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2022-08-17

第一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从理论的高度对医疗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 、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 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给指定的老师,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全局出发,了解医疗运行的基本规律、病人的基本心态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增强适应能力。 1 、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深入,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与写作方法

文昌华侨中学教研室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方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还是失范,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因此首先要反思我们自身的行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行为规范,率先垂范,借助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来教育感染学生。经常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是一位教师走向优秀和成熟的标志。

(二)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应作为反思的重要内容,如以人为本理念、自主合作理念、生成发展理念等。在反思中,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关注教学理念;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理念;揭示教与学的规律,创造教学理念。

(三)反思学习目标

1 要从教学实践中,看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得当,认知目标、人文目标是否全面,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是否协调统一,达成度如何,为今后制订学习目标提供参照。

(四)反思教材处理

课前已对教材做过钻研,并设计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会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会在内容的处理上有新的构想和调整,把它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参考,以更好地利用、挖掘、补充、开发课程资源。

(五)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活动。在反思中,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师生活动是否和谐,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所提问题与解答情况为何,自主、合作、探究状态怎样,教师素养反映得怎么样。通过反思,促进教与学的完善,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六)反思教学效果

高效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在反思中,要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质量并重,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情绪怎样。问题是什么,解决得怎样。学生是否在走着一条爱学、会学、善学之路。进而从学生身上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思维、知识、能力、策略、手段、方法等。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

(一)写成功之处

2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二)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今后的教学吸取教训。

(三)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3

(五)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二)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三)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4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四)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五)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六)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七)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了解、掌握、熟悉”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知道,并有一定的理解。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把握。

熟悉: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运用到实际中。

(一)第一章 导论

本章是整个经济学的概论部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构架建立一个总体印象。

1.掌握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经济、经济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4.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分析方法:结构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

5.了解西方经济学分支及流派。

(二)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用价格机制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本章在介绍需求与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

1.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供给弹性、交叉弹性等概念;

2.熟悉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需求、供给的表示方法,需求、供给的变动 3.熟悉供求均衡理论,价格理论的应用(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4.了解供求定理的例外情形,奢侈品、必需品、劣等品等概念。

(三)第三章 弹性理论

本章在上一章讲明了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价格的变动情况与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情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弹性理论如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1.掌握各类弹性的概念

2.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分类和其影响因素 3.了解弹性理论的应用

4.了解弹性的两种计算方法即弧弹性和点弹性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通过阐述决定市场均衡价格的一方即消费者受到什么规律的支配,从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决定市场均衡价格,个人需求决定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阐述消费者怎样做出经济决策,如何使用自己的既定收入来达到效用最大化。在分析清楚消费者一方的效用最大化状态后,推导出由他们所提供的需求曲线。

1.掌握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及其相关概念与假设;

2.掌握无差异曲线及其性质,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模型及其图示计算等; 3.熟悉消费者剩余,边际替代率MRSxy,边际效用递减律、偏好的含义。

(五)第五章 生产理论 本章进一步分析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对立面——厂商的行为和选择。厂商的行为包括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本章我们介绍生产理论,下一章我们介绍成本理论。生产理论的目的在于分析厂商的目标和行为,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最优组合,并为最终推导厂商的供给曲线打下基础。

1.掌握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等成本线,扩张线路,规模报酬等概念;

2.掌握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时的生产规律(包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递减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律等)最优投入组合模型; 3.了解脊线、生产经济区域、生产阶段的划分等。

(六)第六章 成本理论

上一章我们研究分析了厂商的生产行为,揭示了厂商要素的经济投入区间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但是我们把成本作为生产模型一个外生变量。在实际生活中,厂商的生产不可能把成本放置一边。所以本章,我们来补充研究厂商的生产所面临的成本。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掌握厂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念、函数以及各种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做准备。

1.掌握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及推导;

3.熟悉成本曲线与计算公式,包络线与扩张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4.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七)第七章 市场理论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涉及到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实现问题(即市场理论),市场理论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对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产量的制约和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的经济效率问题。本章将从市场结构出发,分别研究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市场条件,分析厂商是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的。

1.掌握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等概念;

2.掌握短期和长期完全竞争的模型、短期和长期完全垄断模型、短期和长期垄断竞争模型,寡头的三种模型(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模型)等;

3.熟悉对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的评价,垄断的三种价格歧视等; 4.了解三种不同成本的产业,寡头的特征等。

(八)第八章 分配理论

本章要从要素使用的原则出发进一步认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掌握要素供给的原则,并能把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要素市场理论。

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要素定价模型;

2.熟悉资本市场与利率的决定,生产要素边际产量的价值VMP,租与寻租、边际产量MRP及其递减律及其计算等;

3.了解债券投资及其有效收益率、投资风险与折现率及其调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共同基金等。

(九)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本章对市场失灵的含义、原因(着重从不对称信息、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政府对市场失灵而采取的种种干预手段。

1.掌握市场失灵及其原因(非对称信息、外部性、公共产品及垄断);

2.掌握非对称信息下导致的问题(逆选择、败德行为、委托——代理问题)及其解决,外部性后果及其解决,公共产品及其特征与效率,如何提供有效公共产品等; 3.熟悉政府干预以及政府失灵; 4.了解政府职能。

(十)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从本章开始我们要进入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篇章,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基本框架、缺陷;知道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及其相互关系,名义GNP与实际GNP及其相互折算关系;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熟悉国民收入的二个部门、三个部门、四个部门的流量循环模型; 4.了解现行国民收入模型体系的缺陷及如何纠正办法。

(十一)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均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后面各章对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问题的分析,正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本章首先在产品市场上总供给没有限制、且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假设条件下研究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然后将货币市场纳入研究视野,探讨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水平,即IS-LM模型;最后放松前面分析时价格不变的假定,研究当总供给和价格水平变动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AD-AS模型。

1.熟悉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2.熟悉投资函数的形式 3.掌握乘数原理

4.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及结论 5.了解IS-LM模型的推导过程及结论 6.了解AD-AS模型的含义 7.掌握货币需求动机

(十二)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一是研究经济增长;二是研究经济增长的波动问题。历史资料表明经济在长期的增长过程中并不是直线稳定的上升的,总是围绕着潜在的经济增长量上下波动,并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特征。本章主要介绍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增长的界定、源泉、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以及对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包括对周期的阶段划分、特征、类型及成因的研究。)

1.了解经济增长的定义

2.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

3.掌握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表达式及结论观点 4.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划分及类型 5.了解有关经济周期的理论流派

(十三)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在前面的分析中,重点考察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而政府部门作为宏观均衡的外在因素暂时不与考虑。事实上,政府部门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将对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干预经济、怎样干预经济进行分析。

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以及运用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 2.掌握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率、银行创造货币机制、政策乘数(五种)、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 3.熟悉有效市场的分类;

4.了解不同国家派在经济政策中的分歧,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现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不同政策主张。

(十四)通货膨胀和失业

本章介绍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实现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衡量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分类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关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1.掌握通货及其再分配效应,通货税、通货与利率、投资、交易成本的关系;

2.掌握通胀原因的几种不同流派的解释,菲力浦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力浦斯曲线; 3.熟悉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曲线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的动态调整,降低通货与失业率的对策的不同学派观点;

4.了解滞胀原因、关于菲力浦斯曲线的争论。

第四篇:管理学教学要求与复习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要求:

1.理解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二重性原理,管理者的技能; 2.知道管理(学)的特点,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环境的构成; 3.了解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内容、管理者的分类等。 复习题:

1.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原理?p15 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这种组织生产力的的管理功能,是由生产力引起的,反映了认同自然的关系,故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2)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或管理的特殊性。这种协调生产关系的管理功能,反应的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故成为管理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p22 (1)计划。【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2)组织(3)领导(4)控制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哪些?p12 罗伯特.卡茨在1955年论文《有效管理者的技能》提出: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经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技术技能:是指用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即与特定专业领域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要求:

1.理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2.知道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理论;

3.了解管理理论的阶段划分,了解管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了解现代主要的管理流派及其主要观点,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复习题:

1.简述泰罗的主要观点和贡献。P33 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研究工时与标准化(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实行职能工长制(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8)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2.简述法约尔的主要理论要点。P36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被誉为“一般管理学之父”。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2)提出来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

1 指挥,协调,控制】(3)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与跳板

10、秩序

11、公正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3.什么是霍桑试验,其结论主要有哪些?p40 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第三章 决策与计划

教学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原则,理解集体(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2.理解计划的特点和原理;理解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的优缺点; 3.初步掌握决策的方法,计划的编制过程; 4.知道决策的特性、类型和程序,战略分类;

5.了解计划的含义、内容、类型与表现形式,了解决策的影响因素,了解目标的作用、属性和制定原则,了解网络计划技术,了解战略的概念、特征和战略环境分析。 复习题:

1.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哪几方面?p74 孔茨在1955年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指出,计划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目的性、领先性、普及性和效率性。

2.目标管理的有什么优缺点?p83 目标管理的优点:(1)目标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2)目标管理能凝聚向心力、激发向上力,为团队指明方向。(3)目标管理有助于自我控制(4)目标管理有利于控制

目标管理的缺点:(1)目标短期化。(2)目标难以设定。(3)目标修正不灵活。

3.滚动计划法有什么优缺点?p84 优点:(1)可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由于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这样就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2)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大大加强计划的弹性,从而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缺点:滚动计划编制的工作量大;“近细远粗”尺度难以掌握。 4.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P79 (1)估量计划(2)确立目标(3)确立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

5.集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p62 集体决策:优点:第一,集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第二,集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第三,集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缺点:第一,决策的时间较长。集体决策有多个人参加,自然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集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去统一认识,所以会使决策的时间延长,在特别紧急的关头,还可能会由此而贻误良机。第二,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自己在p62处找,这个书上没找到】

6.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p55

2 决策应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因为达到决策最优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易于获得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信息价值并就此制定各种可行方案;准备预期各方案的未来执行效果。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决策者难以全部收集反应组织活动的影响因素;决策者只能制订有限的备选方案;对未来认识具有局限性。

所以,决策原则只能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7.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实现科学决策。P58 【本题没有什么好的答案,需要翻看课本58页】决策的一般程序: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二)确定目标

(三)拟定备选方案

(四)评估备选方案

(五)作出决策

(六)选择实施战略

(七)监督和评估

第四章 组织

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组织设计的原理;掌握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与适用情况; 2.理解主管人员配备的原则、选聘的方式;

3.知道扁平型组织的优缺点,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授权的原则和过程,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 4.知道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变革的过程; 5.初步掌握组织设计中的部门划分和职权划分;

6.了解组织的含义与分类,了解主管人员考评的意义和方式、培训内容与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含义、动因和分类,了解企业文化的特征、建设原则和步骤。 复习题:

1.论述组织设计原则。P114 (1)目标明确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6)管理幅度原则(7)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8)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2.简述直线-职能制(p125)、事业部制(p128)和矩阵制组织结构(p126)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一)含义与特点:直线—职能制也叫直线参谋制。是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取这两种组织结构的优点而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直线部门人员在自己权责范围内有决定权,有权指挥和命令下属人员,而职能部门人员只是上机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主要负责向下属提供建议和指导,但没有命令和指挥的权利,除非上级直线管理人员授予他们某种职能权利。

(二)优缺点

优点: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既保持了直线制实行的直线领导、统一指挥的优点,又保持了职能制的职能管理专业化的优点。同时,既避免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造成的多头领导的弊端。

缺点:(1)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太慢,不易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 (2)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横向联系少,协调比较困难

(3)参谋部门易与直线部门产生矛盾,致使上层主管协调工作量增大 (4)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一)特点: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公司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

(二)优点:

(1)强调结果。事业部经理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负责。

3 (2)使高层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上。 (3)调动了事业部经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4)提高了对市场的灵敏程度

(5)有利于综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缺点:

(1)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

(2)各事业部门独立性强,容易忽略整体利益,个事业部门之间关系协调困难。 (3)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 (4)对事业部一级的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

(四)范围

当环境多变,组织规模较大,技术是非常规的,部门之间的依赖程度较高,事业部制是较合适的组织结构。 矩阵制组织结构

(一)特点

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它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指挥原则,有多重指挥权。

(二)有点

(1)有利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2)机动、灵活。 (3)发挥了综合优势。 (4)整体观念得到加强。

(三)缺点

(1)双重领导(2)权责不清(3)稳定性差

(四)范围

适合在需要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而一致反应的企业中使用;最适合于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 3.简述主管人员配备的原则。P142 (1)因事择人原则(2)因才适用原则(3)用人所长原则(4)人事动态平衡原则(5)职务要求明确原则(6)公平竞争原则(7)不断培养原则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p118 有效管理幅度设计应考虑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5.简述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的优、缺点?p143

(一)内部提升:

优点:(1)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招聘工作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缺点:(1)引起同事不满(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现象(3)当组织所需人才在组织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仍坚持内部提升和培养,会影响到组织的绩效。

(二)外部提升:

优点:(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组织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4)有较广泛的来源可满足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并有可能招聘到第一流的管理人才。(5)大多数应聘者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可节省组织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

4 缺点:(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2)组织对应聘者缺乏深入了解。(3)外聘者会对组织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

6.组织变革的三阶段分别是什么?p161 解冻变革再冻结

7.企业文化的功能(p170)包括哪些,由哪三层次结构构成(p168)? 组织文化功能

(一)组织文化正功能

(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6)持续功能

(二)组织文化负功能

(1)变革的障碍(2)多样化的障碍(3)兼并和收购障碍 组织文化构成

三层:最外层—物质层,中层—制度层,最内层—精神层

第五章 领导

教学要求:

1.理解人性假设理论;

2.理解俄亥俄四分图、管理方格、权变等领导理论; 3.深刻理解需求层次、期望和强化等激励理论;

4.知道其他激励和领导理论,领导的作用和影响力来源,激励的作用和原则; 5.了解领导的含义、激励方式。

6.了解沟通的分类、原则、障碍及其克服,了解冲突。 复习题:

1.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P187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包含了员工对自尊的维护、基于信任而非基于服从来授予职责、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绩的关心程度(包括政策决议的质量、程序与过程、研究工作的创造性、职能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产量),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

管理方格图中,"1.1"方格表示对人和工作都很少关心,这种领导必然失败。"9.1"方格表示重点放在工作上,而对人很少关心。领导人员的权力很大,指挥和控制下属的活动,而下属只能奉命行事,不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1.9"方格表示重点放在满足职工的需要上,而对指挥监督、规章制度却重视不够。"5.5"方格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和对工作的关心保持中间状态,只求维持一般的工作效率与士气,不积极促使下属发扬创造革新的精神。只有"9.9"方格表示对人和工作都很关心,能使员工和生产两个方面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领导方式要求创造出这样一种管理状况:职工能了解组织的目标并关心其结果,从而自我控制,自我指挥,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除了那些基本的定向外,还可以找出一些组合。比如,5.1方格表示准生产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生产,不大关心人;1.5方格表示准人中心型管理,比较关心人,不大关心生产;9.5 方格表示以生产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抓生产,也比较关心人;5.9方格表示以人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也比较关心生产。还有,如果一个管理人员与其部属关系会有9.l定向和1.9体谅,就是家长作风;当一个管理人员以9.1定向方式追赶生产,而在这样做的时候激起了怨恨和反抗时,又到了1.9定向,这就是大弧度钟摆;还有平衡方法。双帽方法、统计的5.5 方法等。

5

2.简述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P189【此题无标准答案,翻翻书吧】

“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思想试图阐明的就是如何去修改和变化工作环境以使其具有适用性。事实证明,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专制式的领导者工作起来效率高,而在另一些环境中民主型的领导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我们都有可能改变那些与领导者固有风格相抵触的客观因素条件。如果一个组织的最高层领导者明白这种 可能性,他便可以为他的中层经理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风格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领导效率。

3.阐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论述其对管理的指导意义。P207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洛斯提出来的,因而也称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认识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

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

的需求才能够影响其行为;二是人的需求 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另一层次需求才会出现。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指导意义:1.掌握员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使之与组织的或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6 2.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员工不但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其职业、年龄、个性、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不同,需要层次的排列及需要特点也各有差异

3.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励。在同一时期内,员工可能存在着多种需要,但必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需要支配、推动人的行为。而且随着时间、条件的改变,人的优势需要的内容也在变化

4.阐释期望理论的内容,并论述其对管理的启示。P217 期望理论主要是由维克托弗鲁姆提出,该理论认为,只有但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期望理论的公式为: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E。

启示:(1)提高员工的期望水平,处理好员工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之间的关系 (2)处理好员工取得的工作成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

(3)提高效价水平,解决好对员工的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4)不要脱离实际拔高期望值,否则会适得其反。 5.强化的基本手段有哪些?p220 (1)连续性强化(2)间断性强化(3)固定比率强化(4)可变比率强化(5)固定间隔强化(6)可变间隔强化 6.简述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观点。 X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以工作定向的行为学派关于人性的一种假设。该理论认为人性好逸恶劳,主张采取命令、强制的管理方式。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1957年11月号《哈佛管理评论》发表的《企业中的人性面》一文中首先提出。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主要观点是:(1)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2)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3)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4)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Y理论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第六章 控制

教学要求:

1.掌握控制的过程;理解有效控制的要求; 2.知道控制的目的、必要性、原则和分类; 3.了解控制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 复习题:

7 1.简述控制的过程。P251【这个复杂,自己看书吧】 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控制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末。在组织目标的实施中,不断的在计划与实施结果间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找出这种差距的原因和制定新的改进措施,就是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是由三个步骤或三个交叉重叠的要素构成的,即确立标准、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1、确立标准,首先确定组织行为的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各个具体的计划、方案、步骤措施等,从而形成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目标

2、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这实际上是控制过程的信息收集阶段,通常通过评估、考核、检查等活动发现计划、方案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同时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造成偏差形成的原因。对于评定绩效和成果而言,主要问题是如何及时收集适用和可靠的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对某项工作负责而且有权采取纠正措施的主管人员手中。

3、采取措施纠正偏差。针对偏差产生的原因,主管人员可能采用重新制定计划或修改目标的方法,也可利用组织手段进一步明确职责补充授权或是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还可能用撤换责任部门的主管或增配人员的办法,此外还可通过改善领导方式增加物质鼓励等办法。

2.有效控制的要求包括哪些?p254 (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

主编:波波

倾力协作:卤子,航航猪,歪把子胡,CF东东,亚亚,征途鹏鹏,清纯佩子,嘿嘿姐高兴,空瓶氧气,一点点贪心

第五篇: 汉语拼音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材分析:

这部分有四部分内容: 一a o e i u v b p m f d t n l 的学习 二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的学习 三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的学习

四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的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情景图,把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学习拼音,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语言,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情景图提示了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中每课要求拼读的音节,展现的形式主要是拼读结果,目的的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更好的发挥帮助识字的作用。但要注意不是要求直呼音节。

在拼音教材中还有70个汉字,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些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能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教师不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

儿歌的编排主要是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歌要求在教师的领读下读熟即可,不要求背诵。

这部分主要任务是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

教学目标:

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

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 能准确的拼读音节。

3、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教学难点:

1、 读准声母、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2、 能带调读准整体认读音节。

3、 能准确的拼读音节,尤其是三拼连读的音节。

4、 能认清易混的声母:b p d q.

5、 会用四线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6、 j q x 与v相拼时v上两点要省略。

教学时间:

a o e

2课时

i u v

3课时

b p m f

3课时

d t n l

2-3课时

复习

2-3课时

g k h

3课时

j q x

3课时

z c s

3课时

zh ch sh r

3课时

复习

2课时

ai ei ui

2-3课时

ao ou iu

2课时

ie ue er

2课时

复习

2课时

an en in un vn

复习

3课时

ang eng ing ong 3课时 2-3课时

上一篇:经信局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检修维护部工作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