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2024-04-11

说课要求与评价标(共10篇)

篇1: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浅谈说课的内容、要求与评价论文

说课是教师面对评委或同行,系统地说出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备课,上课的理性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其内容和要求,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蛇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宏观控制作用,也是教学后续评价的重要依据。说教学目标要:一说目标的完整性,一般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三个方面的目标;二说目标的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说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2、说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教材关键就是教材中的重点。它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生物学科知识内在的联系或本质,是教材着力叙述的部分。其确定的依据主要是教材的前后联系与本课题的知识结构等。教学重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讲座的部分。其确定依据的解释要从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来说明。有时教材关键就是教学重点,有时教材关键不一定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怕依据要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说明。学生难懂的原因,一种是教材内容较深或概念比较抽象;一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一种未能实现相邻学科知识的迁移。有时难点和教学重点重合,或难点发生在关键问题上,如难点属于教材内容的次要部分,则要说出教学时对难点的处理、时间的战胜比例等。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生物课直观性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手段的依据,要联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作出解释。

三、说学生学法

说学法指导及其依据。学法就是学生学习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及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种能力?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生物课的学法,主要包括生物感性材料的观察方法、学习生物知识的常用方法、再现与保持的记忆方法、学习生物基本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法指导的依据,可以从该课的知识培养目标、学生基础(包括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年龄 特征、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等方面作出说明。

四、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如课堂怎么开头?新授内容分几个段落?各段落的教学分别是先讲后读再练,还是先练后读再讲?如何使用相关直观教具?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最后怎样结束?等等。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逐点解释教学惫路设计的依据。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

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依据。

3、说板收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是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什么时候板书?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等。板书设计要注意生物知识科学性、系统性衫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要说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经常开展说课活动,可以在教师中形成钻研教学业务、学习教育理论的浓厚气氛,加速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讨论评价。甚至可以边说边讨论边评价,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与需要来确定。一般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与教育理论素养四上方面作出评价。

篇2: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按照学院教务处“教师说课”工作任务部署,借鉴学期开学前教师培训中优秀案例经验,针对实训中心实训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为了使教师说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教师说课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心对本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内容要求

1、实训教师说课围绕怎样协助专任教师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课程教学任务展开(重点突出学业考评工作)。

2、本次说课教师自主选择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以此作为载体展开。

3、教学(知识、能力、德育)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时间,教师根据自己经验模拟制定(实际应为专任教师制定)。

4、接到专任教师实训教学设计方案后,实训教师根据实训教学特点(设施、设备、场地以及以往教学经验,与专任教师沟通进行必要的研讨,提出我们的意见建议。

5、做好课程各项准备工作(教案、考试内容、方法、时间、场地、设备、工具等)。

6、教学各个环节把控要点(简述)。

7、按照教学目标学业评价的实施。(内容明细、评分标准、过程控制等)

8、考核后的情况分析。(与前期设计的吻合程度,提出修订建议)

二、时间安排1、2月25日中午前将说课稿上交实训中心。

2、2月25日下午1点30分,南北校区单独完成所属人员说课工作。3、3月4日下午1点30分,南北校区各评选3名教师集中说课。(全体教师集中南校区进行)。

三、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

1、课前的沟通与准备;

2、教学过程的针对性;3考评内容、评分标准的可行性;

4、课后的情况分析。

详见《实训中心教师说课评价表》

篇3:机采系统能效对标体系评价与应用

目前, 第三采油厂机采井年耗电4.3×108k Wh, 占全厂生产耗电的42.9%, 其特点是用电量大、耗能点多、分布零散、可控环节多,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 机采系统用电控制难度将逐年增大。

能效对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系统、规范的企业能源管理方法, 虽然目前油田能效对标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然而油田能效对标体系的创建和实施还处于初始阶段, 缺乏系统规范的对标程序和管理方法, 因此, 机采系统能效对标体系评价方法, 为机采节能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进一步达到降低能耗和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目的。

2 能效对标管理技术思路

运用系统能耗分析、统计对比评价等科学管理方法, 依据能耗测试数据, 掌握油井举升能耗现状, 通过建立机采系统能效指标体系, 找准影响能效水平的主要因素, 与同业先进指标对比分析, 寻找差距, 分析原因, 明确潜力, 采取措施, 持续改进, 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技术规范与管理模式, 从而提升机采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见流程图1。

3 对标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股份公司关于能效对标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及时成立组织机构, 制定了实施方案, 根据“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基本思路, 对外、对内同步开展对标, 认真寻找差距, 对对标管理进行了大胆探索,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1 选择标杆对象

依据既有先进性, 又有可比性;既有持续优化, 又有现实操作性的原则, 通过收集分析油田资料数据, 结合我厂自身特点, 与油藏开发条件、地层性质、原油物性等基本情况相近的大庆六厂、大港一、五厂同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对标工作, 不断提高我厂能效管理水平。

3.2 优化单耗指标

依据能效对标指标应具有全面性、独立性、通用性、代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 以过程指标和终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 选择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机采井系统效率和产液单耗作为机采系统节能指标。

3.3 对标遵循原则

1) 综合考虑各油田原油物性、油层发育、开发方式等诸多因素, 采用分类进行机采系统效率和产液单耗对标模式, 在充分调动全员节能意识的前提下, 以确保节能目标的完成。

2) 结合本单位现阶段生产开发实际及能耗现状, 标杆值的确定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 既要纵向分析本单位历史能耗指标变化趋势, 又要横向兼顾各油田间指标的约束。

3) 鉴于油井产量自然递减, 节能设备效果逐渐变差, 节能潜力逐渐下降等原因, 机采系统指标具有波动性, 应依据油田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目标值。

3.4 标杆数值确定

1) 公司同业对标。机采系统效率、产液单耗作为机采井单耗定额管理指标, 原则上以同行业能耗指标最好值为标杆, 同时, 借鉴历年指标变化趋势确定阶段性标杆值, 见表1。

2) 油田内部对标。依据对标目标值确定实施原则, 通过分析各区块近几年来机采井系统效率变化趋势, 对比标杆区块指标, 预测出全厂2013年机采井系统效率目标值, 见表2。

4 差距分析与整改措施

4.1 差距原因对比分析

一是非节能抽油机所占比例高, 使用年限长, 耗能高。

目前, 全厂节能型抽油机只有216台, 占抽油机井总数的7.8%, 应用比例低, 与大港油田采油一厂 (48.8%) , 大港油田采油五厂 (73.1%) 相比, 差距较大。同时, 常规抽油机中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有653台, 运行状况较差, 耗能较高。

二是电动机负载率较低, “大马拉小车”现象较严重。

抽油机井在用普通电动机1157台, 其中, 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有176台。电动机负载率24.36%, 大马拉小车井有799口 (电动机负载率<20%) , 小马拉大车井有46口 (电动机负载率>75%) , 这些抽油机配备电动机装机功率不合理, 功率利用率、系统效率较低。

三是抽汲参数匹配不合理, 油井生产运行效率低。

抽油机井采用“长冲程、慢冲速、大泵径”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和泵效, 全厂平均冲程3.88 m, 与大港油田4.51 m相比, 少0.63 m, 平均冲速4.71 min-1, 与大港油田3.58 min-1相比, 快1.13 min-1, 造成泵效低了6.4个百分点;同时, 由于大港油田采用组合抽油杆, 进一步降低了悬点载荷。

4.2 影响指标因素分析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高低原因有很多, 根据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综合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油藏特性、技术设备和抽汲参数, 其对应的数据参数分别是:产液量、电动机输入功率和有效扬程, 结合生产测试资料及相应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4.2.1 抽油机井产液量与系统效率关系

抽油机系统效率随产液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当产量小于10 t/d时, 系统效率低于7%, 主要是低产液井供液不足和泵效降低原因所致;当产量大于40 t/d时, 系统效率处于较高水平 (大于30%) , 其后增加幅度逐渐放缓, 油井产量每增加10 t/d, 系统效率提高1.5个百分点见图1。

系统效率小于20%的井有253口, 这部分井产量小于20 t/d, 是节能挖潜的重点。

4.2.2 抽油机井沉没度与系统效率关系

抽油机系统效率随举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即随沉没度的减小, 系统效率不断增大, 当沉没度达到一定值时, 系统效率趋于平缓, 当沉没度过低时, 由于主要是气影响增加, 泵效降低、产量下降, 导致系统效率下降。因此, 油井应保持合理沉没度, 对于特高含水阶段,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为150~350 m见图2。

抽油机井51.2%处于合理运行状态, 针对沉没度偏高和偏低井可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4.2.3 抽油机井消耗功率与系统效率关系

抽油机平均消耗功率11.21 k Wh, 消耗功率过小 (小于3 k Wh) , 这部分主要是三低井 (即:沉没度低、泵效低、产量低) , 因此, 系统效率也较低, 随着消耗功率的增加, 系统效率略有上升, 主要是消耗功率高的井产量也较高, 装机功率相应增大, 相比之下, 系统效率变化不大见图3。

4.3 相关措施对策

结合抽油机各节点运行状况诊断分析, 对高举升单耗、低系统效率井制定了优化调整措施和技术界限 (表3) , 提出了“三优化”方法, 即优化举升方式、优化运行参数、优化节能措施, 实现机采节能对标管理效益最大化。

5 对标管理实践情况

两年来, 机采系统紧紧围绕能效对标管理这一主线, 以精细管理和技术应用为支撑, 以组合措施和优化参数为手段, 以节能设备节态运行为保障, 保证机采设备高效运行。

1) 机采对标指标方面:通过加强机采节能精细管理, 加大节能技术措施应用力度, 取得了提高经济指标, 降低举升成本。机采井的系统效率已从2010年的29.71%上升到2012年的31.19%, 提高了1.48个百分点。

2) 管理节能措施方面:在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低系统效率、高能耗井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加强抽油机平衡率、间抽、盘根松紧适度、合理套压、调参等日常工作精细管理, 及时监测节能运行状态, 实时调整节能运行参数, 确保抽油机井合理、节能运行。实施各项管理措施21 764井次, 累计节电983.6×104k Wh。

3) 技术节能措施方面:通过强化机采节能工程项目管理, 优化节能措施方案, 扩大机采井变频调速、无功补偿、高转差电动机、能耗监控分析仪等节能设备应用规模, 加强老井举升节能设备自动平衡装置改造力度, 采用电磁防蜡器解决油井结蜡问题。共实施节能技术措施1439井次, 年节电2487.5×104k Wh。

6 几点认识

1) 机采系统能效对标不仅能够判定能耗现有水平, 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与先进水平的差距, 挖掘节能潜力, 提出针对性改进实施方案, 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2) 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抓住影响指标主要因素的同时,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调控, 实现最优化配置,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效率。

篇4: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一、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仍是第一维的目标。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學科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次学考试题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考查,有60%以上的分数在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这部分试题大多数来源于教材及教材的变通,例如要求考生从多肽结构简图中指出肽键,要求学生从一个代谢反应式区别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等。因此,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教材,教师要熟悉、研究教材,在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已有的经验、构建模型等)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并能应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及实践中问题。

二、抓住主干,构建体系

高中学生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是提高生物学科素养的先决条件。学业水平测试绝大部分题都是对生物主干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例如非选题的前6题分别考查细胞结构、光合作用、遗传定律、中心法则、兴奋传导、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对重点主干知识进行重点处理,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中核心概念、重要原理、重要规律,并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理解、比较,注意原理、规律适用的条件、范围及应用,对于重要的章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理论,关注生活

新课标既要求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又要求关注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也是近年来生物学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所以这次考试力图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到加强,例如试卷出现人类遗传病、抗虫棉、静脉注射、血糖调节、艾滋病、人工除草、荒漠治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其实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在生活遇到许多相关问题,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和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尽量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

四、转变观念,培养能力

与原有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的较大变化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废除“注入式”教学,防止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

基于此,这次考试有较多试题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要精心设计情境与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总之,要形成以学生为主角,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验、互动探究

生物学非常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这次测试题中,实验、探究性试题占了近1/5,如让学生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识别对照与分析变量、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相关实验突出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考查、让学生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定动物的基本型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从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使观察、实验、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形成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篇5: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以 “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为题,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为例,和大家进行交流:(这是我的说课流程,课件展示)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数学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而言,来看看本学段的课程目标:(课件展示)

知识技能: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

感受几何图形的直观;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我们知道“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大学习领域之一,而《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几何形体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那么,本单元的内容标准又是如何要求的呢?(课件展示)

1、图形的认识:

经历观察生活中典型的圆柱形与圆锥形实物的过程,认识圆柱与圆锥;通过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

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图形的运动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编写特点”:(课件展示)

特点一: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锥体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特点二:.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教材从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并展开观察,再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重新包上,探索并发现此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这就为进一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锻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特点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的。如,计算做一个无盖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同桌合作,测量自己准备的茶叶筒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体积;学习了圆锥的体积之后,估测一堆小麦的质量,求一堆小麦、一堆煤的质量等等。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特征四: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例如,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圆柱体积公式的计算方法,联系圆柱体积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上也有自身比较明显的体例格式。

《圆柱和圆锥》由四个课例一个练习组成,教材呈现是由圆柱到圆锥,这样的安排既符合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课例从知识选材,到呈现的形式上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四个课例均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从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等,到做一个圆柱形厨师帽,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面料,最后到求一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激发了学生无穷的解答兴趣。

为了配合各课例的学习,教材按课例给出了随堂练习,像“做一做”环节,都是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练习,学生可独立完成。练一练”环节习题的编排均采用的由易到难的呈现方式。

刚才谈到了教材的编写特点和体例安排,那么“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内容结构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来说说: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课件展示)

内容结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解决问题这些内容。其中了解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重点)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难点)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课件展示)

(一)知识与技能的横向整合;本单元教材首先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知识由对图形特征认识到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圆柱与圆锥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更加明晰相关概念,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二)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圆柱与圆锥是立体图形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物体,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初步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会直观的辨认、区别,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这一阶段的“直观”认识,为五年级学习做好了铺垫。第二阶段是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这一次学习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延伸,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在第二阶段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一阶段立体图形特征突出了面的特点是“曲面图形”,学习圆柱,圆锥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知识,促进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是上一次学习的拓展与深入。也是为初中学习“柱体、椎体、台体、多面体、旋转体”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纵观“立体图形知识,由“形”的直观辨认到掌握形的特征,再到形的大小的计算,前面知识是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延伸与拓展。内容循序渐进,能力螺旋上升。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课件展示)1.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在举生活中圆锥形的实物时,学生举的例子可能有限,教师可以通过录像或图片呈现更多的例子。如,圆锥形铅锤、粮堆、帐篷、帽子,削过的铅笔头等。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圆锥体积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后,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实验验证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设计体现了数学思考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对比练习,加强认知。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后,可以将圆锥和圆柱从组成和特征的角度进行对比,加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并改正;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如在设计练习的时候,除了基础练习和变式练习,可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思考练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能促使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情感互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课件展示)

1、重视能力的评价。

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物体,让学生先测量图形有关数据后,再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考查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总评,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既可用书面考试、口答、活动报告等达标测试的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比如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

最后,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言,我想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课本资源。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深入浅出。

2、挖掘生活资源。教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时,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圆柱、圆锥形物体。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3、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圆柱、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借助于网络,多媒体课件,以更有效地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善用学生资源。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我们在互动的课堂中要善于引用即时生成的学生资源。

5、补充教师资源。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教师的知识和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学习。

篇6:说课比赛方式与要求

一、评比方式 本次说课比赛采取课后说课、说课课件与教案综合评比的方式,评选中将注重选手表述的真实性、方法的创新性及反思的借鉴意义,以及是否渗透对学生品德、情感的培养。

二、说课要求

主要从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仪态仪表等6个方面对参赛教师进行评比。

1.要求说1课时(45分钟)的教学内容;现场说课可利用说课课件展示,说课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所说内容必须是近两年内教师本人的真实教学过程,倡导教学方法、方式的反思与创新。

2.说课内容包括:

(1)说课程。简要说明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所选教学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及与上下游课程的联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说教材。分析教材,说明如何根据当地实际、现有教学设施和自备资料设计教学程序,用活教材。

(3)说教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根据课程及教材特点,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4)说教学过程。所展示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结构和板书设计等)要求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承接自然、动静相宜,教学量与教学时数相对应。

(5)说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出现的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异(问题),说明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做不到或没有必要去做的。

(6)说课时仪态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用普通话表述。

3.教案内容包括:授课班级和授课时数;授课使用的教材名称及出版单位;课题名称;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评选材料提交方式

篇7:说课稿内容与格式要求说明

一、说课稿内容要求

(一)说教材

1.内容简析。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计划及本节课属第几课时进行说明。2.前提分析。对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是什么?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了什么知识及掌握的程度进行简析。

3.地位作用。学习这节课,提示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技能,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进行简要说明。

4.课标要求: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照课标,对其总的目标要求给予陈述。

(二)说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学习态度与情感目标五个层次(five Targets)进行表述比较清晰,容易理解和把握,具有可操作性,视所选择的课时而定,不一定全部涵盖。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能采取有效地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是一节课的关键和亮点,也是说课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但有时重点也是难点,而难点未必是重点,在教学中要分清。

(四)说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说课中,可按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三项来说明。也可以按顺序来说明,但教法、学法的选择和界定要符合科学性,不可生搬硬套,出现表达不贴切的毛病。一节课不可把教法写的很多,这样就很难突出特色。学法是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练习等,要实事求是。至于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属于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2.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3.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4.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5.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6.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说课稿格式要求

1.标题: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粗,居中 例:《牛津小学英语》5A The first day at school说课稿

第一课时 Period One

2.副标题: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3.正文中小标题: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加粗 4.正文内容:中文宋体,Times New Roman,五号字 5.段落行距:固定值、20磅 附件3

篇8: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经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而现在, 小学生不爱写作文, 怕写作文, 认为作文很难, 这与现行教材的作文教学有相当的联系:一直以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 大都是学生坐在教室内, 教师提出作文要求, 归纳出作文的要点, 帮助学生列出提纲, 教师讲读范文, 最后学生完成作文。这样, 在学生的作文中, 存在着普遍的虚假现象, 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漂浮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脱离了生活, 远离了大自然, 这样肯定不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来。

在新课程标准下, 我们就应该打破这种模式,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作文时空, 开放的作文素材, 走向生活, 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比如, 学生在写作《家长会后》这一题目时, 有很多同学的作文都有编造的痕迹, 纯粹为了应付作文而作文, 坐在家中闭门造车脱离生活实际, 写出的作文一点也不感人, 然而有一个同学就将自己生活中的母亲每次参加家长会后的真实情况写了出来:是母亲的鼓励和宽宏大量, 使他树立了信心, 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让生活充满阳光, 生活得更有意义, 写得非常的成功。另外, 教师还要善于及时的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收集素材,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到生活中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 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兴趣, 变以往的“要我写”为现在的“我要写”, 更好地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样, 学生作文时, 素材就可以信手拈来, 有话可说, 而且说得真, 说得动情。写出的作文当然就感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就是学习, 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我们有的同学害怕写作文, 写作文时认为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身边的生活缺乏观察或不善于思考。殊不知, 大至大千世界整个社会, 小至家庭, 叩击我们心弦, 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 我们每个活生生的“人”, 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 长流不息。在作文时的无言、无事, 而“望题兴叹”, 其根本实质就是缺乏素材, 腹中空空。古代有则笑话说, 一秀才写不出文章, 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 对曰:“当然更难, 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 而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是往往肚里没货, 缺少生活中的素材。因此, 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 学生要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把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 读到的, 想到的都收集、记录下来, 为写作积累各种素材。

三、《新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个性,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们以前讲评作文大多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方式, 这样的评讲方式, 既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也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就应该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作文讲评应该走向开放, 师生共同评议, 生生共同评议。正如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 改是为了自改, 学生养成自改的能力终身受用。”在作文评讲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 这样在互改交流、共享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个别有灵气的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有独特的感受, 大胆发表其自己的意见,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同学间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评、写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内容。”

篇9:说课要求与评价标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目标 英语课堂 方法 课件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问题:一、新教材的任务要求太高,量大,时间紧迫

我认为教材本身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它希望每个教师能弄清新课程教学的目标,然后按照目标有的放矢,由此透露给学生必要的信息和知识,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目标能力。而课堂上,因为老师对目标的随意性,使学生对本单元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教师教学的应付、完成差事型及学生学习的被迫、应对任务型。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何与老教材别无二样

一些老师认为新教材是不是就得全面摈弃过去的老教法,以为一定有种全新的大改革,因此他们就开始“目的明确”地找路子,希望另辟蹊径找到一条通用的途径。而事实上作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这点:教无定法!当然我们承认这种求新的观念是值得肯定的,但若陷进模式的旧套那就得不偿失了。倘若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该方法的理论,了解和掌握该方法的实际用法,那在课堂运用中一定没有成效。

三、课堂活动设置为何感觉牵强而无实用价值

无论是新课程老教材还是其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都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介绍阶段的情景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而忽略了时间、学习的本质运用,无实用科学性,学生也似乎“融入其中”“兴致勃勃”,但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却没有体现。有些情景内容与主题毫不相干,违背了教学规律,盲目又随意,其结果是浪费时间、忘却主旨、也增加学生理解新语言的难度。

四、课件千篇一律,无创新和思想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体现老师的引导思想,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则是滥用多媒体课件,随意下载网上的课件,不加体会和修改,纯粹应付课堂检查或只是为了公开课的作秀。而有些教师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只求精美的画面忽略了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思考,更没有考虑学生应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针对以上的四种困惑,通过理论学习,师范学校的观摩、研讨,实际的教学体验和同仁们共同的体会,我谨提出以下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些对策:

1. 提高教师的学习素质,更新新课程理念和观念

教师要想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师德是作为一名教师必树的风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情操高尚,胸襟广阔,这样,学生就会由尊敬老师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觉悟。其次,老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扎实的英语素质,因为英语老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再者,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这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另外,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英语教学法等与语言学相关的多元文化模块的知识,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

2. 目标清晰,计划全面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实效的重要步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最好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特色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的具体目标,完成后再制定出合理的单元目标,最终达到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做到教有目标,让学生学有目标。

3. 优化活动、灵活驾驭方法

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的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在新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法一样可以被采纳,比如词汇教学中的拼读、速记、默写法。

4. 优化课堂效率,有效利用创新课件

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活动密度增强,节奏安排有序,学生参与的活动增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在节奏优化的同时,我认为课件的使用也至关重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是教学内容的优化过程,在制作课件时,重点要放在用语言较难体现和描述的内容上,这样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对内容的重难点有更深更细的理解;另外,也应加强课件的交互功能,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它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呈现出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概括高度的特点。

总之,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育的实效,使我们平时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能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那就应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首先得明确、时间安排紧凑合理、结构严谨、手段方法多样、课件内容重难点突出,有鲜明特色及新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的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要完成本职任务就可以达标的,它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充电并长期积累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参 考 资 料 ]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10:说课标说教材

东一学校

苑丽萍

大家好,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程标准: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第三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制定本单元目标要求如下:

1、认识生字23个,会写18个,正确读写新词,能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抄写指定段落。

2、能用钢笔写楷书,行款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4、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把商品清楚地介绍给顾客,能认真聆听别人的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初步体验推销带来的快乐。

7、能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法,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8、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单元内容:

本组专题“说明性文章”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法,掌握说明文用语的严密、精确。

二、说教材:

本组专题内容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

1、导语:本组导语分为两个自然段,语言叙述平实,除激发学习兴趣、点名本组主题外,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

2、课例: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使学生感受科技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突出重点,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特点,例如《鲸》第3题、《新型玻璃》第 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另外,在第9课后安排有“小练笔”、“资料袋”,第11课后安排有“选做题”、“资料袋”。“小练笔”和“选做题”是让学生体会到说明文用语的严格要求后,现学现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资料袋”栏目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帮助理解,增加阅读量。这四篇课文是以前说明文的延伸与发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本组口语交际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尝试让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对商品进行推销。让学生初步体验商品推销成功到来的快乐。

习作紧紧围绕本组专题设计。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4、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归纳说明方法。“日积月累”侧重阅读,积累词句。

“课外书屋”是本册的机动栏目,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展眼界,教学时以自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说建议:

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应注意:

(一)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要放手:识字都识随课文安排,我们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对多音字、易混字、难读字作指导(例如:“肺”字右半部分不是“市”,一竖要从顶头开始),并运用一些识字的方法,结合语境推知生字的大意(例如:《新型玻璃》中“恙”文中写道“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碎片仍粘在一起,不会伤人。”说明“恙”的意思。)

记忆生字时,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识记,随时抄写,根据“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时听写检测,结合钢笔字帖的教材,纠正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2、阅读教学重在引导:本组专题是“说明性文章”,不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但要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朗读,加深多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学《鲸》时,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1: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多读课文内容,围绕问题抓住重点词句认真品析;然后,在反复朗读地基础上结合“思考练习2”,感知不同说明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结合“思考练习3”,对比朗读,体会说明文章用词的精确、严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引导归纳总结、梳理整合才能完成好这项任务。

3、口语交际、习作要适时指导:教学时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倾听和应对能力。

这部分教学课前准备必不可少,本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是小小推销员”,教学要在学生了解商品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学习第11课《新型玻璃》时,结合课后选做题就布置了搜集有关商品说明书等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教学时先示范演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推荐技巧和情态表达,然后再开展活动,并及时指导存在问题。

习作是介绍一种物品,范围广泛,教学前让学生选择好物品,通过观、查、读、访等方式对物品进行细致了解,掌握相关资料,教学时根据所选物品分组,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介绍物品的哪些方面,然后引导学生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会用到哪些说明方法,最后才是动手写作。

4、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重在积累。机动栏目《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科普名著,利用这次机会,可以举办一次读书会或读书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二)评价建议:

1、对字词等基础知识:以学生自主评价、互评、教师监督为主,并做好详细记实,以周为单位,每周五公布一次结果,对完成任务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不达标的令其周日加工,下周补上,再结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使其尽快达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朗读理解方面:课堂教师随机评价,多是引导鼓励、适时点拨、学生补充,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口语交际、习作以学生自评、教师点拨、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多鼓励,促交流,善归总,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说、写的习惯。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晨读读课文、名著,语文课上开辟3---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2、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等资源,展示学生中写的好的习作,摘录来的美词佳句进行鉴赏,及时积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及时提取,学以致用。

上一篇:片断式结构作文下一篇:以痕迹为话题的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