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议探讨论文

2022-04-18

摘要:创新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紧跟时代要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设计小议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论文 篇1:

聚焦议题式教学的“四性”,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很重视议题式教学,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把它作为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文章从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思辨性、主体性、有序性、价值性这四个原则入手,阐述了如何通过议题的有效设计,推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教学;核心素养;活动型学科课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议题式教学作为实施活动型课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新课标》也强调了议题设计的重要性,即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的活动的议题。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好的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落实好学科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以经济生活的一节复习课“企业及其经营”为例,阐释了议题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议题的开展,推进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议题具有思辨性

议题教学不只是理论和知识的简单再现,好的议题应有思辨和质疑。教师设置具有思辨性的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题应该有充分可讨论的空间,但不是浅层次的探讨,不是“是与不是”“好与不好”的讨论。“议”应该是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重在对现象背后原因和本质的探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更能澄清价值的导向。

例如,在经济生活的复习课“企业及其经营”中,可以在总议题“华为的经营之道”下设置小议题:华为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是否一定能提高利润或是经济效益?通过调用经济效益和利润的知识,(经济效益=1+利润/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学生马上能明白科技的投入,并非一定能提高利润。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再設置第二个议题:华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何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散思维: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小组协作探讨,学生能多角度地联系企业的知识,得出答案。例如,科技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助于树立品牌;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能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有效供给等。问题再次延伸,除了科技投入之外,还有哪些做法有助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呢?在层层深入剖析下,学生快速地说出其他的可能。例如,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质量等。就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再如,针对华为遭遇美国的无理封杀,设计另一个小议题: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驳斥美国政府的行径。驳斥类的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识记,而是要就问题的实质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的做法。为了推进该议题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政府行径的实质即贸易保护主义。而后让学生进一步分组探讨分析该做法错误的原因,如经济全球化、世贸原则等,最后再指出正确的做法。就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点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批判、联想、发散的能力。

一个好的议题要有足够的思辨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参与者思维的火花,参与者在问题讨论中、在思维碰撞中,才能够提升逻辑、批判思维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地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议题要凸显主体性

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时,一定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生活经验,这样设计的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议题太深或是太浅,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对企业这部分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掌握,讨论时难度不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的一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猛,不少学生的父母都有自己经营的公司,学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议题:针对华为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滑铁卢”,假如你是华为的轮值CEO, 你将作何选择?这样的议题贴近时代,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它能够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要,大部分学生分析材料时知道华为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美国市场的丢失,需要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大部分的小组都能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利用世贸规则来维权等措施。但该议题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要通过分析问题的实质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华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相应合作企业的断供,针对性的措施就是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部分知识的欠缺是由于学生对相关的时政热点背景缺乏全面了解。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做适当引导。

学生是“议”的主体,通过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将理论观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亲历亲为的思考和行动,建立起学科知识与生活体验的内在联系。在学生“议”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从而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议题设计的有序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这里明确强调了议题设计要遵循有序性的原则,“有序”不是简单地用“一例贯之”的方式展开教学,而是根据议题和教学情境进行恰当的设计和安排,在基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由浅入深的探究问题,由此推进教学开展。

本节课的设计沿用了常用的“一例贯之”的做法,整节课都以华为经营发展的素材来创设情境,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设置了不一样的、不同层次的、不同深度的小议题。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大致都掌握了已有企业成功经营的措施,于是,在创设华为经营成功之道的情境下,设置第一小议题:解读华为的经营之道,分析华为经营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个议题对学生的要求不高,通过分析材料,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得出答案,当然要求学科术语使用准确。随着课堂活动的进展,改变教学情境,创设第二个议题:华为加大科技投入,一定能提升效益吗?这个议题难度相比之前有所增加,它要求学生更具有思辨性,以及理解和整合学科知识。最后推出第三个教学情境:华为在海外市场遭遇滑铁卢,进一步设置第三、第四个议题:“华为遭遇美国的无理封杀,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驳斥美国政府的行径。”“针对华为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滑铁卢’,假如你是华为的轮值CEO,你将作何选择?”最后的两个议题,无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随着问题的探讨与解决,课堂进入另一个高潮。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小议题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设计恰当的议题,同时还要关注每个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简单的议题,逐步过渡到复杂议题。在由浅入深的探讨中,学生不再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识记,而是在辨析、质疑、探究中,提升学科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

四、议题设计的价值性

《新课标》指出,好的议题不仅要凸显思想政治的基本观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要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引领的作用,即突出议题设计的价值性。立德树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议题时必须以政治学科“立德树人”为任务,以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在积极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法治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坚定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节课,从选材到议题的设计,都緊紧抓住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养这条主线。华为的经营之道,华为递交的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让学生感受到了华为作为第一民企的魅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树立了高度的政治认同;让学生意识到华为的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对华为经营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明白科学经营、依法经营的重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最后针对华为遭遇的困境,学生通过轮值CEO活动,为华为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在参与中深切地体会到一名优秀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以及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好的议题应做到“以议为形式,以育为内容”,在议题的讨论过程中实现“教育合一”。让学生参与议题讨论,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重新生成和建构,更是引领和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这节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课,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好的议题对活动型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好的议题既要具备议的思辨性、体现生的主体性,又要关注议的有序性,还要凸显学科的价值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 勤.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40-43.

[2]刘丙胜.教学议题的合理确定和有效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7):38-40.

[3]王国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5):3-7.

[4]于晨阳.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探析[J].时代报告,2019(24):164-165.

[5]朱小荣.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5):74-75.

[6]陈 勇.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魅力中国,2019(50):199-200.

作者:郑娟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论文 篇2: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要求每一位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紧跟时代要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语文;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新思维、新方法进行教学的活动。如何摒弃长久以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中笔者在吸取同行经验的同时,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各位共同探讨这一新课题。

一、 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的不断探索可直接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它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以往的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果;教师的探索,不仅应该深刻理解教材,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很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并乐在其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表演、演讲等项目,使课堂更加多样化,能有效改变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双边活动生动有趣,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尽早解答他们的疑难,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是一种感知与认识过程。课文涉及到各种景物、形象、声音等,即使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但因其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不容易领悟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和呈现的意境。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正好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它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表述能力的某些不足,使得有些教学内容枯燥难懂,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课文的内容变成可以听得见的声音、见得着的画面,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使用这种现代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领悟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五、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念、学生自身特点及教学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要建立一种“大语文”教育观,让枯燥单一的书本内容传授变成丰富多彩的知识传授,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上要敢于尝试与探索,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思考,探索性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钟 维. 小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功(教育),2008(12).

[2]葛秋萍.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2).

[3]陈元德. 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5(1).

[4]徐秉政.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式[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作者:彭格妮

教学设计小议探讨论文 篇3:

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通过对实施“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和未实施此项研究的对比班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单元教学;理念;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一、 核心概念界定和解说

单元教学是在联系、统观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具体是指:教师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观照学习情境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系统地选择语文教学材料,安排教学程序,指导和组织学生以数日或一周的时间学习一组教学材料或解决一个问题,习得语言规律,建构语言模式,内化认知策略。

二、 研究与实验的过程

(一)确立研究对象

实验班:初三(12)班   对比班:初三(11)班

(二)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

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前测(以“寻找和概括论点”专题为例)

实验班和对比班课前测评统计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10%,零分率35%, 平均分0.75;对比班满分率12%,零分率33%,平均分0.90。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12%,零分率60%, 平均分0.63;对比班满分率14%,零分率64%,平均分0.64。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5%,零分率70%, 平均分0.39;对比班满分率7%,零分率69%,平均分0.35。

分析数据可知: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这个题型的掌握程度相当,对比班有几项数据要高于实验班。

(四)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整体教学设计简述

单元主题:寻找和概括论点

第一课时:通过对第一组文章(或語段)的阅读,总结论点出现的位置特点。

选文如下:《谈骨气》第一、二段,《怀疑与学问》第一、二、三段,《学会转身》第一、二段,《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一段,《小议“慎独”》第一、二段,《想和做》第一至五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第二课时:通过对第二组文章(或语段)的阅读,体会提示性词语和中心论点的关联。

选文如下:《人生差异在读书》第一、二段 , 《“凄美”人生》第一段,《小议“慎独”》第一、二段,《学会转身》 第一、二段,《过有容的人生》第一、二、三段,《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段。

第三课时:通过对第三组文章的精读,探究并掌握概括或补写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选文共三篇,包括《非宁静无以致远》和我区2013年、2019年一模语文议论文。

(五)以第三课时为例具体说明

1.结合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导学

下发导学提纲,给学生自学指导。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提纲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能力缺失点做到心中有数。

2.依据学习重点,精心设计导语

围绕“寻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专题是“寻找和概括论点”。说到“寻找”这个词,有个小事情想寻求一下帮助,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帮助我?

生:您说吧,什么事?

师:我有一只特别喜欢的钢笔,忽然找不到了,大家能不能帮忙寻找一下呀?

生:老师,您那钢笔是什么样的呀?

师:你问这个问题对寻找钢笔有什么帮助吗?

生:不知道您的钢笔是什么样的,我怎么去找?

师:只有明确了特点才能有目的地去寻找。同理——

生:(抢答)我明白了,找钢笔是这么找,找论点也得这么找。先得知道论点的特点,才有可能找到它,否则一篇文章那么多字,找论点就像大海捞针。

充满趣味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紧扣学习难点,由浅入深探究

复习阶段的探究应更注重层次性、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问题的重点要突出,深度要逐渐递增,使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得到补充,弱化的知识点得以增强,错误的知识点得以纠正。根据前测可知,学生对论点的特点把握并不十分准确。可以这样引导探究:

首先,从定义出发。因为定义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师:论点就是作者针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 。从论点的定义里,可以发现关于论点的哪三方面的信息?

生1: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要针对论题,得是见解和主张。

师:根据这些信息,说说论点具有什么特点?

生2:论点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议论句。因为它是观点和看法,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必须得说清楚了,要不然等于没说。论点要针对论题,否则就不知道这个看法是对什么问题的看法。论点得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我们的想法,所以读者要仔细琢磨作者的意思。

然后,针对论点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

师: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那么,借用到我们的议论文里,此句中的“意”怎么理解?

生3:意,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论点”对文章具有怎样的作用?

生4: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全文所有的段落都要听它的指挥,论点说什么,论据就得说什么。论据要能完全支撑论点,这样,论点才能成为整篇议论文的最高统帅。

师:既然是统帅,就决定论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性?

生5:语言上要简明。统帅嘛,话不能太多,每个字都得说在点上;要能统领全文,因为是全文中心。

师:请根据论点的定义和地位作用总结论点的特点。

生6:论点是议论句,表明作者的意思,针对论题,语言简明,统领全文。

这样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形式到内容,由表象到本质,逐渐掌握了论点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寻找和概括论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双向评价,拓展思维空间

有研究指出:“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逐步开发自己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一条评价标准的含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任务完成质量的不同水平。”“当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教师,站在教师的视角考虑任务的目的和标准,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的要点,也能更好地理解高质量的任务成果的构成要素究竟是什么。”因此,此处“评”的环节学生既要对各类型答案的正确与否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还要对题型的考查点进行评说。

(1)评价不同类型答案。首先出示学生答案(以我区2019年一模考试议论文第一题的答案为例)

①要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

②我们应该树立老规矩。

③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评价、判断,然后再派出组内代表在班级内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重新阅读原文,关注各段内容,又要再次审视评判依据,即论点的各种特征,思维也在原文和评判依据之间不断考量。各种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在班级内碰撞,或交融,或背离。但不论怎样,此时的评价都为学生的深度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一系列思考、讨论、发言,最后达成共识:此题虽然并未明说考查的知识点,但实际的考查点就是“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概括论点的原则可知:①为正确答案,它具备论点的所有特征;②③两个答案都有缺陷,②句不能涵盖全文,③句并不表明观点。在对不同答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找准评价角度和依据,而不能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感觉”。

(2)评说出题的角度和用意。第一篇议论文考查学生精读各段,分析论据,通过对论据共性的理解表达观点的能力。第二篇议论文考查学生综合考虑论据的共性和差异,全面表述观点的能力。第三篇则更加关注论题和论点的关系、论点的形式特点等的考查。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才能准确评价出不同题目考查意图的异同,从而把握应对论点题型的原则。

5.师生共同反思,促进改进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优、缺点进行反思,为下次的新课找到提升的空间。

学生对本节課所学的知识点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归类,完善头脑中的“知识树”;对本节课涉及的题型进行总结,从中找出差异和共性。

三、 研究与实验的结果

(一)课后测评结果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8%,零分率2%,平均分1.95;对比班满分率83.3%,零分率13.3%,平均分1.7。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4.8%,平均分1.85;对比班满分率80%,零分率16.7%,平均分1.63。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0,平均分1.90;对比班满分率76.7%,零分率20%,平均分1.57。

(二)一模检测相关题型测评结果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8%,零分率2%,平均分1.95;对比班满分率80%,零分率13.3%,平均分1.67。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1%,零分率4.8%,平均分1.87;对比班满分率73.3%,零分率20%,平均分1.53。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0,平均分1.90;对比班满分率70%,零分率23.3%,平均分1.47。

四、对实验结果的思考

(一)达到专题训练、稳步提升的目的

通过测评可知: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复习课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就论点的三种题型作答质量进行比较,实验班满分率、平均分都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大,零分率大幅下降。在一个月之后的二模相关题型检测中,实验班学生依然遥遥领先,而对比班学生则在相关项目中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且掌握知识的持久性更长。

(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把握

复习课不同于讲新课,更不是就某篇说某篇,而是帮助学生把混沌的知识脉络梳理清晰,把断联的知识体系架构完整。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此相适应,更注重系统性。就本教学设计而言,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相互补充,既要关注论点位置,又要借助提示语句,使寻找论点的途径更加全面。前两课时与第三课时互为补充,从三个角度(怎样寻找论点、怎样概括论点、怎样补充论点)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后期追踪观察,发现:中下等学生之前议论文题目基本得不上分,经过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专题课训练,虽然补充论点题型还有待提高,但是寻找论点的题型不再丢分,概括论点的题型只是存在语言啰唆的毛病,且对理解议论文的其他问题也有帮助;一些优秀学生不仅对议论文中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透彻,甚至对他们理解记叙文中事件和主旨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

(三)激发学生“真学习”,促进活力课堂的形成

传统意义的论点复习课往往从论点的概念出发进行抽象的讲解,而后做相关题型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不大,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基于单元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对学生先期学习经验的评估,以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学习困难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单元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把一个中心任务分化成几个小的目标逐步完成。比如本案例中分三个课时完成一个专题任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学起来不吃力,有“进阶感”。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过程,学生学习、评价、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不断发展“进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习课也变得充满意趣和张力。

参考文献

[1]王薇.基于学习性评价理论的课堂评价模式及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3]张丹,于国文.“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迁移[J].课程·教材·教法,2020(5).

附  注

本文系“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论文。

作者简介:金玉荣,女,1974年生,北京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作者:金玉荣

上一篇:印刷企业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语文创意引导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