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024-05-26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篇1: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姓名:米占通

学号:1304090617

专业:信科0901

授课教师:丁果

中南大学数学院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中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方法来处理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将变得十分重要。关键字: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根本方法,如何,应用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则博大精深,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影响。如何能更好的运用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主观要自觉地适应客观。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逆此规则行事,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一厢情愿的思考、处理问题,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自寻烦恼,劳而无功,贻误事业和自身。

2、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要善于“牵牛鼻子”。在实践生活中,人们易犯的错误是平均用力或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次,头发胡子一把抓,甚而见小不见大,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什么是主要矛盾,如何抓主要矛盾,自己去感去悟,去实践。)

3、强化内外因相结合的理念。在学习,创业和生活实践中,在充分

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中一切有利的条件,使内外因达到最佳结合状态,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里,主观努力,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是自我发展,创业谋生的关键所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要求人们要克服依赖心理,强化自立,自强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涉及国家集体(企事业单位)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虽然每个层面所含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在承认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前提下,必须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不能把物质与精神人为的隔离开来或对立起来;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否定另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要力图使物质与精神形成促互动的良性制约关系,而不是相么。要深刻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物质财富,需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另外,物质成果的享用或支配方向,需要人的精神品位来把握和调控。否则就会产生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负面效应,达不到物质财富的科学利用和再生,更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皆如此。这应引起世人的关注。后代及至亲好友应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他人的正反面的经验和教训,去提升处理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水平。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许多领域中都能看到唯物辩证法的身影。

(一)唯物辩证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急噪冒进;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实践出真知”,是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髓。其实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实践活动,从事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各项实践活动。比如游泳,一个人并不是天生下来就会游泳,必须经过后天的实践才学会游泳。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站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初学游泳者跳到水里身子就像称砣一样不由自主直往下沉,难免要呛水,这个时候他出于本能,脚就会用力踩水,手就会乱拨水,避免溺水。通过实践,他总结了经验教训,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懂得了游泳要用手往下往后拨水,要用脚往下往后踩水,巧妙利用水的浮力,这是游泳的基本要领。在下次游泳中,他就会自觉地用手拨水,用脚踩水,又摸索总结出游泳中要学会潜水,学会换气,才不会呛水。这时他的认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游泳技术又提高了一步。通过“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真正从生活中体会和学习,并不断完善。

(二)唯物辩证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分析,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分析,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让世界在我们眼中充满和平。例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难免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难免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优缺点也是一分为二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看到他身上脏兮兮的,皮肤晒得黑不溜湫的,世俗的眼光看不起他,甚至鄙视他。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遇环卫工人,他可能文化比较低(也有个别大学生当环卫工人的),没有掌握别的什么比较高级的劳动技能,只能从事拿扫把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是他的不足,他的短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起早贪黑打扫卫生,任劳任怨,这是他们的长处。他们一不去偷二不去抢,靠自已的劳动养活自已,这样的普通

劳动者他的人格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更何况他们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我们有什么理由瞧不起他们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别人的优缺点,还要严于解剖自已,学会用两分法分析自已的优缺点。假如一个人对自已的长处和短处了如指掌,这个人就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既能正确看待同事和部属的优缺点,又能明了自已的长处和短处,这个人就达到了“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三)唯物辩证法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生物统计教学

在生物统计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能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概念;还能引导学生准确的分析和解答习题;能激励学生更努力的开拓和创新思维。2食品安全监督

用辨证法观点来分析解决工作矛盾。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无处不在。如我们在行政执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解决,而且还必需要解决好。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执法同志在说,现在执法难,我们的企业很不听招呼。其实从辨证法的角度去分析和看,这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关系。回过头来我们又听一听企业是怎么说的,他们说药监局的部分执法人员,下到企业来检查也不说明来意,也不亮证,一来就到处翻,这说明我们在执法中工作方法上还是存在着问题,也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解决。

我们讲任何事情都可以应用哲学原理,就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任何矛盾都有各个方面,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我们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矛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主要和次要方面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化解矛盾,所以,许多问题只要情况了解得准确,矛盾分析得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3、mm运营管理中的辩证法

第一、利用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解决好创新功能被付诸实践的难题。

第二、把握内外因关系原理,充分发挥用户在MM运营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告诉我们移动MM的运营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4经济中的辩证法,“山寨”文化的出现绝不仅仅是长期以来的造假之风和恶搞之风随意结合而产生的后代,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既偶然又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说它偶然,是说它以“山寨”这个形式出现;而说它必然,是因为他出现的社会条件是成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原因,也是本质上的原因。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经济泡沫;而国外资本通过垄断品牌和技术,对许多电子和技术产品穷凶极恶地漫天要价,也造成了许多非常大的经济泡沫。而这样的一些泡沫正是产生假货和仿制品的温床。

可见唯物辩证法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可谓是无处不在,他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只有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3、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05—3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篇2: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摘要:采用智能交通手段来管理城市交通,无疑是最人性化也是能有显著成效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利用高新技术降耗增效,同时也全面提升了交通运输产业技术水平。当道路不畅时驾驶者需要频繁地踩油门踩刹车,而每次减速的燃油消耗是平常耗油的3倍。因此,治理拥堵已经成为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方面。完善智能道路出行信息服务是治堵的关键。而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本文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智能交通的发展历程,将更加全面地推动交通智能化的发展,为最终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做出贡献。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智能交通;信息采集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可以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自然辩证法以现代全新的自然观作为思想基础内在地蕴涵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它一方面要求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横向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则要求当代人与其子孙后代之间纵向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我们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具体的思路,自然辩证法客观地阐明了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社会地位与作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反科技浪潮,制定积极稳妥的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世界上诸多国家之所以纷纷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争先恐后地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推广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可以对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信息技术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是自然界的一个事物,它的计算过程是类似人脑的,计算机能不能思维,是不是会有意识,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就是哲学层次的问题。而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就是在科学层次和技术层次,主要是在比如图灵机原理这些问题。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自然科学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自然科学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章 智能交通的定义及发展背景

2.1 智能交通的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2]。

2.2 智能交通的发展背景

2.2.1汽车社会化

工业化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大都经历了经济的发展促进汽车的发展,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而这些国家超前实现了汽车化的时代。汽车化社会带来的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趋恶化,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使道路设施十分发达的美国、日本等也不得不从以往只靠供给来满足需求的思维模式转向采取供、需两方面共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日益尖锐的交通问题,这些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工业国家在探索既维护汽车化社会,又要缓解交通拥挤问题的办法中,旨在借助现代化科技改善交通状况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的ITS概念便逐步形成。2.2.2环境可续化 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城市化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按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将出现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199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5%、77%、89%,这些国家针对交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逐步调整交通运输体系与结构。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为满足车辆发展的需求,而大力开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如美国1944年规划的7万km高速公路规划,经过50年基本完成,但仍产生拥挤和阻塞),在大量土地、燃油等资源占用和消耗的同时,不但交通需求没有完全满足,而且还造成汽车尾气由于道路拥挤排放量剧增,不仅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给环境带来恶劣影响。60、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危机及环境恶化,工业化国家开始采取以提高效益和节约能源为目的的交通系统管理(TSM)和交通需求管理(TDM)同时大力发展大运量轨道及实施工交优先政策,在社会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下调整运输结构,建立对能源均衡利用和环境保护最优化的交通运输体系。ITS作为综合解决交通问题,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相协调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孕育发展,90年代以后,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展趋势。2.2.3信息技术智能化

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人们综合治理、解决交通问题而追寻的目标,早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装置采用了电子、传感、传输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技术单纯是对车辆或道路实施科学化管理,范围单一,局限性、系统性不强。

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冷战结束,工业化国家用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信息采集与提供系统,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电子与电子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转向民用化,军事上的投入也大部分转移到民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借助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工业领域由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集中而失去明显竞争优势,开始酝酿开辟高新技术含量的产业市场,在这种国际环境背景下,代表一场信息革命到来的信号,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这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信息网络“internet”建立,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逐步进入信息革命阶段。

信息产业应运而生,ITS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融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上有其广大市场,工业化国家和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到这一新兴的产业。美国政府于1991年开始投资对ITS的开发研究,仅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1993年的投资预算就达2010万美元;欧洲19个国家投资50亿美元到EUREKA项目。

第三章 智能交通的发展

3.1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传统的交通技术和手段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和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实时、准确、高效、安全、节能的目标。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很多发达国家已从对该系统的研究与测试转入全面部署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将是21世纪交通发展的主流,这一系统可使现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美、欧、日是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应用的最好国家,从它们发展情况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不限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经30余年发展,ITS的开发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就。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ITS体系框架,在重点发展领域大规模应用。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交通的发展,而ITS的提出并实施,又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经历了从人工采集到单一的磁性检测器交通信息采集到多源的多种采集方式组合的交通信息采集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国内外对交通信息处理研究的逐步深入,统计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逐步被应用于交通信息的处理中,使得交通信息的处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革新,更加满足ITS各子系统管理者、用户的需求。

3.2智能交通的发展特征

3.2.1 信息采集与处理方式的多样化

交通信息采集的方式分为人工采集方式和自动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方式包括磁性检测器(包括感应线圈检测器、磁阻传感器等)、光学检测器(包括视频检测器、激光检测器)、微波检测器(包括微波检测器和雷达测速仪)、路面情况及测重传感器(雨雾检测器,路面结冰检测器,轮、轴重仪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采集技术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各种采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利用多种采集方式的进行组合采集交通信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开发了信息的质量控制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信息的多时间尺度预测技术、信息集成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存储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精度及信息提供的种类。

3.2.2 信息的内容及地理范围广

不同的交通采集方式采集的参数种类有限,例如感应线圈只能采集到交通流量、占有率、速度等固定地点的截面交通参数;视频检测器只能采集到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排队长度等固定地点的交通参数;随着多种交通采集方式的组合,可以获得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排队长度、行程时间、区间速度等截面和路段交通参数,丰富了交通信息的采集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采集地理范围的广度。随着交通数据获取源的增加,交通信息用户对海量交通信息实时性需求的逐步提高。近几年,国内外逐渐将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以及高性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应用于海量交通信息的处理之中,改善了信息的处理速度。3.2.3 信息采集的精度和经济性提高

随着磁性和光学传感器工艺的提高、图像处理技术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交通信息的采集精度也不断得到提高。同时,随着近几年对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交通信息的采集在保证信息全面性和动态性的前提下,也提高了交通信息采集的经济性。这为IT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统计分析、模糊逻辑、混沌理论等的逐渐成熟,逐渐开发出了一些基于这些理论及方法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及质量。

第四章 自然辩证法对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半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后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一)自然辨证发体系对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规律在智能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就是我们的自然观发展到我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渴求,发展了我们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观,而发展出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路技术自然而然要在我们的社会中或者说在智能交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按照自然辩证法的说法,系统式由若干项目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在智能交通管理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各个模块的开发,还是整个交通规划软件的开发和设计,都要按照这样的原理进行,各个模块之间必须按照流程和规范有机,有序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角度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原理和我们学习的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对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因此、它始终以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核心线索。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客体的地位,是人类所要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也是决定人类认识和改造这个对象的全部活动之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人则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中的主体,是积极地变革这“关系的主动的方面,是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动的实践者。主体要反映和改变客体,人类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还必须借助于科学技术的中介。正是由于掌握了科学和技术,才使人类高于动物界、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根本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界经历这“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也符合我们的信息软件开发,在信息管理软件实施过程中,软件和软件的需求不一定符合,难么开发的产品就要通过反馈进行重新的排序与整顿,投入应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系统的软件会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符合实际情况,又需要重新的序列整合,进行新的有序管理。

在科学理论的思维中,我们学习了四个阶段,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解-问题的突破-检验阶段。在智能交通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得首先根据道路的现实状况以及实时道路流量状况,对整个区域的交通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合理的规划交通的布局,在由一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科学以及GPS、信息通讯的普及和应用,交通监视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这些技术对车辆或道路实施科学化管理,整体协调整个交通体系。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最终实现交通智能化以节能减排,提高交通效率。

总结

智能交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智能交通领域的特殊性,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智能交通才会更加发展。

参考文献

篇3:语用辩证法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必须坚持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的方针。

这一方针,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党的十七大报告又特别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既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多样性既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又是人类社会和思想意识的基本特征。正是有了这个特征, 自然界才能平衡, 人类社会才能和谐, 人类思想文化才能丰富和发展。各种社会思潮都是根源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的利益集团, 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都有其存在的现实根基。在这些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当中, 有些是符合社会实际的, 有些是对社会真实状况的扭曲, 有些是积极的、健康的, 有些是消极的、落后的, 甚至有些还是完全错误的、有害的。对于这些, 我们要认真加以甄别,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主要方向比较一致的进步思潮, 对于其中有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的积极因素, 要海纳百川, 主动汲取, 广泛借鉴,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活力, 引领潮流, 才能确保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的主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那些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不太一致, 但又不危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社会思潮, 要充分尊重, 善于包容, 这样才能扩大社会认同, 才能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 才能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从而凝聚起不同的社会力量;对于那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全相悖的、有害的社会思潮, 要坚决的批判和摈弃, 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决不能退缩, 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斗争, 确保用马克思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既尊重多样化, 又弘扬主旋律。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社会思想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保障。广大社会成员能够形成思想共识, 统一思想, 统一意志, 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才能万众一心, 协手共进。如果不能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人心就会如同一盘散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目的就在于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 用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念来教育人们, 引导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因此, 这需要我们找准着力点, 要抓住关键的因素和关键的环节, 对于那些带有积极、先进思想的社会思潮, 对于那些社会影响力大的社会思潮, 要作为重点加以引领, 以形成辐射效应。

另外, 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必须不断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于核心价值体系来说, 它要有效地引导变化多端的社会思潮, 达到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就必须使自身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 首先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要用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武装人,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增强马克思主义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千万不能把核心价值体系变成空洞的口号或空洞的说教, 而是要通过活生生的事例, 让人们相信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要立足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利益问题。

篇4:唯物辩证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關键词:唯物辩证法 生物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中等卫生学校,如何适应城乡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的实用型人才,是亟待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能力,能够在医疗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要培养出具有各种综合素质的劳动者,首先就是要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其次就是要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唯物辩证法,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把唯物辩证法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中等卫生学校的各门学科中,特别是生物学教学中去,能使两种教育和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如生物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生命特征,如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等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而非生物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等更是本原的物质。自然界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在生物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不断循环,十分形象地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还有生态系中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流动;生物的起源、进化、个体发生都充分印证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客观、全面、准确地去认识世界。

2 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生态系中,所有的客观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着的。构成生物细胞的全部生命物质中组成它的化学元素C、H、O、N、P、S、Ca、Cl、K、Na等等都是非生物界所能找到的,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共同性和联系性。还有细胞的膜相结构之间,如细胞膜、高尔基复合体膜、内质网膜、核膜等都是有着相互联系、彼此转化的密切关系的。生物体内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也都有着这种普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相互依存、协同作用。同种生物之间以及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一样存在普遍联系。生物群落中,生产者(营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营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以及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异养微生物),它们都是普遍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3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充满矛盾,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新陈代谢作用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生物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生长发育,并储存能量;同时又对已组成自身的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之用。矛盾的双方,同化作用的合成物质、储存能量,异化作用的分解物质、释放能量,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了生命的最重要的特征。生物正是在这一矛盾中不断完成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个体发育过程。生物另外的一对基本特征遗传和变异也是一对这样的矛盾。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能使生物个体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还可加快新的物种的形成,使世界愈发丰富多彩。进化学说中,生存斗争的理论,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中的互相关系和斗争关系也是一对矛盾关系。正是由于这些矛盾促进了生物的进化,使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以至形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

4 量变到质变规律

事物的质和量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量的增加和减少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从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破坏和开发,森林过量采伐,鱼类大肆捕捞,野生动物的无节制的捕杀等。其次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水源、空气、土壤、食物、噪声等的污染。最后是人类对生育的不加计划,造成人口的过度膨胀。这些都会由量变到质变,影响生态平衡,最终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同时要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所在,逐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遗传与变异一章中,多基因遗传方式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单个基因作用微小,影响也不大,但是多个基因作用累加起来,就达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明显的表型效应。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物学和各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要重视此规律的运用,重视知识量的积累,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从量变到质变,使学生逐渐具备一个医务人员所应有的各种素质。

5 本质与现象观点

现象是外露的,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深藏于于事物内部,看不见,摸不着,靠思维去把握。单基因遗传中表型和基因型就是一个现象与本质的典范,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却并不一定相同。如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当中,基因型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还有一些变异个体当中,明明有疾病基因,却不表现为患者,但仍传给下一代。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族中,正常人也往往可能是疾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在分析遗传系谱时,要把各种情况全面地加以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下结论。

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检验真理的标准

篇5: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统计学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 者:李红梅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财经系,安徽,准北,235000刊 名: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年,卷(期):4(2)分类号:B026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统计学 质变量变 运动与发展 对立统一

篇6: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将应用统计学应用在金融业方面,通过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企业管理层合理的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做出参考和分析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对投资个人和机构提供分析和指导的数据;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ISO质量体系标准就是应用统计学最好的应用标志,运用统计方法对企业生产中的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进行全程控制,应用多项统计技术与方法实现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与管理过程中,结合应用统计学,可以有明确的采取比例和衡量指标,能对企业的盈利和风险能力做出评估;而通过对市场调查与顾客需求分析,则能让企业有针对性的调整发展策略[3]。

表2为某企业的销售记录。

篇7:VB在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自己设计的程序就比较简单一些,就是计算周长和面积,需要输入半径就可以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在窗体中添加一个文本框(Text1)和一个对应的标签(Label1),再添加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和一个图片框(Picture1)。程序运行时,当单击Command1按钮后,计算圆的周长;当单击Command2按钮后,计算圆的面积;计算结果输出在图片框中。(要求在未输入半径前两个按钮呈灰色不可用。)程序清单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x = Val(Text1)* 2 * 3.14159 Picture1.Print “r=” & Text1 Picture1.Print “周长=” & x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y = Val(Text1)^ 2 * 3.14159 Picture1.Print “r=” & Text1 Picture1.Print “面积=” & y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If Text1 <> "" Then Command1.Enabled = True Command2.Enabled = True End If End Sub 运行效果如下:

篇8: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几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1]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 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从广义上讲, 基于本土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 都可视为自主创新的范畴。本文所探讨的科技自主创新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当代自主创新, 即我国科学家在继承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传统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方法, 解决了现代科技问题, 并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作出独特的原创贡献的案例。

二、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的收集为出发点。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科技资源, 几千年的科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思想与方法, 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约瑟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 洋洋洒洒七大卷三十四分册,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整理研究挖掘历经半个多世纪, 至今仍未全部出版完成, 便是中国古代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深厚的一个明证。李约瑟对此感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 证明这是一个绝对的金矿。古代和中古时代的中国科学成就, 一再表明足以使人眼花缭乱。”[3]面对这座“金矿”, 一些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已经有力地显示了传统科学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这些资源至少通过以下两种类型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

1. 传统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

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数学家吴文俊的自主创新工作。吴文俊在深刻领域与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的基础上, 融合西方数学和当代计算机技术, 一举解决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 开启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新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 并被广泛运用于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学、计算机图形学、工程设计等多个不同领域[4], 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推理与方程求解的“中国学派”[5], 为此, 他在200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 还有翁文波提出的包括可攻度性方法和干支法等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 任振球特大自然灾害触发机理研究及预测, 徐钦琦提出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6]等, 这些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科学原创力, 为《自然辩证法》课程提供了丰富案例。

2. 利用传统科学史料研究现代科学问题的案例。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不甚枚举。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冰川进退、湖泊冻结、动植物分布等资料, 采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 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 对气候波动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 这种气象学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天文学方面, 席泽宗发表的《古新星新表》, 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在天象观测资料方面完备、持续和准确的巨大优越性, 考订了从殷代到公元1700年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 使之成为这方面空前完备的权威资料, 为超新星这一天文学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新局面[7]。近几十年来, 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研究超新星遗迹、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等许多问题, 也逐渐成为热门课题, 如英、美、日、韩等国都有人在研究[8]。另外, 在李四光、竺可桢的编制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势必在当前的地震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家自主创新案例应用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 除了使学生梳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之外, 还应充分发挥其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的沟通作用, 这是新版教材将“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纳入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当代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 课程目标将以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可以把以上几方面的沟通作用较为集中地凸显出来, 有利于体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科学功能、历史功能。同时, 通过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案例教学, 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以小见大的效果, 其意义颇为深远。

1. 融合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

自2010年8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后, 《自然辩证法》课程由原先理工类硕士生必修课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 同时课时也有所调整。在新的课改方案下, 课程面对的是人文类和理工类的研究生, 根据该课程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培养目标, 《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搭建起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通识”教育的内涵更加凸显。硕士研究生是高素质的人才, 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源。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案例涉及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古代及现代的科学思想, 具有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2. 引导研究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科技创新能力, 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 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课程, 《自然辩证法》课程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关注中国背景下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问题, 有助于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中国道路形成自觉思考, 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获奖的科学家个人或科研团队, 并透过他们解读当前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和动向, 学习他们在研究时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 不仅贴近研究生的科研实际, 还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战略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竺可桢、席泽宗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传统科学的创新案例, 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巨大价值, 还在国际科学界为中国科学赢得了尊重, 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现实的科技创新案例, 使学生认识到借鉴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解决现代的科学问题, 使他们重新认识我国的科技资源, 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课程中, 以案例为切入点带动整个教学, 通过生动的讲解, 再配合图片再现、视频观看、分组讨论等方式充实课堂, 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十套《大家》栏目推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特别节目《荣耀中华》, 便是一个很好的视频素材。

4. 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自觉。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认真发掘中国传统科学的资源。在分析案例后, 要进行必要的方法论总结和提升, 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方法论自觉。例如吴文俊案例的方法论在于突破西方中心论下的科学观, 以历史主义恢复古代数学的规范, 但同时又不拘于本土知识传统, 而是在此基础上, 以西方数学为观照, 以当代科技发展为创造性转化的发酵剂, 融会中西, 贯穿古今, 为中华科学的复兴开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案例的方法论解读, 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方法论自觉, 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有利于在当代的科技中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形成文化自觉, 保持开放的姿态,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高适应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 为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准备与基础。

四、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案例教学绝不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单罗列, 也不是简单地播放和观看录像。录像、图片、文字、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深化。因此, 案例教学应在案例的分析上下工夫, 真正做到深入解读, 而不流于形式, 起到“解剖麻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吴文俊的案例进行分析时, 必须围绕三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在传统科学文化的教育内容上, 应在与西方数学比较的前提下, 讲清楚中国传统数算法化、机械化的特点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问题;二是在自主创新方法论上, 讲清楚吴文俊使用的历史主义原则对古代数学的研究、以西方数学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和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创新转化手段的自觉性;三是在意义阐发上, 讲清楚吴文俊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当代启发。只有凸显这几点, 案例教学在上述几方面的教育功能才能很好地体现, 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举一反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人民出版社, 2006:6.

[2]郭贵春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306.

[3]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李约瑟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 (1944-1984)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2.

[4]张维.不断创新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J].自然杂志, 2007 (4) .

[5]吴文达.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理论及方法[J].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1 (1) .

[6]李世煇.科技创新与中西文化互补之我见——六个典型实例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 2005 (4) .

[7]李正风.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J].南京社会科学, 2012 (4) .

篇9: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辩证思维;生态学教学;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系统对立统一范畴来分析物质世界的整体性的思维[1]。唯物辩证法发展到现在,现代生态学与辩证思维相结合,发展成为生态思维,力求从总体过程和广泛的联系中去解释物质世界的各种属性和现象[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互相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优化调控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在目前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从唯物辩证思维的角度分析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时时贯穿辩证思维的若干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思维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类生态问题,同时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样性和整体性

目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能源和资源短缺、污染加剧等成为人类逼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自然对立的结果。“先污染后治理“ 成为目前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以牺牲部分自然界为代价。这一观点也反映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往往片面地分解整个自然界,片面地追求对人类有用的事物,从而在对自然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加重生态问题。

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统一的自然界又是多样的。自然界的每个组成部分,有机物、无机物、气候、生产者、消费者都形成一个整体,他们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每个成分和变化都会影响其它过程。更关键地是要把人类看作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生态角度通过自然认识自身,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多样性。人类在污染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会以各种疾病等形式回报给人类,故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整体观,引导学生在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同时避免追求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单一性”。例如植树造林,是否所有植树造林都是好的?在啥情况下,不适合用植树造林的方式?是否有其它的替代方法等?

二、对立统一性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物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环境是生物发展的客观载体,而生物的发展有对环境发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物质与环境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开放性意味着实物之间彼此联系,循环意味着自然生态系统各个部分即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这要求我们在要求人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对其进行对立统一的把握。

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一分二“的看问题观点,即要看到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中体现“一分为二”的观点。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干渴之苦的浩大工程,这是具有积极作用。在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南水北调是否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南水北调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损失的生态效益?等等。

三、有限与无限相统一

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发展过程。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让人类利用自然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无知,这使得人类只是索求自然而没有意识到维护及建设自然的必须性。到目前为止,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都成为至今国内都没有解决问题,这侧面说明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有限的。

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循环的系统,具有其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规律,即保证其的无限生机,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其具有有限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依赖自然界而协同进化的。故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利用能量时,一定要考虑其承受力,保证生态系统的循环顺利进行。

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自然界的价值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树立协同进化的观念,并在设计教学中体现这一观念。例如,岩石圈到生物圈到人类的发展中的协同进化。例如在生态位、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服务的讲解中,体现生态承载力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以湖泊生态系统为案例设计。

四、结语

唯物辩证思维在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生态思维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对立统一性等特性。生态学不仅体现了生态思维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生态思维的主要途径。在生态学教学中,不但应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思维的观点去认识生态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应该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设计更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凤歧.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97

篇10:Redis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

Redis Hash是value内部为一个HashMap,如果该Map的成员数比较少,则会采用类似一维线性的紧凑格式来存储该Map, 即省去了大量指针的内存开销,这个参数控制对应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下面2项:

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

当value这个Map内部不超过多少个成员时会采用线性紧凑格式存储,默认是64,即value内部有64个以下的成员就是使用线性紧凑存储,超过该值自动转成真正的HashMap,

hash-max-zipmap-value 含义是当 value这个Map内部的每个成员值长度不超过多少字节就会采用线性紧凑存储来节省空间。

以上2个条件任意一个条件超过设置值都会转换成真正的HashMap,也就不会再节省内存了,那么这个值是不是设置的越大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HashMap的优势就是查找和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的,而放弃Hash采用一维存储则是O(n)的时间复杂度,如果成员数量很少,则影响不大,否则会严重影响性能,所以要权衡好这个值的设置,总体上还是最根本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上的权衡。

list-max-ziplist-value 64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list数据类型节点值大小小于多少字节会采用紧凑存储格式、list数据类型多少节点以下会采用去指针的紧凑存储格式。

内存预分配:

Redis内部实现没有对内存分配方面做过多的优化(对比Memcache),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内存碎片,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不会成为Redis的性能瓶颈,不过如果在Redis内部存储的大部分数据是数值型的话,Redis内部采用了一个shared integer的方式来省去分配内存的开销,即在系统启动时先分配一个从1~n 那么多个数值对象放在一个池子中,如果存储的数据恰好是这个数值范围内的数据,则直接从池子里取出该对象,并且通过引用计数的方式来共享,这样在系统存储了大量数值下,也能一定程度上节省内存并且提高性能,这个参数值n的设置需要修改源代码中的一行宏定义REDIS_SHARED_INTEGERS,该值默认是10000,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修改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

持久化机制:

定时快照方式(snapshot):

该持久化方式实际是在Redis内部一个定时器事件,每隔固定时间去检查当前数据发生的改变次数与时间是否满足配置的持久化触发的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操作系统fork调用来创建出一个子进程,这个子进程默认会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这时就可以通过子进程来遍历整个内存来进行存储操作,而主进程则仍然可以提供服务,当有写入时由操作系统按照内存页(page)为单位来进行copy-on-write保证父子进程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该持久化的主要缺点是定时快照只是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内存映像,所以系统重启会丢失上次快照与重启之间所有的数据,

基于语句追加方式(aof):

aof方式实际类似mysql的基于语句的binlog方式,即每条会使Redis内存数据发生改变的命令都会追加到一个log文件中,也就是说这个log文件就是Redis的持久化数据。

aof的方式的主要缺点是追加log文件可能导致体积过大,当系统重启恢复数据时如果是aof的方式则加载数据会非常慢,几十G的数据可能需要几小时才能加载完,当然这个耗时并不是因为磁盘文件读取速度慢,而是由于读取的所有命令都要在内存中执行一遍。另外由于每条命令都要写log,所以使用aof的方式,Redis的读写性能也会有所下降。

可以考虑将数据保存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中,每个实例的内存大小在2G左右,避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既可以减少缓存失效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又可以加快数据恢复的速度,不过同时也给系统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Redis持久化崩溃问题:

有Redis线上运维经验的人会发现Redis在物理内存使用比较多,但还没有超过实际物理内存总容量时就会发生不稳定甚至崩溃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基于快照方式持久化的fork系统调用造成内存占用加倍而导致的,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fork 调用的copy-on-write机制是基于操作系统页这个单位的,也就是只有有写入的脏页会被复制,但是一般你的系统不会在短时间内所有的页都发生了写入而导致复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Redis崩溃的呢?

答案是Redis的持久化使用了Buffer IO造成的,所谓Buffer IO是指Redis对持久化文件的写入和读取操作都会使用物理内存的Page Cache,而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会使用Direct IO来绕过这层Page Cache并自行维护一个数据的Cache,而当Redis的持久化文件过大(尤其是快照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时,磁盘文件中的数据都会被加载到物理内存中作为操作系统对该文件的一层Cache,而这层Cache的数据与Redis内存中管理的数据实际是重复存储的,虽然内核在物理内存紧张时会做Page Cache的剔除工作,但内核很可能认为某块Page Cache更重要,而让你的进程开始Swap ,这时你的系统就会开始出现不稳定或者崩溃了。我们的经验是当你的Redis物理内存使用超过内存总容量的3/5时就会开始比较危险了。

总结:

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并为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相应的紧凑存储参数。

当业务场景不需要数据持久化时,关闭所有的持久化方式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以及最大的内存使用量。

如果需要使用持久化,根据是否可以容忍重启丢失部分数据在快照方式与语句追加方式之间选择其一,不要使用虚拟内存以及diskstore方式。

不要让你的Redis所在机器物理内存使用超过实际内存总量的3/5。

redis.conf中的maxmemory选项,该选项是告诉Redis当使用了多少物理内存后就开始拒绝后续的写入请求,该参数能很好的保护好你的Redis不会因为使用了过多的物理内存而导致swap,最终严重影响性能甚至崩溃。

上一篇:店长的工作总结和计划下一篇: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