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从学生时代抓起。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同时家庭环境也是促成中职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围绕现今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多方位提升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探讨。

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初探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新课改后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实际来看,当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实效不容乐观,比如教师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空泛,没有兴趣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效果与质量。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提出中职德育要体现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结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本文试图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探讨,希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努力。

一、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设置的理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德育课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行为养成更加贴近。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必须针对技能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就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应当把学生定位为即将走向一线职业岗位的人,结合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就业市场趋势、相应国家与社会的要求,贴合实际,按就业市场需要的知识、能力、品德来设置课程,同时还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探索与尝试的重点,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关键。现阶段,大多中职学校采用的都是比较新的符合中职学校特色的教材,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而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不太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乏味,大大影响了教学成效。以笔者的实际经验看,本课的教学实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创新上。

下图是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制定者、国家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主编张伟教授所做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调查结果。看图可知,体验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并主动观察、反思、感悟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深刻的内化的知识,实现情感的升华。”[1] 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探究的心理,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比如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等等,设计为各种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社会焦点问题的案例,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荣辱观”这一课之前,将学校学生食堂、图书馆、宿舍和教学楼内一些不文明行为记录下来,选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有关荣辱不分的报道作为案例资料。[2]《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情境体验,最终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考核方式的综合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更真实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考评,最终实现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的提升。相对来说,一般学校与学生都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与考核,而《职业道德与法律》属于公共课,内容又显得比较“虚”,造成某些学校某些老师不重视本课程的考核,认为公共课只要考试时出些题目就可以了,不必太重视,进而导致学生不用心学习本课,对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造成很大的障碍。

而要真正客观地考查和评价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这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建设与参与。笔者认为,可以把课堂考核、实践教学考核、日常言行考核、基本理论知识考试结合起来进行。比如一个热情参与课堂学习讨论或案例角色扮演的学生,可以在课堂考核项目上得到加分;一个在课外生活中助人为乐并有据可查的学生,在言行考核一项可以有专项加分;等等。这种加分项与减分项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考评模式,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一言一行的重要性,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其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敦促其学好向善,亦能使其真正认识和感受到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良好道德与法律素养的人才。

总之,正确理解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改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仔细观察时刻发展的社会形势,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兴趣爱好,不断探索创新并实践教学方法的突破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追求。只有经常进行探讨并勇于尝试,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内外兼修、诚实可信、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与您共悟新课程理念下《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责任编辑罗艳)

作者:苏曼黎

第二篇: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摘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从学生时代抓起。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同时家庭环境也是促成中职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围绕现今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多方位提升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 法律意识 法律教学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是学校德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通过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层面。同时,在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于法的基本认知和自身所持观点的统称。它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个部分,法律心理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是人们对法律的自身看法,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法律心理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思想体系需要后天的学习,在充分掌握了法律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之后所形成的有条有理、逻辑思维结构缜密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要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法律心理层面,第二步则是法律思想体系层面。本文将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就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出探讨。

一、现今中职学校在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低

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的学校,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关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对于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来说会低于技能知识课程。而道德与法律教學属于文化课程教学,学校和教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就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师对于学校的法律教学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低,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程内容任务,才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教学与培养。课前教师的备课积极性不高,所运用的课件也是随手从网上下载,课堂教学中一般会照本宣科、走马观花地带领学生粗略浏览一遍。教师对道德法律教学课堂的敷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会在不知觉中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标:学习道德与法律并不重要。

(二)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缺乏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并未将法律道德教学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缺乏。仍有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日常生活与法律关系甚微。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中职学生来说,能够接触到法律知识的机会仅存于课堂,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后,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会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进行社会工作就意味着从事经济劳作,经济必然会与法律挂钩,倘若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缺乏,就会在产生经济纠纷的过程中吃亏。

提高对法律道德教学的重视,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许多学生对于违法和犯罪的概念认知上存在偏差,混淆两者的概念,甚至是忽视两者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处于年轻气盛好强的年龄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的共性是做事冲动、争强好胜、往往为了抒发一时的愤怒而不计后果行事,最常见的就是打架,青少年因鸡毛蒜皮小事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是部分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

二、提高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进行不断培养,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切入,激发学生对于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如何将枯燥的法律知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这就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授课,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法律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复刻,将不同领域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时,可以以经典的“昆山龙哥”事件为例,昆山龙为了紧急避险防卫自身安全杀掉了宝马龙,虽然他在主观上有杀人的倾向,在客观上也有杀人违法的行为,但他属于正当防卫所以不构成违法犯罪。教师通过真实存在的案例,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相较于传统“灌输式”的枯燥教学形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经典法律案例来传授知识点,更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明白相关法律知识。

同时教师的个人教学方式和性格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相比于死板枯燥的教学形式,学生更喜欢诙谐幽默、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倘若教师能将客观死板的书本内容转换成更具有生命力的语言文本,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选择法律例案的时候也应有所侧重,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切实有关的法律例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二)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法律道德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就要从教师层面入手。教师应加强对课堂的重视程度,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和课后学生能力拓展的功课,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不断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做出优化和提升。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法律知识,要积极培养学生形成逻辑缜密的思想法律意识体系。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已经建立的错误的法律观念要及时指正,要将积极向上的法律意识观念通过日常的生活及教学传授给学生。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处在中职阶段人格未完全发育的学生来说,更要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督促学生形成的完备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学校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家庭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家庭成长环境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家长也应该做出积极的响应。

综上所述,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长时刻的陪同与关注。

作者:李勃

第三篇: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与探索

【摘 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新课改后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之一,也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从现有的教学实效来看,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并不乐观,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针对院校的实际情况,围绕选题设计、案例运用、考核评价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 选题设计 案例运用

一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选题设计

当前德育教育的首要要求是理论联系实践,学习与实践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内容特点,结合当前的形势和要求,找准最佳契合点,并据此设计实践教学主题。

1.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

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需围绕课程重难点分析,集中展现课程思想和特色。教学重难点具体是指学生不易懂的知识点及技能技巧,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践活动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举措。教师需在大纲及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并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寓乐于教,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2.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实践,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的人才。且学生的思想行为因专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所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课题使学生专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另外,选择专业素材要避免本末倒置,应使专业知识和德育一同发展。

3.围绕校内外的社会热点

实践教学需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要使实践教学的魅力充分发展,需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通过专题讲座及讨论、演讲,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校内外热点组织实践活动时,所选素材须以教学内容为主,结合专业知识,切合教学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典型性,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案例运用

在课程中使用鲜活的案例,改变了“大水漫灌式”教学,真实的案例接触,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这便是案例教学法。用代表性事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策略,寓教于例,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1.从身边精选案例

案例必须要有代表性,要来源于真实生活,要注意真实的细节,不能由教师主观捏造,虚构演绎。案例一定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他们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案情,才能找到相关的课堂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典型事件发生,这些或明或暗的案例需要精心选择,避免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选择案例恰当出现,不能超脱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入符合正确的价值观的问题,比如在物价的涨幅章节,大谈房价的问题,显然学生不会感同身受。

生活是真实的,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要有系统性,有说服力。如在道德之美的教学中,关于如何解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笔者选择了李某撞人后下车杀人案和最美女孩一条腿换回一条命的事迹来比较横向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个人道德水平下降、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严重后果。

2.从网上挑选案例

如今,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网上的新闻事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引起学习了解的兴趣;而网络文章观点莫衷一是,学生容易无从判断。学生在说到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诚信时便提出疑问,在生活中,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占便宜的确实不诚实的人,究竟我们还要不要讲诚信呢?针对这些疑问,教师用香港限购奶粉事件进行举例,大陆的顾客为什么蜂拥至香港去买奶粉,国产奶粉为什么会失去市场?使学生意识到企业若想长足发展,坚持诚实信用才是根本,这样才能屹立不倒。所以,在网络与教学案例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至关重要。

有的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失去了原有的示范作用,所以案例要及时更新换代。因此,教师需要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和今日说法等节目,认真做好备案记录,做到信手拈来。案例选用得当,能使一潭死水的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发展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创新,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

三 职业道德与法律考核的综合性展现

考核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考核应更真实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考评。该课程属于公共课,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传统的考试只是简单地出些题目,而忽视了综合性考量,进而导致学生并不用心学习课本,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造成了一定障碍。

真正客观地进行综合性考核首先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这要求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参与。笔者建议,可以将课堂考核、作业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联系起来共同进行。比如,可以组织一个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在考核项目上加分,又或者将课外生活中助人为乐作为言行考核的专项加分。这种考核模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不仅能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敦促学生向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业胜.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

[2]刘风挑.构建“职业道德与法律”高效课堂的策略[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11)

[3]胡卫芳.实效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吴国忠