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行为读后感

2024-04-11

管理行为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管理行为读后感

《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读后感

《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里面的内容只有一些小提示、建议,以及具体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它们、如何使其在现实情境中奏效。在书中,我了解到一些处理棘手的问题行为的原则,以及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技能的建议;学习了大量有关班级管理的技巧以及如何营造适宜的教学外部环境的方法;并且懂得了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来养成学生良好课堂行为的重要性。书中的想法和建议源于日常课堂观察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我可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日常教学参考书,既可以帮助新手教师顺利起步,也可以提醒有经验的教师不断更新其课堂管理的理念。

在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不配合”的学生,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老师一定要及时表扬,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正如书中所说要给他们一个“台阶”。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某一次教学课堂,当时有一位同学做出不恰当的行为,那时的我抑制住内心的怒气,让他下课后到办公室来道歉。当这位同学来道歉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分析了他的问题,最终他心服口服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选择和学生一味地正面冲突,应该把情况搞清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选择,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问题都会发生,学生和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在某些时候,学生是“进攻”的一方,老师是“防守”的一方,老师要灵活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学生行为,并给予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环境变得更和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从而度过美好的学生生涯。课堂管理是一种习得技艺,作为教师除了灵活运用管理技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耐心,对学生有同情心,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学生所表现的问题行为要有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要公平,不可偏心。同时,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给学生一个榜样,时而严肃,时而宽容,给学生一种张弛的感觉,使其“亲其师,爱其道”,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篇2:管理行为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在于得到学生的认同与喜爱,学生学有所成。而这归结于老师的本身的专业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好老师,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善于管理学生的行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如果你能根据欧队课堂行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应付自如,生活就会很轻松,您就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东西。在一个纪律良好的班级和课堂中,教学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一。

仔细阅读《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这本书后,我认为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其目标明确:帮助一线教师提高管理学生课堂行为的能力和技术。书中具体从教学伊始、教师和教学、学生、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独到与专业的分析,书中源于真实课堂生活的案例和情境令人再熟悉不过,而与此相应的大量策略和技巧,均来自包括著者在内的众多一线教师,因而能保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由来已久且经过世人多年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实用性。而在本书中,又再次验证了这一教育教学理论。比如在“学生”这一部分的章节中,分析了学生为何出现行为问题?从学校和学习来看,有可能是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感到无聊;缺乏学习动机;对学科缺乏兴趣;从学生方面来看,可能存在着特殊需要,当一个孩子奋力与功课较量之时,教师如果不给予辅导帮助,那么他必然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果一个学生确实存在学习障碍,比如读写能力障碍,您就有责任去深入了解,并且体谅他的困难。另外还有同伴压力;缺

乏自制力等原因。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已经意识到,若想获得生活的成功,就必须拥有自制力。但凡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学校中都毁感到不适。而有些学生至今都不懂的如何自控,他们的自制力差,因此这是学生的引导与训练就显得至关重要。再从教师方面来说,有些教师(可能是所有教师)确实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他们绝非有意为之。

紧接着问题的提出与发现,书中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并就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探讨可以采用的方法。如有学生存在注意力障碍,我们可尽可能忽略这些学生的轻微行为问题,一旦他们表现良好,要特别给予关注,并且大肆表扬,以鼓励这种积极行为重复出现;或者设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多样;也可以交给这些孩子一些志愿者工作或任务,使他们有机会离开座位,并且以积极有益的方式在教师里参与活动;进行注意力训练;在整节课中,为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设立很小的、非常容易实现的目标,运用各种视觉的标示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时间的流逝------

篇3:管理行为读后感

我们通过以下三种学习理论来具体谈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行为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对培养员工行为的影响。

一、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时所创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狗唾液的分泌能够通过学习来控制:给狗食物, 狗就分泌唾液;当让狗听到铃声而不给狗食物时, 狗就不分泌唾液。在另一种情境中, 将食物和铃声结合起来, 每当铃声响起后就给狗食物, 经过多次反复, 狗就学会了听到铃声时就分泌唾液。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们通过实验, 分析和命名了条件反应学习的基本现象, 此种理论集中阐释了这样一种学习过程:刺激→反应。

这一理论强调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所引起的特定的行为反应。

条件反应学习情境中, 当出现条件刺激时, 有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有机体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无条件刺激的出现不能被有机体控制, 有机体只是被动地适应刺激。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就解释了动物和人的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所以, 在管理情境中如果使用这种行为学习理论去塑造员工的行为, 管理者就很难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的自发性, 培养的员工也只能是被动地适应企业环境。

二、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与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不同的是, 在我们称为适应的行为中, 也存在着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对环境因素加以控制的行为, 即我们所说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此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所创立, 他通过一个实验来进行描述这种行为习得。

斯金纳用一个有小窗口的箱子 (称为斯金纳箱) 关着一只鸽子。当窗子被照亮时, 鸽子啄窗子就会有一个食丸被送入食盘。鸽子起先四处啄箱子, 最后碰巧啄到窗子, 于是它获得了由自动装置送来的食丸。食丸对鸽子啄窗子的动作是一种奖赏, 鸽子获得食丸后就会倾向于重复啄窗子的动作。在相似的实验中, 老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获得食物, 动物也可能通过“尝试与错误” (试误法) 学会从迷津中逃脱。这种适应是积极主动的, 表现为对环境的一定的控制。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受到管理者的重视, 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解释员工的积极适应和配合的行为;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行为的结果来影响或管理这些行为, 如他们可以通过行为引导与强化, 刺激员工的积极行为或者限制其出现消极行为。

三、社会性学习

班杜拉相信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并且证明, 人可以在社会场所观察他人, 模仿他人或以他人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学到新行为, 这种学习称为社会性学习。人先观察他人, 而后在脑海中产生出一幅行为及其结果的图像, 最后自己就尝试这种行为。若结果是积极的, 他就重复这个行为;若结果是消极的, 就不重复这个行为。在研究中, 班杜拉通过系列的“充气娃娃”的模仿行为试验, 证实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中的作用。

社会性学习理论的中心是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是营造一个员工能对其任务做出成功反应这样一个环境。管理者或团队成员对某人报有的期望可能影响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如果管理者对员工的期望高并为他提供适当的训练以求成功, 他的自我效能感就可能增强。如果管理者期望低, 未恰当培训下属, 下属工作表现又差, 这种行为可能就会持续下去。

我们如何利用社会性学习理论改善组织内员工的行为?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认同那些有助于提高绩效的行为;选择恰当的榜样供员工效仿;注意让员工获得必要的技能;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增大员工学习新行为、举止得体的可能性;为已经学到行为及被当作榜样的员工提供积极反馈 (表扬或者奖励) ;对维护新行为的组织惯例加以发展。

以上三种学习理论的不同选择, 则形成了不同的行为管理模式, 管理者选择哪种行为管理模式, 其实就代表了他的一种管理理念, 即把员工看作经济动物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还是看作有血有肉、有情感和积极主动性的社会人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社会性学习) , 这种观念影响了他能否为员工创造一种适宜发展的环境, 更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

摘要:行为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通过研究或掌握员工某种行为习得的学习过程, 来控制员工的学习环境以及改变员工的行为。所以, 了解和掌握行为习得的方法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 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技能水平的重点。

关键词:行为管理,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社会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管理行为读后感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煤矿企业;行为管理;工作机制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煤矿安全事故逐渐增多。面对这样的情况,煤矿企业怎样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保障安全性的生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杜绝不安全的行为影响生产安全,更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行为安全管理(BBS)应用起来[2]。下文就分析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利用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中,起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进行研究。

二、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行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结果,忽视行为过程

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因素,人的行为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运输相关工作中,缺少对矿工行为必要的一些关注,缺乏对矿工工作过程的严格监督。再加上缺少行为与考核之间的联系,矿工的安全统计结果并不能完全反应矿工的全部工作。不仅如此,煤矿企业过于追求矿工的安全统计结果而忽视了矿工的工作行为改进与安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安全检查和制度,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控制,导致煤矿开采、运输等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只有监督才能促使其安全工作,一旦监督不足,很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2]。

2、强调检查,忽视参与行为[1]

作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应肩负起煤矿开采、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而先试试,煤矿企业很多矿工都没能参与到行为安全的改进与安全管理中,只是少数领导与安检人员盯岗,相关安全责任管理没能落实到位。与此同时,煤矿企业的管理层与职能部门尽管制定了安全计划,但这些安全计划没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矿工人员只是被动的执行安全管理,其意识并不强。这种中检查,轻参与的工作状态,势必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可能影响煤矿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最终阻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重视惩罚,轻视鼓励行为

众所周知,在实际煤矿工作中,为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企业一般会制定一定的安全懲罚制度,一旦发现安全问题,相关责任人就会收到一定的惩罚[4]。尽管这样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规范了很大一部分矿工和责任人的行为,但总的来说收效胜少。很多部门为正确更大的效益,即使受到惩罚依然顶风作案,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不能得到直接受益的事情上,这也严重影响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因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部门煤矿企业觉得即使会得到一定的惩罚也要冒着多生产的风险,忽视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

三、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行为管理中的应用

1、BBS原理和机制分析

所谓BBS原理就是行为安全管理原理,是建立人的因素可靠性以及行为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一种有规律、循序渐进的固化安全管理方式。行为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其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从而起到提高组织安全水平的原理工作[1]。将BBS运用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注重的是员工的积极残云,通过增进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

2、BBS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

要将BBS应用到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就应首先建立起煤矿BBS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主管安全工作人员、一线生产班长以及各个岗位的矿工代表组成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和制定BBS相关管理程序和维护机制、监督安全执行情况等方面,深入到煤矿生产中。其次,还应不断针对这些BBS领导小组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对其自身素质和安全知识进行强化,以促进相关行为管理工作过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重视起BBS行为安全观察阶段,通过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及时向相关矿工人员传达安全行为和实施方法,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传达,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侧重于BBS干预与反馈行为,对于各个时期煤矿企业生产安全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为矿工关键行为的适时调整提供依据[3]。

3、BBS保障机制分析[5]

最后,我们要制定其健全的BBS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多样化的安全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作用,做好监督与检查机制,促进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与此同时,制定健全的行为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将矿工工作过程的行为安全作为考核的重点,强调行为过程以及结果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促进相关人员积极投入安全行为管理中,这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更有助于行为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全面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来,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我们通过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培养煤矿企业相关人员的安全行为,促进其意识的提升,更通过制定合理的保障机制、落实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全面保障了煤矿企业的行为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乃文,季大奖.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15-121.

[2]张存虎. 浅谈行为安全与节能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6:39.

[3]李慧淑.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实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4]惠宇雷.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8:89+91.

[5]任玉辉,秦跃平.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煤炭工程,2012,11:138-140.

杨杰,(1992.02.03—),先就读于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延长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篇5:教育行为读后感

初入教师岗位的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就是骗骗吓吓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但是当我真正面对孩子,接触孩子,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孩子真的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甚至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固执,所以别把孩子只当孩子。

给学生一个“平视”的舞台。唯有师生之间的平视,才会让教者有所牵挂,找到真爱,才会让学生找到自信,感受师爱!“平视”是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因为他们年轻、朝气蓬勃。我们心里明白:自己不能“变个小孩子”,却可以让学生成为“小大人”。这样,教者与学生之间同样可以相互“平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平视”是我们“教与学”的需要。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相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平视”是一个班集体团队的需要,在一个班集体里,倘若每一个老师能用自己的行动“平视”自己的学生,那么,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倘若我们每一个人,以“平视”的心态呈现自我,做到自尊自信、戒骄戒躁,与学生一道同舟共济,那么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爬不上的陡坡。“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的和谐环境就真正是指日可待了。

在书中思想的指导之下,我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写字比赛,我认为一年级是孩子的字成形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没有把字写好,今后的过程中很难改变。当然,我也经常看到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不少学生虽然经过努力,但仍然无法获得面向区级、市级的抛头露面的机会。他们那种参与的激情、期待的焦虑、落选的失望,我看了心里也不是滋味。至于我会开展一些班级内部的比赛,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大家:奖励和正式获奖同学是一样的,一视同仁。我知道,这是一种“欺骗”,或者说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但对这些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股催其奋进的、重要的外部力量。虽说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不了小孩子,但我可以以一颗“平视”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当个小大人,不把他们只当作孩子!

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也是要面子,有强烈的自尊的,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我一直觉得一年级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行为习惯地培养方面我也格外上心和严格。我要求孩子不许带任何的零食到学校来吃。可有一天孩子来报告我“小凡带巧克力来学校了,而且还吃了,我们在他抽屉里发现了巧克力的纸。”不管其他孩子怎么问他,怎么说他,他就是抿着嘴、皱着眉头什么都不说。小凡是个胆小却倔强的孩子,在与他的接触中发现他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而且很要面子。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并没有当面指责他,而是说“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下课来告诉老师好吗?”先给孩子一个台阶下,课后在与他交流。在办公室他主动说出了带巧克力的原因,也告诉我因为怕其他小朋友对他有不好的看法,所以什么也不愿意说。

篇6:高尚的行为读后感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班级里新来了一位同学,她失去了一只胳膊,妈妈是卖菜的。有几个同学在课前耻笑她,羞辱她,她忍无可忍,把墨水瓶抛出去。正在这时老师走进来,墨水瓶打在老师身上。老师严厉地问是谁干的。卡隆想,如果残疾同学承认了错误,她刚刚受到羞辱后,就会紧接着受到老师的训斥,于是勇敢地站起来,他要替这个可怜的同学承担责任。老师知道了卡隆的用意,没有责怪他,却表扬他有同情心,有爱心。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有许多弱势群体,他们有的家庭贫寒,没有房子,没有好衣服,吃不到可口的饭菜,有病得不到医治。有的身体存在缺憾,或五官不端正,或走路不协调,或存在视觉听觉障碍,或者根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有的智力平平,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没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来源。这些人就是一面面镜子,尊重他们,你就是高尚的;歧视他们,你就是卑鄙的;理解他们你就是高尚的,误读他们,你就是卑鄙的;关爱他们,你就是高尚的,伤害他们,你就是卑鄙的。()

其实,我们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弱势角落,你容貌端庄,也许牙齿并不整齐,你皮肤白皙,可能有几颗雀斑,你学习很好,可能性格有点孤僻。这些不足和缺点也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篇7:义侠的行为读后感

那时老师还没有来,班上有几个同学在戏弄有残疾的科罗西,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戴洛西和卡伦一进教室就制止同学们戏弄他。这时,科罗西也发脾气了,抓起一个墨水瓶就往弗兰奇的头丢去。没想到,弗兰奇躲过了,墨水瓶恰巧打在从门外走进来的老师的胸口。科罗西不敢承认是自己扔的,卡伦竟然站起来承认是自己丢的。这时,科罗西才哭着告诉老师扔墨水瓶的原因。老师气愤地批评那几个欺负他的同学。卡伦不知道又跟老师说了什么,老师也宽恕了那几个同学。通过这件事,安利柯他们觉得卡伦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看了这个故事,我也喜欢上卡伦这个学生。他不但敢于制止班上的坏行为,还能挺身而出,把他人的过错往自己身上揽!对比起班上的其他学生,他可以算得上是榜样了!你看,那三四个戏弄科罗西的孩子,他们看到科罗西比自己弱小,身上有残疾,不仅不去帮助他们,居然还想尽办法侮辱他,这种行为真的是太可恶了!至于班上的其他同学,在看到科罗西受到欺负时,他们却没有制止,还和那三四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取笑他,没有同情心,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爱心。

作为老师,我多盼望班上能多几个像卡伦这样的学生,一个具有义侠的行为的学生!

★ 透过孩子的行为看教育

★ 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呢

★ 教育杂志读后感

★ 教育教学读后感

★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 教育书籍读后感

★ 教育著作读后感

★ 新教育读后感

★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

篇8:管理行为读后感

在日常交易中向下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即允许购买方延迟支付货款是供应商常用的一种竞争手段, 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下文统称“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全美企业资产总额的17.8% (Rajan and Zingales, 1995) , 制造业企业总资产的21%为应收账款 (Main and Smith, 1992) ;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应收账款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超过了25% (Kohler, Britton and Yates, 2000) 。中国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额大约维持在GDP的20%-25%左右 (Gao and Schaffer, 2000) , 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2006年底我国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14.89%, 占总资产的7.61%, 且呈逐年增长势头 (张铁铸和周红, 2009) 。正是由于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重要地位, 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 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已成为财务领域的热点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 大量的财务困境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财务困境的成因分析、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财务困境成本的计量等方面, 深入探讨陷入困境后企业各种行为变化 (包括投融资行为、重组行为和管理行为等) 的经验文献却相对匮乏。企业在发生财务困境后, 随着内部隐藏问题的暴露, 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或改变以往行为以消除隐患。Gilson (1989) 研究了财务困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 发现在给定的任何一年, 52%的样本企业在债务重组期间经历了高管人员变动;Deangelo (1990) 对纽约证券交易所1980-1985年间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进行了考察, 发现80家样本公司几乎都减少了股利。管理者在面临财务困境时, 会减少或回收投资来获取不足的现金 (Opler and Timan, 1994) , 而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 往往又会偏离正常的投资行为, 将危机转嫁给企业的债权人 (谷祺和刘淑莲, 1999) 。重组是企业常用的又一种企图摆脱困境的方法, 但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企业经理和国家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我国困境企业债务重组不成功 (冼国明和刘晓鹏, 2003) , 企业为摆脱困境进行的重组行为最终并不能改变困境状况 (申嫦娥, 2005) 。

财务困境中的企业通常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来弥补现金需求 (Mian and Smith, 1992) , 但通过应收账款向顾客提供融资来购买市场份额对困境中的企业也是有诱惑力的 (Petersen and Rajan, 1997)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支持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困境企业非常重要, 财务困境会迫使企业改变应收账款政策。Molina and Preve (2009) 开创性地对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进行了专题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有负作用, 即财务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国内专门针对财务困境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研究尚属空白, 有关财务困境企业应收账款行为变化的表述散见在有关财务困境预测的文献中, 且结论受研究者所搜集的样本性质的影响。吴世农和卢贤义 (2001) 指出: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李腊生和张岩 (2009) 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财务困境发生前1至3年, 回收应收款未成为管理层获取现金流的主要手段 (邢精平, 2004) , 但在财务困境发生后两年内, 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明显减少 (赵国忠, 2009) 。

由于跨国间的研究难以控制各国间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可能产生偏差, 因此, 着眼于中国,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Molina and Preve (2009) 的研究结论对我国财务困境中的上市公司是否适用?国内学者有关困境企业应收账款变化的结论孰是孰非?另外, Molina and Preve在其研究中, 没有考虑企业所有制性质 (国有或私营) 和公司规模的差异, 也没能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地域作出分类考察, 本文希望能对此做进一步补充与拓展。

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交代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数据样本和研究变量;第三部分通过单变量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我国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Molina and Preve (2009) 为研究财务困境对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影响, 设立了如下方程:

其中, TR/Sales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程度。FD是虚拟变量, 如果企业在某一特定年份被判定为财务困境, 值取1, 否则取0。X是控制矩阵, 具体包括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商业信用水平 (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示) 、企业的负债规模 (用资产负债率表示) 、前一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存货多少 (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 四个变量。

在借鉴Molina and Preve (2009) 研究思路的基础上, 为消除年度销售收入异常波动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我们用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替代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用存货占总资产比例替代存货周转天数。考虑到企业规模及最终控制人是国有或非国有对企业行为的不同影响, 我们增加了公司规模变量size和所有制性质变量state。谈儒勇 (2004) 研究发现, 地区差异对企业经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 本文控制了企业的地区差异, 根据企业注册所在地设置虚拟变量area。由于行业经营的特殊性, 不同行业商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也具有不同特点, 因此, 本文控制了企业的行业差异, 根据企业所处不同行业设置虚拟变量industry。此外, 不同年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所推行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吕长江和韩慧博 (2004) 提出的“连续两年流动比率小于1, 且这两年中至少有1年的营业利润小于零”构建我们第一个财务困境判断标准, 用虚拟变量FDCR表示。此外, 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 (ST) 是一个客观发生的事件, 有很高的可度量性 (陈晓, 2000) , 基本体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内涵, 因此, 我们沿用我国大多数学者进行财务困境实证研究时的做法Mian and Smith (1992) 及 Molina and Preve (2009) 的研究结论一致。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有负作用,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金短缺和财务困境一般是相伴而生的, 要想走出财务困境, 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日常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 尽可能增大净现金流。而从短期来看, 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进一步考察上市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域对陷入财务困境后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影响, 我们将全部样本按区域分成七组, 采用模型5分别进行个体效应回归。为节省篇幅而没有列示出的回归结果显示, 在两种困境判断标准下, 华东、华南和东北三个区域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均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 西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中应收账款不减反增, 而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由于我们的样本覆盖了较长的时间跨度, 为进一步验证宏观经济形势与财务困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按照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情况将研究期间划分为更短的三个阶段, 分别是:通货膨胀从高位急剧下降的1996-1999年、几乎不存在通货膨胀的1999-2002年以及通胀相对平缓的2002-2008年⑤。对三个较短的分期, 分别采用模型5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 结果表明, 在通货膨胀从高位急剧下降的1996-1999年, 在FDCR判断标准下, 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 而在FDST判断标准下, 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从1999-2008年, 在两种判断标准下, 样本中财务困境企业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减少了应收账款。也就是说, 当企业处于通货膨胀急剧下滑阶段时, 财务困境并不是影响应收账款政策的重要因素。

从表4我们还可发现, 应付账款占销货成本的百分比和杠杆效应对应收账款有正向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 高负债的企业倾向于增加其应收账款。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负债的企业可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以资助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二是高负债企业为了能从日常经营中获得足够的现金用以偿还到期债务而努力通过赊销扩大其分销渠道。

存货的多少对应收账款产生负向影响。这不符合我们的直觉:高存货的企业有较强的通过应收账款扩大销售的激励。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存货的不断增加, 企业的现金有可能出现短缺, 从而迫使企业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回收应收账款, 另一方面尽可能采用现金销售方式, 努力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再次沉淀。

此外, 企业的国有性质对应收账款比例的影响, 在横截面数据模型下显著为正, 表明国有企业比其他类型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高。公司规模与应收账款的变动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规模越大的企业, 其应收账款越少。在5个回归模型中, 滞后1年的销售收入增长量与应收账款的回归结果有正有负, 且关系均不显著, 表明市场力量对一个快速增长企业的应收账款没有产生显著的潜在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以我国1996-2008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不同的财务困境判断标准, 研究了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实证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后, 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显著负相关, 即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另外, 进一步细分的研究发现, 高通胀时期, 财务困境不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重要因素;七大地理区域中, 华东、华南和东北三地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均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 西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中应收账款不减反增, 而对于华北、华中和西南的上市公司而言, 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由于缺乏关于行业集中度的权威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我们难以准确衡量并判断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状况, 也就未能根据行业竞争程度将样本分组, 并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模型, 具体验证市场力量是否会影响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 这是本文的不足, 也是资料完备时需进一步跟踪研究的内容。此外,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所采取的减少应收账款的行为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摘要:本文以应收账款行为为观察视角,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6-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具有显著负效应, 即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在通货膨胀较高时, 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的影响不显著;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时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 西北地区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不减反增, 而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上市公司, 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篇9:《儿童行为管理》评介

本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前事,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这一部分从历史的和法律的角度探讨“行为”一词的内涵,以及不同的观点怎样影响我们对行为的理解:儿童学习行为的途径,对我们的实践产生影响的一些理论观点,以及儿童的发展和自身需要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第一章是关于行为的界定。行为就是我们在某种社会情景中所做的事。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比较稳定的核心特征,而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受个人的价值观影响,而我们的价值观又受家庭结构、文化与种族、宗教、性别、教育和年龄影响。因此,在分析理解儿童行为之前。非常有必要审视我们成人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第二章阐述了行为是如何习得的。作者运用了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大学派的观点来阐述人类行为形成的过程。行为主义学派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实验来说明强化的作用和如何运用强化帮助儿童习得行为或摒弃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学派强调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的重要性。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鼻祖,他和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都认为儿童的学习来自自己的动作和对自身环境的探究。在第三章,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三要素(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和埃里克森个体心理发展八大阶段理论。他还提示读者要重视儿童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发展。随后,作者运用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强调,发展积极依恋和发挥父亲的作用对于儿童早期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第四章作者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儿童需要是如何影响儿童行为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把儿童个体的需要同他们的发展联系起来,即需要和行为的联结。第五章作者对当前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系列法律进行了介绍,指出它们对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

第二部分,行为与后果,包括第六至第十章。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处理可能引起担忧的情况和行为。如何增强儿童的能力和积极的行为管理:现有的外部支持以及与家长合作的方式;探寻家庭、儿童养护机构和儿童教育机构这三者中的行为策略和行为管理,并讨论一些较常见的令人担忧的行为表现。第六章,作者分析了影响儿童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人格发展/自我概念,家庭、联结和依恋,出生顺序和兄弟姐妹,性别和发展阶段。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和同伴、分离、疾病、丧亲、虐待、社会阶层和习俗、媒体等。第七章是如何促进积极行为。作者陈述了如何运用有效策略,避免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分心:何时应当为儿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于其进行认知探索。第八章行为矫正和个人教育计划。通过案例,作者详细描述了对如何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和制定一个完整的儿童教育行动计划(包括方案、目标、结构、完整的记录、评价方式等内容)。第九章合作与寻求外援,讲述了如何找寻专业支持。第十章与父母以及看护者的交流,就与家长交流,共同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管理进行了阐述。

篇10:《幼稚教育行为课程》读后感

课程是什么呢?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在早时,张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但是,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张认为: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经验。

到60年代,他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什么是行为课程?张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幼儿的课程应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应是实际行为,如扫地、抹桌、整理、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都应让他们实际去操作。“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拖驮环境的能力。”说得多好啊!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都代表不了实际的行为!

2、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张雪门认为,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儿童自发活动、。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生的活动、儿童与人事间接触而生成的活动、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因此幼儿园的课程是为幼儿所设计和准备的,应能促进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课程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他的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有很大的相似,都提倡“生活教育”。因此课程的内容就是要来源于儿童,来源儿童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教师可以通过倾听,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作为一个活动主题,然后由教师和儿童一起制订活动的计划和过程,在幼儿自然的生活中促进他们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孩子们尝试在小刀、刨、食品粉碎机等工具的帮助下,制作蔬菜食品时,老师发现,由于幼儿平时很少接触这些小工具,不能正确地使用小工具,但他们却兴趣很高地切切黄瓜,刨刨胡萝卜,围着粉碎机研究怎么样榨汁……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愿望,学会小工具的正确用法,提高自我服务的技能,提高相应的自护能力,有条件地话,我们可以创设活动室“小厨房”,在里面添置了各种厨房用具和材料。在这里,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学习正确地使用刀、刨等小工具,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微波炉、榨汁机等家用厨房用具,还可以学习调制新鲜果汁、制作蔬菜色拉,爆爆米花、烘烤小饼等等,相信这样的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有价值的。

幼儿的一日生活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在仔细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之间隐藏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幼儿个体存在的,比如情绪不稳定、有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有些是相互之间的交往中存在的,如缺少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有攻击性行为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于是,我们老师就可以这些问题进行归类,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创编教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例如:针对缺少合作意识可以创编活动《合作就是力量》。活动以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在中心环节“操作体验”中,老师安排了三个游戏“夹球接力”(两人合作);“多人木屐”(3~4人合作);“踩报纸”(多人合作),让幼儿在合作难度逐渐递升的游戏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地与人合作。

抓住一日生活中偶发的事件,作为教材,进行生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小汽车开到了钢琴底下,怎么拿也拿不出来,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汽车拿出来?再如蝴蝶偶尔飞进了教室,随着孩子们兴趣的激发,“美丽的蝴蝶”主题又产生了。

篇11:《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人总是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却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不理性买单。

有时候我们想买一件商品,发现有三种不同的价位可供我们选择,一种低档位的,一种中档位的,另外一种非常高档位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中档位的。

这就是商家的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选择中档位的,高档位的只是用来诱惑我们的。

精致的餐具、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觉得食物更美味了;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包包也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美丽自信;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如果我们预先听到过对一件事物的评论,我们就会在面对它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也叫锚定。

作者丹·瑞斯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理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在经济行为中也是这样。

我们愿意为了10美元的东西能省5美元而花费精力,但不愿意为1000美元的东西省5美元而费劲;

大多数的人都有拖沓的恶习,给他一个底线,或者外部的声音作为控制,就能很好的改善;

幸福感并不是和自己的薪资有关,而是和周围人的薪资有关。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就要改变自己的比较系统,不要攀比;

在不涉及金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作弊;也许你不会拿办公室里的一角钱,但你觉得拿一支铅笔是没有影响的。

读这本书让我对自身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恨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会陷入自己的锚定范围内,容易被困在问题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思考这件事情,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它的判断,我们应该怎样做取舍,应该以什么为重心,我们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被砍掉的?

篇12:《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Wiseman)(1966--),伦敦大学心理学学士,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获剑桥三一学院Perrott-Warrick奖学金。具有“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的头衔,心理学家中的怪才,Quirkology(台湾学者译为“怪咖心理学”)创始人。他现任英国赫特福特大学教授,为该校心理系研究所负责人,著有心理学热销书《怪咖心理学》(Quirkology)(20xx),《幸运配方》(TheLuckFactor)(20xx)《发现大猩猩》(Didyouseethegorilla?)(20xx)《59秒》(20xx)等。关键是我们可以在YouTube怀斯曼频道或Quirkology网站看到并参与他的近期研究和有趣的实验。

那什么是怪诞心理学呢?简单地说,怪诞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个方面。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虽然已经有少数先行者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却一直未被认定为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

本书的每一章都向读者揭示隐藏在人生各个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其中包括欺骗、决策、自私和迷信等。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很古怪研究。

比如说,拖延车辆在有红绿灯的路口停留的时间,以此衡量后面会有多少辆车的司机不耐烦地使劲儿按喇叭;研究为什么姓鱼的海洋生物学家会特别多;暗中分析买的商品超过10件却到超市快速通道结账的是哪一类人;叫人用菜刀砍下活老鼠的头颅;分析自杀率是不是和全国电台播放的乡村音乐数量有关;虽然各种质疑看似不无道理,但实验证明“黑色星期五”的确对人的健康不利。

上一篇:孕前10~7个月需做的准备下一篇:浅谈初三语文复习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