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2024-05-07

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通用6篇)

篇1: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第一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二、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

2、职业的特殊性:A、法律职业的政治属性B、法律职业的法律属性 C、法律职业的行业属性D、法律职业的专业属性

3、更强的约束性:违反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从业人员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3、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4、互相尊重,相互配合: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的过程中做到严格职业纪律,依法执业,不超越职权擅自干预和妨害其他法律职业人员的正常办案。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谦恭有礼,遵守有关的法庭礼仪。

5、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法官不得因个人的事务、日程安排或其他行为影响职责的正常履行;律师应尽职尽责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6、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第三节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必要性:

1、依法治国,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

2、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法律职业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作用:示范作用、规范作用、提升作用、辐射作用 法官职业道德

一、内容:

(一)保障司法公正:全面实现公正(实体和程序公正、实际公正和形象公正);遵守回避制度;抵制关系案、人情案;公开审判;保持中立;平等;禁止单方接触;以理服人;审慎处理法官与法官、法官与当事人或律师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维护司法独立(外部独立、内部独立、法官内心独立);法官为维护司法公正而有义务监督其他人员。

(二)提高司法效率:勤勉敬业;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注重效率

(三)保持清正廉洁:

1、不得接受诉讼当事人的钱物和其他利益;

2、法官不得经商;

3、法官不得以其地位、身份、声誉谋取利益;

4、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

5、法官不得提法律服务。

(四)遵守司法礼仪:礼貌对待当事人;遵守法庭规则;

(五)加强自身修养:良好的政治修养;精良的业务素质(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良好的法律意识;丰富的法律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对社会现实的充分认识);良好的道德素质

(六)约束业外活动:

1、从事各种职务外活动,应避免使公众对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洁产生合理怀疑,避免影响法官职责的正常履行,避免对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2、必须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

3、法官应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与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不廉洁的印象,并避免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产生的困扰和尴尬。

4、法官不得参加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法官可以参加有助于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活动。

5、法官在职务外活动中,不得披露或使用非公开的审判信息和获得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非公开的信息。

6、法官发表文章或接受采访时,应保持谨慎态度,不得针对具体案件和当事人进行不适当的评论,避免因言语不当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7、法官退休后,应继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

二、法官职业责任:

(一)刑事责任: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玩忽职守、枉法裁判、泄露国家秘密、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构成以上犯罪的,判拘役、有期、无期、死刑、罚金、没收财产。

(二)纪律责任:

1、不给纪律处分的有:(1)因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在认识上产生偏差的;(2)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在适用法律时对法律、法规在理解和认识上产生偏差的;(3)在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认定上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的。

2、从轻、减轻的情况有:(1)主动推出全部非法所得;(2)主动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3)检举他人违法违纪行为属实或者有立功表现

3、从重、加重的情况有:(1)犯错误两次以上,且受纪律处分未满3年的;(2)拒不交待、或阻挠他人检举、揭发、交待,或者抗拒组织查处;(3)打击报复检举揭发人;(4)拒不退出非法所得(5)推卸、转嫁责任或包庇同案人;(6)篡改、伪造、损毁证据;(7)明知错误,仍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检察官职业道德

一、内容:忠诚、公正、清廉、严明

1、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纪律责任:(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的,给予撤职以下处分,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2)滥用职权对举报人、批评人、控告人、申诉人报复、陷害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严重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3)违反规定,插手经济纠纷或越权办案的,给直接负责人及主管人员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4)利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拉赞助的,给直接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5)因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或案犯脱逃或自杀的,给予经济、撤职或开除处分,轻的,给记大过以下处分。

2、公正: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以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客观基础,以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具备独立品格,正确处理对外和内部工作关系,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公正对检察官的具体要求:(1)客观、准确。(2)平等对待职权指向对象。(3)实行任职和诉讼回避制度。(4)禁止兼职和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5)禁止私自接触当事人,限制参加娱乐活动(6)推行检务公开。(7)提高诉讼效率。(8)全面履行监督职能 纪律责任:(1)隐瞒伪造证据的,给予开除处分;轻的,给予撤职以下处分;(2)故意拖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3)从事经商、办企业或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4)私自接触当事人,参加娱乐活动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开除处分;(5)干预他人办案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开除处分;(6)违反规定,不履行有关告知义务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严重的,给予降级以上处分。

3、清廉: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

4、严明:严格执法;文明办案(保持文明热情的工作态度,力避野蛮粗暴;使用文明规范的工作语言,防止粗陋鄙俗;坚持文明规范的工作方式;维护文明严肃的职业形象);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律师职业道德:

一、内容:诚信执业(律师不应接受自己不能办理的法律事务;律师不得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律师不得挪用或者侵占代委托人保管的财物;律师不得向社会及委托人提虚假信息或夸大自己的专业能力);避免利益冲突;保守职业秘密;勤勉执业;独立履行职责;以正当方式推广律师业务。

二、律师职业责任:

1、刑事责任:(1)律师泄露国家秘密的。(2)律师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贿或指使诱导事人行贿的。(3)提供明知其为虚假的证据,隐瞒重要事实或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2、民事责任: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1)

因律师原因,致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超过时效。(2)因超越委托权限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3)泄露秘密(国家、商业、个人隐私)(4)遗失重要证据而导致无法举证或证据失效的。(5)应收集的证据,由于律师的原因没有收集,使其湮灭的。(6)出具错误的法律意见书的。(7)玩忽职守,草率处理案件致使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

3、行政责任:

律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

律师事务所: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停业整顿;

篇2:法律职业道德复习笔记

1、【8】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①比较法②自评法③他评法④心理测试法

2、【10】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通常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3、【12】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饰得体、表情自然。

4、【13页】个人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5、【17】交往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6、【17】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①相互服务的关系②竞争合作的关系③团结和谐的关系。

7、【17】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8、【18】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友善。

9、【20】提高个人礼仪的意义①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且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传递信息,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②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

10、【20】自觉实践交往礼仪的的途径①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②平等相待,尊重他人③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11、【23】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

12、【24】职业礼仪是指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在因为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中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

13、【24】职业礼仪包括①求职面试礼仪②社会服务礼仪③职业场所礼仪④商务活动礼仪。

14、【26】职业礼仪的作用①有助于求职成功②塑造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③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

15、【3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6、【34】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7、【36】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8、【37】为什么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个人品德修养①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完善自己的人格。②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有利于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促进事业的成功。

19、【38】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③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0、【38】为什么高尚的道德能推动社会和谐?①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

展和繁荣③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21、【4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2、【41】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等。

23、【42】职业道德的作用:①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②有助于塑造企业和行业形象,提高企业和行业的信誉,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③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24、【43】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5、【44】如何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①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充分理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②要理解职业的意义,端正职业目的,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③要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

26、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及平衡五个功能。

27、爱岗敬业的含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

28、【46】爱岗敬业的意义: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②能够造就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9、【47】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①乐业;②勤业;③精业。30、【47】忠诚、认真、勤奋是成功的金科玉律,敷衍、马虎、懒惰是成功的最大威胁。

31、【50】诚实守信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32、【50】办事公道就是 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工,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33、【51】为什么诚信和公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①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立身之本;②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③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④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34、【52】中职生如何自觉主动地培养诚信公道的品质?①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②落实在行动上,从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

35、【53】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6、【53】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37、【55】在服务和奉献中人的道德境界是如何得到提升的?①服务和奉献的过程,既是职业历练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会得到反复强化,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会得到不断磨练,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会得到提升。

38、【56】如何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①要

深刻理解职业意义,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②要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

39、【59】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训练的意义:①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②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40、【59】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41、【61】内省是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

42、【62】运用内省的方法①首先需要确立道德评价标准;②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并善于激发和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③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43、【68】纪律: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44、【69】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45、【69】法律的四个显著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46、【70】法律的作用①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③法律具有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47、【7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①有法可依;②有法必依;③执法必严;④违法必究。

48、【7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基本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49、【76】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50、【7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51、【7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52、【81】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捍卫神圣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①凡是宪法所提倡和肯定的,要积极拥护并努力去做;②凡是宪法所要求的行为,自觉履行;③凡是宪法所禁止或否定的,不但自己不去做,而且还要勇敢地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以实际行动,为宪法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53、【83】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

54、【8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①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②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③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55、【85】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①人身人格权(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②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参政权、议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③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社会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人应当全面享有这些权利。

56、【85】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②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③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57、【85】①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②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

③人权是一个权力体系;④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⑤人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⑥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⑦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⑧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等。

58、【86】中职生要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应:①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59、【89】诉讼,俗称“打官司”,就是向司法机关控告以争辩是非曲直。“诉”是告诉、控告的意思;“讼”是争论、争辩的意思。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解决争议的活动。

60、【89】民事诉讼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倘求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61、【89】 刑事诉讼一般指国家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动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司法活动。

62、【89】行政诉讼一般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将其起诉到法院,由法院进行裁判的司法活动。就是“民告官”。

63、【90】刑事诉讼程序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64、【90】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

65、【90】行政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起诉与受理、一审、二审、审判监督和执行程序。

66、【91】司法公正,是指司法审判人员在司法和审判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也就是要进行严格的依法裁判,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67、【92】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断程序公正包含的基本原则有:①独立性原则:审判机关只能服从法律;②回避原则:不能有与办案人员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存在;③公开性原则:过程和结果要公开。

68、【93】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①可以依法保护和规范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②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③可以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行政,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9、【95】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主要有:①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②、公民有上诉的权利;③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70、【95】诉讼证据: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

71、【96】增强证据意识的意义:①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②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③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72、【96】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73、【96】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①合法性;②客观性;③关联性。

74、【100】非诉讼途径: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

75、【100】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1)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2)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判的活动。(3)行政复议认为行政机关某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向更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行政行为的依法监督。

76、【10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77、【105】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即①警告、②罚款、③行政拘留、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78、简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①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②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损失。③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会造成社会生活混乱,危害国家利益,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79、【108】简述中职生如何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①要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②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80、【109】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81、【109】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①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②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原则;③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④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82、【110】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83、【111】谈谈中职生怎样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①中职生要自觉守法,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84、【113】犯罪是指犯罪是指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

85、【113】犯罪的主要特征:①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②触犯刑法的行为,③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86、【115】我国刑法的种类:①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②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

87、【116】我国刑法的任务:①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②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④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88、【118】如何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①遵守国家法律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89、【121】怎样做到见义勇为、见义智为?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90、【124】我国民法调整哪些民事关系?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91、【125】谈谈在民事活动中应遵循民法的哪些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原则;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原则;④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92、【127】自然人和法人要成为民事主体需要具备什么资格?①自然人智力发育成熟,能够理智地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能够审慎地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时候,才算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才能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②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所有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93、【128】我们如何依法处理民事关系?①要学习民法,懂得民法,遵守民法;②要自觉运用民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民事义务,并尊重其他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③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94、【130】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人格权包括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95、【131】民法如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96、【132】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没有人身权,人们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

97、【133】我国法律保护财产权有哪些规定?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均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①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③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98、【134】如何理解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①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②我国物权法规定:侵犯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9、【135】为什么要保护财产权?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00、【136】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①要学习有关保护财产权的法律知识,掌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方法和途径,树立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尊重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权。②要增强财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财产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101、【137】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02、【137】订立合同的形式、程序:①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②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103、【137】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效合同指虽经当事人协商成立,但由于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因而自订立始,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104、【138】履行合同的原则有哪些?①实际履行原则;②诚实信用原则;③全面履行原则;④情事变更原则。

105、【139】如何严格履行合同参与民事活动?合同签订后合同当事人就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构成了违约,违约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106、【141】未成年人在家庭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①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享有被抚养、受教育和受保护的权利。②子女和父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且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③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107、【145】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的原则。主要采取书面形式订立。

108、【147】劳动者主要享有的权利:①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②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109、【147】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哪几项?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110、【148】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应完成的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11、【149】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 ①协商解决;②申请调解;③申请仲裁;④提起诉讼。112、【150】设立企业必须符合哪些条件?①企业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名称;②要有企业章程或协议;③要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本;④要有必要的生存经营场所;⑤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与其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内容相适应的从业人员;⑥要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经营范围。

113、【151】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①虚假宣传;②诋毁商誉;③商业贿赂;④侵犯商业秘密。114、【152】产品质量应符合哪些要求?①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②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产品标识必须真实;③限期使用的产品,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④危险产品。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说明。

篇3: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是职业法律人必须拥有的道德标准, 如何让职业法律人更形象地理解法律职业道德, 更深刻地体会法律职业道德, 发自内心地接受法律职业道德, 这是笔者在学习法律职业道德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将法律看成是一种信仰, 这就是笔者思考之后的答案, 通过对以下的分析, 笔者相信大家会对这种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法律信仰与法律职业道德是怎样一种关系

只有拥有了法律信仰, 才会拥有法律职业道德, 而仅仅说自己有职业道德却不信仰法律, 那这只能是一句空话。法律人是道德上的风向标, 只有拥有了法律信仰, 展现了自己的法律职业道德, 这个社会才会有一个好的道德导向, 在一个信仰缺乏的社会, 一个好的导向对于民众的精神和社会的风气都是至关重要的, 将法律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引导, 从内在提升民众的道德标准, 这是法律应该做到的, 进一步说这是法律职业者要做到的, 并且, 整个社会对法律的尊敬和信服会是这个社会安稳秩序的保障。当然, 在这里也要对那些拥有崇高法律信仰的法律职业人报以深深的敬佩, 做一个法律职业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勤勉敬业的法律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困扰, 例如媒体的压力, 民众的情绪, 还有自身的精神困境等等。在对法律职业者严格要求的同时, 也要体谅他们在工作中的辛苦。法律工作者在情感上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需要民众对他们工作的理解, 需要有人能支持自己的工作, 需要有人和他们有一样的信仰, 说简单一些, 他们需要理解。同样的, 法律职业人在被理解的同时, 也不能放低对自身的要求, 法律信仰是绝对不能丢的, 否则, 他们就不配得到理解。

那么, 在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道德标准呢笔者在此举出几点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的特点, 这些特点并非是完整的道德内涵, 也不是法律工作实践中总结得来, 而是在法律信仰下应该具备的信仰层面的特质。

十四、舍己精神。法律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枯燥的工作, 需要研究的法律条文少则上百, 多则上千, 且都是法律术语写成, 不方便阅读。各种法律案情纷繁复杂, 分析困难, 调取案件的证据更是个苦差事, 不可预期的困难最初可见。在这样的工作中, 能保持恪尽职守, 就需要有一种舍己精神。需要在面对成千上百的法律条文时, 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案情时, 面对各种不可预期的困难时, 能不惜自己的精力, 自己的体力, 放弃休息时间, 忍受寂寞的侵袭, 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没有身体和精神上的享乐, 只有法律的崇高使命。

十五、勇气。在法律工作中, 有可能会有来自各方的压力, 在处理案件时, 有时会出现行政机关的干预, 有时会出现来自民众的情绪的影响, 媒体的力量也会对法律工作造成影响, 面对这样那样的压力, 法律职业者必须要有一种敢做敢为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是说在工作中胡干蛮干, 而是工作中遇到各方的压力, 以事实为根据, 勇于说出真相, 勇于挑战权威, 不畏强权, 不怕威胁, 坚持法律的公平正义, 坚持法律信仰。只有在法律信仰下, 才会有这种勇气, 这是对法律的绝对信赖, 同时也是法律在内心正确性的体现。

十六、理性。从事法律工作, 经常会有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做抉择的情况, 面对现实的残酷和严肃的法律, 面对同情的心理与法律的规定, 在中间做出怎么样的抉择, 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以来是法律职业者一个头疼的问题, 一个事实的正确与否如果从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这两个方面来看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法律不是万能的, 法律规定也有自身的滞后性, 但法律精神是必须维护的, 法律精神是完全正确的, 有些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损害一方利益的事, 但损害一方利益, 必定是为争取另一方更大更公正的利益, 但法律精神是必须维护的, 法律精神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 法律职业者要放下对损害一方的同情, 控制内心地感性, 而以一个理性的态度根据法律规定做出抉择, 维护这个社会的和谐。信仰也许会有盲目的狂热, 而法律信仰正好规避了这种狂热, 两者的融合正好可以解决感性过剩的情况, 同时又给予我一种理性思考, 理性判断的态度。

篇4:地理专题复习中如何记笔记

关键词:专题复习;笔记;洋流

高考复习进入专题复习阶段,调动知识量大,重难点集中,涉及图像多,很多学生感觉课堂上难以记笔记,导致课后复习难以抓住重点,不知从何下手,充满焦虑,复习效度大大降低。专题复习阶段掌握笔记的记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以“洋流”为例,介绍地理专题复习中记笔记的方法。

一、概括法——记核心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从知识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面上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概括法的第一步是理清结构,归纳重点;第二步是舍弃无关紧要部分;第三步按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形成思维路径;第四步用关键词、言简意赅语句表达出来,形成“干货”。

例1:洋流核心知识体系笔记(见图1、图2)

二、模式法——记有效解题套路

模式法主要是记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见到一道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就迫不及待去翻看答案,看答案时往往觉得答案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该用哪个规律,该用什么方法,非常清楚,自认为把题目已经理解透了。但过几天再做相似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或者说解题套路不清晰,方法没掌握。记有效解题套路就是针对重难点问题形成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构建操作性强的解题模式。

例2:洋流与等温线解题套路(见表1)

例3: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见图3)

例4: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1)由果及因推导。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洋流分布推导。温带沿海海域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沿海海域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海域。

三、综合法——记考点应用角度

对与核心知识应用有关的信息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以便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钻研,准确把握试题的考查角度。

四、补充法——记遗漏及更新点

复习和做题后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更新旧知识点。对核心知识点、解题套路、考查方向都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补漏、整合,从而使笔记的体系更完善、方法更有效、方向更明确。

例6:洋流遗漏及更新点笔记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寒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2)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不一定相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寒流。

(3)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并非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

(4)海洋咸水渔业资源丰富与河湖淡水渔业资源丰富对比(以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为例:面积广阔,河湖多,水域辽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地势较为平坦,水流较缓,有机物沉积多;温度比较适宜,适合鱼类生存;水量丰富,上游发源于林区,河水中营养物质多)。

五、粘贴法——记典型考查题目

典型题往往图文结合,要记在笔记本上耗时多,难度大,且手绘图像变形大,不利于复习,不妨直接裁剪后粘贴到笔记本上。另外,还应将相似题或不同设问角度的相同题目补充到典型题中。通过对典型考查题目的不断复习,对专题复习时提高核心知识的应用能力,明确答题角度,快速解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7:图示A城市是所属国著名的渔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单说明A城市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如渔船漏油,试分析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的漂流方向。

分析:图示为日本的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北海道渔场。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答案:(1)大陆架宽广,海水较浅;寒暖流交汇。(2)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例8:图示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M为纽芬兰岛,a、b是两支洋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支洋流分别属于( )

A.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寒流

B.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暖流

C.寒流 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暖流 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分析:(1)根据纬度位置可判定a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暖流。(2)纽芬兰岛附近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港口易封冻,渔业生产不利。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威胁捕鱼船的安全。冬季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不利作业。寒暖流交汇,多海雾,能见度低,容易出现事故。

篇5: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读书笔记

当我拿到书后,没有感觉到这本书和这门课的承重,一方面是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这本书没有编定的很.

翻开书,浏览书中的内容,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本最新的书:于不久前提出的“社会主义八荣八耻”已在书中得到了反映.接着看下去,那些章节是如此的熟悉,读读具体的文字,那些语言很熟悉.哦,这不是与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内容相似嘛!

书有了,下面就看老师怎么上课了!

第一次上思德课是在602教室吧.现在,已经忘了高老师的开场白是什么了,只记得那富有代表性的笑声,贯穿整节课,以致贯穿整个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共分九个章节,其中,绪论和一至四章,着重从思想道德方面讲述;五至八章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在课程安排上,高老师打破了书本的体例,而是将相关的部分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在绪论部分,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德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

讲课过程中,高老师像家长一样,为我们这些离家的孩子提出了各种生活上的建议,依旧是边说边笑.听着是那么感人,有了回到家里一样的温暖感觉.

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说教色彩,如果仅是照本宣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授课过程中,高老师以教育内容为线,把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这样串联起来,授予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没有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大家愿意去听,去记,去思考.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律专题了.从《社会治安处罚法》到《交通法》,再从《婚姻法》到《继承法》,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又在高老师的授课方式下变得异常精彩.对于每个案例,同学都像当事人、法官一样去积极思考,“依法判案”.

依我看来,讲述法律知识时,除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外,还可以介绍一些我国最新的法律,让同学们去思考、设想: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应该怎样进行,当前我国还应该着手制定那些法律法规.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同学更深刻的认识法律.

篇6:思想道德与法律复习大纲

1.确立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鉴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划分内容上: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3.信念的含义: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国家与个人的统一)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和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笞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5.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在每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定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4.人生态度的定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6.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7.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8.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9.人生价值观的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10.人生价值观的评价原则/方法: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1.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前提:平等原则;保证: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道德的含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3.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4.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5.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7.共产主义道德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加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与网友约会,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该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5.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6.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7.结婚的条件

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早于22周岁,女不早于20周岁)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

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8.离婚的特别规定:(1)保护军婚;

现役军人配偶要求离婚的必须征求军人同意(除军人重大错误外)

(2)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3)《民事诉讼法》规定:无新证据六个月内不得起诉;(4)复婚

离婚后的规定: 双方有再婚的权利 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1)一方抚养时,另一方有义务负担生活费或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2)探望权

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权,另一方有义务协助 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应中止行使探望权。财产处理

其中过错赔偿制度:因一方重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因难,另一方应当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个人财产(个人伤残赔偿、军人抚慰、复员费、指定受益人的保单、指规定个人行为财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分割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体现;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3.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权)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政执法的主体)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审判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5.国体的定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法律渊源 法律结构 大陆法系 成文法系、制定法 法 典

英美法系

制定法、司法判例 单行法和判例法为主

既可援用成文法,也可援用判例,还可创造法律 法官权限 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

诉讼程序 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 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为重心

9.承担法律责任: 民法:

年满18岁;精神完全正常

年满16岁,不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刑法: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 相对负刑事责任能力14——16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有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不满14周岁的人

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4——18岁: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10.民法诉讼时效:

(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2)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经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3)特殊诉讼时效由特别法规定,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时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11.正当防卫:

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和存在。

主观条件:实施正当防卫,应具有防卫心理,是出于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力图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心理。

时机条件:只有当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存在时,才能进行正当防卫。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正当防卫。

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

12.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13.刑罚体系:主刑+附加刑

(1)主刑:对一个犯罪行为只能判处一个主刑。

管制(不关押;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发不超过3年;先行关押的,关押一天抵刑期两天)

拘役(短期关押;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发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发不超过20年;死缓若有重大立功的,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无期徒刑

死刑(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制度)

(2)附加刑: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独立适用。

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一个犯罪分子只能适用一种主刑,但可以适用一种或多种附加刑。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

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人权保障【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正义不应缺席,也不应迟到,迟到的正义是有瑕疵的正义】 3.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的含义: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2.法律权利的特征: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现实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3.法律义务的含义: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对应 4.法律义务的特点:

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5.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1)政治权力与义务(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2)人身权利与义务(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3)财产权利与义务(4)社会经济权力与义务(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利与义务

1.选举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是指人们参加创设或组织国家权利机关、代表机关所必须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公民享有选举权,就应当享有罢免权。

2.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公民违反4中行为,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表达权利与义务

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等。表达权利的前提是思想自由。

集会、游行、示威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方式。*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一般认为,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继承法

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此外,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的关系、受继父或继母抚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与婚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相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四种。继承开始的时间: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又不能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的,一般推定没有继承人的先死亡;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如几人辈分相同,则推定他们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关系。

继承的地点:一般是死者生前的住所地;在死者住所地不明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主要遗产所在地

代位继承:

是和本位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又称间接继承、承租继承。

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被代位继承人,简称被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人称代位继承人,简称代位人。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权利,叫代位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1)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以及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同一顺序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继承人时,各继承人继承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义务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法定继承人与遗嘱继承人都必须有继承权有下列行为之一,继承权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上一篇:国企分管领导述职报告下一篇: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