技发展的历史总结,又是整个科技事业进程的纪录。这就使得科技志是一部综合性很强的方志,誉之以“科技百科全书”毫不过分。

4 地方科技志与地方科技工作的关系

地方科技志所具有的功能和六大特征,决定了它与地方科技工作的紧密联系。地方科技志与地方科技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地方科技志是地方科技工作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地方科技工作、科技发展的特点;反之,地方科技工作又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科技志编纂工作的发展。

4.1 地方科技志是地方科技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志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科技工作的成果,科技志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科技的发展、成就,反映科技工作。地方科技志拥有在收集、整理、研究科技地情资料等方面的优势,以其拥有的极其丰富和可利用的科技地情资源为现代科技工作服务,既为全面、科学地进行调研提供资料参考,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战略参考,在推动地方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如此,地方科技志还具有极大的拓展功能,具有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其他领域的项目合作、整合的潜力。

4.2 地方科技志真实、全面地保存了科技工作史料

胡乔木同志曾指出:“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科技志具有资料性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它在科技工作中具有存史功能。编修科技志对资料标准要求有二:一是全,即要广泛、全面收集资料;二是实,即对资料要进行去伪存真的鉴别,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因此,作为记载一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性文献的地方科技志,内容翔实可靠,贯通古今,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不仅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了解地方科技提供可信的史料,而且能在代代相济的编史修志中保存和积累丰富宝贵的科技历史资源。

5 思考及建议

5.1 加大重视力度,确保科技志编纂事业的持续发展

编修科技史志并不限于编修一本志书,而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地方科技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配合、积极支持,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科技管理部门应将科技史志纳入科技工作范畴,把科技志的编纂作为政府行为来组织实施,真正实现“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这对确保科技志的顺利编纂,提高科技志的编纂质量,提高编修效率,对科技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有莫大的推动促进作用的。

5.2 做好组织协调,积极发挥编修队伍的潜力和作用

科技志的专业性、综合性决定了编修地方科技志不可能只靠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几个人闭门修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专业细化和多元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活动十分活跃,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这项跨行业、跨部门的任务。地方科技志的编修有赖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和领导,依靠各学科、各专业、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撰稿,形成“政府主持、众手修志”的模式。如《新疆通志·科学技术志(1986~2000)》的编写就是在100多个相关业务厅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厂、医院等的支持下,由近200位科技人员参加编写的。可以说,地方科技志,是地方科技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参与科技志编写的人员,不仅是各专业、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更是科技工作的一支生力军,规模大,力量强,素质高,因此,应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进一步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科技工作服务。

5.3 加强学习运用,充分利用科技志的决策参谋作用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组长李铁映同志指出:“志书是有独特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也指出:“历史上的科学资料不但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可以帮助基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地方科技志横陈百业,纵贯千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各行各业、各学科、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技工作总结,也不单单是科技成果资料的堆积,而是通过对一定区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将所获资料精心编纂而成,是内容十分丰富的地情信息资源库。它可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通畅,加上现代社会各种现象层出不穷、纷纭复杂,事物发展越来越多变,各事物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新问题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经验进行决策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的治理必须依靠科学、理性的决策,这种决策需要足够的时效信息和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地方科技志作为地方科技工作重要资源的一部分,越来越成为现代科技工作决策的信息依据之一,对指导现实科技管理工作、制定科技规划、科技政策法规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潜在作用。

5.4 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为当地开展科普教育服务

科技志的编修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知识、地情知识的总结、宣传、普及过程。地方科技志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记载了为本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所记所载的人、事、物,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科普教育的活生生的典型教材。而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续。因此,应加大对地方科技志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对提高科学普及工作将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科技志编纂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尽管现代信息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是,作为地方科技工作一部分内容的地方科技史志,与科技工作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编修科技志绝对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应高度重视培养编修队伍,认真作好科技史志的编纂工作,同时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读志、用志工作,与时俱进,及时根据科技工作的实际和社会需求,多出科技史志理论和实践成果,继续为科技工作提供持久、全面、系统的资治作用。

摘要:从地方科技志的概念界定入手,阐述地方科技志的五大功能和六大特征,并指出地方科技志与地方科技工作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提出地方科技志在编修中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地方科技志,编纂,思考及建议

参考文献

[1]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2]孔令士.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J].中国地方志,1995(2):11-13

[3]杨静琦.简述历代地方志编纂的几个问题及当代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J].河南史志,1999(2):7-8

[4]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地方志,2002(1):1-3

篇4: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今年1月以来,北京市档案局(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地方志工作的要求,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了档案志编纂各项筹备工作。北京市档案局(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党组会和局(馆)长办公会上,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3月正式组建史志办,相应工作人员及时到位。4月份正式成立由14名委员组成的编纂工作委员会,确定了1名主编、2名副主编和1名编辑,研究制定了《(北京志·档案志)第二轮编纂工作方案》、《(北京志·档案志)第二轮编纂工作制度》和《(北京志·档案志)第二轮编纂工作资料信息管理制度》等,同时为修志工作配备了办公用房、计算机等条件、设备,目前已收集相关文字材料数十万字、照片数十张。

陈乐入局(馆)长强调,收集资料工作是修志的基础,篇目设置是志书的灵魂,在实际工作申要注意总结第一轮编修工作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其优良工作传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科学设置章节篇目,高标准地完成好档案志的第二轮编纂工作,力争编出一部高水平、有特色的档案志书。北京市档案局(馆)将在经费、人员、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修志工作提供保障。

篇5: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发布文号】中指组发[1998]01号 【发布日期】1998-02-10 【生效日期】1998-02-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中指组发〔1998〕01号一九九八年二月十日)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将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予以颁发,请遵照执行。原《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为使我国地方志编纂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编纂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 编纂地方志应继承我国历代修志优良传统,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第五条 编纂地方志应延续不断。各级地方志每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各地在上届志书完成后,要着手为下届志书续修积累资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六条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从政策上和业务上指导全国修志工作,对修志工作涉及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对各地制定规划提出建议和要求,督促检查各地修志工作,组织交流经验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第七条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体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地区修志工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应是当地政府直属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一级单位。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盟和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也要有常设的修志机构。各级修志机构的经费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

各级修志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开展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组织志书编纂;审定验收志稿;整理旧志;总结和交流修志经验;进行方志理论研究;培训队伍;编纂出版地方年鉴;提供地情咨询服务;编写地情丛书等。

第八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配备德才兼备的干部担任领导和主编。地方志专职编纂人员要相对稳定。要不断提高修志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修志队伍中大力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编纂地方志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对中青年骨干进行培训,努力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输入更多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坚持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的方针,吸收各行各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工作,民族自治地方应吸收本民族干部参加。

第九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专编纂工作的领导,要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切实保证修志机构的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定期评聘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妥善解决工作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等问题。

第三章 志书编纂

第十条 编纂地方志主要分三级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盟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

国家部委和军事部门志书的编纂,由其领导部门决定。

第十一条 编纂地方志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翔实资料,力求观点鲜明正确,材料真实可靠,体例完备严谨,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深刻,段落层次清楚,审校严格认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志书质量。

第十二条 首届志书的断限,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确定;续修志书时,每届志书的下限,力求统一。

第十三条 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图表采用现代技术编制。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在世人物的突出事迹以事系人入志。

第十四条 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合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

第十五条 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行文力求朴实、简练、流畅。志书的篇幅不宜过大,今后续修,字数要相应减少。

第十六条 地方志所采用的资料,包括史料、人名、地名、年代、数据、引文等,务必考订核实,重要的要注明出处。历史纪年,注明公元;地理古名,注明今地。全书要附有索引。

第十七条 各级地方志应严格执行审查验收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由省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验收,报同级党委或政府批准出版;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盟编纂的地方志报省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验收,由同级党委或政府批准出版;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报市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验收,经省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核后,由同级党委或政府批准出版。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修志机构负责直辖市安排本地的志书出版工作。版权、著作权应受到保护。

方志出版社的主要任务是出版各级各类地方志书,为提高志书质量,繁荣志书出版事业服务。

第十九条 各级地方志采用16开本,横排印刷。装帧、版式要力求统一。

民族自治地方,可用汉文和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民族文字出版。

第二十条 各级修志机构,要组织和推动用志;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方志地情资料库,推向社会,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

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方志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修志机构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篇6: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根据《中共x市x区委办公室关于做好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宣讲工作的通知》和《中共x市x区委办公室关于贯彻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xx次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区x月份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宣讲情况汇报如下:

x月x日,区地志办召开机关全体党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会上区志办党支部书记曾康华同志结合全办史志工作实际对全会精神进行宣讲。

一、聚焦中心,扎实工作

以x市地方志、市委党史研究室xxxx年重点工作安排为引领,传承文化基因,接续x文脉,科学谋划、主业突出、真抓实干,立足全市一流,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贡献史志人的力量,结合区地方志工作实际,主任、党支部书曾康华提出:地方志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化“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统筹结合起来,与“走进新时代的地方志”访谈节目结合起来,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对地方志工作的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职能,为x区发展提供历史智慧,为x区建设文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推进志鉴修编。高标准高质量编纂完成《x年鉴》(xxxx年卷),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评选;继续指导抓好《北街记忆》、名镇志——寿安镇志编写工作;完成省市地方志资料xxxx-xxxx年年报资料的编辑上报;与区委统战部联合编写《x援藏鉴》,为x援藏历程书写不朽诗篇。二是强化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继续深挖利用旧志资源,做好《x纵横》xx、xx期编纂、出版;出台社会资源参与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x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以文存史编书记录改革盛况。紧贴改革主线编撰《x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做好《中国共产党x执政实录 x篇》(xxxx)的编辑出版工作;加快《中国共产党x市x历史(xxxx-xxxx)》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力争在年底形成初稿。四是强化使命担当。策划、包装、推进以进取为核心的史志文化项目,传承发展x鱼凫文化、川西坝子文化、花木文化,为市民休闲、青少年地方志教育基地、全区对外开放搭建与众不同的平台。

二、不断进取,取得成效

一是为引资引智引才栽下魅力梧桐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度挖掘有影响力“x人物”xxx位,整理xx位历史“x人物”并举办巡展,得到x市地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高志刚高度肯定。

二是为x援藏历程书写不朽诗篇。与区委统战部联合编写《x援藏鉴》,记述x援藏历程。该书总共分为五大部分,集中记录和展示了xxxx年-xxxx年x区对口援藏工作的推进历程、经验成效、先进典型。

三是为高效完成任务积极进取担当。在《今日x》报开辟《榜样力量:进取与担当》专栏,专栏共记述xx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包装成多个小故事,向社会宣传进取、责任、担当,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受到社会各界广大好评。

三、振奋精神,埋头苦干

带动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事业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机遇意识、作为意识”,切实做到“明确定位、坚定信心、把握规律、发扬精神、快乐修志”,全面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素质,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史志干部队伍,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努力为“五个之城”建设贡献力量。

四、不断更新,广泛推动

篇7: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2009年,**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志办的帮助指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以创精品年鉴,修名志佳志为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签订的《**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内容,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目标责任内容,各项地方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年内,县志办按照县委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工作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增进团结,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县志办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到县志办各项具体工作中,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机关形象为目标,大力整顿机关作风,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勤政意识、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提高县志办服务各级各部门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以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提供县情资料支持。县志办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使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志办得到贯彻执行。

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不断增强,实现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工作的高效、健康发展,带动了县志办全盘工作向前推进,为积极开展编纂《**年鉴》、《**县志》(1978~2005年),服务**县建设民族文化大县及对外宣传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鉴编纂工作成果丰硕

(一)抓好年鉴编纂工作。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为使年鉴编纂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向精品上下功夫,突出着力点,积极做好年鉴编辑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认真收集资料。按照年鉴篇目、内容的要求,将年鉴稿件撰写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年鉴编纂人员责任到人,分块负责收集汇总。二是落实责任,认真编辑。为确保年鉴按时、按质完成编辑并向精品良鉴目标迈进,充分调动各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实行岗位编辑责任制,将各部类编辑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三是突出重点,加强指导。为确保年鉴按时、按质完成编辑工作,县志办与各单位加强联系,督查各单位年鉴稿件撰写情况,并对年鉴撰稿人给以实时指导。四是认真校对,反复修改。质量是年鉴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为确保年鉴上精品,编辑人员进行认真校对,反复修改,力求年鉴资料真实可靠。至11月底,字数达60万字的《**年鉴》(2009)已完成出版印刷前的二轮校对工作,待县财政拨给的经费一旦到位,即可开机印刷出版。

(二)圆满完成省、州年鉴编纂任务。县志办按质按量地完成省、州业务主管部门安排部署的省、州年鉴**部分资料撰写上报工作。一是为**省政府研究室主办的《**年鉴》“地州县市概况”撰写“**县概况”2 000字;二是为省志办主办的《**小康年鉴》“县(市)篇”撰写**县资料3 500字;三是为《大理州年鉴》“县市要览”撰写“**县概况”15 000字。

[Nextpage]

三、地方志编纂工作有新突破

(一)加大对《**县志》(1978~2005年)承编单位稿件催收力度。按照省、州地方志业务主管部门关于适时启动第二轮编修地方志书的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县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规划》,地方志工作逐步走上依法修志轨道。县志办加强对《**县志》(1978~2005年)承编单位组稿指导、检查和督查工作,稿件催收力度加大,承编单位完成稿件占90%,为《**县志》(1978~2005年)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试点引路,开展《**县志》(1978~2005年)部分志稿的试编写工作。以完成撰写《大理州志》**县的资料为契机,对资料较为丰富、基础较好、且已基本定形的内容进行梳理编辑,先后完成了《人物志》、《地理志》、《温泉志》的编纂工作,既完成了州志中**县的任务,也为《**县志》(1978~2005年)其他部分的编纂提供了一种模式。

(三)在全面抓好县志编修工作的基础上,鼓励、指导、支持有条件的部门编修专业志、部门志。全县正在编修专业志、部门志的还有3家。县地方志办公室一方面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加强对境内地方志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编纂工作。历时3年,积极协助金融部门编写《**县金融志》,派人参加《**县军事志》的编写工作,协助县国税局完成《**县国税志》初稿的修改完善工作。11月底,定稿30万字的《**县军事志》和60万字《**金融志》已交付印刷厂家印刷,可望年底出版面世。

四、识大体,顾大局,服从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县志办汇集综合地情资料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做好《**县志》(1996版)、《大理州年鉴》(2008)、《**年鉴》(2008)的发行工作,为县委、政府及各单位查阅省州情、县情资料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宣传**,扩大**知名度,积极为民族文化大县建设出谋划策。参与邓赕诏白洁圣妃庙白族本主文化的挖掘工作,组织撰写7组白洁夫人历史故事,为重修白洁圣妃庙壁画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参与提高县城建筑文化品位的研讨,为**县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中的文化柱、文化墙打造出谋划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积极配合大理州人民广播电台“口述大理”栏目录制“**篇”10期,播出9期(每期为半小时)。在《**年鉴》中增设“生态文明建设”部类,真实记录**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的辉煌历程。

春耕大忙时节,安排1人到挂钩村西坡村委会开展包村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到西坡村协助工作,切实搞好党员职工“结对帮扶”、助残工作,支持挂钩村春耕生产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由县志办支持西坡村委会800元用于村委会解决春耕生产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

按照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坚持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制度,利用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加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各项工作,在县志办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树立县志办良好形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规定,抓好县志办党风廉政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的经常性工作,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及要求,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按规定高质量召开年内党员民主生活会,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希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构筑起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令行禁止。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篇8: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xxxx年,x市志办在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x市志办的正确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xxxx-xxxx年)》《x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xxxx-xxxx年)》和《x市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xxxx-xxxx年)》,结合新时期地方志工作实际,努力拓展工作思路,充分挖掘x地情文化资源,推动志书编修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的能力。现就xxxx年工作总结及xxxx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xxxx年工作总结

(一)树立方志精品意识,全力打造志鉴精品

一是全面完成二轮修志工作。秉承以质量为志书的生命基准,坚持修以致用,认真部署二轮修志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史料真伪进行再核实,对内容编排再把关,力保志书高质量、少差错。《x市志(xxxx—xxxx)》已于xxxx年xx月编纂出版。

二是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继续创新年鉴编纂方式,提升编纂质量,提高年鉴的工具书性能的基础上,改版装帧设计,编纂出版《x年鉴(xxxx)》。在做好《x年鉴(xxxx)》工作的同时,我办积极认真组织对《x年鉴》《x年鉴》中“x篇”部分的编纂工作,调整条目、核准数据,做到准确反映x市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牢牢把握这条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

三是加强对各部门、镇村及企事业单位志书编纂工作的指导,指导红岩镇编纂完成《红岩子》地情资料书籍。

(二)深入挖掘地情资源,传承地方文化文脉

一是编纂出版《x旧城记忆》,留存x印象。改革开放以来,x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留住对旧城的记忆,传承历史根脉。本书从旧城概观、街市杂谭、风物散记三个方面对x旧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述,为x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字资料。今年作为x市教科文卫系统xxxx年工作会推荐书目、x中学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二是弘扬“天府文化”,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围绕我市政治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开发出x特色地情文化资料,启动《x三线建设纪实》《美丽白鹿图文志》《x泉水故事》编纂工作,现已完成初稿。

(三)加强地方文化研究,提升资政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资政服务力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全市范围内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泉水绿道建设、牡丹小镇打造、x文化名城建设等建言献策,并形成系列成果供领导决策。与政研室合作形成“关于地方文化传承的思考”调研文章,经主要领导批签在全市范围学习借鉴。

二是围绕x文化名城建设,“天彭门”“天府中药城”规划建设,形成了“天彭门”“x中医药”专题文字、图片资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三是继续推进地方文化研究工作,组织地方文化研究会老同志开展“龙门乡愁”x文艺家采风行,挖掘整理x北部山区xx个村的人文风土、历史古迹等特色文化,编辑发行《天彭古今(天彭门专辑)》《天彭古今(文翁专辑)》《天彭古今(龙门乡愁特刊)》,扩大了地方志影响力。

(四)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一是开展方志文化“七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图书馆、进书店、进景区、进酒店),将我办编纂的志书、地情丛书以及《天彭古今》杂志等赠阅给各基层单位,供大家免费阅读,仅xxxx年就向各基层单位赠送各类图书xxxx余册。

二是充分利用“x方志”微信公众号,嵌入方志知识,及时宣传方志研究成果,同时还不定期在我市影响力大的微信公众号,如宣传部主办的“品鉴x”、纪委主办的“廉韵x”举办各种读书、赠书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也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下一步,我们还将借助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策划制作视频影像,拍摄专题资料片,多形式多平台宣传,传承地方文化。让广大市民更深入的了解家乡,传承地方文化文脉。

(五)专研业务成绩斐然,推动史志纵深发展

xxxx年,我办持续深入专研业务工作,硕果累累。荣获x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单位,x市地方志系统风土人文丛书编纂及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单位、x市地方志系统资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并在x省第十八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中,《x年鉴(xxxx)》获评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x旧城记忆》获评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其他地方文献)二等奖、《天彭牡丹史话》《x典藏》》获评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其他地方文献)三等奖。

xxxx年,全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志稿的修改和编审质量还待进一步提高,对各部门、各镇的编纂工作的指导还不够具体,对发挥地方志工作在全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x市志办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深入挖掘地情资源,着力打造精品志鉴,努力探索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有效发挥,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志鉴编纂工作。做好《x年鉴(xxxx年)》编纂工作,启动三轮修志资料收集工作。完成《x年鉴》《x年鉴》“x篇”的组稿任务。

二是做好珍稀文献收集、整理与口述史采集工作。做好古籍善本收集、珍稀文献整理及口述史采集工作。加强x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口述史采集。抓好珍稀文献保护,启动《嘉庆.彭县志》的整理工作。

三是做好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深度挖掘、继承创新,做好地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争在xxxx年底前完成《x三线建设记忆》《美丽白鹿图文志》《x泉水故事》x部地情资料丛书编纂工作。

篇9: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2017年11月15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漆冠山、副主任方亚光一行到公司调研《江苏名酒志·汤沟酒志》编纂情况。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勤飞、副主任陆瑞萍,灌南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韩翠林、副主任尹凤贵等陪同调研。汤沟两相和酒业董事长何继平参加了调研会。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公司汤沟酒志编纂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肯定了编纂成果。何继平董事长在会上表示,历史因挖掘而越显厚重,品牌因传承而更具价值。编纂汤沟酒志对企业品牌塑造、汤沟酒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组织精干力量,加快编纂步伐,保质保量完成编纂任务。目前,汤沟酒志已撰写47万字初稿,完成初稿工作量近80%。

篇10:小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标准化论文

一 城市化刚起步时贸易功能的地价表现

一、交通要点区域价差不大

在上海租界城市化刚刚起步的时候,洋人买地首先着眼的是其贸易功能,其次是其个人或家庭的居住需求。居住需求在一开始是很有限的,因为人数少,生活方面的问题容易得到解决。贸易功能主要是码头和仓库。开始是驳船码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又发展出轮船码头。铁路还要迟很久才会有,而且在晚清一直不占主导地位。

洋商对贸易功能的追求,表现在土地的交易上,就是沿江沿河适于作码头地点的土地因受追捧而地价高,或者在当时的水路和陆路条件下,适于作货物仓储地点的土地地价高,而其他的地价比较低。因此,当时的地价差异表现为点与面的鲜明对比。而这些交通要点区域彼此之间的地价差异并不是很大。

到1853年,外滩江边已建有十余座驳船码头。早期的驳船码头是旧式的石条砌成的直出踏步码头,面积较小,造价低廉。码头后方隔开一条纤路就是洋行的位置。怡和、宝顺、琼记、和记等洋行都在外滩边上自己洋行的房屋前面建起了驳船码头。当轮船兴起后,1861年宝顺、旗昌洋行先后在虹口建造轮船码头。1862年,怡和、同孚等八家洋行也分别建造了轮船码头。1864年9月,英商耶松船厂成立,经营船坞及码头、堤岸、仓库的设计和施工。这是上海最早一家兼营筑港的企业。到1870年,虹口地区的轮船码头增至十余座。1871年成立了最具实力的英商公和祥码头公司。①

旗昌洋行的金能亨在1861年到1863年间申领多宗位于虹口的美册道契,可以推断其用途是建造轮船码头和仓库。

金能亨申领道契的时候,虹口码头、仓库可能已在修建中,甚至有可能已经建好。金能亨以平均超过每亩1000两的价格购买这14宗虹口土地,其中4块地的每亩单价达到3000两,在当时已算是天价。建码头,地理位置十分讲究,于是会出现天价土地。至于仓库和辅助设施,回旋的余地大一些,价格虽然比一般土地也会高出很多,但不会出现天价。另外,也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洋商开始买地的时候不说明用途,所以价格比较低,如上表中的前三块土地那样。但一旦意图明确,卖者就会把价格抬上去。

1851年,洋商恩地克向合众国传教会托事人文惠廉监司买地1.913亩,该地块东至虹口港,共1万两,合每亩5227.39两,申领美册道契第93号。②1865年,位于虹口二十五保三图美册道契第219号的一块地,1.55亩,价8000两,合每亩5161.29两。③虹口一些地段的土地每亩数以千两计的还有不少。

虹口地区码头等交通要点区域的地价与当时南京路的地价相比,是毫不逊色的。1867年,美册第227号契地,南至南京路,东至江西路,是同孚洋行从另外两个洋商处购得的(另外那两个洋商先前没有申领道契),契内价格应该是真实的:该地块6.372亩,共2万两,合每亩3138.73两。④

1872年,美册第296号契地也是像上述情形一样,在洋商间买卖并申领道契,该地块2.841亩,共5500两,合每亩1935.94两。⑤

1865年,法租界外滩的土地,每亩至多不过2500两。⑥

俄册道契琼记洋行同治初年买的地,有的价很高,但不一定都在外滩。俄册第8号道契是1862年申领的,位置应该在外滩,因为四至说明中标明了“东至黄浦路”。这块地共15.392亩,每亩1266891文(合1119.16两)。⑦因为是外商之间的交易,这个价格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而俄册第19号和20号道契的单价也有每亩1000两,从第20号契的四至说明来看,该地应在苏州河以北。⑧第19号和20号契是外商向中国原住户买的地,契内价可能只是中国原住户得到的价格,在这类交易中常有中间商介入其中,如果中间商是先买后卖的话,那么实际的成交价会远高于契内价,高出部分由中间商所得。由于这样的情况,至少可以判断:同治初年外滩有的地块与苏州河北岸有些地块在价格上是相差不多的。

在道契制度实行的最早的一二十年中,除了码头、紧要地段外,一般地区差不是很重要,城市功能尚未明显地显现出来,所以道契文本上虽写了四至,但不写地段。

二、同一区域价差很大

洋商在土地的选择上对贸易功能的追求,造成同一区域内地价的差别很大:适于做码头、仓库的土地,或者是交通干道边得地利优势的土地,价格就特别高,而其他土地则价格很便宜。

如上文所述,1865年美册第219号道契在外虹口地方的一块地,每亩价格达到5161.29两,而同样是外虹口地方的一块地,美册第325号契地,1876年的价格每亩仅20元,⑨前者竟是后者的348.74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后者所占位置不占贸易之利。另一块外虹口地方二十五保三图的地,1864年美册道契第205号,4.033亩共120元,每亩仅29.75元(约合22两)。⑩

在道契制度实行的前中(1844-1863年),英租界的范围大致上就是后来的公共租界中心区。这块地区除了码头和交通要道外,同质性比较强,便于比较。我们列表来查验一下历年的地价差异。

在已有年份中,最高地价与最低地价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这也是好理解的,因为码头和交通要道旁土地的确定是需要时间酝酿的。可以这么认为:从几十倍到一百多倍的价差可以代表当时英租界地价的总的状况。有人研究南京路的地价,认为在早期,东段高而西段低的价差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依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山西路、福建路、浙江路、贵州路、西藏路等八条纵向马路把横向的南京路分成八段,1869年第一段外滩到四川路平均每亩地价5260两,第八段贵州路到西藏路平均每亩地价232两,前者是后者的22倍之多。(11)

二 城市综合功能开发中的地价表现

一、区域间差异扩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有序生活需要的激增,城市的定位由主要倾向于对外贸易的单一功能,渐渐转向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功能:对外贸易的功能继续存在,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功能、金融、住宅建设等配套服务性产业的功能渐渐开发出来。租界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也有所侧重,如外滩一带是中央商务区,虹口一带是贸易区,静安寺一带是新的商业区,杨树浦一带是工厂区,住宅区也分为富人较为集中的区域和穷人较为集中的区域。这样,地价就从先前的主要与贸易功能挂钩,转而主要与区域功能定位与功能开发程度挂钩。

1880年以前,南京路的平均地价稳定在每亩多两的水平上。这个价格主要建立在外滩区域的对外贸易功能上。从19世纪80年代起,随着人口增加和道路及公共设施建设,南京路成为公共租界中央商务区的标志性路段,地价迅速攀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9至19的四年中,地价上涨了2.56倍之多。1903年每亩平均1.35万元,1907年更猛增至每亩3.47万元。(12)这与离中心区较边远地区的地价差距迅速拉大。例如杨树浦地区1907年英美册道契申领共4件,最高契内价格是每亩629两,最低每亩76.7两;曹家渡地区1907年英美册道契申领共11件,最高契内价格是每亩691.67两,最低每亩69.51两。(13)

二、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内部价差缩小

南京路地价在1869年第一段与第八段相差22倍之多,但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成效释放以及商业和金融集聚效应的扩散,南京路的开发渐趋成熟,地价差距明显缩小,1874年第一段与第八段相差10倍。以后进一步缩小差距,到1933年两者相差不到一倍。(14)

二十五保头图和二图是南京路中心商务区的邻近地段,其城市综合功能也较早地得到开发。表现在地价上,就是地段内的地价差距显著缩小,从表3和图1可以反映出来。

资料来源:根据30卷《道契》相关资料编制。说明:1.本表数字系地块面积满1亩以上的地价。若地块面积太小,其价格未必能反映真实情况。2.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段内的新申领道契地块数越来越少,每块地也越来越小,在选择度很小的情况下,出现了与说明1稍有误差的案例:1907年最低地价的那块地面积为0.985亩,19最高地价的那块地面积为0.917亩。

图1 二十五保头图、二图最高最低契内价之比

至于杨树浦、曹家渡这样的地区,至少到清末,区域内的地价差距仍然很大。这类区域由于开发较晚,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市中心(中央商务区)较远,其区位功能尚未定位,或只偏重于某一方面,导致即使在较小的区域范围之内,地价仍有较大的差异。一旦这些地区的城市综合功能得到较深度的开发,区域内部的地价差异就会缩小。

三 工部局修路所涉及的一级市场购地常由他人出面以防哄抬地价

工部局为修路(包括新建和扩建),作为土地的需求方,既在土地的一级市场上购地(向中国原住居民购地并申领道契),也在土地的二级市场上购地(购买已领道契的土地)。表4是根据道契资料编制的工部局在一级市场上“永租”土地的情况。

从表4可知,1866年为筑静安寺路由工部局出面,收购大片土地的情况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个案,1911年英册7329号道契8.353亩地也是用来建学堂的。绝大多数的道契面积都比较小,其中一亩以内的又占了大多数。

这种情况反映了工部局在土地一级市场上购买土地的几个特点:第一,在租界的中心区域,先前已有的路多为私人修建,租界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建,一级市场往往所剩有限,只有一些边角余地,所以是偏重于二级市场的购地;第二,在越界筑路的时候,一些洋商,甚至包括部分华商,为了争取交通条件的改善,常常愿意把筑路土地无偿捐给工部局;(15)第三,工部局是租界内的权威组织,工部局如果自己出面购买大片土地,肯定会引起卖方哄抬地价,所以,如果需要较大量购地,工部局常自己不出面,而由别人代购。1877年,为麦根路延长至极司非而路,工部局通过地保向乡民买地,所需土地四五十亩,每亩买价不到60两。(16)1895年10月,工部局获知信息,外国领事们将向中国当局交涉租界扩展计划,如果此事得到实现,则界内地价必将大幅度上涨。有人建议乘当时或许可以按每亩100两的地价买进的时机,立即收购筑造新路所需的地皮。工部局同意这项建议,指定专人负责购进从徐家汇到极司非而路修筑一条道路的地皮。同时,计划购置土地,修建一条从公墓到徐家汇路之间与它西边的路平行的马路,以便使从静安寺来的马车得以分流。(17)但这几次收购在《道契》资料的第一次申领记录中并未得到体现,可以肯定是由别人出面代购了土地。正如1907年6月19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了步枪靶场扩建的一则决定所称:“根据工务委员会的指示,将要求阿尔格先生(如果他能办到的话)以每亩1000两或低于1000两的价格购置这块地皮的任何部分。要求他将买进的这类地皮用他自己的名义登记,并尽一切努力不让别人晓得工部局是土地的购置者。”(18)

四 工部局在二级市场购地修路代价越来越高

在租界中心区域改善交通,或拓宽路面,或拉直道路,或打通“瓶颈”,工部局起了关键作用。他们在二级土地市场上完全按市场方式购进土地,实施道路改善计划。随着地价的上涨,工部局在二级市场购地修路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有时只好放弃最优方案,而采取次优或替代方案。根据手头能够见到的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1875年3月3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决定向西乐戏院的受托管理人出价500两,以取得他们那幢房屋南边的那部分地皮,以便在圆明园路和诺门路之间修建一条马路。(19)

1875年6月21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决定向旗昌洋行支付赔偿金(以每亩600两计)和出让费(以每亩4875两计)合计951两,以及拆墙费150两,共计1101两,以取得0.172亩土地产权,用于拓宽福州路南侧。(20)同年7月,为拓宽福州路,征地0.336亩,支付征地费、赔偿费和移墙费等共计1019两。(21)

1877年4月,工部局为九江路拓宽事宜向宝顺洋行征地,宝顺开价1500两,工部局拒绝了这一价格。(22)1877年为修筑连接广西路到浙江路的厦门路,工部局以每亩300两的价格向雷四德(Lester)征购第768号第776分地。(23)同年为南京路拓宽征地,工部局与业主往返商榷。(24)同年9月,为使南浔路西北方与百老汇路交汇的转角处变圆一些,工部局向第364号册地业主征地,业主开价200两,未被接受。(25)

1880年1月5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载:会议收到戈里先生的来函称,裕昌洋行已授权他接受工部局为把北京路与四川路拐角筑成弧形状所需的他们那块地皮而提出的200两买价。(26)1880年11月,工部局董事会收到祥泰洋行的来函,来函提出,如果工部局能按每亩6000两的价格付给他们的话,他们愿意出让九江路与南京路间的另一块祥泰地产,以帮助工部局实施拓宽江西路工程。但董事会不赞成每亩支付5000两以上,因为其他的地皮都是按每亩5000两的价格出让的。副总董答应去见而浑,可能的话同他商定按以往相同的条件出让,以便使拟议中的江西路拓宽工程可以马上着手进行。(27)

1881年3月,为拓宽四川路向立德洋行征地,立德洋行开出1000两的价格,工部局董事会还价850两。(28)1881年10月3日的工部局董事会议,讨论了再次拓宽福州路所需的征地问题,业主格罗姆来信表示,为了配合工部局拓宽浙江路和广西路之间的一段福州路,愿意以400两的价格出让第967号契地。会议决定接受格罗姆的开价。(29)第二年,同样为了拓宽福州路,由格罗姆牵线,工部局与另一业主本杰明达成征地协议,即以800两的代价购买该业主0.102亩地皮。(30)该地块的价格接近每亩8000两。

1883年2月,为拓宽从四川路到江西路之间的南京路,工部局董事会决定同意沙逊的建议,以每亩9000两的价格从沙逊处购地。(31)公平洋行的汉璧礼准备把为加宽南京路所需要的第235号册地的一块狭长土地出让作为公共使用,其条件如下:

重建235号册地上的房屋估计费用 10000两

租金损失1000两

出让土地0.756亩,以每亩6 500两的价格计 4914两

合计 15914两

工部局不打算支付重建235号册地上房屋的款项,只同意支付地价。(32)

1883年12月,元芳公司给工部局董事会写信,称为了拓宽北京路,索恩愿意将第1229号册地上的一块面积为0.147亩的地皮以370两的价格卖给工部局,另外对该册地“租户”的任何补偿金均应由工部局支付。工部局接受这个建议,条件是补偿金不能太高。(33)

1884年8月,毛礼逊致函工部局董事会,他代表怡和洋行向董事会提出出让第1号册地的一小块土地,用以拓宽北京路。开价5000两,约合每亩1.3万至1.4万两之间。董事会未作决定。(34)

1887年,为把武昌路从乍浦路延伸到北四川路,工部局向第623号册地的日本人业主征地询价,日本人开价每亩1100两出售0.476亩地皮。工部局认为,如果所涉及另两位业主(朱玉奇和玛礼逊洋行)也以同样价格要求的话,单购买地皮的费用就达到3220两,这个价钱太高,于是武昌路的延伸工程就搁置了下来。(35)转

1888年汉璧礼路延伸,工部局必须购买属于27位业主的16块册地上的2.2亩土地,其中1.1亩可按每亩1500两的价格买到,而另外的1.1亩土地,业主却要求按每亩4600两的价格出售,因此全部费用,包括房屋拆迁费以及15%的佣金在内,共计是8567.50两。汉璧礼路的延伸还要经过徐润的土地,徐润自愿提出无偿出让他的2.5亩土地,但他的土地被老顺记商行等户的册地所横断,而老顺记等户对他们那块面积为1.215亩的土地要价1628.55两。因而这项延伸工程的土地费用总计高达10196.05两。测量员建议,避开高要价业主的土地,另选一条只在徐润的土地上通过的线路。徐润愿意无偿出让所需的全部土地,其面积约为3.682亩。(36)

1890年南京路筑人行道购地,每亩约1万两。(37)从1890年到1891年,为拓宽九江路,工部局多次与公平洋行的汉璧礼商讨购地事宜。(38)

1895年河南路拓宽购地,估价每亩5000两,第188号册地的业主开价每亩8000两,出售面积0.263亩。考虑到河南路是租界最重要的道路之一,工部局接受了业主的开价。(39)

19,为延长爱文义路,工部局花了4608两银子,以业广公司为中介,购买泰俊杰的2.208亩地产。(40)同年为修筑从杨树浦到黄浦江的华盛路,工部局支付8770两购地。(41)

1902年7月3日工部局董事会讨论了河南路的拓宽事宜,关于第284号册地,业主拒绝接受工部局为拓宽马路而出价每亩3万两的条件,而坚持原来所提出的每亩10万两的要求。董事会经慎重讨论,决定放弃放宽计划,因为业主不肯松动的要价,远远超出了根据土地委员会标准而计算的购地费用约每亩6.5万两的水平。与此同时,决定拓宽邻近的马路作为替代,因为拓宽邻近马路的代价是每亩3万两。(42)

1903年工部局地产委员会为拓宽熙华德路,赔偿玛礼逊洋行白银4700两(原要求5781两),并为大沽路修造事,赔偿一名华人业主每亩3300两,该华人业主坚决不接受任何关于必须无偿出让土地的建议。(43)

192月24日的工部局董事会议,讨论了《土地章程》第6款的修订问题,董事会认为,在《土地章程》中,不仅要明确规定外国租地人向中国地主购买土地时须附加筑路义务,而且所有的华人土地业主亦均有义务承担此项费用。(44)这样,道路建设就不是工部局的独肩义务,所有的土地业主均有义务分担。

19工部局与祥茂洋行达成协议,以白银7万两购买第168号册地。(45)

1911年4月23日,关于高易律师事务所就第277号册地的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所提出的请求,工部局董事会决定遵循往年的惯例,对产业价值的补偿以即将进行的土地估价为基础,而不是按现有的估价计算。如土地业主不接受此项建议,则有必要对产业进行重新估价。(46)

随着租界中心区域的发展和租界边界的不断扩张,工部局在修路方面的责任越来越重,在中心区购地的代价也越来越大,但工部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似乎一直没有改变。这些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点,完全尊重市场经济原则,把购地筑路作为市场行为,把自己作为买卖的一方;第二点,尊重对方,不使用强权;第三点,通过修订《土地章程》,明确土地业主须分担筑路义务,并鼓励在筑路中受益的业主作出若干贡献;第四点,常由他人出面代为在土地一级市场购地,而不是由工部局自己出面,以避免地价上涨幅度过大;第五点,如果业主不愿意出售,或工部局认为代价太高,便会将工程绕道(造成上海的老马路常弯弯曲曲)、寻找代价较低的替代道路或暂时搁置。这些原则体现出对私有产权的尊重,弱点是购地筑路的代价比较高,而且规划的整体性和预见性较差,常常会因业主的态度而发生变化。

五 工部局为提供其他公共设施的购地

工部局在成立之初的主要职责就是修路架桥,让居民有最基本的城市生活条件,让上海这个对外通商口岸可以初步履行对外贸易的功能。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租界城市化的发展,单一的外贸功能渐渐上升到综合的城市功能,工部局不仅要在土地市场上购地,用以修路架桥,而且要在土地市场上购地,用以其他城市公共品的建设,以满足城市化的功能需求。从《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北华捷报》等资料中归纳出以下一些为了公共设施的购买土地案例:

(1)为建发电厂购地。1908年,工部局电气处以白银7.5万两在杨树浦江边购地39亩,用以建设新发电厂,以取代早先的小厂。(47)

(2)为建医院购地。1875年工部局为建医院购地,其地价曾引起争议。(48)1811月10日,工部局董事会开会,决定以每亩2500两,总价5.5万两,从中国业主那儿购买位于虹口浜靠近牛棚的大约22亩土地,用以建造隔离医院。(49)

(3)为建巡捕房和监狱购地。1875年为建虹口巡捕房,接受了第364号契地业主的8500两开价。(50)1877年,虹口巡捕房又在汉璧礼路上选址,以5000两价格购地7.5亩。(51)18,静安寺巡捕房采用租地的方式建造,该地块约8亩,每年年租70两,租期50年以上。(52)1899年为建监狱,工部局决定购买汇山巡捕房近旁属于洋人里瓦的22亩土地,每亩1500两。(53)

(4)为建菜场购地。1891年,工部局拟向汉璧礼购买虹口地皮约6亩,每亩2000两,用以建设虹口菜场。而在这以前,早已建有南京路菜场和大潼路菜场。(54)

(5)为建体育场购地。19工部局为建造一个体育场,先后共购进土地约255亩,总价达到9万两,其中4万两由体育基金托管会的贷款解决。(55)

(6)为办国际展览会购地。1907年为筹办国际展览会,计划在毗连忆定盘路的地段购地400亩作为会址,借助哈同以每亩最高1000两的价格购得。(56)

(7)为造公墓、焚尸炉和垃圾焚化炉购地。1895年12月10日,工部局董事会决定在静安寺附近以每亩500两的价格购地64亩,用于建造焚尸炉和垃圾焚化炉。并在先前已建成的公墓附近以每亩1200两地价购地4.8亩以扩大公墓。(57)19,本来作为八仙桥公墓扩大之用的一部分新购土地用作专设回教公墓。(58)

工部局购地用途的多元化反映了城市综合功能渐渐得到重视和开发。

注释:

①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第458页。

②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版,第51页。

③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第148页。

④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第155页。

⑤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第216页。

⑥[法]梅朋、傅立德著《上海法租界史》,倪静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版,第287页。

⑦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30卷,第128页。

⑧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30卷,第136-137页。

⑨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第243页。

⑩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26卷,第137页。

(11)(14)沈辰宪:《南京路房地产的历史》,见《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12)张辉:《上海市地价研究》,中正书局1935年版,第37-38页。

(13)根据英册、美册道契资料计算。

(15)参见1887年4月7日和1888年7月31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74、669页。

(16)《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7册,第617页。

(17)《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2册,第501页。

(18)《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6册,第702页。

(19)(20)(21)《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6册,第607、683、687页。

(22)North China Herald, April 12, 1877, p.370.

(23)North China Herald,May 12, 1877, p.471.

(24)North China Herald, June 2, 1877, p.549.

(25)North China Herald, Sept.8, 1877, p. 226.

(26)(27)(28)(29)(30)《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7册,第696、722、735、756、776页。

(31)(32)(33)(34)《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8册,第515、516、548、584页。

(35)(36)《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9册,第578、700页。

(37)《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0册,第699页。

(38)《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0册,第708、732页。

(39)《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2册,第499页。

(40)《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5册,第547页。

(41)《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5册,第551页。

(42)《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5册,第553-554页。

(43)《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5册,第618页。

(44)《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5册,第645页。

(45)《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6册,第621页。

(46)《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8册,第541页。

(47)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95-1914》第二辑(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9页;《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7册,第553页。

(48)North China Herald, Sept.11, 1875, pp.257-258.

(49)《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2册,第569页。

(50)North China Herald, Nov.18, 1875, p.502.

(51)North China Herald, Oct. 4, 1877, p.286.

(52)《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4册,第497页。

(53)《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4册,第511页。

(54)《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0册,第734-735页。

(55)《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4册,第601页。

(56)《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第16册,第720-721页。

上一篇:开展摄影活动的策划书下一篇:凝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