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为管理制度

2024-04-25

2行为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2行为管理制度

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XXX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塑造XXX的良好形象,促进XXX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结合XXX的实际情况,制定了《XXX员工行为守则》。要求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行员工作职责,切实维护XXX的信誉和整体利益,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业务精良、服务规范、纪律严明。同时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维护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保障XXX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严明。

员工行为守则是单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在一个单位上工作,不仅有向他人和单位索取的权利,还有向他人和单位付出的义务。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当你得到某种权利的时候,就必须承担某种义务和责任。责任心不仅对企业很重要,同样地,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连最起码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都没有,那就更谈不上什么文明了。责任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国家。

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员工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他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对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具有激情和热忱,总是朝气蓬勃,不断向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处处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把责任心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由于员工行为守则对所有员工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是否愿意,也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责任心无时无刻都伴随着你,表现着你。我是农商行平凡的一份子,我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荡漾于情感,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自己的任务里,竭尽心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行人

“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就是要树立和不断提高的自觉性,也是作为社会公民和企业员工的基本道德和素质要求,在学习《员工守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承担某一种责任或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篇2:2行为管理制度

管理性违章是严重威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过程中的“毒瘤”,不能彻底根除这一“毒瘤”,后患无穷。

在基层单位,有的员工安全知识缺乏,有的员工创新意识淡薄,有的员工对管理部门通报的安全生产等案例教育置若罔闻,有的单位对违章作业“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管理制度欠缺推敲等,这些管理性违章的存在。有个别领导者的脑海里存在着麻弊侥幸、经验主义、自我为是、就是经常违章也不能把我“挪位子”等怪异的对抗性心理。

作为企业,大到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小至规章制度的设立,都取决于决策层以及管理层的执行力。提出排查整治管理性违章,这是针对一些单位却是存在违章现象,已经发生了违章行为,足以说明基层单位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作为、乱作为。公司明确指出,管理性违章,就是领导层和管理层不认真贯彻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不严格落实企业规章制度;不强力打击违章违纪。毋庸置疑,管理性违章一切事故的根源。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管理性违章行为活动,就必须突出从“领导者”头上开刀,根治违章。

对照上级有关规章制度,彻底弄清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扩大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严格责任追究,防止管理责任不清。加大处罚重复性管理性违章的力度,追究连带处罚单位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篇3:2行为管理制度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男87例,女113例;年龄<60岁75例,≥60岁125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35例,初中39例,高中/中专及以上26例;月收入1 000元以下106例,1 000~2 000元56例,>2 000元38例;城市人口108例,农村人口92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医疗机构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同时进行常规治疗;(3)年龄18周岁以上;(4)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患者。

1.2调查方法(1)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户籍、婚姻状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等情况。(2)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hinese version Scale of the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该量表由11个条目组成,主要包括6个维度,分别为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医嘱用药,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题,1个条目为反向题,每个条目按0~7分,总分0~77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好。参照国内嵇加佳等[5]研究,按照得分指标=(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得分指标≤40%为差,40%~80%为中等,≥80%为良好。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定性资料χ2分析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状分析200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36.37±3.55)分,其中水平良好13例,占6.5%;水平中等99例,占49.5%;水平差88例,占44.0%。各维度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评分情况见表1。

2.2影响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层、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治疗方式糖尿病患者之间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婚姻状况、并发症、DM住院史糖尿病患者尚未发现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2。

2.3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及病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存在差异,排除了年龄、治疗方式两项因素。其中女性(OR=0.589)、文化程度高(初中:OR=0.822;高中/中专及以上:OR=0.627)、月收入高(1 000~2000:OR=0.616;>2 000:OR=0.493)、病程长(≥5年,OR=0.781)是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保护因素。详见表3。

注: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良好合并中等”定义为“一般”。

3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6.5%的糖尿病患者处于良好自我管理水平,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差距不大,提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各维度评分结果表明医嘱用药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最高,血糖监测以及足部护理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最低。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以及病程较长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保护因素。究其原因分析如下:较男性患者而言,女性可能更注重身材的保持促使关注日常饮食安排,此外一般女性心思细腻,能够学会主动获取糖尿病相关预防保健知识,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控制血糖以及积极锻炼,而男性患者可能由于日常事务比较繁忙,疏于对自身疾病的危险行为约束。文化程度越高,对医学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能够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遵守相关医疗保健行为,国内孙胜男等[6]研究结果同样发现文化程度较低者其在饮食安排、规律运动以及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均低于文化程度较高人群。仲学峰等[7]研究表明经济条件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次数较少以及服药依从性较差,本文认为良好的经济水平,能够确保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而月收入较低患者,可能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不能及时治疗或者按时服药,平时压力较大,琐事较多,不能获取相关医疗保健知识,无法了解日常饮食安排以及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忽视自我管理行为对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意义。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随着病程增加,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的途径和机会较多,在自身一直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本身可能由于长时间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会自发去了解相关医学常识以及参加糖尿病预防保健康教育讲座。

综上所述,二级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以及病程长短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患者的切实情况制定相关干预措施,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8.

[2]Smith KJ,Beland M,Clyde M,et al.Association of diabetes with anxie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Psychosom Res,2013,74(2):89-99.

[3]范丽敏,张波.社区门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5):31-34.

[4]王芳,袁丽,李饶,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7):29-31.

[5]嵇加佳,刘林,楼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617-620.

[6]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篇4:2行为管理制度

【摘 要】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式面对面社区健康教育,每月1次,时间1年,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结果:干预1年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干预;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08-01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终身治疗。在我国,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在社区中,家庭治疗是最主要的康复模式,而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各项治疗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1]。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仍是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薄弱环节。健康教育被公认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方法[2],但常规的健康教育在院内进行,患者出院后得不到连续有效的干预,因此效果常不甚理想。鉴此,笔者采用社区定期集中干预的方式,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4~78岁,平均(60.25±12.45)岁;糖尿病病程1~19年,中位数7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38例,大专及以上36例。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定期来我中心参加面对面健康教育干预,有固定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所有入组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无脱落病例。

1.2 方法 采用集中式面对面健康教育,每月1次,要求入组患者每2个月至少参加1次。具体形式有专题讲座、专家答疑、小组讨论、现场示范、医患互动、个别交谈等方式,尤其强调病友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患者现身说法,辅以多媒体、宣传园地、知识手册等手段,干预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 疾病知识宣教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如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疾病转归与预后,介绍本病最新研究进展,常用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与用量,要特别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告诉患者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需要终身治疗,帮助患者树立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教会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停药、减量加量或换药。教会患者血糖自我监测和胰岛素自我注射的方法,嘱患者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 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很多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既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又影响治疗依从性。要热情接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感受社会温暖,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认识负性情绪的危害,给予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同时教会患者心理放松技术,正确应对环境刺激,保持心理平衡。

1.2.3 饮食控制 帮助患者认识饮食控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有效的饮食控制可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有利于血糖控制,规劝患者改掉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工作性质以及运动量,准确计算出患者的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嘱咐患者遵照执行,严格控制总热量的供需平衡。

1.2.4 运动指导 帮助患者认识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热量,改善体内营养物质的分布,软化血管,有助于降糖药物作用的发挥。根据患者的喜好和工作性质与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一般不主张剧烈运动,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舞、慢跑、爬山、打太极拳、练气功、瑜伽等,运动中要随身携带饼干等副食品,避免发生低血糖。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为宜。

1.3 效果评价 参考相关评定表[3]进行评定。该表分疾病知识、遵医服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较好”、“一般”、“较差”3个等级评定,评定时限为评定前1个月。由笔者担任主试,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在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末各评定1次,进行自身对照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1年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血糖增高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4],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中,虽然生物学因素有着重要作用,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2型糖尿病单纯靠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糖尿病的现代治疗是综合治疗,而健康教育是其他治疗措施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而在广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缺少糖尿病防治知识,对疾病缺少正确的认知,尤其认识不到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有些过分依赖药物而忽视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很多患者还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暴饮暴食、吸烟嗜酒、不爱运动、情绪激动、作息不规律等,而这些不良的习惯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容易促使病情恶化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住院或者门诊就诊时进行,缺少连续性,而患者自我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久的专业技术支持,社区集中式面对面健康教育刚好满足了患者这种需要。

本文采取的集中式定期社区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将疾病有关知识传授给患者,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认知,清楚糖尿病的危害性,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同时也树立治疗的信心[5],使患者认识到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理技能的传授使患者学会必要的护理技术,包括自我监测血糖、自己注射胰岛素、观察糖尿病的症状、对足、眼、心、脑进行自我保健[6]。饮食和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认识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作用,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降糖药物发挥治疗效果,同时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受体抵抗。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环境刺激,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次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年的干预后,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心理调节较干预前明显改善,提示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令磷,叶艳胜,丁芳,等. 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4):334-337.

[2] 葛亮.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 26(6):526-527.

[3] 程瑛,曾德志,黄智慧,等.电话加短信随访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3):13-16.

[4] 陈玉霞.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14,13(3):49-51.

[5] 赵杰. 40例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的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9):74-75.

[6] 佘秀英. 社区健康管理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7):73-74.

篇5:毕业班教师工作行为管理规定 2

为保证毕业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师的工作效率,减少内耗,本着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科学施教要效益,全力夺取2009年中考胜利的根本目的,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学校、级部的统一安排,不准自作主张,另行一套;

2.级部与级部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同志与同志之间要搞好团结,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搞好协作;若同事之间互相攻击或谩骂,除通报批评外,扣除量化分5分;

3.对学校或级部安排的工作,若有意见或建议,逐级上报,不准在背后发牢骚、做小动作;

二.办公纪律。

4.在办公室内遵守办公纪律,闲谈时间不超过5分钟;

5.不准在办公室内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发现一次,全校通报批评,并记为旷工4小时;

6.接待朋友或家长要到指定地点,不准在办公室接待,以免影响办公秩序;

7.在办公室内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办公,更不能因酒而搅闹办公秩序;

三.出勤纪律.8.履行学校的签到手续,禁止代签,发现一次,计为旷工1小时;

9.不管公事还是私事,外出一律写请假条,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外出处理;

10.周六下午学校开会或期中期末监场、阅卷期间,请假一律不抵消;

11.上班期间,学校每周至少抽查一次教师坐班情况,30分钟之内查无去向,计为旷工;

四.上课纪律.12.按时上课与下课,不得无故迟到或拖堂;

13.不准空堂或中途离开课堂,不能因为在办公室辅导学生而给全体学生误课,否则计为迟到或旷工,空堂期间发生的一切安全问题由该科教师负责;

14.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由此引起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15.不准酒后上课,发现一次,进行通报批评;

16.中心教研组长要结合本组实际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使本组所有教师的讲课进度达到统一,不准私订计划,另行一套;

五.考试纪律.17.在学校或镇组织考试期间,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去组织,不得另行一套;

18.试题的命制要本着照顾慢进度,低起点、高密度、轮流交换出题的原则命制,由教研组长负责,不能互相推诿;

19.监场期间不准随便出入考场,不准在考场上聊天、看报纸、杂志等书刊;发现一次,通报批评;

20.阅卷统分工作要统一、及时,不能无故拖延或各自为政;

六.会议纪律.21.按时参加学校、级部组织的各种会议,不得无故缺勤;

22.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23.凡上级组织的各种会议,迟到、请假或早退不抵消;

七.值日纪律.24.当天办公室值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打好水、扫好地,并且保持好当天卫生,办公室卫生检查成绩与值日教师挂钩;

25.晚值班男教师要尽职尽则,不定时巡查宿舍,管理好学生晚休纪律,保障好学生晚休安全。在组织好学生入睡后,在教师值班室晚休;

26.中午值班教师要按时到岗,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组织学生及时入睡,维持好午休纪律,凡午休期间发生一切问题由当天值日教师负责。

篇6:2行为管理制度

本文将心理学家们关于心理结构的研究进行整合,提出人的行为动力由“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共同构成。“自我动力”是员工为满足自我利益、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超我动力”是员工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与需要而产生的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动力,自我动力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如果对员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奖励,对不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惩罚,就能使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管理制度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的利益控制员工行为;超我动力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如果用企业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员工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思想控制员工行为。显然,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紧密结合,就能从员工的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两个方面有效激发与控制员工的行为。利用这种机理,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管理体系:“自我与超我结合,文化与制度并重的管理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作者一个问题: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后来,类似的问题不断地有人提出。而且,在企业咨询中作者发现:在单纯靠制度管理的企业中,员工“斤斤计较”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而且制度越多,这种现象越严重;但是,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培养了较强文化、有着统一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制度建设却没有带来员工的“自私化”倾向,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的符合程度要大得多。这使我不得不做认真的思考: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分别是如何作用于员工行为的?他们对行为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种机理指导企业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应该怎样设计企业的管理体系?本文将重点探讨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理。

二、员工行为动力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按照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一切外在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都要通过人的心理发挥作用。探讨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机理,当然也要从员工心理谈起。

人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世界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有过论述。对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理论进行整合,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前者许多行为科学家都有论述,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更有详细的论述,提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需要”;后者则散见于多个心理学家的著述中:弗洛伊德的“超我”、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超个人潜意识”)、詹姆斯的“精神的自我”、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和“超越性需要”,近几年兴起的“超个体心理学”等,对人的超越个人之上的行为与心理现象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

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把前者称为“自我动力”,后者称为“超我动力”,分别可以定义为:“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需要、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动力。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自我”与“超我”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完整动力体系。但是,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的形成与运行机制有着根本的不同。

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从根本上分别来源于自我人格和超我人格。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中,“本我”是人的本能能量,它的功能是制造与产生需要,满足的原则是快乐原则,也就是说,一旦产生需要,它要求马上满足,这种满足只能通过想象来获得,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愿望式”的满足。但是,当这种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后,“自我”就能意识到,并受现实原则支配,通过行动满足需要;一旦个体采取行动,该行动必然对个体所在社会产生影响。当这种影响与社会利益和价值观一致时,代表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就会施以肯定或奖励,当这种影响与社会利益和价值观不一致或相反时,代表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就会施以惩罚,这种反复的奖励和惩罚的经验以及所内涵的价值观被个体内化下来,就形成个体的“超我”。

三、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上述对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形成机制的分析,显示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机理:

自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自我利益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员工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自我动力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动力,通过工作行为得到某种利益从而满足自我需要则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原始和主要目的,因此,由自我动力产生的“利己性”特征是员工个体工作行为的一个基本属性之一。这一属性,对员工的行为管理有双重意义:意义之一是,她从根本上决定了管理的目的性:管理措施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利益,让员工认识到这种管理有利于他们的利益;意义之二是,它决定了管理的手段性:只要控制了员工的利益,就能够利用员工利己性心理达到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如果对员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奖励,对不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惩罚,就能使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管理制度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的利益控制员工行为;

超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对“社会价值与目标”的认同机制。当员工对所在社会的理念与价值观产生认同时,员工就会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如果用企业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员工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思想控制员工行为。

显然,当员工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受到共同的激发时,二者均衡作用于员工行为,员工行为的指针就能指向自我目标与组织目标共同构成的企业目标。如图1所示:

1当管理者只重视管理制度的运用,完全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工时,只能激发起员工的自我动力,使员工完全受自我动力的支配,从而使员工越来越自私。也许表面上员工很“听话”,但是,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利益。一旦遇到企业没有制度规定的领域,或者管理制度一旦有任何漏洞,或者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员工就会受利己动力的支配做出利己但是不一定对企业有利甚至对企业有害的行为,企业为避免这种情况,必然又要规定更加严格的制度和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这又使员工更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更严重的是,管理者也同样受到这种利己心理的支配,也在利用“是否对自己有利”决定某种制度是执行还是不执行,真执行还是假执行,这时,就没有人真正关心企业利益了。于是,追求个体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员工行为的主要指向。最终“富了和尚穷了庙”就成为必然的结局。

当管理者一味强调企业利益、企业价值观,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时,员工也许能够把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精神内化认同下来,确实按照这种精神的要求发生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很少想甚至根本不想自我的需要,表面看是行为指针完全指向企业组织目标,但是,如果自我的需要

长期得不到满足,自我就不可能获得良好发展,这除了与员工行为的利己属性相左外,违背管理的目的性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最终将枯竭,也不利于企业发展。

因此,过分依赖自我动力与过分依赖超我动力都不能保证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的结合,把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进行均衡激励。使之共同作用于员工行为,使员工行为指针始终指向员工个体目标于企业组织目标共同构成的企业目标。管理制度、文化理念、自我动力、超我动力、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作用机理的应用

应用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设计出“自我与超我结合、文化与制度并重”的管理体系。设计方法可以用管理三步曲阐释:

企业为达到自己的根本目标,实现根本宗旨,要提炼或设计出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在其指导下,提出每一个分系统的理念或价值观。例如,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精神体现在质量管理上,就是“零缺陷、精细化”,体现在销售上,就是“先卖信誉、后卖产品”,体现在产品开发上,就是“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体现在市场开发上,就是“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体现在服务上,就是“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将这些精神、理念或价值观进行宣传,让员工进行学习、体会、进而产生认同,这就是管理三步曲的第一步;

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观时,个人理念与价值观与企业比较接近的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这种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行动。这部分人可能是少数。但是,恰恰这少数人就是企业的骨干,企业应该把这部分骨干的行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能使理念形象化。这时,原先没有认同理念的员工,一部分会直接模仿典型行为,产生企业需要的行为,还可能有一部分员工,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理解和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从而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当然,这种典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通过典型的宣传,会使更多的员工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这就是管理三步曲的第二步;

但是,即便有了典型人物与事件,也还会有部分人不接受企业理念与价值观,这时,就需要制度的强制。以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对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奖励,对不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惩罚,在制度的强制下,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但是由于期望奖励或害怕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还是“趋利避害”,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员工从制度的强制中,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企业提出理念、树立典型、制定制度后,还会有极个别员工无视理念与制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屡犯制度。这些人一般是企业的“刺头”或特殊人物,如果严

格按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则会得罪这些人,许多管理者为了不得罪这些人,宁肯不对其进行真正惩罚,那么,管理制度在这些人物身上就会失效。这种失效现象会象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很快会波及整个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甚至,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对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怀疑。实际上很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就是这样失败的。所以,企业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必须使管理者素质过硬,真正使制度的执行公正、公开、公平。这样,通过制度的执行,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这就是管理三步曲的第三步。通过“管理三步曲”的实施,企业就可以形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中,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同的员工,超我自然受到极大激励,甚至可以做出“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行为,这可以称作“上不封顶”。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相同甚至相反的员工,由制度规定了员工行为的“底线”,员工可以不认可企业理念,但是不能违背制度规定。一旦发生违背制度的行为,或不按照制度提倡的方式发生行为,要么受到惩罚,要么得不到奖励。于是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可能发生利己也利企业的行为。这就使得“管理三步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

篇7:2行为管理制度

外国语小学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教师、学校以至教育形象出发,通过加强师德教育、从严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杜绝教师乱办班乱补课等有偿辅导行为。也为了进一步完善“治乱”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大“治乱”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特制发本制度。望各教师认真学习、传达和落实本制度精神,将“治乱”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将本校的师风和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各校要在寒假前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教师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既要防止教师本人乱办班、乱补课,又要防止教师利用工作之便,介绍他人补课或参与他人组织的办班、补课活动,变相乱办班、乱补课。要让教师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认清乱办班、乱补课、乱订复习资料的危害性,切实把假期还给学生,还给教师自己,使师生都能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充实的假期。

2、要健全责任机制,建立学校领导干部承包教师制度。各校要把预防放在“治乱”工作的首位,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把防范和治理乱办班、乱补课等问题的责任分解到人。学校“一把手”要对本校“治乱”工作负总责,其他校级和中层干部要包教师。每个包教师的领导干部都要经常与被包教师沟通思想,做到随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对顶风违纪的教师,要及时上报学校。

3、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对教师乱办班、乱补课等有偿辅导行为的,一经查实,学校将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公开处理,是班主任的,要撤销班主任职务,同时通报承包该教师的责任人;不是班主任的要给予其通报批评的处分。

外国语小学

篇8:2行为管理制度

关键词:2型糖尿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病人积极度,自我管理行为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计, 21世纪将是糖尿病流行的世纪[1]。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加。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9.7%,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9 20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成为世界上患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病人。目前全世界还没有针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特效药, 其治疗效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水平及药物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管理。针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控制糖尿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为糖尿病病人系统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科学的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80例, 男40例, 女40例;年龄55岁~70岁;治疗方式:口服降血糖药38例, 注射胰岛素3例, 口服降血糖药加注射胰岛素39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3];病程在5年以下;意识清楚, 可用言辞表达, 有阅读能力, 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及治疗方式。②病人积极度量表 (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 PAM) :该量表由美国俄勒冈大学Hibbard等[4]编制, 徐郁雯等[5]翻译。此量表用以测量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由13个条目组成, 分4级评分, 1~4分分别表示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4种态度。0分表示不适用。13个条目所得总分为原始分, 再根据Hibbard博士提供的积分对照表换算病人积极度得分, 范围为0分~100分。根据病人积极度得分的高低划分为4个水平, ≤47.0分为第1水平, 47.1分~55.1分为第2水平, 55.2分~67.0分为第3水平, ≥67.1分为第4水平, 病人积极度得分越高, 代表积极水平也越高。③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diabetessself-care scale, DSCS) :该问卷由王璟璇等[6]修订, 内容涉及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6个维度, 共26个条目, Likert 5级计分, 1分~5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做到至完全做到, 量表总分26分~130分。由于各维度所包含条目数不同, 为使评价时各维度的得分具有可比性, 分析时采用标准分 (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 。根据标准分的高低, 将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执行情况分为3个等级, 80分及以上为良好, 60分~79分为一般, 60分以下为差。此量表在我国台湾和大陆使用,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7]。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研究者先解释研究目的及填写要求, 由病人自行填写。对不能自行填写者, 由研究者逐条读给病人听, 并根据其口头回答代为填写。

1.2.2 研究方法

病人在基线评估后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本研究中, 6人~8人为一干预团体, 每周干预2次, 每次1h, 向病人集体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内容包括: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方式, 糖尿病并发症表现及其预后, 糖尿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使病人掌握基本的糖尿病保健知识, 了解糖尿病人饮食和运动及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和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学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待不良生活事件及改善负性情绪。讲解后让病人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并对一些消极的观点及概念进行指导与纠正等。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前后病人积极度比较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后, 病人积极度得分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提高, 包括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6个方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平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是指在团体情境下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 帮助团体成员产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改变,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达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减轻负性情绪的目的。Leonard等[8]强调, 专业人员是疾病治疗的专家, 而不是生活的专家, 传统以专业人员讲授为主的健康教育, 仅使病人被动地接受指导, 对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知识有一定帮助, 但对于病人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代谢指标的长效性方面作用有限。Buller等[9]研究表明, 以病人能力提高为中心, 以病友间经验分享为主体的同伴教育有助于促进教育对象健康行为的建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 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主要包括动力交互关系治疗、经验性集体治疗、交往模式矫正治疗、心理剧启示法。团体治疗的独特功效是个别心理治疗“望尘莫及”的, 可以说, 在心理治疗形式方面, 团体治疗是个别治疗的完善和补充。

病人积极度的概念是美国学者Hibbard等[10]于2004年提出的, 是指病人认识到自己在自我管理、与医师合作和维持健康中的重要角色, 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状况和维持功能, 有技能管理症状以及能获得适当和高品质的照护。主动积极的病人的特性为:①相信病人角色很重要;②有信心与知识以采取行动;③确实采取行动以改善健康;④即使面对压力也不退缩。病人积极度涉及病人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和信心。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 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而血糖的良好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管理, 如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等。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提示, 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呈正相关, 病人积极度越高, 其自我管理行为也越好, 病人积极度的改善有利于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5,11,12]。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团体中其他成员可以成为正面榜样, 并提供积极正面的想法。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 病人可以发现、识别自己不适应的行为, 从多个角度了解、洞察自己, 同时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在团体治疗过程中, 病人之间还可以互相支持、集思广益, 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3个月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2型糖尿病病人的积极度得分显著升高, 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也显著提高, 包括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6个方面。同时,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因此, 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积极度, 有助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 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最终达到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周末朋友圈早安心语文字下一篇:“伟大祖国好”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